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對台施壓力道,國際危機組織將台海納入「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 。學者表示,自1996年飛彈危機以來,台海面臨再次爆發危機的臨界點,但引發高度衝突的可能性不高,因為戰爭代價高達2兆美金。
中國可能轉而發動低度衝突,原因可能跟中國內部動盪、長江水患不止、疫情未受控、經濟成長趨緩等等有關,急需利用對外議題轉移政治焦點。
▶️別再說看不到公視了~
http://bit.ly/2GiUzs5
↑↑↑ #公視youtube直播 ↑↑
長江水患原因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八卦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國的糧食問題(二)水患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原因】
福編又來晚上講吃的~ 在這萊克多巴胺襲來的時刻(美國銷陸豬肉必須零檢出喔~)照例要強調:偉大的萬世美食家金正日說:豬肉最好。最近趕快吃,至少現在還不吃到美國善意的萊克多巴胺豬肉喔~~
◎水患對大陸糧食供給並無整體性影響
在討論水患有沒有影響糧食安全時,先來算大陸糧食帳:
在2019年全中國大陸糧食生產量6億6384萬噸,而人均消耗糧為470公斤,亦即以14億人計,總耗糧也不過6億5800萬噸,
#中國糧食實際仍保持完全自給能力。
若以1995年人均耗糧380公斤計,則中國大陸需糧僅5億3200萬噸,現產糧食遠遠過剩。正如我前一天強調過,大陸耗糧上升肇因於肉、酒消費激增與水產、鴨、山羊肉大量出口。
#大陸糧食消耗有百分之十是用在釀酒
就算水患問題或其他減產問題再嚴重, #充其量先影響酒消費
※水患對中國大陸產糧實際計算
(一)微觀驚人但宏觀有限。
大陸8月水患在部分媒體的渲染下顯得怵目驚心,事實上損失也的確不小。根據中共水利部統計,8月水患造成603.26萬公頃的農作物受災,其中有114.08萬公頃絕收,主要均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
600多萬公頃的損失確實嚴重,但就算受災地完全都絕收,不能忘記
#只是3穫收成減少一穫。
#水災只對災情當獲有影響
若假定受災區全部該獲絕收,並放大假定因此減損每公頃2,000公斤收成(當作全部沒有搶收),也不過是損失1206萬噸。這對大陸6億噸以上規模的糧食產量,不過是2%的損失。
(二)水患損失影響肇因於1998年大水災後的分洪規劃。
水患雖然看來壯觀,但大陸整體卻得益於1998大水患後痛定思痛的改進政策。1998年長江流域大水患造成龐大人命與物資損失後,中共中央全力推動「退田還水」政策,包括淮河、洞庭湖、鄱陽湖流域都有規劃預備分洪區。分洪規畫區內雖可農作,但不得建住宅,也如我幾週前寫過的:
1.洞庭湖流域強調「退田還湖」,約890平方公里的圍湖造田區改為低圩堤的「低水種養、高水行洪」區,可種菜、瓜、養魚、雞鴨,但若洞庭湖水位高時,湖水就會漫過低圩堤而讓該地成為湖區(類似二重疏洪道,水位超過正常高度3.5公尺高後就會開始漫入疏洪道)。
2.滁州市多數農地(淮河分洪區)與鄱陽湖周圍則是採取水位過警戒時主動採取爆破堤圩分洪之方式。
3.滁州市與鄱陽湖周邊主動分洪時,大陸媒體有加以報導,是因為這兩處都是1998以來首次真的執行分洪,所以當地農民仍會驚愕。
4.洞庭湖周邊則因已有多次分洪經驗,早在7月中農漁民就已開始進行搶收。
5.當滁州分洪區主動爆破的新聞報導時,台灣網路一片「哈哈哈,割韭菜」,說這是中共強迫犧牲的美化宣傳,卻完全不知道這些分洪區的土地承包合約,早載明為分洪區,故分洪根本與割韭菜無關,再再凸顯近年台灣網路文化的盲目「仇中」與無知。
6.湖南、江蘇主要產糧區都因分洪而無損:正因分洪區的預先規劃,包括湖南的常德、益陽與江蘇的淮安、鹽城等重點產糧區都無損。而農作受災面積集中於分洪區。
7.長江上游農田多為高地地勢緩和處之梯田,因而不受水患影響:故長江上游之金沙江段,8月中雖曾面對水位暴漲與土石流成災之威脅,但農田卻幾乎無損(就如同蘭陽溪上游,農田在高地,河谷無利用或只種瓜)。
說真的,只要想想,常德淹了嗎?淮安淹了嗎?滄州淹了嗎?濰坊淹了嗎?三江口淹了嗎?重點產糧區全部無損,這些假專家到底在興奮甚麼?
下一篇,也是大陸糧食相關最後一篇,我來解釋光盤行動最可能的背景、原因,還有如果國際進口真的斷絕,對大陸的影響。
#豬肉最好
#但沒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是豬肉中真正最好的
長江水患原因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氣候變化,文明遷移,部族戰爭,國家誕生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 新浪博客作者:讀歷見聞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時期發生氣候變化,引發了全球性的嚴重洪水災害。在這個漫長的大洪水時期,我國黃河下游的山東龍山文化和長江下游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為遭受洪水災害而逐漸衰微。華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黃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區遷移,我國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現在這一地區。
當時我國正處於堯舜禹時代,許多古籍對大洪水都有記載,也提到了先民為躲避水患而遷徙的事蹟:
《孟子 ·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汜濫於天下。」
《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
《淮南子·齊俗訓》:「禹之時,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積薪,擇丘陵而處之。」
堯舜禹為了躲避大洪水,先後分別建都平陽 (今山西太原)、蒲坂 (今山西永濟)和安邑 (今山西運城)。但事實上在他們之前的三皇五帝,大都居於江河下游的東部地區,王國維就曾說過「堯舜之前如神農、黃帝、太昊、帝嚳皆居東方」。
可見這場大洪水的暴發,影響了華夏文明的落腳點,成就了開啟居中之國的夏王朝。否則,隨著山東龍山文化和江浙良渚文化的發展融合,我國最初的王朝極有可能出現在東方的近海地區。
一開始負責治理水患的是「有崇氏」鯀。鯀其實很善於治水,他修築堤壩圍堵洪水的「堙障法」並非一無是處,治水失敗的更主要原因還是嚴峻的氣候和落後的物質條件。鯀被追責後,他的兒子大禹接過了治水的重任。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大禹上任後改「堙障」為「疏導」,但是仍然見效緩慢,因為他花了漫長的十三年時間才「成功」。對於這樣的成功,屈原就不大相信,他在《天問》中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
屈原大概覺得,以他通達天地的高超思維都想不通的事情,很可能是假的。
大禹如果有機會親口回答屈原的質疑,他至少能夠說出兩大理由來證明治水確實需要耗時十三年!
第一個理由就是打贏部落戰爭、一統天下需要這麼長時間。大禹是禪讓制轉變為世襲制的關鍵人物,這十三年時間是他為江山傳子,助兒子啟開創一代王朝創造條件的關鍵時期。
其實經過堯舜時代向高海拔地區的西遷之後,水患對先民的威脅已經不那麼急迫,否則也不可能給大禹十三年的時間去治理。換句話講,大禹能夠在治水總指揮的位置上坐穩十三年,事實上是另有原因的。
這個原因就是部族衝突和戰爭。只有消滅敵對部族,有效地控制不同部族,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國家才能夠建立起來。三皇五帝都在做這樣的事情,但都沒有取得最終的成功。上古時期部族之間衝突與戰爭的記載,在古代史籍中非常多見: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荀子 ·議兵》:「堯伐讙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
《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
所以大禹並不是像他父親鯀那樣,傻傻地只想著設法治水。他的成功並不是治水方法的成功,而是藉治水之名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實力壯大才是真實的成功。當時華夏大地上的主要矛盾,是水患的威脅與先民渴望安居之間的矛盾,子承父業、接班治水的大禹是大多數部族都能接受的人物。
大禹被舜任命為司空,並兼任總領聯盟事務的「百揆」,有權指揮各個部族的人力物力進行治水。在治水大權之下,大禹也就能以妨礙治水為名,征討不順從的部族,「禹伐共工」就是例證。
共工氏在我國上古時期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部族,女媧、顓頊、帝嚳以及堯舜等人都和共工氏發生過戰爭。古籍提到共工氏時,最常見的說法就是「振滔洪水」,只要一發生洪水就說是共工氏作怪。
所以大禹完全可以說,三皇五帝都沒有擺平共工氏,他自然更需要一些時間去搞定共工氏,才能把水患的禍根除掉。
就這樣在治水的十三年時間裡,手握大權、可以號令四方的大禹以治水之便,將各個部族的民眾按照地域劃分,建起早期的社會管理組織,具有國家意義的管理機構也在這基礎上逐漸形成,成為其後正式建立國家的基石。
大禹要說的第二個理由絕對是重量級的。水患是天災,天不降災,人間自然無禍。大禹完全可以說,經過他十三年來的努力,上天深受感召而決定不再讓災禍降臨,於是水患自然根除。
事實真相是這樣嗎?根據現代科學的推斷,確實很可能就是這樣的。
地球上多雨時期一般發生在暖期氣候向冷期氣候的轉變,這個變化過程相對緩慢,所以多雨時期常常持續很長時間。而大禹恰恰趕上了氣候發生相反變化的時期,冷期氣候開始向暖期氣候轉變,這是一個快速突變的過程,有雨過天晴的效果。因此,隨著氣候的快速好轉,氣候帶北移離開華夏地區,季風、降雨變得正常化,植被逐漸得到恢復,洪水災害也就自然得到消除。
所以說,大禹的成功並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在等著聽天命的過程中,必須竭盡人事,奪取並鞏固地位和權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鯀以生命為代價,給他講清楚的道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長江水患原因 在 三峽大壩其實很危險。近年長江水患嚴重,問題出在哪裏 ... 的八卦
... 長江 沒有。 長江 的平均流量水量,是每秒3萬噸,比黃河高出15倍。但 長江 以前沒有水災,到中共建政之後, 長江水患 才越來越嚴重了, 原因 是什麼呢? 原因 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