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電太猛了連紅綠燈都關了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在中國管理工廠的台商朋友,
你問問他們,最近應該有一波大型停電潮。
尤其是在蘇州、崑山、浙江、廣東這一帶,
小至家戶用電,
大至富士康子公司的工廠,
通通限電停電,大家放假囉~
.
#停電狀況到底多嚴重
工廠沒電,頂多就是大家回家放假對吧?
那你就太簡單了,有些是會有工安危機的。
在遼寧省,一家呼吸機突然停止工作的工廠不得不將 23 名員工一氧化碳中毒送往醫院。
還有一些人在通風不良的房間裡使用爐灶取暖,結果送醫急救。
這些是工廠停電的慘況,那家戶用電呢?
台灣前陣子也是有分區限電,
但中國這個不一樣,他們不是只有家裡不能開暖氣、看電視而已,
他們是整個城市都限電了!
舉凡路燈、地鐵通通不亮,
更扯的是連紅綠燈都關起來了!
媽呀,這已經不只是限電政策,而是模擬世界末日吧!
.
到底為什麼會停電停到出人命?
這是好幾個原因疊加在一起的。
#第一是缺煤
對,答案就這麼樸實無華。
煤炭佔全中國發電量超過70%,
但基於幾個原因使得中國買不到足夠的煤礦。
一來是現在中國積極復工,
所有工廠全力運轉,使得用電量高速上升,國營企業買煤的速度根本追不上工廠的需求。
再加上中國現在要追求碳中和,煤廠都不給生產了,
空有寶山,但礦區開工率不到50%,工廠看的到賺不到。
關於碳中和這個我們等等細聊。
二是中國自己擋澳洲
我們上週才提到澳洲抗中。
自從澳洲開始說要調查Covid-19起源後,
中國就開始大量禁止澳洲商品進口,
其中就包含了澳洲煤礦。
中國這可是自傷拳啊,因為澳洲是全世界第二大煤碳出口國,
少了他們的供給,中國根本買不足需要的煤炭,
只少轉向北邊的蒙古和南邊的印尼購買。
但蒙古的產量沒那麼多,而且因為疫情又封了邊境,
印尼則必須先應付能源需求同樣飆升的東南亞各國。
中國左看看右看看,
哇,已經煤法度了。
.
#第二是習大大說要減碳
中國的減碳能源政策已經講了好幾年了。
大概從2015年習大大就說要「能耗雙控」,
還到各個國際組織上立下「中國會在2030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flag。
習大大就像在外面亂答應客戶的慣老闆,
回到國內叫所有省級幹部通通交出成績單,每個人給我減碳減個一倍。
可是中國現在還是全力衝刺經濟,工廠產能全開,
再加上中國本身又不是什麼綠色能源大國,
你說要減少碳排放,肯定也會同步降緩經濟增長,
麵包和愛情,你要哪一個?(等一下怎麼會有愛情)
.
所以中國官媒現在就把輿論怪到地方政府頭上。
人民日報有篇社論這樣說:
標題:人民快評:多地拉閘限電,不能讓老百姓生活受限
內文:
一些省份並未完成“能耗雙控”要求,壓力之下,便急踩剎車,選擇限電。實際上,東北地區已經首先對非居民執行了有序用電,但是在執行後仍存在電力缺口,目前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才採取了對居民限電的措施。限電需要職能部門妥善把握。找到精準切口,早部署早安排,別事到臨頭再眉毛鬍子一把抓,考驗各地的治理能力。
.
「習大大的限電政策沒有不對,是地方政府執行錯誤」,
.
現在大概是這樣的風向。
所以前陣子中國國家發改委還發布了一份《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結果30 個地區中只有 10 個達標。
於是黨就把一些沒達標的省分通通標紅字,設為一級預警。
這些被點名的城市只好在短時間內採取「積極」的行動,開學前趕作業,
就造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工廠停工,紅綠燈不紅」的極端作法。
而且還有些地方公告「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11點停產」,
傻眼,那不就是正常上班時間?
所以也有些工廠為了趕客戶訂單,索性叫員工通通改夜班,規避政府停電要求。
.
#到底會有多大影響
基本上像煉鋁、煉鋼、水泥製造和化肥生產等電力密集型行業,通通都會受影響。
約有7%的鋁產能出問題,29%的全國水泥產量下跌。
也因此,野村證券已經下修中國2022全年的預估GDP增長率,從8.2%下修到7.7%。
現在已經很多財經媒體在彙整受到影響的台商名單。
基本上只要設在蘇州、崑山等省分的工廠都會先停工4到7天,
接著再看看政府有沒有下一步指示。
那為什麼我說可能會延續好幾個月呢,
因為缺煤和碳中和都不是三五天可以解決的大問題。
就算現在提早放十一長假,
回到工廠後缺電問題還是沒解決,那還不是一樣要停工。
已經有分析師預估,這一波限電恐怕會延續到明年春天,
除了股票市場會受影響外,
你我在大賣場購買的中國製商品可能也都會漲價(因為電價變貴)。
所以彭博Bloomberg就說,
中國這一波限電帶來的經濟衝擊,恐怕會比恆大垮台還要嚴峻喔。
.
最後在留言區附上中國鄉民趣味解讀。
他們說黨限電是深謀遠慮,
最大用意是要打擊外國企業,讓美帝賺不到錢。
天阿,這麼聰明的做法我怎麼沒想到?
真不愧是黨,英明!
全文放在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928-2/
---我是工商線---
敏迪我推出了一個商品叫國際觀察曆
一年365天,帶你認識全世界所有國家
而且還介紹什麼是什葉派遜尼派、CPTPP是誰發起的、左右派怎麼分
現在正在集資中,預計10月底就會結束集資了
想要和我一起在2022年認識全世界
歡迎參觀選購~
https://bit.ly/3kevH8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連市,位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背依中國東北腹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稱。2001年大連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
遼寧省城市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統一後中國幫軍公教年金買單?
#問題是中國連自己的退休問題都搞不定!
「倘若兩岸統一,大陸拿稅金去補貼台灣退休軍公教?大陸人不造反才怪!」我的朋友斬釘截鐵地這麼說道。
🔹 中共對台灣軍公教的甜言蜜語
這兩、三年來,年金改革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以軍公教為主的族群,被剝奪感不斷累積,甚至成了2018執政黨敗選的主因之一。
在去年大選期間,有軍公教界的朋友告訴我們,軍公教私聊群組裡面,有一種詭異的論調,被瘋狂轉傳:中國提出只要個人簽署「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的同意書,便拿出一年一百億台幣,讓台灣的退休軍公教能安享晚年,不用「縮衣節食」。
這種論調荒誕不經,對中共政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會一笑置之。但很意外地,這種論調在軍公教族群中大受歡迎。因此,蕪菁雜誌在這裡要問一個基本邏輯問題: #中國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餘裕嗎?
🔹 中國自己對退休問題都焦頭爛額
今日,老年醫療、護理資源與退休問題,肯定算得上是中國的頭號社會問題之一,足以掀起全國性的關注與不滿。從勞權團體《中國勞工通訊》列出的「罷工地圖」當中,光是2018一年內,就有172場職工抗議與罷工,是衝著社會保障與養老金的問題而來。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職工,退伍軍人體系也在問題之列。2018年夏天,以江蘇鎮江為首的幾個城市,數千名退伍軍人,因醫療保健和養老金不足而走上街頭,甚至一度動用到現役解放軍鎮壓。
中國政府不是不懂。中國的養老問題,影響規模是以數兆人民幣計算。中共政權慣以傳統的儒家與共產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來支持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養老送終」、「敬老尊賢」成為社會上無可避免的巨大議題。
但中國發展遇到瓶頸,近幾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而過去長期奉行的「一胎化政策」,致使人口結構以雪崩式的速度走向老齡化。因此,中國自己的退休問題都壓力山大。
🔹 瀕臨崩潰的中國退休金制度
在2017年,全國社會福利收入的裡,近70%份額是養老基金,只有一小部份留給了年輕人。若沒有慷慨的中央政府補貼,中國的養老基金早已陷入嚴重赤字。赤字的走勢,預計從2018年的234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2年的5340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顯示,到了2022年,中國近一半的省份將 #入不敷出。即便依靠中央補助,一些經濟較不景氣的省分如黑龍江,已在2018年夏天開始拖欠退休金發放。
這部分得歸咎於過去國企、私企,都沒有提撥足夠的退休金。私企利用「高薪低報」與臨時工,規避高額的退休金提撥款。根據2018年的一份報告,全中國只有27%的公司支付了足額的退休金。社會福利系統缺乏制度與明確的權責劃分,企業很容易就利用制度的漏洞來逃避提撥。
中國國內學者也並不沉默。經濟學者何軍樵分析:「中國養老基金管理也不太好,漏洞很大,顯然入不敷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超過兩億,國家沒這個錢。而且中國的養老金繳費模式,在社會上普遍被當做與「龐氏騙局(老鼠會)」無異,退保的人特別多。現已有好幾千萬人退保,所以政府有壓力非常大。同時養老金規模龐大,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渠道。有些省份養老金已經完全虧空了,根本就發不出來了。」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也認為,中國養老金虧空飆升原因是養老保險制度問題。中共過去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中共黨政背景的事業,過去很多年不繳納養老保險金,其職工卻在退休後拿了最多的養老金(所得替代率約為八到九成)。而普通民企員工的養老保險負擔非常高,退休後卻只能領到低於工資一半的養老金,顯然並不公平。
雖然養老金「雙軌制」在2015年被中止,但已有巨大虧空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在中國,只要是現役勞動者,都必須繳交養老金,不過未來領取的門檻卻非常的高。除了必須繳滿15年外,還有很多不合理的條款;如果大病來襲,根本就無法獲得孔切需要的幫助。
另外,中國的公務員和國企的退休員工,國家沒有為他們繳納過一分錢的社保;到了退休年齡,卻要用體制外人士和民企繳的錢來買單。退伍軍人、下鄉的知青、拆遷戶等政策造成的財政黑洞,也都挪用社保基金來解決負擔。
🔹 老齡化社會與經濟衰退
由於「一胎化」政策與其它社經問題,如都市化與教育程度提高,中國的嬰兒出生率逐年遞減。即便取消了一胎化,2018年的出生率甚至都還比前年少了一成。與此同時,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也從2010年的1.8億增加至2.5億。高齡化會將教育、醫療以及養老金方面的支出逐年拉高,在2050年甚至會達驚人的23%。
這個數字是還只是用當下的社福水準推導出來的。如果中國想要效法先進國家那樣,實施更好的福利的話,到2050年,上述數字可能會衝到三成以上。如果不增稅,中國能花在其他方面像「一帶一路」或軍事擴張上的錢,將所剩無幾。
中國的經濟成長,這幾年已經急遽放緩。官方經濟學家向松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表示,他看到「一份非常重要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2018年GDP增速實際上只有1.67%,甚至是負值。中國對外公布的官方數字是靠不住的。2017年初,遼寧省就公開承認近數年的經濟數據連續造假。2018年,內蒙古、天津、雲南、湖南、吉林、重慶等省份也相繼自爆或被爆料作假問題。
加上中美貿易戰陰霾密佈,中國的經濟成長數字,恐怕遠遠沒有官方所說的這麼樂觀。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為了經濟增長,把人口政策給搭了進去。這種不永續的玩法,現在,是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 中國為台灣軍公教買單?一廂情願!
中國內部的退休問題已如此嚴峻,遑論為台灣的退休政策買單。軍公教因為對執政黨的積怨,而開始對「兩岸統一、中國買單」有幻想。我只能說:簡直荒唐。
假設,真的很不幸地,中國併吞台灣。從政治面看,中華民國體系的軍公教,不被中共政權當做清算的對象已屬萬幸;從財政面看,已經財政極度吃緊的中共政權,如果再拿納稅錢來幫邊陲小島的軍公教買單,內地人是絕對不幹的。
台灣的軍公教還要懷抱著這種一廂情願的荒唐願望嗎?
(作者: #M編)
遼寧省城市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統一後中國幫軍公教年金買單?
#問題是中國連自己的退休問題都搞不定!
「倘若兩岸統一,大陸拿稅金去補貼台灣退休軍公教?大陸人不造反才怪!」我的朋友斬釘截鐵地這麼說道。
🔹 中共對台灣軍公教的甜言蜜語
這兩、三年來,年金改革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以軍公教為主的族群,被剝奪感不斷累積,甚至成了2018執政黨敗選的主因之一。
在去年大選期間,有軍公教界的朋友告訴我們,軍公教私聊群組裡面,有一種詭異的論調,被瘋狂轉傳:中國提出只要個人簽署「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的同意書,便拿出一年一百億台幣,讓台灣的退休軍公教能安享晚年,不用「縮衣節食」。
這種論調荒誕不經,對中共政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會一笑置之。但很意外地,這種論調在軍公教族群中大受歡迎。因此,蕪菁雜誌在這裡要問一個基本邏輯問題: #中國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餘裕嗎?
🔹 中國自己對退休問題都焦頭爛額
今日,老年醫療、護理資源與退休問題,肯定算得上是中國的頭號社會問題之一,足以掀起全國性的關注與不滿。從勞權團體《中國勞工通訊》列出的「罷工地圖」當中,光是2018一年內,就有172場職工抗議與罷工,是衝著社會保障與養老金的問題而來。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職工,退伍軍人體系也在問題之列。2018年夏天,以江蘇鎮江為首的幾個城市,數千名退伍軍人,因醫療保健和養老金不足而走上街頭,甚至一度動用到現役解放軍鎮壓。
中國政府不是不懂。中國的養老問題,影響規模是以數兆人民幣計算。中共政權慣以傳統的儒家與共產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來支持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養老送終」、「敬老尊賢」成為社會上無可避免的巨大議題。
但中國發展遇到瓶頸,近幾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而過去長期奉行的「一胎化政策」,致使人口結構以雪崩式的速度走向老齡化。因此,中國自己的退休問題都壓力山大。
🔹 瀕臨崩潰的中國退休金制度
在2017年,全國社會福利收入的裡,近70%份額是養老基金,只有一小部份留給了年輕人。若沒有慷慨的中央政府補貼,中國的養老基金早已陷入嚴重赤字。赤字的走勢,預計從2018年的234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2年的5340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顯示,到了2022年,中國近一半的省份將 #入不敷出。即便依靠中央補助,一些經濟較不景氣的省分如黑龍江,已在2018年夏天開始拖欠退休金發放。
這部分得歸咎於過去國企、私企,都沒有提撥足夠的退休金。私企利用「高薪低報」與臨時工,規避高額的退休金提撥款。根據2018年的一份報告,全中國只有27%的公司支付了足額的退休金。社會福利系統缺乏制度與明確的權責劃分,企業很容易就利用制度的漏洞來逃避提撥。
中國國內學者也並不沉默。經濟學者何軍樵分析:「中國養老基金管理也不太好,漏洞很大,顯然入不敷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超過兩億,國家沒這個錢。而且中國的養老金繳費模式,在社會上普遍被當做與「龐氏騙局(老鼠會)」無異,退保的人特別多。現已有好幾千萬人退保,所以政府有壓力非常大。同時養老金規模龐大,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渠道。有些省份養老金已經完全虧空了,根本就發不出來了。」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也認為,中國養老金虧空飆升原因是養老保險制度問題。中共過去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中共黨政背景的事業,過去很多年不繳納養老保險金,其職工卻在退休後拿了最多的養老金(所得替代率約為八到九成)。而普通民企員工的養老保險負擔非常高,退休後卻只能領到低於工資一半的養老金,顯然並不公平。
雖然養老金「雙軌制」在2015年被中止,但已有巨大虧空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在中國,只要是現役勞動者,都必須繳交養老金,不過未來領取的門檻卻非常的高。除了必須繳滿15年外,還有很多不合理的條款;如果大病來襲,根本就無法獲得孔切需要的幫助。
另外,中國的公務員和國企的退休員工,國家沒有為他們繳納過一分錢的社保;到了退休年齡,卻要用體制外人士和民企繳的錢來買單。退伍軍人、下鄉的知青、拆遷戶等政策造成的財政黑洞,也都挪用社保基金來解決負擔。
🔹 老齡化社會與經濟衰退
由於「一胎化」政策與其它社經問題,如都市化與教育程度提高,中國的嬰兒出生率逐年遞減。即便取消了一胎化,2018年的出生率甚至都還比前年少了一成。與此同時,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也從2010年的1.8億增加至2.5億。高齡化會將教育、醫療以及養老金方面的支出逐年拉高,在2050年甚至會達驚人的23%。
這個數字是還只是用當下的社福水準推導出來的。如果中國想要效法先進國家那樣,實施更好的福利的話,到2050年,上述數字可能會衝到三成以上。如果不增稅,中國能花在其他方面像「一帶一路」或軍事擴張上的錢,將所剩無幾。
中國的經濟成長,這幾年已經急遽放緩。官方經濟學家向松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表示,他看到「一份非常重要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2018年GDP增速實際上只有1.67%,甚至是負值。中國對外公布的官方數字是靠不住的。2017年初,遼寧省就公開承認近數年的經濟數據連續造假。2018年,內蒙古、天津、雲南、湖南、吉林、重慶等省份也相繼自爆或被爆料作假問題。
加上中美貿易戰陰霾密佈,中國的經濟成長數字,恐怕遠遠沒有官方所說的這麼樂觀。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為了經濟增長,把人口政策給搭了進去。這種不永續的玩法,現在,是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 中國為台灣軍公教買單?一廂情願!
中國內部的退休問題已如此嚴峻,遑論為台灣的退休政策買單。軍公教因為對執政黨的積怨,而開始對「兩岸統一、中國買單」有幻想。我只能說:簡直荒唐。
假設,真的很不幸地,中國併吞台灣。從政治面看,中華民國體系的軍公教,不被中共政權當做清算的對象已屬萬幸;從財政面看,已經財政極度吃緊的中共政權,如果再拿納稅錢來幫邊陲小島的軍公教買單,內地人是絕對不幹的。
台灣的軍公教還要懷抱著這種一廂情願的荒唐願望嗎?
(作者: #M編)
遼寧省城市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大連市,位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背依中國東北腹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稱。2001年大連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的城市。位列2010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第八名(含港澳台)。旅遊時選了農曆年宵,剛好遇上遼寧省初度開放已禁制多時的新年燒煙花爆竹習慣,因此全城大鳴大放煙花爆竹賀新年,盛況空前,我們剛好站於中山大廣場視野廣闊360度,深刻享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熱鬧,在馬路中央放煙花之情恐難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oW810FwVQ/hqdefault.jpg)
遼寧省城市 在 遼寧省興城市海濱,回來看看母校的海,這座小城變化太大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遼寧省 興 城市 海濱,回來看看母校的海,這座小城變化太大,差點就認不出來啦!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遼寧省城市 在 遼寧省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遼寧省 有關市縣虛增財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