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是童年的補品》
時代進步,市面上越來越多便利生活的發明,特別是商機蓬勃的兒童用品市場。例如專為嬰幼兒設計的某種湯匙,在精算人體工學後,以最易使用的斜角打造,目的讓寶寶能輕鬆並準確地將食物送入口中。以及某種有吸盤可沾黏在桌上的盤子和離心力原理的木星碗,為避免寶寶打翻好好的一頓飯。
今天又看到網購上出現了防止幼兒把東西扔到地板上的商品,那是一種類似彈性布料做成的鎖鏈,概念是將桌面上所有東西鏈好,如面紙盒、玩具、書本或奶瓶….等等,好讓寶寶即便想扔也扔不出去,這下爸媽就不必一撿再撿了。
另外,還有一種方便的發明就是最近流行的球鞋抗汙噴劑。
細細分析之後,不難發現這些看似 ”體貼愛兒” 的時髦商品,其實百分百皆是 ”方便大人” 觀點出發的產物。
因為....
大人怕孩子吃飯時搞得又油又髒 (那會很麻煩)
大人怕孩子掉在桌上的比吃進嘴裡的還多 (那會很麻煩)
大人擔心食物打灑之後得花上大把時間清理 (那會很麻煩)
大人不樂意陪寶寶玩你丟我撿的遊戲 (那會很麻煩)
大人不想三天兩頭替孩子洗鞋 (那會很麻煩)
結果一個不小心,爸媽在每一次 ”怕麻煩” 的念頭裡,擅自替孩子的學習過程按下了快轉鍵。
對幼兒來說,操作湯匙的困難是極為珍貴的訓練,這個階段的寶寶,從眼到手到口的距離簡直是地球到火星的距離,但是,即便爸媽看在眼裡既心急又操煩,也萬萬別辜負了宇宙善意的規劃,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小小的人類藉由一次次的失敗磨練出手眼協調性,所以請務必按耐煎熬的心情,你的孩子有權被等待,有權在等待中慢慢學習,方便並不好。
說到小人兒打翻碗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學會把不穩定的器物操控到穩定是必修課程。若越是想方設法以不會打翻的餐具避免打翻,當孩子上了幼稚園或小學以後,他們就越容易表現凸槌,甚至長期欠缺小肌肉的操練導致握筆問題、使用剪刀上的困難、黏貼、書寫、判斷距離、力氣的拿捏…以及各種細動作的發展落後,”方便” 這個名詞不見得都是正面的,有時甚至還得付出代價。
另外關於寶寶迷上亂扔東西這件事,也無須與品德教育劃上等號,那一切都是人類正常的發展過程,透過丟擲積木、玩偶、日用品等物體,初步達成對於 ”掌控權” 的認知,並架構空間與距離的感受性,同時,父母也可將此行為視為一種活化腦突觸的運動,扔擲物件不但能刺激嬰幼兒的視覺、聽覺、觸覺與手眼協調能力,對於手腕及手臂肌肉也是良好的操練。現代父母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之下,面對熱愛”你丟我撿”階段的孩子的確惱火,但請相信這個過程很短,短到還來不及認識它所能帶來的好處就溜走了。
至於弄髒球鞋的事,其實我們只需忍耐到幼稚園中班即可,從5、6歲起大人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洗鞋了,別因為 ”小孩子怎麼洗得乾淨?” 或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想法,就封閉了他們通往進步的路,從童年至成年,本來就是一場從不懂到懂的旅程,追求方便往往是剝奪學習的重大成因。
由生疏到熟練,在不精準中學會精準,從未開發到已開發,透過失敗的挫折漸入佳境至終獲得成就感…這才是人生嘛!
說真的,在人格與能力養成的漫長旅程裡,”方便”、”快速” 或 ” 容易” 向來不是好事,兒時歲月裡沒有一個步伐是浪費的,繞點路很好,越麻煩越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萬的網紅lizzydail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介|Intro 以下是我拍這支影片寫的筆記~也分享給大家~ 有反彈嗎? 沒有,反而瘦了一點點,體重保持在52上下。體脂也沒有反彈。 我覺得減脂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習慣培養,不能一直高強度。所以這一段也算是我的休息期。慢慢透過飲食,不反彈。還是會吃我愛吃的~ 運動的密度? 比之前少了,一星期2次右...
防止 掉 肌肉 在 韓吉是個男子漢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星期日,已經五天沒發文。
先報個平安
然後這五天
度日如年。
家裡四樓最近整修
韓吉也被下令禁止進入
四樓的房門一定都是關上
防止那個笨蛋偷闖吸入過量粉塵
星期二晚上
韓爸和小叔去打球
我和小姑還有哈雷在家
韓舅舅來家裡幫忙油漆
韓吉、雷弟就一樣禁足房裡
哈雷想睡覺一直歡
韓吉想出門一直叫
(場面有點混亂)
8點,聽到舅舅關門
確認舅舅回去後當場釋放自由
8點半..忽然外面有個很大的聲響
我抱著哈雷和小姑,
還有鄰居都探出頭查看但外面並沒有什麼異狀
但,一直覺得那聲音近得有點可怕..不太對勁
不久..小姑跑上樓
很緊張的說剛剛韓吉怎麼會在花園(?)
當下整個頭皮發麻..以為韓吉溜出家門
以為韓吉抓不回來
我抱著雷跑下一樓
看到吉趴在哈雷的地墊上
(滿頭霧水的問小姑:他剛剛在外面???)
小姑說對,她在四樓陽台往下看
看到韓吉怎麼趴在花園
她以為看錯,所以下樓確認
結果韓吉真的趴在花園的土堆上跟她:「喵~」
她就馬上去抱牠進門
但牠叫聲怪怪的
當時,頭皮發麻到有點誇張
我發抖的問..剛剛樓上門有沒有關
小姑回想上樓時門好像沒關好
然後落地窗是被拆下
有一個小門縫
只記得當時只覺得好像被雷劈中
腦袋嗡嗡一片空白
大概知道發生什麼事
手是止不住的發抖
馬上衝去找動物醫院的電話本
發抖的跟小姑說:
「剛剛那個聲音可能是吉從四樓掉下來」
小姑也是嚇到馬上眼眶泛淚
像熱鍋上螞蟻的兩人
分工合作一人安撫貓一人抓小孩
馬上和醫院聯絡確定後就急忙出門
(當時吉的情況是還能走路、意識清楚、但呼吸非常急促)
一路發抖開車到醫院
醫生馬上接手
X光跟血檢
(等待報告的時間真的好漫長也好害怕失去牠)
醫生第一時間看X光
表示:韓吉很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幸運..
脊椎沒有受損
全身也都沒骨折
胸腔腹腔沒有出血現象
眼睛對光反射正常表示頭部應該有避開撞擊
但是肺部有一點出血
肌肉受損指數是已經破表測不出來
因為他們沒有夜間看護
所以建議我們要轉院有24h照護治療
必須住氧氣室、打止血針、對肺部出血繼續追蹤
我和小姑接著帶著吉馬上開車到另一家醫院
韓爸和小叔也在那邊等我們
這五天,韓吉真的很勇敢
今天終於可以回家照護
真的真的很感激..
五天的心驚膽顫
自責又不捨的情緒折磨
現在看到韓吉回家一臉舒服的模樣
真的沒有比現在還幸福滿足
防止 掉 肌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防止 掉 肌肉 在 lizzydaily Youtube 的評價
簡介|Intro
以下是我拍這支影片寫的筆記~也分享給大家~
有反彈嗎?
沒有,反而瘦了一點點,體重保持在52上下。體脂也沒有反彈。
我覺得減脂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習慣培養,不能一直高強度。所以這一段也算是我的休息期。慢慢透過飲食,不反彈。還是會吃我愛吃的~
運動的密度?
比之前少了,一星期2次右右,有氧+重訓。在家會做肌肉訓練好像是Squat,Plank那類的~
你吃什麼?
影片中看起來吃很好,但是平常在家都不會亂吃
我基礙代謝在1200kcal左右,去做Inbody就知道了
基礙代謝代表你一天身體需要的總熱量,呼吸,身體修復,新陳代謝等等,當然如果你那天的活動比較需要體力,熱量也會需求比較多~
7000大卡=1kg
我的話是基礎代謝一定要吃夠。吃夠才可以健康地減脂修身。身體需要能量來長肌肉燃燒脂肪!!
如果那天沒有很多活動,就盡量不要吃超過,有運動/活動就可以吃得好一點
真的不可以不要過度節食,一天一餐,只吃蘋果什麼的,超低卡飲食,會讓人很沒有精神,減掉的只是水分,肌肉,外觀不會比較好看,還會降低基礙代謝,吃一點點就發胖,愈來愈難瘦。
**戒酒:以前一星期3-4次,現在2星期1次~
**外食:炸雞 - 烤雞 ,三層肉 - 豬頸肉
間歇斷食?
一天2餐:16-8
一日內6-8小時進吃,剩餘16小時禁食
*較長的禁食時間提供身體足夠的時間消化食物並消耗儲存的多餘脂肪
*Flexible 12NN-8PM: 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來自由分配要進食的時間,有大部分的時間是你的睡眠時間(現在睡得比較多)。
*禁食時只喝水,黑咖啡,茶,我都愛喝
高蛋白,低澱粉,食物,很多水,水果 香蕉蘋果等等,蛋白粉
我還是吃澱粉的,小泡麵偶爾日間會吃,或吃米粉和紅米還有全麥的麵包~
泡麵買小包裝 (250卡左右)
麵包要我吃一口餵小巴西2口~
肉類就不止是雞胸肉~
烤豬肉~牛排~羊肉~我都會吃~
蛋白粉
蛋白粉是蛋白質的補充品,補充在平日營養攝取上吸取不足的蛋白質。充足的蛋白質能促進新陳代謝、修補和建造身體組織。
增加肌肉=增加基礙代謝,女生真的不要再害怕長肌肉,我們的Hormone和身體構造是很難會練出男生的肌肉。
一般來說,每1 kg的體重就需要補充1g 的蛋白質 (我=50g左右),針對蛋白質吃不夠,如果你本來已經吃很多,不要喝蛋白粉,過多的蛋白攝為身體帶來負擔。
太多專業的分類,乳清蛋白,隔離乳清蛋白,水解乳清蛋白等等等等,我不是專家,只知道基礎的知識。
我喝Shake有差不多3-4個月,蠻適合我的身體需要和活習慣。
- 很偶爾地做代餐,太忙沒有時間吃飯
- 運動前後需要快速的營養補充
- 健身後喝: 防止我吃不好的食物
- 肚子餓增加滿足感的
分享幾款我喝過的牌子。
1. Total Soy Weight loss(自購)
Iherb買的,不貴,已經喝了4-5罐。
植物性蛋白質:大豆蛋白。
蛋白含量:13g/serving(130kcal)
味道不錯: 喜歡Chocolate口味,加入杏仁/低脂奶一齊喝,味道微甜,我自己覺得蠻好喝的。持續喝了一段時間身體也沒有明顯的負擔感,會回購。因為對味道不排斥是我個人持續喝的很大原因。
2. Superfood (gifted但完全沒有合作沒有收錢):
目前喝了快一罐。
植物性蛋白質:南瓜籽+豌豆
蛋白含量:11.2g/serving(80cal)
口味偏淡很不甜,不太合我的胃口。一定要跟牛奶/杏仁奶一齊喝,口味和味道才會更好。低糖,低GI,在健康考量上不甜是一件好事,證明成份天然沒有不必要的添加。低敏,可以作對大豆蛋白適應不佳的人的替代品。(但我沒有這個情況)
3. Herbalife(自購):
經朋友買,喝了2罐,不太喜歡不推薦。
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動物)
蛋白含量:9g/serving(85cal excluding the milk)
很多口味,味道偏人工,有點怪怪的。
動物性蛋白質(e.g. 肉類)比植物性蛋白質(e.g 大豆類)更會為腎臟帶來負擔 =比較躁。
以上只是個人經驗分享,大家想要試請自己做好功課,也要有試不同產品了解自己身體對產品反應的心理準備。我也還在找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我希望大家明白蛋白粉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就只是蛋白質的額外營養補充,想要減重還是要達到一定的卡路里赤字才行。希望大家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以及能量需求才決定用什麼方法健身/購買補充品哦。
這支影片沒有任合贊助內容。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我的其他影片| My other videos
▶▶男朋友幫我化的韓國女團妝!?
https://youtu.be/lR4cAWJTDTk
▶▶超老實! 我的微整型?
https://youtu.be/BhNfoP_zsjU
▶▶理想型好難當!韓國男生的5個擇偶條件: https://youtu.be/z7KgbL0Om6I
▶▶我的韓國自煮日常! 15分鐘+港幣$40=超好吃的部隊鍋?!
https://youtu.be/y2TouxVVJ-Y
▶▶這一年韓國教我的事 ❣
https://youtu.be/ZkjBiS9fV7g
▶▶弘大夜店長什麼樣子?女生都穿什麼?
https://youtu.be/tw40KidJc4s
▴▴▴▴▴▴▴▴▴▴▴▴▴▴▴▴
關於Liz | About me
- 每星期最少3支影片更新:)
- 訂閱我吧:https://www.youtube.com/user/MrLiz0908
▴▴▴▴▴▴▴▴▴▴▴▴▴▴▴▴
社交媒體 | Social Media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eoulo.diary/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oulo.diary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WEBSITE: www.seoulodiary.com
Silva's Instagram: guignobrega
▴▴▴▴▴▴▴▴
Thanks for watching and see you guys soon in my next one!
Liz (:
▴▴▴▴▴▴▴▴
我的Keywords
韓國 韓國旅行 韓妝 韓國化妝品 韓國生活 韓文 韓國必食 韓國必買 韓國男生 韓國 韓星 韓流 韓國旅行 韓國必食 韓國必買 韓國必玩 自學韓文 韓國美食 韓國分享
防止 掉 肌肉 在 美絮子 Melody Youtube 的評價
人生第一次的Cosplay就是春麗了,小美Cos春麗應該沒什麼違和感吧?
不過是纖細版本的就是了~畢竟小美沒有那麼精美的肌肉XD
昨天急性腸胃炎,吃什麼吐什麼,連喝運動飲料、吃藥也是= =
直到今天才能吃白吐司,可以進食的感覺真好~雖然白土司吃兩天就會膩了QQ
2:45:55 臨時幫一個回鍋玩家代抽,大家都說擇日不如撞日,就是今天了!
含快打卷、光暗卷各2張,沒有傳說,總共125抽~閃率甚至高達14.6%
抽到火馴獸+水拜森,重點是還有五屬春麗!!!
不多不少今天剛好只有出5隻春麗,直接全圖鑑開滿真是太誇張啦~~
成功帶回鍋玩家搭上歐洲專機了,而且還完美迴避阿三耶XDD
之後484會有Cos春麗抽五屬春麗的傳說呢?
謝謝大家的幫忙讓小美達到9月份的宵夜點心加菜金目標了(灑花)
最近噴莫名其妙超多錢的小美超感動的嗚嗚OAQ
因為已經接近10月了,所以我們直接先開啟10月的吃飯飯+更換設備iPad Air的目標囉!
最後的斷網大概是在警告我衣服衩開太高不要實況給大家看比較好,怕被ban台XD
之後我會再上傳照片到FB&IG給大家看的!
9/25魔靈官方直播節目 快打旋風V角色大解析👉🏻 https://youtu.be/A19ZrD6N3xk
裡面有春麗&達爾錫姆的角色大解析,
最重要的是有小美的春麗Cos💕
最近小美很認真的整理自己的東西並且努力斷捨離,
清出了很多幾乎都是全新未拆的東西、還有少部分二手的物品都PO在我的IG和個人FB販售,
這些東西在我家是真的用不到的QQ
如果有大家用得到的東西、或是剛好最近有送禮的需求,請幫我帶走它們吧~
給它們一個新家順便換點飯飯錢~感謝大家!
若是喜歡小美的影片,請幫忙點個"喜歡",小美感激不盡OwO
⭐Twitch直播公告
09/26(六)PM23:30 魔靈官方直播節目你看了嗎?小美人生第一次Cos的體驗!春麗小美再次跟大家見面囉!
09/27(日)PM23:30 今晚,我想來點⋯⋯可是我什麼都不能吃OAQ
這星期實況一樣開好開滿,大家記得要注意看每次小美PO的內文啊~不然很容易漏掉消息的。
-
‼️重要公告‼️
目前固定實況魔靈的時間為每週三、四、五、日的PM23:30開始,如果有多的時間就會增加天數。
-
公開徵求剪片師or想成為剪片師的你~
小美想要開始剪一些實況精華但實在沒有時間做這件事情+自己的後製能力不是非常專業,
所以想徵求剪片師或是有想往這方面走的人來做這件事,有興趣的人請私訊小美詳談唷!
-
想加入小美專屬Line群組的人可以私訊我的官方Line~
群組聊天內容不只限於魔靈,想追蹤我的實況/日常/聊天打屁~就進群吧。
開實況的時候會開放網址邀請,平常為了防止怪怪的人進群所以會把網址邀請關掉喔~
------------------------------
如果想追蹤小美的最新動態,請追蹤+設定搶先看我的粉專及IG喔^_^
粉專及IG是直播時間、公開活動的公布地,加上日常動態發文區~
-
#SW #summonerswar #魔靈召喚 #Global #CHT #Taiwan #Com2us #Com2usTaiwan #SWC #SWC2019 #SWC世界賽 #SWC亞洲總決賽 #SWC亞洲決賽 #世界競技比賽 #SummonersWarEsports #亞洲盃 #世界盃 #SWC世界總決賽 #RPG #PVP #PVE #RTA #都市傳說 #農怪種田 #原五 #抽卷 #實況 #Streaming #Twitch #直播 #live #實況主 #直播主 #宅 #吃貨 #R5 #速刷 #暗京人 #雷京隊 #三頭龍 #連續16小時實況 #成就達成 #聖誕夜 #聖誕節 #Xmas #聖誕特輯 #聖誕禮物 #超越卷 #歐洲 #Showgirl #Model #SG #MD #美絮子 #Melody #girl #工事 #平面 #影像 #拍攝 #攝影 #work #life #photography #模特 #人像攝影 #人像寫真 #人像 #寫真 #外拍 #時裝 #冬季 #穿搭 #新年新希望 #2020年會更好 #2020愛你愛你 #新年快樂 #鼠年行大運 #鼠錢鼠不完 #Telegram #TG #頻道 #追蹤 #Stream #設備 #二次覺醒 #二覺 #變形幻影 #結算 #目標達成 #蜜餞 #零嘴 #聲控 #神符 #LOL #LeagueofLegends #英雄聯盟 #MOBA #DOTA #AR #百抽賓果王 #名人大亂鬥 #百抽 #100抽 #官方節目 #最經典 #圓夢舞台 #超越卷 #六週年 #六週年活動 #六週年禮包 #佛心公司 #歐洲血統 #歐氣滿滿 #收藏品 #布偶 #娃娃 #動物森友會 #動森 #動物之森 #AnimalCrossing #Switch #NS #任天堂 #鬪王盃 #銀區休閒組 #冠軍 #慶祝 #百抽賓果 #會外賽 #16宮格 #代抽 #光馴獸 #馴獸騎士 #光暗原五 #素顏 #開圖鑑 #克魯賽德戰記 #瑪莉歐賽車8 #MarioKart8 #連續24小時實況 #24小時挑戰 #挑戰個人紀錄 #Pokémon #Sword #Shield #PokémonSword/Shield #DLC #寶可夢 #寶可夢劍盾 #寶可夢劍 #寶可夢盾 #寶可夢大師 #鎧之孤島 #一周目 #尊爵不凡 #黃金VIP邀請函 #GoldenTicket #TheShift #線上座談會 #大改版 #RTA紅金銀鬪王賽 #鋼鐵地下城 #審判地下城 #魔礦 #羅技 #logitech #Brio #HD #4K #網路攝影機 #webcam #快打旋風 #beatthedragonchallenge #summonfighter #summonerswar #streetfighterV
-
♥ Twitch➡️ https://www.twitch.tv/melodyxiaomei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MelodyGames
♥ FB粉專➡️ http://www.facebook.com/MelodyXiaoMei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lodyxiaomei
♥ 蝦皮➡️ https://shopee.tw/annalin30
♥ Telegram➡️ https://t.me/melodyxiaomei
♥ LINE:@pqn6110y
https://line.me/R/ti/p/%40pqn6110y
-
在能力範圍內給小美一點鼓勵吧!在實況時斗內會顯示在實況畫面中喔~
歐付寶 (台灣地區 信用卡/ATM/超商代收)➡️ http://bit.ly/斗內支持小美
Paypal (多國皆有支援)➡️ http://bit.ly/support-Melody
綠界ECPay (海內外 信用卡/ATM/超商代收)➡️ https://p.ecpay.com.tw/F2A12 -- Watch live at https://www.twitch.tv/melodyxiao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