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CAN HELP!
支持台灣加入WHA,國際聲援大集結👊🏻
今年WHA大會於5月20日開議,比起往年,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聲援台灣參與WHA!如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紐西蘭等國,更有14個友邦提案邀請台灣擔任WHA觀察員,包括貝里斯、吐瓦魯、諾魯、史瓦帝尼、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帛琉、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宏都拉斯、巴拉圭、索羅門群島、海地、聖文森和聖露西亞。其中馬紹爾群島、聖文森、巴拉圭、帛琉、史瓦帝尼、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及聖露西亞更大力為台灣發聲。
就在許多國家紛紛對中國祭出各種制裁,架起 #防堵中國 民主安全網的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更加重視台灣被打壓的處境,並且站出來用更大的力道聲援台灣,向國際發出TAIWAN CAN HELP的訊息。
在此除了要對國際社會的支持表達誠摯謝意,也要呼籲大家,當國際局勢逐漸對台灣有利,聲援力量大集結時,我們自己也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全力抓住契機,積極走向國際,再也不走鎖進中國的回頭路!
|各國聲援集錦
🔘馬紹爾群島衛生部長 KALANI R.KANEKO:「台灣是連結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有數十萬國際移工在台灣工作,若爆發任何疫情,將影響全世界。」
🔘聖文森衛生部長Luke Browne:「如果台灣真的屬於中國一部份,那為什麼2009-2016能做為觀察員來參加呢,聖文森的小島能當觀察員嗎?」
🔘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缺少了代表2300萬人的台灣,全球防疫體系必然會被削弱。」
「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民值得一個發聲的機會,就像其他任何人一樣」
🔘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全民均健意指世界地圖上無被遺漏之處,全球健康所面對之挑戰不因國界止步,因此WHO應成為所有相關夥伴平台。」
🔘英國衛生部副部長Baroness Blackwood:「全球化導致健康危機蔓延速度加快,將相關政府納入世衛組織更顯其重要,共享其處理全球健康安全議題寶貴經驗及專業。」
🔘巴拉圭衛生部長Julio Mazzoleni:「台灣的缺席嚴重阻礙國際資訊交流,有違國際合作的建設性精神。」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政務官新谷正義:「不能使特定地區即使以觀察員身分都無法參與大會,這將讓世界產生地理空白。」
🔘帛琉衛生部長Emais Roberts:「強調『不使任何人落下』,卻排除台灣、不讓台灣與世界分享成功經驗,那麼『被落下的不是台灣、而是在WHA的我們』!」
🔘紐西蘭衛生部執行長Ashley Bloomfield:「促進全民健康覆蓋的同時,沒有任何空間可讓政治或政治化因素影響我們的考量。」
🔘史瓦帝尼衛生部長Lizzie Nkosi:「台灣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已被證明是全球最佳的健保之一,納保率高達99%,台灣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將剝奪許多向台灣學習的機會。」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衛生部長Eugene Hamilton:「台灣是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主要交通樞紐。」
「這個組織的會員國將台灣對全球健康做出有意義貢獻的努力視為玩弄政治。」
🔘吐瓦魯衛生部次長Karlos Lee Moresi:「若有2300萬人民被排除在外,我們將無法斷言已達到全球健康覆蓋的目標。」
#TAIWAN_CAN_HELP
#好想大喊assemble
|新聞連結
WHA/「台灣從未被定義為中共的一部分」 美英德與14國輪番戰中國
https://bre.is/BxXEZp3YK
WHA開幕首日 美德英發言挺台
https://bre.is/MnRT95sg0
台灣參與WHA未納議程 友邦仗義為台灣發聲
https://bre.is/h6miKwcPb
挺台參與WHA 日本巴拉圭接力發言
https://bre.is/0Dfxh44Xn
捷克、斯洛伐克挺台灣參與WHA 百名議員致函世衛
https://bre.is/UMXple8mQ
WHA發言結束 15友邦與8國推崇台灣醫衛貢獻
https://bre.is/9lqepHwvb
WHA大會發言結束 23國仗義挺台灣
https://bre.is/uBWvK3xnD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黃桂蘭 - 火金姑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雙北,連結基隆、桃園,有9百多萬居民,交通建設的需求量非常大,也符合經濟效益。
捷運建設,也是落實居住正義,必須要有公平的交通建設,讓年輕人在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內,擁有更多的機會。
這不是屬於哪一個個人,或者哪一個政黨的,也不只屬於新北市,而是大台北共同生活圈所需要的前瞻計畫。
----
出席立法院「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軌道建設」公聽會談話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與會的各位先進,媒體朋友,以及關注前瞻計畫的全體國人,大家好!
今天有回娘家的感覺,向各位先進和老同事們來報告。回到立法院,今天是代表新北市400萬市民,來表達對於前瞻計畫裡的軌道建設,新北市民的一些心聲。
過去新北市向中央爭取前瞻計畫的項目,我選擇站在第二線,由我們的團隊,由副市長跟專業的局長出席,是希望少一點政治干擾,不要因為政治因素,而影響到新北市民的福祉,沒想到這樣的做法,反而被誤解為不夠積極認真。
首先我要表達,我們完全贊成交通部為台灣的軌道基礎建設所做的努力,的確相對於先進國家,我們落後很多。
我也贊成區域均衡發展,讓現在比較沒有軌道建設的區域,能夠同樣享受到捷運的便利。
但我必須要說明的是:新北市向中央所爭取的八項軌道建設,並不包含明年即將要完工的淡海輕軌、目前進度16%的安坑輕軌、以及9%的三鶯線。有點意外地,行政院卻把這樣的三個項目納入前瞻計畫。
這三項建設的總經費是821億,而被納入前瞻計畫的部分是203億,這203億原本就是在年度預算內,不會因為納不納入前瞻計畫,而改變完工日期。
我們提出的八項建設,包括:汐止民生線、環狀線第二期北環段和南環段、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深坑輕軌、五股泰山輕軌、八里輕軌、機場捷運增設A2a和A5a車站、鐵路延伸樹林段等等,特別是前3項,都是完全按照原來交通部規定的,必須要先從可行性評估做起。
評估的標準也相當嚴格,包括單項要超過5000人次/小時、經濟效益比大於1 (表示效益大於成本)、營收收支比大於1 (營運後可財務平衡)。這些建設項目都經過交通部專業審查,完成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報告基本上也完成,就待交通部與行政院核定。
更重要的是,這些計畫,並不是朱立倫發明的,也不是所謂的三環三線的政策而已,也同樣是蔡總統競選時的政見。
以環狀線第二期的北環段為例,是從新北市五股,經過三重、蘆洲,到台北士林,再到大直,連接整個大台北地區北端;而南環段,從新店大坪林站出發,最後到文山區的木柵站,連結文湖線,讓大台北又多了環狀連結。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環評、綜合規劃報告,正在啟動基本設計工作。
同樣的,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只剩下最後核定階段,是希望能夠從新北市土城,到中和、樹林,連接新莊線,同時更進一步,跟桃園的捷運網路,連結在一起。鄭文燦市長也在這裡,這樣的願景他非常了解,我們也已經共同努力。
而汐止民生線,是希望從新北市汐止,一直通到台北的內湖、松山,最後到達大稻埕。這條路線,已完成綜合規劃,第一期汐止到內湖,也已通過環評。
這3條捷運線,都已通過可行性評估,正在進行綜合規劃,唯一還在等待環評通過的,是汐止民生線第二期(臺北市端),不是全部的計畫。這些,賀陳部長都很清楚。所以,中央不應該以「等待環評」的理由,拒絕將這些項目納入前瞻計畫。
我們支持整個台灣的軌道建設,也希望區域均衡,但是對於與新北市相關的,行政院已經核定的、推動當中的計畫,並且與台灣未來10年的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交通建設,我們希望,能夠獲得行政院的支持,也盼望立法委員們,能夠為雙北7百萬市民主持正義。
有人認為,大台北地區的捷運已經推動20年,已經獲得很多中央的支持,這一點我們表示感謝。但是,大台北地區的人口超過7百萬,連結鄰近的基隆、桃園,一共有9百多萬居民,民眾對交通建設的需求量非常大,也符合經濟效益。
捷運建設,也是落實居住正義。很多年輕朋友,都感嘆「大台北居,大不易」,我們必須要有公平的交通建設,讓年輕族群在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內,能有更多的居住機會。
三環三線完成之後,我們可以試想:不管是泰山、五股、汐止,或者是延伸到基隆,延伸到桃園、龜山,或者是鶯歌、三峽等等,都能有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這對年輕人來說,可以減輕多少負擔?
新北市爭取的軌道項目,不是只針對今天的考量、也不是因為某一個政黨在某一個地方執政,它們是延續性的、為了台灣的前瞻性與發展,所規劃的交通建設。
我們要提供年輕人比較便宜、比較有機能的居住空間,而蔡總統跟新北市一起推動的社會住宅,也必須要有便利的軌道建設支撐。
今天,很高興能夠與大家理性地來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我們沒有任何情緒,也沒有政黨之別,只為這塊土地和在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的人民,追求未來的、前瞻性的、建設性的計畫。
這不是屬於那一個個人,或者哪一個政黨的,也不只屬於新北市,而是大台北共同生活圈所需要的前瞻計畫。
拜託各位支持我們提出來的軌道建設,一起來努力!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朱立倫 Facebook 八卦
雙北,連結基隆、桃園,有9百多萬居民,交通建設的需求量非常大,也符合經濟效益。
捷運建設,也是落實居住正義,必須要有公平的交通建設,讓年輕人在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內,擁有更多的機會。
這不是屬於哪一個個人,或者哪一個政黨的,也不只屬於新北市,而是大台北共同生活圈所需要的前瞻計畫。
----
出席立法院「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軌道建設」公聽會談話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與會的各位先進,媒體朋友,以及關注前瞻計畫的全體國人,大家好!
今天有回娘家的感覺,向各位先進和老同事們來報告。回到立法院,今天是代表新北市400萬市民,來表達對於前瞻計畫裡的軌道建設,新北市民的一些心聲。
過去新北市向中央爭取前瞻計畫的項目,我選擇站在第二線,由我們的團隊,由副市長跟專業的局長出席,是希望少一點政治干擾,不要因為政治因素,而影響到新北市民的福祉,沒想到這樣的做法,反而被誤解為不夠積極認真。
首先我要表達,我們完全贊成交通部為台灣的軌道基礎建設所做的努力,的確相對於先進國家,我們落後很多。
我也贊成區域均衡發展,讓現在比較沒有軌道建設的區域,能夠同樣享受到捷運的便利。
但我必須要說明的是:新北市向中央所爭取的八項軌道建設,並不包含明年即將要完工的淡海輕軌、目前進度16%的安坑輕軌、以及9%的三鶯線。有點意外地,行政院卻把這樣的三個項目納入前瞻計畫。
這三項建設的總經費是821億,而被納入前瞻計畫的部分是203億,這203億原本就是在年度預算內,不會因為納不納入前瞻計畫,而改變完工日期。
我們提出的八項建設,包括:汐止民生線、環狀線第二期北環段和南環段、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深坑輕軌、五股泰山輕軌、八里輕軌、機場捷運增設A2a和A5a車站、鐵路延伸樹林段等等,特別是前3項,都是完全按照原來交通部規定的,必須要先從可行性評估做起。
評估的標準也相當嚴格,包括單項要超過5000人次/小時、經濟效益比大於1 (表示效益大於成本)、營收收支比大於1 (營運後可財務平衡)。這些建設項目都經過交通部專業審查,完成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報告基本上也完成,就待交通部與行政院核定。
更重要的是,這些計畫,並不是朱立倫發明的,也不是所謂的三環三線的政策而已,也同樣是蔡總統競選時的政見。
以環狀線第二期的北環段為例,是從新北市五股,經過三重、蘆洲,到台北士林,再到大直,連接整個大台北地區北端;而南環段,從新店大坪林站出發,最後到文山區的木柵站,連結文湖線,讓大台北又多了環狀連結。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環評、綜合規劃報告,正在啟動基本設計工作。
同樣的,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只剩下最後核定階段,是希望能夠從新北市土城,到中和、樹林,連接新莊線,同時更進一步,跟桃園的捷運網路,連結在一起。鄭文燦市長也在這裡,這樣的願景他非常了解,我們也已經共同努力。
而汐止民生線,是希望從新北市汐止,一直通到台北的內湖、松山,最後到達大稻埕。這條路線,已完成綜合規劃,第一期汐止到內湖,也已通過環評。
這3條捷運線,都已通過可行性評估,正在進行綜合規劃,唯一還在等待環評通過的,是汐止民生線第二期(臺北市端),不是全部的計畫。這些,賀陳部長都很清楚。所以,中央不應該以「等待環評」的理由,拒絕將這些項目納入前瞻計畫。
我們支持整個台灣的軌道建設,也希望區域均衡,但是對於與新北市相關的,行政院已經核定的、推動當中的計畫,並且與台灣未來10年的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交通建設,我們希望,能夠獲得行政院的支持,也盼望立法委員們,能夠為雙北7百萬市民主持正義。
有人認為,大台北地區的捷運已經推動20年,已經獲得很多中央的支持,這一點我們表示感謝。但是,大台北地區的人口超過7百萬,連結鄰近的基隆、桃園,一共有9百多萬居民,民眾對交通建設的需求量非常大,也符合經濟效益。
捷運建設,也是落實居住正義。很多年輕朋友,都感嘆「大台北居,大不易」,我們必須要有公平的交通建設,讓年輕族群在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內,能有更多的居住機會。
三環三線完成之後,我們可以試想:不管是泰山、五股、汐止,或者是延伸到基隆,延伸到桃園、龜山,或者是鶯歌、三峽等等,都能有同樣的交通服務水準,這對年輕人來說,可以減輕多少負擔?
新北市爭取的軌道項目,不是只針對今天的考量、也不是因為某一個政黨在某一個地方執政,它們是延續性的、為了台灣的前瞻性與發展,所規劃的交通建設。
我們要提供年輕人比較便宜、比較有機能的居住空間,而蔡總統跟新北市一起推動的社會住宅,也必須要有便利的軌道建設支撐。
今天,很高興能夠與大家理性地來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我們沒有任何情緒,也沒有政黨之別,只為這塊土地和在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的人民,追求未來的、前瞻性的、建設性的計畫。
這不是屬於那一個個人,或者哪一個政黨的,也不只屬於新北市,而是大台北共同生活圈所需要的前瞻計畫。
拜託各位支持我們提出來的軌道建設,一起來努力!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上一集的分享裡,我為你拆解了詐騙的套路之後,相信現在的你,已經對詐騙的模式有所了解,也有了最基礎的辨識能力。
那麼到了這一集,我會把詐騙事件關注的焦點,擺在那些最容易受騙上當的「特殊體質」上面;透過這一段內容幫助你理解,到底是怎樣特質的人,會吸引到騙子找上門?
事實上喔,詐騙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呢基於CP值的考量,他們會喜歡找那些最容易下手,又容易打發的人來開刀。
而這一類的人,又有三種最明顯可見的特質,它們分別是什麼呢?「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和「不想承認錯誤」。
先來說第一個,叫做「害怕被討厭」。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八零年代,震驚台灣社會的「鴻源老鼠會吸金」事件是一樣。
在當年呢,台灣合法的投資產品還不多,因此呢只要有一個產品,它宣稱可以保證提供「4分」以上的利息,就很快的成為社會大眾眼中追捧的「金雞母」;而「鴻源」的主要投資人,又以退伍軍人跟公教人員居多。
在這些公教人員「呷好逗相報」的宣傳之底下喔,鴻源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面,非法吸金了1000億台幣。
最後呢,在1989年6月30號,立法院修正了《銀行法》,而檢調單位開始強力的查緝地下投資公司。
鴻源機構在連續三個星期裡面,發生了四次的擠兌風暴,而主要的負責人,早就在案發之前脫產,所以投資人根本拿不回本金。
這個案子一直延宕至今,始終沒有辦法能夠完善的處理,也讓很多人賠掉了他自己的畢生積蓄。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會知道,每投資十萬塊,一個月就能夠領4千塊利息,這樣的一個「保證」,很明顯的就是不合理,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要是天底下有這麼好本領的經營者,郭台銘又何必辛苦的經營事業,乾脆關了鴻海去投資他,不是賺得更快嗎?
「鴻源機構」呢,之所以會被餵養成為一頭金融怪獸,就是因為「害怕被討厭」這個心理因素。你想像一下喔,當年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有什麼樣的特性?
他們是不是很強調合群、以和為貴、不要太計較、不要太有自己的想法?以至於呢,他們很怕提出異議會被討厭。
還有些人呢,是因為人情壓力而不得不投資,親戚朋友呢一吆喝,他們就掏出錢來,也許他們自己也想賺錢,但更多的是他們不想要破壞關係。
看著同儕或親人的一頭熱,就說服自己不要問太多,省得被排擠在小圈圈之外,所以才會受騙上當啊!
你問我為什麼對這個歷史事件這麼的清楚?因為我自己的父親,其實就是受害者之一。其實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抽身,可是當法令一修正、擠兌一發生的時候。
鴻源內部上上下下,卻發起了一個叫做「支持公司」的運動,讓更多人把自己的身家財產投入更多。
在外人看來非常的荒謬,但是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你的很多親友都在這個「局」裡面,所以只要有「暗樁」一配合「支持公司」的運動。
如果你不像是個火山孝子一樣,再投錢進來、反而是要把錢領出來,那是不是變得很不合群?
所以當年呢,目睹這一切的我,到了今天我都會警惕我自己。不要為了害怕被討厭,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自己思辨的能力,才是我們戰勝各種騙局的唯一解方啊!
再來,第二種很容易吸引到騙子的特質,那就是「絕對信任權威」。
這就讓我想到,美國的前納斯達克的主席~伯納・馬多夫的「龐式騙局」。
你千萬不要以為「龐式騙局」聽起來有多高明,它其實就跟俗稱的老鼠會一樣的。用短期暴利做為誘餌,拿新入會投資者的錢,去支付舊的投資者的那些高額利息,不斷的誘騙更多人投入資金。
而這個案子最誇張的地方,就是受害者包含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美國名嘴賴端金,還有世界各地像是加拿大、西班牙、法國…,這些國家銀行機構都是受害者。
那為什麼馬多夫能夠騙倒這麼多人?這就不得不說起他的「豐功偉業」啊!
原來啊,馬多夫是從六零年代開始投入金融的經紀;於是呢,他那個時候就開始靠著挖東牆補西牆,或者是找家人借錢。
甚至於拿公司的錢,補客戶的損失,去造假很多投資報表…這樣的方法;不斷的去營造他「穩賺不賠」的好戰績,從而去奠立了他金融戰神的地位。
也因為馬多夫完美的形象,和他多年來漂亮的成績單,所以讓人會毫不懷疑他「個人誠信」的問題。在很多的死忠追隨者當中,甚至於不乏他的部屬跟學生。
這些人因為馬多夫的德高望重,把他視為華爾街之神,對他深信不疑;最後很多慘賠資本的基金經理人,更因為這份「絕對相信權威」,當東窗事發之後陸續自殺,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像是這種「絕對信任權威」的背後,經常伴隨的個人議題喔,其實就是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他人」。
而這個背後更深、更深的部分,就是我們「恐懼權威」,才會始終沒有提出一些必要的質疑,而踏上不歸路啊!
最後呢,會增加你遇上騙子的特質,就是「不想承認錯誤」。
這裡讓我想起「女版的馬多夫」,也就是喔這個世紀的大騙局,矽谷的獨角獸公司~「血液公司」的創辦人,叫「伊麗莎白・霍姆斯」。
霍姆斯呢,在剛創業的時候,她原本是一個很受外界期待的青年創業家。而且她崛起的軌跡,和已故的蘋果創辨人「賈伯斯」很像,前景一片看好。
她還被知名的雜誌評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甚至於「2015 年最具影響力的100大人物」的這些封號。
那更不要說「下一個賈伯斯」這樣的一個名譽也冠在她頭上。而霍姆斯本人,也深信自己就是一個「下一個會改變世界」的人。
然而呢,她號稱只要通過指尖採血,就能夠完成 300 多項血液檢測的驗血機;他們在內部研發的階段,就不斷的失敗。
但於此同時,霍姆斯卻不斷的向外界誇大實驗的成果,不斷的宣稱自己的公司,即將為世界帶來重大的改變。
儘管喔,憑著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很高明的行銷手法,暫時矇騙了不少投資者;但是呢,醜媳婦終歸要見公婆,傳說中的驗血機,總是會遇到接受檢驗的時刻。
那你會不會不很好奇,霍姆斯打算怎麼跟外界交待這整件事呢?
在我自己的實體課程裡喔,我常常會提醒我的學員,你永遠沒辦法叫醒裝睡的人,除非她自己願意醒。而這位霍姆斯小姐,就是最典型的「裝睡的人」。
她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造假數據,去播出事先拍攝好的造假影片,才終於讓這個造假的驗血機順利的上市。
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造假的驗血機,有可能去測出精準無誤的血液數據嗎?
而事實證明,造假的驗血機,只會讓醫生判讀失準,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癌症,造成呢病患精神啊、工作啊、金錢啊…等等的危害跟損失。
而更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紙包不住火,詐騙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霍姆斯呢,她要面臨的是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但她都始終都堅信自己的發明,雖然還「不成熟」,但終究會改變世界誒!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在同一時間或處境裡面,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而產生了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
而為了改善這種緊張感,於是呢人們會很自然的,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相信的理念跟行為保持一致、沒有衝突的感覺。於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夠繼續順利的生活下去。
而不管這位跌落神壇的霍姆斯,她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不肯認錯;我都相信喔,在她內心當中有某一個部份,就是這種「認知失調」的狀態;所以她才會一錯再錯,還不斷「自我合理化」自己的這一切行為。
事情發展到此喔,我們都知道霍姆斯,是一個「不肯承認錯誤」的騙子。
但我邀請你想一想,那些曾經對她深信不疑的投資人,在某個程度上,會不會也因為面子或自尊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錯信他人」,才會放任霍姆斯去扯出這個瞞天大謊?
而回到你身上,在你的生命裡,是否也曾經執著在某些錯的地方裡,想要找到對的答案。像是那些不斷的容忍花心、有賭癮、酒癮的情人,去期待對方回心轉意,或者是改變自己。
或者是明明你投資已經決策錯誤,每個月都在虧錢,卻還不斷的砸錢去補洞,不肯執行停損;這些都是同一種心理機制,不想要面對自己「認知失調」所惹下的禍。
也就是說喔,會讓我們上當的,不只是只有「詐騙集團」,還有我們心中的慾望跟恐懼,它會化身成為一個生命的考驗,在情感啊、工作啊、友情裡面,顯露出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實體課程裡,經常會問學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偷車賊會偷最好的車,還是偷好偷的車呢?」
假如你曾經受騙,或者你的身旁的人就是詐騙集團,像是職場裡霸凌你的同事、危險情人、對你進行情緒勒索的家人…。
你也可以好好問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或者是「不想承認錯誤」這樣的狀態?所以讓你變成那一台「最好偷的車子」。
這些功課的背後,都需要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然而面對自己,它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直不面對,你只會活得更不容易啊!
這也是「啟點文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讓每個有機會接觸我們的人,開始去面對真正的核心,無論是生涯的發展、還是人際溝通。
當然,最該面對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願意,啟點文化都在這裡,歡迎你~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一起前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在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課呢,集合了我這二十年自己創業、生命的實踐,還包含了超過上千人次的直接的教練跟諮詢。因為幾乎每一個人跟我談到最後,都會談到他要怎麼樣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
其實呢,人生是一個時間軸的累積,如何讓時間變成你的朋友?讓時間幫助你累積、幫助你放大,這其實不難,但它需要一些必要的觀念,跟必要的作法。
【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早前新樓盤開售,市場反應非常熱烈。《致富解碼》今集邀請到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Lawrance),介紹新書《龍市樓論》並分析龍巿模式,剖析香港2009年後至今的「新常態」樓市數據,助你配置 Smart Money 入市。
【第7集主題:#香港樓市】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汪敦敬 Lawrance(祥益地產總裁)
著名樓市評論員,從事地產代理業30 年以上,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 多年,長期剖析樓市實況、置業財技和房屋政策。汪敦敬被譽為「預測最精準的樓市專家」,從2009年開始研究龍市理論,檢視香港樓市數據的十年印證,於新書《龍市樓論》闡釋龍市規律發展,「龍一」升市及「龍二」調整市如何交替出現,而總體呈現一浪高於一浪的勢頭。
00:00 本集精華
00:42 節目宗旨
01:43 嘉賓介紹
02:09 龍市是甚麼?
03:27 新書內文的QR Code有甚麼作用?
04:37 高現金流、低借貸率、供應不足、財富效應這四個因素,在2020年和2009年有否重覆?
10:50 市場帶有許多長期負面因素,為何仍對樓市抱樂觀態度?
12:29 住宅樓未來數月走勢如何?
16:40 有意移民的人對市場有影響嗎?
21:45 現時剛性需求強烈?
25:57 疫情和失業浪潮會否令分析出現滯後?
➤ 全新單元《iBanker見聞錄》,資深 iBanker 蕭少滔(Alex)暢談投行二三事。
【第2集主題:投資銀行上市角色】
蕭少滔(Alex)簡介:
擁有超過二十年企業融資專業經驗,涵蓋廣泛的投資銀行以及上市公司的管理工作。先前為星星地產(1560.HK)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中國首控集團有限公司(1269.HK)之投資銀行部門董事總經理。另外曾於香港著名投資銀行主管資本市場部門業務,包括星展亞洲以及招商證券。企業管理方面,蕭先生曾任職越秀集團資本經營部副總經理,參與2005 年全球首個中國房託越秀房地產信託基金(405.HK)的上市工作,是資產證券化的專家、並出任越秀集團的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主管。
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獲得國際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其後獲取法國政府獎學金負笈法國深造,取得法國巴黎高等商業學院頒發之金融碩士學位。
30:33 節目介紹
31:44 投資銀行如何分類?
32:50 國企到美國或香港上市時沒分國家隊,整個運作是如何?
34:22 銀行如何考量上市項目大小?
35:38 其他國家的企業在香港的活躍程度如何?
36:25 香港有多少投資銀行從業員?
37:17 香港對投資銀行有甚麼吸引因素?
39:02 投資銀行有沒有分類?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10a.m. 上線!
#致富解碼 #汪敦敬
======================================================
【2020年10月活動 現正開放報名】
➤ 英國物業投資150分鐘速成班(?完成速成班後可獲贈豐盛國際HKD2,000置業現金回贈!)
https://bit.ly/3dubZRW
======================================================
新書介紹 ➤ 龍市樓論(汪敦敬)
實體書(登記天窗會員享9折): https://bit.ly/3hQmtvl
Google Play 電子書:https://bit.ly/3kb4Yr1
牛熊巿周期在樓巿不復見,香港樓巿的「龍巿模式」乘勢而起,
撥開雲霧,看通「龍巿」的升降規律,你的財富才能「飛龍在天」!
「龍巿模式」非常強勢,作者於書中詳細解說支持其運行的四大因素:
高現金流:資金續創新高,2020年是97年的5倍以上;
低借貸率:香港貸存比率低於1,遠較97年高位健康;
供應不足:整體一手供應下降及二手放盤量大跌;
財富效應:供滿樓人士、換樓客、「加按」套現等人再成樓巿新力軍。
作者亦傳授逾30年物業投資的真知灼見,提醒年輕人如何做好準備,捕捉「龍二」時機上車,才能成為擁有資產的贏家。另外,基建發展預視樓巿未來,作者亦分析香港未來多個大型基建,剖析值得預早部署的潛力區段,以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與龍共舞。
「《龍巿樓論》絕對是投資初哥及資深投資者的入巿秘笈!」—— #黎永滔 /百億舖王
「著作所彰顯的創見、膽識和自信,已足夠令人動容!」—— #王文彥 /中原地產創辦人
「匯聚了汪敦敬博士38年的地產智慧,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甚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蔡志忠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
聯同
#張炳強、#黃雍盛、#張翹楚、#邵志堯、#方文彬、#Ann姐、#Anthony、#KingSir葉景強、#葳葳、#諗sir、#法子、#亮劍、#PP
強勢推薦
======================================================
【更多推薦影片】
➤ 科技股受美國總統大選影響? | 嘉賓:譚新強: https://youtu.be/YJBhxBo1qKs
➤ 如何利用 FinTech 金融科技賺錢? | 嘉賓:陳立德:https://youtu.be/OfAWOlWncL8
➤ 英國樓市尋寶圖,倫敦Zone 1、2以外的最佳選擇:https://youtu.be/kzDjuMVszBs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C...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龍市樓論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樓市 #香港樓 #蕭少滔 #iBanker #投資銀行 #投行

選擇工作的考量的三個因素 在 選擇工作的三個條件(因素)? - Dcard 的八卦
淡江大學 · 職位重要度(工作有無成就感) 薪水 ; 國立中央大學 · 能不能學到東西離家距離是我回答的真正考量的還有工作環境、主管聊起來好不好相處、同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