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雞頭~割包皮方式的差異⁉
圖文網誌詳細版:
http://drbirdscience.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html
最近有不少病人來諮詢割包皮的手術
所以鳥科學先生會有一系列的文章🔅🔅
來跟大家分享割包的大小事
敬請期待~~🤟🤟
-------------------------------------------------
先跟大家比較 #兩種割包皮的方式及優缺點
#傳統 vs #包皮槍
如果想看懶人包的網友可以直接看下面的比較圖:
根據 #亞洲男性學期刊2015年的一篇統合分析。
包皮槍正式的名稱叫做
🔺Disposable circumcision suture device (DCSD)
俗名叫做包皮槍( 我覺得可以叫做..開包器)
好像也有人稱微創割包皮
這是以機械的方法對包皮做同時的切割與縫合的手術器械
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做成槍型的,另一種做成像紅酒開瓶器
但是實際運作原理相同,只是廠商不同罷了
包皮槍的手術只需在麻醉完成之後
用一個套環蓋住龜頭🐢🐢🐢
然後把包皮槍順著套環安裝好
把多餘的包皮塞入器械內輕輕一壓
就瞬間完成,接下來就只剩下檢查跟止血了
#一定很難懂 #我跟朋友解釋了很久他聽不懂⁉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請看前一則影片或是網誌內影片
這樣的做法其實基本原則還是跟 #一千年前相同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只是利用了器械的方式同時做切割與止血
但是這樣做就讓手術後的預後不同了
我個人認為
因為少掉了傳統做法對於包皮的 #皮下解剖(dissection)
會出血的部分又瞬間被釘子壓迫住
所以可以減少包皮皮下水腫以及水腫造成的疼痛
根據統合分析,這兩種 #手術的差異 在於:
🔷#手術時間
平均來說,一台傳統割包皮需時約30到40分鐘。包皮槍大概需要 #4到8分鐘 。加上術前的準備,傳統的包皮環切術大概會耗時一個鐘頭左右,包皮槍大約只需30分鐘。
🔷#傷口癒合
這是大部分病患最在乎的問題之一,傷口癒合的定義是縫線或釘子脫落。傳統手術大約需要12到23天 而包皮槍大約只需要 #12到15天。
🔷#術中出血量
傳統手術平均失血量大概9到16ml,包皮槍大 #約1到3ml。這點鳥科學先生在幫病患手術的時候真的很有感,以前就算血流得比較少也會弄的滿手血,現在 "#談笑間包皮灰飛煙滅” 做完之後手套都還跟新的一樣。
🔷#其他的差異
除了上述這幾個差異之外,在 #術後疼痛、#傷口水腫、#術後感染機率 等,#包皮槍都優於傳統做法。
雖然包皮槍明顯優於傳統做法
但是手術後也不是就一勞永逸
手術後和傳統做法一樣需要細心的呵護傷口
詳細的 #傷口照護方法 就留待下一集囉
#未完待續....
#包皮槍 #鳥科學先生 #割包皮 #男性學 #泌尿科 #香蕉 #DCSD #微創割包皮 #斬雞頭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做飲食,工時長,人家食飯輕鬆你開工。漢發麵家,兩代在深水埗經營45年。老父做大牌檔,賣雲吞麵牛腩麵魚蛋粉,胼手胝足日做十五六句鐘,但求養活妻兒。80後兒子郭滿唐,一樣在街頭受磨練,但2011年遷檔入鋪,打破困身宿命:每天營業大約十小時,周日、公眾假、聖誕新年復活暑期統統休息,爭取天倫樂。營役中,一份...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做飲食,工時長,人家食飯輕鬆你開工。漢發麵家,兩代在深水埗經營45年。老父做大牌檔,賣雲吞麵牛腩麵魚蛋粉,胼手胝足日做十五六句鐘,但求養活妻兒。80後兒子郭滿唐,一樣在街頭受磨練,但2011年遷檔入鋪,打破困身宿命:每天營業大約十小時,周日、公眾假、聖誕新年復活暑期統統休息,爭取天倫樂。營役中,一份父愛,兩種表述;正如待客也在變:「以前客人食要快靚正、簡單;現在有要求:食物要好味,環境要乾淨,又要service。」阿唐說。畢竟,時代不同了。
漢發麵家在深水埗石硤尾街做了38年大牌檔,7年前入鋪,就在舊檔拐過街角的大南街上。僻靜的大南街,都是布行皮革號金屬配件公司,人流很少;漢發除了午市爆滿,早餐至下午茶時段一直有六七成座上客,生意算很不錯。
「師傅教落,煮食,任何事都不可以馬虎。豬扒蛋飯,喂!應該豬扒好吃,蛋要靚些香些。白飯不用理會了,但也不行的。我每一樣都要做到最好,白飯我都要做到最好。」聽說阿唐是個牙擦仔,眼前的他果然自信滿滿。
「我們的白飯蒸的,不是用飯煲煲的。你家常煲一兩斤米無問題,但我們一煮六七斤米,如果放在電飯煲就不夠力去推,變成『漚米』,就好似明火煲湯同電磁爐煲湯的分別,兩者的口感已經不同。」他耐心解釋。
言辭可以誇誇,但食物騙不了人,「客人吃下去就知道你有沒用心機去做每樣事。」阿唐說。譬如店中名物豬膶,咬下去爽脆,再嚼粉嫩,有淡淡的薑酒香,非一般!他不怕公開秘技:「最緊要你花心機去泵乾淨血水出來,吃時就不會有豬腥味,切又要有差不多的厚度,這些全部是用時間和心機去做的。」咬一口炸鯪魚球,是預期的爽彈,且滿滿陳皮味,蝦米碎帶點鹹香;估不到混入的芫荽碎,只取莖部加強爽口感覺,看得出一番心思。
豬扒是茶餐廳尋常之物,做得出色卻鮮有,它和豬膶一樣都是漢發入鋪後的新猷。阿唐的豬扒不用食粉,但能做到鬆軟多汁,「我想了三個月,終於想到怎樣不加任何香料而保持豬扒的原味。最重要是,我要將豬扒揼鬆,而不是揼實。」說時遲,他已揼了兩塊;他鬆肉不會假手於人,務求力度不出偏差。
這厚切豬扒的面積比平常所見大三分之一,原來指定供應商裁料時斜斜厚切,「厚,才能保住肉汁。」除了豬扒大件、豬膶麵膶多而厚,由大牌檔賣到今天的柱侯牛腩、南乳豬手飯,一樣超級大份,阿唐解釋:「這就是街坊生意。我想過出細份量,但怕他們不接受。」入店後的漢發,隱隱然留着大牌檔的豪邁。
轉型 拜師
37歲的阿唐,不知不覺投身漢發近20載。話說父親郭漢標十來歲從鄉下揭陽來港,做過紗廠,曾在豉油街與人合夥開大牌檔,因賭排九而輸掉半個檔口;1973年借錢在深水埗頂了一個大牌檔,改名「漢發」;40多歲才娶妻泰籍華僑楊美嬌,次子阿唐出世時已年近50。
阿唐18歲開始到大牌檔幫手。「當初我說接手漢發,或者學煮雲吞麵,阿爸都跟我說一句:不要學,寧願你做三行。」做飲食太辛苦,父親不想他走同一條路。阿唐着實有兩年做過布行、跟車、地盤,始終對烹調最感興趣,於是跟父親學煮麵、炆牛腩炆豬手。
漢發本來只賣幾款粉麵,轉變始於隔鄰茶水檔結業,那時阿唐跟父親建議加碼賣奶茶咖啡;父親初時不允,怕他兼顧不到,但阿唐下了決心就似衝鋒車,他看書,問前輩,想盡辦法去學沖一杯奶茶。
試了三個月,漢發的茶啡和加賣的公仔麵跟雲吞麵一樣受歡迎。後來父親退休,阿唐就請夥計和媽媽一齊做,「我媽管雲吞麵那邊,我管奶茶咖啡這邊。」由於左右牌檔相繼結業,漢發變了一街獨市,客人多到讓他租下牌檔後方兩個鋪位擺枱擺凳。未幾消防來查,說是無牌經營;其時母親因中風已少露面,漢發由阿唐和太太Zoe支撐大局,兩小口決定入鋪轉角的大南街,好接住大牌檔的生意。
入鋪之後,阿唐認識了人稱「米芝容」的容記小菜王前老闆易偉容。容師傅經常來吃東西,指點阿唐這個後生仔。「我弄得好吃一點,容師傅就說:呀!也不錯,都有我教你的一半。」2014年,阿唐設宴正式拜師。容師傅手把手教他炒醬、用料,又幫他改良了父親傳下來的大牌檔食物:柱侯牛腩更濃、南乳豬手更香、雲吞爽口更多肉汁。
「這些柱侯醬是以前大牌檔師傅經常用的,炒醬最關鍵的是控制火候,一句鐘才能炒好這醬,慢慢用時間去逼它的味道出來。」阿唐今天滴着汗站在火爐前推醬,仍背着師訓:「師傅教我最基本做廚師的三樣:第一眼望;第二鼻聞;三就是口試;等同於每一碟餸的色香味你都要知道。」
共享的世界
做食肆,打開門做生意才有收入,但漢發的營業時間比一般食肆短。「飲食來說我們其實算懶惰,開十句半鐘,不過我們一回來就『砌』到最尾,好辛苦。」同為80後的老闆娘Zoe說。她特別安排「早收」及「多假期」:聖誕節、農曆新年、復活節、暑假都關店休息四至十日不等,員工同聲讚好。
「多假當然開心,不用那麼疲累。」在廚房不停手淥豬膶的蘭姐說。 「我們出月薪的。輕鬆了,好呀!」茶水部阿麗回應。 「放工早些,你可以有家庭樂;逢時過節又可同家人食飯,我自己都有小朋友的。」笑容可掬的阿娜落力招呼客人。
阿唐一臉得意:「老闆搵到錢,夥計自然辛苦;但如果老闆搵唔到錢,夥計又閉翳了。最緊要大家工作開心,現在是共享的世界嘛!」
「其實要做(營業)24小時都可以做,但有時買不回你和他們相處的時間。」Zoe口中的「他們」是兩口子一對9歲和7歲的兒女,「如果日日返工不放假,好難建立感情,好似現在他們出街仍會拖住我的手,夜晚睡覺都想黏住你,這些是買不到的。」年輕的媽媽Zoe甜笑。
一齊食飯 像個家
每天清晨,阿唐載着妻小從沙田住所出發回到深水埗的小店,先叫貨、編排全日流程,七時半親自送子女上學,到下午三時必先擱下所有事務去湊放學。「六點一定全部人收工,我們等小朋友在附近補完習一齊回家。」Zoe續說。阿唐笑指斯斯文文的太太最有威勢。Zoe點頭,笑指丈夫樣貌看似好惡,其實「很溫柔」,「結婚前我入過醫院,他在大牌檔落場一小時也趕來看我。記得初初認識他時問他週日做甚麼,他說買排骨同爸爸煮飯食。我覺得他是鐵漢柔情,很看重家庭。」
阿唐回憶,小時爸媽要打理大牌檔,自己滿月後就住在保母家。「我升上小學,放學後上補習班,七點多返大牌檔食晚飯、上閣樓睡覺;暑假也在補習社過,每日只有一句鐘見到阿爸阿媽。」舊檔位置今日已成一個地盤,只找到檔口對上兒時一家四口擠過的舊閣樓。「阿爸每次見我們,都問我們肚餓不肚餓、吃不吃東西。可能他沒怎樣讀過書,不懂表達他那種愛。」阿唐拖住一對天真的兒女,不時提起已經離世六年的父親。
想當年,父親在自己升中後開始休星期天,帶着自己周圍走,回到從前的落腳處述說往事,兩父子很親近。「放假阿媽通常自己找朋友,我十三四歲已經喜歡買餸煮飯和阿爸一起吃。我很想維繫一家人,一齊食飯、一齊看電視,像個家。」阿唐說。
「錢是賺不盡的。」他笑一笑,現在應付店鋪租金無問題,也「夠使夠用」,最重要是「可以多些時間陪小朋友」。為了保證出品,他炒醬、打鯪魚球、揼豬扒、牛腩起筋……事事親力親力,「每一日的滿足感,就是見到客人吃我的出品他吃得很滿足很開心。」而辛苦了一整天,「最開心就是可以和小朋友一齊收工回家煮飯食。」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漢發麵家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192號
電話:2380 7068
詳情: http://bit.ly/2CBN65U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很多研究親密關係的專家認為哦,一段好的親密關係,關鍵在於彼此都能夠進行所謂的「積極聆聽」這樣的互動模式。
特別是呢在對方如果有一些行為是你不滿,或者是當你被對方指責的時候,而「積極聆聽」的做法,是當我們聽到對方對我們有一些指責,或者是有一些不滿的時候,我們要用語言去解釋對方話語裡面的意思,然後發揮同理心。
比如說有一個太太,對於她的先生經常在外面喝酒應酬,非常的生氣,這個時候所謂的「積極聆聽」的法則,就是先生聽到老婆的指責的時候,要先用自己的話去復述一次太太所關切的事。
比如說:「哦!你是覺得我每一次喝醉酒回家,你會覺得很難過,因為這樣子對健康不好,是這樣子嗎?」要說這樣的話哦,然後盡力的去瞭解太太到氣的在哪裡?除了健康以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那這種你聽起來好像是很棒的一個技巧,而且呢能夠有效的化解衝突,可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真實的狀態裡,他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就像是剛剛的例子裡面,你都已經喝醉酒了,你還有辦法用這樣的語言,去跟你的太太做回應嗎?
這你就會發現,它其中道理聽起來很對,但事實上做起來很有問題的部分。
那你說除了喝酒應酬之外,其實生活當中有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每天都置身其中,你哪有那麼多時間跟精神,一一的去做承接,然後一一的去做回饋跟反應!
我想就算是訓練有素的心理諮商師,在他自己的親密關係跟生活裡面,也很難無時無刻的做到。
那針對這樣的一個現象,在1990年代的時候,有一位約翰高特曼,他是一個心理學家,他也是很知名的婚姻專家,他就跟他的同事一起去做研究,他很想知道到底所謂的「積極聆聽」是否能夠真正的產生效果?
所以他做了長期、而且很詳細的實驗。他找了一百多對的夫妻,請他們到實驗室裡面,坐在攝影機前面,去聊他們兩個爭議的話題15分鐘。
然後呢研究人員,就去反複的檢視、分析這些影片,然後去解析他們講的每一句話,在接下來的六年裡面,他們還持續的追蹤這些父妻,看看他們的感情是否能維持的很好。
結果在後面的延伸研究當中,他們發現不管是他們在六年之後有沒有離婚,或者是在一起幸不幸福,結果在他們的研究材料裡面,這些「積極聆聽」的例子其實是少得可憐,沒有辦法去預估他們的關係是否美滿,是不是會繼續的在一起,研究的結果就顯示「積極聆聽」和「婚姻美滿」它是沒有關係的。
他們後來在另外一個研究計劃當中,追蹤了一群夫妻,這一次追蹤了13年,他們也用同樣的方法,結果呢他們也發現長期幸福美滿的夫妻,就算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彼此之間,也很少真的能夠完全的做到「積極聆聽」啊!
所以高特曼他就認為,夫妻其中的一方,當做出對彼此的批評的時候,另外一半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到底什麼意思,並且發揮同理心的去做回饋,其實這事真的很難做到的。
它只有少數受過情緒鍛鍊的人才能辦得到,好!我這邊必須講,就算是你受過情緒鍛鍊,當它是你的生活的時候,你要要求你在生活當中,無時無刻的要做到這一點,它也是非常有難度的。
所以當你聽到這邊,那如果「積極聆聽」,它跟婚姻是否幸福美滿,它沒有關係,那到底什麼東西,才是跟婚姻的幸福美滿有關呢?
高特曼後續的研究,就顯示喔長期美滿幸福的關係,出現爭執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種特別的形式,這個形式就是其中一方,當提出了一些批評給另外一方的時候,這個時候提出批評的人,他會針對問題去做出一些分析,然後建議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他不會只停留在批評而已。
而另外一方呢,他能夠去接受伴侶給他的建議當中的部分的想法,並且和他的伴侶分享權力,這裡所謂「分享權力」的意思就是,他並沒有在彼此之間去設立一個絕對的高或低、對或錯。
這樣的關係,是在彼此協商、磨合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前進;而不是在爭執誰是對的,或者是一定要聽誰的話,那麼這樣的關係通常就會走的比較幸福,比較美滿。
那相反的,如果兩造雙方對於彼此提出的建議,不僅沒有接受、不僅沒有分享權力,也沒有提出相對的方案,甚至於彼此之間還充滿了輕蔑的情緒、輕蔑的表情,那這個時候幾乎可以預告這一段關係即將破滅。
所以你聽到這邊,其實我自己在真實教學的情境當中,我常常講有很多道理你我都懂,聽起來好像都很對,但是它在真實生活當中做不到啊!
真正的學習它並不是讓你在腦袋裡面,充滿了很多的知識或者是標籤,真正學習是透過有效的學習過程當中,當你在下一次遇到爭執,當你在下一次遇到衝突,當你在下一次的伴侶提出了一些,可能讓你心裡不是太愉快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做出相對適當的反應。
切記一件事情,關係它不是一場角力,所以呢它不需要去分辨出誰對誰錯,或者是誰優誰劣;但關鍵就在於,關係是兩個人營造出來的結果,所以你永遠要記得「兩個人」。
無論你的個性是話多的、還是話少的,記得一件事情,能夠讓關係圓滿的關鍵在於你的行為,而不是你嘴皮子上講的話。
其實在我的經驗當中,很多帶給伴侶極大傷害的人,他們往往是「積極聆聽」的高手,但是他對另一半做的事情,其實還蠻令人髮指的,所以到底什麼是關鍵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要跟另外一個人長久的在一起,長久的經營一份圓滿美好的關係,那麼你就必須要具備有「處理衝突」、跟「找到共識」的能力。
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在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我相信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在這之前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歡迎你來,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感情板 - Dcard 的八卦
謝謝各位大大留言,我們剛交往大概兩個月,我25歲、她23歲我很喜歡她也很想跟她 ... 小小更新一下-,有一些看不懂字的小可愛在暴動,也可能我沒有打清楚啦,我不介意 ... ... <看更多>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虎二- 你一定要幸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他 - YouTube 的八卦
... 可我沒有能給你想要的回答可是你一定要幸福啊回憶與我都不愛說話偶爾我 ... on Unsplash ❖歌曲跟影片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 ... ... <看更多>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幼兒期特殊症狀-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原文網址:https://nazolog.com/blog-entry-11907.html
原文標題:幼児期特有の現象
是否經過原作者授權︰否。
有不通順、翻錯、語意不清都請指教。翻得不好請見諒。
這篇基本上是對話構成的,希望大家不會看到覺得很累。
---
這是從我前公司的同事T桑那邊聽來的故事。
T桑的女兒在四歲左右時,曾有一段怪怪的時期。
晚上要哄女兒睡的時候,女兒會突然發作大吼大叫,脾氣鬧得不可開交;
即使T桑跟太太努力安撫,狀況也毫無好轉的跡象,兩人完全束手無策。
亂到最後女兒才終於精疲力盡,像電池斷電一樣暈過去,直接睡成一灘爛泥。
隔天女兒醒來後則是一如往常、不記得昨晚發生過什麼事情。
狀況持續下去,T桑夫婦也找遍了醫師、請教各個領域專家,
檢查出來卻都是沒有異常,只能當作幼兒期獨有的特殊症狀。
「發作起來真的很嚴重嗎?」我好奇問道。
「嚴重啊!明明是四歲小孩,發狂起來我還以為我會被殺掉!
不管我跟太太講什麼,她都完全聽不進去、根本無法溝通。」
「太太也辛苦了啊...」
「超辛苦。只要一發作起來就只能等她自己停了。給她喜歡的玩具、讓她看最愛的
麵包超人,甚至拿騙小孩最有用的冰淇淋來都直接無視。跟一般鬧脾氣完全不同。」
「跟單純鬧脾氣差這麼多啊?」
「就是差這麼多啊! 該怎麼說呢,不管講什麼都無法傳達給她,
她也是一直吼著我們聽不懂的話,我們跟她完全沒辦法溝通欸!」
「哇...那真的很嚴重欸。 症狀大概持續多久啊?總不會到現在還有發作吧?」
「沒了啦。畢竟現在她都已經高中了,要是還發作那事情就大條了。
當時這狀況大概只持續了半年左右吧,而且她本人也完全沒印象。」
***
「欸~那所以是自然而然就好了嗎?」
「不不不,可累人了。當年跑去在山形縣的寺廟驅邪,一個月要去兩三次,最後才好。」
「原來如此,所以當時是被髒東西附身了嗎?」
「我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最開始是因為女兒發狂時在講什麼我完全聽不懂,
但聽起來的語調跟中文很像;所以死馬當活馬醫,我們把女兒發狂的影片錄下來,
傳給一位從中國來這邊實習的R君看。」
「她真的是在講中文嗎?」
「嗯,R君說他聽不太懂,但聽起來很像北方的方言;
後來我們又請另一位來自黑龍江的O桑看過,這才確定真的是在講中文。」
「那講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雖然是斷斷續續的不太清楚,但最常出現的是『我好痛』、『拜託不要』,還有
『我想找媽媽』、『我想吃OO(聽不清楚)』、『把手指還給我』這些話的樣子。」
「哇啊,什麼啊?好可怕!」
「後來我們看O桑都忍不住快哭出來,總覺得很抱歉就先停了。這才知道事情不單純。」
「後來怎麼樣了?」
「開始找懂這行的人啊。剛好我太太的阿姨有認識,就介紹我們去山形那邊的△△寺。」
「哦哦,就是這樣才會跑到山形去啊。」
「嗯,據說那邊的住持是高人,他先跟我們談過、瞭解完狀況之後親自處理;
後來去了五個月,住持跟我們說已經沒問題了,之後就真的再也沒發作過。」
「原來如此。所以最後事情雖然解決了,但結果還是不知道中邪的原因對嗎?」
「是這樣沒錯。 不過最近我看一些網路報導,有個東西我想說會不會就是原因。
我自己覺得大概就是了啦,不過這件事情我放在心裡,沒有跟太太和女兒說過。」
***
「咦?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
「這個嘛...你有沒有聽過以前在日本展出過的《人體奧妙展*》?」
「你是說那個,把真實的人類遺體做成標本展出的那個展覽嗎?」
「對對對,就是那個。以前我到??縣出差的時候,
因為客戶的公司是贊助商,所以我雖然不想去,但還是被招待看展了。
後來我回過頭想想,女兒開始有這些症狀,都是從我出差回來才開始的!」
「你的意思是...髒東西就是從那個展上帶回來的?」
「我想應該就是了吧。 前面我說的網路報導,就是在揭發展中所使用的一部分遺體
其實並不是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中國政府想除掉的眼中釘、還有某些宗教的信徒。」
「呃啊,這也太噁了吧?不敢相信是真的欸。」
「是很難相信沒錯。不過如果網路上說的是真的,那不就跟O桑聽到的剛好對得上嗎?」
「確實是這樣耶...」
「不過,這種事情也沒得查證就是了。」T桑最後說道:
「我想說就算國籍不同,能讓△△寺協助淨化,對祂來說應該也算是一種救贖吧。」
***
我離職後就再也沒遇過T桑,而這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會想起這件事,是因為T桑的女兒今年已經從短期大學畢業,
刊登在我們這邊地方新聞的社會新鮮人專欄,恰巧被我看到了。
因為這件事完全是從T桑那邊聽來的,所以實際上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
如果是真的...雖然已經是老調重彈了,但還是想說聲「比起鬼,人更恐怖」。
譯按:*有關人體奧妙展的人體來歷眾說紛紜,除文中提到中國政治犯、宗教犯外,
也有澳洲不肖醫生強摘器官等說法;當然,主辦單位也曾針對這些陰謀論出面闢謠。
至於真相如何自然是不得而知,還是姑妄聽之、當作一個故事看看就好,不要盡信。
根據網路上能查到的資料,該展覽過去也曾在台灣舉辦,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過去
展出時紀錄下的內容。但是照片資料有一定獵奇程度,搜尋前請注意評估身心狀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05.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671794717.A.B3A.html
※ 編輯: argus0606 (114.38.105.113 臺灣), 12/23/2022 19:46:04
應該不是,但其實我也沒看懂(欸!)。可能是人才廣告之類的,
不知道他們地方新聞到底長怎樣,總之就是女兒上新聞被原PO看到了。
叫爸爸往四歲女兒正臉全力灌下去,可能給建議的人會先被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