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鑄字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http://backme.tw/ref/RiXing_project_publish
世界上僅存最後一家活字印刷行,就在台灣,目前正面臨鉛字銅模保存的困境!
還記得我第一次造訪日星,坐在地下室內,後面是陳列著數萬枚鉛字的架子,張師傅跟我們一一展示活字印刷的明信片、表字框和作品,如數家珍的模樣,讓我覺得拿在手上的那張紙宛若真的有了溫度
我也還記得,日星三代老闆特地親跑一趟,送我們印製的卡片過來時不願收錢、因為印製的師傅們都八十幾歲了,再也無法掌控好完美的力道而讓文字的邊緣出了瑕疵。
儘管只是外行人無法察覺的微小瑕疵,他還是歉疚得不想和我們收錢…
雖然每次日星在鑄鉛字時,總是小心萬分,但經過 40 多年的使用,這批老銅模陸續開始出現崩損的狀況--原本,鑄字師張介冠先生嘗試一人獨自修復,但銅模崩壞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已經 65 歲的張師傅一人修復,尚需 65 年才能完成... 因此不得已要向外界求援!
「對我而言,字體銅模修復計劃,除了是傳統技藝的保留,更重要的它是文化載體」
募集字體銅模修復計劃資金,最少要三千萬元以上,用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製作、修復三十萬字模型(三種字體:楷體、宋體、黑體)。張介冠說,他六十五歲了,是在跟時間賽跑,希望在最快的時間內傳承他的技藝,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我們擁有的東西,是因為什麼而好。
_
鉛字不能亡!愛字人,也能成為助字人!
分享並支持「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http://backme.tw/ref/RiXing_project_publish
-
此為公益贊助廣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甘坑」,原為瑤族聚居地,清初時梅州客家人因看上此地的自然環境而定居開墾。於2012年由北大研究院進行四期規劃設計,打造成集客家飲食、文化、總面積達230餘公頃的觀光休憩區。甘坑村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與觀瀾版畫村、鶴湖新居、麻勘古村、大萬世居等一同被譽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三百五十多...
文化載體 在 台灣賦格 Taiwan Fugue Facebook 八卦
【我們中國人說了算,懂?】
在過去戒嚴時代,你是中國人,所以你不能說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語,否則就會掛著上面寫「我不說方言」的狗牌。如今,文言文將要在課綱中調整比例,又有人出來講文言文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文化載體,而且學習文言文,更有助於推廣閩南語。
從過去幾年提高文言文比例的情況看來,語文能力並沒有顯著提升。對於語文能力而言,教師如何應用不同的課文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情意目標,才能更重要的。
#文言文之亂
#都給你們說就好啦
#有人從小念文言文到大還是連鹿茸都搞不清楚
余光中加入連署:拋棄文言文 將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72673
推本土更要讀 余光中:古文貼近閩南語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73761
馬英九:減少文言文比例 開時代倒車?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8-29/96255
廖玉蕙:過去65%文言文的教育成功嗎?
http://www.peoplenews.tw/…/56338703-75ba-450f-b87c-8d8f832b…
文化載體 在 黎特 Knight Lai Facebook 八卦
[長文] 《扮比卡超》影片post後感
一種文化之所以可以流傳,
係因為用佢嘅人真心愛佢,
真心欣賞嗰種文化產物嘅美,
並且一切自然而生,人又樂於其中。
就好似《激嬲女朋友,佢叫我扮比卡超同佢溝通》呢次合作咁,
孔明係因為真心有感受想寫呢篇故事,所以會先寫;
我係因為真心鍾意篇文,所以先會想將佢畫成片;
薛可正係因為真心欣賞我哋兩個呢次合作,先會出力幫手推動個計劃;
陸永係因為真心鍾意我哋呢個作品,同埋覺得好玩,
先會喺百忙之中抽空出嚟義務參與,認真落力演出。
(大家可以細心留意下演繹上嘅鋪排同設計,
例如嗰啲比卡超話,其實陸永係特登每個字都跟返原文中文聲調嚟講,
唔係亂讀架。)
我哋各有正職,仍然願意落手落力去做呢件事,而一蚊都唔會有得收,
因為我哋係真心鍾意呢種二次惡搞文化嘅戲謔創作,
真心欣賞廣東話語境無可取代嘅搞笑韻律,
真心樂於參與呢一件核核突突無厘頭,但充滿美感嘅事。
而以上嘅動機,並唔會喺威逼利誘,或者強行再教育之下而生。
我哋之所以咁愛香港,
因為呢度仍然係一個自由嘅文化載體。
佢可以自由地畀創作素材進出融和,
亦可以自由地畀我哋有捍衛語言、文字同影像不被權力吞噬嘅權利。
喺咁嘅環境之下,
我哋先可以繼續創作出好似《扮比卡超》呢類大家喜愛嘅作品。
最後,我寄望我哋珍貴嘅文化,唔好喺某一日成為被遺忘嘅歷史。
如果面臨呢種危機,大家不仿對住想改變我哋嘅人,
用廣東話大聲講、用繁體字用力寫:
「比卡超比!」
tumblr: http://knightlaiart.tumblr.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knight.lai.hk
ig: knightlaiart
文化載體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甘坑」,原為瑤族聚居地,清初時梅州客家人因看上此地的自然環境而定居開墾。於2012年由北大研究院進行四期規劃設計,打造成集客家飲食、文化、總面積達230餘公頃的觀光休憩區。甘坑村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與觀瀾版畫村、鶴湖新居、麻勘古村、大萬世居等一同被譽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三百五十多年前,甘坑村的始祖,梅州的客家人謝文明、卓美髮看中了這裡的自然環境便在此定居並繁衍生息。如今,客家人張開誠摯的雙臂,用包容的胸襟廣納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甘坑體驗、探索深圳客家文化。甘坑村裡,客家民居,眾多古建,依山傍水,房連巷通,錯落有致,猶如畫卷。更有炮樓、碉樓、騎樓、吊腳樓等風情建築融於山水之中,與幾百年的客家老屋形成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載體。甘坑的保護開發方向是再造深圳的中部華僑城,還深圳人一段慢時光。2016年,政府與華僑城集團簽訂協定,華僑城將投資500億元, 把現有的甘坑客家小鎮擴大一倍,建設“華僑城甘坑客家新鎮”這個文化產業新巨頭,屆時,甘坑客家小鎮將成為擁有六張國家級名片的特色小鎮(即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新興產業示範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特色小鎮)。2017年7月,甘坑客家小鎮入選首批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甘坑炮樓院]小鎮內賣較多小食的一區,樓頂紅色旗幟隨風搖曳著,這裡曾是東將縱隊司令員─曾生動員當地人民參與抗日的地方,爾後曾生也與甘坑結下了不解之緣。繞進「甘坑炮樓院」旁小巷便是明清時期史稱『七都116村』。因近年來改革開放下人民所得增加,多數居民早已於老村旁山上建起了樓房,巷弄內老宅多數早已人去樓空,所幸仍保存著質樸的外觀藝術展館外頭放了一對引人側目的瑞獸石刻。在景觀湖旁的一棟古意建築已有百年歷史,上頭掛有大大『文魁』二字匾額,名為「南香樓」。木屋皆由卯榫組合,本為閩南一大戶人家所修建,用來讀書、藏書之所,後由閩南移遷至此。小鎮尾端的「狀元府」,府內共分前廳、中堂、後院。相傳清朝雍正年間一劉姓名選者因高中狀元,鄉紳商賈們群捐策應,為其建府第。後因歲月更移,輾轉由皖西移遷鵬城。在一幢幢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在深圳生長的時候,甘坑村人期以實際行動將小鎮打造成為融入生態旅遊與客家文化的社區,告訴過往遊人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史蹟。

文化載體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千燈湖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它南起海三路雷崗公園北門,北至海八路;東、西兩側有南七、南八兩條城市景觀路全線貫通,東西寬約280米,占地約302畝;為全開敞式公園。公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千燈湖和市民廣場。公園從1999年7月開始建設,到2001年8月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工程建設投資為1.64億元。公園建成後總計有1300盞景觀燈,千燈湖美麗地景色吸引了大批地市民前來觀賞,為南海區地標城市景觀建設贏得讚譽。2015年10月8日,千燈湖公園在美國三藩市摘獲全球景觀設計行業的"奧斯卡"獎——“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並成為中國首個榮獲該獎項的專案。經過持續開發,現在的千燈湖一共分四期。2016年,作為千燈湖的新地標,方案名為“文化的原初點”的南海文化中心於千燈湖公園西側,打造成集圖書館、文化中心、演藝中心、青少年服務中心以及展覽、藝術場館等功能高端文化載體。佛山千燈湖是由人工湖、大掩體 (兩個,各有商鋪10間)、歷史觀測塔、水上茶亭(12座)、柏樹茶店(5座)、溪流(5座,分別是知識、豐收、白鷺、鳳凰、白鴿)、山上景觀塔(六座塔高28.5米)、南水門、二十一世紀島、鳳凰亭、鳳凰廊、花迷宮等組成。通過一系列的合理組合和排布形成一個湖光山色相輝映,以綠樹、茶亭、溪流點綴其間的美麗休閒地方。湖體的面積約為87,000平方米,沿湖岸水深均為0.8—1.2米,中央最深處達2.8米。此外,千燈湖還包括有湖畔咖啡屋,霧谷及一座氣勢雄偉的48米單跨鋼拱橋名曰觀燈橋。市民廣場則包括小掩體商鋪2座,250米廊架以及74座噴泉和2組石雕。亦是亞洲藝術節藝術表演的主要會場之一,更使千燈湖這個佛山品牌聞名中外。經過四期的開發及優化整合,千燈湖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大家族。全湖一共分四期,四兄弟按時間先後分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老大(千燈湖一期):2002年降生,佔據了中心位置。球燈、水上茶亭等是它的特徵,坐船可以飽覽它的大部分美貌。
老二(原雷崗公園):於2010年加入大家庭。老大與老二的分界線是海三路,往南是老二的地盤,包括文化廣場、詠詩廣場、金海橋、活水公園展示館等。
老三(燈湖市政公園):主要特徵是建設燈湖廣場。
老四(雷崗公園魁星閣):它是個高個子,雷崗公園、魁星閣、千燈湖特色步行街等。雷崗公園建於1996年4月,1997年9月21日全面開放,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城區桂城中心,公園以雷崗山為主體建造,與千燈湖緊密聯繫,雷崗山頂於2016年新建仿古塔樓建築魁星閣,公園內部已進行全面翻新工作。雷崗公園佔地面積為628.9畝,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
這項堪稱經典之作的工程由美國著名的SWA環境設計公司組織設計,規劃構思打破了傳統的以綠地和建築物為主的中軸對稱的手法,設計了一條從山到水的水系景觀為城市中軸線,既突出表現嶺南風光的水鄉特色,又充分體現“自然•人•社會”的主題。千燈湖區和市民廣場區兩部分都有掩體商鋪等休閒建築。所謂“掩體”建築,是沿山邊建起的水泥混凝土建築物的外牆和屋頂上填上厚厚的山泥,山泥與山崗連為一體,使商鋪等建築物掩蓋在山體之下,成為山體的一部分,只有建築物的大門面向湖體。這是千燈湖公園在建築上的一大特點。

文化載體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漢字文化體驗展覽「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 世界的漢字」:
漢字,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無與倫比的美麗,千百年間被廣泛應用在不同領域,繼而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令不同地方的人皆能欣賞漢字獨特的文化底蕴。漢字,不再僅僅是一種文化載體,而是擁有軀體與靈魂。「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 世界的漢字」漢字文化體驗展將與各位走過漢字演變的時間迴廊,探索漢字的各種可能性,尋找屬於漢字與你的一百種可能。漢字承載了華人看待世間萬物的方式、審美理念、思維邏輯、處世哲學,繼承中國文化的精髓。展覽以漢字的智慧與美感觸動為基礎,展示各種與漢字相關的知識和內容,運用創新的展陳方式和互動科普模式,推廣漢字文化予大眾免費參觀。
展覽日期:2017年2月18日至2018年6月30日(逢星期一休館)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展覽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中區F座上層
展廳共分為八大主題區,參觀者可以通過參觀、遊戲、互動、DIY體驗等多種方式感受漢字之美以及其文化底蘊,包括:
「文字樹」 。「漢字故事」
。「百家姓」 。「漢字紀錄片」
。「大美漢字」 。「字在生活」
。「轉運部首」 。「我愛香港」
。「漢字能量達人」 。紀念品
導賞服務:文字誕生的開始,導賞員將帶領參加者在漢字千年間的持續演變中,走進此刻的日常生活裡,分享漢字的魅力和趣味。無須預約登記,參加者請於導賞時間前在展館下層導賞集合處集合。
日期:2017年2月18日至2018年6月30日(週二至週日)
時間:下午 3:00 – 3:45
語言:廣東話

文化載體 在 中國文化傳承8大載體,有一個已經斷絕,其他的也在式微 的相關結果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文化傳承都需要載體,有物質的,有精神的,具體來說,通常體現在文字、語言、服飾、書籍、建築、宗教、教育、活動等幾個方面, ... ... <看更多>
文化載體 在 企業文化載體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企業文化載體是指以各種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載、傳播企業文化的媒介體和傳播工具,它是企業文化得以形成與擴散的重要途徑與手段。企業文化是繼人、財(資本)、物(物資) ... ... <看更多>
文化載體 在 人是文化的載體 - 方格子 的相關結果
人是文化的載體 ...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