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需要我的時候,才會裝熟靠近我,卻把我的資源都搶走。
★ 對於把「我們是家人,怎能見死不救?」掛嘴邊的家人
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為了守護這段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該將「你我」放在「家人」的框架下異樣看待。
別因為你現在行使拒絕權造成家人的失望,對此感到挫折或自責。
因為這是為了營造健全的關係,必經的挫折。
如果某天,你忽然發現對方其實不曾為你著想,
那麼現在開始也不遲,
從現在起,重新描繪「我和你的距離」,
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愛,遠離痛……
取自《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
各位朋友,早安:
不管是家人或朋友,那種把我們當成「資源」,而非「人」的情況,在這個社會相當普遍。只是,我們被家人當成「資源」,心會更痛一點。
跟不同的人互動,自然不同的角色都會碰到過,剝削人的、被剝削的,各自背後都有故事。就如同下面這一段摘文,自我中心的人,可能先天大腦中的同理心較弱,也可能是後天養成。多理解,有助於我們拿捏健康的人際界線。
真的內在有愛,就不會想要一直從他人處奪取資源。這是愛自己與自我中心,兩者間很明顯的區別。
以愛為名的掠奪,其實很常見。多看這本書,長養一點判斷能力,不只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引領我們揣摩愛一個人,要如何拿捏分寸。
祝願您,能在痛中成長,並且內在有愛!
************************************
愛自己和自我中心主義並不同
—─當欲望勝過自我時
【文/ 成裕美】
▌對自己和別人雙重標準的人
有句話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由於個人的需求無法滿足所致。
當自我發展不健全時,便可能成為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者,或極端的他人中心主義者。雖然在生活中這是全然相反的情況,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是都會先想到自己的需求嗎?這種人怎麼可能和先考量他人需求的人一樣呢?」
也許有人會因此感到疑惑。其實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常常不知道「何謂真正愛自己」,他們無法區分珍惜自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讓我們來看看以下載熙的案例。
載熙生在有三個弟妹的家庭中,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就像一般的家庭一樣,三個小孩之間經常為吃的、穿的而爭吵。因為載熙是老大,所以常常被迫要對弟妹們讓步和體諒。儘管載熙早已年過三十,並步入家庭,生活也過得平順,她仍然無法拋下這樣的想法。
「我活到這把年紀,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但從現在起,我要開始為自己著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從那一刻起,載熙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當公司的同事出差回來,買餅乾送給大家吃時,載熙竟然掃下一大把餅乾,直接放進自己的抽屜裡。在公司聚餐的場合上,她也會把餐桌上的各種料理逐一拿到自己的碗盤中,等到碗盤中的餐點堆得如小山般高後,她又吃起自己另外點的食物。
起初同事們總笑說:「載熙真貪吃呀!」後來紛紛為此皺起眉頭,「為什麼她把餅乾一掃而空?」、「這是和大家分享的東西,你不能獨占啊。」因為同事們不想被人認為自己對食物斤斤計較,只能把這些話吞進心裡,不滿地看著載熙的行為。
▌當我不想再體諒別人,人生變得好輕鬆
當我和那些常被別人說「你只想到自己」的人聊完後,我發現不少人像載熙一樣,過去都曾有過被迫禮讓的前例,進而在日後表現出驟然改變的行為。「我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從現在起,我要好好照顧自己。」載熙這類人和自始至終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有所不同,但他們的誇張行徑卻令人皺眉,因為這種將餅乾一掃而空的行為,看來跟幼兒沒什麼兩樣。
有趣的是,載熙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已引起他人反感。於是我問道。
「你明知如此,為什麼繼續那樣做呢?」
「因為我不那麼做的話,就沒有人會為我著想。因為我吃飯的速度比較慢,小時候,明明我還想吃面前的食物,父母卻總是一邊對我說:『你知道自己是老大,要特地留給弟妹吃吧』,一邊將我面前的食物拿走。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可不想再這麼活著。」
「那麼在過去和現在的兩種生活中,你覺得何時更幸福呢?」
「嗯……如果是從別人對我的評價,或是和他人的良好關係這點來看,過去的我當然比較好。因為我總是在禮讓,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現在的我卻更幸福。一開始確實不容易,可是當我放下體諒和禮讓之後,變得好自在喔。我好像已經回不去了。」
「看來你覺得自己的需求比和人們的關係更重要呢。」
「是啊,人不可能兩者兼顧的。」
看來載熙是心意已決了。我看著載熙,試著思考該如何衡量「體諒」在我們心中的重量。若我們想衡量體諒的重量,最好的方法是像載熙一樣,完完全全放下。
在我們放下同理心、體諒、禮讓等自認「良善」的行為後,重新獲得的自在感,就是體諒在心中的重量。
想想看,一直以來只為別人活著的人,變成只需考慮個人需求時,那一瞬間他會有多麼輕鬆。這就是為什麼原本善良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發生轉變後,便再也無法回到過去。在當下的輕鬆自在變得使自己不適、感到沉重之前,體諒將難以進駐載熙的心中。
▌就算擁有想要的東西,你也不會感到幸福
無論是自始至終都很自私的人,還是像載熙一樣突然變得很自私的人,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算擁有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也不會感到幸福。因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中,並不存在著為自己著想的真心,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欲望而已。從結果看來,因為他們的欲望永遠難以滿足,最終只會使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自我行為的管理上亮起了紅燈。
在此,我想從現實層面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覺得載熙那樣的行為聰明嗎?
她在公司將同事分享的餅乾一掃而空,而公司是個「公共空間」。在這種空間中,載熙必須考慮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個人聲譽。因此我問她。
「你把滿足個人欲望視為第一,還是把個人聲譽視為第一?」
這是關於兩者優先順序和實際上對自己影響程度大小的問題。我之所以這麼問,原因很簡單,個人欲望與現實之間理應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如說得這麼容易。這時的解決之道,唯有排列優先順序。所以我先引導載熙衡量「何者實際上對她的影響最大」,讓她自行決定優先順序,接著再幫助她按照優先順序執行,藉此改善情況,這也是我的治療目標。
「我了解醫生的用意。如果那樣做,我又得繼續忍耐不是嗎?就像以前一樣。」
「如果連你該有的那一份都被別人拿走,那你就得有所表示,因為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不利或攻擊的情況。我指的是在你必須延遲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你就非那麼做不可。」
「我知道。在公司的時候,名譽比個人欲望更重要。」
「你實在沒必要做那些傷害個人名譽的事。當然,我並不是說名譽的價值高於個人欲望的滿足。」
「好,我明白了。」
「如果你繼續那樣的行為,最後只會對自己不利不是嗎?要是你真的不清楚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請想想『公』和『私』的界線。」
「什麼是『公』和『私』的界線?」
「就是要求自己在私人空間內解放個人欲望,但在公司則以維繫關係或名譽為優先。」
「嗯,聽起來很難,不過我會試試看的。」
我並非單純要求載熙學會區分「公」與「私」的界線,而是希望她最終擁有健全的自我。
因為擁有健全自我的人不會脫離現實。這樣的人不僅能掌握並接受隨時在改變的現實,並且重視個人與現實兩者之間對自己的影響力。我們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評價而無暇顧及自己,雖然是一個問題,但是在職場生活中,全然不在意他人想法,也是相當奇怪的事。
無論如何,最令人惋惜的是載熙放棄了與別人的關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面對的是誰,甚至連自己為何這麼做都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現實並非實現幻想的舞台,也不應該任意讓幻想成真。
我們必須認知到這個事實:努力尋找兩者的平衡,不代表自己向現實屈服,而是為了保護自我所主動選擇的行為。唯有如此,才不會讓自己所選擇的重要職場,淪為解決幼兒時期欲望的場所。
.
以上文字取自
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
博客來https://reurl.cc/nVe6X6
金石堂https://reurl.cc/al2lr3
誠品https://reurl.cc/yyzyg2
讀冊https://reurl.cc/e5159Q
momo https://reurl.cc/YlylO0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你想要有被動收入嗎?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
裝熟心理學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你認為自己懂得「閱人」嗎?
不少科學家認為,表情的用途,純粹是為了給別人看,不是給自己的,因為當我們獨處時,臉部通常都不會有什麼表情,不過一旦身邊出現了其他人開始與我們互動,我們的表情就會馬上豐富起來。
每個人都一樣,只要與人有所互動,即使只是眼神交會,也會不自覺產生一連串的非語言訊號。所以遠端觀察人是一回事,但只有開始與對方產生了互動,這些訊號才會落實為更明確的印象。
想像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身穿套裝的漂亮女生,忽然發現是你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這時,她也剛好瞧見了你,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久未見面,忽然巧遇,這時要給她一個擁抱?跟她握手?還是揮個手,點頭致意就好?你的大腦開始快速計算,根據你們之前的交情,對她的好感程度,身邊是否有其他人,以及她當下的肢體動作,這些都要在幾秒內發生,好讓你在走向彼此的時候,及時做出恰當的互動。
誰說我們不會閱人?我們都是天生的肢體計算機啊!
如果今天不是你,而你只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兩個老友見到彼此的互動,也可以從兩人擁抱時手肘張開的寬度來判斷他們的交情。雙方感情愈好,擁抱時手肘張開的幅度就會愈大,抱得也會越緊。不那麼熟的話,手肘則比較貼近自己的身體,抱的也會比較輕。如果要裝熟但其實不那麼熟的話,你就會發現兩人會稍微往前傾,上半身雖然有接觸,下半身卻維持一個距離,光是想像這種場面,都會覺得尷尬。
所以,平常的你,應該已經會做觀察和適當的反應,畢竟多年的社交經驗,已經讓我們內化了許多規矩。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互動屬於體感層面,不太需要思考,所以許多人只靠直覺做判斷。這時候,如果你懂得留意某些細節,也許能提升你對於當下有更客觀的認知。
當我與別人互動時,我會很注意身軀和頭的傾斜度,因為我知道,當兩人對彼此有好感的時候,交談時身軀會傾向彼此,形成一個對稱的構圖。如果兩人的肢體構圖明顯不對稱,那可能反映著溝通也不對稱。我們都會靠近喜歡的對象,遠離討厭的對象,這是人的本能。所以無論今天在開會或是在聚會,我都會特別留意:這個人是否在肢體語言上開始疏遠?開始靠近?他雙手抱胸,往後傾斜,是因為冷氣太強?還是因為剛才某一句話冒犯了他?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這種肢體傾斜度所反映的心理狀態,比看一個人的表情還來得更準。
請不要覺得這好像我很刻意想拉攏關係,太刻意想討好對方,trying too hard to please,不是這個意思!看到對方疏遠,並不表示我就會見風轉舵,說些好話來搏君一笑,但用這個基本觀察當一個「溝通溫度計」,能讓我注意到溝通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做更理性的分析,說不定還能即時化解誤會。這個「身軀傾斜度觀察」真的不難,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些訊號隨時隨刻的存在,兩人的身軀傾斜互動,像鐘擺一樣的明顯!
#心理學教我的客觀閱人術
裝熟心理學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八卦
【好書分享:抽獎送經典佳作《心理界限》】
這本書上,寫了我的名字!!!(寫的明明就是作者的名字)
翻開第一頁,頁首粗體黑字標題『你的人生中,一直在忍讓嗎?』,像顆核彈般擊中我的心(那還能活嗎?)。閱讀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赤裸裸地(事實上的確沒穿外褲)被透視、被解析、被抽絲剝繭,情緒一度雜亂無章,甚至有點想哭的衝動(其實一面在切洋蔥),而那些落淚的情緒,則被作者溫柔具包容力的文字化解。
這不是第一本我大力推薦的書,但這是第一本我大力推薦,且希望所有心裡有傷口、舊疤的網友,都能撥些時間仔細閱讀的好書,也許《心理界限》能幫到你,因為它切切實實地扶了我一把。
如果要選年度關鍵語,「情緒勒索」鐵定列名其中,另外一個大概是「螺螄粉」,後者在網拍真的很夯……(被拖走)
市面上關於情緒勒索的書籍極多,一排書架倒下來,十個人中有八個會被「情緒勒索」砸死(雙關語),剩下兩本是《野獸學長我還要》和《禁斷兄弟情》(書名亂編的)(馬上蹲下去翻那兩本)。
《心理界限》不同於其他類似書籍的地方在於,作者嘉玲(裝熟)(和我國中麻吉同名)是台灣第一本由專業諮商心理師探討「心理界限」之專書。
東、西方風土民情不同,東方文化有自成一格的小圈圈,對於父母、對於家庭,所謂「家族團結」、「家族凝聚力」、「家醜不可外揚」,常常是大家心中不可言說的苦,講了一句家人壞話(像我都馬天天講沒在怕),就得承擔數以萬倍,被冠以「背叛」之名的罪惡感。
(圖二)
擔憂他人觀感、害怕其他親戚數落自己不孝,「百膳蝦味先」…呃不對,「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價值觀,像一道緊箍咒或一座五指山,緊緊束縛住你心中所有哀憎喜樂,所有人都滿足了,唯有你不快樂。
《心理界限》像把斬斷八岐大蛇八個頭(忍讓、被控制軟禁、害怕別人不開心、能者多勞、破壞家庭和諧、迎合社會期待、缺乏自信、關係慣性)之天叢雲劍,一把斬去你心中重重迷霧,以自身為中心,劃開方圓八百公尺的心理界限,讓自己與他人都知道個人的「原則與底限」,不再「為了做好人,放棄做自己」。
本書初始先告訴讀者「心理界限」是人人在心理上能承受的極限,超過某個特定範圍,就會產生被勉強、逼迫的感覺。比如大家不停進貢金錢、男寵和溢美之詞給我,我的「心理界限」應該永遠不會反彈、永遠不會委屈,永遠不會收到情緒衝擊(被爆打一頓受到肉體攻擊)。
接著作者以心理素描的方式,具體而微地描寫出那些「被傷害人們」的樣貌,概略分為五大類型,彼此的理論與概念可相互通用。
一、 便利貼女孩:學不會說NO,便利貼終有一天將失去黏性。
二、 父母的情緒配偶:失衡的家庭,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父/母要求,你終究只是個孩子。
三、 好累的蜘蛛人:能力越大、責任越重;能者過勞、死得最早。
四、 救世主女孩:缺乏原則的氾濫同情心,燃燒自己不會照亮別人,頂多是用你來控窯烤地瓜。
五、 提款機大哥:無法掙脫需索無度的家族,你的餘額是負十二億。
佐以深厚心理學理論和實驗(如:結構學派、存在心理學、卡普曼戲劇三角形等等),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故事,引導讀者知悉被害者的情況、迷思和解決方法等,直指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與內心痛處。並根據多年實務經驗,提出具體的「戒傷害練習」,以建立完整自我能量。
借作者所言,受到傷害並不是你的錯,正因你擁有善良、貼心、敏感、熱心等美好特質,才會被他人誤用。然而「你的體貼與善良,『應該』留給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把你放進心裡。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兩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心理界限:善良有原則,感性有底限』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7/12/17(日)晚上十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7/12/18(一)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心理界限 #建立自我意識 #終結情緒勒索 #心理諮商 #戒傷害練習 #完整自我 #心理學經典理論 #采實文化 #楊嘉玲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goo.gl/NwhDwh
★金石堂:https://goo.gl/zVkmXi
★誠品:https://goo.gl/XqDvZY
★讀冊生活:https://goo.gl/qBYsCR
★三民網路書店:https://goo.gl/xRZfwn
裝熟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你想要有被動收入嗎?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15:那通神秘的電話
00:53:直銷起手式
01:07:第一個會讓人討厭的原因
01:27:人際疆界
02:09:第二個會讓人討厭的原因
02:56:熱鬧的直銷大會
03:47:一觸即發的氛圍
04:34:志祺生氣了
05:00:直銷最被詬病的關鍵原因
05:36:兩集直銷系列的簡短總結
06:30: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直銷的故事 男生一個月賺不到十萬塊錢很少耶,你老婆怎麼敢嫁給你?:https://bit.ly/2x2t7dk
→【職場】我對直銷的一些想法(新人必讀):https://bit.ly/2Moha6y
→為何直銷這麼討人厭?:https://bit.ly/2oZrWa7
→心靈成長、直銷等團體的慣用手法:https://bit.ly/2xdfl7d
→【討論】《不可思議!》偉新傳銷公司的可怕陷阱!!:https://bit.ly/2Qn20lq
→直銷語錄:https://bit.ly/2p5Be4J
→每個人身邊,一定有個「愛裝熟」的朋友!如何廣結善緣卻不討人厭,心理學這樣建議:https://bit.ly/2N3cjNi
→一位良心直銷商的告白:https://bit.ly/2oKD9LH
【 延伸閱讀 】
→魅力領袖的魔力──高知識份子為什麼掉進奇怪的宗教信仰?:https://bit.ly/2MnIzWx
→受夠這些87一開口就知是直銷 ! 「是新創、業務多樣、月入十萬….」這些話術趕快筆記起來 , 反嗆他們啦!:https://bit.ly/2MhriOA
→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行動意義與權力關係:https://bit.ly/2QaPzsI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裝熟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一些業務員,彼此才剛認識不久,他就親暱的左一句右一句地叫著你的名字?
說實話,你是覺得親切?還是覺得肉麻呢?
然而「叫對方的名字」卻是多數人際或業務訓練中,會教的方法。
那麼我們在面對人際溝通學習時,該怎樣正確認識呢?避免適得其反呢?
這段分享會對你很有幫助喔~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
04/14(六) 或 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 粉絲 NT300 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 :「neZVX99q 」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裝熟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和某個人講完話之後,好像對他有還蠻深刻的理解;甚至於他未來會做什麼事、會怎麼想,你都會進行預測。
不過啊,這個預測一定會錯,因為你也只是稍微聊過天而已;並不能收集到足以預測的資訊,即使資訊很多,要預測其實也是很吃力的。
如果回身來看,就算我們自己很瞭解跟自己有關的一切,但我們也不知道在未來的各種變化裡面,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跟決定,不是嗎?
所以呢,我們在跟一個人面談的時候,就算只瞭解對方極微小的一部分,我們也會彷彿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全部;甚至於連未來的行動決策都能看穿,這顯然就是一個偏誤。
這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詞彙叫做「面談錯覺」;「面談錯覺」呢,有循環反復發生的特性。
也就是說,我們在對話之後覺得充分瞭解對方,但是再次見面聊天之後,就會發現,原來他是這種人、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
當然了有些人會在心裡頭責怪對方,會想說你也太會遮掩了吧!但是稍微好一點的想法就會有一種感覺是,哦~原來他還有這一面。
然後按照修正過後的想法,認為自己已經懂對方了;同時呢,還會繼續的預測對方會怎麼行為、會怎麼決定?
在這裡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同時之間,會承認自己有「面談錯覺」;可是我們又會不斷再犯「面談錯覺」。
甚至於我們還會扭曲自己的想法,覺得呢從以前開始到現在,自己都會有相同的見解,相信自己透過各種對話,從一開始就很瞭解對方;所以能夠充分預測對方的行動。
其實如果回到我們生活當中的經驗,如果連我們最親近的家人,都不太能夠準確的預測對方的行動,那我們又有什麼把握,覺得自己能夠去預測他人呢?
所以呢,透過「面談錯覺」的理解啊,在這裡我就想跟你分享哦,因為「面談錯覺」不是我們對他人有這個現象;其實他人對我們也有這樣的現象,那麼你在他人心中形成的「錯覺」到底是什麼?
你一定有認識這樣的人,在還沒有跟他接觸之前,對他評價很高;但是隨著跟他的接觸越來越多,你就會感覺有一種開高走低的心情,也就是喔「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
可是也有一些人你剛跟他接觸、認識的時候,你覺得他很普通、你覺得他沒什麼特色;可是隨著跟他的接觸、認識越來越多;你就會對這一個人的評價越來越高。
然而無論是開高走低的印象,還是開低走高的印象,這裡都會有些問題;因為開高走低,可能不是因為你真的有什麼缺點,而是因為別人的期望放得太高。
而開低走高,也不一定代表你深藏不露,單純的只是別人還沒認識到你其他的面向;而且如果過分的開低走高,有時候在現實世界裡面的合作關係,也不一定是加分的。
所以當我們面對「面談錯覺」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這樣的偏誤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那就是直接給對方重點的資訊,幫助對方正確的理解自己!
所以呢,我常常在自己的課程教學裡面,告訴所有的學員,我說喔「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不管別人對你的偏誤,是開低走高的,還是開高走低的;你都有一個責任要把自己說清楚。
否則當這些偏誤往後延伸,到了一個你無法收拾的地步的時候,這時候你再對別人說「我以為你會如何、我以為你不會如何」,這些話不也正是「面談錯覺」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有一門線上課程的最後優惠期限,即將結束了喔!那就是【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的最後優惠期限,會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結束~
然而呢,如果呼應今天所談的「面談錯覺」,其實我們在回觀自己的財務觀念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也有很多的「面談錯覺」。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等你長到足夠大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的爸媽,他們的金錢觀念真的很糟。
然而最令人挫折與無奈的就是,即便你的理性上知道這樣子不okay,可是你卻很難避免自己去複製爸爸媽媽的財務觀念,跟財務行為。
那【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呢,就是幫助你去擺脫這些,可能在過去你覺得很難擺脫、無法擺脫的影響;從而呢,去建立起一個對你更有幫助的財務觀念,甚至於可以教你怎麼樣花錢,越花越有錢。
所以呢,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理財心裡學】的學習,請把握2月29號晚上12點前,最後的優惠期限。
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