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份子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高金素梅2020.09.04 國立台灣圖書館
謝謝主辦單位,「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的展出,來的正是時候。最近,大家都看到幾件新聞,關於歧視原住民族的新聞。
第ㄧ件是藝人羅小雲在廣播電視金鐘獎公佈入圍名單的記者會上的「吼吼吼事件」。
第二件是政大校長郭明政在外賓面前致詞說:400年前的台灣社會,還是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
羅小雲事件讓我生氣,但這種生氣常常隨時會發生,幾十年來,錯誤的教育、隱藏的歷史、只有口號的「多元文化」,讓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尊重ㄧ直停留在只有表象、沒有內涵,即使是蔡英文總統對原住民族的道歉也是如此。2016年8月1日,小英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兩個月後總統府前的國慶大典,司儀介紹原住民族說:現在是『阿撒布魯哥』進場。『阿撒布魯』是閩南語的外來語,什麼意思?請大家自己查。
但是,國立大學校長在外賓面前的講話讓我驚訝~「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我要公開告訴政大郭明政校長:每個原住民族族群都擁有美麗的傳統文化、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只不過,我們被殖民了400年,土地被搶走、文物被掠奪,傳統文化被強迫斷鍊了。你可以去世界各大博物館與台灣的各博物館參觀,看看我們400年來被掠奪走的服飾文物,精緻的程度會讓你讚嘆、慚愧。
我要勸告『郭明政校長』,不要再為你的無知辯解了,用心研讀這次主辦單位展出的「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今天下午來學習『郭明正老師』的專題講座。下ㄧ次,別再讓大家看到你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謝謝主辦單位這次的展出,期待你們再接再厲,寄望你們能正確導正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歧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臭屁嬰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臭屁嬰仔X草屯囝仔 - 台灣說 (Official Audio) 作詞:臭屁嬰仔 X 草屯囝仔 作曲:臭屁嬰仔 X 草屯囝仔 Produced by Mr. Strike 臭屁嬰仔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CockyBoyz260/ 草屯囝仔粉絲專頁 : ...
閩南語 外來語 在 Facebook 八卦
【筆仗教我的十件事】
回應一下早上很多書友問的問題:皇民化運動改姓名時,姓是可以自己挑的嗎?
大致上是可以自己挑沒錯,不過漢民族對姓氏相當重視,大概亂改怕祖先怪罪,有些人挑的日本姓會刻意和自己原本的漢姓有關,所以就有這種改姓名參考書。
不過這一篇主要是要講筆仗的教戰守則,俗云「跋倒嘛愛搣一把沙」(跌倒也要抓一把沙子,喻遭到壞事也要取得好處),這星期的粉絲團有史以來最大作戰也讓我體悟不少事,分享給各位參考。
很多人都佩服我有耐性、脾氣好,也有朋友尊稱我是最有毅力的粉絲團主、臺派第一寫手(等一下這不是粉絲說的)等等。其實我脾氣沒有這麼好,我留言很酸的,只是酸得讓你無可奈何而已。
以這次的大戰為例,我來談談打筆仗的態度。
首先,自己的專業要夠、立場要堅定。以我這文章來說,我的立場很堅定(而且長期追蹤的版友也一定知道我這些立場):對於「臺語」一詞的堅持、對於「方言」的界定、臺語文書寫的源流與證據、史料的閱讀等等。支持我堅定的原因,背後都有文獻、資料與閱讀的支持。
這樣一來,我的立論雖然不敢說沒有破綻,但至少自己不會自亂陣腳,所以很難找到我自相矛盾之處。反觀來辯之客,雖然有些是在某陣營相約而來,但每人的學識和觀點不一,加上有些辯者是被演算法拉來的,只是來反對的,根本也不同陣營,所以來辯者就經常口徑不一。例如一人說「臺語有音無字」,另一人卻想把臺語拉入中國版圖論述,主張「臺語用的是漢字」,到底臺語有沒有字啦你們先去場外打一架,贏的再回來跟我辯。
再來是自己不能被激怒。我為人的態度是這樣:人家罵我的是事實,我應該聞過則喜,努力改進;人家罵我的事不實,既然不是我做錯的,我何必生氣?所以不管對方怎麼激我,不是事實的都不用生氣,比如說我是綠營側翼,比如說我洗腦年輕人獲取政治利益,我還會反問能否舉出證據說我能獲取政治利益。如果對方激我不動,有些沉不住氣的就會開始口出惡言。BINGO!我就是等你這個!等對方口出惡言,我不但更不會生氣,反而會露出「抓到把柄了齁」的微笑(請參考《死亡筆記本》夜神月「計畫通」一幕)。有人對我留言「你家都沒老人了?」好喔,你在詛咒什麼嗎?要不要說清楚?OK,對方聞到訴訟的味道,縮了。或留言給我「你需要調養嗎?」,來說清楚一點你要表達什麼,對方縮了,「調養對大家都很重要」,我幫他按了個加油。
這就是我小時候看的禪宗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說,我上街買東西時,總有一個大媽無故罵我,我怎麼辦?老和尚說,如果有人搬一堆東西要塞給你,你卻不收,他怎麼辦?小和尚恍然大悟:那他只好把東西自己搬回去了!於是小和尚再遇到大媽罵街,只對她微微一笑便走。大媽回去只好罵老公出氣。所以有些太低階的問題,是連回也不必回的,笑笑說聲好喔即可;你也發洩,我也不痛不癢,對社會和諧大有助益。
當然,光靠修養是不能打筆仗的。自己立場堅定、專業足夠,面對辯者的各種刁鑽角度挑戰,最重要的就是邏輯攻防。你這篇文章主旨是啥,就聚焦在啥,不講無益之事。立場+專業+邏輯,時間久了對方自然露出破綻。比如從主張「政府從沒禁過臺語」,一小時後自己講出「雖然在學校禁臺語,但是......」到底有沒有禁啦你要不要跟一小時前的自己討論一下?後來立場又改成「雖然有禁,但沒造成影響,不算禁」,但是講一講又開始講當年「掛狗牌」是臺籍老師學日本的「方言札」,也就是把錯推給臺籍老師。我說就算掛狗牌是臺籍老師在日治時代學的吧,但他懲罰的源頭還是政府頒布的命令啊,就算沒掛狗牌,也是有其他懲罰手段。對方堅稱政府命令不重要,掛狗牌對於自尊影響甚大云云——各位看到矛盾了嗎?先前不是說「學校有禁,但沒影響」,現在又說出「在學校掛狗牌影響學生自尊甚大」,到底有沒有影響啦你左右腦打一架好嗎?
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辯者死咬「臺語」這名稱是大福佬主義,閩南語有什麼資格代表全台?而且自己就是臺語使用者,臺語何曾快滅亡?於是他說出了經典留言:「林北連跑業務都講臺語ㄟ......臺語臺語?你們是把別的族群都踩在腳下嗎?」問號。問號。我真的黑人問號。
自己的邏輯清楚,時間一久就能等對方邏輯破洞,自己打自己。此外專業依然是最強大的武器。許多辯者被動員來或被演算法拉來,初來乍到,挑戰的問題總讓我有「你落車頭有探聽我是誰嗎」之感。有人要表示自己臺語程度很高,所以比我有資格談臺語存亡的問題(一方面,對方可能認為這種「綠營側翼粉專」都是「覺青」經營,小屁孩不可能會講臺語),考我「窗簾」臺語怎麼講,我不但秒答,還截圖貼了線上臺語字典中的各種講法給他看。他大概是覺得這種魔王等級的問題被秒殺面子掛不住,此後就不斷跳針臺語不能使用外來語、像新加坡這種語言多樣性的國家是好事嗎。猴~~!!又抓到把柄了!!此後他只要一留言,我就問他華語使不使用外來語,以及對新加坡有什麼意見,成為他的死穴。
還有人想考我更困難的,例如用臺語讀出師表,也有人挑戰其他書友能否用臺語翻譯戰鬥機說明手冊。碰到這種人不用傻傻隨之起舞,詢問願意繳多少學費就行。有學費,我就教你。說到要學費,對方鐵定縮(我有點失望,沒外快了)。對了,還有一個人認為羅馬字根本沒人懂沒人學,唱聲說能不能找一千人用羅馬字罵國民黨辦得到嗎你,我秒回辦得到,對方再也不敢留言,其實我是靠氣勢唬住的,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號召那麼多人ㄎㄎ。
一星期戰下來,三篇文章留言超過五千則,老實講很多留言我連看都沒看過,你們自己在那串留言裡在吵什麼我也沒法管。而且有部份辯者並不死心,休息一天隔日又來的,所以許多書友留言勸我不必跟他們再辯,他們不會聽的。這裡就要講到更深一層的問題了,我並不是為了駁倒對方才留言的。
*其實我是留資料給後人、甚至日後研究者看的。*所以說先存有這個超然的態度,自己的心態就不會停留在「我一定要電爆你」的低階動機,也不容易動怒。而且我不是說託黑粉之福嗎?這週以來觸及率和粉絲增加人數都爆增。
*所以各位知道最絕的招式是什麼嗎?我把一邊筆仗,一邊在留言回應的新增立論和資訊,補充進我原本的文章裡。沒錯,你越來戰,我這篇文章的內容越豐富,而且觸及率越高。到最後,我文章質與量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多人被演算法推薦來看,但是你在底下反對我的留言呢?——誰有耐心點開兩千多則留言來看?*
感謝。感謝大家。活水來冊房的盛況,你我都推了一把。
最後,告誡大家在筆仗時不要做的事情。
一、要點看對方資料可以,但不要拿對方資料做攻擊目標,例如長相、職業、個資等等。
二、不貼標籤,所以我不會說出「中國難民」、「韓粉」之類的稱呼,甚至連「藍營」我也不會說。
三、不出惡言:腦殘、蛆、智障、不識字等等,我不會使用。
以上這些東西,一講出來,格調就降低了。我會等對方講,一講我就贏了。
*這就是我在這次大戰中學到的十件事:
一、立場、專業、邏輯。
二、對方說的是事實,聞過則喜;對方說的不是事實,與我何干。
三、對方口出惡言,要求對方再說一次或詢問切確意思,對方會縮。
四、立場+邏輯+耐心,引蛇出洞。你保持邏輯,等久了對方就沒邏輯了。
五、適時不隨之起舞,對方連舞也沒跳只是播個前奏,自己沒必要跳個半死給對方看。要看專業的先繳學費。
六、眼光提高到「我把這篇文章/留言留給後人看」,不求說服對方。
七、將筆仗過程中產生的新例證、新觀點,回頭編輯進原文裡,使自己的原文文本更強大。
八、不要仇視對方,粉絲團的流量,你我都推了一把。
九、不攻擊對方個人資料、不貼標籤、不口出惡言。
十、感謝支持自己的粉絲,按讚的、幫忙提供資料的、幫忙應付的,以及分享到個人塗鴉牆、社團、粉專將訊息散播出去的,友直友諒友多聞,還有從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隔海留言支援的朋友,由衷感謝大家的鼓勵。*
祝各位此後百戰百勝,明日鍵盤戰神就是你。
閩南語 外來語 在 Cheap Facebook 八卦
#切勿落入望文生義的圈套
我們在探討地名還是蔬菜水果名時,常常落入一個圈套就是望文生義,高麗菜就是其中一個。
#高麗菜不是源自高麗
高麗菜是外來語沒錯,但不是韓國,有一種說法是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推廣高麗菜,找了同樣是殖民地的韓國大力士來宣傳,說吃了會變得很強壯,大概是大力水手一樣,只是波菜換成了高麗菜。但這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清代的文獻中就已經有高麗菜。
#高麗菜是荷蘭人帶來的
高麗菜的荷蘭語為「Kool」、西班牙語為「Col」、德語是「Kohl」都與閩南語的高麗菜很像,且新加坡的高麗菜閩南語也是高麗菜,這表示與日本人、韓國人無關,更接近的是歐美語言,台灣高麗菜應該是荷蘭人引進的。
#蓮霧也是外來語
類似的還有蓮霧,蓮霧原產於馬來半島與印尼,當初也由荷蘭人帶來台灣,馬來印尼語的蓮霧就叫做Jambu,就被翻成蓮霧了。
#高雄楠梓區也是望文生義
同樣望文生義的還有高雄楠梓區,區公所的介紹直接寫清代移民因溪畔遍植楠木,故名為「楠梓坑」,日本時代再改成楠梓,但事實上楠樹不會生長在"超低海拔區",楠梓就因為地勢低常淹水了,怎麼可能普遍種植楠樹,再根據文獻和地理脈絡來看,楠梓應該本名湳仔,「湳」就是地勢低窪,常常有爛泥的意思。
---
更多地名、菜名、食物名的起源
可以參考曹銘宗、翁佳音老師的著作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翁佳音老師的大作太多,隨便google吧
閩南語 外來語 在 臭屁嬰仔 Youtube 的評價
臭屁嬰仔X草屯囝仔 - 台灣說 (Official Audio)
作詞:臭屁嬰仔 X 草屯囝仔
作曲:臭屁嬰仔 X 草屯囝仔
Produced by Mr. Strike
臭屁嬰仔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CockyBoyz260/
草屯囝仔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CaoTunBoyz/
混血兒娛樂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inokoinc/
臺灣說一詞代表我們臺灣的方言閩南語,亦即臺語。
由原先就是以臺語為創作素材的臭屁嬰仔和草屯囝仔操著各地的臺語腔調,
將在地的腔調、在地的人情、在地的素材和味道發揮到相當極致,
對於這兩個團體來說,北京話(亦即國語)不能代表臺灣的國家語言,
閩南語才是真正代表臺灣的語言。
屁辰:
這是新的台灣說 新的台灣話
這是新的台灣說 牽拖藍跟白
脖子掛金項鍊 沒人比我更跩
老子走在樁腳 比你開車還橫
這是新的台灣說 新的台灣話
這是新的台灣說 新的台灣話
立勝:
準備注意聽 這就是 台灣新的聲
阮向上面走 這就是 台灣新的聲
輸家這邊請 這就是 台灣新的聲
你看沒我的影 若跟我比較完你才知痛
穿著藍白牽拖仔 阮的驕傲
全台灣的檳榔攤讓阮來照顧
光明正大阮正氣免走暗的路
我行吾素阮會走出自己的路
台灣囝仔 站在哪 傳統文化 甘不學
就是說你這些 裝什麼高尚
若不團結怎樣完成這塊圖
不傳承怎樣灌靈魂在這塊土
歌戲跟布袋戲快要流失
講台語咱的本快要失去
外國的月娘甘真正較圓
我絕對誓死把歷史給傳下去
路上走走 都常常聽 說說台語的人 不多
你甘真正 心裡想說 說台語的人 全部都 素質低
聽我 說 這個 社會 給你 洗腦 洗到 爽
老子 細漢 不讀 書 但是 頭殼 還未 空
聽我 說 阮會 堅持 向前 阮的 目標理想
阮要將這文化傳下去傳下去傳下去走向成功
阿倉:
台灣話的歷史有五千年之久
我的土性散佈和靈魂結合整個身軀
日治時代 禁止講台語
閩南一脈 我推復興
各成一派 方言起
只有台語的溫度接近阮的心
華人寰宇 流傳 血液 台語 永生不滅
我在學府 繼承 上古 漢語 奠定不變
陰陽的蹊蹺 影響丟腔調 一向立格調
歷史留資料 非常的奇妙 常聽就欸會
彷彿有心跳 感受著明瞭
濁音 清音 看 台語聲母十八音
四界 講法 文法 聽 醋味通意卻不同音
人講飲水思源 祖先留下的腔語
現今沒人留傳 你們卻不感覺自悲
一步走 一步走 都外來語的交叉聲
仔細聽 仔細聽 都講台語的俗拼拼
台語復興 準備 掀起風浪
言語革命早晚會看到天邊的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41YsKsdhx0/hqdefault.jpg)
閩南語 外來語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評價
《知識份子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高金素梅2020.09.04 國立台灣圖書館
謝謝主辦單位,「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的展出,來的正是時候。最近,大家都看到幾件新聞,關於歧視原住民族的新聞。
第ㄧ件是藝人羅小雲在廣播電視金鐘獎公佈入圍名單的記者會上的「吼吼吼事件」。
第二件是政大校長郭明政在外賓面前致詞說:400年前的台灣社會,還是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
羅小雲事件讓我生氣,但這種生氣常常隨時會發生,幾十年來,錯誤的教育、隱藏的歷史、只有口號的「多元文化」,讓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尊重ㄧ直停留在只有表象、沒有內涵,即使是蔡英文總統對原住民族的道歉也是如此。2016年8月1日,小英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兩個月後總統府前的國慶大典,司儀介紹原住民族說:現在是『阿撒布魯哥』進場。『阿撒布魯』是閩南語的外來語,什麼意思?請大家自己查。
但是,國立大學校長在外賓面前的講話讓我驚訝~「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我要公開告訴政大郭明政校長:每個原住民族族群都擁有美麗的傳統文化、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只不過,我們被殖民了400年,土地被搶走、文物被掠奪,傳統文化被強迫斷鍊了。你可以去世界各大博物館與台灣的各博物館參觀,看看我們400年來被掠奪走的服飾文物,精緻的程度會讓你讚嘆、慚愧。
我要勸告『郭明政校長』,不要再為你的無知辯解了,用心研讀這次主辦單位展出的「原住民族相關舊籍史料」,今天下午來學習『郭明正老師』的專題講座。下ㄧ次,別再讓大家看到你在『知識文化上的衣不蔽體』。
謝謝主辦單位這次的展出,期待你們再接再厲,寄望你們能正確導正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歧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W8HkfMKgI/hqdefault.jpg)
閩南語 外來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QvcENdI1y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