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前面。
事實上美國就是台灣的宗主國。不管是從盟友道義的層面,還是從台灣的國家利益,還是從台灣的建國理念,還是從客觀的地緣政治情勢來看,台灣都沒有疑美的空間。
這幾天美國撤出阿富汗,搞得有點灰頭土臉。而台灣以國民黨為首的投降主義者,便開始大吹法螺高唱「疑美論」。比較假掰的,不直接講疑美,卻也少不了要賣弄一下「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的等邊三角形論調。
在這個時間點,台灣要怎麼看待自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我想到的是,拜登勝選隔天,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先生的第114期訪談。這一期訪談,對台灣人來說不是很愉快的經驗,陳醫師似乎因此與劉仲敬分道揚鑣。
但我認為,劉仲敬作為一個立場超然,與台灣非敵非友的旁觀者,話雖然不中聽,他的意見反而更值得我們參考。
🔹 台灣玩不起「等邊三角形」
首先要給大家一個直截了當的命題:所謂「#等邊三角形」,是有強悍實力的人才玩得起的。大前提是,你加入了其中一邊,就能助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程度。
台灣論政經軍事實力,不能算弱咖,但也不到能在第一島鏈現場大玩「等邊三角形」的程度。稍有地緣政經與軍事常識的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即使台灣加入中國那一方,也不可能決定性地扳倒美國霸權。既然清楚知道這一點,台灣還有什麼理由去押寶中國?
至於國民黨式的疑美論宣傳,那真的純屬深宮怨婦式的低級文宣,話一說出來馬上迴力鏢打臉。拿這種低路的疑美論當核心思想,如果真讓國民黨當家,對台灣的弊害真有不可勝言者。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到上面的問題,台灣要怎麼看待自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很簡單,要倚靠美國,就別懷疑美國;要懷疑美國,就別倚靠美國。現實上吃穿都倚靠美國,又篤信疑美論這種低級文宣,這種蠢事,只有極度缺乏政治常識的軟弱者才做得出來。
「要嘛你就不要有資源,不要有資源反而安全;要嘛有了資源而且需要保衛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保衛自己,退而求其次才是指望別人。指望了別人以後,就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在指望了別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之上以後,又對別人充滿懷疑。#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口頭攻擊,而實質上又不能造成傷害。」
「很多女人之所以鬧出離婚,就是因為她們在家裡面,對男女之間經常有的小小糾紛,一副理直氣壯地去指控男人,說是你這樣做一定是對我不忠。最初男人還會辯解兩下子,因為這根本是沒有的事情。最後被誣陷得習慣了,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反正我無論怎麼樣說,你都要說我不忠,我就索性到外面去真的不忠,這時候你就沒法收場了。』」
這個離婚的比喻不那麼政治正確,但很貼切。放到台灣的現實狀況中,就變成以下的這個蠢模樣:
「你一面在絕對依賴別人、自己的脖子掌握在別人手裡、想捏斷就可以捏斷的情況下,一面理直氣壯地罵他對你不忠,而且還是在 #沒有任何證據、#所謂的證據全都是極其不靠譜的低級文宣 的情況下,對他進行這種攻擊,這除了傷害自己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 自立自強才是當下最該做的事
這幾天在臉書河道上,看到台派對於阿富汗事件的論述,沒有上百也有幾十篇。雖然著眼點各異,但最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結論:自立自強才是台灣該走的道路。劉仲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你想要防止戰爭,那就要加快社會演化的速度……這些事情就要提前開始做。你要想避免別人傷害你,你自己就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而要製造足夠強大的力量,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越早做越好。不可能是等著美國人來替你做。美國人對你也是有相應的評估的。你越是害怕戰爭,或者說越是想推遲戰爭,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沒有保衛自己的能力,將來你可能是我的拖累而不是我的有效幫助。……潛在的保護者就會覺得,做好人來保護你是一件很累而且不討好的事情,直截了當把你扔掉的誘惑反而會增加。」
這裡所謂的「社會演化」,指的是建立自己的軍事傳統,與強化民族認同的建構而言的。這裡的論述甚深,我們就暫時跳過吧!
誠然,一個有遠見的台灣建國主義者,會預見到一個願景:台灣脫離美國的羽翼、自立門戶。這時,它就要用一種 #更成熟的馬基雅維利主義 來處世:「在雙方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你如果覺得美國人靠不住或拜登靠不住,那麼什麼叫一個『#合格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你發現拜登靠不住以後,一句話都不要說。非但不能罵他,而且要在場面上把他捧得更好,不要讓他懷疑你有另立門戶的打算。在過渡時期趕緊準備自己的力量。因為他畢竟還是一個比你強大得多的力量,所以準備好了你能夠自立以後,你再想辦法跟他客客氣氣地分手,指望將來。」
🔹 千萬不要「扔掉教鞭換皮鞭」
然而,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台灣的實力夠了,能自立自強了,那時台灣就可以毫不客氣地甩掉美國嗎?
我不這麼看。美國是秩序高地,台灣能從一個資源匱乏的降虜社會小島,演化到現在具有相當的政經軍事實力、且有襁褓期的的福摩薩民族建構,其實都是拜從美國輸入秩序所賜。
任何帝國治術,都有現實面與理想面。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美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仁慈的秩序輸出者」,它的理想性超過人類史上任何一個帝國。你在大英帝國、大唐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身上,是找不到 #威爾遜主義 的影子的。
之前敝粉專有談過,美國是一面鏡子,它對待你的方式,會忠實地反映出你如何對待自己。如果台灣自己有信心,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擁有更強的防衛能力、建構出堅實的福摩薩民族共同體,那麼美國是很樂意幫忙的。對喀布爾政府這麼扶不起的阿斗,美國都撐了二十年,不是嗎?而你翅膀硬了以後,美國也能給予你更多單飛的自由、用更平等的態度對待你,就像他對待強大起來的日本、德國、法國那樣。
而中國呢?奉中國為宗主,想從秩序窪地中國輸入秩序,那是完完全全搞錯方向了。我們看到的是,原本就混亂的第三世界國家,在接受中國的「保護」與「資助」後,反而變得更混亂、更剝削、更深陷債務陷阱。原本治理尚可的民主國家,在中國軟實力滲透後,貪污腐敗、經濟過度依賴、研發創新怠惰等症頭都跑出來了。而要在中國的保護下自立自強?中國的「天下秩序」是無法容許有人翅膀硬了單飛的。就算中國有那個雅量,也根本無法給你自立自強的養分。
奉美國為宗主,也許不時要看美國道德說教,更少不了要為美國與其全球秩序做牛做馬。但,只要願意,有決心有努力,美國會幫助你向上提升。日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台灣也在往上的正向螺旋當中。
奉中國為宗主,能換到的,只是虛假的承諾與真實的剝削;原本就混亂的國家會更混亂,原本還可以的國家會墮落腐化。
美國秩序是助人向上的教鞭,而中國秩序是奴役墮落的皮鞭。任何能洞悉此一宏觀原則的台灣人,根本不會講出「疑美親中」這樣的蠢話來。任何有自立自強觀念的人,都不會想要「#扔掉教鞭換皮鞭」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第一次測黑暗人格 沒想到我是這麼可怕的人 QWQ😣😣😣 #黑暗人格 #心理學 #心理測驗 這是測驗連結: https://event.zhihu....
馬基維利主義書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好文分享(留言更精彩)
臉書上霧峰林家後人發了篇文,很多人狂讚,我看了之後腦洞大開,想說也來寫一篇好了。我不是林家後人,只是曾經也不小心地稍微地進行過一個隨便研究了一下的動作。
先說結論︰翻開林家史,就是一個「關鍵時刻少根筋」的血淚史,如果這樣講太嚴苛,那就把範圍縮小到「林家男性」好了。
林家第一個重要人物是林文察,之前都只算是鄉紳地主,或者說,呃,土豪。林文察是林家第一個搞懂「錢錢換權權,權權換錢錢」道理的林家人。每次看到書上關於他的記載,都會浮現一個英雄的形象,這個形象到了「投名狀」電影的時候,碰!對上了,就是劉德華嘛!!那個英勇有義氣最後就這麼死了的大哥。為什麼會死?關鍵時刻少根筋。
「讓子彈飛」告訴我們,麻匪一定要剿,不剿不行,隨時都要剿。這句話大家都懂,你一定聽得懂,對吧?但林文察不懂,他就直愣愣地拼了命去剿匪,然後就死了。
剿匪的精義在於「剿匪一時爽,一直剿匪一直爽」,中國讀書人學問好的稱呼這個叫做「養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在北京京官的眼裡,都在養寇。不過這扯太遠,就此打住,聽不懂的自己去看投名狀和子彈飛。
總之,林文察因為少根筋,直直弄,所以就為國捐軀了,光宗耀祖了。他的弟弟金城武(X)林文明(O)帶著兄弟們回到了台灣老家。這裡跟電影演的不一樣,畢竟林文明不是金城武。
林文明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安頓兄弟,畢竟兄弟們跟著他們兄弟倆出生入死,現在大哥死了,大家只想安穩種田。身為二哥的林文明,當然要替兄弟們找塊地。
但問題是台灣地狹人稠,房價高漲(X)土地有限(O)。林文明主張︰我大哥為國捐軀!功在國家!當然要多分點土地!於是就弄到了一些土地。但是,你也知道,台灣土地有限,林家多了別人家就少了。恩怨就出來了。
搞到最後,在關鍵時刻,林文明少了根筋,被中國派來的彰化知府(顯示為奸詐形象)在公堂上當場逮捕、速審速決,審完就斬了。完全符合鄉民心目中包青天辦案的套路。
然後是一段靠女人當家的過渡期,這個就先不說,不然說不完,總之這個當家的女人沒有少根筋,所以林家沒有被官府趕盡殺絕,留下一線生機。
然後,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林家恢復了一點元氣,又想開始搞「錢權遊戲」那一套,但依然還是少根筋。其實也有變聰明一點,但是世事變幻莫測,世界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滿清韃子換成日本鬼子。這個變換前所未有,林家因為少根筋,所以沒有察覺到,一直到清朝被日本痛宰之前,林家都還在效忠愛新覺羅,然後突然間主子變成日本人。林家腦子打結,或者說被儒家教忠教孝的屁話洗腦洗到腦袋壞掉。總之就是少根筋,竟然搞起「抗日」來了。
漢人抗日實在是莫名其妙,如果要抗,應該要先抗清才對。滿人和日本一樣都是外族,而且講的語言一樣是阿爾泰語系,根本就是一家人。林家能效忠愛新覺羅,為什麼不能效忠日本天皇?還是辜家腦袋比較清楚,知道說,不管滿清還是日本,都是異族,但也都是老闆,換個老闆就要換個腦袋,不然就會丟掉腦袋。
然後林家就又丟掉腦袋了,這就是林家後代說得「愛國事蹟」。因為抗日無效,所以又跑去中國打軍閥拯救人民,又少根筋直直弄,結局當然也跟祖先一樣,陣亡得勳章,光宗耀祖。
後來那個投共的林OO也是一樣,腦袋少根筋,效忠共產黨效忠得比純正中國人還效忠,不知道是在效忠幾點的,然後就為國捐軀了。只是這次的祖國變成了紅色中國。另一個更莫名,明明祖先抗日,抗日的蔣介石來了台灣他卻跑去日本,然後後代說他「反國民黨威權,民主先鋒」?林家的價值觀搞得我好錯亂啊!
經過這些事情,林家總算有點自覺,知道自己在政治方面少根筋,逐漸轉向專心朝拼經濟方面發展。不過,說實話,在拼經濟方面林家也沒有很在行,看看華南銀行,明明是台灣老牌本土金融龍頭,但現在、、、跟新興金控比起來,又輸了。
從某個方面來看,林家的命運還真的滿像台灣人的命運,林家的想法也滿像台灣人的想法,就是少根筋,參不透。
中國人表面上全部都是儒家,但實際上都是外儒內法或者外儒內道或者佛或者商或者馬基維利主義者。所有菁英都戴著儒家的面具講儒家的話,但事實上沒有人真正信仰儒家那一套,少數內外貫徹的腐儒,只能去國子監教書。
林家的少根筋,可能就來自這裡︰從中國請來了「宿儒」教子弟們念四書五經,學忠孝節義。卻只學到中國人的皮毛,學不到中國人的精髓。剿匪就是要一直剿才會一直爽,但少根筋的林家劉德華卻不顧性命地勇往直前。老兵就是要認命吃自己,少根筋的林家金城武卻以為自己功在黨國,佔兩塊田讓兄弟們吃口飯算什麼?搞革命就是要學蔣介石投機取巧,少根筋的林家人卻認真在拼命打軍閥。台灣人的祖國在台灣,林家人卻為了共產黨的祖國丟掉性命。凡此種種,都表現出台灣人「只看到表面,看不清裡面」的少根筋思考。
還好林家有些女性(雖然都是嫁來的本來不姓林)沒念過四書五經,比較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說持家最重要的是家人先吃飽先安頓好,知道說外面的事情很危險不要滿腔熱血。要不然林家早就沒有了啦!
馬基維利主義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
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
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之前直播過,目前依舊可以參與贈書活動。
摘文裡面有很多不理性的思維方式,各位大概很容易看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類似的心理歷程。然而,光是各位願意閱讀,我就佩服,因為這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自省能力,還有挫折容忍度—閱讀下列摘文本身,我認為就違反了享樂原則。
我特別希望各位注意到「究責偏誤」,因為不少師長常用這種態度,去對待被霸凌的孩子,進一步造成二次傷害。這也是這個社會上,常檢討受害者的一種心理歷程。
祝願您,願意理解人性,並且保持覺察!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情緒潛伏在我們的意識底下,周而復始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緒與決定,而其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情緒,就是對快樂的欲望與對痛苦的逃避,這是一種趨吉避凶的概念。我們的想法幾乎無可避免地會繞著這類欲望打轉;光是在腦中把玩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或痛苦的想法,就會有想要退縮的反應。我們會以為自己在找尋真相,或覺得自己還蠻腳踏實地的,但其實我們不過是在謹守著讓自己能釋放壓力並自覺滿意的想法,因為這能讓我們感覺高人一等。人類思想中的這種「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是我們所有心理偏誤的根源。要是你覺得自己不知怎地是個特例,對下方我們要介紹的各種偏誤都有抵抗力,那正好可以當成享樂原則在作用的現成案例。聰明的話,我們就不該逃避現實,而應該探索這些偏誤如何在自己的內心持續作用,乃至於學著在別人身上辨識出這些不理性的狀態。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我之所以達成自己的決定,是看過了證據,也經歷了多多少少算是理性的思考流程。
為了秉持某種觀念,並說服自己是理性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會四處搜尋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見解。理論上,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證據更客觀,更科學呢?但由於享樂原則在暗地裡發揮的影響力,我們會專門去蒐集能確認己身觀點的證據,讓我們能繼續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而這──就是「確認偏誤」。
想觀察確認偏誤,我們可以在職場上注意別人的企劃,特別是那些輸贏很大的企劃。所謂的企劃,都是為了一個想要達成的正向目的所設計。如果有人把可能的正向與負向後果都平等地考慮進去,那他會發現自己寸步難行。所以無可避免地,他們會不知不覺地倒向能確認達成正向結果的資訊,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很順利。職場上還有另外一種狀況,可以讓我們看到確認偏誤的模樣,那就是當有人「理論上」在徵詢別人意見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擔任顧問職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甩不開的宿命。話說到底,大家都希望聽到自己的想法與偏好受到專家意見的肯定。不論你說了些什麼,對方都還是會聽到他們想聽的,而要是你的意見與他們的想法相左,他們就會設法貶低你的觀點,否定你所謂的專業。通常一個人愈是手握大權,他受制於確認偏誤的程度就會愈明顯。
放眼全世界來訪查確認偏誤之際,你可以留意一下有沒有那種好到不像話的理論。這理論身邊會有大量的數據與研究被丟出來當成左右護法,而這一點並不難做到。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你說服了自己,認定自己的論述沒有問題,相關的證明就會跑來供你閱兵。在網路上,我們不難針對一項爭議的兩造都找到支撐的研究論點。整體而言,你永遠不應該因為別人提供了「證據」就覺得對方的說法可信。正確的作法是在冷冽的光天化日下檢視這些證據,並窮盡一切的心力去質疑。面向你自身或別人敝帚自珍的想法或信念,你的第一反應永遠應該設為尋找反證,這樣才符合科學的精神。
…………
信心偏誤(Conviction Bias)
▍這件事情我都信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能有假嗎?
有些觀點我們私心會非常滿意,但內心深處,我們多少也對這些說法有一點點存疑,於是乎我們會不辭辛勞地去說服自己──要自己義無反顧地去相信這番說詞,遇到有人反對一定大聲斥責,絕不坐視。這件事若是有假,我們怎麼拿得出如此的熱情來為其辯護?我們會這麼告訴自己。這樣的偏誤,若表現在我們與領袖的關係上,就更為顯而易見了。你看看領袖說起話來那樣兩手並用而充滿激情,用詞遣字也到處是五彩繽紛的比喻跟讓人會心一笑的旁徵博引,看起來就是充滿了如深井般取之不竭的自信,那肯定代表他們功課做得很足,所以才能把話說得這麼信心滿滿,毫無破綻。反之,那些講話中處處存在語意上的模稜兩可,口條動輒有所躊躇猶豫的人,則似乎顯得不夠堅強,顯得自我懷疑而舉棋不定。這些人說的話多半不能相信,我們會這麼想。人的這種偏見,是推銷員與民粹政客的好朋友,他們把自信當成門面,讓我們易於被他們說服與欺騙。他們知道人都喜歡看好戲,所以他們就把自己似是而非的東西用戲劇效果包裝起來,藉以混淆視聽。
…………
外觀偏誤(Appearance Bias)
▍我交往的人我心裡有底;我能用肉眼看到真正的他們。
我們看到的人都不是本體,而是表象。而這些表象很容易誤導我們。首先,社會化把人都訓練得很好,我們會知道什麼樣的場合需要端出什麼樣的菜色,才能獲得社交上的認可。一般較常見的組合是理想崇高、敬業形象維持得很好、良心沒有被狗吃掉。看著這些「面具」,我們會以為他們真的就是這樣的人。再者,我們多半很吃以偏概全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那一套──看到某人身上有特定的缺點(拙於社交)或優點(聰明才智),我們就會自動延伸,把可能相關的優缺點也腦補上去。帥哥美女看起來就是比較可信,特別是政壇上的帥哥美女。一個人事業成功,我們就會想當然耳認為他們品行亦優、良心爆棚、所以老天爺才會讓他在工作上圓夢。但這模糊了一項事實,那就是很多功成名就,響叮噹的人物,都在超車別人的來時路上幹了不少狗屁倒灶的渾事,你看不到是他們的公關太有本事。
…………
群體偏誤(The Group Bias)
▍我的想法是我的想法。我並不聽從群體的指揮。隨波逐流不是我的作風。
我們天生都是群居的社會動物。被孤立的感覺,不被群體當一回事的感受,於我們都是既挫折又恐怖。知道了別人的想法跟我們有志一同,我們心中會覺得放下一塊超大的石頭。事實上,為了能這樣鬆一口氣,內心會有一股動力要去認同特定的觀點或意見;唯我們並不會有識地認知到這股拉力,而會以為自己的每個決定都完全是自己的意念。
看看那些支持某一黨或某種意識形態的人──明明沒有人發號施令,也沒有人大剌剌地給予壓力,但某種正統或正確就自然而然地拔地而起。一個人若屬於右派或左派,那麼遇到種種問題,他們的意見就幾乎都會自動歸隊,保持左或右一系列相同的立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但會承認自己的思考受到左右之別影響的人,少之又少。
…………
究責偏誤(The Blame Bias)
▍我能從經驗跟錯誤中學習。
錯誤與失敗,會讓人想去解釋些什麼。我們會本能地想學到教訓,希望自己下回不要重蹈覆轍。但事實上,我們並不真的那麼想湊近瞧瞧自己幹的好事;我們的自省能力,是有限的。遇到錯誤或失敗,我們自然的反應是怪別人找碴、怪環境條件太差、怪自己一時不察。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看起來實在太痛苦了。看著自己失敗,會動搖我們的優越感,就像有棒子朝我們的自尊戳上來。我們會看似完成了所有的動作,裝出有在反省的樣子,但隨著時間過去,享樂原則又會冒出頭來,然後我們就會連原本一點點怪罪自己的心情,都飄散到九霄雲外去了。欲望與情緒會再度將我們蒙蔽,結果就是我們日後會重蹈覆轍,犯完全一樣的錯誤,不痛不癢地自責一番,然後又是忘性大作,直到大限來臨的那一天,這種模式都不會改變。如果人真的能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就不會看到世界上那麼多錯誤不斷重複,也應該看到大家都在職涯發展上不斷自我突破才是。
…………
優越感偏誤(Superiority Bias)
▍我跟別人不一樣。我比別人理性,道德也更高尚。
很少人會在日常對話中把這話說出口,因為這聽起來實在太狗眼看人低了。但在不在少數的民意調查與研究當中,只要是被問到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受訪或受試者的想法大抵八九不離十,就是上頭那句話的意思。人會這麼想,就如同思想遭遇到某種障眼法,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謬誤與不理性,我們只看得到別人的這兩種東西。所以比方說,我們會輕易相信敵對政黨的人思考是不經大腦,而我們這陣營的人做事都經過深思熟慮。在道德的層面上,我們少有人會坦承自己曾經在工作上欺騙或利用過誰,或是曾經為了出人頭地或平步青雲而抄過捷徑或耍過心機。自身一切的成就,在我們的想像中,都是才華與努力的成果。但如果是別人嶄露頭角,那就是他們效法馬基維利主義而無所不用其極,這些人成功卻卑鄙。我們這樣的想法,目的是不論結果為何,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在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拉扯下,我們會賦予自己一個理性、守禮、道德完備的形象,而這些正好是受文化高度提倡的特質。任何蛛絲馬跡與這樣的形象有所悖離,都有可能讓自己千夫所指。唯事實上,如果大家真的都如此講理而溫文自持、道德上毫無瑕疵,那世界大同早就降臨許久,善良與和平早就在地球上供過於求。真實的狀況是怎麼回事,我們都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起碼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乃至於所有人,都是在自欺欺人。理性與道德,必須透過自覺與努力才能達成。跟很多東西一樣,這兩項品格都不會跟雨一起下下來。要具備理性與道德來讓你的人格變完整,你需要歷經一種叫做「成熟」的過程。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馬基維利主義書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評價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第一次測黑暗人格
沒想到我是這麼可怕的人
QWQ😣😣😣
#黑暗人格 #心理學 #心理測驗
這是測驗連結:
https://event.zhihu.com/thedarktriad/?utm_source=answer
http://personality-testing.info/tests/SD3.php
:::::::👊上一集!:::::::
心理學測驗,你了解你自己嗎?五大人格
https://youtu.be/h55niJeMH68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讓自己的生命精彩
有祐👦🏻
喜歡睡、喜歡吃、喜歡料理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馬基維利主義書 在 測試你究竟有多黑暗!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心理變態 的八卦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第一次測黑暗人格沒想到我是這麼可怕的 ... ... <看更多>
馬基維利主義書 在 [心得]《君主論》,一部在上位者該讀的好書。 - 看板historia 的八卦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1253023
在台灣,大家應該還是比較習慣稱呼《君王論》這個譯法吧。
但不論是哪個,都是馬基維利的名著。
筆者是先閱讀過他撰寫的《論李維羅馬史》後,才回過頭來看這本的。但其實兩部著作在
主題上的差異蠻大的,《君王論》是一個通論,很具體的對於國家跟為上者的原則標準,
至於另外一本則是藉著羅馬共和往事敘述更多廣泛的概念了。
對於馬基維利的觀念,不可否認的,是很現實主義派,對於人性的直白攻擊,可能很讓某
些衛道人士受不了。尤其是他那句「人們忘記父親的死比忘記他的遺產快」,更是徹底的
把人性最陰暗的一面揭露出來。但,這世上如果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性格。唯利是圖
者固然有之,但偉岸清高者亦有之。奈何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乎?
因此,對於馬氏的某些觀念,吾人還是要審慎思考之。
不過,個人很喜歡他對於如何選擇良善建言的那個篇章,感覺受用很大。誠如馬基維利所
說,一個人如果剛愎自用或者不懂得明辨是非,很容易就被諂媚者包圍,搞得暈頭轉向而
終至敗事;但為上者同樣的讓人肆言無忌,動輒冒犯,也很難贏得尊敬。對於一個明智者
,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挑選一些優秀或信賴的人選擔任自己的顧問團,凡事只諮詢他們的意
見即可。除此之外,對於其他人的建議大可忽略,或者是讓他們不敢多嘴,免的言人人殊
,最後事情變的朝令夕改,毫無成果。從歷史上來看,唐太宗跟他的貞觀名臣團,不也是
如此嗎?
其他關於怎麼佔領一個國家,維持君主尊嚴品性等等的論述,也都很有實用性。如果能夠
真正的讀通的話,其實在很多地方也都能適用的。
關於這本書的翻譯版本,有很多。
台灣繁體版,個人有翻閱過商務的版本,翻譯的比較白話跟流暢,意譯的性質居多。北京
商務版意外的與台灣版不同譯者,潘漢典先生的譯法稍微生硬點,但還算通順,優點是有
很多註解,幫助研究跟理解。兩者的選擇,就依照方便度吧。
馬基維利的著作大多有翻譯成中文,五南的《論李維羅馬史》很優秀,大推;至於他寫的
那本兵書對岸也有翻譯,而馬氏本人的傳記,左岸有一本,目前列入書單尚未購入,不過
有看到人家的書評是還不錯,可以參考;大名鼎鼎的鹽野阿姨也有一本著作就是了。
共勉之。
延伸閱讀:
https://www.cawhi.com/plus/view.php?aid=4973
--
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在研究所的窮學生的時候,
說了一個笑話,正妹說很難笑,叫我滾。
十年後,我開著名牌跑車身穿西裝戴墨鏡,
講了一個同樣的笑話,正妹說我人好幽默風趣。
是好笑,也是不好笑,矛盾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30.217
※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book 10/09 18: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