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孩子的人生就像結一個網,煮一鍋湯】
謝謝「#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丘美珍為我的新書寫了非常棒的推薦序,我先反過來推薦大家讀她寫的推薦序。(如下)
..........................................
(文/丘美珍) 前兩天到一個公園散步。林間穿梭時,偶一抬頭,看到萬里晴空之下、兩樹枝枒之間,有一面好大的、綿密的蛛網。
我一時詫異,趨前細看。這兩棵樹距離不近,看似纖弱的蛛網怎能從此端送到彼處,中間竟相隔兩公尺之遙。這時有風吹來,那面蛛網在風中搖曳,柔軟卻強韌,
再定睛一看,蛛網的主人正在中心,昂揚而立,守住自己的領土,俾倪那幾隻不幸被網羅的小蟲,想必牠此刻已見獵心喜。
我突然心裡起了一個念頭──那隻超強蜘蛛的父母,應該不曾告訴過牠:
「這裡風大又寒冷,你絕對結不了這麼大的網,補不到那些畏寒的蟲。」
昆蟲的世界中,每一物種都依著自己的稟賦求生存,見機行事,想必不會有太多親子之間的糾葛和牽絆。
人間的世界卻是不同。
.
之前曾經跟一個心理醫師聊天。
他提到,自己的病人當中,有一些是企業家及企業家二代,彼此不知道其實他們看的是同一個醫師。
也因此,深入與親子二代對話之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超越自己,那就是親子雙方同感滿足的時刻。」
我對於他這個結論,謹記在心。如今自己身為三個青少年的母親,才知道這是不容易的歷程。
.
大人總是苦口婆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指出一條風險最低、成功機會最高的路,從食衣住行、學業、生涯,莫不細心指教。
但是,這條所謂「安全」的路,是不是孩子最想經歷的人生,這中間就是親子不斷溝通甚至衝突的過程,而這樣的衝突,最常發生在家有青少年的階段。
同樣身為青少年母親的我,閱讀菊仙這本書時,感覺她既是母親,又是個每天思考的「教養」人類學家。
她以家庭做為田野,以孩子做為研究對象,在每日居家的作息中做出假設、經過推理,得到驗證。
因此,讀她的書總是十分過癮。
因為她書中的文字,有著縱橫交錯的寫作角度。
.
就垂直的時間軸來說,她細述孩子從小到大的關鍵事件,從中反思孩子成長的脈絡,如此,深深引發其他父母的共鳴;
就水平的知識跨度來說,她往往結合心理學、教育理論,綜合科普,從中彙整出深入淺出的教養實務,讓讀者閱讀之後能獲得知識架構,從中有所收穫。
這一次,她研究的對象,是每天在家裡神祕成長的三個青少年。
菊仙說,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在十三至十七歲的階段,像座活火山,不定時噴發,傷及旁人。
可憐的父母親,在這階段就如同居住在火山腳下的居民,不時受到火山「正常能量釋放」的驚擾。
由此可知,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是如何步步驚心。
.
臉書社團「家有中學生」中,每天都有惶惑不安的父母貼文求解,從孩子的身高、體重、學區、老師,一直到成績、交友、興趣、前途,常有發文引來數百則留言討論,由此可見這是個多麼艱難的教養之地。
即便是資深媽媽如菊仙,也曾經被家裡的青少年孩子氣到出走。
.
她曾經一個人負氣騎上腳踏車,在市區遊蕩逛到深夜一點半,直到氣消了才回家。
如此,她每天與家裡青少年交手數百回合的結果,菊仙終於描繪出青少年的真實面貌:
「自認可以獨立,但卻不能負全責;想要自己抉擇,卻又完全無法承擔後果;
主張很多,卻又判斷力不足;爭取權利,卻又不甘願盡義務。」
.
依我來看,這一點不假。究竟這個階段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父母親應該如何因應才是王道?
青少年的身心板塊正處於劇烈成長以及整合階段,由於大腦及荷爾蒙兩者都有變動,以致於青少年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需要父母親以特別的智慧相待。
對父母親而言,最有感的改變是:
‧日常生活,從前鋒變後勤:以前親子之間,一路由大人衝前鋒主導的狀況;現在變成孩子在前衝刺,父母在後支援。
‧親子溝通,從教練變成旅伴:以前是爸媽一個口令,孩子一個動作,彷彿教練帶著子弟兵。現在孩子期待的是透過平等的對話,彼此了解,相互尊重。
.
這兩個看似單純的改變,其實過程並不平靜。
主要是因為青少年大腦及內在生理的變化,使得他身不由己,理性臣服於情緒。
外在喜怒哀樂都鮮活直接,忘了對大人的禮貌和行事分寸。
針對父母親的焦灼,菊仙以同理幽默的筆觸,在書中提出教戰守則,面面俱到,猶如一本青少年教養維基百科,讓所有「家有青少年」的大人可以參照辦理,讀後不慌不亂,心平氣和。
尤其,她提到跟青少年打交道的幾個「眉角」,包括「父母降級、孩子才能升級」,以及「先安孩子的身,才能安孩子的心」,真的都是務實聰明的做法。
.
另一方面,菊仙特別能同理父母親的心情。
書中說到,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可能會經歷「四主」的修練。
孩子在未能獨立之前,父母是「飼主」,供吃供住;
孩子在幼年之時,以父母為天地,我們彷彿「神主」;
孩子不知人生疾苦,我們循循善誘,形同「教主」;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年少衝撞,目中無人,我們慘為「苦主」。
還好,這「四主」的修練歷程,會在青少年階段結束後畫下終點。
.
在書裡,菊仙提到一個關鍵字「人格湯底」,特別引人深思。
孩子的秉性,融合過去親子互動的結果,會成為孩子這一生的「人格湯底」。
就父母來說,在青少年階段以前,親子互動的親密時光,正是為孩子人生打底的時候,
孩子以此為基礎,開始展開他人生的際遇,往裡面增添材料和味道,最終煮成一鍋屬於自己的「人生湯」,餵飽自己,分享別人,造福人群。
因此,尊重孩子是他人生的廚師,在他的人生廚房中,我們只是過客,絕非主人。
即使我們手邊握有美味人生的食譜,但如果能放手讓孩子透過不斷探索和嘗試,煮一鍋自己的人生湯,這足以顯示出父母的雅量和智慧。
.
一般認為,青少年應該在十八歲以後,就從「少年郎」畢業成為成熟理性的大人了。
但是,有科學家研究,真正由青少年大腦蛻變為成熟大腦的年紀,其實是二十五歲。
難怪美國主要的租車公司安維斯(Avis)規定,二十五歲以上才能租車駕駛,看來他們公司內部有腦科學家加持。
在青少年成長的風暴中,幸好有這本好書相伴。
此後,不論是孩子十八歲還是二十五歲,正式結束青春期,在他們變成大人之後,我們關愛的眼神仍舊會陪伴著他們。
希望那時候,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叛逆青春,親子雙方可以笑看過往。
所謂的天倫之樂,就是如此吧!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博客來:
http://t.cn/EcvHBaH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
📌三民
http://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102815
📌讀冊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68603.html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女生常談—街訪男士一定愛大胸? 心理學家:男人鍾意一手掌握 女生追求完美身段,除了滿足自己,還有想獲得異性贊同,但男仔是怎樣想的呢?記者街訪了不同年齡的男士,由10多歲至70多歲,大部份男士都指身材勻稱就是最好,不需要cup數太大。就着街訪的答案,記者找來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釋除疑問。「的確...
「青春期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La Dolce Vita in Oz 澳洲微甜人生 Facebook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果籽 Youtube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心理學全餐】十歲開始已經算是青春期了? 第95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青春期心理學 在 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青春期心理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原來,孩子的人生就像結一個網,煮一鍋湯】
謝謝「#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丘美珍為我的新書寫了非常棒的推薦序,我先反過來推薦大家讀她寫的推薦序。(如下)
..........................................
(文/丘美珍) 前兩天到一個公園散步。林間穿梭時,偶一抬頭,看到萬里晴空之下、兩樹枝枒之間,有一面好大的、綿密的蛛網。
我一時詫異,趨前細看。這兩棵樹距離不近,看似纖弱的蛛網怎能從此端送到彼處,中間竟相隔兩公尺之遙。這時有風吹來,那面蛛網在風中搖曳,柔軟卻強韌,
再定睛一看,蛛網的主人正在中心,昂揚而立,守住自己的領土,俾倪那幾隻不幸被網羅的小蟲,想必牠此刻已見獵心喜。
我突然心裡起了一個念頭──那隻超強蜘蛛的父母,應該不曾告訴過牠:
「這裡風大又寒冷,你絕對結不了這麼大的網,補不到那些畏寒的蟲。」
昆蟲的世界中,每一物種都依著自己的稟賦求生存,見機行事,想必不會有太多親子之間的糾葛和牽絆。
人間的世界卻是不同。
.
之前曾經跟一個心理醫師聊天。
他提到,自己的病人當中,有一些是企業家及企業家二代,彼此不知道其實他們看的是同一個醫師。
也因此,深入與親子二代對話之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超越自己,那就是親子雙方同感滿足的時刻。」
我對於他這個結論,謹記在心。如今自己身為三個青少年的母親,才知道這是不容易的歷程。
.
大人總是苦口婆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指出一條風險最低、成功機會最高的路,從食衣住行、學業、生涯,莫不細心指教。
但是,這條所謂「安全」的路,是不是孩子最想經歷的人生,這中間就是親子不斷溝通甚至衝突的過程,而這樣的衝突,最常發生在家有青少年的階段。
同樣身為青少年母親的我,閱讀菊仙這本書時,感覺她既是母親,又是個每天思考的「教養」人類學家。
她以家庭做為田野,以孩子做為研究對象,在每日居家的作息中做出假設、經過推理,得到驗證。
因此,讀她的書總是十分過癮。
因為她書中的文字,有著縱橫交錯的寫作角度。
.
就垂直的時間軸來說,她細述孩子從小到大的關鍵事件,從中反思孩子成長的脈絡,如此,深深引發其他父母的共鳴;
就水平的知識跨度來說,她往往結合心理學、教育理論,綜合科普,從中彙整出深入淺出的教養實務,讓讀者閱讀之後能獲得知識架構,從中有所收穫。
這一次,她研究的對象,是每天在家裡神祕成長的三個青少年。
菊仙說,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在十三至十七歲的階段,像座活火山,不定時噴發,傷及旁人。
可憐的父母親,在這階段就如同居住在火山腳下的居民,不時受到火山「正常能量釋放」的驚擾。
由此可知,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是如何步步驚心。
.
臉書社團「家有中學生」中,每天都有惶惑不安的父母貼文求解,從孩子的身高、體重、學區、老師,一直到成績、交友、興趣、前途,常有發文引來數百則留言討論,由此可見這是個多麼艱難的教養之地。
即便是資深媽媽如菊仙,也曾經被家裡的青少年孩子氣到出走。
.
她曾經一個人負氣騎上腳踏車,在市區遊蕩逛到深夜一點半,直到氣消了才回家。
如此,她每天與家裡青少年交手數百回合的結果,菊仙終於描繪出青少年的真實面貌:
「自認可以獨立,但卻不能負全責;想要自己抉擇,卻又完全無法承擔後果;
主張很多,卻又判斷力不足;爭取權利,卻又不甘願盡義務。」
.
依我來看,這一點不假。究竟這個階段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父母親應該如何因應才是王道?
青少年的身心板塊正處於劇烈成長以及整合階段,由於大腦及荷爾蒙兩者都有變動,以致於青少年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需要父母親以特別的智慧相待。
對父母親而言,最有感的改變是:
‧日常生活,從前鋒變後勤:以前親子之間,一路由大人衝前鋒主導的狀況;現在變成孩子在前衝刺,父母在後支援。
‧親子溝通,從教練變成旅伴:以前是爸媽一個口令,孩子一個動作,彷彿教練帶著子弟兵。現在孩子期待的是透過平等的對話,彼此了解,相互尊重。
.
這兩個看似單純的改變,其實過程並不平靜。
主要是因為青少年大腦及內在生理的變化,使得他身不由己,理性臣服於情緒。
外在喜怒哀樂都鮮活直接,忘了對大人的禮貌和行事分寸。
針對父母親的焦灼,菊仙以同理幽默的筆觸,在書中提出教戰守則,面面俱到,猶如一本青少年教養維基百科,讓所有「家有青少年」的大人可以參照辦理,讀後不慌不亂,心平氣和。
尤其,她提到跟青少年打交道的幾個「眉角」,包括「父母降級、孩子才能升級」,以及「先安孩子的身,才能安孩子的心」,真的都是務實聰明的做法。
.
另一方面,菊仙特別能同理父母親的心情。
書中說到,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可能會經歷「四主」的修練。
孩子在未能獨立之前,父母是「飼主」,供吃供住;
孩子在幼年之時,以父母為天地,我們彷彿「神主」;
孩子不知人生疾苦,我們循循善誘,形同「教主」;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年少衝撞,目中無人,我們慘為「苦主」。
還好,這「四主」的修練歷程,會在青少年階段結束後畫下終點。
.
在書裡,菊仙提到一個關鍵字「人格湯底」,特別引人深思。
孩子的秉性,融合過去親子互動的結果,會成為孩子這一生的「人格湯底」。
就父母來說,在青少年階段以前,親子互動的親密時光,正是為孩子人生打底的時候,
孩子以此為基礎,開始展開他人生的際遇,往裡面增添材料和味道,最終煮成一鍋屬於自己的「人生湯」,餵飽自己,分享別人,造福人群。
因此,尊重孩子是他人生的廚師,在他的人生廚房中,我們只是過客,絕非主人。
即使我們手邊握有美味人生的食譜,但如果能放手讓孩子透過不斷探索和嘗試,煮一鍋自己的人生湯,這足以顯示出父母的雅量和智慧。
.
一般認為,青少年應該在十八歲以後,就從「少年郎」畢業成為成熟理性的大人了。
但是,有科學家研究,真正由青少年大腦蛻變為成熟大腦的年紀,其實是二十五歲。
難怪美國主要的租車公司安維斯(Avis)規定,二十五歲以上才能租車駕駛,看來他們公司內部有腦科學家加持。
在青少年成長的風暴中,幸好有這本好書相伴。
此後,不論是孩子十八歲還是二十五歲,正式結束青春期,在他們變成大人之後,我們關愛的眼神仍舊會陪伴著他們。
希望那時候,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叛逆青春,親子雙方可以笑看過往。
所謂的天倫之樂,就是如此吧!
延伸閱讀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博客來:
http://t.cn/EcvHBaH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
📌三民
http://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102815
📌讀冊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68603.html
青春期心理學 在 La Dolce Vita in Oz 澳洲微甜人生 Facebook 八卦
Seriously, if you can't accept who you really are, how can anyone else!!!!
如果你都沒有辦法接受你自己,你要叫別人怎麼接受你?
女孩寫信告訴我,她生長在一個普通背景的家庭,為了讓自己擁有成功的人生,她努力不懈,終於考進了第一志願——法律系。並在揮別了前一段不開心的感情後,認識了與她相愛,認為可以託付終生的對象。在經歷了幾年的痛苦與折磨,終於,她爬上了幸福的山頂!就在她以為可以擁有眼前這一大片美麗風景的時刻,她,再次跌入了谷底。
女孩漸漸發現男方的家世顯耀,家族個個在社會上都居要職。而她,不過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爸爸媽媽並沒有令人稱羨的職業。雖然男方不介意,但是母親要她想清楚,是不是該放手,畢竟家世差太多了,萬一對方家庭不能接受,她擔心女兒將來吃苦。
女孩好痛苦,好不甘,為什麼要因為自己的家世背景,來結束一段幸福的感情。她抱著自己的努力,一起跌進了谷底,僅存的,就只有~ 自卑。
我好自卑
我好自卑
我好自卑
這樣的感覺,你熟悉嗎?
從小到大,是否我們也曾經這樣地看待自己?
為什麼我長的不夠漂亮
為什麼我長得不夠高大
為什麼我的學歷不夠高
為什麼我的爸媽沒有留個幾棟房子給我
為什麼我的另一半不是年薪百萬
為什麼我無法生育
為什麼升官加薪都沒有我的份
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 為什麼都看不起我?為什麼都不接受我?
寫到這裡,我只想問一句?
那你接受你自己嗎?你愛自己嗎?
如果你都沒有辦法接受你自己,你要叫別人怎麼接受你?
我生長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我的媽媽是一個保險從業者及在公會當秘書,我的爸爸退休前是一個娃娃車司機。從小到大,媽媽就是個女強人,賺的錢比爸爸還多。青春期的我非常地看不起自己的父親,覺得,為什麼媽媽必須要早出晚歸努力賺錢支撐這個家,而父親卻無法從事更令人風光的職業,賺多一點錢來幫助媽媽。但這個想法,在我從美國讀書回來後,徹底改變了。
在美國的時候,我經歷了一段人生最錐心的痛,而讓我選擇了逃離家庭。當時,在全家無法諒解我、不肯相信我時,是我爸爸,這個我曾經看不起的父親,選擇相信了我。那一個瞬間,我終於明瞭了,爸爸給了我一個做父母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信任。
比起其他的長輩家人,我爸爸從來沒有買過禮物送我,過年的紅包也一定是最小包、金額最少的,但在他給予我~信任這兩個字後,我終於明瞭了,他有沒有錢、有沒有社會地位,永遠無法跟他給我的愛相比。而他最常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快樂,這比什麼都還重要。
這段故事的原po文連結在此: 我要幸福,所以我選擇了原諒。
http://ladolcevita0819.pixnet.net/blog/post/375931429
我的媽媽,是我的驕傲。她一個人身兼數職,負擔家中的經濟重任,從小到大我們要什麼,有什麼。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七歲的那一年,我看著搬運工人將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鋼琴搬進家裡的情景。我想要學長笛、我趕不上校車搭計程車、我想要拍藝術照.....等等,一件又一件的要求,媽媽從來沒有說『不』。聽到這裡你一定以為她很有錢吧,是的,我也曾經這麼以為。後來,這幾年透過外公我們才知道,媽媽為了滿足我們這些孩子,她私底下不斷地跟會,讓自己經濟吃緊。而這樣的她,從來不求我們的回報,從小到大沒有逼過我們讀書,她常說:只要不要給我考班上最後一名,就好了。
我的爸爸媽媽沒有什麼錢,沒什麼家產給我們、沒有多高尚的社會地位。但是,我這輩子最感恩的一件事,就是投胎時我的靈魂選擇了當了他們的小孩。每每我在面對挫折、低潮、跟老公吵架、被澳洲人嘲諷、或是種族歧視時,他們的臉總是會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告訴自己:
我是我爸媽的小孩,我不容許你們看不起我。我要對得起自己,唯有如此,我才對得起我的父母。所以,我做任何的事,都是以『愛』為出發點,或許,我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愛很多,我努力地學習正面、正向,想要把它們傳遞出去。
我們都知道,如果經過狗的身邊,不要露出害怕的情緒,因為我們散發出來的氣味會讓狗聞出來而展開攻擊。相反的,如果我們以平靜愉快的心情經過牠,狗狗反而會變的溫馴,對我們搖尾示好。人也一樣,如果你總是表現一副,我很自卑,我不如人,我很醜,我不會說話,我很爛....等等,你的氣場就等於在告訴所有人: 『歡迎你們討厭我。』
為什麼呢?
因為,你自己都無法接受你自己,那你到底要叫別人怎麼接受你啦。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你烤了一個蛋糕要幫同事慶生,結果,你自己都覺得蛋糕很難吃,你會要求大家都說好吃嗎?
你要做的就是看著鏡子,然後深深愛上自己——不管別人怎麼說。(Joe Vitale)
我沒有大學畢業、我沒有一個有錢的原生家庭、我沒有美若天仙的外表,但是,我有的是~ 我愛自己的心。看著鏡子的時候,我深深地愛著自己,我接受自己所有的殘缺、所有的優點。
我知道很難,因為有時明明看出去就是一片殘疾。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會往外看的,在夢中。會向內看的,覺醒。
Who looks outside, dreams; who looks inside, awakes. - Carl Jung
我們自己的外在條件,以及別人眼中的我們,或許真的不美、甚至不堪。但是,你知道嗎? 那不是真實的你,真實的你是光、是美麗而閃耀的。
你或許不相信,並認為我在作夢。但我必須說,任何一個人對你的評斷與攻擊,都是經由你的腦子加工後,才讓你擁有『美好』或是『痛苦』的感受。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為你的感受負責,只有你。剛開始聽到這樣的句子時,我也覺得很不屑,憑什麼要我去為對方給我的不友善、或是惡意來負責,明明就是『他』的錯。
試想,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烤的蛋糕真的很難吃,你可以擁有兩種反應:
1. 覺得對方在找碴,不懂的你的用心,你再也不烤蛋糕了。
2. 覺得對方說得對,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繼續烤下去,就不相信烤了20個後,還是這麼難吃。
該如何負責?該如何轉念?該如何愛上自己? 我想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課題。但課題雖難,雖大,並不是無解,就像做每一件事一樣,需要練習。
我自己常常練習以下的咒語:
我愛你
對不起
請原諒我
謝謝
每當我有不舒服的情緒發生時,我就會不斷地默念這些句子。我用它們對受傷的自己療傷,我用它們為疲累的自己打氣。
或是,當我有非常痛苦或難解的情況發生時,我也會套用這些咒語來化解我的處境:
對不起,我看不清原本美麗的自己,我讓自己所犯過已知或無知的錯誤,懲罰自己。
請原諒我,不斷地讓自己受苦。
謝謝你,讓我擁有關愛自己、審視自己內心的機會。
我愛你,老天爺,我愛你提供我這些感受的人事物,更重要的是,我愛自己。
我沒有大學畢業、我沒有一個有錢的原生家庭、我沒有美若天仙的外表,但是,我有的是~ 我愛自己的心。看著鏡子的時候,我深深地愛著自己,我接受自己所有的殘缺、所有的優點。
因為,如果你都沒有辦法接受你自己,你要叫別人怎麼接受你?
深深愛上自己吧——不管別人怎麼說。
青春期心理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女生常談—街訪男士一定愛大胸? 心理學家:男人鍾意一手掌握
女生追求完美身段,除了滿足自己,還有想獲得異性贊同,但男仔是怎樣想的呢?記者街訪了不同年齡的男士,由10多歲至70多歲,大部份男士都指身材勻稱就是最好,不需要cup數太大。就着街訪的答案,記者找來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釋除疑問。「的確,有研究指出女士胸部只需要比男士手掌大些少,便是最理想。大部份男士都喜歡能一手掌握的。」不同年齡的男士對女性也有不同的追求。「年輕的男士比較喜歡大尺寸,但下一個階段的男士會比較追求手感,年紀漸成熟,會由重視視覺,變為觸覺。到最後階段會重視整體形態,例如欣賞女人的韻味和談吐,像紅酒一樣。」
第一性徵意指男女的性器官,而胸部同屬此列。第一性徵能主宰異性對自己的第一觀感和感受。第二性徵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的是指青春期時的身體變化;而無形的第二性徵則是指性格,與人相處的關係等。彭博士指:「一段關係隨着時間久了,生活上的需要、雙方配合度等等,也會令第二性徵的影響力比第一性徵重要。」換言之,一段關係能不能走到尾,始終都是相處最重要。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果籽 #大胸 #心理學家 #博士 #完美身段 #青春期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青春期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11.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在進行教練跟教學的過程裡,遇到了不止一位、有好幾位,都有一個共同的議題,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你聽聽看,看看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狀態。
這些共同的議題就是,他們經常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都從「比較」作為出發點。比如說,他會覺得自己的年紀,跟他同年紀的人比較起來,大家都已經結婚、有小孩了,所以,他就會覺得自己這樣子很糟。
或者是別人的社會成就比自己好,別人家的老公比自己的伴侶,還要來的溫柔跟體貼。我想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會「比較」這是一個自然而且正常的情況,倒不是說,一定要把這個「比較」除之而後快,我今天沒有這樣的一個目的哦。
只是當這個「比較」放大,或者是佔據了這個人,他心裡的全部的時候,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換成是你,當你這樣子在活著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喜怒哀樂,你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幾乎都不是從自己「自覺式」的想要,自己「自覺式」的自我釐清之後,主動的去選擇,什麼是自己要的,什麼是自己不要的。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姿態,並不是從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想要,而是從「忽略自己」作為起始點。好像這個世界上,不管是大眾的認知,還是特定的個人,他的所有的言行舉止,他的所有對你的要求,不管是顯性還是隱性的,你都必須要呼應。
當你聽到這邊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這樣的人或者是你,活的好累、好辛苦啊。就好像是有些年輕的女孩,她們得了一種叫「青春期厭食症」,為什麼會得「青春期厭食症」呢?
原因是在於喔,她們過分的減重,這樣的結果造成她們身體無法負荷。曾經就有研究者,以這些少女作為對象。他們測量這些少女,在看著自己本人的臉孔,跟他們在看其他人的臉孔的時候,她們的腦部活動的狀況,有什麼樣的差異?
其實,如果一般人的正常狀態來說,我們在觀看自己臉孔的照片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活動量,其實是比較高的;在看別人的臉孔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活動量,是比較低。
但是,這些「青春期厭食症」的患者、這些少女,她們剛好相反。她們的大腦活動,在觀看別人的臉孔的時候,反而是比較高的;然而,她們在看待自己的臉孔的時候,反而大腦活動是比較低的。
簡單來說,就是她們對於外在的關心程度,比一般人來得高;她們對於這個世界、這個外在的關心程度,比關注自己來的高很多。所以你會發現,就算你不是「青春期厭食症」的患者。
你可能會開玩笑說,我已經距離青春期已經很遠了,但是你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你看待別人不管是「在意度」跟「關注度」,比你真正的看待你自己來的高,你覺得這合理嗎?
有什麼理由,你一定要把別人的標準套在自己的身上?更沒有理由的是,這個世界、大家都認為對的事,就真的一定是對嗎?它沒有被懷疑的可能嗎?
尤其現在的時代、現在的社會氛圍是很開放的,有什麼理由你不能選擇自己活著的姿態,只要你不傷害到任何人,這不就是你可以坦然,而且自主決定的生命樣貌嗎?
所以,最近當我遇到這樣的同學,跟這樣的個案的時候,我一方面為他們感覺到心疼,因為通常這一類型的朋友,你們的心靈都是細膩的,你們其實是在乎別人的。
但是這心疼的背後,我都會進一步的引導他們,或許你可以先從關注你自己。其實不需要在一剛開始,就直接挑戰那內在最深刻、最深層的議題。我想對於多數人來說,一下要走到「那」你可能會嚇死。
但是,我們可不可以先從好好的「關注」自己的呈現,包含你的表情的呈現,包含你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你的語言的呈現。這個是只要你願意照鏡子,只要你願意在平常跟人互動的時候,把耳朵打開來,你就會知道自己「呈現」了什麼。
讓我很開心的是,因為這樣的引導作為一個起始點。他們開始慢慢的長出,可以好好面對自己的力量,哪怕是最後要去面對那個大魔王,就是內心最深層的恐懼、擔心跟害怕。
所以囉「凡事有起(啟)點」,這是一語雙關哦,因為我的公司叫「啟點文化」;但是,凡事也有它的起始點。如果你覺得自己活得很辛苦,甚至於活得很扭曲,那麼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透過學習讓自己可以開始先看見自己,先聽見自己,它會是一個很棒的起點。
如果你對於我今天分享的心有所感,而且想跨出前進的一步,那麼在今年的最後一期『人際回應力』在12月12號開課,它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就是一個起始點,讓你開始關注,並且知道怎麼調整自己的表情,包含自己在跟他人互動的時候,你回應了什麼給別人。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這一段分享,最主要的就是提醒你,我們生命所有的扭曲,其實都是從「忽略自己」開始的。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前面所分享的,今年的最後一期的『人際回應力』,在12月12號開課。如果錯過這一期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12月1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青春期心理學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生兒育女之後,許多媽媽心底可能都有一刻掙扎過:究竟全職在家陪伴孩子成長好,還是繼續留在職場「搏殺」,實現自我價值,兼且為子女多賺點教育基金好?
香港的媽媽大多如何選擇?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調查,育有六歲以下子女的媽媽,10個當中有6個會選擇做全職媽媽。
我們當然明白,媽媽或爸爸在職與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狀況和考慮因素,但撇開那本「家家難唸的經」不談,單純地討論「教養」這個話題,全職和在職媽媽所養育的子女其實都各有擅長。
參考資料
「香港女性勞工供應:照顧子女的責任與投身工作的決定」,《二零一四年半年經濟報告(專題5.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Ermisch, J. and Francesconi, M.. (2013), “The effect of parental employment on child schooli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Vol. 28 , p.796 -822.
Schulte, B. (2015, March 28). Making time for kids? Study says quality trumps quantity. Retrieved from Washington Post
Time with Parents is Key for Adolescents, Study Suggests. (2015, April 27). Retrieved from NICHD
Milkie, M. A., Nomaguchi, K. M. and Denny, K. E. (2015), “Does the Amount of Time Mothers Spend With Children or Adolescents Matte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7: 355–372. doi: 10.1111/jomf.12170
青春期心理學 在 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青春期心理變化、青春期心理學、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 在青春期心理變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nacyryu也 ... ... <看更多>
青春期心理學 在 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青春期心理變化、青春期心理學、青春期少女心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 在青春期心理變化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nacyryu也 ... ... <看更多>
青春期心理學 在 【心理學全餐】十歲開始已經算是青春期了? 第95集 - YouTube 的八卦
read more: http://www.soundofhope.org/b5/category/新知加油站/ 心理學 全餐孩子如何在現在社會裡被提早催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