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戰什麼 ❓🇮🇩
「一波又一波的學運,印尼新一陣的『天下圍城』...究竟是為了什麼?」印尼自10月5日再度爆發學運抗爭,從全國各地陸續湧入的學生團體、農民組織、勞工運動與環保聯盟,自周一開始就朝首都雅加達大舉開進,並連續包圍共和國人民代表會議(印尼國會下議院)長達3天,甚至呼籲印尼國民響應罷工罷市罷課的「全國大三罷」。過程中,憤怒的學生高舉著豬玀道具,痛罵中央政府與國會是「人民叛徒議會」,並冒著群聚感染的嚴重風險,與鎮暴警察爆發激烈的街頭衝突。
印尼學生們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印尼中央政府5日以「集體綑綁」的闖關方式,強行通過了範圍極為龐大、同時存在嚴重勞權與環保爭議的《就業增加法案》——此一法案,是印尼政府為了「疫後重建」的重大就業振興計畫,但上京抗爭的勞團與年輕學生們卻憤怒地發現:該法不僅趁亂刪除了各項投資環評、森林資源養護的企業投資規範,綑綁式的大規模改革,幾乎全是以「外商與本地財團利益角度」出發的護航政策?
這份醞釀已有半年之久的《就業增加法案》,其初始說法雖是疫情陰影下的經濟振興對策,但整體的修法方向與擴張範圍,其實都是貫徹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力主的「印尼經濟自由化政策」。
支持政府的修法派認為:印尼過去因為國土民情組成複雜,各島與城市之間的發展及法治差異極大;在加上過去獨裁統治時期,當權者都會以各式各樣疊床架屋的保護政策,作為地方與基層的「綁樁」方式。因此長年累積下來,也讓印尼的勞工聘僱與投資法規,演變成極端複雜、甚至各級政府相互矛盾與對抗的「官僚迷宮」。
相關的管制政策,儘管字面上都是立意良善、保障百姓;但實際上執行起來,卻反而阻礙聘僱程序與投資發展。長年演化下來的結果,最終只導致了印尼的勞動市場停滯畸形,財團對於人力的投資意願趨向保守,密集勞動的需求則為了規避曠日廢時與高成本的法律規範,而轉由大規模的外包或約聘,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印尼國內1億3,000萬的勞動人口裡,只有30%是符合法律保障的「正職員工」。
主打「自由化」路線的佐科威,自當上總統開始就一直試圖勞動改革,一方面希望「以中央政府為唯一招商基準」來大幅整合、簡化並刪除地方政府對於外商與本國財團的審核門檻;二方面也希望以縮編原本《勞工法》的保障規範條目,以簡化成本、擴大效率的方式,鼓勵各方企業多多聘僱「正職勞工」。
然而相關改革卻因為勞動工會、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強烈反對」,一直難有進展。直到2020年的武漢肺炎疫情,才終於讓中央找到了「忍痛改革」的動機與「立馬闖關」的迫切理由,最終透過「大規模綑綁式修法」的快速通關手段,於10月5日在印尼下議院表決過關。
佐科威政府表示:《就業促進法案》之所以需要綑綁「一次闖關」,是因為印尼法規「各路法源太過複雜」,但印尼經濟因疫情與全球蕭條的重創而命懸一線,「如果真要和街上學生講的一樣,必須一條一條『仔細修法』...在不論國會議程的狀態下,光是勞動改革就需要超過10年的修法時間!」
然而街上的工會、農團與學運組織卻認為,印尼政府與國會的「趁疫變法」不僅過度武斷,刪除的範圍還包含土地法、擴業法、林業保護法、森林野火防治法、環評法...等攸關環境永續的關鍵條文。之中,像是被大幅刪除簡化的環評法規,就撤掉了許多原本對中小型投資所要求的環評程序,大型開發案的環評主導權也回到了中央政府手上,並集體排除了專業環團、環保署的參與權限,並剝奪了地方居民對於環評結果的上訴救濟途徑——換句話說,「環境影響評估」變成了「開發利益評估」,但這之中的把關是否仍會以國土永續為原則?紛亂之下,卻也不那麼令人信任。
除此之外,被變法刪除的細節項目,還有正職勞工的帶薪假期(陪產假、喪假、一等親婚假...等)、正職勞工的解聘賠償與遣散費加權規定;環境影響範圍,也免除了大型企業開發對於原始林地保存與野火防治的比例責任。但零零總總下來,政府卻只要求各級企業需在「新法上路1年內,對聘僱員工按照比例發放一筆一次性的『變法緩衝獎勵金』」,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具體的勞工補償紅利。
「勞團繼續罷工、抗爭鬧下去,在疫情當頭的現在,害到的只會是印尼勞工自己!」支持變法的意見認為,印尼當前不僅正遭疫情帶來的嚴重蕭條所苦,能盡早解放投資與勞動管制,也能更快地爭取因國際圍堵情是而從「中國撤退南下」的全球製造業轉投資商機。
然而這樣的自由化政策,真的足以吸引海量投資進入嗎?與其他「自由化悲劇」類似的失控汙染、國土剝削與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又該怎麼避免呢?對此也是眾多街頭示威者,之所以如此悲憤的真心疑慮。
「大家若對變法有意見,可走正常救濟程序,向憲法法庭提出訴訟。」代表佐科威總統出來喊話的印尼總統府發言人如此表示。儘管這項法案與過去兩年間的類似捆包修法爭議,大多都是佐科威的意志授權,但在民怨之前,印尼總統仍巧妙地切割自己:「總統目前沒有理由、也沒有意願動用總統命令干預國會的修法決定。」
Photo: EPA/AFP
#印尼 #雅加達 #學運 #抗爭 #東南亞 #罷工 #罷課 #勞工 #佐科威 #JokoWidodo #Indonesia #Jakarta #protest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解聘停聘差異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事情有那麼嚴重嗎?」
這句話聽起來超機車,完全想揍爆說話的人,告訴他:「對,你他__就是這麼嚴重!」
但冷靜下來後,仔細想想波及到的生活範圍,事件本身的影響性有這麼高嗎?還是,它引發生活中其它事情的情緒,使得很多事情的情緒疊在一起,讓你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很嚴重?
舉自己的例子,身為敏感度爆表的玻璃心一族,總是能夠散播焦慮散播愛(?)。
前陣子我換了手機,從三星S6換到蘋果IPhone8+,從Android換到IOS,預期中的陣痛期就不多說了。重點是,換新手機後,因為某些技術性的問題讓我 #兩天內都無法從手機接收訊息!第一天超級崩潰,從中午吃飯就擔心「如果有人私訊我,一直沒回覆很沒禮貌。」、「如果是超級重要的事情,沒收到不就錯過了?」、「如果手機一直修不好,就要花兩倍的錢再買一支(怒)!」
然後變成以下的內在獨白:「為什麼我當初不買另外一支?」、「我在想什麼?為了一點點方便換來這麼多不開心!」、「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我都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了!」
愧疚、擔心、失落,轉移到生氣的自我責備,種種的情緒源自於停止不了的焦慮,也把事情想得好像很嚴重,甚至擴延到其它不相干事件的負向思考。這時,可以問問自己:
「#事情最嚴重會怎麼樣?」
第一天晚上我還不爽到半夜不想睡。第二天,起床認真思考後,發現對邊緣人生活(x)幾乎沒有影響。重要的事情都已連繫好,真的有事情就會打電話來了,不重要的訊息慢回也沒關係,軟體問題也沒有嚴重到再多買一支。只是平常拿著手機時間太長, #它變成一種習慣,#而我們在失去習慣的生活中變得陌生,#也就容易坐立難安。
老實說,事後寫這篇文章回想嚴重性時,還真的想不起為何這麼焦慮,但當下還是經歷這種情緒一陣子,而事情真的如同想像中的平穩後,才會安心不少。
失去習慣的背後,若用心理諮商的角度深入探討,可再分為下列三個原因:
一、#事件災難化:焦慮時,讓我們沒辦法冷靜思考,只會覺得好像很嚴重。當失去了理性,只剩下情緒在作祟,則容易陷入徬徨的迷霧中。因此 #你要做的是「#去災難化」,也就是上述詢問的方式:「若將事件直接發展到極端,那會發生什麼事?」大多時候,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即便有所影響,也都能找到暫時替代方案。
二、#勾起過去經驗:訊息遺漏可能連結到忘記他人說過的話,導致差點被老闆解聘、伴侶間的紀念日衝突、和朋友間重要的承諾。這部分和潛意識更有關係,#像是創傷經驗的重現,也會連結到災難化思考。若有必要,可尋找心理師整理這些回憶,撫平當初的驚嚇,將傷口好好的縫合鋪藥。
三、#心理負擔的累積:最近是否壓力不小?生活不順心的時刻較多?手頭上還有大大小小的事件要處理?#這些未必會形成負面情緒,#但它們都是一種心理負擔。#當負擔過重時,#就容易引發負面情緒。一旦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心想「怎麼又多了一件麻煩事要處理!」你會變得煩躁、鬱悶。這時,你需要重新檢視內外在事件的處理順序,刪減不必要的繁雜瑣事,讓生活簡單些。
事件永遠不會只是單一事件,因為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與想像,使得眼前的事件出現個體間差異甚大的觀點。我們需要做的、或說心理諮商中做的,是去 #釐清這些觀點如何出現、#如何影響、#與如何處理。
順一順生活的柔毛,回歸內在的平靜踏實。
#應對焦慮小技巧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解聘停聘差異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事情有那麼嚴重嗎?」
這句話聽起來超機車,完全想揍爆說話的人,告訴他:「對,你他__就是這麼嚴重!」
但冷靜下來後,仔細想想波及到的生活範圍,事件本身的影響性有這麼高嗎?還是,它引發生活中其它事情的情緒,使得很多事情的情緒疊在一起,讓你覺得這件事情好像很嚴重?
舉自己的例子,身為敏感度爆表的玻璃心一族,總是能夠散播焦慮散播愛(?)。
前陣子我換了手機,從三星S6換到蘋果IPhone8+,從Android換到IOS,預期中的陣痛期就不多說了。重點是,換新手機後,因為某些技術性的問題讓我 #兩天內都無法從手機接收訊息!第一天超級崩潰,從中午吃飯就擔心「如果有人私訊我,一直沒回覆很沒禮貌。」、「如果是超級重要的事情,沒收到不就錯過了?」、「如果手機一直修不好,就要花兩倍的錢再買一支(怒)!」
然後變成以下的內在獨白:「為什麼我當初不買另外一支?」、「我在想什麼?為了一點點方便換來這麼多不開心!」、「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我都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了!」
愧疚、擔心、失落,轉移到生氣的自我責備,種種的情緒源自於停止不了的焦慮,也把事情想得好像很嚴重,甚至擴延到其它不相干事件的負向思考。這時,可以問問自己:
「#事情最嚴重會怎麼樣?」
第一天晚上我還不爽到半夜不想睡。第二天,起床認真思考後,發現對邊緣人生活(x)幾乎沒有影響。重要的事情都已連繫好,真的有事情就會打電話來了,不重要的訊息慢回也沒關係,軟體問題也沒有嚴重到再多買一支。只是平常拿著手機時間太長, #它變成一種習慣,#而我們在失去習慣的生活中變得陌生,#也就容易坐立難安。
老實說,事後寫這篇文章回想嚴重性時,還真的想不起為何這麼焦慮,但當下還是經歷這種情緒一陣子,而事情真的如同想像中的平穩後,才會安心不少。
失去習慣的背後,若用心理諮商的角度深入探討,可再分為下列三個原因:
一、#事件災難化:焦慮時,讓我們沒辦法冷靜思考,只會覺得好像很嚴重。當失去了理性,只剩下情緒在作祟,則容易陷入徬徨的迷霧中。因此 #你要做的是「#去災難化」,也就是上述詢問的方式:「若將事件直接發展到極端,那會發生什麼事?」大多時候,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即便有所影響,也都能找到暫時替代方案。
二、#勾起過去經驗:訊息遺漏可能連結到忘記他人說過的話,導致差點被老闆解聘、伴侶間的紀念日衝突、和朋友間重要的承諾。這部分和潛意識更有關係,#像是創傷經驗的重現,也會連結到災難化思考。若有必要,可尋找心理師整理這些回憶,撫平當初的驚嚇,將傷口好好的縫合鋪藥。
三、#心理負擔的累積:最近是否壓力不小?生活不順心的時刻較多?手頭上還有大大小小的事件要處理?#這些未必會形成負面情緒,#但它們都是一種心理負擔。#當負擔過重時,#就容易引發負面情緒。一旦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心想「怎麼又多了一件麻煩事要處理!」你會變得煩躁、鬱悶。這時,你需要重新檢視內外在事件的處理順序,刪減不必要的繁雜瑣事,讓生活簡單些。
事件永遠不會只是單一事件,因為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與想像,使得眼前的事件出現個體間差異甚大的觀點。我們需要做的、或說心理諮商中做的,是去 #釐清這些觀點如何出現、#如何影響、#與如何處理。
順一順生活的柔毛,回歸內在的平靜踏實。
#應對焦慮小技巧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解聘停聘差異 在 停聘解聘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八卦
提供停聘解聘差別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教評會解聘、停聘解聘差別、停聘意思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解聘停聘差異 在 停聘解聘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八卦
提供停聘解聘差別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教評會解聘、停聘解聘差別、停聘意思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