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靠朋友】
後世看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作品,想到的多半是那些長型輪廓,線條簡潔,肌膚似乎帶著溫暖觸感,無畏流露情慾,創下拍賣高價的裸女圖像。
但除此之外,莫迪里亞尼其實曾畫過不少肖像畫,雖說他自認並非專業肖像畫家,肖像畫不過是他藉由表現性強烈的輪廓線將圖像從雕刻中突顯出來的結果。而畫中主角多半是當時巴黎藝文界人士,比如莫迪里亞尼的朋友們,另外還有親密愛人、模特兒、女僕或鄰家女孩。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1916)是莫迪里亞尼作品中僅有的三幅雙人肖像畫之一,畫中人是立陶宛雕塑家雅各.李普茲(Jacques Lipchitz,1891-1973)與俄羅斯詩人貝絲.基特羅瑟(Berthe Kitrosser,1889-1972)。他們在結婚時委託好友繪製這幅肖像,表面上是為了新婚關係留念,實際上是想解救莫迪里亞尼的經濟困境。
========================
莫迪里亞尼和李普茲都是猶太裔巴黎異鄉人,剛來巴黎時皆落腳於左岸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當時蒙帕納斯已經取代印象派畫家曾聚集的北區蒙馬特,成為最前衛的年輕藝術家集中地。
根據李普茲說法,莫迪里亞尼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完成此畫。
畫家第一天便火速畫下20張素描,最後根據小夫妻結婚照片決定雙人肖像畫底定版本,第二天隨即宣告畫作已經完成。當時莫迪里亞尼為人作畫價碼是這樣算的:〝每種姿勢10法郎,再加上一點酒〞,嗯,你也知道莫迪里亞尼是個不折不扣的波西米亞酒鬼,而且一邊創作也總還是要灌上幾口酒。
不過李普茲覺得這一幅肖像畫只付10法郎有點過意不去,何況他當時才剛與藝術經紀人簽下新合約,領了一筆簽約金,手頭較為寬裕。於是他故意跟莫迪里亞尼表示,身為雕刻家職業病使然(→職業病當然是我說的),私心偏好肖像畫能多點實質量感。
莫迪里亞尼只得再多畫個兩周,好歹這邊那邊添個幾筆,好讓李普茲完成資助朋友的心願。以莫迪里亞尼做畫速度來看,這可能是他畫過最久的一幅畫,據說他剛到巴黎時,一天就可以畫出100多張素描。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實際做畫速度雖然才兩天(其他時間大概是喝酒比較多,反正已經畫得差不多了),但畫家卻鮮明巧妙地表現出中夫妻倆性格與角色對比。
背景如同畫家一貫風格,依舊簡單,大概看得出室內的抽象裝飾,丈夫隨興把手搭在妻子肩膀上。如面具般面容增添不同解讀的可能:妻子的大眼、雙脣和優雅頸項,顯得如此溫柔感性,正與丈夫表現於外的高度自尊形成對照,男方的小眼小嘴、歪斜鼻樑創造出一種諷刺效果,站姿也塑造出保護妻子的霸氣態度。
但如今除了這幅肖像畫之外,當年那些數十幅素描作品如今僅存男女主角單人肖像各兩幅。
========================
身染病痛,酗酒、情緒化,加上偶發暴力行為和桀驁不馴性格,作品風格又不受賞識,莫迪里亞尼當時生活到底有多窮困?窮到讓朋友必須刻意製造機會接濟他?
莫迪里亞尼1906年來到巴黎,剛好目睹隔年畢卡索畫出立體派創始之作《亞維儂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眼睜睜看著這位在他眼裡缺乏服裝品味的西班牙小個子(其實畢卡索也承認莫迪里亞尼是唯一穿著有點品味的畫家),名氣越來越大,身價也逐漸水漲船高。
但他不想加入任何畫派,亦不願追隨畫壇熱潮,而是從非洲雕刻和羅馬尼亞雕刻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şi,1876-1957)那兒擷取靈感,再從希臘建築的柱狀結構、文藝復興的古典雕刻、羅特列克的大膽線條、塞尚的簡化細節、高更的異國風情、野獸派的溫暖色彩、立體派拆解物體後的平面…等眾多元素中逐漸摸索融合,至1914年因經濟和健康因素→石料比畫布更加昂貴,雕刻過程產生的粉塵讓他年少時便罹患的肺病更形嚴重,讓他不得不從雕刻轉回繪畫後,發展出個人專屬風格。
在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烽火燎原之際,莫迪里亞尼卻仍堅持古典情懷,以具象表現為主,讓形體拉長、變形,完成了個人專屬,結合古典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方式。
他的人物畫裡,如杏仁般眼睛、近似平面的輪廓下扭曲的面貌特徵,和細長比例都來自非洲面具的影響。這些缺乏瞳孔如面具般的人物肖像畫,視線不再與觀者相對望,讓你猜不透畫中人物情緒,反而導引觀者轉身凝視自身內心世界,或許淒涼、茫然,卻深刻而神祕。
========================
儘管莫迪利亞尼才華出眾,但他的作品在他1920年因肺結核去世後才獲得市場矚目。
雖從1915年已步入創作顛峰,但始終未能享受自己辛苦灌溉出來的藝術果實,何況那時藝術市場受到一戰影響,曾經蕭條了好一陣子。莫迪里亞尼只能拿著畫作到蒙帕納斯小餐館換取餐食或酒精,而這一幅幅心血可能也被擱置一旁,與麵包、起司和香腸共同堆放於角落裡,夜間再成為米老鼠們的玩具被啃咬、踐踏。
與梵谷類似,為了藝術創作奮力燃燒生命,甚至自虐,生前都受到極度蔑視,並且都沉溺於苦艾酒海中,加速痼疾惡化而英年早逝(一說他酗酒抽大麻都是為了減緩並掩飾自己的結核病情)。
但莫迪里亞尼不像梵谷有個好弟弟西奧和家人協助保存畫作,他的許多作品都因居無定所、生活混亂以及被世人輕忽踐踏,早已毀損佚失。相較於如今拍賣天價,更是讓人對於某些時候頗為勢利膚淺的藝術圈感到諷刺與惋惜。
========================
這幅新婚肖像畫只留存於李普茲夫妻手中大約五年,幾經轉手,最終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安身立命。幸虧出外靠朋友,因為莫迪里亞尼潦倒時獲得的暖心協助,我們才得以見到畫布、顏料、構圖、形式和技法之外,無價友情的溫度。
#出外靠朋友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莫迪里亞尼 再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671896069912959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 東西縱橫記藝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行為藝術家請你任摸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出外靠朋友】
後世看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作品,想到的多半是那些長型輪廓,線條簡潔,肌膚似乎帶著溫暖觸感,無畏流露情慾,創下拍賣高價的裸女圖像。但除此之外,莫迪里亞尼其實曾畫過不少肖像畫,雖說他自認並非專業肖像畫家,肖像畫不過是他藉由表現性強烈的輪廓線將圖像從雕刻中突顯出來的結果。而畫中主角多半是當時巴黎藝文界人士,比如莫迪里亞尼的朋友們,另外還有親密愛人、模特兒、女僕或鄰家女孩。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1916)是莫迪里亞尼作品中僅有的三幅雙人肖像畫之一,畫中人是立陶宛雕塑家雅各.李普茲(Jacques Lipchitz,1891-1973)與俄羅斯詩人貝絲.基特羅瑟(Berthe Kitrosser,1889-1972)。他們在結婚時委託好友繪製這幅肖像,表面上是為了新婚留念,實際上是想解救莫迪里亞尼的經濟困境。
莫迪里亞尼和李普茲都是猶太裔巴黎異鄉人,剛來巴黎時皆落腳於左岸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當時蒙帕納斯已經取代印象派畫家曾聚集的巴黎蒙馬特,成為最前衛的年輕藝術家集中地。
根據李普茲說法,莫迪里亞尼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完成此畫。
-----------
原來莫迪里亞尼第一天便火速畫下20張素描,最後根據小夫妻結婚照片決定雙人肖像畫底定版本,第二天隨即宣告畫作已經完成。當時莫迪里亞尼為人作畫價碼是這樣算的:〝每種姿勢10法郎,再加上一點酒〞,嗯,你也知道莫迪里亞尼是個不折不扣的波西米亞酒鬼,而且一邊創作也總還是要灌上幾口酒。
不過李普茲覺得這一幅肖像畫只付10法郎有點過意不去,何況他當時才剛與藝術經紀人簽下新合約,領了一筆簽約金,手頭較為寬裕。於是他故意跟莫迪里亞尼表示,身為雕刻家職業病使然(職業病當然是我說的),私心偏好肖像畫能多點實質量感。
莫迪里亞尼只得再多畫個兩週,好歹這邊那邊添個幾筆,好讓李普茲完成資助朋友的心願。以莫迪里亞尼作畫速度來看,這可能是他畫過最久的一幅畫,據說他剛到巴黎時,一天就可以畫出100多張素描。
-----------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實際作畫速度雖然才兩天,其他時間大概是喝酒比較多,反正已經畫得差不多了。但莫迪里亞尼卻鮮明巧妙地表現出中夫妻倆性格與角色對比。
背景如同畫家一貫風格,依舊簡單,大概看得出室內的抽象裝飾,丈夫隨興把手搭在妻子肩膀上。如面具般面容增添不同解讀的可能:妻子的大眼、雙脣和優雅頸項,顯得如此溫柔感性,正與丈夫表現於外的高度自尊形成對照,男方的小眼小嘴、歪斜鼻樑創造出一種諷刺效果,站姿也塑造出保護妻子的霸氣態度。
但如今除了這幅肖像畫之外,當年那些數十幅素描作品如今僅存男女主角單人肖像各兩幅。
身染病痛,酗酒、情緒化,加上偶發暴力行為和桀驁不馴性格,作品風格又不受賞識,莫迪里亞尼當時生活到底有多窮困?窮到讓朋友必須刻意製造機會接濟他?
-----------
莫迪里亞尼1906年來到巴黎,剛好目睹隔年畢卡索畫出立體派創始之作《亞維儂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也剛好眼睜睜看著這位在他眼裡缺乏服裝品味的西班牙小個子(其實畢卡索也承認莫迪里亞尼是唯一穿著有點品味的畫家),名氣越來越大,身價更是逐漸水漲船高。
但是恃才傲物如他,不想加入任何畫派,亦不願追隨畫壇熱潮,而是從非洲雕刻和羅馬尼亞雕刻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şi,1876-1957)那兒擷取靈感,再從希臘建築的柱狀結構、文藝復興的古典雕刻、羅特列克的大膽線條、塞尚的簡化細節、高更的異國風情、野獸派的溫暖色彩、立體派拆解物體後的平面…等眾多元素中逐漸摸索融合,至1914年因經濟困頓難以負擔雕刻所需的石料成本,再者,雕刻過程產生的粉塵讓他年少時便罹患的肺病更形嚴重,讓他不得不從雕刻轉回繪畫後,發展出個人專屬風格。
儘管身處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烽火燎原之際,莫迪里亞尼卻仍堅持古典情懷,以具象表現為主,讓形體拉長、變形,完成了個人專屬,結合古典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方式。
-----------
他的人物畫裡,如杏仁般眼睛、近似平面的輪廓下扭曲的面貌特徵,和細長比例都來自非洲面具的影響。這些缺乏瞳孔如面具般的人物肖像畫,視線不再與觀者相對望,讓你猜不透畫中人物情緒,反而導引觀者轉身凝視自身內心世界,或許淒涼、茫然,卻深刻而神祕。
莫迪利亞尼才華出眾,但他的作品在他1920年因肺結核去世後才獲得市場矚目。雖從1915年已步入創作顛峰,但始終未能享受自己辛苦灌溉出來的藝術果實,何況那時藝術市場受到一戰影響,曾經蕭條了好一陣子。莫迪里亞尼只能拿著畫作到蒙帕納斯小餐館換取餐食或酒精,而這一幅幅心血可能也被擱置一旁,與麵包、起司和香腸共同堆放於角落裡,夜間再成為米老鼠們的玩具被啃咬、踐踏。
-----------
與梵谷類似,莫迪里亞尼也為了藝術創作奮力燃燒生命,甚至自虐,生前都受到極度蔑視,並且都沉溺於苦艾酒海中,加速痼疾惡化而英年早逝;另有一說,他酗酒和抽大麻都是為了減緩並掩飾自己的結核病情。
然而莫迪里亞尼不像梵谷有個好弟弟西奧和家人協助保存畫作,他的許多作品都因長期居無定所、生活混亂以及被世人輕忽踐踏,早已毀損佚失。相較於如今拍賣天價,更是讓人對於許多時候顯得勢利膚淺的藝術圈感到諷刺與惋惜。
這幅新婚肖像畫只留存於李普茲夫妻手中大約五年,幾經轉手,最終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安身立命。幸虧出外靠朋友,因為莫迪里亞尼潦倒時獲得的暖心協助,我們才得以見到畫布、顏料、構圖、形式和技法之外,無價友情的溫度。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行為藝術家請你任摸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野獸派太太】
畫家進行肖像畫或練習時,除非是單獨委託案,要不然看著鏡中的自己或找另一半來當麻豆都是最方便省事的方式,因此有些畫家留下為數可觀的自畫像,最著名者大概就是兩位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再者畫家為另一半畫下的肖像畫也相當多,只是根據個人風格各有不同表現。
《戴帽子的女人》(La femme au chapeau,1905)是野獸派(Fauvism)鼻祖-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為妻子艾蜜莉(Amélie Noellie Parayre,1898-1939)繪製的半身肖像畫,於1905年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展出時,曾讓整個畫壇無比震驚並掀起革命。
==========================
現代藝術自從19世紀中期,由庫爾貝領軍寫實主義,馬奈、莫內發展印象主義,塞尚、梵谷、高更突破更多傳統,藝術改革風潮已如野火燎原,無法收拾。因此才會在1903年出現專供前衛藝術家好好表現的秋季沙龍,好抗衡已經僵化陳舊的官方學院品味。
本是收入穩定的地方法院行政官轉行為畫家,馬諦斯自然承受家庭與經濟壓力,幸好這位硬漢以堅強意志力挺了過來。從仰慕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等古典大師,到接觸印象派馬奈,都讓馬諦斯不斷內化成長。只是印象派發展後期太追求眼前所見,過於自然主義,忽略了情感、想像力、結構和穩定性等等藝術創作重要特質,已經走入限地,從而陸續出現反動風潮。
馬諦斯也是印象派反動者之一。在他的創作摸索階段,最關鍵在於1899年左右,被幾位後印象派畫家給撼動了。他見識到梵谷那充滿狂熱情感的強烈用色,讓色彩成為主體而忽略對象實際外觀;在高更鼓勵下,運用紅、綠對比色系架構畫面,而不在乎是否真實反映自然;以及1904年結識點描派代表人物席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使得他嘗試利用原色分色效果,將色彩轉成裝飾化。
==========================
1905年夏天,馬諦斯與另一位畫家好友德漢(André Derain,1880-1954)來到法國南部柯里烏爾(Collioure)度假,這時候的馬諦斯還是個窮光蛋,號稱是度假,大概只能帶上畫具享受蔚藍海岸的燦爛陽光,重點還是藝術創作。
就在南法行不久前,馬諦斯和德漢在巴黎才被幾個非洲面具原始又自由的手法給狠狠震撼,再加上梵谷濃麗色彩和高更粗獷畫風的洗禮後,柯里烏爾的美麗假期,讓兩位野獸派先驅創作魂大爆發,催生出數百件油畫、素描和雕像,為接續的秋季沙龍展奠定了基礎。
由於色彩過於濃烈奪目,表現形式極度任性自由,壓根視古典藝術優雅協調品味於無物,起初甚至被秋季沙龍展的某些委員拒絕展出→連專供新銳藝術家發揮的秋季沙龍都受不了,可見有多嚇人。
幸好馬諦斯還算靠譜,也幸好他自己就是委員可以自肥→這是我說的,在他堅持下,三人作品,包含馬諦斯、徳漢與烏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1876-1958),得以在同一展覽空間內同時展出,這樣才能讓觀者被艷麗炫目的色彩緊緊圍繞,強烈襲擊。
==========================
《戴帽子的女人》也在秋季沙龍展品之列,同時造成軒然大波,簡直引燃了整個巴黎。
馬諦斯太太-艾蜜莉1897年於一場婚禮上與馬諦斯相遇,隔年兩人結婚,婚後自己在Chateaudun街開了間女帽店,她曾經是馬諦斯畫作中重要麻豆,至少在1939年大畫家遇上新歡助理兼麻豆-莉迪亞・德爾克特羅斯卡婭(Lydia Delectorskaya,1910-1998)之前是如此。
《戴帽子的女人》中,那頂華麗時髦的帽子便相當符合艾蜜莉女帽店老闆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她本倫親自製作出品,雖說只強調色彩,忽略細節,乍看像是一盤熱帶水果,但我們或許還是可以想像它原來華麗的模樣。
除了帽子,艾蜜莉還戴著講究的長手套,手上拿著一把扇子,這在當時都是時尚標配,如果馬諦斯〝認真畫〞的話,應該會是一幅賞心悅目中產階級巴黎美人肖像畫,但要是那麼按部就班,就不是馬諦斯了。
-----------------------------------
他把艾蜜莉的五官簡化,臉蛋先以黃和綠色系簡單刷幾下,兩道彎彎的眉毛用棕褐線條隨意帶過,理當誘人的雙唇和亮麗紅髮只刷上幾筆橘紅顏料意思意思一下,過分的是,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
艾蜜莉身上原來美麗的服飾和背景,也都只用色塊堆砌而成。用這種方式畫女人,不只觀眾無法接受,想必艾蜜莉也很想暈倒,但為了支持丈夫的畢生志業,也只能咬著棉被含淚忍受,繼續〝真愛〞下去→這也是我說的。
風波至此尚未結束,沒有最過分,只有更過分。有人問馬諦斯,艾蜜莉究竟穿了甚麼顏色的衣服?他回答:「當然是黑色啊~」→你說是不是會讓人很想翻桌?
保守派藝評家路易斯・沃克斯勒(Louis Vauxcelles,1870-1943)將馬諦斯等三人畫作與文藝復興雕塑進行比較,並於1905年10月17日在Gil Blas日報上發表評論:〝Donatello chez les fauves ...〞,意即〝(被包圍)在野獸中的多納泰羅〞,從此『野獸派』一詞被廣泛流傳。另一位支持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藝評家卡米爾・莫克萊(Camille Mauclair,1872-1945)則說這些作品像是〝拿一桶油漆潑向眾人〞。
然而藝評家再毒舌,也無法抑制勢必爆發的新浪潮。
---------------------------------
《戴帽子的女人》標誌馬諦斯朝向更具表現力的風格變化,堪稱是他個人和藝術史上的一大步。
鮮豔顏色、不拘又鬆散的筆觸和〝未完成〞的粗糙質感,加上生動、非自然色彩被使用於所有物體,造成極大視覺震撼,並真切傳達出藝術家的情感特質。另外以不同色塊架構圖形的方式,透露他遵循偶像塞尚〝畫出真實所見,而非他人教你看見〞的原則,如此大膽用色和豪放筆觸更揭示現代藝術對於色彩的定義,以及由塞尚所開啟的現代簡約風潮。
現代藝術因為馬諦斯對於形式與色彩的前衛研究,以及推波裝飾藝術風潮的形成,又再度往前邁進。
==========================
不過畫家終究要混口飯吃求生存,這麼大膽可怕的畫作賣得掉嗎?
還真的有人買,而且是畫展後沒多久,不用等到畫家本倫拜見上帝後。有對來自美國,定居巴黎的藏家-史坦兄妹,李歐・史坦(Leo Stein,1872 -1947)和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1874-1946年)以500法郎買下《戴帽子的女人》。討價還價過程難免,最終還是藝術家獲得勝利,多賺了100法郎。
這對於手頭仍舊拮据的馬諦斯來說確實是很大鼓舞,即使並不是因為買主們喜歡這幅畫,應該是兄妹倆支持現代藝術的成分居多。據說,李歐曾表示這是他見過塗得最胡鬧糟糕的一坨顏料…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史坦兄妹的大嫂莎拉・史坦(Sarah Stein)才是最初購買者。
==========================
因為艾蜜莉頭上那頂帽子太像是一座塞滿了水果、鮮花和鳥類的熱帶叢林,讓某位舊金山藝評家於1928年提出此畫該重新命名為《風景》(Landscape)→那個…藝評家可以不要再來亂了嗎?
==========================
有機會拜訪舊金山市區的現代藝術美術館(SFMOMA),千萬要來跟熱帶叢林〝野獸派太太〞打聲招呼,順便想像一下她一百多年前現身時,嚇壞眾多巴黎倫的風光模樣。野獸派太太身具鎮館之寶地位,通常會在二樓展間入口或顯眼處好整以暇地等著招呼大家。
然後還可以到一樓附設餐廳,由舊金山米其林三星餐廳Benu名廚Corey Lee所開設的In Situ用餐。In Situ菜單基於〝廚房博物館〞理念而設計,主要提供世界各地名廚最經典菜色,等於不用飛遍全球便能享用到眾多名菜。氣氛輕鬆愉快,酒單也很有可看性,這大概是你在西岸美術館裡所能享受到最可口有趣的滋味。
那天一定喝醉了,所有菜色幾乎都點過一輪,結果照片竟然已消失…(自己面壁
#野獸派太太超威
#馬諦斯 #野獸派 #現代藝術
#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
#SFMOMA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行為藝術家請你任摸 在 marina abramovic名言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八卦
2022年6月22日 —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場,marina abramovic紀錄片, ... abramovic凝視 #marina abramovic名言 #行為藝術家請你任摸 #marina abramovic介紹 ... ... <看更多>
行為藝術家請你任摸 在 女子麻醉全身任人擺布,成為最黑暗的行為藝術 - YouTube 的八卦
女子麻醉全身任人擺布,成為最黑暗的行為藝術,測出人性轟動世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