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三十週年・攝影書展 📚
發生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距今已30年。事件源起於中國學生為了悼念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過世,學生們遊行至天安門廣場靜坐,隨後展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抗爭行動,以爭取民主改革及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最後遭到中共當局以軍隊、步槍、坦克車等的武力鎮壓。
然而直至今日,在六四事件中喪生的死亡人數,仍眾說紛紜;相關的資訊在中國網路上,也被嚴格地屏蔽與審查。30年過去,無法查找也無從討論起的「8964」,讓年輕一代的中國人,對曾下令以武力鎮壓自己青年的政權,也集體地斷片般失憶。
照片是記憶的保存物;在民主社會中,記憶是基本的公民權利,但在極權社會,記憶成為一種權力。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或重新回顧六四事件,Lightbox 的夥伴們特地從館藏中挑選出10本分別來自台灣、香港、日本、中國等地的攝影書,舉辦一場小型攝影書展。
六四事件雖然發生在中國,但和台灣與你我的未來息息相關。邀請所有關心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未來的朋友們,抽空來看書展,從一幀幀的影像中,回顧事件的始末,讓歷史的記憶延續下去。
請捐款支持Lightbox,讓記憶透過影像發聲 👉 bit.ly/2WmR6mq
-
【記憶的堅持 — 六四・三十週年・攝影書展】
展期|6月4日 - 7月31日
地點|Lightbox攝影圖書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69巷19號,捷運台電大樓站 2號出口)
開放時間|週二-六 13:00-20:00(6/6-7端午連假休館)
-
👇 展出書單 👇
∙《血洗京華實錄》香港文匯報記者組(1989.06.13)
∙《北京學生運動50日》中國時報報系記者群(1989.06.20)
∙《悲壯的民運》明報(1989.06)
∙《人間 第45期:赤獄「國特」 《血腥・荒謬的兩岸中國》專輯》人間雜誌社(1989/07/01)
∙《天安門一九八九》 (1989.08)
∙《Beijing Spring》David Turnley、Peter Turnley(1989)
∙《天安門・撮影日記 1989.5.25~6.8》金枝弘一(1990.03.01)
∙《底片》徐勇(2015/07)
∙《莫毅 1983-89》莫毅(2016.04.08)
∙《吼叫 一九八九》謝三泰(2019.0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低調沉潛的蔡昌吉,從國立藝專美術印刷科畢業後,即進入台北的印刷廠工作長達8、9年,因受黑白影片《梵谷傳》的衝擊,決心效法梵谷30歲後才要成為藝術家的路徑,毅然捨棄台北成就,遠赴歐洲西班牙留學。 西班牙是陽光大好之地,人民熱情開朗,蔡昌吉深受其影響,返台後,也就遠離陰雨連綿的台北,定居台中。在嶺東科技...
記憶的堅持 在 時光之硯 Facebook 八卦
好的,《敦克爾克》一上映,有人失望有人讚嘆,各方心得交織成一片各有脈絡的網,認真觀察起來,其實蠻有趣的。不過現在我只覺得等不及,要美國上映之後原聲帶才會上線,為什麼還要等一天!為什麼!?
這次的音樂元素,是季默拿了諾蘭其中一支懷錶去,把那滴答聲錄進合成器裡,變化出全片聽覺的基調。結果成了又一部很有實驗精神的電影配樂——但是等一下!拿滴答滴答的節奏當作配樂的電影,我們一年半前明明剛看/聽過的,大家難道忘了嗎?
來聽2015年我最愛的原聲帶之一,這是《史帝夫賈伯斯》的〈Jack It Up〉。等了這麼久,終於有人上傳到你管子,開心!
晚安!
【一天分享一首歌之第549天】〈Jack it Up〉/ OST《Steve Jobs》by Daniel Pembert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t5ufET0wY
#一天分享一首歌
#附圖是我愛的達利
#記憶的堅持
記憶的堅持 在 楊允城 愛畫畫/Clement Yang Loves to Draw Facebook 八卦
今天完成一幅畫, 名為: 廚師達利. 請容我為大家解釋.
這幅畫的靈感來自於達利的名作: 記憶的堅持(La persistance de la memoire), 但樹上掛的是融化了的麵包, 桌上放的是融化了的平底鍋, 廚師達利手持溶化了的鍋鏟, 無計可施, 他甚至割下腿上的肉來作菜, 也沒辦法...腳旁的裸女已經餓垮了.
記憶的堅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低調沉潛的蔡昌吉,從國立藝專美術印刷科畢業後,即進入台北的印刷廠工作長達8、9年,因受黑白影片《梵谷傳》的衝擊,決心效法梵谷30歲後才要成為藝術家的路徑,毅然捨棄台北成就,遠赴歐洲西班牙留學。
西班牙是陽光大好之地,人民熱情開朗,蔡昌吉深受其影響,返台後,也就遠離陰雨連綿的台北,定居台中。在嶺東科技大學裡擔任教職,屆滿30年,他教授的課程都是美術相關,而非攝影。
蔡昌吉自言,西班牙大師雲集,有畢卡索、達利等等,對他大有刺激。蔡昌吉認為自己的創作,比較偏向超現實主義,而現實就是一個虛無的世界,因此他以攝影創造了視覺中的視覺、空間中的視覺,乃至超乎想像的幻境。
蔡昌吉以美術為師,將美術的概念巧妙轉化為攝影創作,如〈獻給達利〉是鏡射原理的致敬,又或是將時鐘放入大海裡,捕捉海浪柔化數字的畫面,以攝影重現達利畫作〈記憶的堅持〉之美。
黑白照片佔據蔡昌吉作品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他表示,黑白的世界像是另一個超現實國度,因為現實是彩色的,而黑白能夠壓制情緒,更能精準聚焦於自身想要表達的影像主題。
蔡昌吉的影像風格,常見破敗與傷逝之景,譬如人偶的斷肢殘體,又或是荒廢風光、老舊屋房、墓碑人像等。他想要以這樣的視覺語言,體現野性的部分,直面真實的人間悲劇。
小檔案
蔡昌吉,生於1957年,生於雲林縣北港鎮,西班牙Salamanca大學藝術系藝術創作碩士,現任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獲得全國各大攝影獎項無數,包括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首獎、2010Epson臺灣尊榮賞準優勝獎及評審獎、南瀛獎雙年展攝影類、全國美術展攝影類、高雄獎攝影類、TIVAC攝影獎、……等獎項。
個展有《邊陲的孤寂》、《攝影.講像》、《情景Situation》、《再現.象》、《存在/邊緣》、《都.視.景.悟》、《路徑.入鏡》、《生活中的潛層歡樂在彰化》、《生活中的潛層歡樂在嘉義》,且參與多種攝影聯展,展場遍及台北、台中、台南、嘉義、彰化、屏東等地。作品《雲的獨白》與《The Wall》兩系列為藝術銀行典藏。
相關新聞
https://goo.gl/5xo6S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yGRPRLqXu4/hqdefault.jpg)
記憶的堅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V0qDn51l0/hqdefault.jpg)
記憶的堅持 在 20201208【803】記憶的堅持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