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香港電台播放的《香港家書》。本來上款是「Dear Carrie」,內容希望他/她們明白,不過後來大家感覺她已不能回頭,還是給所有香港朋友算了。🙏
//各位香港朋友:
相信於過去幾個月,大家一同經歷各種高低起伏。我們有哪些最大得著?我們又正在爭取一個怎樣的香港呢?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香港,可能就是最黃金的香港,英國殖民管治高壓的一面開始遠去,自由民主的概念開始落地生根,中國模式尚未出現,但六四集會、華東水災集會可以同步進行,當時大家不會深究身份認同的問題。正如鄧小平所言,是「馬馬虎虎」的愛國者。
當時的香港經濟位居世界前列,軟實力無以復加,我於美國和英國讀書時都是以強烈的香港身份認同為榮。香港當時的成功之道可歸於簡單的哲學—水至清則無魚,這學問於回歸後有被掌握好嗎?
究竟是否回歸後,所有東西都是剎那間改變?究竟是否正如政府或者北京的朋友所言,一切都是外國勢力、地產霸權、通識教育或是沒有國民教育所導致呢?
回看十年前的2008年北京奧運、10年的上海世博,清明上河圖來港展覽時萬人空巷的場景。那些時日,香港人對中國的身份認同是過半數的,年青人還未有港獨訴求,一切似乎都「形勢大好」。這不是北京眼中最期望的事實嗎?為何十年間一切都改變了?
《經濟學人》較早前的民調中,居然只有百分之三的三十歲以下年青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如果你認為香港沒有國民教育導致缺乏身份認同,那為何官員們的子女會拋棄香港的教育而到海外讀書、甚或移民?那麼,到底過去的十五年發生了何事令香港人感不快呢?是否因為打破了「水至清則無魚」的哲學呢?
香港正在發生的事相信令不少人憂心,但是否單靠三萬警察便足以「止暴制亂」呢?如果一個社會令一代人兩代人三代人都失去信心,就算社會表面上一切正常,似北韓般生活又是否開心呢?
近月來,我們特別擔心的,除了社會的動盪不安外,亦見到過去幾十年凝聚的社會共識、核心價值被慢慢破壞。無論政府還是親北京的媒體,批評的對象,由本來所謂的反對派,變成了批評教育制度、校董會、醫管局包庇武力,慢慢到國泰航空、匯豐、法官醫生律師專業人士或者媒體,包括香港電台,似乎全部皆是犯錯的對象,只有撐警才是政治正確的行為,這樣又是否真正意義上的「攬炒」?
其實香港本來就處於漩渦、國際關係的灰色地帶中,我們從小便相信溝通的價值,亦相信社會本來有和而不同的價值觀,但不代表香港人沒有底線或原則。而這種原則也見於以前不少的建制派身上,例如前特首曾蔭權也曾於香港家書講過「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種生活方式、兩種貨幣、兩套法律,甚至是兩套價值觀」,明顯地,香港和內地有不同價值觀,否則也不需一國兩制。又正如曾蔭權說,「深深明白到香港要持續發展,香港人要生活得愉快,要貢獻國家,更要保持香港的獨特性」,但未來還有這種獨特性嗎?
政壇前輩李鵬飛也講過,「特首這份工作,當然是面對兩個不同的老闆,但當一國兩制有衝突時,自然應該站在香港人的一邊。」但現在的上位者有這個意識嗎?
我一直覺得2012年是香港乃至世界的分水嶺,「全面管治權」這套新管治哲學從此出現,以前我們眼中可以自行處理的問題,剎那間都會被上綱上線演繹,動輒便被演繹成國家利益、國家矛盾、國家主權、國家統一、國家團結。當然,這些問題很重要,但是否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需被上綱上線呢?自從2012年出現的結構性改變後,香港人情緒明顯地愈來愈低落,社會矛盾愈加尖銳,對立也代替溝通成為新香港常態。自始,身份認同問題也好,捍衛核心價值問題也好,漸漸由次要矛盾變成主要矛盾。特區政府是否明白,這些才是深層次矛盾,我們所關注,而非有沒有樓。
身邊不少朋友本來也是較務實的,不問世事或是專心養妻活兒,但突然間有一種覺醒,香港下一代會否還有核心價值?還有真香港人嗎?曾幾何時,街上沒太多金舖,香港人可以互相於小店開玩笑,充滿人情味。甚至facebook不久前還能暢所欲言,無需改名;當你捍衛香港核心價值時,無需上綱上線,無需擔心因而失業;過關深圳時無需被查手機,無需因香港身份於內地媒體承受批鬥。當時兩地有一度相對健康的防火牆,互相尊重,非今時今日般,每個環境每個家庭都有一種群眾鬥群眾的局面。
今日台上官員、上位者不少都是老相識,也有私人交情,也曾十分尊重。不論是香港之子還是香港之母,大家都是香港人,為何剎那間似乎都失去香港人的智慧和價值觀呢?新一份施政報告,似乎又把問題根源指向房屋問題,但是否這麼簡單?人生存在於世,只追求安居樂業,其他價值觀都不存在?如果只是這樣,北韓是最快樂的地方嗎?否則,為何有些事情會被輕輕放下,是否缺了解決問題,甚至指出問題的勇氣呢?
我們好希望,屬於香港人的問題,可以用香港人傳統的智慧及方式,真正解決深層次矛盾。
香港人,努力加油。
沈旭暉
2019年10月19日//
Link: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hklet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50的網紅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藥劑師 #專家 #顧問 #銷售技巧 #超業攻略 #全民星攻略解世博 #解世博 各位,你知道常見的銷售業務有哪兩種? 一種是賣產品的人,一種是把自己當作專家及顧問的人。 你欣賞哪一種業務呢? 解老師分享了一個他親身的經歷, 有天他頭痛到藥局想買治療頭痛的藥, 沒想到這位藥劑師沒有像傳統老藥房老闆...
解世博經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英國金融時報》好文選讀
「直擊“維密秀”:中國式面子問題」
〜〜劉裘蒂:上海“維密秀”與性感無關,它是一場界定階級身份的盛筵。值得圍觀的不是超模,而是台下觀眾。
劉裘蒂 2017-11-23
為什麼遠道從紐約眼巴巴到上海看2017年的“維密秀”?我的目的很直接:想要親身體驗為什麼“維密秀”在中國這麼火?這個在西方已經逐漸失去了光澤的“維密秀”,為什麼在中國卻變成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出發前我跟一些美國朋友提到我將要到上海去看第22屆“維密秀”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感到特別激動,有些美國朋友大概認為我“墮落”了!畢竟我是那個在20歲以前已經讀完尼采所有作品、混過華爾街的“女博士”,又是主張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為什麼會為一個被女性主義者批評為“物化女性”的內衣秀捧場?
但是當我走出上海賓士文化中心,我才領悟到我的預設錯了。我本來以為中國人看“維密秀”是基於一種“集體的偷窺欲”,反映出消費升級的過渡時期社會的獵奇心態。然而現在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個中國“宅男的視覺盛宴”,因為其實它已經在極大程度上跟“性感”和“時尚”剝離,成為一種界定社會階級的消費性身份象徵。
11月20日秀後當晚,“維密秀”壟斷了微博的熱搜話題,成為現象級的全民輿論運動。其中最受矚目的三條是:#奚夢瑤摔跤# (熱議“維密秀”史上第一次摔跤);#有錢也不是萬能,王思聰看“維秘秀”幹站著#(說王思聰遲到了,所以站著看全場);#維密秀現場組織混亂# (洪晃發微博:“像逃難一樣,然後大家開始搶位置”)。
在我看來,這三個熱門話題都跟中國人“好面子”有關。
首先,關於王思聰站著看“維密秀”的謠言是假的,因為我就坐在他後面,他就坐在李小璐和關曉彤的後面。據估計上海“維密秀”來了12000人,其中有數百個在遮罩的VIP區席位。
但是關於王思聰“罰站”的誤傳,顯然是為了凸顯“維密秀”一票難求。根據報導和我看到的私售訊息,中國黑市黃牛票從10萬炒到35萬不等。“維密”的高管對我澄清:“維多利亞的秘密不出售僅贈與受邀者的表演門票,不授權任何協力廠商代理人出售門票。獲得門票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特殊的邀請。”
往年的“維密秀”也有不少賣票的傳聞,但是沒有像這次中國買票管道與價碼的甚囂塵上。我問了很多朋友,砸錢看“維密秀”的心態是什麼?很多人說,土豪可以用來曬朋友圈,因為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說穿了,就是面子問題。
秀場在我周圍的有明星鐘漢良、鄭愷、李小璐、劉嘉玲、陳學冬,有網紅雪梨,有企業和投資大佬郭台銘、熊曉鴿。很多人跟我說,其實花10萬或35萬並不是為了看臺上走秀的完美身材,而是買跟鐘漢良排排坐、和李小璐摩肩接踵的“特權”。
所以在煞費周章的折騰過程中,當我數度懷疑看這場秀是否“值得”,我便提醒自己我免費得到的這張票,在黑市可能價值高達35萬……
1977年羅伊•雷蒙德在美國俄亥俄州創立了“維多利亞的秘密”品牌,當時是為了解決讓男人(他自己)在為妻子購買內衣時感到尷尬的問題。第一屆“維多利亞的秘密”時裝秀1995年在紐約的廣場酒店舉行。1996年納奧米•坎貝爾、斯蒂芬妮•西摩、和海倫娜•克裡斯坦森同台走秀,開啟了品牌與超級名模的聯繫。
“維密秀”的經典語彙:性感挑逗的內衣、15公分高跟鞋和一雙有時重達10公斤的天使翅膀(注:只有和“維密”簽約的模特兒才能成為維密天使,相當於代言人)。2003年海蒂•克魯姆戴了“維密秀”歷史上最大的翅膀,高達366公分。
“維密秀”的另一個傳統噱頭是重金打造的“幻想文胸”: 克勞迪婭•希弗1996年展示價值100萬美元的第一款幻想胸罩。超模吉賽爾•邦辰在2005年穿了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幻想胸罩,價值1250萬美元,由2900顆鑽石,22顆紅寶石和一顆101克拉大鑽石組成。
今年“維密”天使萊斯•裡貝羅穿著由Mouawad設計、費時350小時製作、價值200萬美元的“香檳之夜”幻想文胸,結合了裝飾性項鍊,以鑽石、黃色藍寶石和藍色托帕石造成虛實效應,並用近6000個寶石鑲嵌18K金點綴。但是夾雜在五花八門的各種造型之中,上海的觀眾並沒有為這個重頭戲驚歎喝彩。
因為衣服已經不是“維密秀”的重點,它們只是陪襯經過鍛煉的完美體格。
多年來“維密秀”在紐約或洛杉磯舉行,直到2014年首度跨出美國到倫敦,2016年在巴黎,上海秀是“維密秀”首度在亞洲舉行。“維密”為了攻下中國的市場,先要提高國人對品牌的關注度,而上海“維密秀”在中國自帶流量,畢竟這是在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世博會之後,少數能夠讓全球觀眾聚焦中國的秀場。
中國對於自己的國際形象極為關注,有時甚至帶有“好面子”的情緒濃度。
更讓中國“長臉”的是,在55名入選的超模翹楚中,這也是歷史上華人最多的“維密秀”:劉雯、何穗、奚夢瑤、雎曉雯、謝欣、陳瑜 (法籍華裔),和第七名中國模特兒王藝,由網路選秀綜藝節目《天使之路》30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
在這次“維密秀”之前,就有不少因為種族意識而燃起的風波,包括美國超模吉吉•哈迪德數個月前遭中國網友批評“種族歧視”,因為她在妹妹上傳的社交媒體視頻中,拿著一塊佛陀形狀的餅乾,裝出眯眯眼的樣子。後來她很失望地表示今年將無法參與在上海舉行的“維密秀”。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成功地借由網路,行使抵制哈迪德來華的“話語權”。
而有些中國媒體報導,外媒借著這個活動的外國訪客簽證流程來“黑”中國。
根據我經歷的公安審核流程,當“維密”決定邀請名單之後,受邀者必須提供身份證明,然後由“維密”傳送給中國官方審核認證,才能正式納入名單。而真正的邀請函並不寄到國外的地址,而必須寄到嘉賓在中國下榻的酒店。邀請函加上兩張證件,包括已經被中國核准的那張,才能在“維密秀”的現場換取入場券。
我到了上海之後,發覺我的邀請函還沒到,“維密”總部的人員解釋情況有了變化,邀請函不能以快遞傳送,必須由本人憑著身份證件領取。我想,入場要憑著已經與主辦方註冊的有效證件,因此這個措施應該與公安無關,莫非是為了防止內賊勾結黃牛賣票?
隔天“維密”又緊急通知我,他們突然找不到我的邀請函,但是確認安排我坐在貴賓席,需要拿一個貴賓區專車入口的特別通行證。
當晚我的車把我落在貴賓區私密的B2入口之後,輾轉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到了取票的地方。入座不久以後,旁邊來了一個電視主持人,當場在做直播,他的座席號碼居然跟我“撞號”,很快我們就發現,我們兩個並不是僅有的例子,許多貴賓席的VIP也都有撞號的情況。
根據非官方的解釋,這是由於電腦自然生成劃位元時所出現的錯誤。但是加上邀請函的神秘失蹤,我不免想難道這其中另有貓膩?莫非內部有人透過這種方式向黃牛提供票源?
無論如何,有人認為“維密秀”滿足了中國“土豪”的原始欲望,它代表了一種國外的“高大上”,讓觀者覺得立馬時尚起來,融入國際主流。而黑市的價碼,似乎又提升了“維密秀”神秘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維密秀”在中國變成一個盛世奇觀,但是這個奇觀真正值得觀看的地方,並不是在臺上那個已經公式化的嘉年華會,而是台下和網路圍觀的中國觀眾。
這次的“維密秀”,無疑是我近年來在中國參加的正式活動中,出席的觀眾穿著最為考究的一次。邀請函上對於服裝的要求是雞尾酒服,但是許多男性穿著黑領結的小禮服,而不少女性穿長禮服和皮草,感覺是把家裡面最好的家當都穿出來了。
根據我在紐約為奢侈品牌辦活動的經驗,中國人對於服裝要求經常主動打七八折,但是這次我的感覺是大家卯足了勁,做出150%、甚至200%的超額表現。
據說觀眾在外面排了很長的隊,並且有爭先恐後的現象,因為我的入口是在貴賓席區,所以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觀,我的感覺是對公眾秩序的評論,反映了在乎這個活動所代表的“國家形象”,這是一個值得講究的“面子”。
整場有六個環節,包括和法國時尚品牌Balmain合作的《朋克天使》鉚釘系列、《冬天的故事》、《女神們》、《遊牧的歷險》、針對年輕人PINK系列而製作的《千禧國度》主題。
去年無處不在的少數民族風,特別是誇張的中國元素,為中國線民詬病,比如超模艾爾莎•胡思卡扛著纏著腰身、從肩膀冒出來的龍頭。今年的中國元素比較簡約,集中在《青花瓷天使》的環節。在服裝史上,西方和中國設計師利用青花瓷元素已經是稀鬆平常,近乎窠臼。
“維密秀”的造型雖然絢麗,但是很少人會認為這場秀代表的是時尚的成就,觀眾其實是沖著超模的人氣和架勢而來。這次秀場的舞臺美學和時裝,沒有讓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開場不到五分鐘,奚夢瑤跌了個踉蹌,這跤摔得絕對不輕,因為至少足足有30秒,她在地上爬不起來,加上背後戴的飾物十分沉重,直到走在她身後的巴西模特吉賽爾•奧利維拉過來攙她一把。
秀後奚夢瑤發了微博道歉:“對不起,大家失望了,謝謝所有人的關心,做模特7年,這條路上一路走來摔過無數次……但是我知道不管摔得多疼,我都一定要站起來,把路走完……未來的路很長,我會一直走下去……謝謝你們。”這條微博總共拿了100多萬個贊。
這兩天奚夢瑤摔跤前後的動圖,反反復複地在中國各種媒體中重播,引爆一連串的問題:她是被誇張的薄紗披風絆倒?還是地板材質太滑?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站得起來?她走完余程的表情合適嗎?
中國線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分為兩派:奚夢瑤的死忠粉,認為她微笑站起來走完全場,代表了人生積極的態度和充分的敬業精神;反對派則認為她今後將與“維密秀”無緣,有人甚至斷定跌倒本身乃是不敬業所導致的基本功不足。
微信大V“她生活”發文批判奚夢瑤兼職(廣告、電視、電影)過多,把她的摔跤歸因於外務干擾,而缺乏模特的職業精神,因此走不了臺步。
相對而言,西方媒體的報導傾向於中性或正面,《人物》雜誌認為奚夢瑤以“全然優雅”的方式處理了這個難堪的意外;《E!娛樂訊息》讚美“模特兒奚夢瑤在“維密秀”中跌倒,但她的恢復100%完美無瑕。”
“維密秀”的執行製作人愛德華•瑞澤克在推特中表態:摔跤並沒有什麼丟臉的,能夠站起來並完成表演就是最大的成功。但是有些中國線民自聘為英文大師,把他的推文做了逐字解析,認為他事實上是捧幫助奚夢瑤的巴西模特兒,而不是讚揚奚夢瑤。這其實是對瑞澤克推文的曲解。
我認為中國網友對於“維密”高管推文的過度解讀,對奚夢瑤的過度審判,反映了自身的焦慮,因為群眾想要解讀的,不僅僅是奚夢瑤是否一跤從此斷送了模特生涯,而是這個事件所反映的中國“面子”。
有些中國網友指出,“維密秀”要錄製兩次,希望在11月29日(美國時間11月28日晚上)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CBS對全球聯播的視頻中,能夠刪除這段尷尬的情節。
為什麼要刪除?我認為不論是從新聞性和故事性來說,這個環節其實是最有看點的一分鐘。
當部分中國網友抨擊奚夢瑤“傻笑”和在臺上以愧疚的表情走完余程的姿態,《雅虎!網》的編輯卻說,奚夢瑤的笑容把一個讓人嚇到蒼白無力的場景,轉化為整場秀最好、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這似乎又反映了經典的中國式好面子,對比西方人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
然而,當我們在熱議奚夢瑤的模特兒生涯,以及王思聰和關曉彤搶鏡之時,我們真正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在長達十頁的“維密秀”主創和製作團隊名單裡面,除了一個製作助理和幾個負責超模的美甲師,幾乎看不到任何中國人的名字?
我認為在乎中國和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本身是好事,但是先要搞清楚,我們在乎的是什麼?是純粹的面子問題?除了有“土豪”願意砸錢獵奇之外,我們給世界看的是什麼樣的“奇觀”?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話語權,不是作為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砸錢就可以買到,也不是模特兒的國籍可以代表。
在中國線民斤斤計較哪個中國模特兒入圍“維密秀”的同時,為什麼沒有人問“維密”:在中國舉行的首秀為何部分環節不找中國設計師合作?張藝謀也在上海維密秀現場觀秀,但是為什麼舞臺美術沒有中國人(不必是張藝謀)的參與?
2017年的上海“維密秀”,只是一個移植到中國的壯觀事件行銷。而在這個奇景裡,中國人只是舞臺下的觀眾而已,不是背後創意的大腦。真正應該思考和議論的,不是中國人或西方選秀裁判喜不喜歡眯眯眼的問題,或是在走秀時跌倒丟不丟臉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讓世界真正看見中國。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189?full=y&ccode=2G172001
畫面來源:Clevver News
解世博經歷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微冷 不待見的鐵塔
今天請容許小編科宅跟風一下新聞,寫一則中外冷知識。
前情提要,桃園市復興區,接近拉拉山風景區的「巴陵山馬崙古砲台遺址」在標高1314公尺處,竣工了一座渾身通紅的「巴陵鐵塔」。鐵塔於七月十四日晚間點燈試亮相——然後就被罵到飛高高。
當區長被議員質詢何故要蓋這又醜又沒用的「巴陵鐵塔」時。他的答覆很明確——塔是本來就要蓋的,用途是增強山區收訊、避雷等防災用途。當局是在當地泰雅族部落的耆老建議之下,與其蓋一個傳統樣式的防災鐵塔,很醜很突兀,不如加以適當的美化,兼具活化當地觀光的功能。
斥資一千三百萬元台幣建造的「巴陵鐵塔」是立意良善,執行走樣的例子吧。首先它顯然不幸地變得更突兀囧。而且在夜間深山照射人造強光。母湯!對野生動物的作息有不良影響。而或許比起「一生一世」(標高的諧音)鐵塔的浪漫燈光(光害),觀光客更樂意看天然的星星吧。
反觀被效法的對象:巴黎鐵塔……不,這裡不是反觀,因為艾菲爾鐵塔的名聲也並不是一面倒的讚譽。自從伊始,對它深痛惡絕的人也所在多有。
熱愛巴黎的在地文人雅士、畫家、建築師,就曾經聯名陳書抗議。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 Eiffel)正在蓋的,不是建築界的世界奇觀,而是:
「這是 #滴在純淨白紙上的一滴骯髒的墨水,是 #魔鬼強塗在巴黎美麗臉龐上的可怕污點。」
將鐵塔視為眼中釘的紳士們,將會抑鬱的發現,位於巴黎中樞的這座鐵塔完工後,幾乎在巴黎的任何地點,它都會在窗外、街道盡頭、公園樹頂......在天際線激凸著,就算你再不愛它,也避不開它的「視線」。它就無時無刻不盯著你看,盯得你心裡發毛~~
話說回來,台北市內也幾乎哪裡都看得到台北101。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巴黎鐵塔是為了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而蓋的。打從一開始就除了拿來炫耀法國的雄偉(無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功能。而且,最初在委任艾菲爾建造時,官方甚至一開始就指定好,建築體必須要「容易拆除」,並且預計在世博會的二十年後就果斷拆了它。
為什麼是二十年?因為這個新世界奇觀居然是個BOT案 🤣。真的!它不只是以建築師艾菲爾命名,更幾乎是艾菲爾自掏腰包蓋的。成本估計高達七百八十萬法郎,折合現今幣值約三千六百萬美元,而巴黎政府只出得起一個零頭。正因此,前二十年產權屬於艾菲爾。二十年後才會回歸巴黎市政府。
面對排山倒海的陳抗,巴黎政府於是有個方便的藉口:「忍一忍吧,二十年後回歸市政府,我們再把它拆了。」
活在這個平行宇宙中的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巴黎市政府食言了,鐵塔沒有拆掉。官方說詞是:「因為近年無線電通訊技術突飛猛進,巴黎鐵塔對於通訊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不便拆除」——復興區區長一定有參考吧XD
巴黎鐵塔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仍然屹立不搖。就算在二戰中巴黎被德軍佔領,而在1944年,希特勒在接近敗戰時,對牠的將軍下令「焦土巴黎」——把鐵塔在內的巴黎地標都炸掉。這邊請想像電影《帝國毀滅》片段。但佔領軍 Dietrich von Choltitz 將軍認為希特勒的精神已經失常,拒絕執行這條命令,並和平地向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投降。von Choltitz 因而被尊為「巴黎的救星」......科科,說不定只是因為老闆希特勒發給他的軍餉不夠,所以炸藥人手都不夠用吧。
回到那群討厭鐵塔,卻又到哪兒都甩不掉它的文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著名的痛恨巴黎鐵塔。在1890年出版的旅遊散文《漂泊生活》(La Vie errante)中,莫泊桑就開宗明義的說了圖二中的引文——他討厭鐵塔,以致他索性出國去啦。
*注:雖然我是用名言產生器做的圖,但書和話都是真的。該書是他到義大利、突尼西亞等地遊玩的文字紀錄。
坊間流傳一個故事:莫泊桑雖然不特別喜歡巴黎某家餐廳的菜,但卻幾乎天天跑到那裡吃中飯。嘿,猜怎麼著,那餐廳居然就在艾菲爾鐵塔的下方(一說是在鐵塔裡),據說,莫泊桑向不解的鄉親解釋道:「我也沒辦法啊,這裡是全市唯一看不到鐵塔的餐廳。」
雖然這應該只是個虛構故事,但它的邏輯就好像「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就跟他結婚吧,反正無論是誰都會討厭他的另一半。」OAO"
對莫泊桑來說,幸好他不用忍受艾菲爾鐵塔太久,因為在 1893 年,43 歲的他就英年早逝了。忽然感到有點傷心的每日一冷,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17622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34920
http://www.thisisinsider.com/eiffel-tower-facts-and-history-2017-3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23-eiffel-tower-facts-youll-be-surprised-to-read
__
#給讀者的資料查證挑戰
請問文末莫泊桑到鐵塔吃飯的故事,出自哪?科宅(應該)知道,但是科宅不說~
話說,讀者有要揪團去桃園復興巴陵鐵塔玩嗎?只是為了不要看到它XD
會不會也有人討厭台北101討厭到逃離天龍國、逃離台灣?
解世博經歷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評價
#藥劑師 #專家 #顧問 #銷售技巧 #超業攻略 #全民星攻略解世博 #解世博
各位,你知道常見的銷售業務有哪兩種?
一種是賣產品的人,一種是把自己當作專家及顧問的人。
你欣賞哪一種業務呢?
解老師分享了一個他親身的經歷,
有天他頭痛到藥局想買治療頭痛的藥,
沒想到這位藥劑師沒有像傳統老藥房老闆直接推薦藥給客人,
而是先幫老師量完血壓,並做進一步的建議,
顛覆了客人的既定印象,並對這個藥劑師印象超好。
而我們在從事銷售也是相同道理,
我們是否有把自己當作專家,當作顧問,
千萬不要糟蹋了專家,顧問這個名稱,
想辦法讓自己名副其實做個專家!
解世博經歷 在 成功銷售| EP.50 讓藥劑師不只是藥劑師|【銷售維他命】 的八卦
藥劑師#專家#顧問#銷售技巧#超業攻略#全民星攻略 解世博 # 解世博 各位, ... 解老師分享了一個他親身的 經歷 ,有天他頭痛到藥局想買治療頭痛的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