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民法違憲 同婚兩年內需合法
大法官指出,民法第4編親屬第2章婚姻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第7條保障人民平等權之意旨有違。有關機關應於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年內,依本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摘要(Press Release On the Same-Sex Marriage Case)
說明:本摘要係由大法官書記處依解釋文及理由書摘錄而成,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大法官解釋的一部分。
────────────────────────────────────────────────
聲請案號:會台字第12674號(聲請人祁家威)、會台字第12771號(聲請人臺北市政府)
言詞辯論日期:106年3月24日
解釋公布日期:106年5月24日
事實背景
聲請人祁家威於102年向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申請結婚登記被拒,經用盡審級救濟途徑後,於104年8月向本院聲請解釋,主張民法第972條、第973條、第980條及第982條規定,限制同性結婚,有牴觸憲法之疑義。另一聲請人臺北市政府於104年11月聲請解釋,主張民法婚姻章規定違憲。本院決定併案審理,並於106年3月24日舉行言詞辯論。
解釋文
1. 民法第4編親屬第2章婚姻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之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第7條保障人民平等權之意旨有違。
2. 有關機關應於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年內,依本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至於以何種形式達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屬立法形成之範圍。
3. 逾期未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者,相同性別二人為成立上開永久結合關係,得依上開婚姻章之規定,持二人以上證人簽名之書面,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解釋理由書
1. 聲請人祁家威向立法、行政、司法權責機關爭取同性婚姻權,已逾30年。立法院歷經10餘年,尚未能完成與同性婚姻相關法案之立法程序。本件聲請涉及同性性傾向者是否具有自主選擇結婚對象之自由,並與異性性傾向者同受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為極具爭議性之社會暨政治議題,民意機關本應體察民情,盱衡全局,折衝協調,適時妥為立(修)法因應。茲以立(修)法解決時程未可預料,而本件聲請事關人民重要基本權之保障,本院懍於憲法職責,參照本院釋字第585號及第601號解釋意旨,應就人民基本權利保障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等憲法基本價值之維護,及時作成有拘束力之司法判斷。
2. 本院歷來提及「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之相關解釋,就其原因事實觀之,均係於異性婚姻脈絡下所為之解釋。本院迄未就相同性別二人得否結婚作成解釋。
3. 婚姻章於第980條至第985條規定結婚之實質與形式要件,雖未重申婚姻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締結,然第972條既規定以當事人將來結婚為內容之婚約,限於一男一女始得訂定,則結婚當事人亦應作相同之解釋。再參酌婚姻章關於婚姻當事人稱謂、權利、義務所為「夫妻」之相對應規定,顯見該章規定認結婚限於不同性別之一男一女之結合關係,致相同性別二人迄未能成立法律上之婚姻關係。
4. 適婚人民而無配偶者,本有結婚自由,包含「是否結婚」暨「與何人結婚」之自由(本院釋字第362號解釋參照)。該項自主決定攸關人格健全發展與人性尊嚴之維護,為重要之基本權(a fundamental right),應受憲法第22條之保障。
5. 按相同性別二人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既不影響不同性別二人適用婚姻章,亦未改變既有異性婚姻所建構之社會秩序;且相同性別二人之婚姻自由,經法律正式承認後,更可與異性婚姻共同成為穩定社會之磐石。復鑑於婚姻自由,攸關人格健全發展與人性尊嚴之維護,就成立上述親密、排他之永久結合之需求、能力、意願、渴望等生理與心理因素而言,其不可或缺性,於同性性傾向者與異性性傾向者間並無二致,均應受憲法第22條婚姻自由之保障。現行婚姻章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顯屬立法上之重大瑕疵。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之意旨有違。
6. 憲法第7條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本條明文揭示之5種禁止歧視事由,僅係例示,而非窮盡列舉。是如以其他事由,如身心障礙、性傾向等為分類標準,所為之差別待遇,亦屬本條平等權規範之範圍。
7. 性傾向屬難以改變之個人特徵(immutable characteristics),其成因可能包括生理與心理因素、生活經驗及社會環境等。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汎美衛生組織(即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區辦事處)與國內外重要醫學組織均已認為同性性傾向本身並非疾病。在我國,同性性傾向者過去因未能見容於社會傳統及習俗,致長期受禁錮於暗櫃內,受有各種事實上或法律上之排斥或歧視;又同性性傾向者因人口結構因素,為社會上孤立隔絕之少數,並因受刻板印象之影響,久為政治上之弱勢,難期經由一般民主程序扭轉其法律上劣勢地位。是以性傾向作為分類標準所為之差別待遇,應適用較為嚴格之審查標準,以判斷其合憲性,除其目的須為追求重要公共利益外,其手段與目的之達成間並須具有實質關聯,始符合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
8. 婚姻章並未規定異性二人結婚須以具有生育能力為要件;亦未規定結婚後不能生育或未生育為婚姻無效、得撤銷或裁判離婚之事由,是繁衍後代顯非婚姻不可或缺之要素。相同性別二人間不能自然生育子女之事實,與不同性別二人間客觀上不能生育或主觀上不為生育之結果相同。故以不能繁衍後代為由,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以結婚,顯非合理之差別待遇。
9. 若容許相同性別二人得依婚姻章實質與形式要件規定,成立法律上婚姻關係,且要求其亦應遵守婚姻關係存續中及終止後之雙方權利義務規定,並不影響現行異性婚姻制度所建構之基本倫理秩序。是以維護基本倫理秩序為由,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以結婚,顯亦非合理之差別待遇。凡此均與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不符。
10. 有關機關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年內,依本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至以何種形式(例如修正婚姻章、於民法親屬編另立專章、制定特別法或其他形式),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達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屬立法形成之範圍。
11. 逾期未完成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者,相同性別二人為成立以經營共同生活為目的,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得依婚姻章規定,持二人以上證人簽名之書面,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並於登記二人間發生法律上配偶關係之效力,行使配偶之權利及負擔配偶之義務。
12. 現行婚姻章有關異性婚姻制度之當事人身分及相關權利、義務關係,不因本解釋而改變。
黃瑞明大法官迴避而未參與本號解釋之審理及決議。
黃虹霞大法官發表部分不同意見書,吳陳鐶大法官發表不同意見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瑩真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上訂閱律師說真話頻道👉https://goo.gl/y3Pg1c 律師說真話粉絲專頁👉https://goo.gl/jor7tT 上一支影片🎬https://youtu.be/8FnZL7bml_8 -------------------------------------------------...
離婚無效要件 在 BEN HSU Facebook 八卦
原PO請不要介意BEN轉發
好文就是需要更多更龐大的力量來分享推廣給更多的人來更了解"事實"
而不是一昧的被洗腦些無知的歪理
不敢堂而皇之的說自己就是恐同
說什麼法案會造成「亂倫」、「一夫多妻」、「多夫一妻」
「不是反對同性戀喔~是這個法案太爛~」
「我尊重同志朋友 但是我反對這個法案」
別笑掉人家大牙了
法案哪裡爛?
說清楚 講明白麻
頭腦是用來幹嘛的?!頭腦就是用來思考的!!!!
轉自
批踢踢實業坊›看板 lesbian關於我們聯絡資訊
返回看板分享
作者chanel3 (鼻)
看板lesbian
標題[話題] 你自己喜歡吃漢堡,人家就不能吃三明治嗎
時間Wed Oct 30 22:33:37 2013
--------------------------------------------------
你喜歡吃漢堡,就不准人家吃三明治?
最近一直有人打著基督教及教會的名義
成立「守護幸福家庭」的活動妖魔化「多元成家法案」
其中的理由有:
會造成「亂倫」、「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情況
然後在連署「反對多元成家」的活動當中說
「我們尊重同志,但是我們反對多元成家,
因為多元成家不是只有同性婚姻的問題,還會造成社會動盪,人類滅絕。」
接著會在各大場合,強調婚姻僅限於一夫一妻,
而且強調「家庭的價值」僅限於一男一女所結合而生的,
不斷強調一個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家庭有多幸福,
但是從來說不出「多元成家法案」不幸福在哪裡。
請問,漢堡好,三明治就不好嗎?
你喜歡吃漢堡,人家喜歡吃三明治,不行嗎?
一定要讓大家都跟你一樣吃漢堡才行?
我把整個法案看過了一遍
整個法案放在四個重點:(已經了解的人可以跳過)
「同性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制度」、「家庭概念」。
一、 同性婚姻:
法案將民法第972條「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中的「男女」拿掉,
等於肯認了「同性」之間也可以訂定婚約。
所以法條用語就將「夫妻」改為「配偶」、
「夫妻財產制」改為「婚姻財產制」、「父母」改為「雙親」。
二、 伴侶制度:
法案將親屬編增訂第二章之ㄧ「伴侶制度」,
在第1058條之一說明伴侶契約只要滿20歲、
沒有被監護或輔助宣告者,不限性別都可以簽定。
但是不能跟直系血親或有配偶、伴侶者簽訂,否則會無效。
在接下來之法條規定有伴侶之間的扶養義務、分別財產制、親子關係、
重要的是繼承準用民法第1144條之規定。
三、 收養制度:
因為開放了同性婚姻,所以同性配偶可以收養小孩。
四、 家庭概念:
民法第1122條原先之概念是家屬須由親屬組成,
法案則是將「同居之團體」即可認定為家屬。
大概這四個方向,通篇沒有「亂倫」、「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之狀況,
為什麼?
因為:
1.民法第985條有規定,有配偶、伴侶者,不得重婚或締結伴侶。
且一人不得同時二人以上結婚或締結伴侶。
2.民法第1052條規定,結婚的人不能再與他人定伴侶契約,會成判決離婚之事由。
請問,如何一夫多妻又一妻多夫?
再來,所謂的伴侶契約,是不互負法定強制之性忠貞義務,
所以「伴侶契約」重視的是陪伴,不是「婚姻」,
不是我們一般對「婚姻」的觀念,不是「性忠貞義務」的觀念,
所以只要符合上開的條件,都可以締結。
會亂倫嗎?
怎麼「亂倫」?
符合上開要件的表哥跟表妹締結伴侶契約算亂倫?
喔,不好意思,那就是你用「性」來看待伴侶契約這件事了,
本身就不符合伴侶契約的定義,
何況,民法本身就禁止近親結婚,
近親不能結婚,只能締結伴侶契約,
是為了互相照顧,不是為了「性」,
這樣說吧,民法本來就沒有規定禁止表哥表妹之間的性行為,
難道會因為出現了「伴侶契約」,表哥表妹就會有亂倫的「性行為」?
沒有訂定「伴侶契約」前,就不會有?
我想,這應該跟「伴侶契約」無關了吧。
再來,訂了之後,表哥的媽媽本來要叫姑姑或阿姨,現在要叫什麼?
不就亂倫?
喔,不好意思,
草案也規定了締結伴侶契約並沒有締結姻親關係,
表哥的媽媽就放心的繼續叫姑姑或阿姨。
然後,同性配偶能不能收養小孩?
牽涉到所謂是否由一男一女所生養的小孩才會有健全的人格?
喔,不好意思,這個可是有歧視的字眼喔,
因為,有多少優秀的人才是單親家庭長大,
他們沒有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家庭所照護下長大」,所以他們不「健全」?「
健全」怎麼定義?
我想這個交給哲學邏輯、健康教育的專家來評斷吧。
何況現在有那麼多需要照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伸出手來幫忙照顧,
如果放任一個小孩獨自長大,
還不如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來照顧他,不是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愛嗎?
再來,家庭的概念,
只要同居之團體就可以成為家屬,哪裡不好?
只要他們願意,為何別人要反對?
正當的理由是什麼?
我實在想不透。
因為,就像「朋友」這個詞一樣,你認定他是朋友,他就是朋友,
你認定「家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只要同居、互相照顧,就能成為家屬,
「守護幸福家庭」來「反對多元成家」的理由,
只剩下一個,就是反對同性婚姻,
其實,如果你是打著基督教的名義反對同性戀者,
那就直接說你反對同志,
不需要說你尊重同志,只是你反對法案,
這樣非常偽善,
因為你反對同志,你就反對,
不需要妖魔化「多元成家法案」會成為
「亂倫」、「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亂源根據,
你只要大聲說因為聖經反對男人之間的性行為,
所以你反對同志,你反對同性婚姻,這樣就可以了。
跟多元成家法案根本沒有關係。
不需要以一根竿子(反對同性戀的竿子)打翻一船人(需要多元成家法案保障權利的人)。
如果一直強調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家庭有多幸福,
只是告訴人家漢堡有多好吃,
但是人家要吃三明治(請恕我在這邊將多元成家法案比喻為三明治),
你卻說不出三明治哪裡不好,
就一直說沒比漢堡好,
我想你沒吃過三明治,你不知道三明治的好,
也許你會說「你沒吃過漢堡,你也不知道漢堡的好」,
對啊,我沒說漢堡不好,
只是我可以選擇我要吃漢堡或三明治,哪裡不好?
你在吃漢堡的同時,我也不會強迫你吃三明治啊!
你說,吃三明治的人多了,就沒人吃漢堡了,
我跟你說不會~
因為喜歡吃漢堡的人還是吃漢堡!
除非你承認三明治真的太好!讓人難以抗拒誘惑~!!!
其實,我覺得我需要「多元成家法案」,
因為,我的妹妹最近到天上當小天使,
我答應媽媽要照顧他到她含笑而終的那一刻,
我們在天堂與妹妹相聚。
如果我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男女(愛本來就不分性別)來結婚,
也沒生小孩,
我老了,父母及兄弟姐妹都不在了,
誰來幫我簽同意書?
誰可以分享我的財產?
這跟同性戀有關嗎?
多元成家法案所解決的絕對不是只有同性婚姻,
我如果一直沒有遇到與我情同意合的男生或女生,
我就不能跟我的室友有家屬關係?
我就不能跟一個一起同居共財、相互扶持的人締結伴侶契約?
這個法案立意良善,不僅可以解決社會上很多人遇到的苦境,
在將來也可以幫助解決獨居老人的問題,
卻被有心人士加以妖魔化。
這個法案,對於同志、單親家庭、跨性別者、
不想結婚的情侶、互相扶持的老朋友都有很大的助益,
促進社會整體對於少數族群和善的風氣,
這不是倫理觀念的淪喪,
而是把人們之間的多元感情以法律加以保障。
至於這個法案是否為一帖良藥?
良藥會不會苦口?
這都需要時間及台灣整體社會來見證。
絕對不會是因為你喜歡吃漢堡,別人就不能吃三明治這麼簡單。
不管你是連署或反對,你的一票會影響到你的未來及你的子孫的未來,
我們都不知道神的旨意為何,因為命運隨著時間在變化,
但是身為人的使命,就是讓周遭的人過的更好更幸福,
一個美意的立法,不需要把它妖魔化,可以提出具體反對的理由,
請不要再拿因為漢堡很好吃,所以你不能吃三明治這種理由
來霸凌、扼殺有可能會因此得到幸福的人也不要再盲目的未看法條就先審判這個法案死刑。
我的法律素養真的還不夠,
只就「守護幸福家庭」反對多元成家的理由作駁斥,
也許有很多沒看到的盲點,如果有法律大師的見解及提點,
只要是合理及良善的溝通,我相信可以讓這個立法更加完善,
改變更多不幸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希望,只要需要這個法案的人都應該站出來,
不要害怕被貼標籤,
因為這些標籤已經被貼的夠久了,
是時候該撕下來了。
如果害怕自己不能得到應有的幸福,
就應該挺身而出爭取你本來就應有的幸福。
離婚無效要件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同性戀
到底為了同性戀的需要
去刪除夫妻、父母的婚姻制度?
還是專為同性戀設立
「特別伴侶」制度?
那ㄧ種方式才是對的?
戴廷哲的文章
很值得ㄧ讀
雖然有ㄧ點長
戴廷哲:
關於最近在討論的多元成家方案,
涉及身分法前所未有的大翻修,
我整理我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心得,
跟有興趣的人分享一下:
一個新的制度,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
重點在於提出的理由?
如果正反意見能夠在彼此具體的理由上對話,
才有可能達成共識。
我認為一個草案的好壞,
應該從具體的條文上去檢視
一味的訴諸抽象的人權,傳統價值等觀念,
難有具體的說理
因而也難有有意義的對話。
整個多元成家,
包括同性婚,伴侶制與多元家屬制度,
其中伴侶制常常與同性婚議題結合,
因此我想先從伴侶制切入,
兼論同性婚與多元家屬。
首先,
伴侶制在比較法上並非新的產物
在歐洲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名字為"伴侶"的制度
在我國草案的前言中,
也坦承參考了許多歐洲國家的制度
因此,我認為應先了解歐洲國家的伴侶制,
作為檢討我國草案的基礎
我挑了德國與法國,
乃因我國民法繼受德國法,德國自然值得我國參考
而法國則是因草案說明明言主要參考法國而來,
自有了解的必要。
又因兩國剛好採取了截然不同的伴侶制,
具有比較上的價值。
身分法並非我的專長,
所以就我有限的能力論述之
如有錯誤,還煩請指正:
一 德國
(參考自戴瑀如,論德國同性伴侶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
2004年4月;法務部德國法國及加拿大同性伴侶制度之研究成果報告書)-戴瑀如教授,
現任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德國美茵茲約翰尼斯古騰堡大學法學博士。
(一)德國於2001年通過「同性伴侶法」,
由其名字可以看得出來,
其是專屬於同性情侶使用的。
德國目前「婚姻」,仍只限於一男一女,
此因德國基本法第6條第1項
被認為婚姻應限於一男一女的基本原則,
為使同志也能享有類似婚姻的保障,
經過激烈而長久的爭論,
終於在傳統婚姻和同性婚之間取得妥協。
就是仍然維持傳統婚姻一男一女的基本原則,
另外開創伴侶制度供同性情侶使用。
因此,德國伴侶法的定位非常清楚,
其實就是"同性婚",
只是為避免衝擊原本的婚姻與家庭制度,
冠以伴侶的名稱罷了。
因此其制度設計上與婚姻有高度類似,
在制定之初與婚姻仍有若干不同,
但幾經修法後,已與婚姻非常接近。
(二)具體的制度上,與婚姻主要的差別有:
1.主體限於兩位同性:伴侶制為同性專屬,異性只能結婚。
(我國草案:不限性別)
2.近親禁止:婚姻之近親禁止有倫理與遺傳學的考量,
但同性伴侶沒有遺傳學的考量,只有倫理,
因而近親禁止的範圍較小。
直系血親與兄弟姊妹均不得結為伴侶。
(我國草案:只限直系血親不行)
3.伴侶原則上應同居,分居時則扶養義務,家庭用具使用權,
住宅使用權等法律均有特別規定。
分居達一定時間會構成伴侶解消的事由
(我國草案:不以同居為必要,分居亦無規定)
4.禁止共同收養:同性伴侶仍不得共同收養子女,
僅得單獨收養。
(我國草案:可共同收養)
5.解消:德國關於離婚的要件較為嚴格,乃以客觀上婚姻破裂,
已無法破鏡重圓才能離婚,此由法院判斷,不存在兩願離婚。
伴侶解消與離婚大致相同,惟較考量當事人意願,
必須:
(1)雙方合意,且分居滿一年以上,
且已無法期待能回復關係,由法院廢止之。
(2)伴侶一方片面聲明繼續共同生活會造成嚴苛情事,
且嚴苛情事由他方所導致,且分居三年以上,由法院廢止之。
(我國草案:單方解消即可,無時間限制,且無需難以回復)
6.稅制,移民,保險:本有同性伴侶輔助法做規定,
但目前尚未通過。婚姻則均有優惠規定。
(三)由於伴侶本質上與婚姻類似,
所以大部分均參照或準用德國民法關於婚姻的規定,
較重要者如:
1.成立要件:與婚姻大致相同,
包括:(1)雙方合意(2)在主管機關聲明意願並登記(與我國草案同)
2.忠實義務:伴侶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
對彼此負有排他性之忠實義務,故不得與他人締結伴侶或結婚
(我國草案:同樣不得與他人締結伴侶或結婚,
但對彼此不負忠實義務)
3.伴侶財產制,如無特別約定,適用法定財產制。
(我國草案:如無約定,以分別財產制)
4.繼承權:基本上與婚姻之配偶同。
(我國草案:除有特別約定以外,與婚姻之配偶同)
5.解消後:依法定財產制,須做剩餘財產清算。
原則上應由自己扶養,但無能力扶養自己時,得請求對方扶養。
共同住宅的處理亦有規定。
(我國草案:對彼此無扶養義務,若有子女,由法院定其親權行使)
二 法國
(參考資料:法務部-德國法國及加拿大同性伴侶制度之研究成果報告書
(一)法國於1999年通過民事團結契約
(Pacte civil desolidarité;)制度,簡稱PACS。
其制定同樣與同志婚姻有關。
法國關於同性婚同樣有很大的爭議,正反意見僵持不下,
因而有人提倡以伴侶制度作為解套,
即與德國一樣,仍維持婚姻限一男一女的原則,
另創伴侶制供想結婚的同志使用。
然而,由於法國同居盛行,同居伴侶在生活上遭遇許多不便,
且由同居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將近一半,
小孩的生父生母在法律上卻缺乏基本的身分關係。
於是立法者想要將同居也規範進來。
因而最後通過的法案,定位有兩個:
1.供同志情侶結婚之用
2.供只想同居之情侶使用,類似提供一個"試婚"的管道。
基於這樣的定位,主體不限性別,同性,異性均可,
但設計上是以"情侶"為規範對象。
在同性,此制度等同結婚,
在異性,此制度類似"試婚"或"訂婚"。
另外,法國法律上另有"同居",
但同居只是法律賦予同居狀態一個定義,
並無任何權利義務,所以等同沒有規範。
因此,
現在法國法律上是以"婚姻"與"伴侶"兩個制度為主。
(二)與婚姻的異同:
1.法定年齡:PACS和婚姻相當,當事人均需年滿十八周歲。
2.性別:PACS的當事人可以是異性的,也可以是同性的;
婚姻的當事人則必須是異性的。(我國草案同)
3.近親禁止:直系血親,直系姻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
禁止締結伴侶,違反者無效。
(我國草案:僅直系血親不得)
4.登記機構:PACS的登記機構是法院,而婚姻的登記機構是市政府。
5.忠誠義務:婚姻的當事人有忠誠義務;
但法律沒有明確PACS的當事人有此項義務。
(我國草案:伴侶無忠誠義務)
6.同居義務:婚姻有同居義務,伴侶無(我國草案同)
7.互助義務:在婚姻機制中,
夫妻之間有相互救濟、相互幫助的義務;
在PACS的當事人之間,則只有物質上相互幫助的義務,
生活費用依各自能力分擔之。
(我國草案:伴侶於伴侶期間互負扶養義務,生活費用同。)
8.家庭債務:兩種機制在這方面的規定基本相同:
凡維持一般家庭生活需要所發生的債務,屬共同債務。
(我國草案基本同)
9.財產分配:應於登記時選擇共同財產或分別財產制。
(我國草案:如無約定,已分別財產制)
10.添置財產:對婚姻而言,由於存在明確的家庭財產制度,
故婚後添置財產的歸屬一般不會有問題。
在PACS的狀態下,法律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
財產的歸屬視當事人之間的約定。
11.遺產繼承:結婚之配偶對他方有繼承權。
PACS則無繼承權,如果想獲得一些遺產,需以遺囑為之。
(我國草案:伴侶繼承權同配偶)
12.解消:離婚需要通過法院,法官可以進行一定的干預,
以保證各方的合法權益。
而對於PACS而言,無論是雙方或單方提出解除,
均無須法官的審查和干預,只需履行行政申報手續即可。
(我國草案同)
13.子女:婚內所生的子女在法律上稱是婚生子女(filiationlégitime),
而PACS期間所生的子女稱非婚生子女(filiationnaturelle)。
另伴侶無共同收養權,只能單方收養。
且無人工生育權
(我國草案:伴侶有共同收養權)
(三)伴侶之好處
1.繳稅,保險,社會福利上接近或比照夫妻。
2.居留權:外國人成立伴侶,
將作為判斷是否核發居留權的重要原因。
3.提供試婚的機會,有不少異性戀情侶透過伴侶制,最後走上紅毯。
(四)對婚姻與社會結構的衝擊
就此問題有爭議,根據簡至潔(伴侶盟秘書長)
<從「同性婚姻」到「多元家庭」-
朝向親密關係民主化的立法運動>一文,
PACS與婚姻的比重逐年接近,從1/2到2/3到3/4。
然而,根據法務部的報告書(p51),
PACS的實施並未導致出生率下降,
且婚姻本身並未因PACS而受影響。
(五)2013年4月,法國通過了同性婚姻,從此同性亦可結婚,
跟異性戀一樣,且可收養小孩。
則伴侶制已不再擔任提供同志結婚管道的功能。
三 德法之評析
(一)歐洲除了德國與法國以外,
其實很多國家都有所謂伴侶制,只是定位上不大一樣,
部分國家是像德國,伴侶制作為同志結婚的管道,
婚姻仍維持一男一女。
部分國家如法國,伴侶制除同志婚以外,
也規範同居。
部分國家如荷蘭,則是又有同性婚,
又有具開放性的伴侶制。
(二)上述德國與法國的模式,呈現兩種不同風格,
德國較保守而簡明,採二分法,異性戀用結婚,同性戀用伴侶,
對同居等其他結合形式則不承認。
法國則較開放,除承認同性婚以外,另創伴侶制以規範同居。
因此,德國伴侶制大量比照婚姻,法國則與婚姻有明顯區隔,
採自由原則。
惟兩國的伴侶制均不承認可以共同收養子女。
此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也各有其理,應採何種模式,可以討論。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如德國與法國等同志運動發展較早,
社會風氣對同志相當友善的地方,
長期以來仍然維持婚姻為一男一女的傳統觀念,
且對同志伴侶仍採不同對待,在論述上均有一定的理由,
也有廣泛的接受度,
把不同對待直接冠以歧視惡名的,則屬少數。
甚且,即使是已經採不同對待的同性伴侶制,
在德國與法國也經歷了長久而相當激烈的爭論才通過。
而在台灣,現在如果有人主張在婚姻以外,
另闢蹊徑創伴侶制供同志結婚專用,
往往被冠以歧視,藐視人權之名罵到臭頭,
而直接進入同志婚姻的論戰之中。
更別說主張同志婚與異性婚在一些地方採不同待遇者,
會如何的身敗名裂。
是否對同性結婚有不同看法者,均是反對人權者?
為何在重視人權的德國與法國,
仍然對同性結婚採不同於婚姻的制度?值得思考。
四 我國草案之檢討
(一)我國草案較偏向法國,這也是草案說明承認的。
然而還是有若干不同之處。
法國對伴侶制的定位就是,
供同志結婚之用(現已廢除),以及試婚。
是以情侶為設想對象,且因為要兼顧試婚的目的,
所以權利義務上盡量減少干涉,由當事人自主決定。
因為如果規範太多,那當事人乾脆結婚,
反而失去試婚的意義。
據此,其相關規定的原則就很清楚,
因為原則上是規範情侶,所以仍有一定的近親禁止,
以防止亂倫現象。
同時由於兼顧試婚的需求,採自由原則,
如解消只需單方,無忠誠義務,
扶助義務只有物質,其他均由當事人自行約定。
但相對的,既然所負義務少,相應的權利也會減少。
基本上可說是同居的法制化,除了賦予"名分",
必要的代理權與附帶的相關優惠以外,
並無任何法定的權利義務。
應強調者,由於解消容易,
且法國刻意將伴侶與婚姻作差別對待,
因此並無共同收養或人工生育的權利。
生養子女的權利還是限於婚姻家庭(包含同性與異性)。
(二)跟法國相較,我認為我國草案具有幾項缺失。
1.定位不清:
草案前言說是設此制度的目的
是為了突破傳統婚姻的窠臼,
使不想受婚姻束縛的情侶可以有另外一種結合的方式,
似乎是以情侶為規範對象,到此為止均同法國。
然而卻突然跳到締結不以"愛情"為基礎,
包括情侶,朋友,親屬只要有互相照顧之意即可締結,
這中間的轉變何來?究竟以何者為是?未見說明。
因此,在檢視一些條文時,將發生就朋友來看很合理,
但就情侶或親屬來看很奇怪的現象,反之亦然。
又由於定位不清,草案的目的也開始有許多說法,
例如解決單身無家屬者緊急同意權,
或代理權,或照顧權等。
就草案內容來看,其規範對象包括情人,親屬,與朋友,
此三者在國人的觀念中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將這三者規範於同一制度,是否適當?
又其主要目的究竟是同居法制化?
相互照顧?還是緊急聯絡人?並不明確。
此造成法條設計上的矛盾。
2.近親禁止:
如上,由於本草案要兼顧互相照顧的目的,
所以只排除直系血親的締結。
也就是兄弟姊妹也可以結成伴侶。
至於血親性交罪的問題,見下述。
然而,兄弟姊妹結成伴侶,若以互相照顧的角度觀之,並無不妥,
但是,草案前言明文從情侶出發,又說伴侶原則上與配偶相當。
就此觀之,兄弟姊妹結成伴侶,
在法律上同時是二等親與相當於配偶的地位,
身分錯亂,且違反輪常。
又其得共同收養子女,而對同一子女均發生親子關係,
則在法律上是二等親,又是同一子女之父母,同樣違反論常。
試問,
他們的子女要叫他們什麼?是父母?還是姑姑和舅舅?
又其他法律上涉及配偶與二等親之相關規定時,
此等雙重身分,會造成適用上的難題,例如繼承。
此造成法體系的混亂。
就是因為這樣,
法國與德國均不允許一定近親屬結成伴侶。
3.血親性交:
有人說刑法230條血親性交罪可以防止亂倫現象,
然而民法規範者乃"名分"問題,
刑法規範者乃"行為"問題。
換言之,兄弟姊妹結成伴侶組成家庭,只要不生育,
難以證明其等有性交行為,即不能以刑責相繩。
或者,由於血親性交罪屬告訴乃論,
刑訴法234條又限定血親性交罪告訴人限直系血親尊親屬,
則直系血親若不告訴或死亡,
即不能以刑責相繩。
然而此種伴侶生兒養女,
組成家庭卻還是被民法所明文承認,
某程度上是否是亂倫?
4.繼承權與子女收養權:
婚姻由於有種種義務,因此婚姻之配偶也享有相應的權利,
其中最重要者莫過於財產分配,
繼承權和子女生育及收養權。
法國PACS義務少,權利也少,
尤其無繼承權和子女收養權,與婚姻有明顯的差別。
本草案之義務與法國同等寬鬆,且解消容易,
但卻有繼承權與子女收養權。
若義務與權利不相當,容易造成濫用。
且共同收養子女實屬不當。
朋友基於友情締結伴侶並共同收養子女,
此等非基於愛情結合的家庭型態,
國人目前是否能夠接受?
對子女是否有不利影響?
且伴侶輕易解消,是否顧及子女利益?
此等問題均缺乏了解和實證。
因而伴侶收養子女於法國德國均採保守態度,
其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5.稅制,健保,社福優惠之濫用:
草案說明說伴侶為彼此最信任重要之人,地位上相當於配偶。
基此,法理上配偶所享有的稅制健保社福等優惠,伴侶理應享有。
然而,伴侶不負忠實義務,無須愛情,亦無須同居
(草案1058-4修正理由)。
換言之,兩個本來不相干之人都可以結成伴侶,
而享有各項配偶所能享有之優惠,
然而卻各過各的生活,與結婚之夫妻完全不同,
則相關優惠是否有被濫用的可能?
這也是定位不清所致,因為伴侶一方面相當於配偶,
另方面也有可能是朋友的結合,
因而不需如夫妻永久共同生活。
給予福利可能濫用,
不給予福利又說不過去。
(三)伴侶制的實益?
以上說完現行草案的缺失,
但還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問題,
就是伴侶制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它的主要目的何在?
如果如德國和法國,
在一開始確立清楚的定位,在設計上就有原則可循,
在討論本草案之利弊時也能比較有交集。
目前幾個可能的目的是:
1.解決緊急手術同意的問題:
此為假問題。
依醫療法63條,病患情況急迫時,
醫生無須同意可自行手術,
至於不急迫,本就應由病患同意,
緊急手術在現行法制上並無問題。
縱然醫療上對純單身者的照顧有提升必要,
直接針對醫療法規盡行修改更為直接。
即使定了伴侶制,還是需要修改醫療法規,
將伴侶納入,豈非多此一舉?
2.同志婚:
德國與法國的伴侶制,均以供同性結婚為重要目的。
然而,本草案已有同性婚,伴侶制自然無須擔負此任務。
3.將遺產給與重要的人:
此應是本草案將朋友,親屬納入的原因,
蓋重要的人未必是情人,也有可能是朋友或親屬。
所以一方面將情人,朋友,親屬都納入,
另方面賦與與配偶相當的繼承權。
但又恐重要程度不一,給予當事人特別約定的權利。
然而,若想將遺產給與重要的人,透過遺贈即可,
遺贈甚至可以給的比配偶法定應繼分還多。
以此為由設此種伴侶制,似無必要。
4.同居關係法制化:
這是我認為比較可行的定位。
正如法國立法時的背景,
同居生活在沒有法律保障之下,
有些地方的確不夠方便,可能有保障的需要,
以此作為伴侶制的目標定位比較合理。
那麼就應該完全參照法國模式,
目標是給予同居情侶(包含異性同性)法律上的名分,
以及必要的相互代理權和扶助權,
以保障不想結婚的同居情侶,也提供試婚的管道。
若以此定位為基準,應與婚姻有明確區別,
應採自由原則,除了便利共同生活必要的權利以外,
其他權利義務應全部刪除,由當事人自行約定即可。
而近親禁止的範圍應擴大。
此外,關於收養子女,同居關係應以自由為原則,
收養子女則牽涉子女利益,法律應多加干涉,
兩者原則上是衝突的。
若以同居為主,則對子女利益保障不周,
若以子女為主,則必定喪失同居的自由性。
因此,兩者難以併存。
此外,未婚同居是否有影響子女健全生長的可能?
尤其在本草案伴侶無同居義務的前提下?
此種家庭型態在現在社會中是否能普遍被接受?
可能都是需要再仔細探究的問題。
既然涉及子女,就不只是個人自由的問題了,
而是與整個社會和國家有關,
我認為現階段還是應同德國法國,
採保守態度為妥。
(四)同性婚收養子女
本草案第一部分同性婚姻,准許同性夫妻共同收養子女,
並於收養章設禁止歧視條款
(法院考量應否准許收養時,不得以同性為拒絕收養之理由)。
然而,在已開放同性婚姻
(包括伴侶制或婚姻制的同性結合)的國家中,
多數仍不開放同性伴侶共同收養子女或人工生育
如德國,芬蘭,奧地利和瑞士等
如諸等重視人權,禁止歧視同志,
且對同志議題的討論和認識都較成熟的國家,
對此問題都採保守態度,其背後是否有合理的考慮?值得思考。
本草案直接開放同性夫妻共同收養子女,是否過於躁進?
涉及子女的議題,是否應盡量謹慎?
我認為可以再想想。
五 結語
(一)同性婚,伴侶,多元家屬等制度,
牽涉身分法,民法,乃至整個法體系的改變,
涉及很多層面和細節,
我認為絕不只是人權,平等或傳統價值這麼簡單的東西而已,
茲事體大。
因此迫不急待的以這些空泛的概念,給不同意見者扣帽子,
再投以無情的抹黑和攻擊,將失去理性討論的機會,
除了增加社會的紛爭和人民的仇恨以外,
無助於任何人權的提升或傳統價值的發揚。
社會變遷使有些問題浮現出來,需要解決。
價值觀的改變,也使這些問題有被討論的機會,
這是很難得的機會,應好好把握,理性討論。
(二)關於同性婚:
1.我完全支持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一樣有相愛,
互許諾言,永久共同生活的權利,任何人都應尊重,
任何人都不應有絲毫的歧視。
但是要以什麼方式,什麼內容來設計這個制度,
是否有討論的空間?
即使同性婚現在在台灣爭議較小,
但在世界上被承認的還是少數(包括伴侶和婚姻)。
在某些國家正在熱烈爭論中,而在那些已經通過的國家,
也是經過數十年,激烈的討論,社會也經過長久的醞釀,
再幾經修改和闖關後才通過。
而在通過的國家中,
以與異性戀完全相同的婚姻來規範,又是更少數。
即使法國與德國長期以來對同性婚採不同制度的作法,
似乎也不因此對同性伴侶有明顯的歧視。
是否制度不同就是歧視?或會導致歧視?
或許要完全消彌歧視,應該從社會風氣,
教育和其他法令去做努力。
名義上與異性戀完全相同,是否真的是關鍵?
2.此外,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在相處模式上是否有重要的差異?
如果有,這個差異是否足以導致婚姻制度應有不同的設計?
傳統婚姻是以一男一女為規範對象,是否完全適用於同性伴侶?
或者針對同性伴侶設計一套有別於婚姻的制度是否更合適?
又以伴侶制規範同性伴侶的國家,實施狀況如何?
對於同性伴侶的權利是否有足夠保障?
這些問題我沒有能力回答,但我認為是值得思考的。
以德國為例,德國針對同志婚不用婚姻,而另創伴侶制,
除了基本法的顧慮以外,
也是因立法者認為同性與異性伴侶在生活上有其各自的特性使然。
3.一夫一妻的婚姻,
我國憲法雖不如德國基本法第六條第一項有明確的保障,
然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552號解釋於解釋理由書上
強調一夫一妻乃憲法保障的制度,而該解釋文有憲法層次的位階。
因此在保障同性伴侶權益時,
也應該考量大法官對一夫一妻制的宣示,以避免釋憲的爭議。
此外,如552號解釋理由書所言:
「惟婚姻不僅涉及當事人個人身分關係之變更,
且與婚姻人倫秩序之維繫、家庭制度之健全、子女之正常成長等
公共利益攸關」,婚姻制度的變更實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
而與每一個人相關,
我認為不應僅從個人權益的角度去看,
或者認為「不礙到你,幹嘛反對?」。
我認為在保障個人權益時,也應考量社會整體公益,
而考量公益也絕非歧視,或所謂「剝奪人權」。
(三)關於伴侶制與多元家屬:
1.伴侶制在很多國家被用來作為同性結婚的管道,
在我國草案已有同性婚的前提下,
其究應追求何種目標,值得探討。
我認為本草案定位不清,導致諸多問題,有全面修改的必要。
2.至於親屬和朋友結成伴侶,生兒育女共組家庭,
於我國既有的倫理與價值觀是否過於震撼?
3.再者,如大法官釋字552及554號解釋所宣示的,
婚姻制度為社會形成之基礎,受憲法制度性保障。
因而釋字647號解釋理由書針對事實上夫妻(長久同居),
也宣示「在無損於婚姻制度或其他相關公益之前提下」
應予適度的保障。
因此,在制定伴侶制保障同居人時,
也應注意其對婚姻制度的衝擊。
4.最後,如本草案這般有同性婚,又有多元伴侶,
且都能共同收養子女的狀況,
全世界能夠媲美的大概只有荷蘭了,
若再加上多元家屬,則我國大概是領先全球,舉世獨創。
開放文明如歐洲,對於此類議題討論甚多甚久,
社會風氣相較成熟許多,都未能如此。
我國對於此類議題接觸時間與社會成熟度是否已與歐洲相當?
本草案是否過於躁進?
又我國乃華人社會,固有的傳統與家族文化是否要輕易揚棄?
是否所謂傳統就是迂腐,過時,對社會沒有益處?
昔日中國文化大革命,也舉著人權,文明,進步的大旗,
將當時的傳統文化和價值倫理都破壞殆盡,
當時看不出破壞傳統的後果,
但是時至今日,不難看出文革對中國長久而深遠的負面影響。
或許,有些傳統價值,看似沒有益處,
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但還是值得我們保存與守護?
希望讀者三思。
大概這樣,我說完了,謝謝收看。
離婚無效要件 在 瑩真律師 Youtube 的評價
馬上訂閱律師說真話頻道👉https://goo.gl/y3Pg1c
律師說真話粉絲專頁👉https://goo.gl/jor7tT
上一支影片🎬https://youtu.be/8FnZL7bml_8
-------------------------------------------------------------------------------
蝦密?!我都簽了離婚協議書還去戶政登記
你竟然跟我說離婚無效😱😱😱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
要如何才能合法有效的兩願離婚吧!
#證人真的hen重要
#大家心裡默念我就不講三次了
#三個要件讓你離婚不用怕
#兩願離婚 #離婚無效
#律師說真話 #瑩真律師
影音來源:
PACIFIC SUN by Nicolai Heidlas Music 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kbqmEJTr3nU

離婚無效要件 在 【離婚協議書怎麼寫】離婚協議自保10個重點,這句話有寫差很多 的八卦
法律並沒有強制規定,離婚協議書一定要找律師來寫,很多想要離婚的夫妻都會 ... 就是兩個人討論好,只要程序上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就可以順利離婚。 ... <看更多>
離婚無效要件 在 【瑩真律師】離婚居然會無效三個要件讓你離婚不用怕 - YouTube 的八卦
馬上訂閱律師說真話頻道 https://goo.gl/y3Pg1c律師說真話粉絲專頁 https://goo.gl/jor7tT上一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