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論文結論英文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Facebook 八卦
不好意思,深夜一不小心又打了一篇論文...
上次發了反制 #宣告我的投票意志 之後,好友 露易絲夢遊仙境 推坑我買這家潮T,剛好看到這件太符合現況就速速跟她一人買了一件,想說一起穿起來跟大家聊政治啊!上禮拜那張照片只是短短的幾個字主要是想酸一波,今天這篇因為有太多事情想跟大家好好講,所以內容會很長,但為了台灣的未來,還是很希望大家能夠耐心閱讀完。如果真的覺得文章太長,分享的時候再記得自己重點整理一下,因為我想盡可能完整地將我想傳達的資訊傳達清楚。
這幾天真的是一再感到「同溫層」這件事情有多恐怖,一再感到台派還是相當岌岌可危。以下講到的這些大家都可以再去搜尋相關資訊,有圖片的我也會直接補在留言處,文長,拜託點開看。
-\-\-\-\-\-\-\-\-\-\-\-\-\-\-
1️⃣民調都是假的,真正投下去的票才是真的
前幾天看了 台灣肉圓世界同行 做了一張圖表,內容是在運算民調%數以及投票率,圖表中預估民調43%的蔡英文只會有60%的投票率,而民調28%的韓國瑜會有100%的投票率(真的不要小看藍營鐵票的威力,他們不管怎樣都會去投票)。
這樣運算後,民調中有43%的蔡英文得票率只有26%,而民調只有28%的韓國瑜得票率卻有28%。
🔺民調領先再多,你不去投票,一切都是假的。
-\-\-\-\-\-\-\-\-\-\-\-\-\-\-
2️⃣令人驚訝的年輕世代政黨票投票選擇
新竹女中跟新竹高中前幾天做了一個模擬投票,猛一看到數據,最讓學姊我所驚訝的,莫過於更年輕一代對於「政黨票」的選擇。在這個投票之中,政黨票得票率最高的是柯文哲所率領的民眾黨160票,再來是時代力量123票。這兩黨的得票率可說是碾壓民進黨的80票以及國民黨的55票。
當然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竹人,仔細思考後我會認為他們的選擇不難理解,雖然是高中生的模擬投票數據,但我覺得大家也可以作為普遍「未覺醒」族群的參考依據(我這邊所謂的未覺醒不是說完全不關心政治,而是對政治關心得一知半解,很多更深的事情不會自己去挖掘的人)。
首先柯文哲本身是竹中畢業,其實對於竹中竹女的人再怎麼樣都會有種連結感;我不知道全台各地的第一志願男女中文化怎麼樣,但竹中竹女對於「同校出身」這個點的連結感是會很深的。像我出社會工作這麼多年,還是很常遇到許多人會因為「竹女畢業」這個身份對我是根本上有連結感、有好感的,其他也有見過因為彼此都是同校畢業而在工作上會優先推薦、優先考慮的案例。
當然民眾黨的得票並不只為此,如果平時並沒有特別「關心」柯「敢言」的「內容」,只是藉由媒體一閃而過的報導,沒有深究的人的確只會覺得:「喔,他是一個很敢講的人。」而這個「敢講」在許多人心中就會跟「誠實」劃上等號;再來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民單,許多大家只會覺得「好像是新面孔」所以覺得跳脫了「藍綠惡鬥」與「傳統政治」,實際上到底是怎麼樣呢?我覺得大家可以試試看,問問想把政黨票投給民眾黨的人:「那你知道民眾黨的不分區民單有哪些人嗎?你知道他們的背景嗎?」看看有幾個人真的答得出來。
再來時代力量在竹中竹女能拿下第二我就完全不意外了,這個我想可能是「新竹人」會比較有感覺的事情;在台灣目前有的所有政黨中,資源較集中在新竹的,目前就是時代力量跟民國黨(對...但民國黨我們就先不討論了)。我們新竹人對於自己在整個台灣經濟與產業鍊的發展上還是驕傲的,但畢竟我們地方不大,就算縣跟市合起來也還是不大,所以長期各政黨都是處在「好像沒有派出什麼重要人物來耕耘」的狀態(我指的是立委、議員這種民意代表,非市長、縣長),當然這跟一些地方勢力、派系鬥爭也有關,這個如果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聊,我一個地方老百姓也就是略懂略懂而已。
總之在這個情況下,曾派出黨主席邱顯智參選、現在又派出高顏值高學歷的竹科工程師高鈺婷來參選,被邊緣化已久的新竹人當然會覺得:「喔喔喔喔終於有人在乎我們新竹了!」所以他們能拿下第二高的政黨票得票率,我一點都不意外。
事實上我對時代力量的候選人們大部分都不會排斥、反感,甚至有幾個是滿有好感的。但時代力量對我來說主要問題在於「黨的方向」,當我們期望他們將「抗中保台」放在第一位的時候,他們似乎最後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政黨票我是不會投給時代力量的,因為在我心中最大的核心價值是「保衛台灣」。
除了以上分別的原因之外,這兩黨會得票率如此高還有一個共通的原因,關於這一大段我真的會講得比較長,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竹人,雖然現在住在台北,但真的對新竹人的痛特別有感。
新竹即使這幾年因為有較年輕的人口移入結構稍微有所改變,但整體的版圖還是藍大於綠的,尤其老一輩真的是超級鐵藍,雖然我長大以後真的不知道他們在藍什麼意思的,這個我們也是日後再聊;因此決大部分的人原生家庭都是偏藍的,嘴巴上可能會講中立理性,但家裡不是看中天就是看TVBS,好一點的頂多看看東森,普遍來說「討厭民進黨」大概算是核心價值。不過幹國偷以及ゴミ丼的荒腔走板我想年輕一代也是看在眼裡的,久而久之產生的就是「藍綠一樣爛」的錯覺,於是他們會認為民眾黨以及時代力量這樣「非藍非綠」的政黨才是政治清流,但事實上選舉不是選中立,而是選你內心的核心價值。
本來我是想另外發一篇特別講政黨票的,但既然都講這麼多了,就綜上所述順便講一講好了。很多人還是會將很多事情自己畫在藍綠的框架裡面,不過這我之前也說過了,台灣目前的狀況就是「沒有藍綠、只有統獨」。
🔺你想不想被統?想不想變中國人?不想的話,就給我動動腦啊混帳東西!
如果政黨票不願意投大黨、或是打從心底就是排斥民進黨(雖然我覺得現在的民進黨跟以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好的方面的不同,但我們還是得面對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非藍可是民進黨他就是投不下去啦)在這邊政黨票我做個結論:
🔺拿環保杯的、關心海龜海洋環境的、抽電子菸抽IQOS的👉投綠黨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希望台灣更好的或真的搞不清楚狀況的👉投台灣基進
催票催起來,讓台派多幾席。
-\-\-\-\-\-\-\-\-\-\-\-\-\-\-\-\-
3️⃣上個當紅的網路節目就能扭轉形象
前幾天幹國偷上了博恩夜夜秀,結果開始出現一些人說:「沒想到他還滿幽默的」、「好像可以投給他」。
這段我簡單說一句就好:
「請問你是在選總統還是在選電視笑話冠軍?」
你是智障你自己知道就好,不要拖全台灣的人下水。
-\-\-\-\-\-\-\-\-\-\-\-\-\-\-\-\-\-\
4️⃣對未來莫名樂觀的下一代
昨天露易絲轉發了台灣肉圓那張圖表(如果因為我文章太長導致你想不起來,就是前面第一點在講的那個民調趴數圖表),我就也轉發在我的IG限時動態上並表示「真的怕」。
平時我比較少在IG發政治相關的事情,主要是IG是個對文字相對不友善的社群平台,能擴散的內容很有限。昨天發了限時動態後也有不少人回應,但最讓我在意的,是一個國中妹妹的回應;我的follower普遍都有25歲以上,但IG那邊會有一些從YouTube過來的粉絲,所以相較之下年齡層會比較低,再加上又已經不使用FB,也不會知道我在FB上的言論有多麽激進(挖鼻孔)。
反正她看了那張結論是幹國偷會贏的圖表,她回覆說:「沒關係呀!再忍四年就好了😂」
附上那個大家常用的、又哭又笑的emoji😂
但妹妹啊,阿姨我是真的很怕2020幹國偷上的話,台灣就沒有下一個四年了,想到這裡我真的是只敢哭不敢笑😭
幹你開基祖的怕爆😐
-\-\-\-\-\-\-\-\-\-\-\-\-\-\-\-\-\-\
講了這麼多,無非就是要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每 一 個 都 給 我 回 去 投 票 。
政黨票能拉的拜託還是盡量拉幾票,讓台派能多幾席是幾席。如果是深藍支持者,在意環保議題、會抽電子菸的也能洗洗看綠黨啊!那種標準搞不清楚狀況的,看能不能叫他跟你一起投台灣基進啊!
最後,轉發照片的人不要再說什麼「麻豆很正」之類的鬼話了,這不是隨便請來配圖的麻豆,這是您祖嬤本人😐。如果你認為一個長這樣的女生無法打出這樣的內容的話,那是一種根本上的刻板印象跟歧視,我希望你可以打開眼界、讓你對性別的認知跟著一起政治正確。
🔺就這樣,1/11出來投票,沒有投下去的票都不是真的。台灣只有一個,我們絕不能把它輸掉。
論文結論英文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Facebook 八卦
不好意思,深夜一不小心又打了一篇論文...
上次發了反制 #宣告我的投票意志 之後,好友 露易絲夢遊仙境 推坑我買這家潮T,剛好看到這件太符合現況就速速跟她一人買了一件,想說一起穿起來跟大家聊政治啊!上禮拜那張照片只是短短的幾個字主要是想酸一波,今天這篇因為有太多事情想跟大家好好講,所以內容會很長,但為了台灣的未來,還是很希望大家能夠耐心閱讀完。如果真的覺得文章太長,分享的時候再記得自己重點整理一下,因為我想盡可能完整地將我想傳達的資訊傳達清楚。
這幾天真的是一再感到「同溫層」這件事情有多恐怖,一再感到台派還是相當岌岌可危。以下講到的這些大家都可以再去搜尋相關資訊,有圖片的我也會直接補在留言處,文長,拜託點開看。
---------------
1️⃣民調都是假的,真正投下去的票才是真的
前幾天看了 台灣肉圓世界同行 做了一張圖表,內容是在運算民調%數以及投票率,圖表中預估民調43%的蔡英文只會有60%的投票率,而民調28%的韓國瑜會有100%的投票率(真的不要小看藍營鐵票的威力,他們不管怎樣都會去投票)。
這樣運算後,民調中有43%的蔡英文得票率只有26%,而民調只有28%的韓國瑜得票率卻有28%。
🔺民調領先再多,你不去投票,一切都是假的。
---------------
2️⃣令人驚訝的年輕世代政黨票投票選擇
新竹女中跟新竹高中前幾天做了一個模擬投票,猛一看到數據,最讓學姊我所驚訝的,莫過於更年輕一代對於「政黨票」的選擇。在這個投票之中,政黨票得票率最高的是柯文哲所率領的民眾黨160票,再來是時代力量123票。這兩黨的得票率可說是碾壓民進黨的80票以及國民黨的55票。
當然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竹人,仔細思考後我會認為他們的選擇不難理解,雖然是高中生的模擬投票數據,但我覺得大家也可以作為普遍「未覺醒」族群的參考依據(我這邊所謂的未覺醒不是說完全不關心政治,而是對政治關心得一知半解,很多更深的事情不會自己去挖掘的人)。
首先柯文哲本身是竹中畢業,其實對於竹中竹女的人再怎麼樣都會有種連結感;我不知道全台各地的第一志願男女中文化怎麼樣,但竹中竹女對於「同校出身」這個點的連結感是會很深的。像我出社會工作這麼多年,還是很常遇到許多人會因為「竹女畢業」這個身份對我是根本上有連結感、有好感的,其他也有見過因為彼此都是同校畢業而在工作上會優先推薦、優先考慮的案例。
當然民眾黨的得票並不只為此,如果平時並沒有特別「關心」柯「敢言」的「內容」,只是藉由媒體一閃而過的報導,沒有深究的人的確只會覺得:「喔,他是一個很敢講的人。」而這個「敢講」在許多人心中就會跟「誠實」劃上等號;再來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民單,許多大家只會覺得「好像是新面孔」所以覺得跳脫了「藍綠惡鬥」與「傳統政治」,實際上到底是怎麼樣呢?我覺得大家可以試試看,問問想把政黨票投給民眾黨的人:「那你知道民眾黨的不分區民單有哪些人嗎?你知道他們的背景嗎?」看看有幾個人真的答得出來。
再來時代力量在竹中竹女能拿下第二我就完全不意外了,這個我想可能是「新竹人」會比較有感覺的事情;在台灣目前有的所有政黨中,資源較集中在新竹的,目前就是時代力量跟民國黨(對...但民國黨我們就先不討論了)。我們新竹人對於自己在整個台灣經濟與產業鍊的發展上還是驕傲的,但畢竟我們地方不大,就算縣跟市合起來也還是不大,所以長期各政黨都是處在「好像沒有派出什麼重要人物來耕耘」的狀態(我指的是立委、議員這種民意代表,非市長、縣長),當然這跟一些地方勢力、派系鬥爭也有關,這個如果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聊,我一個地方老百姓也就是略懂略懂而已。
總之在這個情況下,曾派出黨主席邱顯智參選、現在又派出高顏值高學歷的竹科工程師高鈺婷來參選,被邊緣化已久的新竹人當然會覺得:「喔喔喔喔終於有人在乎我們新竹了!」所以他們能拿下第二高的政黨票得票率,我一點都不意外。
事實上我對時代力量的候選人們大部分都不會排斥、反感,甚至有幾個是滿有好感的。但時代力量對我來說主要問題在於「黨的方向」,當我們期望他們將「抗中保台」放在第一位的時候,他們似乎最後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政黨票我是不會投給時代力量的,因為在我心中最大的核心價值是「保衛台灣」。
除了以上分別的原因之外,這兩黨會得票率如此高還有一個共通的原因,關於這一大段我真的會講得比較長,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竹人,雖然現在住在台北,但真的對新竹人的痛特別有感。
新竹即使這幾年因為有較年輕的人口移入結構稍微有所改變,但整體的版圖還是藍大於綠的,尤其老一輩真的是超級鐵藍,雖然我長大以後真的不知道他們在藍什麼意思的,這個我們也是日後再聊;因此決大部分的人原生家庭都是偏藍的,嘴巴上可能會講中立理性,但家裡不是看中天就是看TVBS,好一點的頂多看看東森,普遍來說「討厭民進黨」大概算是核心價值。不過幹國偷以及ゴミ丼的荒腔走板我想年輕一代也是看在眼裡的,久而久之產生的就是「藍綠一樣爛」的錯覺,於是他們會認為民眾黨以及時代力量這樣「非藍非綠」的政黨才是政治清流,但事實上選舉不是選中立,而是選你內心的核心價值。
本來我是想另外發一篇特別講政黨票的,但既然都講這麼多了,就綜上所述順便講一講好了。很多人還是會將很多事情自己畫在藍綠的框架裡面,不過這我之前也說過了,台灣目前的狀況就是「沒有藍綠、只有統獨」。
🔺你想不想被統?想不想變中國人?不想的話,就給我動動腦啊混帳東西!
如果政黨票不願意投大黨、或是打從心底就是排斥民進黨(雖然我覺得現在的民進黨跟以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好的方面的不同,但我們還是得面對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非藍可是民進黨他就是投不下去啦)在這邊政黨票我做個結論:
🔺拿環保杯的、關心海龜海洋環境的、抽電子菸抽IQOS的👉投綠黨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希望台灣更好的或真的搞不清楚狀況的👉投台灣基進
催票催起來,讓台派多幾席。
-----------------
3️⃣上個當紅的網路節目就能扭轉形象
前幾天幹國偷上了博恩夜夜秀,結果開始出現一些人說:「沒想到他還滿幽默的」、「好像可以投給他」。
這段我簡單說一句就好:
「請問你是在選總統還是在選電視笑話冠軍?」
你是智障你自己知道就好,不要拖全台灣的人下水。
------------------
4️⃣對未來莫名樂觀的下一代
昨天露易絲轉發了台灣肉圓那張圖表(如果因為我文章太長導致你想不起來,就是前面第一點在講的那個民調趴數圖表),我就也轉發在我的IG限時動態上並表示「真的怕」。
平時我比較少在IG發政治相關的事情,主要是IG是個對文字相對不友善的社群平台,能擴散的內容很有限。昨天發了限時動態後也有不少人回應,但最讓我在意的,是一個國中妹妹的回應;我的follower普遍都有25歲以上,但IG那邊會有一些從YouTube過來的粉絲,所以相較之下年齡層會比較低,再加上又已經不使用FB,也不會知道我在FB上的言論有多麽激進(挖鼻孔)。
反正她看了那張結論是幹國偷會贏的圖表,她回覆說:「沒關係呀!再忍四年就好了😂」
附上那個大家常用的、又哭又笑的emoji😂
但妹妹啊,阿姨我是真的很怕2020幹國偷上的話,台灣就沒有下一個四年了,想到這裡我真的是只敢哭不敢笑😭
幹你開基祖的怕爆😐
------------------
講了這麼多,無非就是要大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每 一 個 都 給 我 回 去 投 票 。
政黨票能拉的拜託還是盡量拉幾票,讓台派能多幾席是幾席。如果是深藍支持者,在意環保議題、會抽電子菸的也能洗洗看綠黨啊!那種標準搞不清楚狀況的,看能不能叫他跟你一起投台灣基進啊!
最後,轉發照片的人不要再說什麼「麻豆很正」之類的鬼話了,這不是隨便請來配圖的麻豆,這是您祖嬤本人😐。如果你認為一個長這樣的女生無法打出這樣的內容的話,那是一種根本上的刻板印象跟歧視,我希望你可以打開眼界、讓你對性別的認知跟著一起政治正確。
🔺就這樣,1/11出來投票,沒有投下去的票都不是真的。台灣只有一個,我們絕不能把它輸掉。
論文結論英文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論文結論英文 在 hulan Youtube 的評價
總統蔡英文博士學歷近期頻遭質疑,總統府今(2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釋疑,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張惇涵與律師黃帝穎今天共同出席記者會,出示具有35年歷史、泛黃的總統論文原件。黃重諺提出三點結論,包括蔡英文已經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讓她的論文得以公開閱覽,方便所有有志投入國際貿易研究者研究,產出更多論文。總統府也已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將會公開證明;總統取得學位過程,經過政大、教育部、中選會等機構驗證,學位沒有問題
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最近引起討論,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今天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論文結論英文 在 輕鬆寫好英文期刊論文: 結論(Content) - YouTube 的八卦
Comments · 行文如旅:我如何寫一篇學術 論文 · 英文 期刊 論文 撰寫及SCI投稿經驗分享 · 如何写 论文 5分钟系列讲座 · 期刊 論文 閱讀技巧 · 天然檸檬洗碗精 · 從零開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