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SAMA: Cosmic Nature》2021草間彌生展
.
這幾年常常在紐約的藝廊看見草間彌生的展覽,不同的是,今年不需花三個小時排隊,水泄不通地擠在小小的藝廊裡,草間彌生這一次以戶外裝置藝術為主,將作品融入250英畝的紐約植物園之中,魔幻點點爬滿了整個大自然,名為《Cosmic Nature》,逛起來舒適又愜意。
.
草間彌生早在1965年就創作出了軟雕塑《Floor Show》、1966年創作了 1,500 個銀色不銹鋼球體《Narcissus Garden》、後續《南瓜》系列......,這次她把大型雕塑放在叢林裡、水池上,有些大到一層樓高,人可以直接走進去觀賞,她的雕塑越長越大、越看越著迷。
.
藝術家的展覽就是一直重複她的一生,如同她繁衍的點點在一樣,無限重複、無限循環,每一件作品都可以回溯到她年輕的時候,這些創作一展就是一輩子。草間彌生可以同時在紐約、德國、日本、中國展出,民眾趨之若鶩,場場爆滿。你不會因為看過了就看膩了,每年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去看她的展覽。
.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一樣的點點,讓世界為之瘋狂、歷久不衰呢?不是都看過了嗎?
.
有一種藝術家是不斷地反映社會、另一種藝術家是不斷地自我探索。草間彌生、鹽田千春、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都是屬於後者。
.
在她們的身上,常常思考自己與疾病的關係、環境與自我的關係,比較沒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與國籍影響,她們是跨越國家、種族跟文化的。她們常常用藝術表達自己的病痛、掙扎與無助。
.
當你文化色彩太重,其他國家的人就無法產生共鳴。有人說:「人類無法理解沒見過的東西。」換句話說,人們只想看自己想看到的。
.
人,最想要看到自己,所以讓觀眾拿著貼紙去貼,賦予觀眾成為創作的一部分,是草間彌生厲害的地方。點點貼紙隨你貼,花花貼紙隨你擺,每個人都想要成為草間彌生,卻又永遠達不到。
.
什麼都可以被取代,唯獨「觀念」不會被時間淘汰。草間彌生利用鏡面創造無限反射的空間感,就是一種「觀念」。觀念相同,質材、內容不同,往內心深處探索,在不失個人特質的性狀下,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是草間彌生歷久不衰的原因。
.
她既是同一個草間,又是新的草間,相同的觀念,只是不同的元素重新排列組合。每每可以帶給世人驚喜。
.
美國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出得「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各個都是如此,抽象即永恆,成為不侷限於時代的世紀經典。
.
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是創作的最重要的一步,不需要強迫學生做一些社會實踐,或是為了拿補助硬做本土文化主題。草間曾說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這些點點都來自於她的幻覺,代表了她的生命,「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她說。
.
當藝術家把自己活好,就是她最好的作品了。
.
.
.
《KUSAMA: Cosmic Nature》
April 10 – Sunday, October 31, 2021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cosmicnature #dancingpumpkin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 藍橘子 Facebook 八卦
【為何在遊戲中,我很想殺人?】
最近我沉迷在《Far Cry5》的世界中,
遊戲真實電影感的畫面,人物表情動作,都使我彷若置身於遊戲世界中。
但是…我愈玩下去,就愈恐懼。
每次救到人質,我都不期然把槍指向他的頭,很有衝動想要殺死他!
雖然遊戲會受到懲罰,但是…我就是禁不住這殺人的衝動。
回想起來,玩《GTA》《The Sims》幾乎所有自由度大的遊戲,就是不停殺人、搶劫、犯法…
這樣的我,會成為殺人犯嗎?我是心理變態嗎?!
到底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科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都一直研究著這個問題,更做了很多令人心寒的實驗。
在1974年,一位叫「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女性行為藝術家,做了一個名為《節奏0》的表演藝術。
她站在一個房間裡,桌子上有76種不同的道具,有水、有玫瑰花、有刀片、有手槍和一顆子彈。
說明書註明:
『把我當成一件物品,你可以用桌上任何一件道具使用在我身上,就算把我殺掉,你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因為我是一件物品。』
起初,觀眾對她非常友善,給她喝杯、送她玫瑰…
直至,有一個男人,拿著剪刀拿她的衣服割破。
這一割,就像把所有人潛藏在心底的犯罪慾望都展露出來一樣…
其他人開始陸續用各種方法傷害她,有人用玫瑰的莖刺她腹部,有人用刀片割她的身體,然後吸啜她的血。
甚至其中一人拿著槍,指向她的太陽穴,幸好及時有人阻止,兩人因此而大打出手。
六小時後,宣佈表演結束。
她滿身傷痕、幾乎全裸地恢復人的身份,在剛才那班參加者面前出現。
可是,所有人都迴避著她的目光,甚至有人逃跑,沒人能夠正面面對「作為人類」的她。
這說明人性本惡嗎?還是好奇心的錯?
很多小孩,會故意用火燒死昆蟲,踩爛蝸牛的殼,用水浸死螞蟻。這種行為,就等同在遊戲中會射殺平民、人質,做出一些罪惡行為一樣。
這些行為都無法確定人性本「惡」,因為也有可能是小孩對死亡的好奇心驅使,或我們知道遊戲世界沒有法律規管,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所致。
又有一個著名的實驗,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
在史丹福大學找來24位志願者,在模擬監獄中扮演囚犯和獄卒。
相信很多人都聽聞過這個實驗,實驗結果是,囚犯和獄卒都很快投入了自己的角色,以自身權力做出各種危險行為。
實驗結束後,有三分一的獄卒都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
他們卻堅稱是囚犯群起作反,才會施以暴力。
因權力而扭曲了人性的效應,稱作「路西法效應」,體現了人性的「惡」是可以在特定情境和角色身份而表露出來。
眾多實驗中,都顯示出人性醜惡,難道沒有支持「人性本善」的理據嗎?
有的,人類大腦有一種特質,叫作「同理心」。當看到眼前的人在哭,你也會出現同樣憂傷的感覺。
當然,做一件好事,或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利益因素」而行動的。
你「想」當一個好人,你想受到稱讚,所以才去做好事,與同理心無關。
而最能表現出「同理心」是人類天性,不是各種外在因素影響的…
就是「打呵欠」了。常聽說「打呵欠」會傳染,這是真的!
打呵欠的用處,是讓你能在短時間把氧氣吸入口腔耳腔,令臉部血液冷卻,再冷卻腦袋。
而當你看到別人需要冷卻腦袋,你會下意識做出相同舉動,冷卻自己的腦袋。
同理心與呵欠真的有關嗎?
里茲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一群參加者中,放進一名工作人員,他會在每分鐘打一次呵欠。
結果,被傳染得最嚴重,打呵欠次數最多的參加者,他們的腦袋分泌「催產素」量是最多的。
催產素能增加同理心,也是維持長久愛情關係的關鍵。
有研究指出,擁有暴力傾向或連環殺人犯,腦中的「催產素」分泌比較少,容易做出失序的行為。
回望以上的實驗,都是由某一個參加者、某一個舉動引發無法控制的結果。
說人是一張白紙,倒不如說像一杯清水。只要一滴墨水,水就會變得混濁,之後就無法變回純潔的清水了。
眾多有關人性的研究,只能總結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惡」很容易就會發生,像骨牌一樣,推倒其中一塊,就會產生連鎖反應。而「善」則需要排除重重障礙,抵受利益誘惑...才能展現出來。
做好人很難,在《GTA》中遵守交通規則,《Far Cry5》中不殺人質,更難!
.
**喜歡文章,請花半秒like & share**
讚好專頁,按「搶先看」。
就不會錯過最新故事囉~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傳奇行為藝術家烏雷(Ulay)辭世,享壽76歲。他在1976年至1988年間與戀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合力創作許多轟動各界的藝術作品,以挑戰藝術底線聞名。
.
其中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1977,圖二),兩人用香煙濾嘴堵住了彼此的鼻孔,口對口呼吸將近20分鐘,直至過多二氧化碳充滿了他們的肺部,使得兩人幾乎昏厥。這個作品表現了相濡以沫繼能維繫彼此生命,卻也能形成毀滅彼此的後果。這幾乎成了兩人關係的隱喻。
.
《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ixdA2xTSs
.
在1980年的作品《Rest Energy》(1980,圖三)之中,兩人共執弓箭,烏雷持箭,瑪莉娜拉弓,而箭正對著瑪莉娜的心臟,如果烏雷放手,瑪莉娜將會立刻中箭而亡。兩人以此表達男性在社會上相對於女生的優勢,但也有人認為這個作品同時說明了兩人作為情人、工作夥伴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在這一年,他們向中國政府提出了申請,計畫完成他們的史詩性新作《Lovers》。
.
《Rest Energy》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aaVZrUC44
.
1988年,他們獲准進入了中國,烏雷從嘉峪關出發,瑪莉娜從山海關出發,兩人行走了超過2500公里之長,費時三個月之久,在中途相見之後相擁道別。原本這個作品的結局將是兩人正式結為夫妻,沒想到烏雷在這趟中國行偷吃中國翻譯,使得這個名為「情人」的作品成為了兩人的分手之作(註:另一說是兩人關係早已產生問題,烏雷偷吃或是造成分手的最後一根稻草。兩人感情故事錯綜複雜,彼此說法也不盡相同,有時媒體報導也過於偏向瑪莉娜的說法。在此補充說明以供各位參考)。
.
關於《Lovers》的電視紀錄片《The Great Wall: Lovers at the Brink》全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so0j9x098
.
22年後,烏雷在紐約MoMA美術館再次與舊情人瑪莉娜相會。在瑪莉娜的作品《The Artist Is Present》(2010,圖四)之中,她連續75天、一天持續七小時不動,與所有參與者對視。與之決裂多年的烏雷也現身了,兩人最後碰觸了彼此的雙手。這場被形容為世紀和解的相會,可在紀錄片《凝視瑪莉娜》(The Artist Is Present ,2012)之中看見整個過程。(但實情也並沒有這麼戲劇化,兩人其實當天早上就已經見面交談。)
.
《The Artist Is Present》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0Tg0IjCp4
.
在2015年,兩人再次反目,烏雷將瑪莉娜告上法院,怨她成為藝術界明星之後長年獨吞了他大多數的版權收益,指出「這些作品現在都出現在教科書中,並且寫進了藝術史,但她(瑪莉娜)卻故意歪曲事實,把我的名字給遺漏了。」最後瑪莉娜敗訴,法院判她須支付烏雷25萬歐元(折合約833萬新台幣)作為補償。
.
看似重修舊好之後卻再次走向毀滅,但在2017年又傳出兩人和解的消息。外界如同霧裡看花,猜測這是不是也是一場行動藝術的一環。
.
直到昨日,烏雷於斯洛維尼亞的首府盧比安納辭世。瑪莉娜也立即表達了哀悼,稱許他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和人類」。一代傳奇就此謝幕。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瑪麗娜 ·阿布拉莫維奇著名的一次行為藝術表演《節奏0》。她先將自己麻醉,然後面向著觀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72 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