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在蘋果日報有一篇投書,「我的存在,見證台灣的荒謬」,6年後的今天,面對台灣今天的政壇,依舊如此。
其實2020總統大選,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我要去選,可是藍綠雙方一直把柯文哲當成假想敵,甚至把他放在總統初選的民調,來做對比,今天如果柯文哲說他不選了,請問兩黨的初選是不是要重辦?
我的主觀認為,剛選完市長就馬上就投入總統大選,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該有的現象。我也認為,這會影響整個市政的進行。
事實上,我在一開始很不想去選,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到了今年年底,我們同時有一萬戶的社宅開工,環南市場要完工進駐,大龍市場要完工進駐,第一果菜市場跟魚市場要開工,這些工程加一加就超過兩百多億元,有很多理由,讓市政跟總統大選沒有辦法同時去兼顧。
我個人也認為,要相信自己的口號,「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如果我們在台北可以把它做好,政治文化可以改變,也可以把台北當槓桿,來影響整個台灣。
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我相信我們在台北的所作所為,不管在財政紀律,從雙語教育,到智慧教學,都一步一步去改變整個台灣。
我從一個素人來當台北市長,我非常清楚,其實當台北市長的前兩年非常非常的辛苦,因為都搞不清楚狀況,一直到第三年第四年才比較順利,其實我現在如果選上了總統,我相信整個故事又要重演一遍,前兩年會非常辛苦,對整個狀況沒辦法掌握那麼好。
所以,事實上從頭到尾,本人對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只是,當時藍綠初選結果出爐的時候,讓我們非常的焦慮,我相信這不僅是我,而是全台灣知識份子都有類似的焦慮:「難道我們真的要在草包跟菜包當中做個選擇嗎?」這種藍綠對決,或是訴諸意識形態,就會造成到現在為止,藍綠雙方的總統候選人很少在談政見,每天晚上政論節目在談的,也只是如何去贏得這場選舉,從來就沒有一個候選人告訴我們,如果他當選的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整個台灣又開始陷入統獨的泥淖,我個人認為,現階段要解決的,還是「國家治理」,效率、務實、注重數字、講究KPI…這種政治文化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建立的。
郭台銘先生是一個跨國大企業的老闆,應該是一種危機型的領導人物,所以當時我認為,如果能在企業界存活下來,有一定的實力,我也相信,企業出身的,受意識形態包袱的影響會比較低。
當時郭台銘先生表達他想投入大選,特別是在初選之後,我也覺得,如果有人願意出來挑戰這一局,讓台灣有機會跳脫藍綠泥淖,個人是樂觀其成,所以還特別還替他取了一個口號:「台灣重開機」。
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人情世故,郭董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大老闆,他考慮的層面一定更複雜,我想他還是有很多的包袱,所以當他決定不選,我只能表達尊重,我也理解,將來大家還是會維持合作關係,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
能夠對台灣有好處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在不同崗位,不同角度去努力。
既然這場總統大選,會回歸到藍綠對決的局勢,那就更凸顯我們在國會力求三黨不過半的重要性。目前的執政黨在國會也過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執政毫無顧忌,人事浮濫酬庸,特別在選前太多大撒幣的政策,在我看起來是完全沒有財政紀律,這是目前執政跟國會都過半的一個寫照。
如果民眾黨可以進入國會成為一個關鍵少數,我想有幾個好處:
第一,有人在問:「為什麼要組黨?」其實在現行的體制下,我們要進軍立法院,不得不組黨,特別是不分區立委,所以我們希望成立政黨進軍國會,把我們的價值理念帶進國會,將它推廣跟實踐。
第二,如果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關鍵少數,至少在不同的議題,跟不同的政黨合作,既可以減少在野黨無理取鬧,不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也可以避免執政黨肆無忌憚,我們可以做更好的監督。
最後,我們在國會的布局,還是用影子內閣的概念,我們會提滿34席的不分區立委,能夠當選的就進入國會當立法委員,排在後半段的,就進入國會當辦公室主任,或是幕僚助理,這也是培養下一代的政治人才。
以上是我的聲明。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萬的網紅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次水星,難得在同一個星座待上兩個多月時間(包含12月初登場的水逆在內),所以,這回水星停駐的「射手」相關事物格外引人注目,其情勢演變也會是年底重點,因為年底還有「土星跨欄」的大動盪,必然會與「射手事務」有關,故射手所含括的「國際事務」就相當值得關注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長程規劃、方針調整」對...
食魚教育理念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2013年,我在蘋果日報有一篇投書,「我的存在,見證台灣的荒謬」,6年後的今天,面對台灣今天的政壇,依舊如此。
其實2020總統大選,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我要去選,可是藍綠雙方一直把柯文哲當成假想敵,甚至把他放在總統初選的民調,來做對比,今天如果柯文哲說他不選了,請問兩黨的初選是不是要重辦?
我的主觀認為,剛選完市長就馬上就投入總統大選,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該有的現象。我也認為,這會影響整個市政的進行。
事實上,我在一開始很不想去選,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到了今年年底,我們同時有一萬戶的社宅開工,環南市場要完工進駐,大龍市場要完工進駐,第一果菜市場跟魚市場要開工,這些工程加一加就超過兩百多億元,有很多理由,讓市政跟總統大選沒有辦法同時去兼顧。
我個人也認為,要相信自己的口號,「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如果我們在台北可以把它做好,政治文化可以改變,也可以把台北當槓桿,來影響整個台灣。
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我相信我們在台北的所作所為,不管在財政紀律,從雙語教育,到智慧教學,都一步一步去改變整個台灣。
我從一個素人來當台北市長,我非常清楚,其實當台北市長的前兩年非常非常的辛苦,因為都搞不清楚狀況,一直到第三年第四年才比較順利,其實我現在如果選上了總統,我相信整個故事又要重演一遍,前兩年會非常辛苦,對整個狀況沒辦法掌握那麼好。
所以,事實上從頭到尾,本人對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只是,當時藍綠初選結果出爐的時候,讓我們非常的焦慮,我相信這不僅是我,而是全台灣知識份子都有類似的焦慮:「難道我們真的要在草包跟菜包當中做個選擇嗎?」這種藍綠對決,或是訴諸意識形態,就會造成到現在為止,藍綠雙方的總統候選人很少在談政見,每天晚上政論節目在談的,也只是如何去贏得這場選舉,從來就沒有一個候選人告訴我們,如果他當選的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整個台灣又開始陷入統獨的泥淖,我個人認為,現階段要解決的,還是「國家治理」,效率、務實、注重數字、講究KPI…這種政治文化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建立的。
郭台銘先生是一個跨國大企業的老闆,應該是一種危機型的領導人物,所以當時我認為,如果能在企業界存活下來,有一定的實力,我也相信,企業出身的,受意識形態包袱的影響會比較低。
當時郭台銘先生表達他想投入大選,特別是在初選之後,我也覺得,如果有人願意出來挑戰這一局,讓台灣有機會跳脫藍綠泥淖,個人是樂觀其成,所以還特別還替他取了一個口號:「台灣重開機」。
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人情世故,郭董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大老闆,他考慮的層面一定更複雜,我想他還是有很多的包袱,所以當他決定不選,我只能表達尊重,我也理解,將來大家還是會維持合作關係,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
能夠對台灣有好處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在不同崗位,不同角度去努力。
既然這場總統大選,會回歸到藍綠對決的局勢,那就更凸顯我們在國會力求三黨不過半的重要性。目前的執政黨在國會也過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執政毫無顧忌,人事浮濫酬庸,特別在選前太多大撒幣的政策,在我看起來是完全沒有財政紀律,這是目前執政跟國會都過半的一個寫照。
如果民眾黨可以進入國會成為一個關鍵少數,我想有幾個好處:
第一,有人在問:「為什麼要組黨?」其實在現行的體制下,我們要進軍立法院,不得不組黨,特別是不分區立委,所以我們希望成立政黨進軍國會,把我們的價值理念帶進國會,將它推廣跟實踐。
第二,如果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關鍵少數,至少在不同的議題,跟不同的政黨合作,既可以減少在野黨無理取鬧,不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也可以避免執政黨肆無忌憚,我們可以做更好的監督。
最後,我們在國會的布局,還是用影子內閣的概念,我們會提滿34席的不分區立委,能夠當選的就進入國會當立法委員,排在後半段的,就進入國會當辦公室主任,或是幕僚助理,這也是培養下一代的政治人才。
以上是我的聲明。
食魚教育理念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英九以榮耀、歡喜、感恩的心情,與每一位同胞、嘉賓,在此共同歡慶中華民國103歲的生日。
回顧過去這一年,全球各地發生許多重大事件。例如:兩次的馬航空難、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暴行、蘇格蘭獨立公投、伊波拉病毒蔓延與香港民眾爭取普選行動,這些事件,影響重大,世界各國莫不全神貫注,嚴肅以對。
這段期間,國內也歷經了三月學運、捷運凶案、澎湖空難、高雄氣爆與食安危機,這些事件都讓整個社會震動,每位同胞擔心。
然而,國家建設也有許多新的發展。我們看到花東鐵路電氣化與瓶頸段雙軌化提前9個月通車、臺北臺東成為三小時半可到的一日生活圈;財政健全方案上路,兼顧稅收與公平;補充保費順利達陣,二代健保財務穩健;新兵招募順利、官兵留營踴躍、募兵制兵源穩定;「王張會」兩度舉行,兩岸合作更進一步;十二年國教終於能在「五育均衡」、「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下,透過各方成熟的民主素養,整合定案、正式上路。
在雙十國慶的今天,我們越加清楚的看見,對重大問題,我們都能夠直接面對依法妥善處理,努力讓危機成為轉機。不僅如此,在民眾與政府共同打拚6年後,國家建設也展現了許多具體的成果。
一、我們現在過得更好-拚經濟,拚幸福,成果顯現
自從英九上任之後,一直以「活力經濟」為施政重點。在今年元旦與就職6週年的祝詞中,我也重申「全民拚經濟」的目標。
今年以來,我們的出口持續擴張,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股市的價與量都創6年多來的新高;經濟景氣燈號連續7個月出現代表「穩定」的綠燈,失業率降到6年來最低,消費者信心指數則達到14年來最高。今年8月,政府宣布將基本工資的月薪調漲為 20,008元,時薪調漲為120元,這是我上任以來,第5次調高基本工資;未來政府並規劃以減稅方式,鼓勵企業加薪,以進一步照顧基層勞工。我們也讓家戶所得分配五等分差距的倍數,降到近4年來的新低。而今年下半年,國內有將近一半的企業將要增聘員工,人力需求比例排名世界第二,在在顯示臺灣經濟已經進入良性的循環。
今年觀光客來臺的數量,到9月底已經達到721萬人次,今年應可超過900萬人次的目標;「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近指出,臺灣今年上半年國際旅客成長率達到26.7%,拿下世界第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排名,我國排全球第13名;在國民幸福指數方面,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相比,臺灣居第18名,兩項評比,我國在亞洲都名列前茅。整體來說,近一年來,國內經濟的確實有改善,但是我們不敢懈怠,一定會繼續努力,讓這塊土地上「人人有感、全民幸福」。
二、我們越來越團結-同悲歡、共患難,命運相連
7、8月間,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讓國人非常哀慟與遺憾。許多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展現出「患難見真情」的同胞愛!
近來,劣質豬油事件影響了全臺一千多家食品業者。政府雖然迅速查獲黑心廠商與產品去向,但已造成民眾的恐慌與廠商的損失,更因國際媒體的報導,傷害了國家整體的聲譽,不只是美食而已。政府痛定思痛,立即提出八項強化食安措施。我再次強調,我和所有國人同胞一樣,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黑心行為,也要求行政部門,徹底檢討,嚴查重罰,以杜絕黑心食品的再現。
在另一方面,劣質豬油的揭發,要歸功於屏東一位檢舉4年、鍥而不捨的農民,與臺中一位不推責任、越區辦案的警察。因為他們強烈的正義感與責任心,才使得屏東的黑心業者落網。這個故事也再次彰顯,人性與良知的確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越黑暗的時刻,越顯現出許多光明的火炬爭相照耀。我們相信,除了臺灣人民正直善良的本性之外,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啟發了公民意識,也實踐了人性價值。民眾主動參與奉獻,是讓我們發自內心關懷彼此、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資產!
三、我們更加自信-擁民主、享自由,中華之光
回顧中華民國103年的歷史,先烈先賢一直有個夢想:要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從 國父孫中山先生,到日據時期以來在臺灣致力民主運動的許多前輩,都曾在築夢過程中犧牲奮鬥,流血流汗。感謝他們的努力,讓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更讓臺灣成為第一個民主轉型成功的華人社會。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國家都會尋找一個讓國民高度認同的精神基礎,以建立彼此的歸屬感。在現代社會,這個精神基礎就是「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在臺灣,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人人都受到憲法的保障。
如今,臺灣早已定期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合法登記的政黨有255個之多,中央政府也歷經了兩次的政黨輪替,成為新興民主國家「民主鞏固」的重要典範。
此外,人民透過媒體、網路與集會遊行對公共事務的發聲,蓬勃而多元,不會受到任何箝制,他們的活躍與普及,不僅豐富了民眾的資訊、更深化了政策的討論。在美國「自由之家」的排名中,亞洲各國只有我國與日本並列為「有新聞自由」的國家。民主政治可以包容歧見,促進對話,化解紛爭,帶來社會穩定。就此而言,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好的範例。
四、我們更包容多元-國際化、多元化,豐富臺灣
過去30多年,有超過40多萬來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人民,因為婚姻來到臺灣定居。另外有52萬的移工朋友,來臺為我們的公共工程、企業與家庭提供服務。新住民與移工的身影與口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親切熟悉的景象。他們也一樣受到我國憲法的保障。
早先新住民並沒有受到足夠的照顧與尊重,當年的法令對他們也不太公平。面對這樣的處境,他們學會用民主程序來改變命運。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姊妹與本地的民間團體、學者攜手合作,成立了修法聯盟,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在大家的努力下,現在臺灣新住民所處的環境遠比當年更為友善。
此外,越來越多的大陸、港澳學生、海外僑生以及歐美青年,前來臺灣留學,今年預計將超過8萬5千人,是6年前的2.8倍。他們出現在校園、餐廳、捷運、書店、風景區或演唱會,活躍而醒目,也讓人不禁覺得臺灣真的是越來越國際化了!他們豐富了臺灣的人文風貌,我們也學到更包容友善的態度與更寬廣多元的視角。「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臺灣」已經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
五、我們更積極主動-盡本分、交朋友,暢行天下
中華民國的民主成就,不只展現在內政上,在外交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例如去年4月與日本簽訂「臺日漁業協議」,和平解決了釣魚臺海域40多年的漁權爭端,做到「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廣獲國際社會肯定。包括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澳洲國防部長江司頓(David Johnston),都稱道這項協議有助於區域和平。去年5月的廣大興28號漁船事件,我們以和平的談判促成菲律賓道歉、賠償、懲兇,並達成執法三項共識,還我漁民正義,也解決了臺菲間30年的海域執法爭端;此外,英國法院同意引渡在臺犯罪後潛逃返英的英國公民林克穎回臺服刑;我國的官方代表,可以正式參加睽違三、四十年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會議;中華民國護照在世界140個國家與地區享有免簽證或落地簽的待遇,好用程度排名全球第22。這些都使得國民在國外旅行時,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嚴與便利。各位鄉親,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已經獲得國際社會信任。我們的護照,也成為象徵文明與法治的國際品牌,這絕對是臺灣的榮耀。
在兩岸關係上,6年來,臺海兩岸從衝突到和解,從對抗到協商,我們的民主憲政也發揮了作用。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或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依據憲法所制定的政策。尤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更是兩岸6年來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方不變的堅持。這樣的主張,在歷次的民調中,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最近兩次總統選舉的結果,也證明這樣的政策已經通過臺灣民意的檢驗。我們與大陸簽訂的21個協議,都送到立法院備查或審查,接受國會監督。未來,兩岸政策仍然將遵循這個民主機制運作。而今年兩次歷史性的「王張會」,更反映兩岸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
今天,我們要再次呼籲海峽對岸:此時此刻,正是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最適當的時機。當前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古人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大陸13億6千萬人民在進入小康社會的同時,當然也希望享有更多的民主與法治。這從來就不是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的權利。
針對香港民眾最近為爭取特首普選的行動,我也要再次表達堅定的支持。大陸與香港的民主發展,取決於領導人面對改革的智慧與度量。30年前,鄧小平先生在推動「改革開放」時,曾說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今天的香港何以不能比照辦理,「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果真如此,這必將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同時臺灣人民也必然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衷心期待,不論是港澳,還是大陸,都能一步步實現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民主理想。
我們認為,民主的發展沒有公式,憲政制度也難以移植,但我們相信,只要方向正確,以中華民族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條兼顧穩定發展與民主自由的道路。站在共享血緣、文化與歷史的基礎上,我們樂意與大陸及港澳人民,攜手合作,交換經驗,共同探索中國大陸推動政治經濟改革的最佳方案。相信2千3百萬的臺灣人民,也都樂於分享民主經驗,讓炎黃子孫的成就在世界發光!
六、自由民主 永續臺灣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對於臺灣民主發展在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也應該坦然面對。民主很可貴,卻也非常脆弱,它需要珍惜與呵護,更需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否則可能會倒退。
最近這一、兩年來,出現了一些激烈非法,甚至霸占政府機關的抗爭手段,否定了不同意見者的合法權益。這樣不民主的行為,不僅讓社會出現不必要的對立,也讓不少法案在國會受到少數杯葛而無法審議。當世界各國快馬加鞭進行經貿結盟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時候,臺灣卻在原地踏步,甚至被國際媒體認為是「自甘落後」,實在令人心焦。
臺灣經濟最重要的出路,除了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創新加值之外,就是法規鬆綁、開放市場、締結各種雙邊或多邊經濟合作協定,以及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些「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解決方案,本來是可以理性討論的,卻一再遭受杯葛,寸步難行。如果反對者不參與討論,又提不出替代方案,實在悖離議會民主的精神,也讓臺灣眼睜睜坐視優勢流失,相信多數國人無法接受。
然而,民主的瑕疵,只有靠更周延的民主來矯治。身為宣誓恪遵憲法的中華民國總統,我堅定相信,重視理性、和平與包容的民主程序,是處理這些歧異最有效的方式。在國家生日的今天,我懇切呼籲所有在野人士,回歸民主憲政體制,依據制度,誠意協商,儘速審查朝野都主張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重要法案。我也要在這裡再次強調,不論是我個人,或者所有行政部門,都願意堅持民主、敞開心胸,開誠布公地與各界溝通、對話。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但只要秉持理性、和平與包容,它絕對是一個可以促進對話溝通、解決問題的制度。既然我們認同民主法治,就應該彼此尊重,依據民主程序,理性處理爭端。
各位鄉親,各位同胞,感謝大家的努力與支持,讓今天的臺灣生氣蓬勃、經濟繁榮、社會溫暖。但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讓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更加進步、更加完美,成為我們後代子孫的珍貴資產、華人社會的輝煌標竿!我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絕對會全力捍衛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
現在,讓我們一起高呼:
中華民國萬歲!
臺灣民主萬歲!
謝謝大家。
食魚教育理念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次水星,難得在同一個星座待上兩個多月時間(包含12月初登場的水逆在內),所以,這回水星停駐的「射手」相關事物格外引人注目,其情勢演變也會是年底重點,因為年底還有「土星跨欄」的大動盪,必然會與「射手事務」有關,故射手所含括的「國際事務」就相當值得關注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長程規劃、方針調整」對一般人來說可謂「牽一髮、動全身」,變化由此開始,就算平日不關注國際新聞的人,近日也請多關心一下吧。
國際的貿易、工作方面,也會思考產品、作風能否突破文化藩籬?跨界嘗試能否成功?理念的差異、文化的不同,都開始展現其「力道」,讓事情開始有轉變,不管是更順或更不順。而射手座人也容易被討論、被八卦,尤其當「過去的行為」或隱藏的小人陸續出籠後,自然容易成為關注焦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水星的時間長且包含「檢討意味濃厚」的水逆,所以若有犯錯就要「好好講清楚,或承認錯誤」,以免捲起更大的波瀾。但對於「過去頗有建樹」的射手來說,反而是「過去的好作品被看見、被重視」的開始,值得把握。
水星射手也改變談事情的角度,更重視觀念而非細節,更看見文化差異的影響,如何與「不同觀念的族群」交流,將會是值得思考的關鍵之事。我們也會關注高等教育、宗教、長程規劃…等議題,雖然太陽尚未進射手,但射手人已成焦點。
不過此時此刻,太陽、金星、木星等一級吉星都在天蠍,一來讓天蠍人特別感受到幸運美好、收到善意外,也能享受生活、品嚐美食,與旺盛財運,關於「揮別過去、期待重生」的議題也能得到友善對待,想大改變者可趁此機會爭取。
火星、土星皆與天王星有相,此星象意味著「突然的變局」,應對得好登上一階,應對不佳則直接下修,事發突然,所有人都得嚴陣以待,不可輕挑。
本週白羊被工作追著跑,處女適合沉浸在感情甜蜜中;誰面臨抉擇時該聽取專家建議,又是誰充足睡眠便能提升運勢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白羊、雙子、天秤、雙魚
白羊:被工作追著跑,要記得按摩
雙子:口碑良好,捷報頻傳
天秤:勞心又勞力,辛苦了!
雙魚:應分層負責,別一肩扛
◎桃花注意:巨蟹、處女、天蠍、魔羯
巨蟹:若放電太多,會使對方不安心
處女:適合沉浸感情的甜蜜,能更進一步
天蠍:放輕鬆,別鑽牛角尖
魔羯:提升自己能使感情更進步
◎財運注意:獅子、射手
獅子:面臨抉擇,可聽取專家建議
射手:正財運佳,能多要求一點
◎健康注意:金牛、水瓶
金牛:充足睡眠能提升運勢
水瓶:微恙應就醫,可顧及長遠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iz6IQACDF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HmIqgvEDWFRiqdO4vT_Raun_vig)
食魚教育理念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去年漁護署共接收9,259隻動物,當中近7成遭人道毀滅。本年度署方用於人道毀滅動物的預算開支,由去年100萬增加至130萬。年中,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曾提交議案,要求削減有關撲殺經費,但遭否決。以撲殺方式解決動物,是無可奈何的唯一方法?還是社區容不下動物,須以「人道」之名,行「毀滅」之實?
除了源頭控制數量,教育亦是另一治本之道。非牟利獸醫診所的社區幹事Vivien指,推廣社區動物的概念,為「流浪動物」正名,是方法之一。所謂社區動物,是強調動物本應存在社區的概念。她指:「社區內是有不同的動物,例如貓狗、梅窩牛或是雀鳥。因人類的發展,我們開山劈石,入侵動物生活的地方,牠們要死,是不合理。」為了教育大眾相關理念,NPV會舉行學生導賞團,帶學生遊走社區動物的居住地,灌輸人與動物共存的理念。同時亦教育街坊,遇上社區動物時該如何應對,提高大眾對社區動物的接受程度。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TVB奸人背妻偷食】戴志偉與保險女同事Candy出軌回春 發爛回應再護花|2020-04-10 (壹週刊) (https://youtu.be/yVZiQRRw98Q)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人道毀滅 #流浪動物 #漁護署 #動物義工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R-9t4RYfq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JvuuwAg_Jh-Fp-UQgHPyFZj7pA)
食魚教育理念 在 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評價
※ライブ配信の録画映像です※
【開催日時】
2021年1月24日(日)11:30〜13:30
【開催内容】
日本全国の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関係者が、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未来に向けての海洋環境保全、食文化継承について大いに語り合うサミットです。
【第1部 11:30~12:15】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の背景を知ろう!
<出演者>
◎神谷友成氏◎
大日本水産会魚食普及推進センター 名古屋駐在所 所長/おさかなマイスター&お魚かたりべ/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愛知指導
名古屋市中央卸売市場で、30年間魚介類の集荷販売に携わった後12年間販売促進部に所属。 愛知県や名古屋市の食育ボランティアにも参加し、 「おさかなマイスター」や「お魚かたりべ」として情報を発信。「耳石ハンターのすすめ」を提唱し、 生産者と消費者の橋渡しとなる活動を行う。
◎藤田利勝氏◎
京都水産物商業協同組合 青年会会長/株式会社 桂魚伊代表/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京都指導
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 in 京都の開催に参画。京都魚市場に精通し、おいしい魚を食べて、幸せな気持ちになって頂けるよう、絶えずサービス・技術の向上に努める。
◎東海林巧くん◎
さばけるスーパーキッズ
若干12歳にして、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開催の写真コンテストにて、最優秀賞、優秀賞を獲得。海と日本さばける塾にも参加し、さばくことへの探求を行う。
◎山田大輔氏◎
株式会社ゼットン取締役 企画開発室長
「店づくりは、人づくり 店づくりは、街づくり」という企業理念のもと、飲食事業を展開。調理体験イベントを行い、海の資源について学ぶ取り組みを行っている。
◎大塚麻衣子氏◎
かつお節問屋 タイコウ 出汁マイスター/かつお節目利き 見習い
出汁の文化や歴史、種類や産地、調合、調理方法などに精通。YouTubeさばけるチャンネルの動画制作にも関わり出汁の情報発信を行う。
【第2部 12:20~12:55】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を調理で知ろう!
第1部で紹介した調理⽅法を⽤い、服部栄養専⾨学校の⻄澤先⽣が調理実演
<講師>
◎⻄澤⾠男氏◎
服部栄養専⾨学校教授。
幼少の頃から「⾷」に興味を持ち、服部栄養専⾨学校に⼊学。⽇本料理の素晴らしさを知り、卒業後は東京吉兆の⾨を叩く。12年の修業を経て服部栄養専⾨学校の⽇本料理を担当。⽇本の⾷⽂化の素晴らしさを伝えるため、学⽣への調理指導の他、海外での⽇本料理普及活動にも尽⼒している。
【第3部 13:00~13:30】
さばける⽂化、歴史、環境のこれからを考よう!
⾷⽂化の変化、地球温暖化、コロナ禍の影響が各地域にどのような状況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かを知り、未来に向けどのような取り組みが必要か考えよう!
<登壇者>
◎服部幸應氏◎
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実行委員長
学校法人服部学園理事長・服部栄養専門学校校長/医学博士/農林水産省「食育推進評価専門委員会」座長
食育を通じた生活習慣病や地球環境保護の講演活動に精力的に取り組む。
◎山本智之氏◎
科学ジャーナリスト 朝日学生新聞社編集委員
朝日新聞記者として約20年間、科学報道に従事。「海洋」をテーマに取材を続けている。朝日新聞大阪本社科学医療部次長などを経て、2020年から朝日学生新聞社編集委員。海の生物や環境をテーマに講演活動にも取り組む。
◎坪倉良和氏◎
横浜中央卸売市場 本場 水産仲卸 (有)金一・坪倉商店 代表取締役
市場の作り手、売り手、買い手の情報集積、発信を行い、都市と地域・都会と田舎の交流を促進に取り組む。「一次産業」と「教育」をテーマとし、「横浜中央卸売市場の水産仲卸という職場を通じて、日本を造り変えたい」をスローガンに活動。
【主催】
日本さばけるプロジェクト実行委員会、日本財団
※本イベントは、日本財団の推進する海と日本プロジェクトの一環として開催していま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03Chpy7Dck/hqdefault.jpg)
食魚教育理念 在 【海洋教育】海味小學食魚趣|讓孩子從吃魚中認識海洋(我們 ... 的八卦
位在宜蘭縣蘇澳的岳明國小,不但離海洋很近,教學 理念 也很親海,校方除了教學生們怎麼吃魚,還鼓勵小朋友們學習駕船,校長黃建榮表示,讓孩子在生活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