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逆轉區域性荒漠!毛烏素沙漠治沙60年,黃沙變綠地奇蹟,"種子戰略"創農業升級基地】
美國NASA最新一項監測顯示,過去20年來,地球表面總共新增超過200萬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積,相當於多出一塊的亞馬遜雨林,而這個讓NASA為之點讚的奇蹟,中印兩國功勞重大。
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內蒙交界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治沙行動從1959年開始,已持續60年。人為努力逆轉區域性荒漠化,目前已有八成沙地被植被覆蓋。
"颳風一起塵,白天點油燈。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住在鄰近毛烏素沙漠的居民,從小念到大的一句順口溜。
(植樹人/韓祥)
過去一刮大黃風,每年春天毛烏素沙漠的大黃風刮的人,那真是不能活。一刮大黃風哪兒有太陽,刮起的土就把天遮住了,看不到太陽在哪兒,大白天回家得點燈,不點燈看不見。
"毛烏素"是蒙古語"惡水"的意思,毛烏素沙漠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這裡也是少數降雨較多的沙漠地帶,有利於植物生長,上世紀五十年代,位於山西西北邊陲的右玉縣,為改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號召群眾植樹造林。在風沙滿天的旱地裡,挖坑,栽樹,一做就是一整天。
(植樹人/韓祥)
上山栽樹,沒水喝是第一苦,沒飯吃更不用說。那個時候早晨起來拿上一個玉米麵窩窩頭。拿個瓶子,提點水,上山栽樹,你弄不好就灑了,吃不飽,喝不上水,還要繼續幹
從陽剛少年到白髮老人,韓祥種樹已有60年,家鄉的林木數量,從1998年的3214株變成如今的30多萬株。而荒山造林,從點到面,如今成就了不可能的奇蹟,2018年11月,這片4.2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即將被"消滅",變成"毛烏素森林"。
額登達來是內蒙鄂爾多斯烏審召鎮的牧民,他家共有四千多畝的沙地,絕大部份曾是流動的沙丘,治沙要先固沙,因此這裡有一半種植了叫做沙柳的灌木,他說,三年後,這兒將全被綠植覆蓋。
(內蒙鄂爾多斯生態產業負責人/陳玉川)
我們能看到的這幾個沙丘,整個都布滿了沙柳,然後它(沙丘)就不會再移動了,草場就不會被風沙吞噬掉,這一片地正是往北已經治理,然後往西我們正在那邊治理,今年還有兩萬畝左右的任務在這邊完成
而在陝西榆林地區的治沙人張應龍,2003年承包了42.8萬畝的荒沙,他先是栽種38萬畝的人工林,讓土質得到改善。
(治沙人/張應龍)
你看它這個已經了這種結皮,這種結皮這一塊就是全是有機質,已經能長蘑菇了,你看這就是純沙子,過去就是這種上造林,你現在把這個土再拿一點,你看它的顏色完全不一樣
過去的無人區,變成了陝北的綠州,榆林8百多萬畝的流沙,多半能夠固定,綠進沙退 取得階段性的成功。然而,數十年的治沙過程背後,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讓參與治沙者有所堅持,生態治沙的新模式是一大關鍵。
沙柳嫩苗隨風搖曳,不但是固沙的利器,也是沙漠中的綠金。在缺少水份及養份的沙漠生長,沙柳每三到五年必須平茬一次,從根部以上割除,讓它能重新萌發枝條,才能越長越多,而割除的沙柳,則送進當地的生物熱電廠,供燃料使用,協助治沙的牧民,有一半的家庭收入來自它。
(內蒙鄂爾多斯烏審召鎮牧民)
一般我們(一車)就是九到十噸,(十噸一車) 嗯,(每噸多少錢),每噸412元(人民幣),(這個收割季大概賺了多少錢),一冬天也能賺個七萬多八萬
2009年,牧民那仁森布爾家五千畝的沙地,只有一千畝的草場面積,而在嘗到了沙柳種植的甜頭後,現在每年都會增加沙柳的種植面積。而生物質熱電廠與牧民合作,已綠化的沙地達到了260平方公里,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治沙,拉動生態恢復的綠色道路。
(內蒙鄂爾多斯生態產業負責人/陳玉川)
發電的成本能夠接近持平,略有虧損,但是我們再通過設施農業和螺旋藻二氧化碳利用的這個角度,我們再彌補一塊以後,這個產業就基本持平了
發電廠每年需用18萬噸的灌木燃料,可發電1.5億千瓦,而發電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還能用來養殖螺旋藻,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了發電,種植經濟作物也為治沙產業的持續性提供了資金支援。榆林的治沙人張應龍就發現一種既可治沙又有經濟價值的作物 長柄扁桃
(治沙人/張應龍)
像現在的好多我們做一個調和油,就是把長柄扁桃的油作為一項保鮮劑 防腐劑一樣的使用,所以它的這個價值還是非常高
現在,當地林業單位要成立技術中心,為這種治沙植物大範圍的推廣打基礎。難以想像,過去的荒漠如今呈現的是另一種新面貌。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
勻稱點 現在市場上不喜歡太大的,(這個品種不就很勻稱),喔 對 這個還真是
在經過綠化的沙地中,還發展出"種子戰略",毛烏素沙漠已成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地。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
光我們一家苗廠就提供四萬多畝的種植面積,就從育苗的蔬菜來說,我們已經占到了(定邊縣)70%左右了
榆林定邊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李林軍的苗廠給農民提供種苗,並組織農民定期培訓,現在還能將生產的馬鈴薯種子,還送往寧夏 甘肅及湖南等地,這是黃沙中所創造出來的綠色奇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26號,中國的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一項「雙語教學」新政策。當地以民族語言授課,也就是用蒙古語教學的小學與初中,從9月開學開始,「語文」課必須要改用普通話教學,並且採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在接下來的兩年,政治、歷史的課程也要陸續跟進。這項政策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反彈。許多內蒙古的人超級不爽,有的上街抗議...
鄂爾多斯古蒙古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庫德族存在數千年 履遭列強玩弄股掌間,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承諾建國 大筆一揮建國夢碎,庫德斯坦分屬四國爭獨立永無寧日。1988大屠殺,庫德族死逾18.2萬人,1991年伊戰 老布希鼓動庫德族反抗,2003年美伊戰爭,庫德族再助聯軍,直至海珊阿里相繼處死,才還庫德族人公道。如今美國撤軍敘利亞,土耳其趁勢攻擊當地的庫德族,美國總統川普不再顧及他的盟友,引美國共和黨的議員都抨擊了川普的外交政策,為大家介紹庫德族的悲情歷史】
{內文}
庫德族有句古老的諺語「庫德族沒朋友 只有山」,確實,這世界鮮少注意到這個民族,幾千幾百年過去,一個又一個征服者,把這群游牧民族趕到他們最愛的山上,他們的文化才得以保存,語言才得以保存,性命也才能得以保全。翻開庫德族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屢屢被列強玩弄於股掌間。庫德族第一次受到全世界關注,卻是出於一場暴君慘無人道地大規模毒殺。
(旁白)
有一名獨裁者名字叫做海珊,他的作為震驚了全世界,是海珊讓全世界每一個國家,不禁發出同一個疑問「誰是庫德族?」1988年3月,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丟下有毒的化武炸彈,數分鐘內近5000人死去,接下來幾天又有7000人死亡,Halabja不是唯一遭海珊化武轟炸的伊拉克庫德族城市,但卻是死傷最慘重的。
(庫德族高等教育部長/ Ali Saeed)
我們不是阿拉伯人,不是土耳其人也不是波斯人,我們是穆斯林,但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歷史
回顧庫德族在歷史上的足跡,要從數千年前說起,他們生活的區域被認為曾是伊甸園所在地,庫德族人在這裡留下最早的足跡,受到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滋養,考古學家認為在這文明的搖籃裡,庫德族祖先曾是農業 畜牧業的先驅,會織布 冶金 還會製陶。
公元前300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後來又被興起的鄂圖曼帝國取代,直到100年前,庫德族人第一次看到獨立建國的希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根據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協約國同意居住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以南的庫德人獨立建國,但是這個諾言最終沒有實現。
(旁白)
因為繼鄂圖曼帝國而起的土耳其共和國武力太過強大,而戰勝的英國與法國只在乎自身利益,想從鄂圖曼帝國撈些好處,根本不在乎庫德族建不建國這檔事。於是1923年又簽訂《洛桑條約》,此條約確定了現代中東各國的疆域,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建國夢碎
哪知英法大筆一揮,庫德斯坦國(Kurdistan)消失,他們被出賣了。
(旁白)
庫德斯坦國(Kurdistan)劃進土耳其 伊朗和敘利亞,這三國是法國託管,其中一部分庫德斯坦劃入伊拉克,那裡是由英國控制
雖然建國夢碎,但是1920年簽署的《色佛爾條約》,是國際和土耳其官方首次承認庫德族人,也是迄今庫德民族主義分子要求獨立建國的根據,然而換來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的屠殺。
庫德族從未放棄過建國的夢想,尋求獨立建國的民族運動和革命,在土耳其 伊朗 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動,但沒有一次成功,最慘烈的戰場發生在伊拉克,1980年代伊拉克庫德族發動分離運動,海珊發起安法爾行動(Al-Anfal Campaign),造成十多萬庫德族平民死亡,並且鏟平了上百個庫德族村莊
這是庫德族最悲慘的一頁,前伊拉克強人海珊,為了懲罰庫德族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持伊朗,展開清剿庫德族行動,任命化武阿里擔任北部指揮官。
1988年海珊向庫德族所在的Halabja化武炸彈死逾5000人,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戰機在Halabja投擲芥子毒氣和神經毒氣,都是國際法律禁用的化武。
(化武阿里)(1988.4.15)
我會用化武把她們通通殺光,看誰能說些什麼,去他的國際社會和那些聽他們說話的人
(庫德族化武倖存者/Aisha Esmaeel Ali)(82歲)
我想念我所有的孩子,我想Ali 想Muhammad,想Zara 想Sabeeh,教我如何不想他們,我們在田地種小麥和棉花,只是這樣而已,我們的工作充滿樂趣,生活充滿歡笑,像盛開的花一樣,我真希望我跟他們一起死了,我沒別的想說了,我跟你說我發誓,我到死都沒辦法原諒那些人,我告訴你,無論誰問我,我都會這麼說,夜裡我想要睡,但你不會了解,要睡著有多難,我睡著的時候感覺心都死掉了,在我死的時候,我會等他們,有時他們會來夢中見我一面,我當然想他們啊...
這不是海珊唯一一次對庫德族人的屠殺。兩伊戰爭在持續八年後,簽署了停戰協議,海珊更可以專心對付庫德族。單是1988年8月最後一周,海珊就對70多個村莊發動毒氣攻擊。總計海珊的種族滅絕行動,一共造成18.2萬庫德族人死亡,超過4千個村子被摧毀。海珊決心一次解決伊拉克庫德族永絕後患,他發布了一分軍事指示,要「清空庫德族區域」,文中寫道"軍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殺光所有在這區域的人或動物","任何在這裡活著的人或動物","都是不允許存在的"。但是聯合國經查證後,竟沒有進一步的制裁。
1991年,在海珊揮軍入侵科威特之後,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和什葉派再次起義,有一部分原因是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鼓勵他們起身反抗海珊,反抗的代價,就是鎮壓。
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爆發,受到美國鼓動的庫德族,再次起來反抗海珊,結果就是數以萬計庫德族人,被迫在大雪紛飛的寒夜裡,越過土耳其邊境高山,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新聞片段)(1991)
光是這個山頭就有2萬多難民,尤其是孩子因為飢寒交迫而陷入困境,逃來這裡的人們感到被遺棄
死亡人數難以統計,每天早上都有新的屍體被抬出來,他們沒能熬過夜晚,這位80歲的老先生走了9天 粒米未進,好不容易走到了土耳其邊界,卻因盡疲力盡而亡。他的兒子肝腸寸斷看著他嚥氣。但是到了這裡不代表安全了,而且多數的人不會「安全」,土國軍方用擴音器及槍聲警告庫德族人待在原地,不得越界 否則就開槍。土耳其軍方堅決不讓難民越界,因為土國政府非常害怕,萬一讓他們進到土耳其來了,這個「暫時」的收容,將會成為「永久」的問題。
剛開始時美國不太願意幫助庫德人,抵禦海珊的報復攻擊,後來才與英法聯手,在伊拉克北部劃定禁航區,阻止伊拉克的戰機攻擊庫德族人。這塊以北緯36度以北為界,面積約占伊拉克1/5的禁航區,成了日後庫德族自治區的基礎,如今居住了300萬庫德族人。
2003年,英美聯軍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庫德族再度提供協助。這一次,庫德族人沒有再被血洗。2006年8月,海珊世紀大審展開,同年12月31日,他因違反人權罪定讞吊死,四年後,化武阿里也被處死,罪名就是種族屠殺庫德族人。如今散居各地的庫德族估計約有3000萬人,是全球未建立國家的族裔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即使遭受一次次的背叛與鎮壓,他們仍未放棄希望尋求獨立的目標。而此時,獨立的夢想,比任何時刻更接近成真。觸發這契機的,竟然是ISIS。
當美伊戰爭後,伊拉克陷入內戰之際,伊拉克的庫德族自治區蓬勃發展,因為那裡不受內戰騷擾,放眼望去都在建高樓,忙著建商場 建大學,外國政府在Erbil設領事館,Erbil是庫德斯坦的首都,原本伊拉克庫德族可以繼續發展經濟,但就在2014年,一個所謂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橫掃大半個伊拉克,甚至奪下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對鄰近的Erbil造成威脅。
驍勇善戰的「自由鬥士」Peshmerga,直譯「面對死亡的人」,這群戰士視死如歸,和伊拉克政府軍並肩作戰。這次庫德自由鬥士自東北方進攻庫德斯坦自治區,派出的是著名指揮官Sirwan Barzani,而南面則由伊拉克政府軍主導攻勢,巴格達當局派出Najm al-Juburi將軍領軍,這兩人是出了名的死對頭,但是在這特殊的情況下,與西方走到一起,形成ISIS包圍網,共同將ISIS趕出伊拉克。
庫德族趁勢奪下北部產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基爾庫克是庫德族人心心念念的歷史首都,這個古都淌流著的不是奶與蜜,而是黑金石油。今日庫德族自治區擁有的儲油量價值約4.5兆美元。
(Woodrow Wilson國際學者中心/Henri Barkey)
局勢分分秒秒出現變化,伊拉克庫德族成功的達成自治,至於在敘利亞,我們也看到敘利亞庫德族,在反攻ISIS方面也有進展,庫德族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在領土上都有很大的收穫
幾千年來,庫德族人在獨立建國的道路上,孤獨前進。一路上,備受異族欺凌,打壓,滅絕。而長久受壓迫後,這個民族也曾訴諸恐怖攻擊,在國際間被視為毒蛇猛獸。雖然,他們是趕走伊拉克ISIS的功臣,但是不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也全都反對庫德族獨立建國。盼了幾千年的建國大夢,僅剩咫尺之遙。
(旁白)
時至今日,你可以在我們庫德斯坦,看到教堂與清真寺相毗鄰,我們有基督徒我們有亞美尼亞人 我們有雅茲迪人 我們有穆斯林 我們有猶太人,我們有各種宗教和民族,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都和平共處,這顯示出庫德族的兼容並蓄
在庫德斯坦的城市裡,我們不會只看到庫德族人,還有阿拉伯人 土庫曼人 亞述人 亞美尼亞人 迦勒底人,還有什葉派 遜尼派全都和平共處,而他們原本即是如此,庫德斯坦始終是這樣的國度,早在伊拉克尚未立國以前已是如此。
鄂爾多斯古蒙古語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一位內蒙古小護士的自述
今天,
是我從湖北抗疫前線歸來,
上班的第一天。
單位的院長和全院的醫務人員,
在醫院門前,
列隊歡迎我的歸來。
醫院門廳上方,
掛著歡迎我的橫幅,
路邊和醫院門前,
聚集了好多人。
我下車,給司機鞠躬。
我的護士長,早已迎過來,
相擁而泣。
緊接著,我向院長鞠躬!
向全院醫務人員鞠躬!
向那些不認識的
給我鼓掌的觀眾鞠躬!
我懷著一顆謙卑感恩的心,
以鞠躬的禮儀,
感謝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
我是這個醫院唯一
去武漢抗疫前線的護士,
代表著我們醫院一百多醫務人員。
短短兩個月的分別,
好象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我眼裡含著淚,
又見到了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們,
我平安地回來了!
大家簇擁著我,
一一握手,不時擁抱,
我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我是學護理專業的,
才上班兩年。
在這個小城的醫院裡,
每天工作在內科護士站,
配藥、扎針、換藥、巡護,
整天往返忙碌
在護士站與病房之間,
有時也會遇到
病人和家屬的冷眼和不屑。
我這輩子,
只想默默地當一個專業護士,
過平平常常的日子。
我還是一個招聘人員,
不在正式編制內。
我常常羨慕編內的醫生和護士。
我一直以來的最大願望,
就是哪一天,
能成為正式的編內人員。
我從來沒想過出名,
更沒想過成為英雄。
可是,兩個月,
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我連做夢都不會想到。
2020年,過完除夕夜,
正月初一,單位通知我去醫院,
說院長找我。
見到院長,
他說上級衛健委已經確定我,
參加自治區醫療隊,
去武漢抗疫。
先去自治區衛健委報到,
然後乘包機第一批飛抵武漢。
院長與我談話半小時,
說了一些要求,
也叮囑我要注意保護自己。
院長已經讓醫院行政辦主任,
給我買好了隨身攜帶的物品,
還有去自治區的機票。
回家與父母簡單交待了一下,
我跟父母說,
是去自治區參加業務培訓,
沒說去武漢,怕他們不放心!
我簡單打點一下行囊,
就匆匆趕往車站,
去一百多公裡外的機場。
離開小城時,
我看了看熟悉的街道,
那些沈浸在春節快樂之中的建築,
還有節日的彩燈———
沒有歡送,沒有告別。
小城的人們不知道
我這麼個小護士,
剛過完除夕夜的一個出行者,
正在匆匆趕赴武漢前線。
我不知道,
我還能不能再回到這個小城,
還能不能再看到這小城裡的風景。
我的心情很複雜,
畢竟這不是去旅遊,
這是奉命去武漢抗疫前線,
是以一個醫者的身份,
肩負著使命去救人,
去以命去救命!
生死未知?
走出家門的那一刻,
我已抱定誓死報國的決心。
因為,國難當頭,大疫當前,
國家選擇了我,我當逆行向前,
絕不退縮!
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到達武漢後,
我所在的醫療隊,
被派往湖北荊門市。
五十多個日日夜夜裡,
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
一天得工作十幾個小時。
按照嚴格的護理流程,
日夜輪換。
在十幾個小時里,
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身體的透支,疲憊的極限,
面對著一個個感染的患者,
也面對著一個個死去的病人。
護理患者,換藥,
看醫療器械檢測,
管理患者的吃喝拉撒,
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在這裡,生命是崇高的,
職責是神聖的,
我感受到了一個醫者的天職。
當病人沒有了生命體徵,
我們有時是一個人,
為逝者從頭到腳,
擦拭一遍,換上衣服,
裝進統一的屍體袋,
向死難者三鞠躬!
用車推出病房,
送到專用的停屍房,
再由消毒車送到火葬場火化。
在病毒感染者住院或者去世後,
他們的親人都不在場,
死去的人,
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為他們送行。
這些都由我們醫者負責。
難怪在醫療隊離開武漢,
離開湖北時,
那些家屬和親人,
長街跪哭!聲音嘶啞!
他們不知道為他們親人送行的,
是哪一個醫者?
就連感染者本人也看不到
醫者的真實面容?
但是,每一個死去的感染者,
都受到了最好的治療,
一個感染者的醫療費,
都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
任何一個感染者,
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
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專業護理,
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國家把我們四萬多醫療隊員,
派到湖北,分到16個地市,
還有武漢的火神山和雷神山
兩個重症醫院。
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保障,
用最好的防護服和工作待遇,
我們每個人,
都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
沒日沒夜的拼命!
為國一戰,不懼生死!
神聖的使命,
讓你不再是過去的自己,
而是四萬多抗疫大軍的一個勇士!
我偷偷地寫好了遺書:
如果我被病毒感染了,
死了,我的遺體捐獻國家,
做醫學解剖之用。
這是疫情前線,
感染隨時都可能發生。
在這裡,每一個醫者的靈魂,
都受到空前的洗禮!
身後背負著家鄉領導同事
和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鄉親的厚望,
把生命置之度外,
不辱使命,盡職盡責,
是唯一的信念。
離開家鄉一個多月以後,
我在湖北荊門抗疫的消息,
上了家鄉的電視新聞。
內蒙古自治區的各個機場、
城市的廣場和大的商廈,
滾動播出我們赴鄂醫療隊的頭像。
父母才知道我在湖北荊門抗疫。
家鄉的黨政領導和
衛生系統的領導,去我家慰問,
送去了兩萬元慰問金。
我的父母,
從來沒想到會有這個殊榮!
小城市的人們,
知道我在湖北前線抗疫,
都期盼著我能早日平安歸來!
三月十七日,
我們第一批撤離湖北,
歡送我們的人群,
一眼望不到頭兒,
那時候,武漢還在封城吶,
湖北各地還沒有解封。
但是很多人聚集在
我們的駐地樓前,
居民樓上的人們,
開窗揮動著國旗,
大聲喊著:
感謝!謝謝你們!
我和隊員們,
都被湖北人感動哭了!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一次次的給他們鞠躬!
感謝他們的深情厚誼!
感謝他們為了國家的付出!
封了武漢一座城,
控制疫情救全國。
荊楚大地的六千多萬湖北人,
響應國家隔離的號召,
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
你只有到了湖北,
到了武漢,身臨其境,
才會深深地感受到湖北人民,
所做出的艱辛努力,
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包括成千上萬親人們的生命!
我們這些來自各省區的醫療隊員,
每一天,都被感動著。
奉國家之命,來湖北抗疫,
我們的身心與這片英雄的土地,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每天,汗水與淚水交織在一起,
熱血與拼搏在創造著奇跡。
在武漢天河機場,
登上返程的包機,
我的心難以平靜。
起飛了!在萬米高空,
透過機窗,再看看大武漢,
這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
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我平生第一次來武漢,
竟然是作為一個醫者,
奮戰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
我也被授予荊門市榮譽市民,
享受在荊門終生旅遊
和賓館免費的待遇。
我們的名字,
也被荊門收錄,
將存放在博物館。
回到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
自治區的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
警車開路,警察敬禮,
敬獻鮮花,敬獻哈達!
人們夾道歡迎!
我和隊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做專機,過水門,
警察護送,長街歡迎!
這輩子,曾經去湖北抗疫,
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
太榮幸了!
見到了那麼多領導,
那麼多專家教授,
那麼多場面,那麼多禮儀,
那麼多感動———
開眼了,長見識了,
我也變成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一個人,
當你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
你會感到崇高和偉大,
使命比生命更加重要。
住在鄂爾多斯豪華的賓館裡,
一日三餐,吃得都是上乘的佳餚,
享受著高規格的貴賓待遇。
隔離十四天後,
我們一行十五人坐飛機,
回到了呼倫貝爾,
隆重的歡迎儀式後,
我坐著市裡來接我的專車,
兩個小時後,
回到了離別兩個多月的小城。
我走的時候,冰雪寒風,
如今歸來,已經是春風拂面。
走時靜悄悄的,今日歸來,
小城人流如潮。
迎接的儀式,
更是讓我感動不已。
警車開道,警察列隊敬禮!
市委書記、市長,
還有醫院的領導和同事,
握手!獻花!
照相!領導講話!
我長這麼大,
也沒見過家鄉這個場面,
而且是萬人空巷的歡迎我的歸來!
感動!流淚!無語!
我有何德何能,
能受到湖北荊門市
所給予的如此殊榮!
作為一個護士,
我今生真是太榮幸了!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自治區給我們每個赴鄂醫療人員,
頒發了兩枚特製的金質紀念獎章。
我已經被自治區列為轉正人員,
成為享受編制待遇的
國家事業單位正式職工。
還有,按照國家的文件要求,
在湖北抗疫期間,
每天都有補助,
自治區也有補助,加起來,
一天達到八百塊錢,
還有另外的獎金,
還享受內蒙古自治區
東西八千里的風景名勝區
終生免費旅遊!
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
履行一個護士的職責,
是我的本職工作,
也是我應該做的。
從湖北荊門市,
到自治區,到家鄉,
給了我這麼多殊榮和獎勵!
這是對一個援鄂醫者的莫大獎勵,
我為自己去湖北前線抗疫
而感到榮幸和自豪,
也讓父母和親人們感到驕傲!
我深深地懂得,鮮花,掌聲,
榮譽,一切都會歸於平淡。
我會盡快地回到工作崗位,
以一個謙卑的心,感恩的心,
加倍地工作,
為人民盡職盡責地工作,
以此不負這些殊榮。
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
今生選擇了護理專業,
我無悔人生,
無愧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因為,我曾在武漢抗疫前線,
戰鬥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
這將是我人生難忘
而榮光的一段歷史。
短短兩個月,
我成了小城裡的英雄,
我好象在做夢一樣。
可是,這已經是現實了。
自從去了武漢,我學會了鞠躬。
謙卑,感恩,
這將伴隨著我的一生。
讓人走進你,如浴春風,
這才是一個有仁心的醫者!
大愛無疆,醫者崇高!
鄂爾多斯古蒙古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8月26號,中國的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一項「雙語教學」新政策。當地以民族語言授課,也就是用蒙古語教學的小學與初中,從9月開學開始,「語文」課必須要改用普通話教學,並且採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在接下來的兩年,政治、歷史的課程也要陸續跟進。這項政策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反彈。許多內蒙古的人超級不爽,有的上街抗議、有的家長帶頭讓小孩罷課,也有的是老師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文化滅絕啊。甚至一間本來可以收一千多人的學校,搞到最後真的來註冊的只有10幾個。還有家長突破警方封鎖,把被關在宿舍的小孩接回家之類的。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很多地方都有示威遊行,警察也有武力鎮壓,消息來源很多也很亂。
你可能會問說改用普通話教學有需要這麼生氣嗎?而且官方的說法看起來,這個政策帶來的改變其實很小。而且雙語教學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不好啊。從教育開始,給少數民族一項跟多數人溝通的工具,減少對話的障礙,對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以台灣的經驗來看,我們都知道改變語言教育這件事情很嚴重,但是內蒙古的狀況跟當初台灣不一樣啊。這個政策影響到的範圍不大。內蒙古的人口組成跟西藏或是新疆比起來,漢化的程度高出很多。現在大概2400萬人裡面,真正的蒙族人只有大概460萬人,也就是17%,還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其實通通就都是漢人。然後這不到五分之一裡面,又只有60%的人的母語是蒙語。所以在當地學校其實有分成兩種,一種是跟其他地方一樣,所有課程都是漢語授課。另一種就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蒙文教學的「民族語授課學校」。
民族語授課學校中,數學、自然、地理歷史通通都是用蒙文教學而且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本來就有漢語教學。這次的政策就是說,這些”用蒙語教學的漢語課程”,要改成”用漢語教學的漢語課程”。本來學校裡有教的蒙古語課,保持原樣不會變動。除了剛剛講到的政治及歷史課程未來改以漢語教之外,其他什麼數學地理之類的也沒有改變。這樣看起來不就是幾乎沒什麼變更,為什麼大家反應會這麼大?
因為說到底這個就還是在限縮蒙語的環境啊。可是以一個國家的立場來說,人民能夠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好處不是比較多嗎?只要不是用打壓的方式來推動語言,對這些民族來說不是也有好處嗎?可是並不是整個內蒙古大部分人都無法用漢語溝通,是要那種老一輩真的一直都住在牧區的人,才會有漢語溝通不便的問題。而且這些民族語授課學校,本來就有漢語的課程。現在中國政府在一個其實沒多少幫助的地方大做文章,就讓人覺得存心要亂搞。
尤其在少數民族的政策上,習近平打從一開始就在瘋狂的打壓少數民族啊,怎麼可能在其他地方是用強硬手段叫人家漢化,換成內蒙古就變成真心為了人民著想。還是說他跟內蒙古有什麼姦情?而且還可以從幾個方向來看這件事。一個就是蒙古文化越來越被限縮,那個不滿在這一次爆發出來嘛。內蒙古其實整個生活環境就已經是漢語霸權了,公共設施啦、娛樂啦、媒體啦,幾乎都是漢語的天下。大概跟台灣的客家話差不多吧。而且這個政策發布的前幾天,唯一一個純蒙語的社群軟體BAINU被中國政府禁止啊,這個政策應該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吧。另外就是除了語言,接下來政治課程跟歷史課程也會被影響啊。歷史課怎麼教影響有多大,我們台灣人都很清楚嘛。它現在限制只能用國家審核過的統一課程,這個一定有問題啊。
而且世界上官方語言不只一種的國家明明就一大堆,比如說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等等,難道這些國家的人民溝通全部都有問題嗎?他們會挑出一種語言當作共通的溝通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啊。推廣共用的語言不需要打壓地方的語言啦。是不知道一個人是有辦法同時學習多種語言的嗎?
語言上不用打壓地方語言沒錯。但是在這次引發反彈的民族語授課學校,如果沒有全面用統一的課本,主要都用蒙語在教學,培育出來的學生,在觀念上一定會與其他漢語體制上課的學生有落差吧。這個不用考慮嗎?我在美國去過很多印第安保留區,因為跟美國主流制度不一樣,人的想法真的也不一樣,這沒有好壞的問題,問題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進去投資,因為大部分企業為主流打造,在保留區產生落差的時候,它為什麼要擔這個風險?所以很多保留區真的沒有工作機會,真的很窮。
不過一個社會本來就應該可以有很多樣貌。對想要留在內蒙發展做在地創生的人來說,在民族語學校上學,生活在漢語的環境,培養出對兩種語言文化理解的人才這樣不也是一種正面影響嗎?重點是是否有給這些人選擇的權利。跟中國政府講選擇的權利就考倒我了。以目前習近平的做法來看,為了社會及他自己政權的穩定,他沒有打算給人民太多選擇。所以這次就是打著雙語教育的名字,目的是更加削弱蒙語的地位。
我是覺得要改語言政策可以,但一定要民間參與啦。在很多國家教材裡只是改幾個字,都要經過由政府委任的委員會通過,這些委員就是由校長,家長,學者,甚至學生代表來組成,經過充分討論之後,才能改。你如果經過這個過程,公平公開透明,反彈就不會這麼嚴重。不過民間參與這個事,在中國有可能嗎?我特別希望中國的觀眾,來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LWyX9TLw0/hqdefault.jpg)
鄂爾多斯古蒙古語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克拉瑪依獨山子區向南30餘公里處,有巴音溝風景區,屬烏蘇林場管轄。這裡礦藏豐富,有煤、金、石油、天然氣、玉石等10餘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這裡景色絢麗多姿,雪山、草原、牛羊,自然景觀迷人,處處都充滿詩情畫意。實為避暑勝地。巴音布魯克草原:舊稱裕勒都斯草原、珠勒都斯草原、尤魯都斯草原,因為主要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的巴音布魯克區境內,亦稱巴音布魯克草原,在裕勒都斯河流域。它是天山山脈中段的高山間盆地,四周為雪山環抱,海拔約2500米,面積2383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內蒙古額爾多斯草原。巴音布魯克 蒙古語意為豐泉——“豐富的泉水”,草原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那裡不但有雪山環抱下的世外桃源,有“九曲十八彎”的開都河,更有優雅迷人的天鵝湖。伊犁將軍,全稱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是清代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之亂後設立的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駐伊犁惠遠城(今霍城縣惠遠鎮)。伊黎河(哈薩克語:Іле)是中國水量最大的內陸河,也是新疆水量最豐富的河流。伊黎河主源特克斯河發源於汗騰格裡峰北側,由西向東流,在東經82°左右折向北流,穿過喀德明山脈,和鞏乃斯河匯合,又折向西流,在伊寧和喀什河匯合,穿越國境,進入哈薩克斯坦,最終進入巴爾喀什湖。霍爾果斯口岸是位於中國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一個陸路口岸,與哈薩克斯坦隔霍爾果斯河相望。精伊霍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2國道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在這裡結束。1983年11月16日,口岸恢復開放。1992年8月,中哈兩國政府同意該口岸向第三國開放。2002年口岸出入境人員14.68萬人次,出入境運輸工具2.9萬輛次,進出口貨物34萬噸。賽裡木湖,古稱「淨海」,位於中國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的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是一個風光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9米,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4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4米,最深處達106米,蓄水量210億立方米。「賽裡木」為哈薩克語音譯,意為「祝願(絲綢之路行人平安)」,也有蒙古語「山脊樑上的湖」音譯之說。又名三台海子,因湖東岸的三台(即清代設立的鄂勒著依圖博木軍)而得名。賽裡木湖位於雪峰環抱之中,湖水湛藍,綠草如茵。雖然地處高山,但卻位於古今交通要道上,古代的絲綢之路北道、如今的烏魯木齊-伊犁公路、奎屯-賽裡木湖高等級公路就從湖邊經過,因此賽裡木湖很早就以其優美的風光而聞名於世。宋代丘處機即有「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之詩。元代耶律楚材、清代林則徐等諸多途徑此地的文人墨客都曾留下題詠。湖區還有有岩畫、烏孫國古墓群、寺廟遺址、鄂博、碑刻、古代驛站遺址等歷史遺存。如今的賽裡木湖被譽為「天山的明珠」,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2004年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qn-w9LzutU/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8NLDGzhxojSKHyx688GOM9rhK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