【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高雄tod模式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八卦
高雄新捷運的「5個在地優化」
為全力拚經濟,行政院將提出規模超過八千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案。將分為軌道建設、水環境、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等五大面向推動。
高雄第三條捷運將會是小英政府對國家下世代建設的承諾,也是陳菊市長承續民進黨執政中長程市政規劃的實現。
這條新捷運也將標示著新政府代表還給高雄市民長年重北輕南應有的尊重。
我們希望市府能加速可行性評估的完成,並儘速報交通部、國發會審議通過。
我們也會全力爭取行政院核定!
我們更希望在整體路網的規劃上,能整合高鐵、台鐵、高捷紅橘線、輕軌路網,從捷運到公車路網、公共自行車整合,讓高雄市交通路網能完整有效的規劃及執行。
投資高雄,是一個台灣最聰明的政策,一個強大的高雄,將再度恢復高雄的光榮,成為台灣邁向下世代發展的軸心。
捷運作為硬體,高雄市民更期待的是捷運投資,以及帶動高雄活化以及經濟升級的整體發展效應。
捷運是既定政策,而聰明的高雄同時更需要的是推動「經濟優先」的重點配套。
因此我認為:第三條捷運工程必須結合正確的配套計畫進行5個「在地優化」。包括:
1. 捷運智能優化:
捷運不只是工程,而是一種都市生活智慧型系統。新捷運應該結合小英政府政策,推動成為智慧化的公共設施系統,成為高雄邁向智慧城市的基礎工程。透過智慧WIFI網路串聯各項公共服務網,從等車資訊到市政訊息、商業服務,實踐智慧化城市的商機與服務。
2. 產學在地優化:
捷運工程作為火車頭產業,帶動工程技術、交通、建築、都市規劃、資通訊、節能、企業商管、觀光旅遊的升級。透過產學聯盟,這些升級應該成為高雄所有大學參與以及帶動技術和學術發展的機會,也要成為吸引全國,甚至國際(南向)年輕學子進入高雄的機會。
高鐵在燕巢區的軌道學校更應該擴大成為臺灣軌道研發及訓練學校,讓高雄成為新政府軌道產業的發展重要據點,並發展各項軌道產業的軟硬體設備。
3. 都市生活優化:
捷運帶動都市生活方式的改變,TOD導向的捷運場站規劃,應該帶動高雄創造多元化社區生活圈、結合商圈、旅館,文化設施,創造特色化都市活動。結合捷運優質交通系統,文化教育系統,打造最適化國際宜居(移居)生活環境,並進行全方位國際化的升級。
透過捷運系統的附屬開發,產生外部經濟化效應,活化周邊產業活動,並帶動國際投資,讓高雄產業與生活一起再升級。
4. 高雄經濟優化:
推動捷運成為高雄經濟的動脈,結合中小企業,推動無所不在的經濟活動。結合房地產業者、旅遊業者、商圈業者、餐飲業者,文化藝術活動業者,國際貿易業者,打造多元經濟空間區位系統,並結合捷運一卡通,發展票卷整合的經濟系統。
從交通經濟、軌道產業經濟、智慧城市的整合,帶動高雄新經濟模式及產業在地化的深耕。
5. 市民幸福優化:
高雄捷運應該以新的標準,成為人本交通的示範工程,成為市民生活幸福的載體。
透過各交通運輸的整合及貼心規劃,讓高雄高齡化以及幸福化的發展需求得以實踐,並發展並打造新世代的「無障礙的設施」、不只是工程的無障礙,更結合都市建設,成為市民接近各種市政建設(公家機關、公共設施、社會服務設施,綠色設施、文化設施)的環境。
我們期待能夠帶給市民更完整的城市發展戰略,結合優質的城市軟硬體環境體系,打造五優高雄。
高雄tod模式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你值得更好的高雄!來看看罷韓後的願景!】
666只剩五天,只要你堅定站出來投下神聖一票,就有機會達成台灣史上第一次市長罷免,給說謊背信、施政無能的政客教訓。很多人會問,罷免韓國瑜有何優點?
我們這邊就整理了幾項韓國瑜被罷免後,高雄能夠扭轉錯誤政策方向,讓城市重回正軌的方向!
🤙1. #經濟升級:在美中貿易戰、武漢肺炎過後的世界,全球都努力建立脫中供應鏈,主打「經濟靠中國、與華南合作」的韓國瑜市府,把主力產業押寶在佔高雄發展比重不到2%的農業與觀光業,經濟策略等於穩死無疑。在高雄市府自己的報告中,提到了過去這一年AI與5G供應鏈發展看好,而韓國瑜自己也說經濟靠買水果沒用,得靠橋頭科技園區。那麼,將韓市府罷免,與中央合作,強化製造業技術升級,鼓勵高價值台商回流,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投資,才是顧好高雄最主要產業之道。
🤙2.#產業創新:過去20年,高雄不斷努力引進多元產業,包含文創、影視、數位軟體等,也逐漸從零到有,形成產業聚落。然而,這些產業卻非韓國瑜所重視,放逐建設駁二的專業公務員,讓外行局長入主文化局、安插夫人幫進入觀光局、流行音樂中心都是其中印證。罷韓之後,我們希望各局處回歸專業,結合文創、科技與人才培育,發展體感娛樂產業等體驗性消費模式,讓高雄的「舞台」與「後臺」結合,發光發熱。
🤙3.#城市品牌:過去高雄的城市品牌,以海洋、熱情、年輕等形象為主,代言人五月天曾帶動觀光熱潮。韓國瑜上任後,宣傳影片竟強調「免製作成本、長輩取向」,內容不但低劣,還涉及抄襲,嚴重戕害城市形象。而韓國瑜辦的「金銀河燈會」、「禿頭節」等活動,更讓高雄淪為笑柄,城市形象一落千丈。高雄人若能成功驅逐韓國瑜,將象徵高雄選擇了尊重文化、厚植質感的道路,讓我們慢慢的重建城市的形象!
🤙4.#文藝復興:韓國瑜上任後,不斷刁難、攻擊高雄舊有文化品牌,導致大港開唱停辦,228音樂會等傳統取消,過去能帶來最多觀光客與經濟效益的活動就此消失,就算要辦音樂會,竟然也得「凸顯中華文化」。罷韓之後,我們必須找回高雄的光榮與驕傲,重視地方文化與人才,結合歷史與創新,讓高雄成為有記憶與文化的城市。
🤙5.#灣區躍升:韓國瑜上任後,不再宣傳推動「亞洲新灣區」計畫,取消港區燈會,漠視棧庫群發展,甚至想掠奪中央土地,去蓋沒有效益的愛情摩鐵輪。結果港區三大開發案全數流標,港區再造也停滯不前。罷韓之後,必須加速推進水岸開發,去除韓市府加諸的發展限制,讓鎂光燈的焦點重回港區。
🤙6.#人本運輸:韓國瑜上任後,隨即停建輕軌,副市長葉匡時喊出「高雄蓋捷運是錯誤」,這樣的氣氛,導致韓市內對大眾運輸相當漠視,不論是擴大優惠、整合系統,或是提升私有載具成本等推拉政策均缺乏突破。行人權益不被保障就算了,交通事故死傷還大幅上升,讓高雄成為一個不友善不安全的城市。韓國瑜下台後,重新推動大眾捷運與公車運輸服務、擴充自行車與人行道,改善MaaS優惠模式,強化TOD開發,改變高雄運輸習慣,建立一個從老人到兒童都能行得安全的城市,還是當務之急!
🤙7.#保水滯洪:韓國瑜上任後,因為沒有政績,只能大肆宣傳例行挖水溝,卻忽略了整體城市治水,與複合性防災(包含旱災等其他天災人禍)的重要。以治水為例,低衝擊開發概念中的滯洪池、生態綠廊、透水路面、吸水建築、強化民間開發規範、都是要減緩洪峰衝擊,以因應極端氣候,甚至可以在之中回收水資源再利用,減少環境衝擊。韓國瑜的反智民粹語言,只會洗腦韓粉,而去除了政策討論的可能性,不利於城市的進步,這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罷韓之後,高雄能得到的實質進步,絕不止上述幾點,罷免韓國瑜之後,我們才有機會,更換一位:
🤙了解在地、不會連高雄路名都不知道;具國際觀、不會污辱鄰近國家;不會中途落跑、不會睡到中午、不會夜夜喝酒、不會跪舔中國、同時也要有城市治理知識、知人善用的新市長,帶領高雄走出紛擾,往更好的未來邁進!
高雄tod模式 在 TOD導向之永續生態社區規劃設計-以高雄捷運及臺鐵軌道服務 ... 的八卦
設計者:黃建成指導老師:吳綱立位置: 高雄 市經貿都會生活區設計說明: TOD 發展 模式 日益受到重視,理念以車站站點為中心,提高土地高質量機能, ... ... <看更多>
高雄tod模式 在 菁英英文ptt - hosberze.online 的八卦
全台分校: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 ... 在菁英班學習到更加廣內容要學好英文必須讓自己的大腦每天轉換到英文模式一段時間兩種模式其時切換的很 ... ... <看更多>
高雄tod模式 在 [新聞] 軌道建設四線齊發林欽榮:聯開案先行- 看板Kaohsiung 的八卦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5449337
軌道建設四線齊發要超前部屬 林欽榮:聯開案先行
2021-05-11 14:41 聯合報 記者王慧瑛/高雄即時報導
為兌現「重大交通建設優先」支票,高雄加速布建大眾運輸路網,「四線齊發」包含輕軌
成圓、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捷運小港林園線、捷運黃線,拚在市長陳其邁2年任內動工
。4項交通建設總經費逾2377億,中央補助1335億元,約占56%,地方自籌1025餘億元,又
分為自償性經費約588億、非自償性約437億元,財政負擔不小。副市長林欽榮說,當前戰
略是捷運場站聯開案及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先行,再同步展開捷運線施工,將人
口吸納到捷運站周邊,先把運量養好。
林欽榮說,十多年前建高捷紅、橘線時,礙於中央挹注補助少、地方財政困窘,採BOT模
式,中鋼是出資人,當時尚無完整捷運聯開等概念,光靠票箱收入要支撐捷運營運,著實
艱辛。
林欽榮說,台北捷運營運近34年,兩地主客觀條件差異大,但北捷土地開發經驗仍值得高
雄借鏡,官方、民間合作的捷運聯開案也適合高雄。
捷運聯開理念是「合建分坪、利潤共享」,投資人、地主、主管機關三方合開發,依貢獻
成本比率分配開發建物,林欽榮說,捷運聯開案能為投資 帶進收益,政府也有穩定收入
,創造多贏。
林欽榮說,除陸續施工的捷運黃線等工程要將聯開效益發揮到位,已運行13年的捷運紅、
橘線周邊場站,也將補做聯開事業,第一棒選在橘線舊市議會站,日前已公告截止招標。
捷運局表示,舊市議會站捷運聯開案將在今年6月選出最優廠商,基地坐落在高雄市中正
四路、自強二路交叉口,商業區面積約1058坪,基地預估開發量體達1萬4千坪,開發總銷
上看50億元。
高雄人口不斷流失,六都規模淪為「老三」,4月底,高雄人口276萬28人,預料5月底將
跌破276萬大關。民進黨議員黃文益質詢指出,去年9月至今年4月,高雄市15至39歲人口
減少1萬6493人,比前一年同期減少7903人高一大截,設法留住青年族群,才能為人口止
血。
林欽榮說,人口流動中,尤其要關注青年世代移入或移出,青年有翻轉城市能耐,透過建
置大眾運輸及捷運場站周邊聯開案等誘因,捷運像是帶進人潮的網絡,聯開案中也會有青
創空間、社宅等規畫,有助帶進年輕人口。
林欽榮指出,一條捷運系統從無到有至少7至10年,捷運上路才做聯開案有失效率,將採
取聯開案先行,把人帶進捷運沿線,是健全財務、創造多贏重要一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73.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620722280.A.C6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