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力量的勝利,洪慈庸勝選感言】
大家好!感謝一路陪我走到現在的朋友,感謝全台灣的人民,更要感謝潭子、大雅、神岡、后里的市民,我們一起做到了,我們真的辦到了;改變台灣,我們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這次選舉,所有的台灣人民都看到,慈庸團隊堅持正面的價值,我們堅持要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我們堅持,要用這場選戰,把人民的力量帶進立法院。是這些堅持,讓人民相信我們,讓我們實現改變。
我想花一點時間,向支持我、激勵我的人表達感謝之意,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在街上跟我擁抱,泛著淚光,感謝我的承擔,鼓勵我,告訴我要加油的妳。昨天,吳念真導演說,他好像是虛擬的爸爸,把我推上政治的舞台,把我交給人民,我要謝謝吳念真導演為年輕世代所做的一切。洪爸、洪媽,謝謝你們對我的付出,我的從政之路,最辛苦,最要承擔的人,其實是你們。再來,我要特別感謝這次擔任慈庸競選總部主委的林佳龍市長及夫人婉如姊,謝謝你們,對一個年輕人的提攜,無怨無悔的付出。最後要感謝慈庸的團隊及競選幹部,包含蕭隆澤議員、張雅旻議員、翁美春議員、曾朝榮議員、廖述鎮議員、王朝坤主席、高基讚議員、陳義貞鄉長、劉八郎鄉長、吳必顯會長、簡文祥區長,還有很多很多我今天沒有提到的前輩,你們對慈庸的協助,慈庸謹記在心,我也會更認真在國會問政,作為對你們回報。
我也要向兩位競爭者說聲謝謝。感謝楊瓊瓔女士對我的批評指教,我也會檢討自己不足的地方。感謝黃信吉先生的參與,讓我們可以實現民主的價值,進行一場君子之爭。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與藍圖,我也會在未來國會問政上將其納入,共同為我們的家鄉,帶來更好建設及榮景。
我是一個平民,我的勝選證明了一件事情,平民可以參與政治,可以進入體制內替人民服務。一路上,我受到非常多人的幫助。是上天選擇了我,是人民將我推上了浪頭;我何其有幸,成為承擔希望的那個人。
我知道,許多媒體朋友覺得這場勝利很不簡單,聽我的同仁說,已經很多媒體希望能夠在未來幾天安排專訪,讓慈庸談談問政規劃及勝選的意義。我想,這次勝選的意義,是人民的力量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並不是慈庸的功勞。我不會驕傲,也不應該驕傲,因為我除了希望帶給這個國家,一些正面力量及改變外;其實,我必須開始學習,如何扮演好立委這個角色,在 國會的問政、地方的建設、每個年輕人的夢想等等,都是我必須更努力下功夫,才不辜負大家期待。所以,我想拜託媒體朋友,在未來幾天,能夠多給我一點空間,讓我好好準備,成為一個稱職的國會議員。
我會戒慎恐懼,用最嚴肅的心情,來實現人民對的託付。我不會讓全國的人民失望,更加不會讓我的選民失望,請大家相信我,也不要忘了鞭策我,監督我!
最後,我要多說一句話,身為台灣人,生在這塊土地上,我很驕傲,也很光榮。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
楊鎮遠專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當年SARS封院,他選擇抗命:專訪和平醫院「落跑醫師」周經凱】
17年前SARS疫情,和平醫院被下令封院,周經凱是當時唯一抗命、沒回醫院隔離的醫師。
當年,他在北市府命令下達後,判斷和平醫院的隔離方案是錯誤且危險的,選擇在家隔離。封院結束後,他成為人人喊打的「落跑醫師」,被記過革職、勒令停業、罰金,更面臨《公共危險罪》起訴,一路聲請到釋憲,卻換不到平反。
「(馬英九)他是統治者,我們是被統治者,不從命令,就殺雞儆猴。」17年後提起往事,周太太仍舊難以平復:「(當年市府通過議員打電話來,)我說兩個條件,馬市長要召開記者會向周主任道歉,第二個條件,所有SARS受害者要賠償...…結果電話就掛斷了,接著不久像是追殺般,被台北地檢署以公共危險罪起訴。」
17年來,周經凱遠離台北,到東部偏鄉當小鎮醫師。《報導者》特別來到台東池上,記錄到了72歲、即將退休的周醫師身影…
★《報導者》專訪3位親歷現場的和平醫院醫師,除了周經凱醫師外,還有第一位帶美國CDC專家進入SARS重症區B8病房的楊志賢醫師,以及書寫〈和平醫院SARS隔離日記〉的林秉鴻醫師,從歷史反思和平醫院封院的慘痛教訓。點選網頁左側索引,可觀看3位和平封院醫師的生命故事:http://bit.ly/3aMLzrK
#延伸閱讀
【投書|SARS殷鑑不遠,別讓業績導向的醫療體系成為「看不見的病毒」】http://bit.ly/3aRMtDq
【法律解析|以防疫之名限制醫療人員出國,國家有權力嗎?怎麼做才合宜?】http://bit.ly/2SWLSu2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報導者 #和平醫院 #封院 #周經凱 #SARS #COVID19
楊鎮遠專訪 在 黃暐瀚 Facebook 八卦
直到「五一九」為止
2001年八月,我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星大廈下的一間小酒吧裡頭。
那晚跟我一起喝著啤酒的,是台北市長馬英九。
為期十四天的市政專訪,含括了「馬來西亞、韓國與日本」三個國家。還「只是市長」的馬英九,輕裝簡從,隨員極少,甚至沒帶安全隨扈,就這樣,跟幾個記者,坐在吉隆坡的小酒吧裡,談天說地。
我問他:「出訪的目的是什麼」?他說:「市政的交流,是國政的基礎,面對中國大陸對我頻頻挖角,每個國民都有自己的外交責任,我當市長,也是一樣」。
「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要這樣互相挖來挖去嗎」?我問。
他說:「有!方法就是,放棄外交競賽」。
幾年之後,馬英九從市長變成了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選前出訪新加坡和印度,我又再次跟著他一起出國。
即將角逐總統大位的他,對於六前多年的老話題,仍有興趣,看著我,他滔滔不絕:「暐瀚,放棄兩岸外交競賽的方法,我找到了,那就是『外交休兵』,用『活路外交』,為中華民國創造出『利益最大、風險最小』的國際空間」。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多半都知道了。
2008年,馬英九勝選總統,正式提出「活路外交」政策。其精神與做法,就是「互不挖對方牆角」,也不「競逐邦交國數目」,直接喊出「不再主動擴展邦交國數目」的底牌。這個呼籲,透過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上任前到博鰲論壇,當面告訴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結果,八年過去,除了甘比亞總統因為「個人因素」片面與我宣布斷交之外,22個邦交國,一個都沒少,一個都沒被中共給挖走。
事實上,中國已經擁有美日英德等世界大國的邦交關係,對於中華民國現有的22友邦,坦白說,並無太大興趣。除非有什麼非得要讓台灣「難看」的理由,中共其實根本也不想花錢花力,去挖掉我們大部分都位於中美洲和非洲的邦交國們。
在中共不想挖,也不願挖的情況下,中華民國想要維持邦誼穩固,主要得靠兩種方法:
1 提供技術與協助
包含「醫療」與「農業技術指導」等既定的合作計畫,過去這麼多年來,一直不分藍綠的,在進行著。教他們耕種、給他們醫術、讓他們念書,這些可以實質提升改善友邦國人生活的行動,不但是最有效的「友誼證明」,對一群又一群來台灣唸書的「交換學生」們來說,台灣等於是他們的「第二故鄉」。將來有朝一日,這些人回到當地若是成為了「菁英」或「政要」,對中華民國的感謝與親切感,不言可諭。
2 外交上的實質往來
除了民間的交流外,政府官員的互動,甚至高層的互訪,都是兩國友誼的直接證明。不論是馬總統或是陳前總統,每每願意親自飛過大半個地球,日夜顛倒的出訪友邦國是訪問,就是為了穩固中華民國已經為數不多的邦交國情誼。
這些細節,第一線的外交人員自然清楚,但較少到過友邦的大部分台灣民眾,卻不理解。總以為元首出訪,就是「旅遊」;維繫邦誼,就是「花錢」。
事實上,在馬英九總統執行了「活路外交」之後,兩岸早已放棄了「外交競賽」,也就不會再有所謂的「支票簿外交」,再也沒有人願意為了挖走某個國家,而接受對方的漫天開價。
儘管任期只剩兩個月,在中美洲議會與瓜地馬拉新任總統莫拉雷斯的邀請下,馬英九總統還是決定出訪,做「一個總統該做的事」。不過這個決定卻引來部分立委「卸任前不宜出訪」以及「幹嘛出國亂花錢」的批評。
或許也是心中有氣,總統特別在出發的專機上,公布了過去八年的外交花費為「2246億元」,比起陳前總統八年花掉「2409億元」,少了163億元,等於一年平均少花20億元。
這樣的比較或許沒有意義,畢竟外交工作該做就做,該花就花。不過看完數字才發現,外界對於馬英九所謂「亂花錢」的批評,也許並非公道,也並不公平。
在批評聲中,馬總統出發執行他任內第十二次的出訪「久安專案」,七天六夜的行程,總統將過境美國並訪問友邦瓜地馬拉與貝里斯。去的地方雖然不多,但加勒比海友邦「三聖」的三位總理,卻願意專程飛到貝里斯,與總統會晤,形成五國元首聯合會談的罕見場面。再加上瓜地馬拉的新任總統莫拉雷斯閣下,以及貝里斯的總督楊可為,馬總統這次出訪等於可以一口氣見到六位友邦的「領導人」,效益不低。
外交工作,一直都是延續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朝若是放火,後朝也會遭殃。外交的果實,永遠是「不分藍綠、榮辱與共」。不管台灣政權如何輪替,對友邦來說「台灣就是台灣」。這次馬總統受邀到我國外交最大重鎮中美洲出訪,除了為國努力之外,也將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五月的就職大典,廣邀友邦元首,來台參加。
行前,曾有媒體引述不具名的「黨政人士」批評:「看守元首不知自我約束」,呼籲馬總統該「適可而止」。面對這樣的「諷刺」與「批評」,馬總統仍然堅持「為所應為、始終如一」,他說:「選民給我的託付與責任,我會一直努力到五月十九日為止,該做的工作,一天都不能停」。
這樣有如「阿甘」般的精神,馬總統努力堅持了八年,沒有掌聲,他跑;面對噓聲,也仍然依舊。以選舉的結果來說,他是輸了,大輸;不過選舉輸了並不代表施政就全然都錯,一切的是非對錯,等到「五一九」卸任之後,也許慢慢,會有答案。
暐瀚 2016-3-14 de 休士頓
楊鎮遠專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楊鎮遠專訪 在 林岳鋒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的相關結果
林岳鋒, 林語柔, 楊鎮遠(2022年05月)。複合式奈米高鹼性離子水環保型切削液開發研究。綠色科技工程與應用研討會。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陳聰嘉, 林岳鋒, 羅元修( ... ... <看更多>
楊鎮遠專訪 在 但我肯定是都想了。」 專訪畢贛《路邊野餐》 - BIOS monthly 的相關結果
2010 年拍攝《老虎》時,畢贛經歷了奶奶的兄長病逝在鎮遠的一段經驗,後來這段經驗就被轉化成為《路邊野餐》的情節。在真實經驗與電影之間往往我們覺得 ... ... <看更多>
楊鎮遠專訪 在 台中豐原「運轉城市」作品藝術家獻給家鄉 - Yahoo奇摩 的相關結果
藝術家林建佑、林韋佑、楊鎮遠、廖沛怡完成「運轉城市」作品農曆春節亮相,許多遊子返鄉喜見這座公共藝術,稱讚「豐原鍍金了,都會感十足!」,土生土長豐原人廖沛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