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一分鐘】逐筆交易制度
作者:李宜芳律師
台灣證券交易所預計於2020年於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推動逐筆交易制度。現行交易制度採行集合競價模式,亦即交易將會累積一段時間後(現行制度下為五秒鐘),系統將選擇滿足最大交易量之價格成交,每次交易僅會有單一成交價格,因此即便是較晚進入交易的委託交易,亦可能因為價格優勢而優先成交。而逐筆交易則是一有委託立即進行交易搓合,即當投資人進行委託時,便立即與委託庫中進行搓合,如買賣單各有不同的價格,進行搓合時,只要買賣單符合所需之價格,便可搓合成功進行成交。
不論是集合競價或是逐筆交易,交易的原則皆為「價格優先」,買價高者或是賣價低者優先成交。舉例而言,在投資人委託一筆價位102元、單位50張之委託時,交易庫中原先有100元(10張)、101元(20張)、102元(30張)、103元(40張)的委賣,當證券商輸入上開委買交易時,則系統將立即進行搓合,以賣價低之100元委賣優先成交,其次依序成交,即完成 100元(10張)、101元(20張)、102元(20張)之搓合交易。雖然集合競價與逐筆交易皆為「價格優先」,然而由於逐筆交易無需等待一段時間,優先進入系統之委託交易,可立即與最佳之價格優先成交,因此若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採用逐筆交易制度,時間將成為關鍵投資因素。而對市場參與者而言,不論是證券商、專業投資法人或散戶投資人,皆須將時間因素納入考量,例如考量將相對應之資訊設備升級,以因應新交易制度上路。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
「買價賣價成交價」的推薦目錄:
買價賣價成交價 在 Taipei Ethereum Meetup Facebook 八卦
Gnosis 是一家在以太坊上做預測市場的公司,而什麼是預測市場呢?
即將到來的台北市長選舉,假設各候選人無不使出全力,都想知道目前選情的情勢,最簡單直覺的作法就是做民調,但民調的結果不一定能夠具體反映出民意,原因像是隨機抽樣不夠亂,民調問題設定的不夠精準,民調抽查成本昂貴導致抽查不夠細膩等等,而預測市場是一種利用眾人智慧,透過給予獎勵誘因,讓使用者願意主動參與資料搜集的方式,來達到準確的預測或落點分析。
值得一提,Gnosis 的 ICO 採荷蘭式拍賣,需要眾籌的總額上限為 1250 萬美元。拍賣一開始 GNO 的初始價格為 ~30 美元,價格會隨著時間而遞減,買家可按心中的估價,在適當的價格購買代幣,但在 ICO 一片熱的情況下,多數的買家因擔心買不到代幣,在非常早的階段就將代幣買光,導致原本要流通的代幣數量,僅有 5% 在買家身上,其餘則在 Gnosis 團隊身上,導致團隊宣布一年內將不會出售手上持有的 90% 代幣。至於後續怎麼解封這些代幣呢?留給讀者去尋找答案。
最近,Gnosis 提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想法 - DutchX ,基於現有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缺點進行改善,試圖解決資產保存的風險,流動率低的市場,以及預防提前交易。想法乃沿用荷蘭式拍賣的概念,當賣家發起一個拍賣時,初始的賣價會以上一次成交價的兩倍開始喊起,拍賣的期間為 6 個小時,價格會依照時間有個遞減的規則,當買家看到期待的買價時即可出手購買,試圖讓賣價與買價達到一個最佳均衡。
最後,Gnosis 發佈了多簽錢包應用,功能完整,並提供安全可靠的資產存放,並且由 OpenZeppelin 做過合約審計,是目前社群喜愛採取的方案之一,像是 Aragon, Bancor, District0x, Golem 等等專案也都使用該錢包。
https://github.com/gnosis/MultiSigWallet/
這麼好玩的專案,星期六,將由 Gnosis 的團隊來為你詳細介紹
https://gnosis.pm/
報名:https://www.meetup.com/Taipei-Ethereum-Me…/events/249493980/
#gnosis #ECTAsia #DEX
買價賣價成交價 在 林建甫 Facebook 八卦
觀念平台-「逐筆交易」完勝「集合競價」
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日前證交所規劃股市交易由「5秒撮合」改成「逐筆交易」。近期將呈報金管會核定,若沒意外,明年開始將會逐步落實。先在集中市場施實逐筆交易,之後再推動零股交易。不過有立委認為,這項新措施有圖利外資與大戶之虞,散戶只有被痛宰的份,建議金管會應該喊卡。是否真是如此?值得深入討論。
證券交易所自民國82年8月起,就採電腦自動系統進行交易,交易規則一直是採用「集合競價」的方式。該法是以一次可以滿足最大成交量原則,每一盤在價格決定時,都互為獨立,彼此價格並無必然關係。價格的決定是在當日漲跌停板範圍內,完全依當時買賣價量情形決定。集合競價撮合循環秒數,最先是25秒一盤,後來隨著電腦的進步與市場的需要,逐漸縮短,到最近是5秒一盤。
但國際上不僅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國際金融中心的集中交易市場是採用「逐筆交易」。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許多新興國家也都是用這個制度。因為「逐筆交易」是投資人新下一筆委託單後,便立即與委託庫中進行撮合。如買賣單各有不同的價位,進行逐筆撮合時,只要買賣單符合所需的價格,便立即成交。因此成交價格會出現較連續、價格波動變小,成交筆數也將大幅增加。
其實無論「集合競價」或是「逐筆交易」,交易撮合的原則都是「價格優先」,也就是買價高者或是賣價低者優先成交,其次才是「時間優先」。但「集合競價」需要等待,最後一個進來的委託,也可以因為價格優勢而優先成交;反觀在逐筆交易的情形下,當一筆新的委託進入交易系統時,馬上與委託庫內最佳價格的委託成交,「時間優先」反而成了最重要的關鍵。只有第一到達交易系統的委託,可以最佳一檔的價格成交,第二個到達的,只能以次佳價格成交或無法成交。而且市場上不需等候一段時間才能知道委託是否成交,交易效率較集合競價高。
準此,「逐筆交易」有四大的優點,包括「交易效率高,增加市場流動性」、「未成交委託價量資訊的參考性較高」、「成交價格依對手方委託價格依序撮合成交,形成較集合競價透明且具連續性」及「交易制度具擴充性」。
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股票資訊的正確性、即時性及穩定性是最重要的一環。「逐筆交易」開始後,伴隨撮合時間的縮短,資訊傳輸量可能會大幅度的增加,為了搶時間機會,相關的設備也勢必要有對應的升級。如果證券商或散戶無法因應,可能會出現報價資訊延遲,導致委託交易處於競爭弱勢。這就是日前立委所提出的質疑。
目前金管會已經承諾,推動逐筆交易涉及到交易所對規模大小不一的證券商補助認定,對中小型券商補助會較多。同時明年將先採行「新舊雙軌並行」制,也就是讓中小型券商有更多緩衝時間,後年才會全面實施新制度。另外有研究指出估計逐筆交易上路後「量」會增加3.27倍,應足以支付傳輸費用增加。券商不會因配合政府重要政策而造成收益下降或入不敷出。
對於散戶而言,「逐筆交易」影響有限。因為下單的次數,購買的張數不多,單到即撮與等5秒才成交,難有找出明顯的差異。當然對於對成交量大,每天都在交易的專業投資人、外資及大戶是有影響。但新制度伴隨新的下單、委託功能,不僅能更清楚解讀股價訊息,也增添更多可行的交易模式,有助於投資及交易操作精準度的提升,這更是這些股市專家在乎的。
從2011年開始,證交所就開始規劃改採「逐筆交易」,但因當時是採行20秒撮合一次的集合競價,股市中股市散戶比重也有6成,馬上轉換恐將會造成嚴重的衝擊,因此就逐漸縮短撮合時間。7年過去,目前時機已成熟,該是落實規劃讓台灣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時刻了。
(工商時報)
買價賣價成交價 在 關於股票的買價及賣價? - Mobile01 的八卦
買價賣價成交價 成交量 54 53.5 54 11 買價我查到的是買方最高委託價格賣價是賣方最低委託賣出價格那這樣子不是買價是53.5 賣價是54嗎? 賣價應該比買價高才對~. ... <看更多>
買價賣價成交價 在 #請益委託價與成交價不一樣? - 股票板 | Dcard 的八卦
第二天我又重新委託了一次20.9,委託成功了,但成交價卻是21的原因是?BTW我一開始委託18買入, - 委託,台股,股票,理財. ... <看更多>
買價賣價成交價 在 Re: [請益] 股票現貨買賣成交價不等於委託價? - 看板Stock 的八卦
※ 引述《pohy960 (069yhop)》之銘言:
: 各位巨巨水水好 小魯有以下問題想請教 如下敘述:
: 在目前台股搓合系統之下 假設目前盤中某股票的現貨成交價格約為100元上下
: 當下五檔最低賣單為101元 最高買單為99元(90~99塊都有人委買)
: 小明有一張該股票 透過下單系統委託90元賣出 請問自動搓合的成交價為何?
: A. 99塊 (與最高價買單搓合 成交價為最高價買單決定)
: B. 90塊 (強制以小明的委託價格賣出 若是這選項,是跟誰成交?)
: C. 介於 90~99間 (如何決定?)
: D. 無法瞬間成交
: E. 其他
: 感謝達人解惑 祝大家獲利爆表!
: p.s. 我自己認為應該是A 比較合理
看來大家都不會認真回你
同樣是新手 我來認真回你一下
其實 這就是maker 跟 taker的差別
maker是指造市者 就是掛在上面的單 都還沒成交的那些人
taker是吃單者 就是一出價 就會符合掛單人的價格
就馬上成交的那種
所以 你的問題是
90跟99都有maker掛好委買
101到105都有maker掛好委賣
但你是taker 出一個價 就會符合成交的人
假如你掛90要賣個5張
他會依公平起見 找對你最有利的來搓合
先把委買最高的99的人配給你 然後再配98的 依續配
對你最有利 對掛委買的人 也最公平 價高者先買到
大概機制是這樣
不懂就要問 跟糕點沒關係的 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50.188.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91265058.A.ABE.html
0050是馬上搓合的 所以你朋友的狀況應該是這樣
因為0050的交易量很大
從你以為你看到的掛單狀況 到你填好金額 填好數量 下單鍵按下前
其實中間已經很多人跟你一樣 都先按下交易鍵了
假設你朋友按下 85.05買100張
但其實 按下的當下 當時最低委賣價已經降到84.2了
所以你朋友按下要買的一瞬間 當時掛賣的maker
就是85.05含以下的 所有可以馬上成交的單子
可能共有90張 都被你朋友馬上吃下了
假設這90張 跟你朋友馬上成交的 共有
84.2買了17張 84.3買了15張 84.4買了14張 84.5買了12張 84.6買了11張
84.7買了9張 84.8 買了6張 84.9買了4張 85.0買了2張 85.05買了1張
共90張 你朋友想買的這100張 的前90張 你朋友是taker的身份 馬上成交90張
但是 你發現還沒有完全成交 剩下10張 是因為此時85.05以下的賣單 都沒了
所以你朋友就是85.05變成掛在買單的最高價 這10張委買的 變成maker身份了
之後 就等別人 taker有人願意賣這價位的含以下的
才會成交 所以 再來可能過了幾分鐘
最後10張 你朋友終於等到全部成交
而且最後這十張 都會是85.05成交
所以100張平均價格下來 你朋友買的均價是84.6
你才會看到委託是85.05 但成交均價是84.6 就是這樣來的
但你朋友會說 掛的當下 都沒看到成交呀
是因為有些證券的app 成交回報會有延遲跳出回報
有些是全部成交才跳出回報
所以你朋友誤以為他掛單瞬間
85.05一張都沒成交 都是100張掛著 等別人來配 是錯誤的
那這樣就不可能出現84.6的成交均價
所以應該就是類似我上面舉例的狀況 才是你朋友當時 最可能的狀況
=====
我再補充一下 如果你朋友 "只買一張" 而不是"多張"
他委託價是85.05
但卻成交價是84.6 那更很簡單
就是當時按下下單鍵 的瞬間 盤的 委賣價 最低已經到84.6
所以你朋友當時就是taker的身份 直接吃掉委賣中最低價格的那張
就這麼簡單
但當時app沒跳出成交 是因為有時候會延遲跳出
讓你誤以為你朋友是maker 掛著等別人來成交
如果是maker 那一定是85.05成交 而不是84.6
所以可能是成交太晚跳出 而讓你朋友有這樣的誤解
※ 編輯: motekaya (111.253.240.13 臺灣), 06/04/2020 19:42: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