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的廢文,來談談我最愛的親人之一。
其實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分享過她的婚姻故事,用「一個親戚」代稱,故事情節有點悲傷,但她說這是只告訴我一個人的秘密,今天我不談那部分。
我的父親有兩個姊姊,一個是大姑姑,一個是小姑姑。我的大姑姑大半輩子都在國外。而我對她的最初印象,是幼年時除了菲律賓傭人外,在家照顧我的那個人。
3、4 歲的時候,父親去了中國廣東賺錢,家庭在那以後突然暴富,一下子從內湖公寓住進了龍山林三層樓+地下室的別墅。國小同學來玩的時候,說我家簡直就像城堡一樣,房間太多了,走著走著會迷路。我還記得那個提出要來我家的男孩子,戰戰兢兢的叫我別走太快,他會怕。我沒多想,嗆他膽子小。
但父母卻從此很少在家。父親一年只回來一兩次,母親經常也因為太忙,請了菲傭照顧我和哥哥。大概是我上了國小後不久,他們開始吵架,然後漸漸的,兩人幾乎徹底在家裡消失,就在那段時期,大姑姑來了,住在我們家的客房,開始照顧我們兩個小孩。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來,甚至不知道她有在加拿大結過婚。只知道她英文很棒,可以流暢的跟菲傭溝通。她總是面帶微笑,穿著寬鬆的黑色袍子,在家裡邁著歡快的腳步,遇到好事的口頭禪是「感謝主」。有時邊走邊哼著歌,我學她哼歌的時候,她會大笑,說「哎喲,你也滿會唱的嘛!」
她從來不批評我,我做什麼都說我很棒,說我是天才,說我是大美女;稱讚時順便誇她自己,說我們家族的人都又正又聰明,不只一次自誇她年輕時長得像關之琳。
我看過她以前的照片,真的很漂亮,但不知道像不像關之琳。
大姑姑照顧我的那段時間,是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她送我一本圖文版的聖經故事,帶我每週上教會上兒童主日學,飯前帶著我禱告感謝上帝。
後來景氣不好,父親賣掉了別墅,我、哥哥、大姑姑和菲傭一起住到了汐止的一座電梯大樓最頂樓,母親依然很少在家。我還是小孩子,不知道他們其實分居了,過不久,他們正式離婚。大姑姑說我們又要搬家了,爸爸要接我們去大陸,而她要回去加拿大了。
我很害怕。那天晚上,我帶著哥哥去敲大姑姑房間的門,待她出來,鼓起勇氣說:「我決定了,我和哥哥要跟大姑姐(廣東話的姑姑)妳一起回加拿大!我們不要去大陸!」
大姑姑的表情像是要哭了,搖搖頭說沒辦法,可以的話她也不想離開我們,她叫我們別擔心,爸爸一定會好好照顧我們,他已經在廣東的工廠裡加蓋小孩子的房間,但是還沒完全準備好,最近景氣不好他有他的難處,所以我們要先去香港等待一陣子。
然後我離開了台灣。
大概快 20 年後,我去加拿大遊學。在機場見到大姑姑,她看起來老了好多,但是非常有精神,而且身邊多了一位年齡相仿的男士溫柔體貼的幫著她做各種事。她再婚了,對象是一個上海人。在住處安頓好後,大姑姑問我換了多少加幣,我說我把積蓄全換掉了,大概 8000 加幣,夠支付一個學期。她又開了 8000 加幣的支票給我,說這樣就夠兩個學期了。「生活費什麼的不夠再找我要。老娘最不缺的就是錢!」
白天了去她的豪宅才看清楚,車庫裡一台 BMW,一台 BENZ,滿倉庫的古董收藏,滿衣櫃的名牌服飾:大姑姑原來是個超級有錢人。她說:「妳才知道啊,我當時可是把一座城堡丟著不管,回台灣去照顧弟弟的小孩,少賺了幾億元。」
怕這篇文太長,遊學期間的事情我就不贅述,以後有機會再聊。總之我順利完成學業後,回台灣工作,然後不小心成為了網紅。
第二次去加拿大,是我生重病的時候了。大姑姑說她有看到新聞,一臉氣憤的說:「不就是被抹紅嘛!有什麼關係,來,你就去中國發展,不需要待在台灣這種小地方。你知道嗎,我在這裡做生意,最討厭台灣人,小鼻子小眼睛!之前我還被一個混帳台灣人騙了一千多萬!你腦袋還行吧,再來讀書啊,過兩年申請移民,我送你一棟房子。」
她接著說:「跟你在一起的女生,叫摸摸的?帶她來。同性戀是不好,她害你得病,但你想跟她在一起,我能有什麼意見?最重要的是,兩個人要快快樂樂的啊!而且,你還這麼年輕,老娘我 40 多歲回到加拿大讀社區大學的會計,讀到要死要活,從房地產經紀做起,看我現在過得多滋潤!欸,沒什麼好擔心的啦,你就移民過來,大姑姑罩你。」
我在晚上 FaceTime 時問摸摸,妳要來加拿大嗎?摸摸猶豫了一下,說不可能,她不會離開她在台灣的家人,「可是你去加拿大會幸福的話,你就去吧。」我不知怎麼回答。
大姑姑每天工作以外在家的時間,就是打開電視,看韓國瑜的新聞。我坐在她身邊,跟著看,聽她稱讚韓國瑜有多棒,一定要選他當總統。「跟你說,一定要投票給韓國瑜,不然台灣完蛋了!」
在機場離開前,她還在提醒我:「記得,投票給韓國瑜!」我微笑的「嗯」了一聲。
對不起,大姑姐,後來我投給了蔡英文。
在 2020 疫情發生後,小姑姑打電話跟我說,大姑丈去世了,從確診到離開只有短短一個月不到。大姑姐難以接受,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而且因為疫情的關係,她一堆房地產被套牢,手頭的現金很緊,繳不出稅,問我有沒有辦法支援。
小姑姑在我最拮据的時候借過我 20 萬,那時我還有債務,但我立刻決定匯款過去加拿大。
我騙小姑姑,沒事,我不缺錢,先匯 20 萬,不夠再找我要。
小姑姑說大姑姑幾乎不出門,每天關在屋子裡哭泣。應該是得了憂鬱症了,但是,不要讓她知道我匯款過去,也不要安慰、不要提到大姑丈的事。
我在小姑姑家打了通 WeChat 過去,很久很久,電話終於接通。
「嘿,大姑姐,我是玥玥!」
「喔!是玥玥啊!怎麼樣,大美女,最近還好嗎?」
對面傳來的是她一如既往歡快的聲音。
「您還好嗎?」
「我?好得很,好得很!你怎樣?」
「我很好,我投資股票,賺了一些錢。」
「欸!不愧是我們余家的人,聰明!最近疫情很麻煩,過一些時候吧,你再帶摸摸來加拿大玩,我帶你們遊山玩水!」
我說好,還有,摸摸收到了您送的禮物,她很感謝。
「那就好,你們這些小鬼,記得要開開心心的!人生苦短!」
小姑姑在旁暗示我不要講太久。
「下次再聊!Take care!」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聯絡。
2021 年了,聽說大姑姑還沒有走出來,加拿大的家人們每週送一些食物接濟她。她仍舊在閉關在那間豪宅裡,不太與人來往,每天大部分時間看著電視,搜尋著韓國瑜的消息。
有些讀者私訊我說,韓粉家人真的讓人頭痛。
是的,有一點吧。但即使是這樣,我愛我的大姑姐。如果看中天台的韓國瑜的新聞能讓她開心,就讓她看,我甚至希望韓的新聞可以多一些,陪她克服憂鬱。
最近中天幾乎稱霸整個 YT 發燒榜。
於這個狀況,我想到的是,太好了,大姑姐會快樂的。
---
不錯過我的 FB 貼文,請設為「最愛」
我比較常更新的 IG:kyontw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0827東森 違建殺手柯文哲 北市新屋要建築師背書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UvstKl12xro 全新打造,即將完成的建案,成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打擊違章建築新目標,公文已經蓋章送出,透過柯P最擅長的SOP,新政策九月一號上路,取得使用執照的建案後,還得要建築師掛保證開證明...
「頂樓加蓋申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Facebook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李明賢 -阿賢之聲 Facebook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林俊逸 Sean Facebook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請益] 拆違建有甚麼難的,政府怎麼就是做不好-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關於合法的頂樓加蓋一層施工方法與法規 的評價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請教,透天厝頂樓加蓋是否有可能補登記? 的評價
- 關於頂樓加蓋申請 在 Re: [請益] 拆違建有甚麼難的,政府怎麼就是做不好 的評價
頂樓加蓋申請 在 李明賢 -阿賢之聲 Facebook 八卦
《比照新北 頂樓斜屋頂放寬到2.1公尺》
終於,柯文哲承諾比照新北模式,將老舊公寓頂樓斜屋頂高度放寬到2.1公尺,這是阿賢從4月提案並爭取過半議員支持,期間與市府建管多次開會爭取得到正面結果。
阿賢辦公室平均每天接到3通電話都是詢問斜屋頂修法進度,就知道此案多少人關注。其實,北市符合20年以上老舊公寓超過10萬棟,若被判定有漏水就能申請頂樓加蓋斜屋頂。
阿賢還有辦公室同仁努力大半年,終於成功爭取一個攸關民生的重大法規改變,也謝謝市府願意聽取民意,這是雙贏的改變。
#斜屋頂全台最嚴格
#終於放寬比照新北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756523
頂樓加蓋申請 在 林俊逸 Sean Facebook 八卦
詹哥看事情,其實很深刻。
飛機就要穿過哥本哈根上空的雲層, 我不斷地把腳底的城市跟印象做比對,腦袋卻像故障的傻瓜相機,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始終不能順利對準焦距。
籠罩在幸福感的北歐風情及貴族式的簡單生活氛圍中,我以為將會遇見久仰的極致巷弄文化,可惜冬季陰冷作祟,預期的城市樣貌並沒出現。
在布魯塞爾地鐵準備發車的車廂,倫敦希斯羅機場連結航站的電扶梯,東京往成田的利木津巴士上....每踏上一個年少時孺慕國度的歸途,便會從另一個寤寐的夢裡醒來
很像熟齡的人很難在兒童樂園裡奔跑嬉鬧,遇到大型人偶不會認為他們真從卡通裡走出來,反而覺得套在絨布裡工作的朋友十分辛苦...
不是美麗的國家不再美麗,也不是我失去了相信的純真
是走了大半個地球,總多了些心得和標準來評斷事實, 那些附著於童話與異國風情的傳說,當妳走近,便知道單薄的像張包裝紙,撕開了就明白許多的美感來自於距離
更重要的是,台灣這幾年的進步,遠超過那些把記憶停留在中美斷交,停在披頭四當紅,停在日本人高價標下梵谷的畫或溫哥華最美的海景別墅都被港仔買走的年代的人,他們或多或少,也把台灣停留在某個老外強盛的時間點,然后將自己關在對寶島失望的某個小房間,電視成了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跟著政論節目一起憂慮這塊土地會在世界末日前先崩壞...
更多崇日拜美的同胞,被內地龐大的經濟體給震懾,轉為豔羨中國的巨大,看著他們崛起富有了,才翻起國中的地理課本,複習著九寨溝洞庭湖或是新疆
殊不知淡水的紅樹林保育已達全球最大面積,梨山水果的品質早不輸日本,過去飄著烤魷魚味的東北角, 水泥柱已換成樸質木頭,超跑重機的駕駛者會在清晨天亮時來這裡品嚐咖啡與賞海,而台北小巷裡破舊宿舍被列為保護級建築,一家家個性商店換個方式重生,熱血主人的想法,不輸歐洲石頭小徑販賣的創意
是的, 我知道這樣不夠
北京放眼望去的嶄新大樓都出自大師之手,紐約隨處流散的時尚氣息是世界指標,巴黎數不清的藝廊博物館保藏著人類美學的經典…
還有京都古老卻精緻像新作的寺廟,因特拉肯(瑞士)沿著山坡蓋起的雪中木屋,就連水明漾都有種滿雞蛋花的villa,....這些那些看不完的充滿人文特色的居住環境,相較起我們的頂樓加蓋,鐵窗配鐵捲門,是會讓一些人洩氣
十四年前的秋天,我站在布里斯本河道的city cat甲板上,航行在城市的水上交通工具給了旅客另一種角度的邊際線,凝觀那南半球天空的恣意藍彩,徐徐清風把水泥森林的堅硬感都吹掉了。迎著波浪前進,河畔草木扶疏的豪宅如景片,對初出社會的小伙子是某部異想電影的開場 ,經過一處圍起的泳池,河水便是池水,岸邊鋪著黃金海岸運來的沙,幾個應該在上班的年輕人泡在水裡發著呆, 我遠遠眺望著,看得入神.....導遊開玩笑的說,這裡社會福利好,有些人寧願領失業救濟也不工作
那時住在小套房,每天回家要經過六戶鄰居雜亂鞋櫃走道的我,就算隔著大洋洲還能聞到猶如惡靈出竅的幾縷異味,想到台北沒日沒夜打拼的自己,怎麼也比下午兩點還在日光浴的澳洲青年來得熱血認真,卻換不到如此光景的一灘池水?
這是我第一次對護照存在意義存疑,國家與國家之間,除了人種之外,到底還要區隔哪種事情?(特別是同時間還得忍受鳥氣去申請高貴的美國簽證)
是不是再努力再善良,只要投錯胎,生錯地方,你就得認命?
二十多歲當下就暗自決定,一定要想辦法超越海關,超越地球正常的轉速,不必然是澳洲,起碼要離開那些臭鞋櫃,沒公德的路霸,和毫無美感的騎樓,選擇自己可以怡然安心的家,然后要把世界給看光踏遍
雖然從小就不太認份,也常把李小龍的格言“去他媽的命運,我就是命運!“掛在嘴上,但長大才曉得實踐它有多難.....
離開談何容易,換個國家生活,又豈是三言兩語?雖然想出走的念頭像夏天盤旋在頭上的蚊子一樣多,也就只能眼看著它飛舞
碰巧那一年對岸試射飛彈,財力夠的好朋友開始辦移民,不是飛洛杉磯或是加拿大,醫生親戚錢不夠就技術移民到紐西蘭,過沒多久,便收到他們邀約去滑雪,去看綿羊,說大山大水壯麗,空氣甘甜,沒人超車違規,就連杜鵑花都比臉還大,一下子,南北半球都有烏托邦
可能是運氣好又夠認真賺錢,或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不認輸,接下來的十幾年,我總有餘裕能四處遨遊,因為沒買過一張股票,也沒有投資期貨,多了些銀兩可以用各種方法旅行,去探索青春期到圖書館借的一本本寰宇搜奇介紹的美景
於是我像跟青春賽跑似的,繞過運河接著城市,跨過沙漠接著村落,到了這輩子都不會再走的路線,住了此生沒可能回住的旅店,環遊世界的心願就差幾站
想離鄉背井的企圖,卻隨著出國次數被沖刷的斑駁又遙遠
因為我知道在北京一棟棟雄偉大廈的路口, 要召喚計程車有多艱難,尤其冬季的上下班時間,我保證你會感恩台灣運將大哥個個是天使
紐約無疑是流行的尖端,但現實跟冷酷也是第一名,從點餐到遊玩,黃種人不怎麼吃香,在家鄉沒聽過因為國語不好而被擺臉色,在大蘋果裡這情節可是天天上映..
巴黎是創作者的花都,可惜美麗多是在地面上,底下的地鐵走道有時不怎麼悅目,那時靈光比靈感重要,下錯了站拐錯了彎,結果往往不太美,如此擔憂不是信義區暗巷裡穿少少的辣妹能夠體會
年初參加大學生座談,結尾有同學問,到過那麼多地方,何處讓我最想住下來?我想了想回他,”就是各位現在住的地方啊!”,沒想到,這答案竟引來十分熱烈的掌聲,這令我很意外,我以為他們聽英文歌,追逐韓國偶像,天天看著新聞講台灣環境多糟糕的小朋友,會對我的話有質疑
沒想到他們這麼相信這塊土地,並引以為榮,他們的年紀沒有張德培王贛俊王貞治..沒有反共義士,也沒有回歸祖國的迫切,他們不再是浮萍世代,這裡就是他們的唯一的家鄉,出國只是念書或旅行,不代表著必須切割或看輕
這些青春笑臉比上一輩名字叫念台,在台,還是愛台的叔叔伯伯們有更深的歸屬感,所以才對認同有著這麼濃烈的驕傲
不禁想起那些海外的朋友…
移民溫哥華的好友,最近常感歎那兒機會少,說沒錢的失落,有錢的寂寞,好山好水留不住小孩,一批批想回台北,上海找工作,絕美景色有時是個負擔,下起雪來,幾天不能出門,便想念起故鄉四季分明的氣候
而紐西蘭的親朋過了三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園丁生活,忽然感覺生活被無聊吞蝕,賣掉大花園美宅收拾細軟回鄉,並對著比臉大的花朵發誓再也不回去,遠離這個超速會被陌生人記車牌的守法天堂,他寧願忍受少數違規,也要待在24小時都可以找得到餐廳,便利商店比綿羊多的小房子….
今年到北歐,最終的目的是北極,那兒有幾間屋頂是透明玻璃的雪中旅館,遺世獨立的美,引誘著偏執的旅客。零下25度,沒有讓我卻步,從哥本哈根到赫爾辛基,冷風是閃不掉的巴掌,一路沒停歇,結實地賞給誤認能僥倖的臉,每打一記,便喚起我想念台灣的寒流有多溫暖
看著無國界極地上凍成冰柱的樹,連公路上揚起的都是冰沙,人煙罕至的樹林,偶而跳過的是馴鹿, 過路的異鄉旅人打起寒顫,不是因為冷,是想到萬一錯過了公車,怎麼回家?
如此的居住條件,這裡的人怎麼過?
萬一思念沒住在一起的家人呢?肚子餓了呢?生病了呢?
這是有多麼的不便利呀!
但來自熱帶島國的疑問,正如芬蘭人看到濕熱的夏季,狹隘住宅空間,百貨公司周年慶瘋狂奔跑的人潮而不知如何自處一樣,世界對美好定義有著不同的天平…這個謎底在鬍子沾著雪花,貌似聖誕公公的老闆的大笑容裡,不難解開
躺在滿眼北極星空的床上,我有了些心得,所有曾在腦裡留下印記的美好國度,依舊美好,但故鄉更美,更好了,該慶幸的是同時擁有兩種幸福,能出國享受片刻的感動,還有愛你的家人與朋友陪伴過平凡的每一天
我走過一百二十六個城市,我讚詠上海灘的夜景,威尼斯日落的淒美,阿姆斯特丹的罪惡浪漫,巴塞隆納的天才建築…
但我更愛街道上花花綠綠自成規矩的招牌,愛隨時都可以唱歌唱到天亮的KTV,愛哪裡都有加湯不用錢的店家,也習慣慌亂時一定有廟跟教堂可以解惑,不舒服時診所就在附近,還有全年無休絕對自由的電視台….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全宇宙都找不到的安心
千言萬語想表達的只有一件事
其實生活在台灣,已經是種幸福…..
頂樓加蓋申請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評價
150827東森 違建殺手柯文哲 北市新屋要建築師背書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UvstKl12xro
全新打造,即將完成的建案,成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打擊違章建築新目標,公文已經蓋章送出,透過柯P最擅長的SOP,新政策九月一號上路,取得使用執照的建案後,還得要建築師掛保證開證明「三個月無違章建築事實」,才能進行買賣或交換等交易,五大項目,通通被列為違建。
記者 潘建樺、陳欣怡 採訪報導……↓
記者 陳欣怡:柯市長新的SOP取締新政策,像這樣的空間裡夾層,無法一個人站立,也是屬於違建。還有另外這樣的個案,又或者是像這樣陽台外推又或者雨遮加蓋,還有頂樓加蓋,這些都是屬於違章建築。
新屋都得經過建築師審查,證明沒有這類違建,但如果證明不實,會面臨偽造文書問題。
台北市建築公會主任 王山頌:本來設計就依法了,為什麼還多一個出去證明,這好像是挑戰原來(設計圖)是不是有非法的情形存在?這一段期間在談的叫宣示性政策,它會有效的讓所有人民買賣房屋進入一個正軌。
台北市都發局長 林洲民:與其說是建築師背書,不如說是大家不會再認為是一個新房子交屋的第二天開始,是新違建開始的第一天。
沒有要建築師背書,但治標後,真能遏止二次違建,也就是治本嗎?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你申請這一個「沒有違章建築」的證明之後,可是第二手、第三手,之後接手下去的人,他自己外推了呢?那你這個合格證明,還算不算數呢?
業者說出部分買者心態,建商恐怕像熱鍋上螞蟻,政策宣布上路,沒有緩衝時間,只要是9月1日取得使用執照後,私下交易、二次修改也都得喊停。房屋爆發交易卡關後,真能從源頭打擊違章嗎?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01034954

頂樓加蓋申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繪畫創作展
專訪:許可昀
從童話幻境到星空宇宙──繪出「家」的念想
許可昀以壓克力與油彩,將家的形象融合城市建築意象,從甜美夢幻到充滿星空的宇宙,將對「家」念想躍然於畫作當中。
▶ 對家的念想 ◀
來自屏東許可昀,在高中畢業後都在異鄉就學與工作,現居於台北,在成長過程當中,一進入大學沒多久,因為家中事務與人的突然轉變,迫使她學習在異地獨立生活,「家」的距離是更加遙遠了,這樣的生命經驗使她在研究所開始以房子與家為主題展開一系列的創作。
▶創作歷程 ◀
自小對於繪畫情有獨鍾的許可昀,在學生時期不乏擔任學藝股長與參與藝文活動的經驗,從此以藝術創作為人生目標努力前進,大學時期以電繪為主要創作媒材,到台南大學就讀研究所時才開始以壓克力為媒材,正式開啟手繪創作的歷程,指導教授高實珩老師更是讓她在研究所時期能夠自由創作的推手。
▶ 房屋意象的寄託 ◀
許可昀作品中都有房屋的身影,這些在台灣大小城鎮巷弄中常見的騎樓與獨棟房屋,是許可昀在異地對於家鄉的念想與寄託,在台南讀書時總是騎著機車在市中心穿梭,拍攝紀錄著房屋。將加蓋的鐵皮、鏽蝕掉的欄杆、鐵窗、剝落的牆面這些元素置入作品當中,像是述說著童年屏東老家的記憶,在畫作中建造獨自的秘密基地。對她來說:「在城市裡,房子不只是現實裡的物質,在生命記憶裡,房子被探索為更真實的心靈象徵。」
▶ 改編的童話 ◀
一開始追求於壓克力的快速來創作,到至今轉換媒材為油彩,以層疊的色彩增加畫面層次使得「宇宙系列」的星空更加幽暗深遠。
研究所開始的「童話系列」創作以壓克力顏料為媒材,使用明亮的色彩營造出粉嫩夢幻的畫面,當中也進行了許多嘗試,包括將自己的形象置入街景當中、建築外型呈現融化、軟質狀的狀態,隱喻著對於現實的無力感。其中《假想甜蜜》兩件作品以甜點蛋糕包裹組成平房與騎樓建築,大家眼中老舊的建築物對於許可昀來說,代表著童年對於家美滿甜蜜的意象,是她內心的秘密基地,五彩繽紛的童話美景藏於反差建築當中,在成長離鄉後依舊提供給她溫暖與前行的續航力。
▶ 遠方的守護,宇宙系列 ◀
研究所畢業後來到台北,許可昀與男友林俊安一同成立「白舍藝術」像是踏出夢想的一步,有了工作室與教學空間,也是展覽空間,融入萬華區住宅當中的小空間,承載著自己與其它藝術創作者的希望,而成立的過程與申請補助、首次承辦展覽的經驗都讓她覺得受益良多,習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以及與其它創作者的交流機會。
許可昀說起某次在台東大學知本校區,與朋友爬到頂樓躺在上面,看著滿片星空的場景,還有幾顆流星偶爾閃過,可說是「宇宙系列」創作的開端吧!直到現今,她仍是有仰望星空的習慣。「宇宙系列」以一顆顆星星連結為房屋,像是星座神話的組成,這些物件也暗示著時間的逝去,他們就像星星,永遠守護著孩子的夢想,所以「家」的形象如神話般重要的存在。在創作中的星空所組成的家,是遠方家人的守護,也是對於家人與家鄉的祈願與想念。長大後遊走於各個城市,從城市訊息到星空都代表著對於現實的觀察與體悟,時光洪流帶走對於家的不捨,無論到達何處「家」永遠長存於她的心中。
許可昀簡歷:
學歷:
2012國立臺東大學 美術產業學系
2015國立臺南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碩士
獲獎 :
2009 「第三屆 美哉台灣 華陽獎」,佳作
「臺東美展 國畫類」,入選
2011 「la zorza自由發揮主題競賽」,優選
2013 「全國藝術深耕第一屆迷你版畫創作比賽暨巡迴展」,優選獎
2015 「宜蘭美展」,西方媒材類,入選

頂樓加蓋申請 在 關於合法的頂樓加蓋一層施工方法與法規 的八卦
申請 時間需要多久? 因為我記得有驗屋這種東西所以應該是要再申請什麼文件吧?! 還有頂樓加蓋最怕蓋不好造成漏水問題不知道磚砌或rc那種建築工法比較 ... ... <看更多>
頂樓加蓋申請 在 請教,透天厝頂樓加蓋是否有可能補登記? 的八卦
... 我們是第一手,入手時是三層樓,後來自行加蓋頂樓約12坪。 ... 除非你的容積率還夠,就重新打掉重建或是申請改建才能重新進行登記的. ... <看更多>
頂樓加蓋申請 在 [請益] 拆違建有甚麼難的,政府怎麼就是做不好- 看板home-sale 的八卦
※ 引述《villagermess (我是女生)》之銘言:
: 哪邊違建 違法 就發通知過去 限期三個月拆光
: 不然就罰款 一坪看罰多少, 1萬就很多了 大家嚇都嚇死 還不趕快拆
: 阿到底拆違建有啥困難阿
: 不就把裝上去的東西拆了 就跟警察抓違規停車一樣啊 看到就開單
: 大家被開久了就會怕
: 是在不懂難在哪裡
: 被拆的會靠杯, 一視同仁就不會靠背了拉
違法也要先有法啊...
台灣最早適用的建築法規, 是民國33年的建築法, 適用的區域只有市跟省會
到民國60年修法, 把適用地區改成實施都市計畫之地區
也就是說, 從33年建築法到60年建築法,
有一堆本來不適用建築法的區域的建築, 突然得符合建築法規定
這些地方原本就存在的建築, 有可能因為適用法規改變, 因而無法取得建照
這些施都市計畫以前就存在的違建, 稱為老違建, 基本是不能處理的
再來, 雖然實施了都市計畫, 適用建築法
但甚麼建築需要建照, 甚麼建築不用?
沒有定義, 民眾怎麼知道我今天蓋一個棚子到底需不需要申請建照?
到底長怎樣的棚子才需要申請建照?
所以得有違建認定標準, 有認定標準之後, 才能指出哪些建築是違建
實施都市計畫之後到違建認定標準制定, 中間的違建稱為既存違建
簡單的說, 老違建是本來並不違法, 是因為實施新建築法才違法的
而既存違建是原本沒有認定標準
所以無法認定是否為違建, 標準制定之後才正式成為違建的
所以各縣市對於這兩種違建基本上不處理
甚至如果無故拆除, 政府還得補償
以台北市來講, 老違建的認定標準是民國52年1月1日
既存違建有兩個標準, 民國77年8月1日違建認定標準制定以前的, 拆除要給補償金
至於違建認定標準制定後到民國83年12月31日以前的
雖然也都認定為既成違建, 但拆除不需要給補償
除此之外, 還有一種情況
這個是因為早期台灣是採建蔽管制, 民國72年之後各地方才開始陸續制定容積率
建蔽管制時代, 高度未達限高的建築, 其實頂樓都能夠加蓋, 並申請補照
但實施容積率之後, 很多建築因為容積超過, 頂樓加蓋無法補照
這些頂加, 原本是可以補照的程序違建, 是因為政府制度改變, 才無法補照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10.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94017947.A.C0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