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阿富汗這個不是沒意見,是真的很忙,錄podcast、累積專欄的稿件,還有一些計畫,加上書架上未閱讀的數量,大概要到開學後才會比較有空碎念。
不過,為了轉換心情還是提一下,主要也是河道跟臉書,出現一堆啥米神奇的類比,像是趙少康的宣傳,唉
首先,打開地圖,現在Google earth有免費版,製作比例跟拉長度都很方便,再拿來比看看阿富汗跟台灣,哪裡一樣、不一樣。其次請自問,對阿富汗跟台灣,內部的政治制度、派系分布、權力跟軍力的強度,有沒有點概念(台灣的可能就是資源掌握度)。
如果以上兩個是沒概念,那我個人建議是,別去看什麼兩岸必將怎樣那樣的分析,因為根本沒有參考性。以我來說,阿富汗內部的狀況,大概近一年以上沒有追,所以塔利班之後到底會內戰還是幹嘛,我是不敢講(八卦私下分享倒可以)。
要做表面分析?可以。
1. 台灣周圍是海,阿富汗是內陸,地理條件完全不同。
2. 就戰略價值,台灣是海權必爭之地,阿富汗算是被遺棄的邊境,兩者也不同。
3. 對帝國的價值,各國都有不一樣,無法一概而論,就美國來說,阿富汗只要不繼續生產恐怖分子去恐攻美國,美國根本無所謂。
講下去很複雜,若要談整個大中東到中亞,為何那麼多聖戰士以殺美國人為樂,那絕對不是啥米反美情緒,要從背後的部落結構,不同文化的階級去看,名堂可多了。要下簡單的結語,就是極端教義派20年前拿到權力後,就想透過捅帝國一刀,來增強自己的短期優勢,結果搞到人家殺進來,根本智障。
要說是美國侵略阿富汗那更笑話,協助聖戰士打蘇聯那是因為冷戰,不懂冷戰就真的別講侵略不侵略。結束後阿富汗基本上就是被遺棄的世界,除了鄰國外,西方沒人在乎。不把冷戰背景考慮進去,任何的狀況類比,都不具參考價值。
真要說有什麼可以記取教訓的,就是記得人權跟各種進步價值,在這種hardcore的戰略規劃上,幾乎是不重要的。軟實力的重要必須建立在硬實力上,阿富汗就是最佳例子,極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對各種女性權益與人權傷害,難道會比較少?可你曾聽到這些日子,那些大師們跟人權議員說了什麼。
拿來台灣講,就是先充實軍力,提高軍人地位(具體作法再說),以及讓台灣擁有中國侵略不了的實力,才有能力談內部改革,不然共匪侵略成功,「你他X的什麼都沒有」。
基本上,從阿富汗撤軍,最早是小布希時代就在喊,畢竟眼前威脅解除,沒必要繼續打。奧巴馬年代就規劃撤軍方案,到宰掉賓拉登後,跟塔利班的利益衝突幾乎就不存在了。剩下的問題,多半屬於阿富汗內部,美國其實可以完全不管。
為何撤不了,這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但跟冷戰時期蘇聯的撤不了,完全兩件事。川普時代規劃具體撤軍方案,交接給拜登,都有持續在跟塔利班談,所以撤退根本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周邊國家早有準備,問題只出在撤的太難看。
理由很多,拜登這輩子都脫離不了西貢第二的標籤,所以也只能罵川普跟拖共和黨下水,俗稱兩黨共業,這台灣人應該很熟。要問我,那大概就是天真過頭,若當撤軍是第一等大事,早在上台後就開始動作,顯然是覺得撤軍沒那麼重要,才會弄到今天這田地。
也不用等未來,已經開始口水戰了,畢竟帝國顏面被丟的那麼慘,民主黨理由不找好一點,期中選舉不用玩了。有時候看某些人的解釋,真的是很無言,居然把軟實力看做可以凌駕硬實力之上的真理,還把反對者都貼上不懂國際政治奧妙的標籤,夠了。
最後,講一下台灣的狀況
統派那種疑美論,想要找個標準的話,不要去看最近很夯的于將軍,應該去看許劍虹。如果連他都都覺得深藍已經疑美過頭,那基本上就代表現在的統派,其實就跟共匪沒兩樣。
其他人,我想說的是,不只是在阿富汗,任何一個想要從歷史事件,找到相似點來套,或是用現在的案例去找古代的類比,都要很小心「完美一致」、「毫無破綻」這類的譬喻法。因為沒有兩件事情是一模一樣的,操作歷史的是人,試圖用大歷史來解釋「無可逆轉」者,這都有問題。
這可不是說自認台派的就很OK,一堆人嘴巴講厚植國力,結果真要提高國家經濟、國防等硬議題,馬上就硬起來,堅持要先將他心愛各種軟議題通過,聲稱國家安全與國防可以稍等一下。這在開玩笑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的網紅桃園市議員褚春來官方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議會質詢-桃園運動卡補助探究案 體育為城市展現「軟實力」的重要發展指標,因此,鼓勵全民運動,邁向健康樂活城市,是共同追求的目標! 桃園市政府為鼓勵23歲以上族群養成運動習慣,推行桃園運動卡。凡23歲以上族群至運動場館運動均半價優待;23歲以上身障及65歲以上長者全額優待。 然而,23歲以下之民...
軟實力的重要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杜書伍:做事前,先找到你的GPS】
在產品複雜多元、重視服務細節的通路經營上,聯強被公認是最有扎實執行力的企業之一。建立起聯強執行力的關鍵人物,就是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杜書伍擅長透過觀察與思考分析事物的個性,小時候就展露無遺。國中時,即使一個掃地前先洒水的動作,他都會研究該用什麼姿勢讓水珠均勻飛濺,好讓打掃時更順利。這樣的個性一直延續到他成為管理者,在《打造將才基因》一書中,他將職場的態度、信念及能力培養,透過自己的思考邏輯,以各種生動的比喻來拆解。
杜書伍接受《Cheers》雜誌專訪,用他一貫的思考深度,將看似複雜「把事做好的眉角(訣竅)」,精簡成「掌精髓、建架構、長筋肉」這9字訣。
問:從CEO的角度來看,你覺得什麼是「會做事的員工」?他們通常有哪些特質或表現?
答:我認為 「會思考」才是會做事的員工。交待事情後,即使只有簡單的說明,他會去思考,把提示的精神與目的重新想過。最優秀的員工,是他會回過頭來,在原始想法上再附加額外效益。畢竟講的時候多只說重點,他能夠幫你想透後,連其他沒有講的部份也去弄清楚,然後再去做。
做的過程中,因為掌握住重點,判斷就很精準,成果連帶也會高於最初的期待。甚至有些人經過思考後,發現不對,還會推翻主管最先的想法。在動手做之前,這個思考的過程很重要。
問:在做事情之前,如何進行這個思考的過程?有哪些要訣需要掌握?
答:不論主管或是員工,我認為都有「做事的姿勢」,要抓住精髓、架構、筋肉這3個階段。
開創性(中高階)主管要能「掌精髓」、「建架構」、「長筋肉」。掌精髓是指在做任何事之前,掌握它的目的與精神。所謂的目的與精神,通常描述的字不多,一般人很自然就把比較少時間放在上面,直接跳到動手做,其實,這個階段最重要。
實際做之前,還要建架構:這件事分成幾個部份?各部份間的關係是什麼?這件事和其他事情的關係是什麼?這些架構有了,就像人體骨骼,知道哪邊是手、哪邊是腳,把架構圖畫出來之後,腦筋非常清楚。最後才是長筋肉,從每個步驟發展出細節或運作的方法。
能這樣做,就不會不自覺地把手和腳混在一起、頭放錯地方。很多人一聽到事情,馬上跳到長筋肉的階段,結果抓不住精髓,許多需要判斷的地方就會出問題。
不同位置的3種做事姿態
問:可以舉你實際帶人時發生的例子?
答:比如,我們常說「提升效率、節約成本」。這兩部份哪一個重要?
當然是提升效率重要,一定要先釐清,否則末端執行時,就變成不斷在節約成本,把所有預算都砍掉,砍到最後沒有效率。
當然,我們說節約成本時,通常不會再多說「不要損失效率」,但懂得思考精髓的員工,會再想到後面這句話;沒有想的,就會為了節約成本而讓所有效率完蛋,這就是只把事做完。如果事情都要講這麼清楚,沒講就不會做,那當主管的就很慘了。
問:這套「做事的姿勢」,對於非主管的工作者,如何應用在自己日常的工作上?
答:不同的角色,也有不同「做事的姿勢」,這是個系統性的概念。擔任開創性(中高階)主管負責無中生有,掌精髓是部門功能的定位、建架構是部門運作的方式、長筋肉則是細部作業。執行性(基層)主管,因為東西都有了,但不是所有事情都他去做,所以他要「學習精髓」、「掌握架構」,帶著人家不斷去做,去「改善筋肉」。執行性的人員(基層員工),則是要「理解精髓」、「理解架構」、「學習筋肉」。
裡面運作的每個過程,都需要判斷,判斷的依據就是「精髓」。要去思考,我現在是在架構中的哪個角色?做這件事情的目的與精神是什麼?這樣才不會搞錯方向。 精髓很像GPS(衛星定位系統),有GPS才知道自己在哪裡,不然就迷路了,方向錯,決策或做法一定會錯。
問:為什麼你會發展出精髓、架構、筋肉這套做事的姿勢?你觀察到部屬在做事上的哪些現象?
答:我年輕時看到太多例子。跟部屬講了,他就蹦蹦蹦去做,做回來不是我講的,我再說:「我不是這樣講嗎?」他才說:「喔!對喔!」那時才想起來。當初跟他講的時候記得,但一轉身就忘掉,碰到這樣的部屬,很認真,可是沒做對事情,真的會氣死!
後來我就不斷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因為我跟他講的時間很短,一轉身就忘,第1,是在他腦海中停留的時間很短,印象不夠深;第2,是他只想著趕快去做,一面做一面想,加上之前記憶不夠深,所以很快就忘了。
發現這個現象後,我就變得花比較多時間在前面跟部屬談,先想清楚,還不要做,最好他能把精神與目的複述一遍,再下去做。幾次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就會改變做事的習慣。
想清楚再做,就像雜貨店與便利商店的差別。雜貨店是進了貨,東西放哪裡,老闆很清楚,客人想買什麼,老闆找得到,客人找不到,樣樣事情要依賴老闆在,要買什麼東西老闆拿給你;便利商店進貨很麻煩,要貼標籤、分類、上架,花很多前置作業時間,但後面就輕鬆,只要有貨,多少客人都沒關係,客人自己去拿,一個人在櫃臺結帳就好。
到底時間該省在哪裡?是省在前面,然後在後面花更多時間、人力去做,還是相反?這是改變我們做事習慣的方法,只要在前面多花一些時間,後面省下做錯或猶豫的時間會更多。
利用月報,觸動員工思考習慣
問:這樣的能力,該如何培養?是個人特質還是可以透過組織建立?
答:最基礎的,還是個人態度。如果只是想悠哉悠哉過日子,不想積極任事,那什麼方法也無效。但若想積極任事卻不得其法,是可以用方法去養成對的習慣。
聯強有幾個方法來培養員工思考。最基礎的是去觸動思考,比如每個人都要做月報。月報不是只有形式,而是要有要求與規範,主管與部屬之間也要就月報溝通與回饋,這樣,至少每個月會把這個月的工作執掌與內容重新想一次,這就是一個系統。
另外,工作可以切割成哪幾個部份?KPI(關鍵績效指標)是什麼?如何去統計與分析?這是結構。我們透過月報制度,訓練員工對工作做更多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析。
通常月報不會到了月底才開始準備,那樣會很痛苦。透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過程,慢慢的就會掌握住架構,每天做事時會去思考,讓思考的頻率增加。有了結構後,思考的效益也會比較好。
交完月報,主管會再問問題。比如這個數字代表什麼?為什麼是這樣?如果沒準備,就答不出來。這樣的過程,主管也同樣在引導員工思考。
問:晉升主管時,會針對思考能力做考核嗎?
答:沒錯。我們一層一層的升職,都要看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析這5大能力的層次與火候,升職是以這個為基礎,因為這5種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源。
問:絕大多數工作都必須透過合作來完成,有時候事情做不好,原因是跟其他部門溝通不良,或爭取不到支持,你怎麼看這種「軟實力」的重要性?
答:要與別人合作,先要彼此談清楚,確認彼此掌握的精神與目的是否一樣。如果沒有這個習慣,假設對方什麼都知道,趕快開始做,這就慘了。兩人一起做,你要往東、我要往西,這就有得吵,結果變成兩人前進不了,一直argue(爭論)。
在合作之前,還是要回到精髓、架構、筋肉這個過程,彼此討論清楚,後面邊做還要邊identify(確認)有沒有跑掉。萬一感覺對方跑掉了,跟精神與目的好像有衝突,經過提醒,彼此往往不用argue得面紅耳赤,就能回到正軌。(本文摘錄自Cheers 雜誌,作者李欣岳)
#連結閱讀
1.專注、聚焦的近視眼後遺症
https://bit.ly/3wdsWHL
2.努力,但不要用蠻力!
http://bit.ly/2Bji3ef
3.主管只說不教,就不配做主管
https://bit.ly/3usg3cX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軟實力的重要 在 丁小羽 Facebook 八卦
掩蓋了品牌後,你喝的還是葡萄酒嗎?
打從1976年巴黎品評會便驗證了這份珍貴的教訓,
盲飲的試煉下,讓真相不攻自破。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買的不在於它質地有多好,而是牌子有多大。
撇除了刻板印象,不願聽真正的實話,依舊願意花大把的鈔票去買一個用名氣堆疊出的神話。
即便如此,我仍舊相信軟實力的重要性,也相信我的直覺:)
另外,這堂課還想告訴你⋯
「真正貴的紅酒未必高檔,而真正高檔的未必有人懂得欣賞。」
#丁小羽的品酒課 #認同就分享喔😊
軟實力的重要 在 桃園市議員褚春來官方TV Youtube 的評價
議會質詢-桃園運動卡補助探究案
體育為城市展現「軟實力」的重要發展指標,因此,鼓勵全民運動,邁向健康樂活城市,是共同追求的目標!
桃園市政府為鼓勵23歲以上族群養成運動習慣,推行桃園運動卡。凡23歲以上族群至運動場館運動均半價優待;23歲以上身障及65歲以上長者全額優待。
然而,23歲以下之民眾卻因在學期間,已有固定運動課程,因此,未享有福利,對此,春來,建請體育局研擬相關福利配套方案,讓23歲以下的朋友無論就學與否亦能享受其優惠,提昇落實全民運動風氣之目的。
軟實力的重要 在 應對未來工作挑戰,該具備的5 種軟實力與硬實力 - ALPHA Camp 的相關結果
軟實力 很可能聽起來是虛無縹緲的能力,常常會說很重要卻不知從何下手學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學會和能否應用出來。也因此透過鍛鍊自己硬技能的過程中,像是 ... ... <看更多>
軟實力的重要 在 軟實力是什麼意思?與硬實力差在哪?推薦7個一生必學的軟實力 的相關結果
以下簡單說明不管是職場上或是生活上最重要的7 項軟實力能力,包括團隊協作、溝通技巧與說服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變化適應力與學習力、創造力以及情商 ... ... <看更多>
軟實力的重要 在 職場上軟實力為什麼重要?如何培養自己的軟實力? - 方格子 的相關結果
Lydia認為重要的軟實力 · 1.邏輯思考: · 2.定義問題: · 3.溝通能力: · 4.誠實誠信: · 5.擁抱變化: · 6.吸收力、學習動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