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ook4fam 益家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蛋的膽固醇真的高,但you know膽固醇是身體必需品嗎? 以前千叮萬囑不要吃太多蛋的時代早已過去 其實,每天都要吃蛋yo ☞蛋蛋小知識&蛋蛋食譜一網皆得: https://tw.osparks.com/player/50/6161 ✎蛋營養食譜: ❚瘦肉蒸蛋❚ 高蛋白營養食譜,簡單又好做,生酮...
過去的文獻英文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我們最幸福》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老蔣死掉那天夜裡,刮起風下起雨,好事者以為天有異象,是民主救星的殞落,自由燈塔的傾倒。其時,舉國哀弔,與北韓兩金過世,也沒什麼不同。民間禁屠三日,後來台灣清明節不殺豬說是與此相關。課本好像還有一篇課文是什麼鄉間老農抱著一尾魚去哭喪,說是老蔣生前微服出巡,賞光吃了幾口,他這是祖上積德了。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當天晚上我不知死活看《在水一方》,完全不顧隔日要考英文小考。孤女杜小雙宛如林黛玉進榮國府,遵循亡母遺願寄居世伯朱自謙宅第,與朱家一對兒女有了情感糾葛,誰應該哭泣了,誰應該甩巴掌了, 劇情正到高潮 ,畫面一轉,李艷秋一臉凝重說各位觀眾為您插播一則遺憾的新聞:「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於1月13日下午3時50分,因心衰竭在臺北市七海寓所逝世,享年78歲。」
其時,不經人事,未長智慧,不知道元首掛掉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麼,只知道隔天電視節目都變成黑白了,而且卡通連續劇都暫停播出。黑白電視播了多久其實我也記不清楚了,隱約是一段長長的時光,但後來在一份文獻看到,民眾看電視黑白看得乏味了,只好去租錄影帶,故而帶動豬哥亮餐廳秀錄影帶跟霹靂布袋戲大發利市。
元首掛了沒幾天,班導師拿了一袋黑紗發下去,要每個人別上,為領袖守喪。
其時,父母正值青年,去外公外婆家過年,每個人開開心心的,沒有誰忌口,誰咬不動豬腳,親愛的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以為人世就是這樣一場不散的團圓飯。
現在想想也很詭異,人生第一次別黑紗守喪這件事居然是為了國家領袖,朝會降半旗默哀,也真真切切掉了幾滴眼淚,心想如果我阿公死了,應該會跟現在這樣難過。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日,李登輝故世,晚上氣溫驟降,風呼呼吹著,但就是夏夜晚風,沒有什麼穿鑿附會。當天上午,誰的臉書都是照樣造句,萬事萬物像極了愛情,晚上都是阿輝伯死訊,有哀悼,也有仇家叫好恭喜。民主先生卸任二十年後,台灣就是這樣,你想喊什麼就喊什麼什麼,再討厭、看不爽,也就只是這樣。
這一天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元首的故世隔天,電視沒有變黑白,教官不會拿一袋黑紗要學生帶上(是因為放暑假?),這一天,跟這一年其餘的三百六十五天也沒什麼不一樣,士農工商百工百業,作息如常,過著民主的每一天。
過去的文獻英文 在 Facebook 八卦
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
過去的文獻英文 在 Cook4fam 益家煮 Youtube 的評價
蛋的膽固醇真的高,但you know膽固醇是身體必需品嗎?
以前千叮萬囑不要吃太多蛋的時代早已過去
其實,每天都要吃蛋yo
☞蛋蛋小知識&蛋蛋食譜一網皆得:
https://tw.osparks.com/player/50/6161
✎蛋營養食譜:
❚瘦肉蒸蛋❚
高蛋白營養食譜,簡單又好做,生酮必備
https://youtu.be/hmSCFS7KAOk
❚海帶芽炒蛋❚
愛吸油的蛋要怎樣才炒得出少油又滑嫩的口感呢?
https://youtu.be/cQkt2l3y26w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988120
年長者連續五週每天吃一顆蛋,血液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增加,而血膽固醇數值未增加
[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021013
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們每天三顆全蛋,配合限醣飲食連續3個月,使胰島素阻抗下降!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04713/
高血脂症者連續一個月每天吃三顆蛋,血膽固醇數值未增加
#愛撥營養師DietitianAibo #蛋營養 #食物科學
過去的文獻英文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評價
《檔案風雲 : 檔案員角色與圖書館管理員有何分別? 檔案判斷準則和鑿定又是甚麼?》 2019/06/22
檔案(英語:archive;或稱存檔、歸檔、封存)是指組織或個人在業務處理過程所產生、持有並保存的一級來源文件。檔案記錄了組織或個人的功能、運作及決策過程。以案卷保管人及歷史學家理解,對法律、商業、施政及社會活動記錄存檔是有必要性及理所當然的。檔案被喻為「有機體的分沁物」[1],並與意途傳遞特定訊息而撰寫或創建的文件有別。
普遍來說,檔案是按照文化、歷史或證據價值而挑選出來以作為永久或長期保存的記錄。檔案包括了信件、報告、賬目、會議記錄、照片、草稿和最終稿件。它們可以作為過去事件的文獻證據,並協助解釋和理解歷史。檔案一般是沒有出版或公開,和有很多相同複製本的書本或雜誌不同,它很多時候只有一份。這意味着檔案庫和圖書館在職能和管理上頗為不同[2]。
以管理檔案為工作的人稱為案卷保管人。對檔案的組織、保存、獲取資訊的研究學科稱為檔案學。
「檔案」一詞,初見於清朝楊賓的《柳邊紀略》,至今仍以此詞稱之。
英語的檔案(archive )首次出現在十七世界早期,衍生自法語archives(複數),源於拉丁文 archīum或archīvum[3]...
相關香港新聞:
#圖書館 #檔案 #鍾心堯 #管理員 #朱福強 #檔案風雲 #檔案判斷
過去的文獻英文 在 Cook4fam 益家煮 Youtube 的評價
為什麼會有瘦肉精的出現??到底想對豬幹嘛?
撥粉久等了!告訴你為什麼因為萊豬愛撥差點從政(並沒有)
安心吃豬,把握輕鬆秘訣3+1!
在吃之前,你更該思考關於萊克多巴胺豬的事!
☞其他愛撥阿豹營養小知識
:
肝真的好重要啊 保肝飲食怎麼吃?
https://youtu.be/aAXPEGXwMNA
生活中的塑膠製品都是塑化劑!好可怕?
https://youtu.be/Nj50zw6G-WA
✍參考資料:
[1]
https://youtu.be/VkK_FIpG0wI
泛科學要怎麼知道:吃了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會怎樣?安全風險評估原來是這樣!|【發燒科學 EP1】
[2] https://youtu.be/wpcXy6_wtmw
萊克多巴胺到底安不安全?如何看待萊豬?|【泛泛泛科學 Podcast Video 17】
我真的很喜歡泛科學!!!!!!激推
[3] https://www.learneating.com/foodknowledge/【圖解懶人包】營養師帶你快速了解瘦肉精-萊克多/
好食課真的秒懂懶人包,非常適合分享給親友長輩。
[4]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num=4614
這篇科學月刊關於萊豬的報導也非常受用喔!(有許多關於萊克多巴胺實驗安全性文獻)
[5] https://smctw.tw/7288/
https://case.ntu.edu.tw/blog/?p=35771
https://www.ait.org.tw/zhtw/the-facts-about-u-s-beef-and-ractopamine-zh/
這三篇也很不錯!中文說明萊豬安全性的已知科學證據並列出
各國對於萊克多巴安的使用對象與規範
[6]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175007.aspx
過去曾有過驗出台灣豬農偷用萊克多巴胺 中央社報導
#愛撥營養師DietitianAibo #食物科學 #安心面對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