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常常聽阿嬤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那時候的我認為那句話是一種命定論,基因決定一切。
.
這幾年,我接觸了許許多多的親子,從親子相處,孩子的行為到學習概念與問題,我才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的背後邏輯不是基因,而是語言。
.
從小被要求跟在企業阿嬤旁看著阿嬤做生意談土地買賣的孫子,長大後就比同儕容易理解土地交易的概念; 從小被要求家裡看著家裡成員聚會都在談金融的家庭,看財經的書比別人容易理解,所以我很在意大家一起出去,孩子遊戲的遊戲語言是什麼,而父母在一旁聊天的語言內容又呈現什麼樣貌。
.
每一個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語言,而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不同的思維方式,文科使用的語言跟思考方式跟理科的就是不同。
。
因為這樣的理解,我其實很難在台灣找到我喜歡的兒童科學教材,一來,台灣的科學教材用的編輯語言,比較是知識的給予,而沒有一個科學人對問題的思考語言,觀察的語言到提出不同方向的疑問,然後再想解答的理科思考脈絡編輯。
。
另外,書籍的編排上很多是國外的科學雜誌、百科拿來翻譯直接照本編排,沒有考慮到英文看起來不雜亂的編排方式,改成中文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編排干擾,容易讓孩子跳躍式的只收到片面的知識塊,而不是一連串有脈絡的知識思考方式。
.
我翻遍了許多的書籍,也理解真正台灣理科厲害的人都在園區或各個專業領域,很少人下來編輯兒少書籍,我一度放棄改到香港找書,工作室的媽媽跟我扛回來很多香港的科學書,他們號稱『神書』孩子一看就不願意放下,語言也慢慢改變成理科思考模式,有脈絡的跟我們講觀察與分析。
.
然而,最近因為一些公司的問題在朋友的引薦下請教專家時,對方來的時候拿幾本雜誌給我當見面禮,一翻開我就忘記自己是因為公司問題而來的。
.
『科學少年』雜誌我多年前看過,幾年後再看發現整個編輯跟內容耳目一新,他的編輯不是塊狀的知識塊了,而且脈絡跟使用的語言模式去真正理科人從
『觀察』->『發現』->『提出不同角度問題』再到『為問題找出解答』
在編輯中置入了理科人的思考語言,也是將所有想給孩子的知識用脈絡化的方式引導思考。
而他的頁面編排方式也沒有英文翻中文百科那種互相干擾視覺的編輯,整個都不一樣了。
.
我太感動可以在台灣看到這樣的編輯方式,用真正理科的思考語言,寫科學的兒少雜誌,用不干擾的編排,有脈絡的呈現,真的有想影響孩子們建立科學思考的語言脈絡,太棒了!
.
科學少年雜誌的改變讓我覺得太感動了,這些科學內容也是新課綱的重點,生活化的各種科學知識,剛剛好是我目前正在找的重點也是孩子很愛的內容。
.
我家的孩子喜歡看那種書看完了,有一種吸飽知識滿足感的書,而不是看的時候很過癮,放下後就忘了的書,因此雜誌一回家就被孩子拿走,看到捨不得放下,一直敦促著我訂閱。
.
為此,我主動問雜誌社,可不可以我家的雜誌我自己花錢訂,但是提供試閱的機會讓我的讀者可以看到這套雜誌,讓他們的孩子可以試看看這樣的內容?讓他們的父母可以用這樣的語言脈絡講科學給孩子聽?
.
謝謝雜誌社的通融,我爭取到了『50本“當期9月號”科學少年雜誌』,想送給願意試看看的父母,煩請看看下面的活動辦法,謝謝大家!
.
謝謝願意為孩子走入出版的理科人!
.
------------------------------------------------------------------------------------------------------------------------------------------------------------------
請在此則貼文下留言,且依序完成以下的動作,你和好友就有機會各獲得《科學少年》9月號雜誌一本!數量有限,別再錯過!
【請留言】
我想和我X歲的孩子一起讀《科學少年》!(X請填寫您孩子的年紀)
(1) 留言
(2) 按本則貼文讚並tag一位好友
(3) 於科學少年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ys.ylib
(4) 公開分享(分享一定要設成“公開”喔)
﹝抽獎辦法﹞�(1)本活動共抽出50名幸運粉絲,活動至8月29日23:00截止,得獎名單則於8月30日抽出並公布於粉絲專頁。
(2)2019年9月2日 23:59前,得獎者請私訊 #科學少年 告訴小編【本人的姓名、電話、收件地址】(不要私訊錯地方了喔!)逾期則中獎資格失效。
(3)科學少年保有變更本活動的權利
語言決定 思維 在 Jenna 旅味人生 Facebook 八卦
GQ Business #GQ風格商業講堂 #點子成真
繼第ㄧ堂 #販賣台味,這次由6位講師、3大主題論述如何讓點子成真。 總結 #點子 既有事物,透過新的語言詮釋;#成真 實踐力>夢想力
勤美學· 森大 The Forest BIG 何承育—「創意不可複製,但經驗可以傳承。」
#講堂側寫報導疾書中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Glass 第二代吳庭安引用張忠謀「idea is cheap」表明實際行動重於點子空轉,而創新倒不如說「創舊」,找出事物的核心價值,接著解決問題、感動人心。他以永續經營出發,藉由循環經濟「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Plan b 第二計劃 Justin提及「你使用的語言,決定你的思維。」、「我們不能用昨日的思維,來解決今日的事情。」近年國際間開始使用不同語彙重新詮釋全球議題,並開始顛覆線性思考。現今將生產成本轉為永久利潤是商業環境最好的成長方式。此外,他透過park up tools,將空間運用模組化,ㄧ如團隊操作的draft land,簡化細節、創造更多可能。
紅點文旅RedDot Hotel 吳宗穎以場域思考為軸心,尋求小眾經濟的大眾,將商業行為漂成文青,並以話題行銷帶動人潮、銷售。
將香格里拉樂園打造成勤美學山那村的何承育認為「村子裡沒有旁觀者」透過集體參與,整個計畫成為ㄧ個創作者、土地、人民交互影響的有機體,建立地方創生的正向循環。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格子定義策展為1.說出社會聲音2.共感(適切性)。策展不是重新創造,而是以新的論述方式重新編製已存在、習以為常的事物或經驗。他也提到不需要討論台灣、在地、國際化等詞彙,不必要在地域上過度貼標籤。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陳心龍以無光晚餐、一人餐桌計畫證明體驗經濟變現可能,而藍海策略的發生,還需增加市場中的玩家才能刺激孕育產業成形。
會後微醺時間為過往合作的威士忌廠商 The Naked Grouse 裸雀初次雪莉桶威士忌
語言決定 思維 在 半瓶醋 Facebook 八卦
宥:
天能:最好不要知道未來。無知是你最大的優勢。
異星入境:就算知道未來了,你還是願意去經歷自己的人生。
今天是【異星入境】上映四週年!!
雖然很喜歡【天能】的酷炫複雜;不過更愛這部片的溫馨與人文情懷。
重評【異星入境】-重要的是,這一秒,有你陪在我身旁
(Arrival,2016)
2016年此片上映時,憑著網路上盛傳的一句非官方宣傳:「屬於文科的科幻」這噱頭,根本還不是很熟悉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是誰的我,就帶著啥也不懂的表弟進戲院去了。
電影結束之後,嗯……畫面很美很壯觀,劇情談的一些「語言決定認知」的概念也算有意思。懵懵懂懂的,我總之就覺得這部片還不錯。
然而,我那讀理工組的表弟就頭大了,一臉疑惑地問我,「為何那女主角明明知道以後一定會離婚、自己的孩子一定會病死,她卻依然決定要結婚生子?」。
我並不是不懂,但那種感性的心靈悸動是很難用理性的言語去解釋清楚的,所以這問題我整整想了四年,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異星入境】此片在談的核心主題,其實是「語言的功能」——與他人建立連結。
外星人剛到地球時,所有地球人都是懷著恐懼與敵視的心態在提防牠們。你可以看到美國政府派出軍隊全面戒備,雙方接觸時也要全副武裝、保持距離。
且政府的消息封鎖,不僅導致無知的國內群眾對陌生事物產生了仇恨,更使國家與國家之間互相猜忌,訊息表達、接收的誤解,差點就招致了世界大戰。
一切都是「不理解」所造成的。現代科技讓人類的通訊更發達了,但人心的隔閡卻依然存在;「語言」看似是溝通的工具,卻也是上帝因「巴別塔」(Tower of Babel)而懲罰人類、分化族群團結的武器。
就電影的整體視覺而言,丹尼·維勒納夫那壯闊卻空寂的鏡頭語言、冰冷的色調、低沉緩慢的配樂,某種程度上都正好呈現了這種「疏離」的氛圍。
反觀女主角露薏絲(Amy Adams)與外星人交流的過程。
語言不只是傳達信息的媒介,她知道,透過語言,雙方是有機會真正地互相理解的。所以為了能更方便地溝通,露薏絲率先脫下層層防護,去接近、接觸對方,給予信任,踏出了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外星人提供了「新的武器/工具」,且將之分散在12個不同的國家,目的也是希望人類學習新的語言之後,可以藉此而團結互助。
正因如此,露薏絲在學會外星語後,才有辦法找到好戰份子尚將軍(馬泰 飾)內心情感的突破口,阻止戰禍發生;同時為了世界各國可以再次串聯彼此,她也說服了美國先向世界開誠布公、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有。
語言可以被當成「武器」,卻更應該是傳達意念的「工具」;「對話」只是過程,但「心意的聯繫交流」才是真正的目的。
當然,你可以從故事中外星語「文字和語音分離」的語言概念,看出原著作者姜峯楠(Ted Chiang)在故事裡放入了一些中文字「獨體」的特性。這也是電影概念設計上的小小巧思。
另外,片中外星人的思維與時間觀,亦帶有著東方哲思中「道」與「輪迴」等循環史觀的影子。
露薏絲在學會了外星人的語言後,感知時間的方式再也不是線性的,而是同時可以看見「現在」與「未來」,自己的一生的每個時刻仿佛同時發生,有如外星人「七肢體」所寫的文字一般,是一個沒有前後、頭尾的「圓」。
電影特地在開頭、中間都穿插著她未來的女兒所發生的事,讓觀眾對於先後順序、「回憶」或「當下」產生小小的疑惑混淆,表達的是露薏絲「逐漸看到未來」的歷程;且同時電影的收尾呼應,似乎也呼應了東方人/外星人的時間觀中,「圓」的循環結構。
然而,我們可以設想,假設一個人,什麼事註定會發生、什麼事會如何結束他都一清二楚了,這樣可以看穿古往今來、前世今生的「宿命通」,難道不會在性格上有所扭曲嗎?
就像【守護者】(Watchmen,2009)的「曼哈頓博士」,因為可以看透未來,反而意識到了生命的渺小與微不足道,漸漸地對人世失去關心,最後成為了冷血無情、離群索居的「神」。
對此,姜峯楠與丹尼·維勒納夫則巧妙地將故事裡「時間」與「人的關係」兩大主軸擰成一股繩,提出了另一種更「人性」的看法:
即便露薏絲本來就知道了最後會婚姻破碎、女兒病逝,而這個結果將讓她傷心欲絕。然而,正因為她早就已經經歷過那段未來,愛過了那還沒出現的丈夫與孩子,體驗過了跟他們在一起時的種種喜怒哀樂,那些羈絆與情感在她的感知中都是真實發生的;所以,要她放棄(未來)深愛的戀人,放棄(未來將)深深掛念的女兒,是不可能的。
沒錯,這問題就像是「你是否願意斬斷目前人生的一切牽掛,去過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的未來版。
雖然每個人都是孤單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人卻沒有辦法將自己隔絕,完全不與他人發生關係;
更何況,每個人都是需要與別人接觸,去消解寂寞,並透過「愛」來找到存在的意義的。而「愛」與「關係」,重點都不是結果,而是那互相陪伴過程、那段「知道自己不孤單」的快樂時光。
因此,人是很難去切斷自己與親朋好友、家庭情人,乃至於與其他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連結」的。
預知未來沒有讓露薏絲變得無情疏離,反而使她更懂得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所愛。
簡單來說,【異星入境】這部片,以「語言」來闡述「連結」和「瞭解」的必要性;以「時間」來點出「經歷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之於個體生命的重要性。
你可以感受到,會說出這樣故事的創作者,不僅要有「科」的知識基礎與「幻」的想像力,更是有著詩意且浪漫的情深,有著某種宏觀的視野來看待人生。
如此厲害且動人的作品,要說該被科幻界記上一筆,一點也不為過啊!
p.s.1:諷刺的是,在這部講述兼愛非攻、帶有東方色彩的電影,裡面最好戰的反派就是中國人
p.s.2:原作者姜峯楠與導演丹尼·維勒納夫也確實是受到了科幻界的讚揚。姜峯楠這篇〈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1998)受到了雨果獎、星雲獎等科幻大獎的肯定;而【異星入境】也榮獲土星獎、奧斯卡的多項提名。
(【異星入境】2016年9月1日首映於威尼斯影展)
#宥影評 #Arrival #DenisVilleneuve
#TedChiang #StoryOfYourLife #AmyAdams #JeremyRenner #MichaelStuhlbarg #TziMa #JóhannJóhannsson #BradfordYoung
延伸閱讀:
【異星入境 – 不存在的時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37322342968274&substory_index=0&id=1316628188371024
【銀翼殺手2049 – 後現代的破滅】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683404451693394/…
語言決定 思維 在 語言決定思考模式不一樣? 她曝東方思維更在意人際關係 的八卦
亞洲人真的比較在意群體關係 (仙女編) #創作授權【@SusieWoo 】 https://youtu.be/gZbvTHj6GFk # 語言 #思考模式#東方 思維 #西方 思維 #值得探討#個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