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難搞愛哭_而是他是高敏感兒
最近來了很多孩子,爸媽都說很難搞、很愛哭、一點點小事就反應很大、新環境很難適應,結果我跟這些孩子互動後發現,好多孩子原來是「高敏感兒」。先來測測看,你的孩子有沒有高敏感特質:
1、很愛哭
2、很多事不敢嘗試
3、總是注意到別的聲音
4、被批評就生氣
5、常怕東怕西
6、容易緊張焦慮
7、對別人碰觸很敏感
8、很在意衣服粗糙、刺刺的
9、一點點髒就不行
10、很難被改變
11、容易受到驚嚇
12、對痛常常過度敏感
13、情緒反應很大
高敏感的孩子,因為比一般孩子容易過度接受刺激、過度解讀、過度的表達,所以常會讓爸媽覺得好難搞、好愛哭、不能溝通,而且,父母常常無法理解這種孩子在想什麼!晚上直播我要講高敏感小孩的陪伴方法,有沒有人想聽?上面的行為,你家孩子中幾個呢😭😭😭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Hello Anna Tarot 安娜塔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親愛的你們大家好! 今天的影片剛剛好20分鐘, 沒有占卜,而是我有一些話想跟你們聊聊! 希望你們就在螢幕前面,就像Anna的閨蜜一樣, 我們臥在沙發聊聊天^^ 🍀🍀🍀 🌈最近Anna收到好多滿滿的愛,🌈 也收到好多私訊詢問諮詢,時間已經排到三月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 🍎🍎🍎🍎🥦🍎🍎🍎🍎🥦🍎🍎🍎...
高敏感特質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八卦
【好書推薦,只要完成三步驟,有機會獲得好書喔】
《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是一本讓高敏感族,能在生活中找到駕馭方法的書。
我女兒小的時候,很容易有強烈的情緒。一有情緒,沒有20分鐘是停不下來的,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也曾有過。很多事情皆能引爆女兒的哭點,連媽媽只是離開房間幾秒鐘,她都能哭天喊地,彷彿媽媽不再回來了一般。
做事情的步調有她的堅持、他人的反應都能讓她想很多、違反她意願時的情緒起伏著實比翻書還要快。我很明白,女兒在某些方面的先天性格上,是高度敏感的。
高敏感的孩子,依然要執行教養上的堅持,但是,方法肯定要不一樣。首先,我們要先試著了解他。
--
《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的作者是愛曼達‧卡熙兒 (AMANDA CASSIL, PHD),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執業的合格臨床心理師。
她是「理工心理服務」(STEM Psychological Services)的創辦人和執行長。這些臨床上的服務,為她累積了關於高敏感族以及慢性疾病和非外顯殘疾的豐富經驗。
--
《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是本檢視自己或協助看懂孩子的高敏感族工具書。
「你太敏感了!」、「你幹嘛想那麼多!」、「你很神經質耶!」、「忍一忍就過去了嘛!」別人常常對於高敏感族的反應有以上的定論和建議。其實,從正向的思維,只不過是想得深一點,情緒的強度高一點,對環境意識活躍一點,反應的時間長一點,這也並沒有不好。
書裡,先認識高敏感族,再從每天的生活與社交情境、人際關係、工作、家庭溝通..等,開始練習,嘗試評估自己、理解自己、整理自己,在書中所帶領的一個個小練習,試著在不同場合與環境中,找出最真實的自己,學習更了解與更認識自己,藉此跳脫被敏感控制,不在那麼高敏感。
從書中的練習題來協助,擁有駕馭高敏感特質的能力,做出最棒的決定,繼續往前走,活出更精采的自信人生。
--
出版社很窩心的準備了一本《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要送給澤爸粉絲團的好朋友們。
----------
贈書方式:
✅ 在『澤爸:親職教育講師』粉專上按讚
✅ 將此篇文章”公開”分享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我們一起練習 #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並標註一位好友
有符合以上三個動作者,將隨機抽出一名,各獲得《你可以敏感,但不要被敏感控制》一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到4/5(一)23:59 。於4/6(二)公布得獎名單,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高敏感特質 在 Facebook 八卦
.
#applewatch女人節
很多時候『壓力』是來自
對自己的過度期許
而擁有高敏感特質的人
因為心思細膩
能夠體會比大眾
更多的訊息
才能也容易優於一般人
敏感
不一定只會為你帶來限制
也能為你開啟新的可能
但游刃有餘
不代表你不需要被照顧
要記得人生的透支
最後是要還回去的
自己的反噬力量還是得面對
一早九點上了鄧惠文的課
每一句話都讓人點頭稱是
早起是值得的
現代人邊界模糊
她們希望事業有所成就
也希望生活能用心感受
無論如何好好『覺察』自己吧
在低能量的當下
許多人會選擇抱怨、訴說
但停一停
因為你會發現在你滔滔不絕
甚至是大購物、暴飲暴食舒壓後
並沒有真正的放鬆
反而 好好的靜下心
看本書、思考一下
把一切回歸到自己
聽聽內心的聲音
會有用的多
尤其年紀越長
說話前
要明白言論 易發難收
問問自己
現在你的所言所行
是你最喜歡自己的樣子嗎?
#apple #applewatch #applewatchseries6
#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你希望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很幸運有機會更了解自己
#applewatch很適合有壓力測量app
#推薦下載moodnotes這款app
#鄧惠文時間
#女人迷張瑋軒
高敏感特質 在 Hello Anna Tarot 安娜塔羅 Youtube 的評價
親愛的你們大家好!
今天的影片剛剛好20分鐘,
沒有占卜,而是我有一些話想跟你們聊聊!
希望你們就在螢幕前面,就像Anna的閨蜜一樣,
我們臥在沙發聊聊天^^ 🍀🍀🍀
🌈最近Anna收到好多滿滿的愛,🌈
也收到好多私訊詢問諮詢,時間已經排到三月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
🍎🍎🍎🍎🥦🍎🍎🍎🍎🥦🍎🍎🍎🍎🥦
但是過一陣子Anna要繼續進修和學東西,
也想維持我諮詢占卜的品質,
所以希望能控制在一個月只接幾個諮詢的數量唷!
請大家包涵^^
🍎🍎🍎🍎🥦🍎🍎🍎🍎🥦🍎🍎🍎🍎🥦
如果你們還有什麼想要Anna拍占卜影片的問題,
歡迎留在這部影片底下唷!讓我知道你們的需求!
🍎🍎🍎🍎🥦🍎🍎🍎🍎🥦🍎🍎🍎🍎🥦
真心感謝你們,
最近收到得好多留言的回饋^^
我每一則會看,也希望都能回應,
如果Anna還沒回應的請等一下我,
最近的留言真的是如雪花片般飛來!
我看了許多大家的留言,
發現好多人在愛裡在感情裡有顆受苦的靈魂呀!
真的真的很心疼你們。
Anna也是一個曾經在愛裡很受傷的女孩,
高敏感特質的我很容易感受到情緒,
所以也把自己搞得很混亂。
🍇在愛裡,我曾經一直找尋答案,
後來,我找到一個讓我放鬆舒服又可以美夢成真的解答,
其實超級簡單的,
答案就是:每天感恩!!!
加上發出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什麼?我聽到有人發出的心聲:Anna妳在說笑嗎?
每天感恩就可以美夢成真!?
是的,就是這麼神奇,也這麼簡單。
可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難。
所以Anna就要帶著你們實際動手操作喔!
我用這個方法已經實現很多個夢想了!
但Anna還有更大更美的夢想,
我相信善願必成!
歡迎一起來跟Anna做愛的活動吧!!!
如果你有做超過10天的朋友,也歡迎PO照片在下面,
留言讓我知道唷!
最後,要跟你們說,在愛的世界裡,我也還在修行,也還在學習,
這部影片並不是要告訴你,
我懂的比你們還多,
🍇而是把我自己曾經獲得力量的方式跟你們分享。
希望你們會喜歡唷!🏵️🌸🍅🌲
🌲🌲🌲🍊🌲🌲🌲🍊🌲🌲🌲🍊
🌷🌱 🌷🌱 🌷🌱 🌷🌱 🌷🌱🌷🌱
哈囉,我是Anna,是一位心靈療癒師。
學習塔羅好幾年了,
似乎擁有一種特殊的靈性直覺,
朋友們都喜歡找我占卜。
但我不把自己定位為算命師,而是希望透過傾聽還有以心靈牌卡或塔羅牌來做輔助,幫助人們更清楚看見生命的困境,進而去思考更多的改變策略。(當然最重要的是也幫助到我自己)
Anna本身也在進修心理輔導的研究所學分,希望未來能成為能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與能量。
💃Anna安娜的靈性直覺怎麼開啟的:
🍀某天陪朋友去測字算命,我們走進一間長了藤蔓、花朵的小木屋,那裡有位睫毛灰白,眼神慈祥的老太太。
👼她一看到我就說:“小姑娘,妳能看穿別人的靈魂”!
那時我不懂那是什麼意思,也覺得很疑惑。
後來有次失戀,太痛苦了,我想要尋找原因,就去上了塔羅牌課,沒想到,眉心輪、心輪就此打開... ...🙌
🌷🌱 🌷🌱 🌷🌱 🌷🌱 🌷🌱 🌷🌱
如何找到更多Anna塔羅的網頁
FB:Anna安娜塔羅
IG:hello_ms_anna
👉塔羅諮詢服務請私訊
e-mail: helloanna520@gmail.com
Line@:http://line.me/ti/p/%40bzn6149s
微信ID:annahelloanna520

高敏感特質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1989 年,心理學家 Jerome Kagan 對 500 名 4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當中有兩成為「高度反應組」,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較大,將來更大機會發展出內向型性格。直到 1997 年,另一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首次發表科學論文,進一步研究人類對環境刺激的強烈反應,並將其稱為「高敏感人格特質」(Highly Sensitive Personailty Traits)。
具高敏感特質的人,大腦經常深度處理各種感官資訊,而為免大腦不勝負荷,他們多半會迴避感官刺激過多的場合。雖然未必能享受熱鬧的派對,但卻比一般人更能觀察到生活與藝術的微妙之美。
收聽更多:
【*CUPodcast】#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內向外向由天定?
https://youtu.be/WSr9PqUwLVg
【*CUPodcast】#62 為何總拒絕嘗試、容易氣餒、半途而廢?
https://youtu.be/pV9e1uuj_Qs
【*CUPodcast】#61 金錢心理學:為甚麼我總是亂花錢?
https://youtu.be/1vvsQqbvqK4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高敏感特質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學生總被灌輸一個觀念:學習得愈專業就愈好。醫科、法律等學系常被奉為圭臬。然而,David Epstein 所撰寫的「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 AI 世代的成功法」卻提出,學得專業非成功的唯一通道,有時反而是阻礙成長的絆腳石。
收聽更多:
【*CUPodcast】#65 自由性格理論:性格可以隨心變換?
https://youtu.be/2pvjIyXR6DE
【*CUPodcast】#64 喜歡獨處、易受感動、選擇困難,你有「高敏感」特質嗎?
https://youtu.be/wz1SAfpLQfs
【*CUPodcast】#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內向外向由天定?
https://youtu.be/WSr9PqUwLVg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高敏感特質 在 高敏感族群是不是更容易抑鬱? -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如果有想要買書的念頭的話,可以看看我在B3 - 憂鬱症,高敏感,心理,心理諮商. ... 著了解拯救自己讓自己把高敏感看成自己的特質進而轉成優點發展加油 . ... <看更多>
高敏感特質 在 [心得] 聊聊高敏感特質-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聊聊高敏感特質:難搞,龜毛,情緒起伏大,堅持,愛哭,超會察言觀色,完美主義,為
什麼為什麼大轟炸...沒關係的,這樣的孩子一樣可以好好長大。(文末附高敏感特質量
表)
好讀網誌版:https://reurl.cc/e8gYNm
以上的形容很接近你家的小野獸嗎?如果你的心頭一直出現「中獎」的感覺,也許你家的
孩子也跟蕃茄一樣,是具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
蕃茄剛滿三歲不久,我跟傑克去幼稚園參加人生第一次的家長會。萬萬沒想到,這個第一
次就得到一份「大禮」。老師告訴我們,蕃茄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建議我們要留心。
「他有一個揉臉的習慣動作,」老師邊模仿邊說明:「在我的經驗裡,有高敏感特質的人
常有這樣的動作,只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看到。」
我看得出老師非常極力在澄清一些事,他補充了很正面的敘述:「這沒關係的,這是好事
,表示他會很有創造力,感受力很強,只是他會需要多一些關心。」
但老師的態度反而讓我們焦慮起來,為什麼需要「留心」?為什麼他要說「沒關係」?我
們需要「關心」什麼?他為什麼看起來好像在安慰我們?是因為在日本,老師不敢直接跟
我們明說孩子有問題嗎?我們的小孩到底怎麼了?
經過一個禮拜不眠不休瘋狂地在網路上鑽研,我才終於好好「消化」了老師給我們的提醒
。
「高敏感特質」這個概念的歷史其實很短,一九九六年由美國精神分析專家伊蓮艾融博士
所提出,距離今天也才不過短短二十四年前。高度敏感不是一種需要矯正的疾病,而是一
種人格特質,就像「外向」或是「內向」一樣。雖然這個族群不是社會中的多數,但是比
例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高敏感特質,並不少見。
擁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有什麼實際上的不同?美國的醫學博士湯瑪士波依斯使用了一個很
美麗的比喻:「如果想像養育其他的孩子是種植蒲公英,那麼養育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就像
是培育蘭花。」
白話文就是:「其他的孩子隨便養隨便大,高敏感的這一個就是要耗盡心力專搞他一個人
就飽了!」(抱頭痛哭)
突然間,蕃茄一切的怪僻都得到了解釋。難怪他會抱怨某些老師或同學的聲音不好聽,所
以不想跟他們說話。難怪他去沙坑只肯要我們玩給他看,自己絕對不動手。難怪吃個東西
一直討衛生紙擦嘴擦手,有沾到就要擦。
我由衷的感謝蕃茄的老師當初給我們的提點。這件事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們做好
心理準備,知道這是一朵獨一無二的小蘭花,它對自己生長的溫度,濕度,土質,日照都
有非常精細的要求。就算有蘭花的基本教養指南,我們還是得自己去摸索出最適合這朵小
花的條件,才能幫助他成長茁壯。
每個高敏感特質的孩子都不一樣,但他們總是會注意到你看不見的細節,聽見你沒有察覺
的聲音,聞到嚐到你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味道,抱怨你從來不覺得是困擾的問題。家長
必須要變身成偵探,去猜,去想,去溝通,去推理,去嘗試。學會不怕犯錯,不怕堅持底
線,不怕地雷爆炸,不怕收拾殘局,不怕修補關係。
經過這樣的痛苦掙扎之後,這朵小花會在每一次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刻,用他自己的方式
告訴你:爸爸媽媽,沒問題的,我又更長大一點了。
___
「好奇你的孩子是否有高敏感特質嗎?」以下的量表來自伊蓮・艾融博士的高敏感特質網
站,原文是英文,以下是我自行翻譯的版本:[Is Your Child Highly Sensitive? –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https://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child-test/)
*很容易受到驚嚇
*時常抱怨衣服的材質,襪子裡的織線,或者是背後的標籤讓他不舒服
*通常不怎麼喜歡太大的驚喜
*溫和提醒比嚴厲的處罰有效果
*好像有讀心術一樣知道家長在想什麼
*會使用對他的年紀而言很高深的字彙
*會注意到非常細微的異味
*有很獨特的幽默感
*似乎有很強的直覺,可以幫助他做判斷
*如果太過興奮會很難入睡
*很難適應大的改變
*如果衣服濕了或者沾到沙子就得把衣服換掉
*有大量的問題想問
*有完美主義
*會注意到其他人強烈的負面情緒,例如說擔憂,哀傷或是痛苦
*比較喜歡靜態的活動
*會問一些很深刻,很有啟發性的問題
*對疼痛的感覺非常敏感
*很受到吵雜的空間的干擾
*會注意到微小的細節,例如有東西被移動過,或者某人的外型改變了之類的
*在爬到高處前會先確認是不是安全
*在沒有陌生人的環境下表現得最好
*對事物有很深刻的感受
如果回答「是」的項目超過13個,或是只有一到兩項符合但是符合的程度非常極端地高,
那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擁有高敏感特質。
蕃茄總共拿下21個項目(攤手),你們家的孩子有幾項呢?
------
高敏感兒的生活記錄,教養和反思
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greenlif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8.148.172.210 (英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05536976.A.C65.html
我們自己也是這樣的情況
但是我也想跟你表達,因為你的文字有點武斷,我其實讀了之後有被指責的感覺。
我相信這並不是你的原意。
我們確實沒有聽說過「高敏感特質」這樣的性格分類,
但是並不表示我們「之前都沒有在理解孩子」。
只是在瞭解之後,發現原來他的這些表現是這種類型的孩子獨有的特徵而已:)
只是一種人格特徵,所以並沒有治療或協助的時機的疑慮唷。
這個特質在出生幾個月內就會顯現了
感覺起來喜歡靜態活動是孩子的天生喜好
有陌生人就不講話也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很自然的表現:)
我自己的弟弟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
後來發現是因為「在馬桶上上廁所」讓他更不能忍受
所以他寧可滿屁股大便也不肯說
也許可以觀察看看是不是有讓孩子更介意的地方
光憑這樣的資訊其實很難做出什麼樣的推測。
與其擔心小孩正不正常,
從安全感、內外向的個性、環境適應程度、老師的個性等等不同的角度
去觀察或思考孩子表現跟平時不同的原因,我想會比較有幫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