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Mina開口邀約我去看電影,雖說感到有些意外但也相對的很開心,能讓青春期的孩子願意主動邀媽媽進電影院,我個人覺得還挺值得小小的驕傲一下。
我們去看了「淑女鳥」,一部描述青春叛逆少女與家人同學的互動,尤其在母女關係上特別著墨了一些。女兒告訴我她其實已經看過該片,她看完時覺得眼眶濕濕的。
片子進行不到三分之一,我大概就能理解她邀約我共同觀賞的原因。她用了極度委婉的方式,透過大螢幕的故事,來表達青春期的她對於許多事物、人際關係、自主權跟未來的想法都還屬於探索階段。或許身為母親的我能給她最正確、最有效率、最直白的方案,解決方式或決定,但她更覺得這是剝奪了她繞遠路時所能看到、體會到的一切好的壞的的風景與經驗。
回家的路上,我問她: 所以有很多事情,即便妳知道要多花時間、多繞一點路,妳也不會希望我把故事的結局直接告訴妳? 女兒說對,因為這樣她會覺得沒有歷練到,又或許她從過程中,能得到不同的學習跟收穫是在我設想範圍之外的。這是我們親子之間新的一課。
為人父母的我們總覺得我告訴妳怎麼做是要保護妳、為妳好、為妳省冤枉路,但那界線一個沒拿捏好,另一端就是「控制、掌控」,接著親子間就相怨也鄉愿了。
放手給孩子空間的父母比較糾結,還是為孩子瞻前顧後鋪路造房的父母比較辛苦? 你覺得呢?
P.S. 哈士奇造型是經過她同意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就有機會抽中《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9.12 - 2020.9.19 ...
關係自主 在 于美人 Facebook 八卦
前些日子,Mina開口邀約我去看電影,雖說感到有些意外但也相對的很開心,能讓青春期的孩子願意主動邀媽媽進電影院,我個人覺得還挺值得小小的驕傲一下。
我們去看了「淑女鳥」,一部描述青春叛逆少女與家人同學的互動,尤其在母女關係上特別著墨了一些。女兒告訴我她其實已經看過該片,她看完時覺得眼眶濕濕的。
片子進行不到三分之一,我大概就能理解她邀約我共同觀賞的原因。她用了極度委婉的方式,透過大螢幕的故事,來表達青春期的她對於許多事物、人際關係、自主權跟未來的想法都還屬於探索階段。或許身為母親的我能給她最正確、最有效率、最直白的方案,解決方式或決定,但她更覺得這是剝奪了她繞遠路時所能看到、體會到的一切好的壞的的風景與經驗。
回家的路上,我問她: 所以有很多事情,即便妳知道要多花時間、多繞一點路,妳也不會希望我把故事的結局直接告訴妳? 女兒說對,因為這樣她會覺得沒有歷練到,又或許她從過程中,能得到不同的學習跟收穫是在我設想範圍之外的。這是我們親子之間新的一課。
為人父母的我們總覺得我告訴妳怎麼做是要保護妳、為妳好、為妳省冤枉路,但那界線一個沒拿捏好,另一端就是「控制、掌控」,接著親子間就相怨也鄉愿了。
放手給孩子空間的父母比較糾結,還是為孩子瞻前顧後鋪路造房的父母比較辛苦? 你覺得呢?
P.S. 哈士奇造型是經過她同意的
關係自主 在 Facebook 八卦
#海苔熊心理話
這些日子以來,你有成為你想要的那種大人嗎?
還是這一路上,你收到了很多其他人的眼光、家人的期待影響,你選了自己不想要讀的科系、進了你不想要的工作?
「比起或成別人的期待,你更需要的是做你自己。」你大概已經聽過很多人講這種話了——但這一集節目我想要談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觀點。
西方(美國)的心理學經常跟我們說,我們要尊重彼此的界線、不要把別人的期待變成自己的責任,我在想,那是因為他們不曉得在我們文化當中「親情」的重量。
這並不是說界線不重要,而是想說每一件事:有時候我們犧牲掉自己的夢想,做長輩想要我們做的事(例如刻版印象當中的,不要選一類組去選二類或三類組),不完全是因為我們「活得沒有自己」,可能是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就順著大人的建議去做,也有可能,是因為「在乎」而做出犧牲。
就像每一個情緒勒索背後都有感情的羈絆,所有我們在人生路上做出調整的選擇,其實也「住」著許多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有趣的是,當你也考量了他們的期待,並且在他們臉上看到某一種滿足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很特別的安心感。這是強調自主、自由的西方文化裡面比較少會談到的感覺,在我的理解裡面,這個就叫做「關係自主」——在一段關係裡,你不全然做自己,但你所做出來的挑戰,讓你所在意的那些人覺得欣慰,此時此刻,你也會感到開心。
在。#幸福路上 這部動畫當中,主角歷經了許多不同的選擇,她父母有一些傳統跟古板、也經歷的叛逆和許多和家人的拉扯,但這一路下來,她終於明白父母只是用「他們覺得對的方式」來付出關心。
繞了地球一圈之後她才發現,有些離開,其實是為了回來。
我們大概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某一個決定,在5年、10年、甚至更久的以後會不會走向幸福,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每一刻你都是由衷的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選擇,那麼至少在事過境遷之後,會少一點後悔跟自責。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樸實而且很有本土味道的動畫,當然我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如同這個家一樣可以感覺到滿滿的愛,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裡面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你也可以看見小時候的你,那個想成為一個「厲害的大人」的樣子。
然後你會明白,幸福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每天每天慢慢走,就會到。
#幸福路上 #動畫
#這裡可以聽
 https://reurl.cc/OXQgVD
關係自主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就有機會抽中《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9.12 - 2020.9.19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3⃣️本實體書
-
►本集語錄:「數位未來應該存有人性,要求數位資本主義應成為一股涵納的力量,必須對服務對象負有義務,捍衛社會的學習分化成為真正民主革新的動力來源。」- 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
►本集重點節錄:
1.監控資本主義如何侵蝕下一代:利用社會必較心態賺取監控收益
2.未來、自由源自不確定性,但監控資本主義剝奪未來式權利
3.機器控制主義:為預測、修正、控制而將人類行為機器化
4.機器控制主義的未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
5.如何反監控資本主義?改變社會學習分化、轉型為互惠式經濟、要求民主的法律管控
-
►本集關鍵字:
#精靈寶可夢GO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 #數位極權 #皮尤研究 #臉書 #IG #發展心理學 #關係自主 #社會必較 #第二現代性 #遊戲化 #Niantic #Ingress #漢納鄂蘭 #機器控制主義 #AlexPentland #社會物理學 #社會學習分化 #經濟人 #模仿人 #和諧社會 #金盾工程 #芝麻信用 #阿里巴巴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Geofeedia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 #AndrewBosworth #假新聞 #GDRR #JohnSearle
本集推薦書目:
Lizzie O’Shea《數位時代的人權思辨》
Seth Stephens-Davidowitz《數據、謊言與真相》
Jamie Bartlett《人類的明日之戰》
關係自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十年來非典型教育現場的故事
★以「思考」代替教條式的教養原則,破解專家迷思
★同理父母及教育者們的困境,全年齡適用的「惜惜」想像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
這些煩惱,在教育現場屢見不鮮。
但對教育者來說,這些焦慮是必要的嗎?
某些專家們總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得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這樣的惜(sioh)不代表緊迫盯人、訓練有素的專家姿態,更不代表「為你好」就能無限上綱,成為管教的藉口。本書從教育工作者、父親的身分出發,記錄了駿逸與孩子相處的故事。包括身處教育現場的反思,談教養迷思、權力關係、自主學習等常見的教育議題。彷彿可以聽見他透過文字,溫柔並堅定的提出「學習不是訓練」「談教育也要談戀愛」「坦率的強迫,好過虛假的溝通」等主張。
為人父母者,究竟願意投入多少時間與代價,交換孩子的發展機會與空間?駿逸認為這些代價包括對孩子的愛、對人性的信任、對孩子發展的瞭解、對人我權利分際的思索與認識,以及身為人、教育者、身為父親的自我期許。全書穿插各種常見的教養難題、故事,以及駿逸與兒子阿果互動的日記。並以「惜惜」的概念出發,對孩子、教育者們傳遞人性中最寶貴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傳統教養書,也不是扮演教育專家,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應該怎麼做的教育指南。它更像是一個以家庭為田野的人類學家,同時扮演爸爸、老師、朋友等角色,與孩子建立關係並持續進行的教育實驗。更重要的,不論對待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從「惜惜」做起,以同理心相處、相惜,期望能激發同為父母、教育者的同理心,建立相互尊重及成長的良性循環,不光為了孩子,也讓我們自己成為足夠聰明、堅強並獨立的人。
作者簡介:盧駿逸
自2008年開始,持續待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的合作式教育場域裡,陪伴小孩一起從事社會議題、科學、歷史、創作、自助旅行等工作。除了陪小孩,也和父母一起面對教育上的各種難題,像是自主學習、親子關係、兒童發展困境。現於方格子VOCUS網站經營《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好孩子權力故事》專欄,持續為兒童教育、親子關係經營等領域努力。
關係自主 在 不討好也能過得好,找回關係自主權feat.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的八卦
本集金句「有些人會走不出心理迷宮--事情做得好,他就會喜歡我;他拒絕我就是我做得還不夠。」 本集綱要。不停地順應他人需求,是失去自我界線的討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