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福島菊次郎 1921-2015
最反骨的報導攝影家——福島菊次郎,昨日辭世,享年94歲。
福島菊次郎1921年生於日本山口縣下松市,二戰期間被派遣至廣島西部第十部隊服役,但當1945年美軍於廣島投下原子彈時,福島因為人在宮崎而幸運地躲過一劫。戰後,他回到故鄉經營鐘錶行,並開始自學攝影,同時長期往返廣島紀錄廣島原爆受害者,後於1961年出版了攝影集《原子彈 : 一些原爆受害者的記錄》(ピカドン ある原爆被災者の記録),獲得日本寫真評論家協會獎的特別獎,但因為在拍攝期間持續接觸原爆災民的悲慘生活,自己也產生了幻聽與幻覺,被診斷為精神衰弱而住院三個月,以致無法經營鐘錶行的生意,最後也導致離婚。
同年,他帶著三個孩子搬到東京,並持續拍攝當時正風起雲湧的反安保運動、反成田機場興建的「三里塚鬥爭」,以及各種關於政治、社會、環保議題的街頭抗議事件。1969年甚至潛入日本防衛廳進行採訪,使政府兵工廠內的軍事設備曝光,揭發了軍方秘密進行的軍火計畫。但消息見報後,福島在回家路上竟被不明人士毆打致鼻樑斷裂,住家也被縱火燒毀。但這使福島更加明白自己正在做對的事,並堅定了他要永遠與當權者站在對立面的決心。他自費四處舉辦攝影展、出版數本攝影集,向日本社會披露在他鏡頭下關於原爆、政治、軍事、學運、公害、社會福利的種種問題,至今已舉辦過逾六百次展覽。
1982年,為了逃離日本政治體系的控制,他前往瀨戶內海的無人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福島當時的伴侶不忍他活得這麼辛苦,曾一度勸他回到日本領取國民年金,結果遭到福島嚴厲地大聲斥責。直到1987年,福島罹患了胃癌,只好返回山口縣住院就醫。1989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去世,福島對於天皇生前從未認真反省戰爭、世人也逐漸淡忘政府犯下的戰禍罪行而感到極度憤怒,於是策辦了「戰爭責任展」巡迴日本全國各地展出,並持續從事寫作批判政府罪行。
年事漸高的福島菊次郎,堅決不接受政府養老金與任何福利救濟安排,他一人獨居生活,並拒絕子女的經濟援助,靠著微薄的稿費勉力維生。當2011年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與福島核災時,已逾90歲的他依然拿著相機出現在街頭,並積極參與著反核活動。在2012年推出的紀錄片《ニッポンの嘘 報道写真家 福島菊次郎90歳》中,可以見到福島的反叛人生,對於福島的報導攝影生涯也有完整的回顧。
一生竭力反對國家機器暴力,總是用手中的相機,揭發權力的陰暗面,勇敢質疑政府的所作所為的福島菊次郎,被日本《每日新聞》譽為有著「言行一致」的人生,是最反骨的報導攝影家。畢生努力與不公義的社會拼搏,2015年9月辭世。
向福島先生致敬。
(照片 / 中島宏樹攝影,2013年。福島菊次郎當時92歲)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裕仁天皇二戰 在 邱毅『談天論地話縱橫』 Facebook 八卦
75年後,安倍來到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假惺惺卻極高調的追思當年死難者,其目的是強化美日同盟的政治目的,並非是對戰爭罪行的誠懇道歉。
安倍對美國強權有所需求,所以去對美國死難者追思哀悼。但日本軍人在南京殺了三十幾萬人,為何不去南京下跪道歉?日本在哈爾濱成立731部隊,以中國人做細菌戰生化武器的活體試驗,哈爾濱也等著安倍去懺悔侵略罪行。
焦點移到台灣,從1895年至1915年間,雲林大屠殺、嘉義大屠殺、蕉吧年事件,屏東火燒莊事件,日本殺了多少台灣人?保守估計就是六十萬,安倍不也該到台灣各地去下跪道歉?
可恨的是,許多臺灣有權有勢的政治人物,為了媚日而數典忘祖。有人在北投公園辦紀念活動,紀念日本「六一七始政」,還鼓勵民眾穿日本和服登場,其中就有人扮成日本發動二戰的裕仁天皇。在台南還有「日本飛虎將軍廟」,所謂飛虎將軍就是神風特攻隊。
既然裕仁天皇和神風特攻隊都可被扮演歌頌膜拜,光復中學的年輕人會變裝成希特勒和納粹親衞隊,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裕仁天皇二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再見平成 令和來了! 202年首位,日本明仁天皇如願生前退位】
5月1日零時,日本改年號為「令和」,30年又4個月的「平成」時代,落下帷幕。
(日本民眾)
太棒了!讓我們一起為「令和」乾杯!
「令和」是自日本最初的年號「大化」起第248個年號,出自《萬葉集》,取其「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
換年號第一天,日本新天皇德仁於「劍璽等繼承之儀」,象徵性的接過歷代天皇世代相傳三樣神器(鏡、劍、勾玉,鏡、劍的真品放置在神社),「國璽」和「御璽」,完成登基儀式。
前一天4月30日,他的父親,85歲的明仁天皇退位,是202年來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
(時為日本明仁天皇)
今天將終結作為天皇的職責,對於接受和支持我作為國家象徵的國民,我衷心表示感謝
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天空落下濛濛細雨。此後,明仁天皇夫婦將成為上皇和上皇后,除了私人活動外,將不再參加公務活動,也不能再次即位。這個退位是出於明仁自己的「想法」,以及日本國會的成全。
(NHK新聞片段)(2012.2)
號外 號外哦
明仁於2012年接受心臟手術,稍早在2003年,也曾進行過前列腺癌組織切除手術。他自認兩次的手術,加上年事已高,體力不比當年。於是在2016年8月8日,一個炎熱的午後,懇切向日本國民闡述,希望交出天皇之位的「想法」。
(日本明仁天皇)(2016.8.8)
我已年逾80,儘管可說尚幸健康,但考慮到身體逐漸衰弱時,我擔憂或難以像,迄今為止那樣,全心全意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
日本《憲法》和《皇室典範》並無天皇退位的規定,這次明仁的退位,還是有賴僅限一次的《特例法》而實現。明仁希望交出天皇之位,是出於個人及健康因素,但是在70年前,他的父親日本裕仁天皇,差點被迫退位。
明仁差一點要在12歲登基,因為他的父親裕仁應該以戰犯身分受審、處死,在美國華府幾成定論。
(聲音來源/裕仁天皇)
我們必須耐人所難耐,忍人所難忍
1945年8月15日,同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全日本所有人放下手邊事務,靜靜的站在收音機前,聽著裕仁天皇一字一句的唸著終戰詔書,戰爭就這樣結束了。當時在華府大部分具有影響力的人,都希望罷黜裕仁天皇,將他處死。改變歷史的,是盟軍總司令美國麥克阿瑟將軍。
接管日本的麥克阿瑟將軍穿著軍服,手插著腰,站在西裝畢挺的日本天皇旁。照片裡的麥克阿瑟,比天皇高出整整一個頭,他在日本也有著比天皇和日本首相,更高的權力。在日期間,麥帥支配七千萬日本人,他要見天皇不必經過同意。麥帥的首要任務是解除日本武裝,並且重新制定日本憲法,要日本永久放棄戰爭發動權,這即「日本憲法第九條」。這部憲法中日本維持天皇制,但從此只是國家的「象徵」,不再擁有政治權利。
二戰令全球五六千萬人死亡,掀起戰爭的日本也死了310萬人,轟炸加上兩顆原子彈,令國土殘破不堪。深刻體會戰爭之痛的明仁,多次提到了戰爭的殘酷。
(日本明仁天皇)(1999)
我幼年的記憶從我3歲開始,那年是昭和12年(1937年),那一年,發生了廬溝橋事件,引發的戰爭直到昭和20年(1945)8月結束,難以計數的人命因而消逝,我懷著哀悼之意
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明仁,很早就走出一條與父親不同的路。1975年夏天,時為皇太子的明仁,帶著妻子美智子到沖繩,為沖繩戰役死難者獻花。1945年4月,在多輪砲擊後,以美軍第10軍團為主的十萬多人,對沖繩進行兩棲登陸作戰,82天的戰鬥,日軍折損9萬5000人,美軍死亡1萬2500人。然而死傷最慘重的,是捲入戰爭的沖繩人。
因為在戰爭後期,明知大勢已去的日軍,大肆宣揚不能活著承受被俘虜的屈辱,於是,向一般民眾發放手榴彈,強逼民眾集體殉國。沒有手榴彈的人,被迫拿鐮刀、柴刀,甚至是剃鬚刀,相互砍殺,以致沖繩人口約四分之一,逾二十萬人喪命。挑起戰爭的裕仁,以及其他皇室成員,戰後無一人到沖繩看望一眼。但明仁,是第一人。可想而知 沖繩人民對皇太子的訪問,陷入歡迎與反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明仁夫婦手捧著白菊花,向紀念沖繩戰役死難者的「姬百合之塔」,深深一鞠躬。這時意外發生了。
兩名琉球青年向明仁夫婦投汽油彈。
(旁白)
現場陷入一片混亂
明仁的面前,數不清的試煉等在前方,即使如此仍繼續前行,認真的注視著每一雙眼睛,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累積著。把時針撥快到1989年,明仁的父親裕仁病故。
(新聞片段)(1989.1.7)
今天早上6:33,吹上御所傳來昭和天皇駕崩的消息
(時任日本官房長官/小淵惠三)
新年號為「平成」
作為史上首位在日本新憲法體制下即位的天皇,明仁一直不斷摸索天皇應有的姿態。在即位之後,明仁出訪了許多日本二戰入侵的國家,其中就包括中國。
(紀錄片旁白)
對中國而言,日本天皇的來訪,是一個長久以來求之不可得的悲願,在《中日友好條約》締約後,中國實際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曾邀請裕仁天皇訪問中國,最終未能實現
(紀錄片旁白)
在日本國內,則湧現反對明仁天皇出訪的聲音
然而 無視於反對的聲浪,當時的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同意天皇出訪。1992年10月23日歷史上第一次日本天皇踏上了中國的領土,時任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為明仁天皇舉行了國宴,明仁在演說中提及了戰爭。
(日本天皇明仁)(1992)
在(中日)兩國長期友好交往的歷史中,曾經有過一段,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我對此深感痛心,戰爭結束後,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戰爭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走向和平國家的道路,開始了國家的復興
時任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池田維,說出了一段秘辛。
(時任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池田維)
天皇問我"你認為我來中國訪問是對的嗎",我在那瞬間有一點意外,然後我回 "陛下出訪中國,我覺得很好",陛下能夠前往曾經(與我國)發生戰爭的國家,這件事有著特別的難度及重要性,我是這麼認為的
他走下「神壇」,在即位的第二年(1991年),遇上長崎雲仙普賢岳火山爆發,明仁親自到避難所,跪坐在地上慰問災民。
前島原市長 鐘江管一 (聲音來源)
當時受災戶都感激不盡,誠惶誠恐,有些人甚至還流淚了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年的宮城大海嘯。乃至於熊本地震災區,都有他的身影。
(日本明仁天皇)(2018.12)
在先前的大戰裡,很多人命消逝了,今天我們國家在戰後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很多人的犧牲(哽咽),和國民日以繼夜的努力才換來的,這一點切勿忘記,而且要把這一歷史,正確地教導給那些在戰爭之後出生的人,這件事至關重要,平成,能夠以一個無戰事的時代結束,我甚感欣慰
日本在過去的30年,實現了寄託於年號「平成」兩個字裡,「內平外成」的願望,一直處於和平的時代。希望未來,也是如此。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演說)
我與皇后一起衷心祝願,明日開始的新的「令和」時代,保有和平 且碩果纍纍,在此為我國與世界人民祈禱安寧和幸福,必定要成為天皇的命運,對所謂「象徵」無止盡的摸索,我應當要怎麼做呢
明仁窮其一生追尋著這個解答。
裕仁天皇二戰 在 昭和天皇「史料」曝光:曾想反省二戰、南京大屠殺卻遭首相刪文 的相關結果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 ... ... <看更多>
裕仁天皇二戰 在 日本裕仁天皇拒絕謝罪根源- 亞洲週刊 的相關結果
發動戰爭的裕仁天皇為什麼從不道歉?美國要負最大責任,蔣介石也有責任。戰後美國一意孤行,力主維持天皇制、全力保護裕仁、不讓裕仁接受戰犯審判,造成日本拒絕道歉、 ... ... <看更多>
裕仁天皇二戰 在 昭和天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昭和天皇(日语: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せうわてんわう〕 Shōwa Tennō */?;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大日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