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 Facebook首播 Love Life News:省府老舊宿舍重獲新生命
【凍省後不捨省府宿舍老家將遭拆除 居民陳情力圖保存文化資產 修復光復新村邀請藝術家與文創者進駐 成為台中重要的文創基地 而美術館綠園道附近的審計新村 年輕人也用小蝸牛文創市集佔領廢墟 讓原本的廢墟一躍成為台中人創意的最前線 也成為市民假日遊逛與打卡的熱點】
你記得1998年凍省的那一刻嗎?
你知道在解除戒嚴之前,台灣人民最重要的民意機關是省議會,政府機關是省政府嗎?
如今,這代表台灣史的一頁,差點成為廢墟。
如果人們對家和生活的記憶夠深刻,真的可能挽救一個時代。
「打從我懂事以來,自然而然我就會跑到隔壁家吃水果,找隔壁的哥哥玩,是很自然的事情,或者是隔壁王媽媽可能就會覺得說,炒菜,啊今天的蔥不夠,欠一味,然後他就會直接放著,跑出來說,吳太太,你們家蔥借我摘一下,自己來自己來,她就自己摘,摘完她就回去炒她的菜,」光復新村居民吳東明。
他是吳東明,在這裡出生,長大,童年在這裡生活的記憶,恍如昨日。
這裡是興建於1956年的省府宿舍,台中霧峰光復新村,它是台灣二戰後第一個新市鎮,五零年代,為了與西方社會同步,省府人員赴歐洲考察最新趨勢,最終決定採取英國當時最盛行的花園城市概念,低人口密度,高綠地比例,不但是第一個有抽水馬桶的宿舍,而且興建了全台灣第一個自來水汙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
設計概念先進,而且房舍前後留有大片綠地,假日吸引許多遊客駐足。但這個美麗的宿舍群卻曾經一度面臨全區拆除。由於1998年凍省,加上國土標售政策,2008年光復新村居民收到搬遷通知,住了半個世紀的房子 要在半年內還給國家,但吳東明和一群鄰居們決心要守護這裡,他們花了多年時間到處陳情,人可以搬走,但是房子,不可以拆。
他們拼命的挖掘國家要丟棄的餘燼,最終證明,光復新村不只是一個村子,更是一段時代的故事。
他們不但證明光復新村是先行於中興新村的實驗村,更是具有前衛規劃理念的新市鎮,最終在2012年初,說服市政府將光復新村登錄為台中市第一個「文化景觀」。
為了活化光復新村,市政府階段性的修繕了一部分宿舍,規畫成藝術家和創業者的工作室,如今成為台中最引人矚目的文創基地之一。
另一個幾乎同時期的省府宿舍,位在台中市美術館綠園道附近,紅瓦白牆,小巧樸素的兩層樓建築,圍成一個自成天地,占地約四千平方公尺的小街區,這是興建於1969年的審計新村,當年也曾經一度沒落,年輕人重振它的方法是,用創意市集,佔領廢墟。
1998年凍省之後,審計新村裡的省府員工,陸續搬遷,人去樓空,屋瓦破敗,成為居民最害怕的治安死角,其中一棟甚至已經被變賣拆除,幸好,中興大學的師生持續不斷的在網路上號召年輕人來擺攤,這樣的佔領行動真的讓官員動了起來,台中市府主動向國有財產局提出活化省府宿舍群的想法,邀集創業的年輕人和特色商家進駐宿舍,2017年正式對外營運,成為全新的城市風景。
入夜之後的審計新村,屋內燈火溫暖的亮起,上次村子裡這麼有人氣,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它守護著新的屋主們各種創業的綺麗夢想,成為另一個新的起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
霧峰生活藝術家 在 享受生活不無聊。規小孫 Facebook 八卦
🔥 #抽獎 #2017創意臺中就在光復新村
🙋 #霧峰光復新村 最新舉辦的「2017 創意臺中走進花園城市」很有趣喔 🌺 除了有臺灣藝術家的限定作品外,還可以憑著印章收集認識光復新村裡的老樹們 🌲 村子裡兩間期間限定的六號展間 Cafe shop 和十號展間 Tea shop,可以欣賞到許多和台中有關的生活選物 ✔ 臺灣藝術家的裝置藝術是自己很喜歡的一部分,和它們拍些IG照很潮很新鮮! 🦍 #金剛在光復新村戀愛了 #火鶴_Flamigo」和 #藍色氣球狗 Mr. CLOUDY,都讓我們見證到土地的熱情和創意!假日還有工藝DIY活動可以參加(限量名額,請先報名),小巷街貓橡皮章雕刻、收藏美好回憶彩繪蝴蝶相框、老屋顏磚花馬賽克拼貼、彩繪懷舊小屋存錢筒,都可以趁著周休二日到村子裡玩耍去!🤗
#收集村子裡的印章就可以換到小禮物
#帶著小朋友到村子裡探險去 #走進花園城市裡
🎁 9/17前按讚(歡迎分享)並留言,抽文章中創意臺中限定行李吊牌。
.
➡ 馬上看文:http://pics.ee/zk05
🏡 霧峰光復新村和平路6號 &10號 \ 04 2708 6009
⏰ 活動時間:2017. 9. 1(五)~ 2017. 9. 17(日)10:00~18:00
🔗 活動官網:http://www.creativetaichung.com.tw/
霧峰生活藝術家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八卦
#太陽餅少女時代
#文學台灣台中篇
太陽餅雖然是中台灣特產,坦白說,我自己出乎熱量的考量,不大吃。有一回回家準備北上時,平常總是準備水果給我的母親,塞了一塊太陽餅給我,我沒好氣說,「妳不是嫌我胖了,還給我這餅。我不要。」,母親露出妳大不識貨的憤懣神色,又帶著一絲得意,壓低聲音說,「欸,這可是淇淇太陽餅!」我一聽就笑了,開心收下。
究竟什麼是台中太陽餅界的新寵兒「淇淇太陽餅」?原來是來自於風起雲湧的2014年太陽花運動,3月23日晚間抗議的民眾以及學生,占領了行政院,時任行政院副祕書長的蕭家淇乃是出身中台灣的政治人物,原本在辦公室準備了三大箱太陽餅要餽贈同仁,隔日清點辦公室物資時不料發現「桌上的太陽餅被吃掉了」,餅也少了一箱。網路上遂發起捐贈太陽餅給蕭家淇副祕書長的活動。這個受到飢腸轆轆的革命青年或是識貨官員青睞的太陽餅,來自西區模範街的嘉味軒。
不過,真正的太陽餅一級戰區,不在西區,在台中老市區,更集中在短短一段路上。自由路從民權路到台灣大道一段,不過短短三個街區不出三百公尺的距離,卻擠滿了八間太陽餅專賣店,其中四間名字都叫太陽堂,還不包含兼賣太陽餅的陳允寶泉商店以及日出系列的第四信用合作社,以及附近位於市政府後方,三民路上的23號太陽餅專賣店。
高中整整三年,不分寒暑,就讀台中女中的我都從自由路這些餅家前走過,去舊稱中港路的台灣大道上的公車牌等公車回家。也可以說整個高中三年綠衣黑裙的慘綠歲月,我就是被自由路上這條散發著甜蜜餅香的氣味薰陶長大的,甜甜的溫熱的餅香彷彿胖軟的掌心,在我身後推推促促,說別溜達快點回家吧。多年來,這家開了,那家收起來了,對於日日經過的學生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於久居台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是廣受觀光客歡迎的太陽餅街區沒錯,但這同時也是深富日本殖民時光底蘊的台中舊城區,兩者記憶都如膜收束在城市的體態之上。
如果,你不被這些香甜酥鬆的酥餅分心,招徠客人的餅店小姐也或許經過一天的疲累放棄對你用上幾分熱切時,往一路走過的街區望去──這些單行道的小街區乘載著台中都市現代化的痕跡,好比老派咖啡店如巧園咖啡,名喚水車的台式日本料理店,以及老台中人習慣秤斤論兩買店家自製火腿的舶來食品店美珍香。老客人就足以撐起一片天,而老派商店的好,彼時高中女生是不懂得的。
畢業多年,這回我在梅雨連城的時分再訪一次這街區,更發現這氤氳的水霧城市裡,三個街區不只十間餅店所綴連而成的尺度,它也是兩間歇業的百貨公司:竹舫百貨和遠東百貨的距離,見證了中區店鋪地王繁華的七○到九○年代。以及兩間老建築銀行的距離:合作金庫台中分行與彰化銀行。合作金庫帶有哥德風格的磚紅建築物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公共圖書館台中州立圖書館,白色的彰化銀行是最早由台灣人自行籌資設立的銀行,與中台灣地方士紳吳汝祥、辜顯榮有關。其優美的古典主義建築完工於1938年,二戰後,彰銀成立「彰化商業銀行籌備處」,由當時霧峰林家家主林獻堂擔任籌備主任,並由國民政府接收彰銀原日籍股東之股份。
林獻堂、霧峰林家的身影在彼時這個以京都為藍本規畫棋盤格狀的台中舊城區出沒,儼然是大時代下風雲人物必經的街區,除卻政治經濟歷史的脈絡,庶民生活倒也默默貼合上了台中太陽餅興起的身世呢。2012年歇業的正宗台中太陽堂太陽餅,主人林紹崧是霧峰林家的遠親,創立於五○年代,林獻堂資助前往法國留學的畫家顏水龍協助整間店的裝潢設計,包含了知名的太陽花——向日葵馬賽克壁畫以及整體產品包裝設計,比如紙盒樣式和包裝紙紋樣,就是由太陽餅的拼音頭字大寫T所組成的圖案。在這個概念下,台中太陽餅大概是台灣很少數很早就有清楚識別設計的地方產品了吧。時到今日,號稱繼承了太陽堂師傅手藝的傳人店家大致都還遵循著一甲子前的視覺包裝設定,如今看來是有點意思。
撰寫《工藝台灣》奠定台灣常民美學基礎的藝術家顏水龍,其油畫中最令人難忘的絕對是那飽和橙紅、如鴨蛋黃般油潤溫暖的蘭嶼夕陽。以達悟族人以及舢舨舟為前景,背後不變的是那雲彩以及燦美的太陽,甚至感受到其映照在族人皮膚膚觸上的熱度;不知太陽餅的命名及發想,是否疊合上了藝術家眼中那炙熱溫暖的圖像,總之,這手心大小以沁軟麥芽糖為餡,擁有層層傳統酥皮的白色漢餅,經爐火烘烤後,真正成為代表中台灣的一方名產。並隨著鐵路交通的便給,成為馳名全國的土產伴手禮。
有趣的是,這家門牌23號歇業的太陽堂太陽餅之後,51號的新太陽堂餅店似乎也繼承了這老台中人雅好藝文的底蘊,跟在地藝術家有好深的淵源。
這天我的雨日太陽餅踏查之路,在一路試吃下來到了第十間,早已被各家面目相仿口味姿態肖似的餅弄得七葷八素,有的糖餡濃稠些吃得到結晶的口感如阿明師,有的麥芽糖柔軟黏齒、而餅皮一觸即酥去,現在更流行加上進口奶油調配出奶香口味的新派太陽餅,而內餡調上純正的蜂蜜的蜂蜜太陽餅也是很受到歡迎的茶點。台中市政府巧心地把這段太陽餅之路的路燈都做成太陽花的形狀,以金屬打造的三層樓高的太陽花之人造光線照亮職人手烘太陽餅之路,頗詼諧,而這些店家也不僅僅單獨販售太陽餅,尚有鳳梨酥、老婆餅、檸檬形狀的檸檬蛋糕或以媽祖為名的平安餅,給各家帶來獨到的特色。
試到後來,多吃幾塊餅,都是腸胃丁點計較負荷之時,發現一間寬敞餅店中間立著兩尊豐美的女體裸像。搶眼的是那開闊而眉清目長的女人表情,訴說歷史的美感,進去一問,才知道這間51號的太陽堂,老闆是莊乃慧前議員,公公是台中知名藝術家王水河,也就是雕像的創作者。1925年出生的王水河雖然沒有上過一天藝術學校,蓬勃的創作力讓他除了生產出多樣雕塑、建築、空間規畫作品,還是廣告設計師,其發明的字體如今被設計界尊稱為「水河體」是台灣字型散步不能錯過的一景。51號太陽餅盒和包裝廣告字體,皆出於王水河,筆力有勁,出脫於楷與隸,值得一訪。
中部人懂糕餅,但台中市人沒有想要獨占鰲頭的意思。大夥兒很明白,做得最好的,原先非出脫於台中市;糕餅匠人巧手首先在彰化鹿港,然後到豐原市街一帶,再到台中城市或落腳台北。落腳台中的有豐原來的陳允寶泉,在台北馳名的有神岡社口犁記,該日式歷史風情的有日式冰豆沙純淨的滋味,該台式經典濃厚的用豬板油調和內餡絕不手軟,更不乏禮神的伴手禮如大甲酥餅。無論禮神或是日常茶飲小食,這些漢餅,真正是餘裕日子裡抖下的一些糖渣與麵粉屑。
上學搭公車,我在舊市政府站(今台中州廳)下車,走小條的市府路到後校門,或者拐個彎,民生路跟起早的銀行行員、旁邊國中小家長學生排隊早餐車買飯糰、買蒸煎餃。記得市政府旁邊有間麵店,早上就開了,起早的公務人員或外省伯伯會去那邊吃,我那時覺得麵店的陳年老滷味道重得發臭,而我的上學路線如何也迴避不了,遑論氣味自己有腳,不知何以大人們覺得鮮味提神,一次也沒去吃過。放學,日復一日,穿綠衣黑裙的小少女們,走另一邊,踩著舊城區糖與麵粉屑的痕跡指引,花上三年再幾載,就這麼從糖果屋走到人間。
霧峰生活藝術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y2Ou9ExKi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IjOq7PV2YDkoNPFiYK3dgZeXl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