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再一次矛頭對準了陳菊。
現在看柯文哲,我已經沒有去年大選混戰時的錯愕,也沒有今年稍早他一再背骨時的憤怒。
現在我更多的,是惋惜,甚至有那麼一點可憐他,感嘆一個曾經被視為台灣政治希望的明日之星,會被自己的 #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如此面目全非,被眾人所棄的程度。
我已經看破了柯文哲這個人,但,我還是得幫陳菊說幾句公道話。
🔹 高雄市長是台灣最不容易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高雄長期作為台灣唯二直轄市之一,市長應該是威風八面、滿手資源。但事實上,這都犯了以台北市的角度看高雄的刻板錯誤。真正有直轄市的資格,又有與之匹配的資源的,其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雖然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卻未必有與之同等的資源。
在中央地方權責劃分上,直轄市比其它縣市要多負責不少東西。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直轄市裡面,公立高中職一般是「市立」,也有自己的「市立」醫院系統;而在其它縣市裡面,公立高中職、公立醫院一般是「省立」,凍省以後則由中央概括承受,改隸「國立」或「署立」。
這些都意味著直轄市必須自行扛起很多日常政務的財政負擔,不像其它縣市由省府/中央概括承受. 也無怪乎2010年五都升格(桃園則稍晚)時,當時還是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率先發難,對中央政府要求「不接手國立高中職與署立醫院」。
同樣的差異,也出現在健保費補助、地方工務與道路修繕等方面。而當有重大建設專案的時候,直轄市也要負擔不少自籌款。
胡志強的大動作,看在1979年即已升格,默默承擔直轄市財政框架三十年的高雄,難免有種「我們早知道了」的心酸。
🔹 柯文哲不告訴你的「雙城故事」
高雄市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但經濟資源呢?
柯文哲和陳菊隔空交火,常常拿台北與高雄的「創稅能力」出來說事。身為熟悉城市發展軌跡的高雄子弟,沒有什麼比柯文哲這種去脈絡化的批評,更令人憤怒的了。
高雄自從日治時期就被定位為重工業的南進基地,國民黨來了,蕭規曹隨,仍舊在日本人遺留的基礎上,繼續把高雄建設成重工業城市。長期以來,高雄的城市經濟,高度倚賴於黨國色彩濃厚的石化、煉鋼等重工業。
重工業給高雄帶來了就業人口與繁榮,卻也留下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最不公平的,是在稅收數字上,台北卻以「總公司所在地」的姿態,掠奪了其它縣市以勞工血汗、環境污染所換得的經濟成果。
例如,2014高雄氣爆案的肇事元凶李長榮化工,一直到現在總部還放在台北市八德路。而產值上兆,九成以上產能都在高雄的中油,在2016年以前總部都還在台北市信義區,連帶地「創稅能力」也算給了台北市。
也因為黨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台北「一極化」的發展策略,科技產業、國際商貿、高等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從台北到新竹之間的狹窄走廊。連帶地,高收入的就業與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機會,也都向北集中。
也無怪乎柯文哲會大言不慚地說台北市繳稅繳得多。
他所不知道的,是國家掠奪了多少外縣市的勞動成果、打壓了多少外縣市的發展機會,才造就了一枝獨秀的台北市。
撇開城市的常規財源與創稅能力不談,在「中央補助」這一塊,高雄與台北比也是吃虧多多。
台北捷運可以政府蓋好,用「一元起租」給捷運公司營運;高雄捷運就要搞一個四不像的BOT方案,讓捷運公司自負設備折舊與貸款利息,然後天天喊窮喊破產,直到陳菊完成債務協商與財務重組為止。
台北鐵路地下化可以中央全額負擔,高雄就得分段負擔25%~50%的自籌款。
健保欠費,馬英九可以編特別預算給郝龍斌幫自己擦屁股,陳菊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想辦法。
台北治水,三、四十年前就可以花掉上千億,高雄拿個兩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式做,還被柯文哲嫌到臭頭。柯文哲不告訴你的是,他的「海綿城市」概念,還是客卿林欽榮帶去的「高雄經驗」。
台北就像吃了最大的一塊餅,猶嫌不滿足的千金之子;而高雄卻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得靠自己想辦法。
🔹 高雄的困境與陳菊市長的努力
上一代的高雄人,流血流汗,拼出了上一代的繁榮,卻輸給了全球化、都市化、知識化的世界經濟潮流。
因為全球化,台灣的製造業大量外流到中國,受傷最重的正是重工業起家的高雄。因為都市化,台灣的商貿與就業機會一股腦往台北集中,造成了高雄青年「北飄」的窘境。因為知識化,獨佔台灣一半以上高教資源的台北格外吃香,而高雄的科技業和高教資源,甚至還比不上台中、台南。
高雄,是一座陷入瓶頸的城市。
吳敦義時期,治市的宗旨是「不做不錯」、「好官我自為之」,只等著混完資歷、回歸黨國中央,更上一層樓。這時的高雄是停滯、怠慢,完全沒有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直到謝長廷上任,才開始發掘高雄的問題,並一一提出對策。高雄艱苦的轉型,發想自謝長廷,而主要執行的部份,是在陳菊任內。
陳菊任內,在資源遠遠不及台北的情況下,高雄完成了包括高雄捷運、輕軌第一期、高雄港大型車輛「三國通道」在內的大型基礎交通建設。
從「文化沙漠」的惡名,到「文化新銳」的美名,高雄文教發展至關重要的衛武營兩廳院、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圖書總館、一鄉一圖書館,也是由陳菊完成主要的執行部份。
高雄未來的CBD「亞洲新灣區」,原來是高雄港邊的重化工業跡地,有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是在陳菊任內完成曠日廢時的污染整治過程,才有現在蓄勢待發的姿態。
「大駁二特區」原本只是萬年荒廢的港邊倉庫群,在謝長廷發想,陳其邁、葉菊蘭協調,陳菊落實擴大的接棒努力下,已經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文化地景。
這麼多的成績,主要的執行部份都是在陳菊任內,是陳菊頂著不友善的中央政府與困窘的行政資源,一點一滴地打拼、實踐,才讓高雄展露出城市轉型的一線生機。
而在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下,高市府、市議會和中央政府終於有了「同心協力」的大契機。這時高雄的政策利多,多到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黃線捷運初審通過,國艦國造與綠能給高雄帶來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起跑,舊有工業區清丈整理準備迎接台商回流,亞洲新灣區終於整治完成可以開發……
而這一切一切的機會,卻因為一次選錯人,而不幸地停下腳步。
🔹 柯文哲的五大罪
柯文哲被自己的「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面目全非。事實上,從柯文哲對陳菊的明槍暗箭,便一一曝露了這五大罪。
因為憎恨民進黨、憎恨因理念差異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蔡英文與陳菊,從「比較胖的韓國瑜」到「民主罪人」到「不是上半生坐過牢、下半生就可以為非作歹」……柯文哲不只一次用非人的、無的放矢的話語針對陳菊。但是,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柯文哲的話語裡,沒有邏輯理性,只有失控的憎恨。
因為對陳菊和新潮流的的偏見,柯文哲將吳祥輝、喜樂島等人在選戰中對自己的攻擊,都「乾坤大挪移」到陳菊對新潮流身上。但事實證明,吳祥輝和喜樂島甚至還談不上是民進黨,不管是非新潮流的姚文智,還是新潮流的陳菊,在器捐指控事件當中都找不到角色。
因為基於台北市長角色的傲慢,柯文哲毫無脈絡地批評陳菊治下的高雄「繳稅不如台北」、「還債不如台北」,但是,他卻忘了台北是天子腳下,是集黨國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千金之子,享受的資源與優惠都不是高雄可以比得上的。柯文哲講的愈多,只是愈突顯他的缺乏同理心。
因為投機的政治性格,柯文哲可以一再背骨,為難幫忙他做好第一任市政的林欽榮、蘇麗瓊、林洲民等人;可以把高雄妖魔化、全盤否定他曾經模仿學習的高雄經驗;可以完全背棄自己保護台灣主權的初心,向蔡衍明與中共政權輸誠。
因為問鼎總統的野心,柯文哲昧著良心為韓國瑜背書、出動網路聲量暗助韓國瑜,想讓韓國瑜成為自己在南台灣佈局的一枚棋子。諷刺的是,選後韓國瑜聲勢反而壓倒自己,斷了自己的總統夢。
柯文哲以為自己可以一再拿陳菊當稻草人,來換取不明究裡的選民的注意。但是,選民雖然可以一時被愚弄,時間久了,終究要給陳菊一個公正的評價。機關算盡太聰明,柯文哲,又幾曾算到自己現在總統夢碎的窘境?
我們也只能輕輕淡淡地說一句,「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MECBand 小男孩樂團 Men Envy Childr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拖著行李,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拖著行李,也從一個女人的生命走進另一個女人的生命。【Never the Point】是電視影集《雙城故事》的片尾曲中文版,所以MV選定在雙城之間的機場,並特別情商溫昇豪飾演男主角,米非則飾演負責檢查行李的海關人員,讓故事開始於一個尷尬的狀況。 分手後如何昂首向前?...
雙城故事 在 Facebook 八卦
每次見到你,你永遠都像是一抹最和煦的陽光,帶給周圍的人歡笑和溫暖,謝謝你。
#雙城故事 第七集
#美國小孩vs台灣爸爸沒大沒小的對話
#謝謝念爸彌補了Jo失去的父愛
#謝謝龍哥的照顧好喜歡跟你聊天
#龍劭華 #念爸 #黃台美 #Jo #曾珮瑜 #peggytseng
雙城故事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現在傳統媒體及社群媒體每天戰的很火熱,而我這篇想聊一下大多數關心政治的人很少感興趣的事——政務官。
如果問幾年前的我:「教育部長是誰?國防部長是誰?外交部長是誰?」我絕對答不出來,畢竟跟我的生活沒有關係,這當然是錯誤的認知,政務官的品質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大家還記得年初文化部長鄭麗君被打了一巴掌嗎?除了暴力行為就得譴責外,讓大家這麼生氣的原因是鄭麗君在文化及影視產業的努力及改變。
《返校》、《我們與惡的距離》、《國際橋牌社》、《血觀音》、《大佛普拉斯》、《誰先愛上他的》、《俗女養成記》、《陽光普照》、《幸福路上》、《雙城故事》、《紫色大稻埕》⋯⋯等,各種多元議題的劇本,文化部都願意挑戰,這也是為何民進黨1124大敗,鄭麗君第一時間請辭,但拜託行政院長慰留她的連署瞬間排山倒海湧入。
我以前寫過幾次《哲學》為何在國民黨黨國體制中被污名化和妖魔化,你們知道文化部長鄭麗君是讀什麼畢業的嗎?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
她大學讀台大哲學系,碩士在巴黎讀政治、哲學、社會學碩士,她的學經歷及表現在在證明讀哲學的人很優秀,她的存在就是對國民黨最有力的反證。
她一位在大家最愛的時尚之都巴黎留學生活,但學成歸國非但沒有瞧不起台灣本土文化,反而竭盡所能發揚光大,對比國民黨長期訓誡台灣人『講台語很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台灣(本省?)人低一等』,以瞧不起的高姿態看台灣文化(除了選舉期間),鄭麗君才是真正有心長期經營台灣本土影視文化。
不服氣的藍營支持者你們倒是說說看龍應台做了什麼?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就更別提面對中共欺負台灣時兩人的態度及表現了。
我們記不住政務官是因為打從內心深處我們認為這些人就是免洗筷,誰做都沒差;尤其選舉過後換了政黨就必定換人當,讓大家更無所謂。
如果我們希望像鄭麗君這樣好的部長繼續推動台灣文化國際化,你們覺得投出国民党執政還可能用她嗎?2020亂投票搞不好潘恆序就變成大家的文化部長⋯⋯
所以,各位的總統票、立委票、政黨票不光是選擇表面上看到的,每張票的價值關係到未來的府院政務官體系是何種意識形態,他們的政策都在決定你我睜開眼睛每一分一秒的風景。
🌶️如果有人要求我說服你們『給我一個投民進黨的理由?』
我會說:『鄭麗君、潘文忠、陳吉仲、謝志偉、吳釗燮⋯⋯等』就是我的理由。
鄭麗君
雙城故事 在 MECBand 小男孩樂團 Men Envy Children Youtube 的評價
拖著行李,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拖著行李,也從一個女人的生命走進另一個女人的生命。【Never the Point】是電視影集《雙城故事》的片尾曲中文版,所以MV選定在雙城之間的機場,並特別情商溫昇豪飾演男主角,米非則飾演負責檢查行李的海關人員,讓故事開始於一個尷尬的狀況。
分手後如何昂首向前?愛,可以一刀斬斷,但習慣,卻已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難以下手。習慣總在生活之中,出其不意地出現:習慣是行李箱不變的密碼;習慣是他古龍水的味道;習慣是一起走過的旅程;習慣是小別之後的擁抱;習慣是前任女友在現任女友上的影子;習慣是已成為旁觀者的不悅;習慣是不自覺地幫他整理行李;習慣是身上難以抹滅的Tatoo。
如何面對舊愛,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就如同MV中暗藏著卡爾維諾的一本小說,愛的迷人及可恨之處,都來自它很困難吧。
導演:黃守全
製作公司:華苑映創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溫昇豪、安柏兒
**********************************************
Never the Point
詞: 昌哥Vince Cheng、Skot Suyama 陶山
曲: Skot Suyama 陶山、Melissa Reese、Matt Gervais、 Mikey Gervais、Tobias Burch
是否 應該除掉為你刺的tattoo?
或是 算了吧 就讓我 裝酷吧
也許 這就是長輩說的 人生起伏
經歷 everything, 還有 everything
我 總是天真以為 you are the one
但看來 人類不變的就是改變 唉
說要 情人變朋友 該把
愛往哪裡擺
That was never the point of you and me and us,
Never the point baby of love
唯一誠實的是 你的心
別讓太 多無奈 背離誓言
如果 最後一面 依然不變
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woo~
And I’ll try my best to move on~
是否 應該除掉為你刺的tattoo?
或是 一起分享你給我的苦
應該 恨你或怨你 希望從沒遇見你
或是 消失自己 剪髮旅行放逐 終有一天能
忘懷你
Yeah 如果你的愛已逝 像死刑的解釋
徒留 輾轉難眠 你的熱情成厭倦
心已 枯萎又空缺
其實 真的不難了解 我們之間 最初的愛 不曾改變
真的 讓人心碎 兩地之間 不停聽著屬於我們的歌 重複一遍又一遍
***********************************************
小男孩樂團粉絲專頁 FB Fans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n.Envy.Children/
雙城故事 在 SELF PICK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介紹】
這集帶我們回到雲林的是百變演員——曾珮瑜。雖然在臺北出生成長,但雲林血統超純正的她,將帶著對土地的好奇,和我們同步探索這個父母口中的故鄉、每到農曆新年才會變得熟悉的老家。同時,也在這次旅程中遇見那些因為熱愛雲林這片土地而自體發光的人們,聽著他們述說對雲林的喜歡,小心,你也可能會愛上這裡。
上一集:Lulu 黃路梓茵 回台中
https://youtu.be/jZq2q2v5nCQ
下一集:林美秀 回宜蘭
https://youtu.be/kzh4VtJ21bw
【官方社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ackmyhome2020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ack.myhome/
【播放平台】
🔔 myVideo 每週一12AM首播:https://bit.ly/homemyv
🔔 YouTube 隔週一12PM重播 :https://bit.ly/homespyt
🚗 FunNow 讓你現在就能回家玩:https://bit.ly/3fSpYlC
雙城故事 在 SKRpresents 陶山音樂 Youtube 的評價
陶山 Skot Suyama Playlist: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dSP04Vm-WhADSgDYOhX11tZXhrGSZ3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Empire】是知名製作人 陶山老師 在西雅圖的樂團,於1997年陶山 還在唸高中時組成,團員是5個和他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五個人都會創作唱歌,也都精通多種樂器。
2003年 莫文蔚《愛死你》,2015年 謝和弦 & 王詩安《愛不需要裝乖》,當年未發行的demo都是由【The Empire】演唱。
【The Empire】的五名團員,現在都已經是音樂圈裡知名的音樂人;
除了 陶山老師 (http://www.skotsuyama.com) 在華語音樂裡有著“超強主打製造機”的名號之外;女主唱 Melissa Ree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lissa_Reese) 也加入了世界知名樂團 “槍與玫瑰” ,在全世界巡演;男主唱 Matt Gervais 也加入了美國知名樂團 “The Head and the Heart” (http://www.theheadandtheheart.com) 在全美巡迴演出;另外主唱 Mike Gervais 也出了一張兒童音樂專輯 - “Mikey TheRadScientist” (http://mikeymikemusic.weebly.com) 在西雅圖到處為兒童做音樂表演;還有主唱 Tobias Burch 也創立了一個重金屬樂團Amort,繼續做他喜歡的音樂。
《Never the Point》這首歌是在某一年,陶山 回到西雅圖時,因為剛失戀,在飛機上很快地寫出了這一首歌曲,回到家和這五個好朋友聚會時,團員們迅速的加上更多歌詞和idea,改用歡樂的氣氛玩出了這一首歌曲,安慰了當時情傷的陶山。
所以《Never the Point》雖然是一首心碎的歌曲,但你可以聽到珍貴且深厚的友誼在裡面,這就是【The Empire】樂團的魔力!
【The Empire】五個團員:
因為音樂,變成了好朋友;
用著音樂,療癒安慰彼此;
最後,在對音樂的愛裡,一起長大!
【The Empire】,這是一個代表對音樂最純粹的愛和友情的樂團。
The Empire is Mandarin music producer, Skot Suyama’s Seattle-based band that was formed in 1997 while they were in high school. Other than Skot, whose influence as a hit-making producer is prominent within the Asian region, Melissa Reese is also part of American legend Guns n’ Roses’ world tour. While Matt Gervais is part of well-known American band The Head and the Heart currently touring across the U.S. Mike Gervais also writes children’s music, releasing an album Mikey Mike, The Rad Scientist. Tobias Burch occasionally makes funeral doom music with his band, which consists of only himself, Amort.
Never The Point was written when Skot returned to Seattle one year, and because he had recently broken up with his girlfriend (who he later married), wrote the verse and chorus for it on the plane. When he got home and met up with his five friends, the other band members quickly threw out more lyrics and ideas, to create this song and cheer up the broken-hearted Sko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ver The Point
我們的愛不是那樣
Music/Lyrics: Skot Suyama (陶山), Melissa Reese, Matt Gervais, Mike Gervais, Tobias Burch
Should I remove the tattoos that I got for you?
我該把為了你而刺的刺青除掉嗎?
nah fuck that shit, I’d rather play it cool
算了我不想管,寧可假裝不在乎
Cause nobody knows what life could bring,
因為沒有人知道生命想帶給你什麼
and then everything is just everything
然後一切事情都還是一樣
And I always thought that you could be my wife
我一直以為妳會成為我的老婆
But everybody changes, that’s the nature of life
可是人會變,這就是宇宙定律
And if you be friends to the very end, we can just pretend
如果你覺得我們可以永遠做朋友,那我們就這樣假裝
But that was never the point of you and I and us,
可是你跟我都知道,我們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Never the point, baby, of love
我們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You know your heart’s the only thing you can trust
你知道你的心想要什麼
Don’t let your mind fuck you up too much
不要讓你的頭腦把自己弄得太混亂
But if it gets in the way, then all I can say is
但如果最後,你的頭腦贏了你的心,我也只能說
‘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妳離開之後我會想妳的
And I’ll try my best to move on
而且我會努力忘記妳,繼續生活
Do I remove the tattoo that I got for you?
我該把為了你而刺的刺青除掉嗎?
Or do I put you through the pain that you put me through?
還是我該讓妳試試看妳到底讓我多痛苦?
Do I hate you and blame you? Wish I never had dated you?
我是不是恨妳,怪妳,寧願我們從來沒有在一起過?
Or take a little vacation, get away, and hope that someday I’ll forget you?
還是去渡個假,離開傷心地,希望總有一天我會忘記妳?
Cause to me, love is dead, you went and shot it in the head
因為對我來說,我的愛情已死亡,被你殺死的愛
I bet you’ve never have guessed it be hard to stay friends
妳應該從來沒想過只是當朋友有多困難
While my heart’s still so broken
當我還在心碎時
But that was never the point of you and I and us,
可是你跟我都心知肚明,我們之間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Never the point, baby, of love
我們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You know your heart’s the only thing you can trust
你永遠都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麼
Don’t let your mind fuck you up too much
不要讓你的頭腦把自己弄得太混亂
But if it gets in the way, then all I can say is
但如果最後,你的頭腦贏了你的心,我也只能說
‘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妳離開之後我會想妳的
And I’ll try my best to move on
而且我會努力忘記妳,繼續生活
Well, it didn’t take too long, for us to know
當初我們很快就知道
we’d be lovers and nothing more
我們的心只想在一起
But it feels so wrong singing love songs
但唱情歌時總是覺得不對勁
just to prove ourselves to each other darling over and over again
只是一直地保證彼此我們會是情人
But that was never the point of you and I and us,
可是你跟我都心知肚明,我們之間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Never the point, baby, of love
我們的愛根本不是那樣
You know your heart’s the only thing you can trust
你永遠都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麼
Don’t let your mind fuck you up too much
不要讓你的頭腦把自己弄得太混亂
But if it gets in the way, then all I can say is
但如果最後,你的頭腦贏了你的心,我也只能說
‘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妳離開之後我會想妳的
And I’ll try my best to move on
而且我會努力忘記妳,繼續生活
雙城故事 在 [奧術-同人小說][雙城之戰][百合][百章連載中] 執法者的日常 的八卦
【故事簡介】這文的主體就是一群執法者和他們的塔擋,在雙城間執法,還有跟下城各黑幫大佬相愛相殺的故事(´,_ゝ`)~,來自佐恩的鐵拳菲艾與皮爾斯 ... ... <看更多>
雙城故事 在 [心得] 雙城故事心得(雷) - 看板Taiwan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網誌版
https://reurl.cc/DoyoQ
一樣的碼頭、一樣的大橋,一片大洋分隔了台北與舊金山,而雙城故事就是關於大洋兩端
兩個女孩出走、追尋、愛情、親情與成長的故事。
念念出生於大稻埕傳統的中藥行家庭,從小耳濡目染中醫父親替病人問診,生母卻早早離
開了她,到舊金山追夢。Jo則是從小在舊金山長大的台裔二代,父母是早期逃離黨國壓迫
的知識分子,父親早年病逝,Jo靠著虎媽一手拉拔長大,有了人人稱羨的工作並在貴鬆鬆
的灣區有了美麗的小公寓。
關於出走
一邊是體弱多病、備受呵護的公主念念、另一頭則是聰明、獨立卻處處受制於母親管教的
Jo,兩人都急欲逃離眼前不怎麼舒適的生活。在一場因緣際會之下,兩人交換的住宿,念
念遠走高飛舊金山,踏著母親的腳步追尋美國夢,而Jo則是沿著父親的腳步,拼湊記憶中
的故鄉。
關於愛情
以為自己就要到舊金山和未婚夫完成美國夢的念念,卻遭逢最無情的背叛。幸運的是,老
天爺送給了念念帥氣多金完美到不真實的Ryan,成了念念在異國最美麗的邂逅。如果故事
演到這裡就結束,那就變成偶像劇了。事實是,愛情再怎麼偉大,也抵擋不住現實。現實
除了未婚夫拋下她的背叛,現實還是Ryan與她之間巨大的文化鴻溝:三段婚姻、三段支離
破碎的感情、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還有永遠都沒辦法走完的離婚程序。
另一頭的Jo擺脫了母親的相親攻擊,在鄧天明身上找到了鄰家男孩的溫暖。鄧天明雖然不
比美國前男友們的優秀,卻幽默風趣對Jo百般呵護體貼。在天明溫柔的陪伴下,Jo一步一
步踏上尋根之旅。在這片父親無緣再訪的土地上,Jo翻出了父親的手稿,找到了當年父親
社會運動的夥伴,一一代替父親實現了遺願,並促成了母親和奶奶的和解。
關於追尋
「黑名單?」Jo懵懵懂懂翻出父親的檔案被母親發現時,只換來一陣謾罵。革命何其浪漫
,理想何其偉大,現實,卻也何其殘酷。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犧牲與無奈拖累下一代,Jo的
父親也不例外。當年的初戀嫁做人婦,最後也終歸塵土,當年的夥伴早已白髮蒼蒼,而當
年還在牙牙學語的Jo早已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女孩。他一生心心念念的土地上,後來開出了
自由與民主的花朵,即便在冬天,依然綻放在他最愛的植物園裡。隔著一片海的墓碑底下
,Jo的父親如果地下有知,會不會感到欣慰?
我特別喜歡其中一段Jo造訪馬偕博士的墓碑時,背景傳來《最後的住家》,
"To that island I devote my life.
My heart's ties to Taiwan cannot be severed!
There I find my joy.
I should like to find a final resting place within sound of its surf, and
under the shade of its waving bamboo."
遠從西方而來的馬偕,在這座島上奉獻一生,這般愛如此偉大,卻也如此溫柔,一如Jo的
父親。
Jo努力尋找缺席的父親,而念念則是尋找著拋下她而去的母親。她從明信片中努力拼湊出
母親在舊金山生活的線索,才明白明信片上說的「快樂」其實都是那個過分寵溺她的父親
編出的謊言。母親在美國的生活其實窮困潦倒,沒有身分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最後貧病交
困而離世。
"I am lost..."
"We all are."
誤闖了神祕宗教場合的念念,吃下了大麻蛋糕,在幻境裡,遇見了引領她出走追夢的母親
。
「那為什麼要離開?」念念既心疼又不解,如果在外頭這麼苦,為什麼母親不回來?為什
麼母親寧可在沒有她的舊金山,也不願回到有她的大稻埕?
關於成長
Growing up is painful. 在經歷一年的風風雨雨,念念漸漸明白了母親的心境。出走,
從來就不應該是為了愛情,也不應該是為了尋找母親,而是為了替自己尋找一條回家的路
。即使漂泊在外的生活苦多於樂,留不下來也回不去,念念的母親、念念與錢教授都沒有
後悔。沒有出走、就沒有追尋,沒有追尋、就不會成長。對於從舊金山出走到台灣的Jo而
言也相同,如果沒有離開,她永遠不會了解自己的父親,也永遠沒有辦法明白那個纏繞著
母親的心結與深深的愛。
時間會讓我們長大。我非常喜歡其中一段,念念在失去父親之後心如滅燭,獨自跑到舊金
山,在公寓中崩潰。畫面帶到了Ryan出來英雄救美,有那麼一刻,我還以為Ryan就要出現
了。幸好一切只是幻覺。
「我真的好想好想Ryan。有一天我幾乎要打給他,可是那天合勝堂好忙好忙,直到鐵門拉
下來的那一刻,我聽到鐵門聲覺得好踏實。我喜歡那種踏實的感覺,而那種感覺,是Ryan
永遠沒有辦法給我的。」
亞洲公主念念不再處處仰賴男人,成了獨當一面的中醫師,而獨立自主的美國女孩Jo則不
再橫衝直撞,決定與天明結婚生子步入家庭。
於是兩個交換住宿的女孩最後交織了人生,念念活成了Jo,而Jo活成了念念,都成了更好
的人。
「雅俗共賞」是一部作品最難的境界,而《雙城故事》做到了。貫穿整部戲劇除了深刻的
政治意涵、難解的人生習題,還有通俗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浪漫愛情喜劇以及人人都愛看的
觀光美食介紹。不論是想要深刻思考、或只是想要消遣的觀眾,抑或是個想要了解台灣的
外國人,都能從《雙城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而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在舊金山生
活的地道台北人,《雙城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193.169.2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51651485.A.3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