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落入望文生義的圈套
我們在探討地名還是蔬菜水果名時,常常落入一個圈套就是望文生義,高麗菜就是其中一個。
#高麗菜不是源自高麗
高麗菜是外來語沒錯,但不是韓國,有一種說法是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推廣高麗菜,找了同樣是殖民地的韓國大力士來宣傳,說吃了會變得很強壯,大概是大力水手一樣,只是波菜換成了高麗菜。但這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清代的文獻中就已經有高麗菜。
#高麗菜是荷蘭人帶來的
高麗菜的荷蘭語為「Kool」、西班牙語為「Col」、德語是「Kohl」都與閩南語的高麗菜很像,且新加坡的高麗菜閩南語也是高麗菜,這表示與日本人、韓國人無關,更接近的是歐美語言,台灣高麗菜應該是荷蘭人引進的。
#蓮霧也是外來語
類似的還有蓮霧,蓮霧原產於馬來半島與印尼,當初也由荷蘭人帶來台灣,馬來印尼語的蓮霧就叫做Jambu,就被翻成蓮霧了。
#高雄楠梓區也是望文生義
同樣望文生義的還有高雄楠梓區,區公所的介紹直接寫清代移民因溪畔遍植楠木,故名為「楠梓坑」,日本時代再改成楠梓,但事實上楠樹不會生長在"超低海拔區",楠梓就因為地勢低常淹水了,怎麼可能普遍種植楠樹,再根據文獻和地理脈絡來看,楠梓應該本名湳仔,「湳」就是地勢低窪,常常有爛泥的意思。
---
更多地名、菜名、食物名的起源
可以參考曹銘宗、翁佳音老師的著作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翁佳音老師的大作太多,隨便google吧
Search
高雄楠梓區也是望文生義 在 Re: [建議] 萬大線建議站名(為歷史留名) -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nektsu2 (N)》之銘言:
: 萬大線建議站名 (為歷史留名)
: 仿照淡水線【為歷史留名】徵名方式
: 與現行爭議不斷的命名作業要點以里長意見為主有異 (自稱民意)
: 以下候選站名供各方參考 期盼有骨牌效應喚起民眾對地方的認同 並獲得政府重視
: 盼在通車前幾年完成更名作業
: 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
: 一期路網:南門—外員山
: 二期路網:南門—迴龍
: LG01 ■ 南門 Lam Mng
: LG02 ■ 龍匣口 Ling Ap Khau
: LG03 ■ 南機場 Lam Ki Tiunn
: LG04 ■ 加蚋仔 Ka La A
: LG05 ■ 龜崙蘭 Cournangh
: LG06 ■ 中和 Tiong Ho
: LG07 ■ 二八張 Ji Pueh Tiunn
: LG08 ■ 四十張 Si Tsap Tiunn
: ﹂ LG08A ■ 外員山 Gua Inn Suann
: LG09 ■ 廷寮 Tin Liau
: LG10 ■ 清水 Tshing Tsui
: LG11 ■ 土城 Thoo Siann
: LG12 ■ 埤塘 Pi Tng
: LG13 ■ 城林橋 Siann Na Bridge
: LG14 ■ 溪洲 Khe Tsiu
: LG15 ■ 彭福 Phinn Hok
: LG16 ■ 備內 Pi Lai
: LG17 ■ 樹林 Tshiu Na
: LG18 ■ 潭底 Tham Te
: LG19 ■ 圳岸腳 Tsun Huann Kha
: LG20 ■ 三角埔 Sann Kak Poo
: LG21 ■ 迴龍 Hui Liong
雖然我支持捷運站命名以地名為主 地標為輔
甚至畫了一張地名版的北捷路線圖
但我不認為每個地名都不適合當捷運站名
比起被動的「設站在甚麼地方就應該取什麼名」
我更傾向主動的「這個地方未來適合怎樣稱呼」
因此捷運站命名不應一昧的考古地名
甚至重大地標優先度應該高於地名 (101>三張犁
當然 所謂的「這個地方未來適合怎樣稱呼」
並不是叫政府隨便去找算命師想取啥就取啥
大部分的地方我們都希望重拾舊地名
所以才會抵制莫名其妙的里名學校名大樓名
想想看那些中山國小國中啊 能夠被地名化嗎?
假如我住江子翠 我會跟別人說我家在江子翠
但如果場景換到中山國中
我會說我家在中山國中站的附近
加上辨識度低 獨特性低等等 才會說這種站名很爛
然後我們就會碰到三個爭議
1. 所以就不該用地標名或新名?
可以,但要是很重要的地標 已經成為該地代名詞
而且未來也很適合把這個地方用地標稱呼
如台北101 動物園 技擊館 巨蛋 楠梓加工區
當然到底要用地標還是地名甚至是新名
還是要看政府想賦予這個地方怎樣的意象
如果台大醫院站改城中 就是凸顯台北建城歷史
如果改二二八公園 就是凸顯台灣民主化的艱辛
畢竟這些都是歷史 沒在什麼越古就越正統的
同樣的美麗島和大港埔 各自代表當地不同的意象
所以政府要去思量使用地標或新名的必要性
就像一把雙面刃 給你新的意象 也會容易忘記過去
例如我就認為市政府就是一個很沒必要的站名
因為市政府根本就不是日常生活會去的地方
也不是什麼有歷史意義的意象
你把市府轉運站和商圈都改成興雅也沒影響
不像你把台北101改三張犁 遊客就麻煩了
2. 該用什麼時代的地名?
最近公布的有些站名
有些覺得太古老 有些覺得不夠復古
一個地方往往因為時代的變遷堆疊許多名字
基本上只要不是訓教式三民主義式中國地名式
這些到處都有 完全沒辨識性和象徵性的名字
只要居民常用的名字就是好名字
在這樣的想法下
東園>加蚋
錦和>二八張
中坡>中陂
畢竟這些都是歷史 沒在什麼越古就越正統的
對於捷運系統來說 當然取辨識度高的為主
捷運又不是鄉土教材
尤其是中陂改中坡 也只是代表日本統治過的歷史
就像湳仔改湳雅 高雄的湳仔還變楠梓呢差更多
依照某些考古學家的堅持 松山區要改成錫口區
萬華叫盲嘎 高雄叫怕告 連台灣就不能叫台灣了呢
因為悲憤這些近代地名埋葬掉古地名 而去想辦法復活古地名 其實也只是用同樣的方式埋葬當地居民認同的近代地名而已
當我們支持加蚋重生的時候
也就只是拿著自以為清高的名字
剝奪居民認同的東園而已
接著某些考古學家就會哭訴說
難道那些超古老地名就該消失嗎?他們很可憐欸
所以......
3. 難道超古老地名就不該用?
就是那種沒什麼人在用甚至失傳幾個世代的地名
當然可以 所以你就排除眾議 把站名改成古地名
然後?
END?
沒錯 多數人覺得捷運站取個超古老地名就能復活它
當初說什麼古地名有多重要之類的
結果也只有把捷運站換個名字的心力
然後就天下太平 超古老地名流芳百世
在台北市12區中 我相信文山區的存在感是最薄弱的
甚至你跨過淡水河問高中生 他們就對文山沒概念了
然後問他們知道景美跟木柵嗎 他們點頭如搗蒜
到底還有誰知道清代文山堡還包含新店深坑石碇呢
這就是毫無計畫使用古地名的後果
跟當地居民完全脫節 當然繼續用舊名
不是說取名文山不好
而是你當地捷運站 學校 交流道 路名 隧道
都是滿滿的木柵和景美 文山隻字未提
只有運動中心和行政機關有掛文山
文山無法深入民眾日常生活
這名字也算活的死地名了
同樣的 你錦和堅持要叫二八張
然後附近學校 機關 道路全都叫錦和
只有過個快速公路才出現個二八張公車牌
加蚋也是 附近根本沒有能和它有所連結的事物
結果用了古地名當地居民還是繼續叫錦和 東園
除非真的是離捷運站很近才會叫二八張 加蚋
古地名終究無法深入日常生活
可能有人覺得爭取古地名為站名
有做事了有貢獻了就拍拍屁股走人
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把這些地名帶入日常
可以從學校教育 社區活動下手
像艋舺大道的例子也不錯
甚至高雄也有和平國中在捷運通車後改叫後勁國中的前例
捷運不是鄉土教材教科書 是要和日常交流的
不應該配上一個與生活不相干的名字
如果你覺得此地古風縈繞 適合超古地名
就應該花更多心力推廣它
畢竟一開始就說過 捷運站的命名基礎應該是
「這個地方未來適合怎樣稱呼」s
而不是「這個站未來適合怎樣稱呼」s
-----
Sent from JPTT on my OPPO F1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133.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01421772.A.31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