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一位快80歲的阿嬤回診
旁邊跟著的是她的女兒
她是一位神經內分泌瘤患者
(和賈伯斯一樣的病)
手術後她每個月固定打一針來壓制腫瘤生長
已經打了快5年了
從基隆長庚一直跟著我到敏盛醫院
她是道道地地的基隆人.......
前幾年跟她來的是她的兒子和老公
但後來他們2位都相繼過世了
阿嬤有一段時間非常沮喪
整個人看上去毫無朝氣......
今天她回診打針
我怎麼看她都覺得有點怪怪
但一直說不出來哪裡怪....
阿嬤看診完
我的護理師突然跑過來說
「你沒有發現阿嬤有什麼不一樣嗎?」
我說「好像有,可是說不上來」
護理師說
「阿嬤剛才坐在外面等的時候,一直在化妝,她女兒說媽媽說要看江醫師,她要弄漂亮一點」
我「......,真的有漂亮」
阿嬤真的很可愛
我真的被妳迷倒了
被妳臉上久違的笑容
###
今天穿短袖拍公益廣告
身體有點冷
但心很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09年5月2日 結束20年愛情長跑 汪明荃羅家英拉斯維加斯結婚 阿姐 #汪明荃 入行超過五十年,圈中地位舉足輕重,事業成就驕人,不過在感情路上,就經歷過少少波折。 一九七一年,阿姐正式由麗的轉投無綫,同年與從事製衣行業的商人劉昌華結婚,可惜當時阿姐在TVB備受力捧,擔任多部電視劇的女主角,...
「賈伯斯兒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江坤俊醫師 Facebook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問卦] 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會後悔拋棄賈伯斯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賈伯斯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史蒂夫·喬布斯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賈伯斯養父母的情報與評價,數位時代、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兒子 在 [問卦] 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會後悔拋棄賈伯斯嗎??? - PTT 熱門 ... 的評價
賈伯斯兒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
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很多年?
你否定了別人的所有,讓他如何與你溝通?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說什麼「我都是為你好」,只不過是一種操控。
▌如果在你的身上,同樣狀況一再發生,要留心:這可能就是你的「內在模式」。▌
取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這本書的筆鋒犀利,跟之前版面上溫婉出世的調性有相當的落差,剛好拿來醒腦。書名似有些責怪人,但也有當頭棒喝的意味。
關於這篇摘文的內容,關心親子議題的朋友,大概都很熟悉了。雖然大家很熟悉,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覺察自己在做什麼喔,目前還有不少家庭有這種狀況喔。
然而,這篇文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提出了很棒的方法,值得大家參考。越是能進行開放性思考的孩子,通常創造力也有相應的提升。
接下來這一本書會有幾篇摘文,我個人認為,篇篇精彩,閱讀起來感覺痛快,跟各位朋友分享。祝福您!
****************************
你剪斷了我的翅膀,
卻抱怨我不會飛翔
【文/ 黃啟團】
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
「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
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些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裡實在是令人心痛。試想:如果每個孩子都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按照既有的傳統和理念與這個世界相處,那這個世界談何改變,又談何發展、進步?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沒有個人獨創性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的社會。」
可見,一個人是否具備獨創性,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未來與發展。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歷史。沒有創新,社會將停滯不前,歷史也不會向前推進。
而對個人來說,沒有獨創性和個人獨立的思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就等於自取滅亡。因為走別人走的路、說別人說的話、思考別人思考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的你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沒有自己的思想、點子、路子,你最終只能被淹沒在人海中。
在以升學考試為主導的今天,大多數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都把焦點放在知識的灌輸上。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設定各種規則,從小把孩子定格在一個窄小的領域裡,催迫其拚命生長。就像菜農種韭黃那樣,為了獲得更多的韭黃,他們讓韭菜在隔絕光線、完全黑暗的地方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那些原本青綠的韭菜,就變成了嫩黃的韭黃。當然,作為一種菜肴,韭黃是美味可口的,但是作為植物,它無疑是病態的。我想,身為父母,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病態的孩子。
***
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於不斷嘗試,敢於不斷創新。
所謂創新,是「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通俗一點說,就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想別人沒想過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是由於被開發和培養的程度不同,一些人鮮活的思維被泯滅了,而一些人則被很好地開發了出來。「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採訪中講道:「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玩拆裝收音機、電視機,父親很鼓勵我。這種愛好,沒有家長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為買那些東西都很貴,特別是在那個年代。但父親當時花了錢給我買那些東西。小時候培養的對無線電的興趣,使我在四十歲再創業的時候,選擇了智慧型手機這一領域。我在小時候萌發的興趣,到了中年才有機會實踐,我想這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雷軍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父母的鼓勵與呵護,其他人也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從小也有不少異想天開的想法,遺憾的是,我母親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她總是告訴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在她的世界裡,循規蹈矩、不犯錯誤,就是最好的人生。因為家教很嚴,我從小就非常聽話,所以,長大後的我什麼事都按規矩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什麼錯也不敢犯,更不敢說創新了,活生生像一個年輕的「老人」。
許多認識我很久的朋友都跟我說過,如今的我彷彿越活越年輕了。並不是我的身體真的變年輕了,而是我給他們的感覺越來越年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有幸選擇了心理學,在過去這二十多年心理學的從業生涯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療癒,讓我有機會從母親當年為我設置的安全保護罩中一步步走出來,重獲陽光,當然就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有活力了。其實我的活力一直都在,只是被某些無形的東西給束縛、壓制住了。
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樣:馬戲團裡有一頭小象,牠的一隻腳被鐵鍊鎖在一根木樁上,小象想要掙脫,但是以牠現有的力氣根本無能為力。每次掙扎,鐵鍊就會磨牠的腿,越掙扎,磨痕就越重,甚至皮開肉綻。小象漸漸長大,牠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去掙脫固定鐵鍊的木樁了,但牠不會再去嘗試,因為牠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無論我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掙脫的。」人類和大象一樣,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種想法給局限了,這種想法在心理學領域叫作「限制性信念」。
這些限制性的想法通常都是當年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強加給我們的。基於某種原因,或者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認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個領域,對於孩子表現出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總會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因為孩子對父母天生的愛與忠誠,這些限制無形中就會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一種束縛,這種束縛由一種病毒性的信念所導致,而這種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叫作「無望」。
「無望」的最終結果就是絕望,是對我們最有殺傷力的一種信念,即:不對任何可能性抱有希望。懷有這種信念的孩子,無論遇到何種事情,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判斷:我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任何嘗試都是沒用的。於是面對任何事情,他們都不想做出努力,哪怕是極其簡單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去尋求幫助──既然沒人能做到,為什麼還要去尋求幫助呢?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他人生的某個領域就停止了,如果這樣的信念越積越深,會導致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終甚至放棄生命。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後也不可能。科技每天都在發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不是在逐一做到嗎?人類沒有翅膀,不可能飛,但是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跳上月球,可是人類發明了太空船;人類沒有順風耳,如今卻發明了電話,可以和萬里之外的人聊天;沒有千里眼,人類發明了視訊,對方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前。也許今天人類還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不可能,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變得可能呢?
因此,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於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五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七十五歲那年才埋葬。他們死的並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
***
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要如何展翅翱翔?
一直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強調過「初學者的心態」。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指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嘆。
而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身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後展翅翱翔呢?
那怎樣才能呵護好孩子靈魂的翅膀呢?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疇大膽嘗試,同時喚醒孩子內心對萬事萬物的好奇。教練技術(Coaching Technology)中有一套問話模式非常好,在這裡與各位讀者分享。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千萬不要急於給答案,因為,就算你的答案是對的,如果你回答了他,他也只得到一個答案。何況,每個人懂得的知識十分有限,你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就是對的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過,只是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確定。這個時候,你可以反問他:「你說呢?」
當他有了一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還有呢?」
當他有了兩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除了你剛才所說的,還有呢?」
直到他說「沒有了」,你還可以問他:「假如有的話,是什麼呢?」
當你能夠與孩子這樣對話,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養成一種開放式思維習慣,他的內在會形成這樣一種信念:「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一切皆有可能。」「方法總是有的,只是我暫時還沒有想到罷了。」……
這個方法不光對孩子有效,對成人一樣有效。公司的主管如果能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員工,無形中就能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而且,在這種氛圍下工作的員工,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因為他的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我們往往會用有限的認知去解讀無限的世界,將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而全然不知。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罷了,何苦再去傷害孩子?身為父母,有時候連自己怎麼抵達彼岸都不自知,又怎麼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
.
以上文字取自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15
.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賈伯斯兒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
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很多年?
你否定了別人的所有,讓他如何與你溝通?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說什麼「我都是為你好」,只不過是一種操控。
▌如果在你的身上,同樣狀況一再發生,要留心:這可能就是你的「內在模式」。▌
取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這本書的筆鋒犀利,跟之前版面上溫婉出世的調性有相當的落差,剛好拿來醒腦。書名似有些責怪人,但也有當頭棒喝的意味。
關於這篇摘文的內容,關心親子議題的朋友,大概都很熟悉了。雖然大家很熟悉,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覺察自己在做什麼喔,目前還有不少家庭有這種狀況喔。
然而,這篇文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提出了很棒的方法,值得大家參考。越是能進行開放性思考的孩子,通常創造力也有相應的提升。
接下來這一本書會有幾篇摘文,我個人認為,篇篇精彩,閱讀起來感覺痛快,跟各位朋友分享。祝福您!
****************************
你剪斷了我的翅膀,
卻抱怨我不會飛翔
【文/ 黃啟團】
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
「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
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些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裡實在是令人心痛。試想:如果每個孩子都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按照既有的傳統和理念與這個世界相處,那這個世界談何改變,又談何發展、進步?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沒有個人獨創性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的社會。」
可見,一個人是否具備獨創性,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未來與發展。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歷史。沒有創新,社會將停滯不前,歷史也不會向前推進。
而對個人來說,沒有獨創性和個人獨立的思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就等於自取滅亡。因為走別人走的路、說別人說的話、思考別人思考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的你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沒有自己的思想、點子、路子,你最終只能被淹沒在人海中。
在以升學考試為主導的今天,大多數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都把焦點放在知識的灌輸上。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設定各種規則,從小把孩子定格在一個窄小的領域裡,催迫其拚命生長。就像菜農種韭黃那樣,為了獲得更多的韭黃,他們讓韭菜在隔絕光線、完全黑暗的地方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那些原本青綠的韭菜,就變成了嫩黃的韭黃。當然,作為一種菜肴,韭黃是美味可口的,但是作為植物,它無疑是病態的。我想,身為父母,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病態的孩子。
***
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於不斷嘗試,敢於不斷創新。
所謂創新,是「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通俗一點說,就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想別人沒想過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是由於被開發和培養的程度不同,一些人鮮活的思維被泯滅了,而一些人則被很好地開發了出來。「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採訪中講道:「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玩拆裝收音機、電視機,父親很鼓勵我。這種愛好,沒有家長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為買那些東西都很貴,特別是在那個年代。但父親當時花了錢給我買那些東西。小時候培養的對無線電的興趣,使我在四十歲再創業的時候,選擇了智慧型手機這一領域。我在小時候萌發的興趣,到了中年才有機會實踐,我想這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雷軍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父母的鼓勵與呵護,其他人也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從小也有不少異想天開的想法,遺憾的是,我母親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她總是告訴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在她的世界裡,循規蹈矩、不犯錯誤,就是最好的人生。因為家教很嚴,我從小就非常聽話,所以,長大後的我什麼事都按規矩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什麼錯也不敢犯,更不敢說創新了,活生生像一個年輕的「老人」。
許多認識我很久的朋友都跟我說過,如今的我彷彿越活越年輕了。並不是我的身體真的變年輕了,而是我給他們的感覺越來越年輕。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有幸選擇了心理學,在過去這二十多年心理學的從業生涯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療癒,讓我有機會從母親當年為我設置的安全保護罩中一步步走出來,重獲陽光,當然就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有活力了。其實我的活力一直都在,只是被某些無形的東西給束縛、壓制住了。
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樣:馬戲團裡有一頭小象,牠的一隻腳被鐵鍊鎖在一根木樁上,小象想要掙脫,但是以牠現有的力氣根本無能為力。每次掙扎,鐵鍊就會磨牠的腿,越掙扎,磨痕就越重,甚至皮開肉綻。小象漸漸長大,牠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去掙脫固定鐵鍊的木樁了,但牠不會再去嘗試,因為牠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無論我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掙脫的。」人類和大象一樣,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種想法給局限了,這種想法在心理學領域叫作「限制性信念」。
這些限制性的想法通常都是當年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強加給我們的。基於某種原因,或者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認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個領域,對於孩子表現出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總會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因為孩子對父母天生的愛與忠誠,這些限制無形中就會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一種束縛,這種束縛由一種病毒性的信念所導致,而這種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叫作「無望」。
「無望」的最終結果就是絕望,是對我們最有殺傷力的一種信念,即:不對任何可能性抱有希望。懷有這種信念的孩子,無論遇到何種事情,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判斷:我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任何嘗試都是沒用的。於是面對任何事情,他們都不想做出努力,哪怕是極其簡單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去尋求幫助──既然沒人能做到,為什麼還要去尋求幫助呢?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他人生的某個領域就停止了,如果這樣的信念越積越深,會導致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終甚至放棄生命。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後也不可能。科技每天都在發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不是在逐一做到嗎?人類沒有翅膀,不可能飛,但是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跳上月球,可是人類發明了太空船;人類沒有順風耳,如今卻發明了電話,可以和萬里之外的人聊天;沒有千里眼,人類發明了視訊,對方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前。也許今天人類還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不可能,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變得可能呢?
因此,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於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五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七十五歲那年才埋葬。他們死的並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
***
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要如何展翅翱翔?
一直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強調過「初學者的心態」。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指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嘆。
而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身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後展翅翱翔呢?
那怎樣才能呵護好孩子靈魂的翅膀呢?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疇大膽嘗試,同時喚醒孩子內心對萬事萬物的好奇。教練技術(Coaching Technology)中有一套問話模式非常好,在這裡與各位讀者分享。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千萬不要急於給答案,因為,就算你的答案是對的,如果你回答了他,他也只得到一個答案。何況,每個人懂得的知識十分有限,你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就是對的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過,只是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確定。這個時候,你可以反問他:「你說呢?」
當他有了一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還有呢?」
當他有了兩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除了你剛才所說的,還有呢?」
直到他說「沒有了」,你還可以問他:「假如有的話,是什麼呢?」
當你能夠與孩子這樣對話,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養成一種開放式思維習慣,他的內在會形成這樣一種信念:「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一切皆有可能。」「方法總是有的,只是我暫時還沒有想到罷了。」……
這個方法不光對孩子有效,對成人一樣有效。公司的主管如果能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員工,無形中就能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而且,在這種氛圍下工作的員工,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因為他的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我們往往會用有限的認知去解讀無限的世界,將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而全然不知。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罷了,何苦再去傷害孩子?身為父母,有時候連自己怎麼抵達彼岸都不自知,又怎麼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
.
以上文字取自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15
.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賈伯斯兒子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2009年5月2日 結束20年愛情長跑 汪明荃羅家英拉斯維加斯結婚
阿姐 #汪明荃 入行超過五十年,圈中地位舉足輕重,事業成就驕人,不過在感情路上,就經歷過少少波折。
一九七一年,阿姐正式由麗的轉投無綫,同年與從事製衣行業的商人劉昌華結婚,可惜當時阿姐在TVB備受力捧,擔任多部電視劇的女主角,忙於事業的她,忽略家庭,因此婚姻關係只維持了十二年,最終二人於一九八三年離婚。
全文:https://bit.ly/3u2vf05
2009年5月2日 結束20年愛情長跑 汪明荃羅家英拉斯維加斯結婚
#翁美玲 轉眼已去世36年,這位薄命紅顏離世時才26歲。1985年5月14日凌晨4點左右,翁美玲被她當時的緋聞男友鄒世龍,發現在九龍塘廣播道寓所內開煤氣自殺,送往九龍塘浸信會醫院搶救後不治,當時傳媒報道均猜測她自尋短見,是因感情出現問題。
翁美玲生於1959年5月7日,中學時隨家人移民英國,1980年參加英國倫敦華裔小姐選美獲得亞軍,成為回港的契機,翁美玲於23歲時回港,參選1982年 #香港小姐 ,雖然未能入三甲,但從此踏進演藝世界,先擔任無綫節目主持人,並簽訂5年藝員合約。全文:https://bit.ly/3o6AiL7
1995年5月28日 Terri告律師疏忽令其損失3億分手費 趙世曾:給了一筆相當大數目的錢
船王趙從衍三子 #趙世曾 是上流社會出名的 #花花公子,他自言曾有過萬女朋友,與他戀愛過的女星包括盈盈(蔡珍妮)、姚煒、方怡珍、陳鳳芝和樂蓓等。九一年趙世曾和廿三歲的美越混血兒 #TerriHolladay 在遊船河中邂逅,二人旋即墮入愛河,翌年趙世曾更與Terri舉行大型的海陸空訂婚儀式,出動遊艇和直升機,晚上在家中舉行晚宴,李嘉誠、何添等人也有出席,這場世紀訂婚儀式過後,原來二人一直未有正式註冊結婚,只是同居關係,Terri九三年誕下兒子趙式正,兩年後與趙世曾分手。
全文:https://bit.ly/3bC2ZdQ
1977年6月5日 蘋果 推出 AppleII 喬布斯 改變世界
1977年6月5號,#蘋果 公司推出的 #AppleII 電腦,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和生活,並為PC(Personal Computer)發展拉開傳奇的序幕,當日 #喬布斯 與共同創立蘋果公司的拍檔 #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西岸電腦展(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首次發布新產品Apple II,淨機價賣六百美元,連同附帶鍵盤的外殼加上熒幕,全套售價一千二百九十八美元,折合港幣大約一萬元,在當年來說完全是奢侈品,但賣點十足,標榜可以用來玩遊戲,同時在商業和財政運算方面,幫你計算交稅金額等。全文:https://bit.ly/3fvn2g9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賈伯斯兒子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評價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十四集,風險投資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秦為了和晉相處好,支持過重耳的哥哥(晉惠公)繼位,不料他哥對秦國背信棄義,而他哥的兒子(晉懷公)對秦國也不好,秦國乾脆支持重耳,在晉國培養親秦的力量。秦穆公很早便發現重耳有才,這才招待攏絡。外交上培植親近力量並投資,正常現象。最擅於投資者,當然是呂不韋,奇貨可居,成為大秦丞相。
許多人在抱怨,如果早認識馬雲、馬化騰,投資他們,現在就發了。實際的狀況是,回到當下,你可能沒有能力發現到他們的前景,也看不到科技發展的趨勢。如果今天你是投資人,看到一個平常只穿拖鞋、大學沒畢業、做簡報給你時還刻意奚落你的宅男,你願意投資他嗎?他是臉書創辦人。
談到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之父阿瑟洛克在四十年前就給我們留下兩條寶貴經驗:一是越早投資越能有豐厚利潤,但風險也越大。二是洛克說自己投的不是產品或者行業,而是投人。他雖然對項目非常挑剔、但他未必看重什麼商業計畫書,當年英特爾的計劃書只有兩頁,他會跟創業者花上幾個月時間深談,從各方面了解創業者的人品與能力。人好,項目壞了還有下一個項目能做好。
不過另一位大師則稍持不同觀點,唐瓦倫丁是紅杉資本創始人,他認為,「投資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一家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也就是:投資賽道,而非騎手。比如在發明蘋果二代電腦之前,瓦倫丁最早見到賈伯斯,其實頗傻眼。賈伯斯當時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生活習慣,比如幾天不洗澡、穿的很破爛、留個長頭髮,身上都是味道。瓦倫丁想,就這種人還想找我掏錢投資?雖然瓦倫丁不是很喜歡賈伯斯,但因為他看好個人電腦的行業,還是投資了蘋果。當時蘋果賈伯斯跟沃茲尼亞克兩人都不懂市場,瓦倫丁給賈伯斯建議,介紹了一些商管人才。最後讓蘋果更加茁壯。
好的風險投資,會積極參與和幫助你創建公司的過程。推薦人選、規劃戰略、推薦財務公司、公關公司、產品到什麼時候才能發布、如何分配股權、創業早期應該觀測什麼數據等等,簡單來說,能當創業者的心理輔導師。當然只是給建議,決定權還在創業者自己。除了資金以外,好的投資人還能給創業者帶來更多東西。
在風投圈,有個「冪法則」,說一支基金的回報,幾乎只由投資最成功的那一兩家公司決定。可能投了100家,一兩家成了FACEBOOK跟AIRBNB,其他98家都不怎麼賺錢也沒關係。所以對於風險投資,怕的不是投錯讓公司虧錢,而是錯過了好公司。寧肯錯投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因為那一個就是決定你成敗的公司。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明天就是「漢廷說歷史」寒假期間的最後一天,不知道你在這14天以來都有哪些收穫呢?
賈伯斯兒子 在 賈伯斯 的八卦
比爾蓋茲女兒VS賈伯斯女兒「千金窮養法」 上一代比到下一代?【全球趨勢新聞】ˍ20210222 · 瘋狂天才賈伯斯的故事! ·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iPhone 之父不是賈伯斯? · 99% ... ... <看更多>
賈伯斯兒子 在 史蒂夫·喬布斯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史蒂芬·保羅·賈伯斯(英語:Steven Paul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通稱史蒂夫·賈伯斯(英語:Steve Jobs),是一名美國企業家、營銷家和發明家,蘋果 ... ... <看更多>
賈伯斯兒子 在 [問卦] 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會後悔拋棄賈伯斯嗎??? -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