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為什麼糖尿病?]
根據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qmWQpg ,台灣最強壯的男人-館長,已經驗出糖尿病前期。對於產生原因,他跟某醫師有歸咎出一些原因,不過其中的內容有些錯誤的觀念,讓我不禁想要指出來:
1.吃得太多,每3、4小時就要吃一餐,他懷疑這樣造成胰島素一直分泌。→其實幾小時吃幾餐並不是重點,就算168斷食一天只吃兩餐血糖也不一定會穩定,而是「#你吃了什麼」才是重點,我的4+2R飲食法學員每天都吃四到五餐,曾扎飯前飯後血糖給我看,都是100以下,顯示一個「穩定血糖的食物」才是重點,#高糖高油 本來就會造成血糖震盪,跟進食幾餐根本沒有關係。
2. 三酸甘油脂過高,他認為是增肌使用生長激素(黑魔法?),生長激素會使胰島素受體產生抗性。→錯了,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因為你吃高糖高脂肪,和生長激素沒有關係喔。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發現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是對於有高風險的人: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又是黑魔法?)、體重過重、家族有第2型糖尿病, 則生長激素治療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結論是沒事本來就不要亂打藥,好好睡覺不要熬夜比較實際。
3.每天要補充大量的蛋白粉、雞胸肉等蛋白質,有的甚至一天吃10幾顆蛋,累計下來一天吞下好幾千大卡的熱量。→注意到問題了嗎?增肌的人都吃什麼為主?動物性蛋白質啊!動物性蛋白質包括乳清蛋白,裡面過多的BCAA(支鏈胺基酸)會造成胰島素抗性!這也就是為何在腸道菌的研究當中,動物性蛋白質總是做出不利血糖控制的結果。
4.新聞裡醫師說「對很多重視增肌的人來說,常以為吃肥肉、喝油或是生酮飲食可以瘦身,還能增肌,或許這樣吃不會變胖,但是血中三酸甘油脂會快速升高,真的有可能導致突發性的血管栓塞。」→這位醫師的觀念部分有誤喔!生酮高脂肪其實肌肉掉很快,這些人是用大量重訓來抵銷高脂肪掉肌肉的壞處,生酮可以拿來瘦身沒錯,但增肌是負分喔!詳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849603479175951/?d=n
看到這裡⋯⋯孩子們,麻煩翻開課本XDD https://reurl.cc/Agz1pE
第25頁《血脂肪vs皮下脂肪vs內臟脂肪》裡面有詳細的說明。這三個完全是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的東西,雖然都是脂肪,但一定要分開來探討!
很多體脂率12%的健身教練,內臟脂肪超過10,有糖尿病,並不是體脂率越低越不會糖尿病!飲食不正常,亂吃會讓內臟脂肪飆高的東西,再怎麼瘋狂運動對降低內臟脂肪都是沒有用的。還有很多內臟脂肪才1的女生,血液膽固醇過高(可能是吃得不夠或是營養不良),所以請不要把三者混為一談。
記得之前館長說過自己因為長期生活不正常,壓力大又抽菸,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所以在跟別人對打之前就先去醫院進行換血療程。
他檢討生活、壓力、抽菸,啊就是 #沒有檢討飲食內容🤷♀️
以糖尿病來看,周邊胰島素抗性看的是肌肉量,肝臟胰島素抗性看的是內臟脂肪,「糖尿病前期」在抽血報告上看到的常是「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源頭來自他的內臟脂肪,但館長搞不好並沒有「飯後血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畢竟肌肉多,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先產生IGT,周邊胰島素抗性,後來胰臟太操了,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連帶IFG也開始出問題,所以哪天他不練肌肉開始下降,應該飯後血糖也會hold不住。(不瞞大家,在下在住院醫師時期寫過另一篇paper是探討不同糖尿病前期跟血管硬化的關係,不過沒空投稿 )
要我來說,以館長平常飲食的內容,就算加上那個「減肥餐」,這樣吃沒有糖尿病才奇怪吧?長期這樣吃內臟脂肪百分之百超標,而且會有脂肪肝及肝癌高風險。
高飽和脂肪飲食本來就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增加糖尿病風險,除了讓內臟脂肪上升外,高脂肪氧化的自由基也會直接破壞心血管。 這就是為何我這本書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把專業資訊放進去,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想著要炫大肌肉、或想著要骨瘦如柴,有想過要怎麼讓自己健康嗎?比起食譜,這本書的健康識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怎麼變成打書文了
#我其實想看館長的內臟脂肪
#搞不好我可以幫你治療
飆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 Facebook 八卦
面對救命的人
請如實回報體重
我昨天的貼文,並不是開玩笑的
謊報體重、或者體重估計錯誤
其風險,有時候是你意想不到的!
醫療上,很多藥物都需要按照體重來作調整:
腦中風的血栓溶解劑
心肌梗塞、心臟手術體外循環、心導管時的抗凝血劑
手術中使用的麻醉藥
血壓低的時候使用的升壓強心劑
治療感染的抗病毒藥、抗黴菌藥和某些抗生素
類固醇、鎮靜劑、止痛藥、化療藥、免疫球蛋白等等
最好還是現場測量,但是有時候情況緊急,就會用問的。
請如實回答!面對救命的人謊報體重,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
某手術護理師分享
===
我們也遇過來開type A的病人
因為是絕急刀(註:主動脈剝離,是超緊急的手術,生命以秒計算!)
病人也是說自己60公斤
可是明明超過80公斤以上
造成醫生開刀過程中必須給的任何藥物劑量可能都會不夠
所以我們以後在問病人體重時都會加上“請如實申報否則將影響術中用藥的安全”!
舉個例,因為如果抗凝血打不夠,術中體外循環時就可能發生血栓,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等危險!
===
面對醫生,誠實是最好的保命符!
不只是體重,而是任何病史、症狀或隱疾!
歡迎分享~
註:這是我現在的體重,我下一個目標是79.8公斤。我是從96.6公斤,一路減下來的^_^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 Emo和Toro加一個馬達媽 Facebook 八卦
很久沒更新芝麻包的近況了!自從好轉之後,每次當我感覺快要可以拆管的時候,他又開始頻繁嘔吐,有時候一天1-3次,有時候是連續吐2-4天,然後,又開始不吐了,直到感覺可能可以拆管時又開始嘔吐,幾個月下來一直重複著。
我計算過,大約每20天左右就會發生嘔吐現象,期間曾經有因為好轉而減輕藥物,但只要一減輕,就會食慾不振且嘔吐,所以已經有將近兩個月都維持同樣劑量的類固醇,偶爾加上強效止吐藥。
一開始單純的膽管肝炎合併脂肪肝,到後來併發胰臟炎,經過長期換各式藥物的治療下,約有90%確定將轉變成慢性疾病,依照平日的觀察還有與醫生的討論,芝麻包很可能需要一輩子服藥。
但我還是抱著那10%的希望,願芝麻包能夠痊癒。雖然夜深人靜時還是經常擔憂,深怕芝麻包連管子都拆不了,一輩子脖子包紮著,肯定很不舒服⋯每當有這想法的時候就會趕緊找事做轉移注意力。
可能因為藥物控制和灌食,加上芝麻包自己也會開始主動討食,除了體重增加以外,體力也好很多,常常把脖子上的包紮抓成流蘇造型,上一次甚至把縫在脖子上的管子線都抓斷了,管子差一點就掉出來,還好當天是回診日,否則又得再動一次手術。
瞧瞧芝麻包這臉龐,多有氣質,雖然病痛纏身,最愛的阿母被妹妹分走了一些,但他不怨不怒,渾身上下充滿了愛與包容。
之前看診的貓咪行為治療師說過,雖然奶黃包的加入一開始影響到了芝麻包,但依照芝麻包的個性,他會把妹妹當成自己的家人。我想想,的確是。
Toro:我愛阿母、阿爸、哥哥和妹妹,希望哥可以不要常暴衝或咬咬,妹學著輕聲細語,但畢竟我是家裡唯一一個高材生,所以我不會計較。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 類固醇劑量體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類固醇如何排出、類固醇劑量體重、口服類固醇種類就來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有最完整類固醇劑量體重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 類固醇劑量體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類固醇劑量體重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類固醇如何排出、類固醇劑量體重、口服類固醇種類就來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有最完整類固醇劑量體重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