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中幸福新方案 -幼托一條龍 -青創銀行支持你 -活力銀髮安心老 推動台中幸福新方案!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今(30日)天公布「希望市長政策系列」CF第六集,以淺顯易懂的動畫方式呈現創業、托幼及托老政見。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社會中不同年齡族群,包括孕婦媽咪、青年創業者、年長者等代表一同觀賞動畫CF。林...
長者壓力來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請盡量敦促年長者外出,透過散步等運動來活動身體吧!
隨著年齡漸長,的確會讓人越來越提不起勁與他人溝通,但最好還是能從事一些足以對認知帶來負荷的事情,例如不斷認識新朋友,或是玩一些能鍛鍊大腦的遊戲。但比起自己一個人玩,不如選擇與兒孫一起玩最近流行的遊戲。加入使用音樂社團、演奏樂器也很棒,不但能增加溝通的深度、認識新朋友,還能獲得挑戰的機會,鍛鍊大腦的效果也會更好。
除此之外,為了穩定精神、增加能提高大腦功能的血清素,必須攝取能夠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食物,並注意大腦的營養補給。舉例來說,多吃肉類或堅果,有助於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的攝取,可促進血清素分泌。
取自《理智斷線》
*********************************
各位朋友,晚安:
拜直播所賜,不用出門,在版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長者智慧的光芒。我真心喜歡聽這些長者的閱歷,尤其私下聊天的時候,天啊,好像狂補經驗值的感覺。
但各位別忘了,版面上的各位朋友們,就是您,現在正在閱讀文字的您,您也正在變老,不管您現在幾歲。上面那幾個段落的文字,也可能適合您。
上次跟高姊直播的時候,她講到因為憂鬱症的關係,她還要繼續注意失智的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68995333684609/
我那時佩服高姊對自己的照顧,這是在意自己的健康,這是愛自己的具體表現。高姊還只是有失智「風險」而已,就對自己這麼用心,多少長者,是拖著病體,寧信偏方,也不好好就醫。
現在想來,想到高姊講的這段話,我有點難過。我是真難過,因為失智是一種慢慢跟親人,還有跟自己說再見的過程,這過程不是那麼好受,對大家都是如此。
所以,請大家注意保養自己的情緒與頭腦喔。也許我們還能相陪相伴,在臉書上走向下一個十年。
大腦的退化,讓老人家的情緒波動開始加劇,也越來越固執。請正確理解長者的困境,並且寬容自己對老人家會有的情緒。
祝願您,能多學習、多動腦,對人、對己都好!
*********************************
【文/ 中野信子】
【案例11 疑神疑鬼、容易發飆的「暴走老人」】
▍年長者容易發怒的理由
年長者往往易怒、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疑神疑鬼,這或許是因為大腦老化的緣故。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年長者容易生氣?
第二章曾跟各位說明過,許多人過了七十歲之後,腦部開始老化,額葉萎縮的結果,導致大腦抑制憤怒的功能逐漸衰退。換句話說,就是抑制憤怒的剎車失靈。
即使大腦沒有退化,年長者也往往因為自己這輩子累積了許多豐富的經驗,而在自我意識與認知上產生權威感;尤其是看到年輕人不成熟的地方,更容易覺得「看不過去」。
再加上世代差異造成的代溝,讓他們越來越難理解年輕人,更覺得對方根本聽不懂自己在說什麼,使得年長者的憤怒逐漸累積,最後變得容易生氣。
▍疑神疑鬼的理由
為什麼開始老化之後,人就會變得「疑神疑鬼」呢?
這是因為腦部的老化,讓我們無法再信任別人。
「信任」其實是大腦經過「計算」後的決定。為了獲得信賴與否的答案,必須經過看似單純,實則複雜的計算。
我們必須將獲得信任所需要的前提、對方的資訊輸入腦中,並考慮可能的風險後,才能得到「足以信任」的解答。
總而言之,信任必須經過「風險計算」,而這個計算的過程意外的相當複雜。問題是,計算能力會隨著大腦老化而衰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保持高度猜疑心比較好。表現在外,就是變得「疑神疑鬼」。
年長者容易變得「疑神疑鬼」的另一個理由,則可能與記憶有關。
大腦老化時,額葉會先開始萎縮,接著,顳葉和海馬迴也會跟著萎縮。其中,海馬迴是掌管記憶的部位,這也就是記憶力下滑的原因。
如此一來,大腦將會忘記美好的回憶,但不好的回憶與不舒服的經驗卻會留到最後。
這是人類無可避免的天性。因為就算記不住美好的事情,也不會帶來危險,但壞事卻無論如何都必須記住。如果不記住「往這裡走會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和這個人往來會讓自己蒙受損失」,下次說不定還會重蹈覆轍。所以大腦天生就容易留下負面記憶,而且還能清楚地回想起來。
另一方面,動物也是如此。動物能夠本能地記住疼痛與危險的經驗,同時會為了保護自己,避免靠近危險來源。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對於不好的回憶難免會記得比較清楚一點。
此外,前面也提過,額葉功能衰退,會讓人逐漸感受不到同儕壓力,這也是年紀越大,變得越頑固的原因。
因為感受不到同儕壓力,就表示應該多傾聽他人意見的理性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會漸漸聽不進別人的話。
老化造成的血清素分泌減少,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有些人甚至還會因此罹患老年憂鬱症,容易縮進自己的殼裡,不願意和他人打交道。
血清素分泌減少還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就是原本受它調節的腎上腺素分泌過多,這也會造成年長者容易發怒的現象。
▍就算上了年紀,也能鍛鍊腦力
面對容易暴怒的年長者時,家人和身邊的人最好能夠理解,大腦一旦老化,就會導致易怒、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疑神疑鬼等情況增加,這其實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老化會造成額葉萎縮雖然是事實,但萎縮的程度卻因人而異。有些人就算將近九十歲,也完全沒有給人大腦萎縮的感覺。
我們可以推測:其原因在於平常有沒有鍛鍊大腦。
即使年紀增長,額葉和海馬迴還是會製造新的細胞,但由於這些細胞沒有和其他細胞產生連結,所以才會萎縮。
即使細胞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誕生,器官和組織還是會逐漸邁向死亡。為了不讓身體太快老化、為了讓這些新生的神經細胞能夠不至於萎縮,我們必須好好使用才行。
新生的腦細胞要是未充分使用,就無法產生連結,所以重點在於別讓額葉與海馬迴「太輕鬆」。隨著年齡漸長,的確會讓人越來越提不起勁與他人溝通,但最好還是能從事一些足以對認知帶來負荷的事情,例如不斷認識新朋友,或是玩一些能鍛鍊大腦的遊戲。但比起自己一個人玩,不如選擇與兒孫一起玩最近流行的遊戲。加入使用音樂社團、演奏樂器也很棒,不但能增加溝通的深度、認識新朋友,還能獲得挑戰的機會,鍛鍊大腦的效果也會更好。
除此之外,為了穩定精神、增加能提高大腦功能的血清素,必須攝取能夠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食物,並注意大腦的營養補給。
舉例來說,多吃肉類或堅果,有助於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的攝取,可促進血清素分泌。
雖然很多人覺得,年紀大的人最好不要常吃肉,但事實上,常吃肉的長者往往比較健康,我想這是因為確實攝取了色胺酸的緣故。
除了能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飲食,做些散步之類的輕鬆運動也很重要。請盡量敦促年長者外出,透過散步等運動來活動身體吧!
.
以上文字取自
理智斷線:不暴走,不傷人,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3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3-B
金石堂 https://bit.ly/T0400053-K
誠 品 https://bit.ly/T0400053-E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長者壓力來源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今天高雄加零
#隔離設施壓力下降
#雙北重點區域應落實疫調並匡列隔離
#明日長者開始接種疫苗接種點路邊開放停車
這兩天確診數降到兩百以下,今天死亡數也降低至一字頭,專責病房收治人數趨緩,大家繼續團結加油!台灣會重見光明!
今天公布全國案例185例,高雄0例,死亡15例。
✦明日(6/15)高雄開始施打87歲以上長者疫苗,請記得攜帶 #通知單、#身分證、#健保卡。今天已經在 #鳳山體育館 演練,長者接種站共有126站,#不排隊、#不預約、#坐著打,長輩慢行安全至上。
✦長期居住高雄但戶籍不在高雄的長者,可經里幹事證明後前往接種,請與區公所聯絡。居住在其他縣市的高雄長輩,也要請各縣市互惠互助,共同把長者保護好。
✦疫苗施打站點路邊開放 #免費停車(黃黃線開放停車),僅供疫苗施打接送者停放,打完就開走請勿占用,給更多長者方便施打。#獨居、#身心障礙、#重大傷病與其他需要接送者,請與 #區公所 預約派車。
✦高雄針對懷孕的醫護人員(專責醫院以外)已經有造冊,即將安排接種莫德納疫苗。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98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42例,基隆市14例,桃園市10例,苗栗縣7例,花蓮縣4例,彰化縣及新竹縣各3例,宜蘭縣2例,臺中市及雲林縣各1例。
✦今日新增15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13日,死亡日介於6月5日至6月13日。
✦中央接管10天後苗栗縣電子廠群聚匡列情形:
第一家:確診287人、接觸者892人。
第二家:確診 21人、接觸者 87人。
第三家:確診 57人、接觸者130人。
第四家:確診 12人、接觸者 42人。
其餘廠商持續篩檢中,苗栗民眾若身體有症狀,可預約至快篩站採檢。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2日累計公布11,547位確診個案中,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0.2%。
✦#北病南送 收治於南部醫院為16%,南部幫雙北降載醫療量能,北部隔離人數也逐漸降低。雙北再來應把疫調匡列隔離步驟落實,才能控制疫情。
✦專家會議決議,#不建議使用ivermectin(抗寄生蟲藥物)治療COVID-19,除了無實證研究外,也無證據證明可降低死亡或縮短住院天數等效果。國際上WHO、美國FDA也不建議使用,請民眾勿購買,以免增加風險。
✦#高雄市75歲以上長者接種順序:
1. 第一梯次6/15-17:87歲以上長輩(23.12.31以前出生)
2. 第二梯次6/18-22:80-86歲(30.12.31以前至24.12.31出生)
3. 第三梯次6/23起 :75-79歲(35.12.31以前至31.12.31出生)
區公所會依照戶籍地址已通知單通知,這兩天已開始陸續發放,家裡有長輩的市民朋友請注意。
✦紓困方案整理:
教育部相關看這裡 https://reurl.cc/bXXaR3
勞動部相關看這裡 https://reurl.cc/ZGGqjM
經濟部相關看這裡 https://reurl.cc/9rrgRa (#餐飲、#攝影、#美髮、#娛樂休閒、#會展、#貿易、#製造及技術產業都在這)
防疫旅館補助在這 https://reurl.cc/En8v5a
紓困方案諮詢高雄專線 07-8220300
若有症狀請撥打電話給以下單位:
高雄市衛生局:(07)7230250、(07)713-4000
疾管署:1922
資料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2021/6/14新聞稿
長者壓力來源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台中幸福新方案
-幼托一條龍
-青創銀行支持你
-活力銀髮安心老
推動台中幸福新方案!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今(30日)天公布「希望市長政策系列」CF第六集,以淺顯易懂的動畫方式呈現創業、托幼及托老政見。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社會中不同年齡族群,包括孕婦媽咪、青年創業者、年長者等代表一同觀賞動畫CF。林佳龍說,年輕人在一座城市中成家立業,會面臨遇到四個主要的問題,分別是「創業難、買房難、生兒育女難、養老托老難」,對此推出了台中幸福新方案;他強調,未來將成立「青創銀行」,由市府出資設立基金,以創業貸款及獎勵補助協助青年朋友創業。幼兒補助也將從現有的0-2歲補助增加為0-3歲,補足3-5歲的照顧空窗。至於年長者的部分,將整合資源發展與社區關懷據點成為「銀髮俱樂部」,降低失能發生率,讓社會福利從托幼、青年創業到托老形成「社福一條龍」。
林佳龍提出,青年創業初期無論是人事經費或租金成本都是很大的壓力來源,未來將設立「青創銀行」,基金規模設定以新台幣三至五億元,分為兩種創業貸款;一般微型創業貸款,個案貸款上限為新台幣一百萬元,以及創新取向的創業貸款,個案的貸款上限為新台幣三百萬元整。將以市府之預算及民間企業捐款做為資金來源,並視每年的基金運作狀況,做適當補充。
林佳龍說,青年創業是一個尋夢、築夢到圓夢的過程,要藉由資源的聚集與整合健全大台中的青年創業體系,吸引更多年輕人在台中實踐創業夢想。未來市府也將成立跨局處的單一窗口,簡化青年創業的各種流程,協助創業諮詢服務,建立起追蹤和輔導的機制,成為青年朋友最好的創業夥伴。
青年創業者「Chichic七柒」的負責人之一林蒼玄表示,創業時資金是最重要的,金工藝品和設備、媒材花費許多,加上目前他們所創設的金工藝品店在傳統產業較沒落,目前在中區舊城區以新模式經營,創新型創業風險較高,需要長時間推廣。也相當期待政府能提供更多資源,降低青年創業的門檻。
針對幼托政策,目前是全職媽媽的孕婦媽咪馬小姐表示,目前已經懷了第二胎,懷孕期間包括疫苗接種需要許多花費,未來除了要擔心經濟狀況,顧慮到二度就業的問題之外,小朋友的幼托服務及托育的品質,也是她極為關心的問題。
針對許多父母關心的幼托政策,林佳龍表示,目前台中的托育津貼是由中央政府補助五歲幼兒免學費計畫,育有0-2歲嬰幼兒的家庭,每人每月可從市府申請2000到3000元的補助。為讓市民安心成家、降低養育壓力,林佳龍承諾,未來當選市長後,將率先增加補助3歲的幼兒補助,讓育有0-3歲嬰幼兒的家庭都能享受保障,並視財政狀況逐年往上編列,設法讓0-6歲幼兒都能有保障。對於3~5歲的幼托補助空窗,將善用閒置空間廣設公辦民營幼兒園,協助幼兒照護不間斷,達到0~6歲「幼托照護一條龍」。
至於托老的政策,現場一位年長者劉先生表示,現在家裡的青壯年幾乎都外出工作,平常喜歡到戶外與朋友互動交流或做志工服務,有許多朋友談到裝設假牙的需求,未來希望政策的補助能夠更完整,簡化申請程序更貼近長者需求。
對於年長者的照護,林佳龍提出,日前他與民進黨團共同提出,未來每年將編列3億預算補助65歲以上長者的全口假牙裝置,並縮短長者申請補助的時間,簡化審核提高行政效率,市府也已跟進並編列2億相關預算,未來他上任後,會履行承諾,每年編列3億元預算補助65歲以上長者的全口假牙裝置。
林佳龍也提到,降低長者失能率與創造樂齡的環境是首重的目標,未來將整合資源發展社區關懷據點成為「銀髮俱樂部」,推動社區化的長期照護與居家服務,讓健康的老人能夠健康的生活,降低失能率。林佳龍表示,未來也將請專家研議如何引進青年團隊來經營「銀髮族俱樂部」,讓台中的照顧服務社會企業化,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林佳龍補充,未來「志工銀行」的設立,也可讓銀髮族貢獻所長,由政府建立社會服務平台,媒合志工與需要協助者,儲值志工點數,讓社會形成共助雙贏的良性循環。讓台中不但是宜居城市,更將成為退休族最喜愛的「移居城市」。
競選官網:http://hope2014.citylove.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orpeople

長者壓力來源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這6年間,我去過40多個城市,爬過100多座山,揹着相機跑過3,000多公里。」Lloyd娓娓道來當上越野跑攝影師的歷程。現年45歲的Lloyd Belcher,是國際級的越野跑攝影師。不但曾替National Geographic工作,其紀錄片作品《Mira》以記錄尼泊爾基層女跑手的故事,更獲得多個獎項,連BBC及FOX TV等平台亦有轉載。種種成就,原來源於大嶼山的山野。
生於英國的Llyod,7歲時便隨英兵父親工作來港,居港至今近40年。青年時期在大嶼山成長,是他愛上山野的契機。他說:「當時大嶼山沒有機場,沒有東涌。生活很簡單,就是喜歡那時自然的感覺。」喜愛自然,便頻頻往山上跑。從行山到跑山,由大東山到鳳凰山,再從鳳凰山到東涌,與山野建立出一種無以名狀的親密感。從大學畢業,Lloyd當上大學講師,因社會學研究的需要,他擅長用鏡頭記錄社會。成為攝影師的想法,便開始在他內心揮之不去。他說:「在大學教書,舒服得多。做攝影師,人工大減一半。但我擔心老來後悔,悔恨當初有夢想不敢追。」喜歡攝影,亦愛跑山。於是在6年前,Lloyd開始兼職拍攝運動。直至去年,他更正式轉行,成為全職攝影師。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攝影 #攝影師 #英國 #跑手 #相機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長者壓力來源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假期後遺症】周一已經無精神 仲食白飯白麵包只會攰上加攰
打工仔最憎星期一,因為假期後遺症會特別眼瞓,即使不停飲咖啡亦趕不走睡魔,但營養師Minnie表示,原來只要食得正確,就可以醒腦提神,令全日有精神工作。
Minnie表示,維他命B雜是輔助酵素,是參與人體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功能的重要營養素。其中維他命B6更是血清素合成不可缺少的關鍵成份,對改善情緒有很大幫助。因此含豐富維他命 B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香蕉、堅果、燕麥、牛肉、三文魚、綠葉菜、糙米和一些五穀米,均有提神作用。
相反,會令人無精神的食物,通常都是一些升糖指數高食物,如白米、白麵包。原因是這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被迅速分解,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立刻提升。由於葡萄糖是腦部的能量來源,進食後能在短時間內令大腦專注力活躍,但血糖升得快亦跌得快,當血糖急降時,便會開始覺得疲倦,大腦專注力亦會減少,令人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營養師又提醒,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奶茶雖然有助刺激中樞神經,達到提神效果,不過如長期攝取,就有可能造成倚賴,若偶然不飲就有機會造成頭痛、疲倦及專注力下降。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打工仔 #星期一 #假期 #後遺症 #咖啡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長者壓力來源 在 長者常見精神壓力來源 的相關結果
過量的精神壓力,對身心均有害處。認識處理壓力的適當. 方法,對我們的健康與心理會有一定的裨益。 長者常見精神壓力來源. 1 退休後生活及經濟狀況的改變. 22 照顧子孫. ... <看更多>
長者壓力來源 在 2016年-臺灣民眾的憂鬱分佈壓力源及對老年生活看法之調查 的相關結果
年長者主要壓力源. 詢問受訪民眾感到壓力的事件,全體受訪者的前五名壓力源排序為「工作」、「身體健康」、「經濟」、「親人健康」、「未來生活」。至於60歲以上的受訪 ... ... <看更多>
長者壓力來源 在 EHS - 認識精神壓力 的相關結果
1. 長者常見的精神壓力來源 ; 身體功能衰退, 家庭角色轉變 ; 長期病患或痛症, 缺乏社交支援 ; 自我照顧能力減弱, 長期照顧子孫或患病的家人 ; 退休後出現經濟困難, 伴侶或親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