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紐約時報
*【巴黎聖母院失火】
整體結構得以保存,三分之二塔頂被毀,這座位于市中心的哥德式大教堂是巴黎最具標誌性的歷史建築之一。當地時間週一傍晚,被熊熊烈火吞噬,約500名消防員與火勢搏鬥了近5個小時。官方稱起火原因尚不清楚。火災沒有造成人員死亡,法國總統馬克洪簡短莊嚴的講話中表示,發誓會重建大教堂。
https://www.nytimes.com/…/world/europe/notre-dame-fire.html…
*【歷史記載,巴黎聖母院曾經歷數十年的忽視和破壞】
幾個月來的“黃背心”示威運動已經破壞巴黎的主要地標,也破壞了一些最繁華的街道。在85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聖母院曾經歷過數十年的忽視和破壞,其中一些是由法國革命者造成的
https://www.nytimes.com/…/…/notre-dame-cathedral-facts.html…
*【眾議院民主黨員向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出約談通知,要了解川普總統個人和商業財務記錄】
發布傳票的兩個委員會,是眾議院的情報和金融服務委員會,也要求其他許多金融機構提供文件,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這些機構涉及俄羅斯和東歐人民可能的洗錢活動。https://www.nytimes.com/…/deutsche-bank-trump-finances-cong…
*【美國司法部表示,將于週四向國會和外界公佈穆勒報告的刪減版】
據表示,有關秘密證詞、與繼續調查有關等敏感資訊將被剔除。https://www.nytimes.com/…/poli…/mueller-report-release.html…
*【福島核電廠第三號反應堆開始移除燃料棒】
這是自2011年核事故發生以來清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前,由於技術問題和高輻射水準,這項工作被一再推遲
https://www.nytimes.com/…/a…/fukushima-japan-fuel-rods.html…
*【被金正恩稱”多管閒事” 韓國總統文在寅仍表示願與金正恩會面】
金正恩對上週文在寅赴美針對美朝之間進行調解的努力稱為“多管閒事”,但即便如此,文在寅表示,如有可能,仍希望能再與金正恩會面。
https://www.nytimes.com/…/15/wo…/asia/kim-jong-moon-jae.html
*【烏克蘭大選“一個人的辯論” 】
烏克蘭大選出現戲劇性一幕,兩名候選人之間的辯論只有現任總統一人出席,他在對手拒絕參加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了這場電視直播“辯論”。
https://www.nytimes.com/…/ukraine-elections-president-debat…
*【普利茲新聞獎出爐】
2019普立茲新聞獎最大獎項公共服務獎,由佛羅裡達州《太陽前哨報》(South Florida Sun Sentinel)獲得,該報在去年佛州校園槍擊案之前和之後,對校方和執法單位失責的揭發。《紐約時報》歷時18個月的調查報導《特朗普家族“逃稅門”》獲得解釋性報導獎
https://www.nytimes.com/…/busin…/media/pulitzer-prizes.html…
*【單月50萬次人臉識別,中國用AI監控維族人】
一種龐大、秘密、先進的技術系統正在改寫歷史。現在不止是新疆,在福建、貴州、陝西、河北……當局對維族人的控制已擴展到中國各個角落。
https://cn.nytimes.com/…/china-surveillance-artificial-i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70的網紅珊蒂微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工智慧」並非遙不可及,但如果你現在還離它有點遠,那就先從「已經在接觸AI的人」的生活日常認識起吧! 專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簡稱AIA) 第一期技術班的班代表 陳宇春!(下集) 1:48 DARPA XAI Program:https://www.darpa.mil/program/ex...
解釋性ai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口罩阻礙人臉辨識 臺大AI新技術有解】
開學以來,你我外表最大的不同就是當起「蒙面客」,戴口罩的好處是力行防疫,還可趁機偷懶不用刮鬍子、化妝也只需畫眼妝就好…不過,麻煩之處就是使用手機時,人臉辨識解鎖無法運作,得重複摘下戴上口罩…
還好,這樣的窘境未來可能有解了。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徐宏民( Winston Hsu ),率領其在臺大AI中心(轄下的團隊,發表「可解釋性人工智慧( Explainable AI ,XAI)模組xCos」,除了具備高辨識率的人臉辨識能力外,還可有條理的解釋AI產出結果的原因。這項技術不僅可協助業者開發AI辨識技術,更可協助開發人員探究及檢視系統的運作機制,進而理解AI決策建議背後的理由,提升人類對於AI的信任度。
徐教授解釋,例如AI僅告知發電廠未來1小時是否要增加發電量,但XAI可以補充說明是因為預測氣候的改變或今日有特殊節慶等;AI可以說出X光片是否有肺炎徵兆,但XAI可更進一步解釋判斷的依據以及指出病徵的位置,這些XAI的應用,都可強化人民對AI的信任,更可協助系統開發人員進一步檢視AI判斷是否合理,便以改善與強化AI模型,進而促進國內外AI技術與相關產業進展。
徐教授團隊自2011年便開發出第一套行動裝置上的人臉搜尋系統,之後不斷自我挑戰包括跨年紀的臉部辨識能力、偽裝人臉辨識等。2018年在全球三大電腦視覺頂尖會議之一的CVPR偽裝人臉辨識競賽( Disguised Faces in the Wild )奪下全球冠軍,為辨識率唯一超過9成的團隊。
徐教授表示,產學合作的過程中,除了貢獻研究者對未來技術的洞察力之外,研究者也時常從合作過程中去挖掘出未來的需要。他希望將其理念拓展至其他AI深度學習相關應用中,同時也正將XAI技術擴展到其他領域關鍵性的AI決策系統,像是醫療與能源方面。
團隊已將此技術以Open Source方式供產學研單位使用:https://github.com/ntubiolin/xcos
延伸閱讀
iThome「AI為何這樣辨識人臉?臺大徐宏民團隊首創可解釋AI新技術,正嘗試擴大應用到金融和醫療AI」: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7541?fbclid=IwAR24ljMhAu5tn4-4Drl1Q6-gFXLl-I7gqzlgZe_1KIQdymiHqL_mxY68ZeQ
自由時報「不解人工智慧決策理由 台大團隊AI研究取得新進展」: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61898
科技部新聞資料「打破AI黑盒子-可解釋性的人臉辨識模組」:
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906337b9-1d19-4e06-ad71-322b12531971
#解決問題
#大學社會責任
#USR
#臺大資訊工程學系
#徐宏民
#終於不用再一直穿脫口罩用手機
解釋性ai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八卦
前幾天,我聽人說:「如果你要去電影院看電影,一定要看『沙丘』。」
而我去看了之後,最直接的感想是:名不虛傳!
接下來我要解釋一下對沙丘的觀感,雖然我會盡量避免談到情節,不過為防有人覺得會被雷到,所以在此友情提醒,你會擔心害怕的可以先提前登出。
.
.
.
.
.
.
注意!這是最後一次友情警告,跨越分隔線可就來不及了。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丘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作品,話說我有一位非常喜歡科幻小說的朋友,他從我口中聽到《沙丘》的大名,那是一整個興奮。
本人我是沒有看過原著,不過我平常有在追的影評:超粒方、大聰,所以有對本片的世界觀做一些很基礎的功課(他們談到的,都是「沙丘」電影前的背景,比如人類經歷了慘烈的大戰而放棄了AI技術,轉而往超人類做發展,也因此需要沙丘世界中,那極為重要的資源─香料)。那我在沒有接觸小說的情況下看本片,會看不懂嗎?答案是......並不會。
沙丘的前半段,用比較緩慢的步調去讓觀眾慢慢認識這部科幻作品的環境設定。雖然很多人說這種緩慢的步調,與本部導演的其他作品相比算是比較快一些的,但我個人還是覺得挺慢的。(我當時是在精神不太好的狀態下去看,有幾段我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睡著。)
但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件壞事,因為太多好萊塢作品,為了縮短電影時長或是加快節奏,太濫用「解釋性對話」或是「解釋性台詞」,就是那種上來跟你批哩啪啦講一堆,演員就是快速念完懶人包資訊,然後趕緊打發觀眾到下一段情節......那種感覺真的很廉價。所以步調雖然偏慢,但我寧願像本片一樣,慢慢的讓觀眾帶入到整部作品的環境之中。
如果能夠度過緩慢的前半段,那我告訴各位......後半段非常非常緊湊及精彩!
事件接連發生,而且我是真的有跟主角一樣的感受,那就是:現在狀況危急,但是......接下來還會有什麼狀況?
這種讓觀眾與劇中角色有同樣的情緒共鳴,證明導演真的成功地把觀眾拉入到電影世界之中(起碼對我而言是),而且事件之間雖然緊湊,但絕不是像連環車禍一樣,所有東西砸到一起以至於砸鍋,在緊張之中,都會有一些喘息的空間,但喘息沒多久,另一個事件或是威脅又緩緩並無可避免的臨到,讓緊張感層層的堆積。
另外,本片不吝嗇讓角色領便當,甚至是展現一個角色的重要性沒多久,那個角色轉眼就領便當了,而且飾演那些角色的演員很多還是現實中的大咖。這種錯愕感以及失落感,讓我更感受到這部片在敘事上絕不拖泥帶水,並且注重讓震撼打入到觀眾心裡。
而本片最大的兩個看點,同時也是一定要去電影院觀看的原因,一是場面、二是配樂。
電影中,有出現許多飛船。如果說「星際大戰」的飛船,給我的感覺是流線型的帥氣,「沙丘」的飛船,很多時候給我的是詭譎的壓迫,這種特色我沒有第一時間內欣賞,但卻會因為疑惑而被吸引。(這樣說吧,沙丘試圖影視化的過程中,曾經找來設計出「異形」的美術家加入到團隊之中,所以詭譎本來就是沙丘的賣點之一。)
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配樂,尤其那充滿異國文化的女聲一出,瞬間讓我起雞皮疙瘩......太帶感!尤其搭配沙漠世界的黃沙遼闊!這唯有大螢幕,加上大型環繞音響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震撼及美妙!那些只能在電腦收看的朋友,我只能遺憾的對你說:「你錯過本片很靈魂的重要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總結:本片好看!而且一定要去電影院看!
我現在也被沙丘的情節吸引,甚至都想去翻閱小說了。不過看到沙丘那麼厚一本......看來我要好好期望續集能順利並且趕緊誕生,讓我繼續享受其中了。
解釋性ai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評價
「人工智慧」並非遙不可及,但如果你現在還離它有點遠,那就先從「已經在接觸AI的人」的生活日常認識起吧!
專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簡稱AIA) 第一期技術班的班代表 陳宇春!(下集)
1:48 DARPA XAI Program:https://www.darpa.mil/program/explainable-artificial-intelligence
2:29 「為什麼AI需要被解釋」的四個理由:https://medium.com/trustableai/%E5%AE%83%E6%98%AF%E6%80%8E%E9%BA%BC%E7%9F%A5%E9%81%93%E7%9A%84-%E8%A7%A3%E9%87%8B%E6%B7%B1%E5%BA%A6%E5%AD%B8%E7%BF%92%E6%A8%A1%E5%9E%8B-f18f57d18d4f
3:02 「L.I.M.E.」:https://medium.com/@kstseng/lime-local-interpretable-model-agnostic-explanation-%E6%8A%80%E8%A1%93%E4%BB%8B%E7%B4%B9-a67b6c34c3f8
3:21 「Neuron Deletion」: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3/PJH0q2tj8d3jvVIk.html
#AI
#XAI
#解釋性AI
#解釋性人工智慧
#AI黑盒子
#人工智慧
#ArtificialIntelligence
#LIME
#DARPAXAIProgram
#為什麼AI需要被解釋
#NeuronDeletion
#隱藏層
#透明層
#神經網路
#hiddenlayer
#neuralnetwork
#ExplainableAI

解釋性ai 在 【機器學習2021】機器學習模型的可解釋性(Explainable ML) (上) 的八卦
【機器學習2021】機器學習模型的可 解釋性 (Explainable ML) (上) ... 【生成式 AI 2023】FrugalGPT: 來看看窮人怎麼用省錢的方式來使用ChatGPT (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