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語言圈_建立天然抵抗力
現在我能和蘇院長在國會這裡用台語議政,是因為許多民主前輩的付出,像是耀伯,戴振耀前輩,那時他在國會以台語質詢,盧修一前輩與謝長廷前輩就幫忙翻譯。上個會期,我也提出決議,為尊重各委員以母語問政,設立各國家語言間之通譯服務及培育各國家語言通譯人才。
針對語言的發展,我最在乎以「系統化」執行計畫,目前針對「國家語言發展」這件事已經有了「法源依據」,就應該要有「專責單位」來執行計畫。根據相關條文,目前國家語言發展以「任務」來做區別,意思是依遇到的問題,去相對的單位解決問題。例如:名字要以母語文字呈現找內政部;母語學以致用,找教育部;母語廣播節找NCC;去年協助民間團體「台文開戶」則得找金管會。但國家語言發展需要的是「整體戰略發展」,應將所有弱勢的、需要系統化的,來做整合的動作,而不是各司其職。
再來,今年1月,李永得部長出席「臺客原經典重現演唱會」提到,「書面語正式名稱初步規劃叫做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但目前教育部的書面文字,有許多方面仍使用「閩南語」,比如閩南語比賽,我也希望教育部可以研議來改善。
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載體,涵蓋一個民族的知識體系、歷史記憶,顯現出民族獨特的世界觀,是根本。期望整個行政部門單位從中央到地方一起承擔,積極創造語言發展的條件,創造台灣更友善的社會。共同打造建構台灣語言圈,讓台灣能從語言開始就有抵禦外敵的強大防護罩。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人轉世 #HenHenTV奇異世界 55. 想問心靈感應的範圍和原理~(一般情况下大概16米范围,圆形半径16米,范围呈球体状,除非主动控制利用遥视能力传输得更远。原理是释放脑电波。) 56. . 地球上許多勢力強權,如:美洲、歐洲、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對...
載體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載體意思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八卦
《國產疫苗六月申請緊急授權(EUA),最快七月開打?!》
此議題熱議到炸鍋!我把自己的疑慮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文長慎入)
首先,內心還是強烈渴望~~
1. 🌟國際上有認證的疫苗希望就積極爭取吧!
說到這個緊迫需求下的緊急使用和變通。
我覺得讓國際上有認證的疫苗快點進來是需要的!!包括日本的善心,郭董的德國直下BNT, 佛光山疫苗JJ等等。
⚠️我知道牽扯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等問題,中央批准了要負責所以一定是要嚴格把關!
不過如果也是以緊急變通為觀念的話,該嚴格的嚴格,可以省略的繁瑣行政程序可以省略,讓大家早點有穩定的疫苗打,最安心!
老實說近期情況連我一向正向的人,都有些擔心⋯⋯⋯
看到許多基層診所的醫護、其他醫事人員到處問哪裡能注射疫苗,
為了疫苗有醫護朋友不惜凌晨排隊,
像搶五月天門票一樣一票難求,可能還打不到!真的覺得蠻難過。
大家都是前線戰士啊🪖!!!
⚠️許多第一線醫師也紛紛表示前線告急!
急診塞爆、病房滿、一些醫院的呼吸器數量嚴重不足等……
如果國家要徵招大家上戰場,的確必要的保護和配備若能齊備更能穩定士氣!
在這樣緊急的狀況下,對於國際上有認證的疫苗爭取,是否能掌握重要原則但更有彈性呢?
🌟🌟🌟來談關於國產疫苗!🌟🌟🌟
2. 🌟國產疫苗在安全性和保護力上的相關分析:
(1) 聯亞、高端疫苗屬蛋白質次單元疫苗,
以學理上來說:
a. 🌟安全性:次單元疫苗的優點是遺傳物質不須進入細胞(mRNA, 病毒載體疫苗要),直接利用S protein(病毒表面棘狀蛋白)去刺激免疫反應,並避開不必要的毒素與妨礙有效性的物質。
像是B肝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屬於這類疫苗!
在以往此類疫苗的相關經驗及使用上我們可說比較有把握,預期不太會發生什麼注射後嚴重不良反應(指如AZ血栓這種),且通常經過二期臨床試驗後安全性的疑慮就較低了。
b. 🌟所以就是有效性、保護力的問題!🌟
未經第三期臨床試驗就申請EUA欲上路,保護力要怎麼推測?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教授對媒體的投書表示:
「施打疫苗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中和抗體及許多的細胞反應來對抗病毒,在這些對抗病毒的武器中,中和抗體比細胞反應容易測量,故被視為一個替代的療效指標(surrogate end point)」
https://pse.is/3frzyv(內文在此)
🌟意思是可以依照疫苗的中和抗體量來推測保護力,目前已上市疫苗都發現到此兩者有正相關性,是有效的評估指標。
⚠️不過陳建煒教授顯然不盡認同此法!
我道行尚淺,就我所知,
一款疫苗,臨床實驗中做的保護力數據和真實世界打出來的數據,都會有差異了!
且以疾病的角度去看,譬如以骨質疏鬆為例,一款骨鬆的藥物有沒有效,我可能不止是要看他用了對於「骨質密度」成長多少,最重要的是對於「骨折」這件事的發生,是否提供保護!
⚠️新冠病毒疫苗也一樣,中和抗體一定的數值是否就代表保護力足夠,是否能真的有效預防「有臨床症狀的肺炎」、「預防重症?」,這些都還要釐清!!
🌟據了解WHO近期會對於這個中和抗體的標準做討論。
⚠️如果有通過WHO國際認證的標準,就能獲得PQ(Pre-qualification),PQ是種國際認證,歐盟也認可,就可以透過世衛將疫苗推廣到其他國家,也可成為疫苗護照的標準,才較能增加對疫苗的信賴。
以上!
#同島一命
#疫苗快來
#這週獲得好用面罩一頂
載體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人轉世 #HenHenTV奇異世界
55. 想問心靈感應的範圍和原理~(一般情况下大概16米范围,圆形半径16米,范围呈球体状,除非主动控制利用遥视能力传输得更远。原理是释放脑电波。)
56. . 地球上許多勢力強權,如:美洲、歐洲、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對於世界有影響力的政治家or企業家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其中?(通常都在地下基地)
57. 2. 之前提到有外星人在保護地球,那為什麼蜥蜴人透過文化滲透的方式慢慢征服地球,卻沒有其他種族的外星人來制止這種行為?(那一场洪水之后,大部分已经离开地球不在干预地球,但是天狼A人很是关心自己创造出的埃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希伯来文明出现过分裂,分裂成了又雅阁统领的以色列(后期形成犹太教)与以扫统领的阿拉伯文明(后期形成伊斯兰教),以色列文明曾经被天狼A的整合下移居到埃及居住,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创造的两个文明合为一体,但是光明会渗透了埃及,故意两级分化,以色列又在摩西的领导下逃出了埃及。
58. 天狼A为了制止蜥蜴的渗透,赋予了他们一些律令,后期则形成了宗教。例如:禁止食用猪肉,猪肉是用人类的DNA与野猪的DNA混合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在人类社会中短暂地获得人类激素来维持人形。
60.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说法,就是说蜥蜴人是以人类情绪所散发出的低频率负能量为主食的,是这样的吗?(其中一种摄取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食用人肉与饮用人血,大多数被献祭的都是金发蓝眼,基因高度纯种的雅利安人。)
61. 一般說龍的傳人 ... 也是蜥蜴人的後代吧? 伏羲女媧 ?
62. (根据传说伏羲女娲是蜥蜴中进化出同情心的蜥蜴,所以为了人类而公然叛变,赋予了黄色人种一些智慧,例如伏羲画八卦图等等。)
63. 問個最原始也最簡單的問題好了天琴星既然可以讓自己保持高頻那他們死後歸屬於哪裡第一集講的很模糊.... 保留大部分的記憶簡單講就是靈魂來解釋好了
(我也不知道那型態要叫什麼)那麼靈魂都在做什麼呢?那如果一樣是輪迴的話是不是就代表他們不會新生呢?一個載體包含一個靈魂那如果還是會新生這誕生之中發生了什麼事?(如果輪迴又加上靈魂的新生過了好幾萬年這人種可能會大爆炸多到一個不可思議)那如果只有輪迴的話照理說一個種族就只有少少幾個人而已創造也是有限度的繁殖or分裂才是長遠那多出來的這些靈魂怎麼來的??
(意识来自银河中心超时空状态,呈螺旋状旋转向外扩散,每个人都是本源中出去的一个光点。)
80. 既然都說所有都建立於製造出來的包括他們本身也都能串改自己的基因那靈魂的高低頻又說的那麼好聽... 那麼新生是誰創造的呢??(我在之前说过了,顺应灵性进化出的生物必定是螺旋状,比如蜗牛海螺,这些不是被创造的,不要总是认为所有都是被创造的,这些螺旋状生物也能够进化至高次元。很多东西都是顺应宇宙呈螺旋状的,比如台风是螺旋状的,人头头发上的发窝也是螺旋状的,DNA也是螺旋状的,花朵也是螺旋状的,银河也是螺旋状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85. 我想知道地球监狱论跟这里所说的会有矛盾吗?
86. (监狱有很多,控制人类思想的监狱是被光明利用善良种族赋予人类的智慧而形成的宗教以及教科书上的伪科学,比如弱肉强食进化论。控制地球频率的监狱是在地球的能量旋涡点进行的撒旦教献祭仪式以及利用月球发射电磁波来环绕地球控制地球的频率。控制人类饮食的监狱是转基因食品。控制人类进化的监狱是疫苗,注射疫苗防止人类进化出第四次元比较常见的三大能力,可视化能力,心灵感应能力,遥视能力。)
89. 你好,这个影片中我有个问题,你说到亚当算是地球上的第一代新人类,他是仙女座人建议创造的拥有蜥蜴人身体特质的人类,也就是说圣经那本书也是错误的?圣经里说的上帝创造人类的意思也就是仙女座人创造的人类?仙女座人就是我们经常误认为的上帝?而宇宙中很多星系的外星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外星人都不是我们的上帝?而我们宇宙中所有的物种都拥有同一个上帝,也就是整体的宇宙意识,我认为的就是本源?一?全能者?宇宙意识?上帝等等不同的词汇?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阅读圣经?因为本就是错误的信息?谢谢
第一批则是雌雄同体的盖亚人亚当,第二批则是现代智人分裂男女。)
91. 這種高智商的[科學論轉世人] 它會怎麼看待我們到現在無法證實的靈異與神他說的語論跟"傳說"有很大的符合但老實說這些資料上網GOOGLE也是能查出些片段的拼湊那如果將西方的神話跟東方的宗教合併再一起的話應該是會知道些什麼事情!
下一集繼續為大家解答

載體意思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語言討論的問題,我只可以這樣講,那是由於以前的知識,未到今日的程度,所以以前的人講的東西,幾乎全部是錯,所謂當時的全部的言語學家和文化學家全都是錯,陳雲那些也是亂講。這完全不是科學化的解釋,科學化的解釋,中文只有兩點,就是形象思維和單音節。只能從中文和其他語言這個不同特點出發,講其他都是多餘。從這兩點出發,是用超級電腦計過,如果用形象思維,所用的記載體是多很多,不能在一大堆影像思維上把它轉成概念,然後概念上再轉做概念,那負荷會太大,;所以中文不擅長的是高度抽象化思維。用中文講科學和法律都可以,但那是另一層次的問題。因為是這只是這方面做得不夠。之後再講。真正做不到的,我看著中國文化一直落後的,就是出不到高度抽象、複雜的哲學思維。由二千多年到現在都沒有,看看西洋哲學家那種定義的準確和抽象概念的分析,在中國文化上完全是零。我真的不明白,怎麼很簡單的東西,中國人都沒有想到,動植物是有一個合理的分類方法,這些分類是沒有人想到,沒有人覺得一種東西有定義,孔子講人有七十多個意思出來,但沒有人覺得有問題,在西洋覺得當然有問題。他們已把哲學分為唯心、唯物,語意分析等,但中國全部缺乏,而邏輯只在起點,在名家時。但理性的批判,中文是完全缺乏。這是中文的原罪。而得到的結果,中國人不會為抽象概念去努力,而西洋人就會。中國人不會講法治、自由、人權等抽象東西,覺得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覺得這和他們沒有關係。一用中文思維,就是這樣。
另外,使用的概念,有網友話有些歐洲文和印度文比英文更複雜,更多限制。但我想指出那不是要更多限制。一個語文的過程是會演變。我舉一例,甚麼叫做「可參照」,根據人大話將來的提名委員會「可參照」現在的選舉委員會。現在他們話「可參照」即是話要參照。如果用英文講,就不會這樣講,而要一個準備的定義。有權力去參照,但可以參照,可以不參照,這是發展了幾百年的東西,一講出來就不可以爭辯。我們語言過程需要進一步細辨的時候,就會發展更加繁複,但太繁複又不方便使用,所以又會簡化,把不需要的東西濾走,像gender marking是沒有這必要,是多餘。不停地簡化,重要的是恰到好處。這是一個演化的過程。我也未講中文的長處。中文有東西的定義準確很多,就是親戚的定義。中國人的親戚是有很多的分類,清楚得很。但外國人的就少很多,只有uncle, aunt, cousin。因為我們整個文化,是講究道德和倫理,所以這做到很複雜。至於純科學的思維,很多轉了去數字思維。那不是做不到,也可以做到,但用中文作抽象思維,我是非常質疑,日本也出不到大哲學家。這些文化是永遠出不到大哲學家。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載體意思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現在我能和蘇院長在國會這裡用台語議政,是因為許多民主前輩的付出,像是耀伯,戴振耀前輩,那時他在國會以台語質詢,盧修一前輩與謝長廷前輩就幫忙翻譯。上個會期,我也提出決議,為尊重各委員以母語問政,設立各國家語言間之通譯服務及培育各國家語言通譯人才。
針對語言的發展,我最在乎以「系統化」執行計畫,目前針對「國家語言發展」這件事已經有了「法源依據」,就應該要有「專責單位」來執行計畫。根據相關條文,目前國家語言發展以「任務」來做區別,意思是依遇到的問題,去相對的單位解決問題。例如:名字要以母語文字呈現找內政部;母語學以致用,找教育部;母語廣播節找NCC;去年協助民間團體「台文開戶」則得找金管會。但國家語言發展需要的是「整體戰略發展」,應將所有弱勢的、需要系統化的,來做整合的動作,而不是各司其職。
再來,今年1月,李永得部長出席「臺客原經典重現演唱會」提到,「書面語正式名稱初步規劃叫做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但目前教育部的書面文字,有許多方面仍使用「閩南語」,比如閩南語比賽,我也希望教育部可以研議來改善。
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載體,涵蓋一個民族的知識體系、歷史記憶,顯現出民族獨特的世界觀,是根本。期望整個行政部門單位從中央到地方一起承擔,積極創造語言發展的條件,創造台灣更友善的社會。共同打造建構台灣語言圈,讓台灣能從語言開始就有抵禦外敵的強大防護罩。
2021-03-23,院會 第三會期總質詢,行政院 蘇貞昌院長,文化部 李永得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載體意思 在 載體有哪些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表达载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目标蛋白的生产也可以进行严格的调控,使其仅在有特定的诱导条件存在时才大量生产。 大肠杆菌是蛋白质生产最常用的宿主细胞,但是也有 ... ... <看更多>
載體意思 在 載體有哪些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表达载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目标蛋白的生产也可以进行严格的调控,使其仅在有特定的诱导条件存在时才大量生产。 大肠杆菌是蛋白质生产最常用的宿主细胞,但是也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