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字與單位。
進修已經進入尾聲,英文進步了一點...
一般的溝通、辦事、談話大概已經問題不大...
不過唯讀計算單位,到現在還是容易搞錯...
美國的重量是用磅,不是公斤(一磅=0.45公斤);
美國的長度是英呎英吋,不是公分(一英吋=2.54公分);
美國的容量是用加侖,不是公升(一加侖=4.55公升);
美國的速度是用英哩/小時,不是公里/小時(一英哩=1.6公里)
美國的溫度是用華氏,不是攝式(華氏=攝氏x9/5+32)...
(溫度真的是超複雜~好險國中理化有學過~~)
或許這不是一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我自己覺得,「單位換算使用」可以做為「是否融入另一個國家生活」的指標...
坦白說,這點我還是做不到...
或者說,短短幾個月到一年還是做不到...
每回到某個遊樂設施,只要涉及小孩身高體重的部份...
Peter Fu和史迪普就必須在腦中思考「孩子幾公分幾公斤」,然後再換算成英呎英吋與磅,而不是直接以英呎英吋與磅為基本單位...
有天跟老板聊天,他問Peter Fu台灣現在冷不冷...
我說:「一點都不冷,大約二十幾度」...
他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二十幾度!那比芝加哥還冷!」
美國買東西當然是用美金,我們現在身上也都是美金沒有台幣。可是進到商店,看到標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把價錢乘上三十,一定要換算成台幣,才能瞭解他大概的價錢範圍...
中文形容大數字都是xx萬,或xx億,例如年薪xx萬,房子x億x千萬...
然而英文沒有「萬」這個單位,用的是「千thousand」和「百萬million」。
於是老板問我台灣年薪多少時,我第一時間的回答是「xxx hundred...」然後才想起來沒有「萬」這個字~~
(更何況我的回答是以台幣為單位...)
所以腦中的運算,沒辦法直接用「美金」與「英文文法」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必須經過「台幣轉美金」、「xx萬轉成xx千」...
甚至有時候回答太快,我還得從對方的表情是否「狐疑」或「震驚」,來驗算自己是否算錯或講錯...
語言可以透過環境與練習來進步,但是長久以來培養的思考直覺,卻不是短短幾個月可以改變...
當然我還是可以很假掰地站上體重計,
然後跟史迪普碎唸:「我來美國胖了三磅~~」
體重斤磅換算 在 消防員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週記 Facebook 八卦
「相對肌力或絕對肌力?」
在別的討論串有同好留言詢問,消防人員應該提升相對肌力還是絕對肌力。
所謂相對肌力,就是將肌力表現除以自身體重的比值。而絕對肌力,則是舉起多少重量,就計算多少重量。
例如:甲體重60公斤,硬舉120公斤,硬舉計為2倍體重。乙體重80公斤,硬舉140公斤,硬舉計為1.75倍體重。
在相對肌力作為標準時,甲君成績明顯優於乙君。若以絕對肌力作為標準時,乙君成績就優於甲君。
小編一向不以任何標準作為目標,小編認為,只要持續規律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不需要另外以任何測驗標準來衡量。
若單純以衡量救災救護或戰術活動表現上,哪種計分法比較客觀呢?
小編分享之前閱讀之研究文獻,該文獻中設定6種消防戰術情境:攜帶水帶籃爬梯、圓盤切割、拖拉水帶、破壞天花板、救援拖帶假人、攜帶裝備重量(或擔架)翻越地形。
受測的有一般市民大眾與消防人員,將技術影響層面下降。
這些市民與消防人員,會通過一般體能測驗跟實驗室體能測驗,比較兩者對於衡量救災表現比較客觀。
在實驗室體能測驗的部分,測驗人體各大關節、軀幹的extension、flexion,還有動態平衡的力量。其中有用絕對肌力計算,也有用相對肌力計算。比較絕對肌力與相對肌力,對6大消防戰術情境的成績哪者比較客觀。
結果是絕對肌力壓倒性的勝出。所有項目都是絕對肌力優勢者,在6大消防任務表現上占優。
原因很簡單,就是救災表現極大部分都必須攜帶外在重量。僅移動自身體重的情況非常少。
肌力提升同時提升體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Mark Rippetoe說過,一個正常的成年男性,經過訓練,體重應該要有200磅(90公斤)。肌力訓練可以開啟第三次人類快速成長期,時間可以長達一輩子。除了豬,沒人長得比剛接觸肌力訓練的初學者還要快。
美軍在研究新的體測標準時,認為一個好的體能測驗標準應該要有信度及效度。信度就是,一個好的標準,不能有利於某些族群(年齡、體重、性別等因素)。效度則是,取得測驗高分者,在實際表現上確實是突出的一群。
在現行的消防人員常訓體能測驗標準上,對於體重輕者,是極度優勢的。無論是三千公尺測驗、單槓引體向上、一分鐘伏地挺身、折返跑。想要取得高分,減重是十分有利的。
以引體向上為例。甲君體重87公斤,引體向上做了5下。換算成絕對肌力是100公斤一下。乙君體重50公斤,引體向上做了10下,換算成絕對肌力是76公斤一下。以消防人員體測標準,乙君的成績比較突出。
小編並不鼓勵盲目的減重,或者以減重取得體能測驗高分,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當然也不鼓勵肥胖,若體重一直增加,不訓練,肌力水準並沒有增加,那只能叫肥胖,不是增重。
小編觀察到,最近剛畢業的菜鳥消防員,不少人體重60公斤以下,在測驗成績上都是不錯的,但穿上裝備、攜帶水線重量後,表現差強人意。也有不少人,因為下單位生活型態改變,原本淨體重就低(體重輕,淨體重就低),不再像在中心或警校,每天都有勞動的情況,又不積極訓練,短短一年體重增加將近20公斤,肌力水準僅增加一些些。淨體重過低者,理所當然就容易肥胖,加上不積極訓練,保證身材走樣。
消防個人裝備加上水線重量將近50公斤,自身體重60公斤者,光這個狀態就將近攜帶2倍體重了。自然表現不佳。
相對肌力訂定標準,對於體重輕者,是比較容易達到的。對於體重重者,雖然也能達標,但是難度是較高的。例如:體重60公斤者的2.5倍體重硬舉是150公斤。體重90公斤者是225公斤。硬舉150公斤比比皆是,225公斤就比較稀有了。
小編玉米
體重斤磅換算 在 健身卡波 Fitness Couple Facebook 八卦
【分享】減肥飲食的幾個重點
Brad Schoenfeld博士最近受邀到挪威講習,
以下是一些有關減肥策略的重點,卡波稍微為大家整理:
▲#沒有所謂最棒的飲食方式能讓每個人都適用!
=>卡波補充:
到底什麼是最佳的減重飲食目前科學界並沒有絕對定論,
目前看起來每個人對同一套飲食會有不同反應。
▲營造熱量赤字
=>卡波補充:
並非要你嚴格的計算每一筆卡路里,
而是要你改變一些讓你多吃的飲食習慣。
例如:把便當中白飯的量減少一半,
把白飯換成飽足感相等的糙米飯、五穀飯,
提高蔬菜、水果(不是太甜的)、蛋白質的攝取比例,
#少喝含糖的手搖杯(要喝的話改成半糖或無糖吧!)
這些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減低熱量攝取。
▲保持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每磅體重1公克
=>卡波補充:
這邊蛋白質換算成大家常用的單位就是2.2克/公斤體重,
假設我75公斤,那麼我每天就需要攝取165克,
這其實有點多,而且蛋白質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的昂貴。
#史考特醫師建議「1.4~1.6克/公斤體重」就很夠了,
如果是我每天大概需要攝取115克蛋白質,
大約等於兩隻大雞腿+一杯500c.c豆漿+2顆蛋 的量
▲熱量來源請聚焦在富含營養的食物
=>卡波補充:
雖然最佳的減肥餐沒有定論,
但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原型的食物;
少吃加工食品、飽足感低的精製食品(蛋糕、麵包、餅乾等等),
這是肯定的!
▲嘗試看看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
=>卡波補充:
有些人對於較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反應良好,
有些人則對高脂飲食反應良好。
另外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都沒有一定的原罪,
有罪的是它的精煉過程或烹調方式。
脂肪:好的脂肪有鮭魚、牛油、豬油、橄欖油、堅果
少吃精煉植物油,例如:大豆沙拉油、葵花籽油等等
▲請確保你能夠長期的遵循你的飲食計畫
=>卡波補充:
跟第一點一樣,沒有所謂最棒的飲食計畫,
只有最適合你的飲食計畫。
那什麼是最適合你的飲食計畫?
#就是能夠讓你吃得健康、#不挨餓,
#並且長期維持的飲食計畫。
延伸閱讀:
1. 一分鐘健康教室──【觀念】植物油比較健康?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2. 一分鐘健康教室──【迷思】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 ─ Part 2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tw/2015/02/part-2.html
3. 一分鐘健康教室──【飲食】飽和脂肪爭議總結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tw/…/saturated-fat-contro…
4. 健身卡波──【減肥】高蛋白飲食──減肥利器?
http://goo.gl/7bzs85
#大家都叫我們卡波但其實卡波有兩個人啦
#男的叫阿屁女的叫大頭
A take-home slide from my presentation this weekend on dieting for fat loss. Nutrition is a very complex topic, but the essentials can be boiled down to a few key points. The last bullet point is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