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今天我們全家人離開住了將近14年的新加坡,在決定全家搬到上海之前,我告訴女兒們,她們這一代的孩子們無論選擇幹哪一行都必須要面對中國大陸的挑戰。
七年後來檢視一下我的兩個寶貝女兒,跟著爸爸媽媽在中國的歷練,不管是上海,到杭州,杭州回上海,我們一家人始終團結在一起共同度過高低起伏不斷的歲月。看到了十里洋場上人與人之間只講利害關係的虛偽,但是也感受到許多真誠的友情這些都是我們在上海五年多所體驗到的“上海經驗”。當然“Shanghai Experience" 就未必等同於“China Experience", 不過很高興我們家兩個公主們,能夠有機會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走出溫室,走進真正的”世界“看看真實的人生,真正生活是什麼樣,而不是像在新加坡,每天都有如生活在”楚門世界“中。
Kiki在18歲開始上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文班隨後就被爸爸派去PCCA亞洲保時捷卡雷拉杯挑戰賽,帶著一群年紀都大她至少一輪的香港攝影團隊,從雪邦到珠海,鄂爾多斯,等地拍攝報導,也奠定了她日後能隻身穿梭於德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獨立作業的基礎。
小公主十年級暑假也曾經到常州半個月,替上海的活動公關公司協助執行一個十萬人次以上的Local event,讓她學習到了上海非中國,和在中國大陸做事的許多”眉眉角角“。 讓她在這兩年來到台灣後可以比較與適應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時應該如何去適應。這次和爸爸的加拿大遠征,看到她的工作與敬業的表現,真的是令我很驕傲!在大陸的這些年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段生命中最真實的旅程!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話很簡單,但是當台灣面對強國如此巨大的經濟實力,一路一帶橫掃那麼多的國家的時候,我們台灣的年輕世代真的還以為躲在小島上每天排隊吃拉麵,有手搖杯喝,月領28K過著月光族的生活就有未來了嗎?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那我先說聲抱歉,If it's good for you, then it's good for me. 翻譯成中文就是你要是爽就好了啦!
If you can't fight them, join them. 面對大陸市場,如果無法拒絕,就只有努力去賺他們的錢了!我大概只有這句話去形容了!(以上純經濟上的形容,請有心人士勿扭曲解讀引戰)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TopGear HK 極速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速誌》香港編輯聯同國內版TopGear同事,一同展開一個夢幻駕駛之旅──以Land Rover Discovery 4及Jaguar XJL由北京遊到拉薩。八天行程怎少會缺少靚人和靚景、谷氣與驚險,以及迷路與洩氣?...
鄂爾多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人為逆轉區域性荒漠!毛烏素沙漠治沙60年,黃沙變綠地奇蹟,"種子戰略"創農業升級基地】
美國NASA最新一項監測顯示,過去20年來,地球表面總共新增超過200萬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積,相當於多出一塊的亞馬遜雨林,而這個讓NASA為之點讚的奇蹟,中印兩國功勞重大。
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內蒙交界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治沙行動從1959年開始,已持續60年。人為努力逆轉區域性荒漠化,目前已有八成沙地被植被覆蓋。
"颳風一起塵,白天點油燈。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住在鄰近毛烏素沙漠的居民,從小念到大的一句順口溜。
(植樹人/韓祥)
過去一刮大黃風,每年春天毛烏素沙漠的大黃風刮的人,那真是不能活。一刮大黃風哪兒有太陽,刮起的土就把天遮住了,看不到太陽在哪兒,大白天回家得點燈,不點燈看不見。
"毛烏素"是蒙古語"惡水"的意思,毛烏素沙漠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這裡也是少數降雨較多的沙漠地帶,有利於植物生長,上世紀五十年代,位於山西西北邊陲的右玉縣,為改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號召群眾植樹造林。在風沙滿天的旱地裡,挖坑,栽樹,一做就是一整天。
(植樹人/韓祥)
上山栽樹,沒水喝是第一苦,沒飯吃更不用說。那個時候早晨起來拿上一個玉米麵窩窩頭。拿個瓶子,提點水,上山栽樹,你弄不好就灑了,吃不飽,喝不上水,還要繼續幹
從陽剛少年到白髮老人,韓祥種樹已有60年,家鄉的林木數量,從1998年的3214株變成如今的30多萬株。而荒山造林,從點到面,如今成就了不可能的奇蹟,2018年11月,這片4.2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即將被"消滅",變成"毛烏素森林"。
額登達來是內蒙鄂爾多斯烏審召鎮的牧民,他家共有四千多畝的沙地,絕大部份曾是流動的沙丘,治沙要先固沙,因此這裡有一半種植了叫做沙柳的灌木,他說,三年後,這兒將全被綠植覆蓋。
(內蒙鄂爾多斯生態產業負責人/陳玉川)
我們能看到的這幾個沙丘,整個都布滿了沙柳,然後它(沙丘)就不會再移動了,草場就不會被風沙吞噬掉,這一片地正是往北已經治理,然後往西我們正在那邊治理,今年還有兩萬畝左右的任務在這邊完成
而在陝西榆林地區的治沙人張應龍,2003年承包了42.8萬畝的荒沙,他先是栽種38萬畝的人工林,讓土質得到改善。
(治沙人/張應龍)
你看它這個已經了這種結皮,這種結皮這一塊就是全是有機質,已經能長蘑菇了,你看這就是純沙子,過去就是這種上造林,你現在把這個土再拿一點,你看它的顏色完全不一樣
過去的無人區,變成了陝北的綠州,榆林8百多萬畝的流沙,多半能夠固定,綠進沙退 取得階段性的成功。然而,數十年的治沙過程背後,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讓參與治沙者有所堅持,生態治沙的新模式是一大關鍵。
沙柳嫩苗隨風搖曳,不但是固沙的利器,也是沙漠中的綠金。在缺少水份及養份的沙漠生長,沙柳每三到五年必須平茬一次,從根部以上割除,讓它能重新萌發枝條,才能越長越多,而割除的沙柳,則送進當地的生物熱電廠,供燃料使用,協助治沙的牧民,有一半的家庭收入來自它。
(內蒙鄂爾多斯烏審召鎮牧民)
一般我們(一車)就是九到十噸,(十噸一車) 嗯,(每噸多少錢),每噸412元(人民幣),(這個收割季大概賺了多少錢),一冬天也能賺個七萬多八萬
2009年,牧民那仁森布爾家五千畝的沙地,只有一千畝的草場面積,而在嘗到了沙柳種植的甜頭後,現在每年都會增加沙柳的種植面積。而生物質熱電廠與牧民合作,已綠化的沙地達到了260平方公里,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治沙,拉動生態恢復的綠色道路。
(內蒙鄂爾多斯生態產業負責人/陳玉川)
發電的成本能夠接近持平,略有虧損,但是我們再通過設施農業和螺旋藻二氧化碳利用的這個角度,我們再彌補一塊以後,這個產業就基本持平了
發電廠每年需用18萬噸的灌木燃料,可發電1.5億千瓦,而發電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還能用來養殖螺旋藻,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了發電,種植經濟作物也為治沙產業的持續性提供了資金支援。榆林的治沙人張應龍就發現一種既可治沙又有經濟價值的作物 長柄扁桃
(治沙人/張應龍)
像現在的好多我們做一個調和油,就是把長柄扁桃的油作為一項保鮮劑 防腐劑一樣的使用,所以它的這個價值還是非常高
現在,當地林業單位要成立技術中心,為這種治沙植物大範圍的推廣打基礎。難以想像,過去的荒漠如今呈現的是另一種新面貌。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
勻稱點 現在市場上不喜歡太大的,(這個品種不就很勻稱),喔 對 這個還真是
在經過綠化的沙地中,還發展出"種子戰略",毛烏素沙漠已成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地。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
光我們一家苗廠就提供四萬多畝的種植面積,就從育苗的蔬菜來說,我們已經占到了(定邊縣)70%左右了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的苗廠給農民提供種苗,並組織農民定期培訓,現在還能將生產的馬鈴薯種子,還送往寧夏 甘肅及湖南等地,這是黃沙中所創造出來的綠色奇蹟。
鄂爾多斯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八卦
為救兩歲女童 全城吃面愛心接力
近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一條“吃碗面,救救我的寶寶”的資訊被大量轉發,消息中寫道,“女兒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孩子的爸爸在東勝開了一家麵館,希望更多人去吃一碗面,幫助孩子籌集醫藥費。”這幾天,當地許多居民都自發來到這家麵館,用吃面的方式,愛心接力。
鄂爾多斯 在 TopGear HK 極速誌 Youtube 的評價
《極速誌》香港編輯聯同國內版TopGear同事,一同展開一個夢幻駕駛之旅──以Land Rover Discovery 4及Jaguar XJL由北京遊到拉薩。八天行程怎少會缺少靚人和靚景、谷氣與驚險,以及迷路與洩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Zh1S9nyXDo/hqdefault.jpg)
鄂爾多斯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8月26號,中國的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一項「雙語教學」新政策。當地以民族語言授課,也就是用蒙古語教學的小學與初中,從9月開學開始,「語文」課必須要改用普通話教學,並且採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在接下來的兩年,政治、歷史的課程也要陸續跟進。這項政策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反彈。許多內蒙古的人超級不爽,有的上街抗議、有的家長帶頭讓小孩罷課,也有的是老師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文化滅絕啊。甚至一間本來可以收一千多人的學校,搞到最後真的來註冊的只有10幾個。還有家長突破警方封鎖,把被關在宿舍的小孩接回家之類的。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很多地方都有示威遊行,警察也有武力鎮壓,消息來源很多也很亂。
你可能會問說改用普通話教學有需要這麼生氣嗎?而且官方的說法看起來,這個政策帶來的改變其實很小。而且雙語教學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不好啊。從教育開始,給少數民族一項跟多數人溝通的工具,減少對話的障礙,對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以台灣的經驗來看,我們都知道改變語言教育這件事情很嚴重,但是內蒙古的狀況跟當初台灣不一樣啊。這個政策影響到的範圍不大。內蒙古的人口組成跟西藏或是新疆比起來,漢化的程度高出很多。現在大概2400萬人裡面,真正的蒙族人只有大概460萬人,也就是17%,還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其實通通就都是漢人。然後這不到五分之一裡面,又只有60%的人的母語是蒙語。所以在當地學校其實有分成兩種,一種是跟其他地方一樣,所有課程都是漢語授課。另一種就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蒙文教學的「民族語授課學校」。
民族語授課學校中,數學、自然、地理歷史通通都是用蒙文教學而且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本來就有漢語教學。這次的政策就是說,這些”用蒙語教學的漢語課程”,要改成”用漢語教學的漢語課程”。本來學校裡有教的蒙古語課,保持原樣不會變動。除了剛剛講到的政治及歷史課程未來改以漢語教之外,其他什麼數學地理之類的也沒有改變。這樣看起來不就是幾乎沒什麼變更,為什麼大家反應會這麼大?
因為說到底這個就還是在限縮蒙語的環境啊。可是以一個國家的立場來說,人民能夠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好處不是比較多嗎?只要不是用打壓的方式來推動語言,對這些民族來說不是也有好處嗎?可是並不是整個內蒙古大部分人都無法用漢語溝通,是要那種老一輩真的一直都住在牧區的人,才會有漢語溝通不便的問題。而且這些民族語授課學校,本來就有漢語的課程。現在中國政府在一個其實沒多少幫助的地方大做文章,就讓人覺得存心要亂搞。
尤其在少數民族的政策上,習近平打從一開始就在瘋狂的打壓少數民族啊,怎麼可能在其他地方是用強硬手段叫人家漢化,換成內蒙古就變成真心為了人民著想。還是說他跟內蒙古有什麼姦情?而且還可以從幾個方向來看這件事。一個就是蒙古文化越來越被限縮,那個不滿在這一次爆發出來嘛。內蒙古其實整個生活環境就已經是漢語霸權了,公共設施啦、娛樂啦、媒體啦,幾乎都是漢語的天下。大概跟台灣的客家話差不多吧。而且這個政策發布的前幾天,唯一一個純蒙語的社群軟體BAINU被中國政府禁止啊,這個政策應該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吧。另外就是除了語言,接下來政治課程跟歷史課程也會被影響啊。歷史課怎麼教影響有多大,我們台灣人都很清楚嘛。它現在限制只能用國家審核過的統一課程,這個一定有問題啊。
而且世界上官方語言不只一種的國家明明就一大堆,比如說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等等,難道這些國家的人民溝通全部都有問題嗎?他們會挑出一種語言當作共通的溝通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啊。推廣共用的語言不需要打壓地方的語言啦。是不知道一個人是有辦法同時學習多種語言的嗎?
語言上不用打壓地方語言沒錯。但是在這次引發反彈的民族語授課學校,如果沒有全面用統一的課本,主要都用蒙語在教學,培育出來的學生,在觀念上一定會與其他漢語體制上課的學生有落差吧。這個不用考慮嗎?我在美國去過很多印第安保留區,因為跟美國主流制度不一樣,人的想法真的也不一樣,這沒有好壞的問題,問題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進去投資,因為大部分企業為主流打造,在保留區產生落差的時候,它為什麼要擔這個風險?所以很多保留區真的沒有工作機會,真的很窮。
不過一個社會本來就應該可以有很多樣貌。對想要留在內蒙發展做在地創生的人來說,在民族語學校上學,生活在漢語的環境,培養出對兩種語言文化理解的人才這樣不也是一種正面影響嗎?重點是是否有給這些人選擇的權利。跟中國政府講選擇的權利就考倒我了。以目前習近平的做法來看,為了社會及他自己政權的穩定,他沒有打算給人民太多選擇。所以這次就是打著雙語教育的名字,目的是更加削弱蒙語的地位。
我是覺得要改語言政策可以,但一定要民間參與啦。在很多國家教材裡只是改幾個字,都要經過由政府委任的委員會通過,這些委員就是由校長,家長,學者,甚至學生代表來組成,經過充分討論之後,才能改。你如果經過這個過程,公平公開透明,反彈就不會這麼嚴重。不過民間參與這個事,在中國有可能嗎?我特別希望中國的觀眾,來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LWyX9TLw0/hqdefault.jpg)
鄂爾多斯 在 鬼城不空,還原真實的鄂爾多斯 的相關結果
鄂爾多斯 是位於中國正北方的一片神奇土地,這裡也是世界歷史和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走進鄂爾多斯博物館的一個圓形大廳,迎接訪客的一塊銘牌用不太符合 ... ... <看更多>
鄂爾多斯 在 2021鄂爾多斯旅遊攻略 - Trip 的相關結果
鄂爾多斯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蒙古語“鄂爾多斯”意為“很多宮殿”。鄂爾多斯有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文化。遊覽沙漠的風景,感受恩格 ... ... <看更多>
鄂爾多斯 在 鄂爾多斯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黃河環繞市境東、北、西三面邊界。全市總面積86,882平方公里,人口204.51萬,漢族人口占90%,蒙古族人口占9%。市政府駐康巴什區。「鄂爾多斯」之名來自所處的鄂爾多斯高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