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小鬥士/如果沒有明天 李宇柔用愛陪伴罕病兒
女演員李宇柔的兒子患有罕見疾病,醫師說這種疾病頂多只能活到兩三歲...不過在她細心照料下,現在兒子已經11歲了!雖然過程中她曾一度想放棄,甚至罹患憂鬱症,但如今李宇柔只想把握每一天,努力的用愛去守護這個孩子~~
更多新聞--
【如果沒有明天 李宇柔用愛陪伴罕病兒】
👉https://www.chinatimes.com/tube/20200515004050-261410
---------------------------------------
#李宇柔 #憂鬱症 #罕病兒 #生命 #小鬥士 #用愛 #灌溉 #茁壯
同時也有25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醫師說 在 柴犬Nana和阿楞的一天 Facebook 八卦
有人不相信奈奈打針不會怕(?!)(|||゚д゚)
所以剛好最近這兩個禮拜內有打八合一以及狂犬病
來~我們一起來看奈奈到底怕不怕打針ㄏㄏ
#李醫師說打到一顆石頭笑歪
#奈奈好棒
合作團隊:VS Media Taiwan
醫師說 在 隋棠 Sonia Sui Facebook 八卦
我一向十分尊敬醫護人員,也相信鄭博仁醫師不是有意在不清楚實情的情況下做出此發言。
其實我非常贊同鄭醫師說的孕期不要過度節食,而且有關注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懷孕期間不節制的胖了13公斤多,所以雖然這新聞對我來說是無妄之災,但藉此讓更多準備懷孕或孕期中的女性朋友可以參考到更多醫師的觀念也無非是件好事😊。
醫師說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避免肥胖就能防乳癌!醫師的外食4原則 (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5LSerGyWYZE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 (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86g4SrpxImA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肌少症3徵兆當心老年失能!這樣抱膝伸腿練肌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26
50%高齡者有骨質疏鬆!芥藍、莧菜搭這個助鈣吸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37
#蔡凱宙 #骨質疏鬆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醫師說 在 野火娛樂 Youtube 的評價
小的時候都要接受疫苗接種
打針是小朋友可怕的夢魘
爸媽總是又哄又騙「打針不會痛!」
可是明明就很痛!
媽媽秀請到專業醫師說明
也和各位廣大的爸爸媽媽呼籲
可以分散小孩子的注意力、不欺騙
也要信任打針的醫護人員
才能順利完成「打針任務」喔!
影片連結:https://goo.gl/HMrzQf
媽媽秀粉專:https://zh-tw.facebook.com/TheMommyShow/
更多媽媽秀小劇場→https://goo.gl/yMYrRw
醫師說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不僅能協助身體活動、維持適當體態,肌肉的功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其中對於身體代謝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史考特醫師比喻,肌肉就像儲存血糖的倉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鍛鍊肌肉促代謝
史考特醫師說明,當我們吃下一碗白米飯,會先從澱粉分解為葡萄糖,接著便會散布至我們全身。身體中能接納葡萄糖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肝臟,另一個就是肌肉。肝臟沒辦法經由訓練變大,但肌肉可以,所以它就如同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如果將這個倉庫擴大,我們吃進去的葡萄糖消化之後,就有地方可以去,「就不會堆積起來讓血糖變高。」
相反的,一個肌少症的患者,代表他儲存葡萄糖的倉庫很小,有部分的葡萄糖就會無處可去,最後只好堆積在血液中,「當然糖尿病擁有複雜的致病機轉,這裡只是一個簡化後的論述。」
下半身肌群很重要
「我們全身上下的肌肉,大概有2/3以上是分布在腰以下。」史考特醫師指出,如果我們只練上半身肌肉,等於只練全身肌肉的20%,是非常小比例的肌肉,對於健康的效果其實是不足的。
史考特醫師強調,尤其是對於老年人而言,下半身肌群更是重要。因為包括能不能站起來、走路、爬樓梯等維持行動自如、不會坐輪椅或臥床等,都非常需要下半身肌肉的幫忙。
50、60歲推薦訓練動作
1、徒手訓練:椅子深蹲
史考特醫師指出,由於有椅子的保護,安全性比較高。即使肌力、平衡感衰退,或膝蓋有些不舒服的人,也很適合在家鍛鍊。
STEP1:站在椅子前方,距離椅子大約半隻腳的距離。
STEP2:如同坐椅子般,臀部先向後推,膝蓋慢慢微彎下蹲。
STEP3:當臀部碰到椅子時,再以臀部的力量讓自己站起。
2、器材訓練:槓鈴輔助深蹲
史考特醫師說,年紀稍長的朋友,想在健身房做下肢的肌力訓練,槓鈴及蹲舉架就是深蹲的好幫手。特別適合膝蓋不適、有關節炎或肌力不足的年長者。
STEP1:面對蹲舉架(槓鈴),雙手抓穩槓鈴,雙腳與肩同寬站穩。
STEP2:背部打直、穩定核心。臀部向後推,彎曲髖關節,膝蓋再慢慢彎曲下蹲。
STEP3:雙手持續抓著槓鈴,作為深蹲的輔助,藉此分擔身體重量,不會全都落在臀腿。
STEP4:下蹲到最低點,再用臀部的力量讓自己站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40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40歲後每年流失1%肌肉【宋晏仁醫師】
https://youtu.be/iLwQwlqAGy4
復健科醫師詳解,姿勢對了!疼痛不再來【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TBnQxNz6JUA
【相關文章】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78
深蹲重點不在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醫師親自蹲給你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44
深蹲有比慢跑還傷膝蓋?醫師這樣說給你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762
#史考特 #深蹲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醫師說 在 Dr. Daniel Kao 高醫師說 - YouTube 的八卦
本頻道由馬偕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高晧宇中醫師所錄製,提供你中醫、中藥、針灸和穴位按壓等多種讓你更健康的影片!!Hello!I am the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fro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