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想了很久,決定說出來我的故事。我希望您可以分享在你的臉書上,讓更多的女孩知道自己可以不用成為下一個房思琪,她們可以反抗。因為對女孩來說, 反抗可能不是一次,在人生裡可能是好幾次。
我小學還沒入學前就被送去親戚家學琴,剛開始都很正常,但是後來這個親戚開始脫我的褲子,碰我私處,後來更開始也把他自己的褲子脫掉,要我用手碰他的老二。這件事我不知道持續多久,我媽媽是很嚴格的人,小時候明明看不到但是也不敢和媽媽說我近視了,我需要眼鏡。後來我明顯的感覺,他老二都掏出來了,要我坐到他腿上,我拒絕好幾次後,我雖然不到十歲(我已經不記得我當時幾歲,因為我不想記得,但是應該不到十歲),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覺得很糟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於是我鼓起勇氣和媽媽說我不要去學琴,因為親戚會脫我的褲子。媽媽當天馬上和親戚家人反應,但是我還是得去上課。記得在他家人面前我走樓梯上教琴的房間, 他會一路托著我的屁股在我後面走,親戚家人說肯定是這個,以後不會了。之後媽媽三不五時會在窗戶偷看我們練琴,爸爸曾幾次全程坐在旁邊看我們練琴,不過過了一陣子之後,也沒有人再來看我練琴,但是這個親戚已經不敢做什麼了。
可是我每次還是被送去學琴, 每次都很害怕, 就算之後這個親戚不敢再做什麼。後來過了好久,可能是小學五年級,我說我不要學了,我媽意外地說好啊隨便你。我很驚訝原來這麼容易,早知道我就早點說我不要去了,因為坐在一個想姦淫妳卻沒辦法姦淫妳的人旁邊是多麼可怕的事,而他又是多麼憤怒和多麼不情願。
多年之後我離家唸書,有一次大學畢業回家,居然看到這個親戚就坐在我家客廳,我腿軟到差點在樓梯上跌倒,之後躲在房間不敢出來。再後來因為很少回去,也沒有看到他了,但之後有一陣子,就在我要結婚前,電話中聽到我爸媽和他常出去玩。之後要帶我先生和父母吃飯時,我媽和我提議說,這個親戚想要請我們吃飯。
我瞬間血液冷凍,剛好我在和一個網友聊天,他知道我這件事情(這種事我當時沒有旁邊的人知道,和網友討論讓我覺得不知道為什麼比較安全,可能是覺得很羞恥骯髒吧),我和他說我媽要我去和他吃飯,我好害怕,我該怎麼辦?這位網友是個男生,他很同情我,他馬上大怒說「你一定要拒絕,你不拒絕,我打電話去你家!」於是我想,與其不認識到男生打給我媽講這個不如我講吧---於是我反過頭來看我媽說:「我不要去。」我媽不以為然:「你已經長大了,這是爸爸媽媽的朋友,你要來啊!」。逼得我只好說:「你們想和戀童癖吃飯你們自己去,我不去。」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媽回我:「哎呦給人家碰一下會怎麼樣!」我聽到後我感覺到我的血液先變冷,但是很快地變成憤怒,我看著她,我說:「你們想去和戀童癖吃飯你去吃,我不去,然後如果我在他就不准來,要不然我不回家!」我講完這個,我媽就靜靜地說:「好啦。」
我要講這件事不是要怪我媽,她不知道當時事情有多嚴重,我太害怕了,我沒有說。我希望說出來讓大家了解的是,有多少這樣的事情發生,有多少是像這樣沒有通報的,而這些加害者還在我們的身邊繼續當親戚、當老師、當你爸媽的朋友。而對女孩來說,這是持續的恐懼,需要很大勇氣去反抗去堅持。只要我那個親戚活著的一天,我都會擔心他跑來我家,我又看到他。
我已經三十幾歲了,我還是害怕。我嫁的很遠,我還是擔心我回家的時候,他會不會又坐在我家客廳?
台灣有多少媽媽覺得女孩子被人家「碰一下會怎樣」?那些媽媽是不是也被碰過?
因此我決定講出我的故事,我不是最慘的,但是我的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很多人的故事就像我的故事一樣,都還沒有結束。只要是「他」還活著,對我來說,都還沒有結束。
就像房思琪(林奕含)講的:「如果世上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很遺憾我沒辦法保護之後還去我親戚那裡學琴的小女孩,法律追訴期也早就過了, 我還是怨恨我爸媽在發現這個親戚是變態戀童癖之後還是送我繼續去學琴, 有時候我想:到底這虛榮心有多重?有一個學琴的小孩又怎麼樣?我現在還不是做和音樂無關的行業?我希望讀了這些故事的你可以保護你身邊的小女孩,不要成為房思琪。
最近有一個美國影集the keepers(在netflex出的)也是講類似青少女被性侵的事情, 裡面有很多倖存者的敘述。裡面談到被虐的記憶是片片斷斷的, 我也有類似的狀況。有些記憶我只記得片段, 我不記得怎麼結束。我在台灣離家唸大學時第一次和導師透露說我有憂鬱的傾象, 導師帶我去看精神科醫師, 但是當時精神科醫師是不以為然地說“比你很慘的更多”, 不了了之。後來我來美國唸書後, 我好幾天沒辦法睡覺, 我再求助於美國的精神科醫師, 才開始吃躁鬱症的藥, 現在也是持續看著精神科。最近我開始想, 若林奕含像我一個樣離開去一個不同的地方重新開始, 或許會有不同的結局?有時很痛苦的時候我也會有黑暗的念頭, 但是就像我和精神科醫師說的, 我拒絕讓一件發生在我不到十歲時的事情定義(define)我的一生。雖然有時很痛苦, 但是我想我還是可以有好的結局。只是想到加害者仍然活躍於家鄉社交圈, 三不五時和我爸媽來往一起出遊, 我在外地但他可能親門踏戶地在我家, 還是讓我很憤怒, 此時我就是想辦法轉念專注於我“現在”我在哪裡, 父母是不同的個體他們要和誰來往我無法控制, 小時候他們幫我決定了這種事該怎麼處理(不報案, 覺得沒什麼),但是我現在可以決定我怎麼處理這種事(變態還是可能在身邊, 要小心防範)以及我要處在怎樣的心情裡, 怎麼過我的人生。想著我已經逃得很遠了, 我現在很安全。繼續吃藥, 繼續和精神科醫師的對話, 最近我甚至開始想等我忙了一個段落, 想要成立網站部落個來勉勵有同樣經歷的人, 但是我也擔心自己會受影響, 走不出來。每次我聽到看到類似的事件我都大約兩三天無法focus, 一直沈浸在過去的事件裡。有時候覺得自己打自己的仗已經竭盡所能, 再去看到類似經驗的事情整個無法承受, 失去動力。我還在尋找答案, 如何更能幫助自己和其他受害者的答案。
回
媽媽說碰一下會怎樣
她那一代某些人的邏輯確實如此
她們疼愛女兒的方式就是讓女兒嫁到好人家
這個好是很個人認定的
像鋼琴老師可能就是你媽認定的一種
你媽沒那麼緊張的其中一個可能
就是如果真有什麼
嫁給鋼琴老師也不壞
不用去跟與生俱來的命運抱怨
這些都是你今生的必修課
用還債的心態去感謝這次歸還
人生誰都是這樣
八分付出
兩分獲得
如果你覺得這樣很吃虧
那麽你可以試著另一個角度想想
付出是何等滿足
獲得
也只是獲得
這個鋼琴老師的心情轉折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你忘了
你不再是那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
這麽多年之後的再遇及進一步邀請
也許
對他也是艱難的一步
他會更恐懼你怎麽想
尤其你還忘了你的男友就在身邊
你還怕會發生什麼呢
讓那個小女孩去投胎好嗎
你要很慶幸這次的機會覺醒
因為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走到用筆記下這一步
這一步代表你不再壓抑隱藏了
這一步代表你拔出胸前的刺了
這一步是有力道的
是轉淚點
是試著理解
與告別陰影
從恐懼到不恐懼
如此漫長
但能抵達的
都很值得
這才是唯一意義
其餘都是不必看重的搭配
躁鬱症的藥要吃多久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八卦
失眠救星《汲氣》又來了! 🎁文末還有抽獎活動喔
#你有這些問題嗎
😫 長期失眠
😫 睡眠品質不佳(夜驚、夢多、淺眠)
😫 常常覺得精神不濟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食補,服用 #冬蟲夏草、#靈芝 等藥材,雖然有效但是藥材不能當成魷魚乾直接吃,煎藥湯又很費時費工不符合現代人的模式,於是汲氣就這樣誕生了。
前陣子汲氣吃完之後就沒再補貨(經濟考量),結果換來的就是我又開始很難睡了,而且自從兒子們接回來後我沒辦法再像過去那樣穩定訓練(詳看 #單親媽媽日記 😢),加上他們每天都有不同狀況發生,讓我每個晚上都是帶著焦慮入眠,半夜也要醒來好幾次。
好不容易熬到了汲氣終於再次開團了,因為準備開團的關係獲得了兩盒產品給我拍照兼贊助,我才終於能夠再次好好睡個覺。從那次起新版汲氣針對睡眠有做加強,之前重度睡眠障礙的我一次都要吃兩顆,現在只需要一顆就夠囉!
上一次開放體驗組後收到許多粉絲正面回饋表示汲氣真的太神!!十日體驗組都還沒吃完就直接回購三盒,感謝大家的支持,不是好產品花花不會推薦,何況是開了又開、開了又開的汲氣❤️
當然,除了好評之外也有收到希望花花改善的地方,例如上一次的體驗組其實是我自己跟廠商訂購整盒再分成三組寄出,為節省成本只用夾鏈袋並且以信封掛號寄出。
有些粉絲是要買給爸爸媽媽吃的,結果長輩收到後以為是來路不明的藥品不敢服用(因沒有外包裝也沒有說明書😢),還讓粉絲退還給我真的非常不好意思。
我甚至還收到粉絲直接來電給我,以為收到了詐騙集團寄的膠囊,花花記取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請廠商幫忙印製了體驗組的包裝與說明書,並且我會統一改以郵局的便利包寄出。
上一次的體驗組價格是590元,因為便利包的運費比較高,這次會稍微漲價一些,每組為600元整。真金不怕火煉,大家可以先買體驗組回去試,相信不用到十天,大概連續吃個三天就會回來買整盒的了~
🙇🏻♀️ 前五十組再加贈兩日體驗組,共十二顆膠囊。
體驗組這邊買: https://forms.gle/QX5nLP5uLYYYJibU6
#汲氣的好處
⭕️ 幫助入睡
⭕️ 調整體質
⭕️ 改善生活品質
我第一天服用就有驚人的發現,平常極度淺眠且容易夜驚的我當天服用完後竟然是 #呈斷片式的熟睡 ,一覺到天亮中間完全沒有醒來,有沒有做夢我是不記得,但那一晚是我多年以來睡得最好的一次。
過去因為 #躁鬱症 的因素需要服用 #安眠藥 入睡,但是安眠藥的副作用就是醒來時會很沒精神,一整天都會昏昏沈沈不舒服。服用汲氣除了讓我好好的睡了一覺之外,起床是感覺像充飽電一般精神滿滿。👏👏👏
研究生理學後明白,良好的睡眠品質是修復身體很重要的關鍵,不論是否有在運動的人,若是長期睡眠品質不佳,身心狀況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而對於像我們這樣高敏感族群,我們容易過度在意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以至於我們在清醒的時候都是處在緊繃且高壓的狀態,到了晚上又很難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於是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改善生活品質從改善睡眠品質開始
👍投資健康穩賺不賠服用前詳閱公開說明書
Q:服用時機?
A:改善睡眠當然是睡前一顆。
Q:一天吃幾顆?
A:一顆即可。
Q:生理期可服用?
A:可。
Q:嬰幼兒、孕婦可服用?
A:不可,冬蟲夏草不適合給四歲以下嬰幼兒及孕婦服用。
Q:哺乳中可以服用?
A:雖無害但請自行斟酌。汲氣中的人蔘可能會導致部分媽媽奶量減少,不過我也收過粉絲來信表示本來想吃汲氣順便退個奶,結果奶量反而增加了...(默)
Q:有其他注意事項?
A:化療、免疫異常、重症、服用藥物中或是脂漏性皮膚炎患者,使用前請先諮詢過醫師。
Q:汲氣是安眠藥嗎?
A:不是喔!所以吃完後務必放下手機與平板,避免接觸任何帶藍光產品,以免刺激大腦反而會更加睡不著。
Q:服用一段時間後原本很好睡,後來卻變精神超好睡不著?
A:那表示身體已經充飽電,請把睡前服用改成早上起床時服用,為一整天儲備足夠的能源即可。
Q:需要服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停止?
A:一個週期為三個月,建議至少吃足三個月,週期結束後可視身體狀況決定是否繼續當成日常保養。
📣汲氣優惠組 📣
⚠️ 付款後七~十日內出貨
⚠️ 只能郵寄
單盒:1400 元
兩盒:2700 元
三盒:3980 元
❗️本次加贈
#汲氣優惠組 訂購三盒加贈爆氣十日體驗組(市價660元),前十五組再加贈蔘氣茶一盒,手刀搶起來!!
🚚 以上價格皆含運費
這邊買: https://forms.gle/3Y8qBLPyoUz4thEZ6
🎁 為回饋長期支持花花的粉絲朋友,本次業配提供三盒汲氣要來辦抽獎,只要達成兩項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一、購買並且服用過汲氣的粉絲朋友們
二、在本篇貼文留言分享你們的服用感想,開頭務必要先打上 #我要分享 ,這是抽獎關鍵字沒打的話程式會抓不到留言喔!
分享內容字數不拘,不要只留『好用』、『很棒』這種就好❤️
花花將會抽出三名粉絲每人贈送一盒汲氣唷!
抽獎時間:8/8(六)21:00
躁鬱症的藥要吃多久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八卦
⚠️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躁鬱症的藥要吃多久 在 為什麼有病不吃藥?一起瞭解躁鬱症!|臺灣吧TaiwanBar 的八卦
歡迎光臨臺灣吧# 躁鬱症 #TAIWANBAR[新聞: 躁鬱症 大爆發!深夜直播暴走......][網友:為什麼有病不吃藥?]看到精神病患的新聞時,你是否心中也曾冒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