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耶路撒冷歷史回顧:1.耶路撒冷是三千年歷史古城,最早居住者為迦南人,並非猶太人 2.耶路撒冷為希伯來語 在11世紀前這裡有猶太人、基督徒及阿拉伯人。3.11世紀屠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是羅馬天主教皇發動的十字軍東征 。
【耶路撒冷有3000多年歷史 最早是由迦南人在此定居 之後猶太人逐漸在此居住 到了11世紀阿拉伯人統治區域大部分土地 阿拉伯與猶太人相安無事 也同時存在伊斯蘭教與猶太教 直到羅馬教皇十字軍東征入侵耶路撒冷 屠殺阿拉伯與猶太人 】
耶路撒冷,對某些人來說,這裡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帝的應許之地。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然而這裡卻是歷史上戰事最頻繁的地方。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發源於舊約,全都聲稱對耶路撒冷的權利。
這裡有1204座猶太會堂,158座教堂和73座清真寺。過去數百年,猶太人,基督徒與阿拉伯人,一次又一次在這裡掀起戰爭。然而多數時候,他們和平共處。
在1900年代初期,當時地中海東岸,現在稱為以色列巴勒坦斯的土地,已由鄂圖曼帝國統治數世紀之久,在這片土地上住了眾多穆斯林和基督徒,以及一小群的猶太人,當時眾人相處還算融洽,
真正導致耶路撒冷鮮血不斷的禍根,是在100年前埋下的。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
當時早就有越來越多猶太人,倡導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即猶太教不該僅止於宗教,應該成立一個民族之家,猶太人理應有自己的國家。
因此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上萬名猶太人從歐洲移居回巴勒斯坦。不過點下第一把火的,是英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英國國王,在沒有徵求任何住民意見的情況下,擅自致函猶太復國主義者,表達支持猶太人在當地建立民族之家的想法。這是英國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第一份公開保證,短短67字的宣言,禍害一世紀。
然後,發生二戰的猶太人大屠殺,大批的猶太人從歐洲逃往英屬巴勒斯坦,並且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同情支持,1947年,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升高,聯合國通過一個英屬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一個是猶太人的國家,亦即以色列,一個是阿拉伯人的國家,亦即巴勒斯坦,至於猶太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則保留為由聯合國管轄的特別中立地帶。
可惜聯合國提出的分治方案,未獲阿拉伯國家接受。
1948年5月15日,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25年的託管統治,等不及的以色列,在前一天宣佈獨立建國。
以色列建國不到24小時,便迫不及待的在15日英國撤走當天,展開「清場」。
「一位住在Haifa的巴勒斯坦詩人,早在以色列建國前,將女兒送到貝魯特的美國大學讀書,當這一切發生後,她回不了家了,她寫信給她的父親,"別忘記給我的茉莉花澆水",她的詩人父親回了信,他說,"我用眼淚 澆著妳的花",」希伯來大學教授Nadera Shalhoub-Kevorkian。
以色列的舉動令阿拉伯國家為之震怒,組成聯軍向以色列宣戰。
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果是以色列大敗阿拉伯聯軍,以色列不但守住聯合國181號決議案,所劃定的以色列國領土,從此原巴勒斯坦的領土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約旦管轄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以及由埃及占領的加薩,至於打勝仗的以色列,更是一舉拿下原本巴勒斯坦78%領土,其中就包括西耶路撒冷。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便一分為二的耶路撒冷,在20年後,以巴勒斯坦人最不願見到的形式,重新統一。
1967年的「6日戰爭」,阿拉伯世界稱之為「Naksa」,亦即「重挫」,6日戰爭也開啟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薩和敘利亞戈蘭高地長達50年殖民。
1967年5月16日,埃及總統要求在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撤離,接著在5月22日關閉蒂朗海峽(Tiran Strait),禁止船隻進入以色列港口,以聲援軍機遭以色列擊落的敘利亞。
當時埃及舉國上下和阿拉伯世界,都在大讚埃及總統Nassor的英勇表現,但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以色列軍隊戰備精良,而且已經做好開戰準備。
一場先發制人的攻擊,就此打響。
出乎所有人意料,1967年6月5日 早上7:45,早就演練過無數次的以色列發動空襲,名為「焦點行動」(Operation Focus),當天以色列出動約200架戰機,轟炸了18個埃及空軍基地,摧毀80%埃及空軍戰力,埃及戰機甚至連起飛的機會都沒有,哪知開羅政府居然發布假新聞,聲稱埃及軍方大獲全勝,號召阿拉伯鄰國一同參戰,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響應號召,正準備要出動空軍參戰,轟炸以色列目標之際,但是當日以色列搶先一步,炸毀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獲得了絕對的制空權。
僅僅6天的戰爭,留下了極其屈辱的傷亡數字。以色列折損不到1000名士兵,阿拉伯聯軍卻有逾2萬人死亡或失蹤。
這一戰,Nassor丟掉了總統大位,但是巴勒斯坦人丟掉了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永遠的首都。
原巴勒斯坦剩下的領土,完全被以色列據為己有。
以色列以武力拿下原本由約旦所控制的東耶路薩冷,奪回了哭牆,即使不為國際社會所承認,但是仍在1980年,立法認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遠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接著以色列開始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建立屯墾區。
直至今日,這仍是以巴衝突的癥結,以色列說耶路撒冷都是他們的首都,包括1967年占領的東耶路撒冷在內,但是巴勒斯坦堅稱,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
「任何來到耶路撒冷的人都會感到,這裡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活在兩個世界,而他們都不能理解另一邊過的是什麼生活,」以色列親巴勒斯坦運動人士Yehuda HaKohen(聲音來源) 。
「那是世界之軸,所有的苦痛掙扎都濃縮在Silwan,我們可以說,這裡就是火山口,」塵世的耶路撒冷(NGO)主席Daniel Seidemann。
「我當然有權挑起衝突,我當然有權動手,因為我的家園被人占領了,」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中東從此再無寧日。
以色列的占領提供了巴解組織養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成立主旨,就是從以色列國解放巴勒斯坦,不計任何代價。
以巴之間的衝突,在1993年出現轉機。
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和當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正式簽署了《奧斯陸協議》。
根據協議,以色列政府首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巴解組織也承認了以色列。
隔年(1994)身為外長的裴瑞茲,和以色列總理拉賓,以及當時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共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和平並沒有因此到來。
因為以色列是以武力強取聖城,國際社會大多不予承認,紛紛將使館設於台拉維夫,但美國算是例外,美國向來支持猶太人,1995年,共和黨參議員凱爾(Jon Kyl)草擬《耶路撒冷大使館法 》,明定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且要在耶路撒冷興建大使館,否則美國國會將削減國務院海外經費。
《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最終在參眾兩院通過,但通過的版本加入總統豁免權,允許總統可以因「國家利益」,向國會通知要延遲執行半年。
時任總統的柯林頓為避免與國會關係鬧僵,所以沒有否決,但是自柯林頓以降,包括小布希與歐巴馬,都以每半年暫緩執行法案的方式拖延此事。怎知川普並不講蕭規曹隨這一套。
巴勒斯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無論是美國將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或是只要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都堅決難以接受,其他地區領袖也表達強烈反對,其中一項考量,是這個已經有百年衝突歷史的古城,現在最好是讓它成為和平之都,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說,他們渴望和平,但是時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分裂更甚以往。
「你知道,這事情十分複雜,卻有相當簡單,只要以色列終止占領,我們就不再丟石頭,我能保證我們巴勒斯坦人,死也不會離開這片土地,」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基本上已經可以對分治方案說拜拜了,這是永遠不會實現的,我們(猶太人)會繼續搬進這個區域,我們會在這裡建立更多猶太社區,更多的以色列電力,更多以色列路,以色列稅,然後最終,這裡會變成我們以色列的,一句希臘哲學家曾說過,"在戰亂之時 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和平之際 是黑髮人送白髮人",」以色列國家電台記者Yishai Fleisher。
和平,仍未降臨中東,依舊是白髮人,在送黑髮人。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這一代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香港太陽花,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背後只有視死如歸,和台灣太陽花學運不同。習近平G20孤獨戰士異像,反影了兩件事。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警員和記者對立;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警員和...
蕭牆之禍意思 在 邱毅『談天論地話縱橫』 Facebook 八卦
陳水扁忍不住出招了,而且一劍封喉,逼得蔡英文非回應不可。
大選前,在陳菊見証下,蔡英文對陳水扁是有承諾的:一是上台後替陳水扁貪汚罪特赦平反。二是安排陳致中政治角色,以延續扁家政治香火。
在這兩個承諾下,陳水扁答應全力配合協助蔡英文。可是蔡英文勝選後始終沒有兌現承諾的意思,內閣人事大致底定,雖多扁朝舊臣,卻未對陳致中有任何安排。
陳水扁決定出手,他嘱咐其轄下的凱達格蘭基金會辦感恩餐會,而他將出席餐會致辭。這下麻煩了,陳水扁現在身份是貪污犯保外就醫,一旦參加非關醫療活動,就屬違反規定,必得取消保外就醫,回監服刑。問題是,蔡英文怎敢將陳水扁再關回監獄。若果如此,扁系人馬、扁迷將強烈抗爭反蔡。現階段,蔡英文正值立足未穩風雨飄搖之際,那堪禍起蕭牆的反蔡抗爭。
所以蔡英文一定要回應要安撫。方案一是讓扁參加餐會,並派員代表致意,透露即將特赦平反扁罪的訊息。二是勸扁不要參加餐會,然後發布陳致中的政治仼命,或內閣部會副首長,或國營事業董事長,或高雄市副市長。總之,任何方案,蔡英文都必須給陳水扁一個滿意交待。
蔡英文憑政治詐騙得了江山,問題是江山不是白拿的,兩個更厲害的政治大老千(李登輝和陳水扁),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她。未來群魔共舞,還是群魔撕咬,有著好戲看。
蕭牆之禍意思 在 安納金 國際洞察 Facebook 八卦
《崩盤:金融海嘯十年後,從經濟危機到後真相政治的不穩定世界》安納金5000多字導讀全文(分享可抽新書)
【給國際金融市場投資者的警訊】
在2008年金融海嘯屆滿十週年之後,經濟史學家亞當‧圖澤將其多年來對於全球政經局勢的深入觀察與研究撰寫成了《崩盤》,在得知八旗文化取得此書的繁體中文版的出版權、並將於2019年10月上市,我為在台灣關心國際政經情勢與金融市場的同好們感到高興!此外,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此時上市,恰好提供跨國投資者們極佳的一部教材,可做為研判未來局勢發展的良好參考。
此書中詳實記述了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所發生的盤根錯節的歷史,其目的不僅僅是重溫危機而已,畢竟在許多國內外著作、期刊、論文、甚至電影(例如2010年上映的《華爾街:金錢萬歲》,或2015年上映的《大賣空》)已經一再重現了,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說過:”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意思是歷史不會重演,但是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此書藉由檢視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相關的金融政策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加上金融海嘯之後的十年之間,它們如何持續演進、發展、甚至突變,據以指出當前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爆發的幾個危機。也就是說,此書所談論的重點在於未來,而非過去。檢視歷史,為的是幫助我們具備預判未來發展所需的智慧。
本書也透過既廣且深的不同層面,闡述了當今的國際金融市場,經過時間不斷的淬煉交相演進的過程,儼然輔車相依融合成一體,並且與國際政治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儘管作者本身著墨的焦點雖不是在金融投資決策方面,然而,我認為有些時候金融市場的動盪是可以從幾個主要國家的政治局勢分析中提早被洞察出來的,而重要的政治大事件往往對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趨勢發展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於中長期進行跨國投資者來說,是必須在資產配置決策的戰略層級上同時納入擘劃考慮的。本書明確點出了當前全球主要國家或區域之間的局勢發展、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幾個潛在危機,值得持續追蹤留意其後續發展,而我認為,對於過去較少接觸國際政治或金融歷史的投資者來說,此書將提供很好的啟發,並且有助於建立更正確的思維模式。
此書分為四大部分、共二十五章,詳述了全球各地所面臨的政經挑戰,滿滿的重點值得讀者細細挖掘,而我僅就四大部分提供初淺的導讀,以期能夠幫助剛接觸國際市場的讀者們,提供一個低門檻的入門。
第一部分 風暴齊聚
一九七○年代以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在地緣政治上最引人關注的焦點,美國藉著協助中國擺脫蘇聯的懷抱,緩和冷戰時期的交鋒。在蘇聯解體後,長期冷戰的歐洲戰場也隨之消失,然而,當美國強權的新目光轉向亞太地區時,今日的中國儼然已成為了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一個最可能威脅美國持續稱霸全球之路的絆腳石。
把中國推向全球化的是柯林頓政府,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美國鼓勵中國申請加入新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是最關鍵的一個轉捩點,似曾相似的場景美國在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對西歐國家、一九五○年代對日本、一九六○年代對其他東亞國家,以及一九九○年代對東歐國家也都上演過。中國在加入WTO之後,經濟飛快成長,不僅大幅度貢獻了全球的經濟成長,更重要的是其龐大的內需市場,讓美國從過去二十多年之中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無論是美國或海外的投資人也經由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當中獲取了極高的回報。
然而,中國在政治與意識型態的立場上顯然相悖於美國,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的武力鎮壓,敲醒了全世界的警鐘,中國共產黨發出強烈的一黨領政意圖,讓全世界恍然明白中國的民族主義等於共產主義,中國只想利用國際貿易的機會獲取了龐大且迅速的國力發展,其心態昭然若揭無論就內需市場、或資本市場皆是如此,對全世界期待完全開放中國市場的想法從沒有支持過。巨大的中國經濟體採取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所帶來的穩定狀態持續吸引了外資大量流入、更加速了國內經濟活動,創造一個從國外大量融資而失衡的貿易狀態,顯然中國享受了多數好處卻是立足在一個不公平的競爭前提之下。
失衡的狀態終究無法持久,中國對釘住美元匯率的政策,選擇低匯率的利己貿易往來,儘管日本和德國分別在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也如出一轍,這是藉由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訣竅,然而卻是犧牲部分美國的成長來完成(美國承受貿易赤字、甚至財政赤字),當面臨美國的反撲而被迫調整匯率時終將招致國內經濟與金融市場大動盪。中國當權者也深知,不可能永遠侵占美國利益卻不付出代價,因此中國也必須小心翼翼的應付來自美國的反撲。二○○五年七月,為了緩解美國經濟停滯的壓力,中國開始允諾人民幣緩步的升值,最後總計人民幣升值達二三%,適時緩解了中美之間的貿易與經濟的失衡,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人民幣遲未再做升值調整,期間中國亦累積龐大來自美國的貿易順差,直到美國總統川普於二○一八年三月,揭開了對中國貿易戰的序幕。
作者也針對跨大西洋金融體系的形成背景、以及目前現況作深入的剖析,這個部分在台灣發行相關著作中較少談及的,相當值得一看。此外,從二○一○年開始的歐元區危機緊接在美國房貸泡沫破滅的腳步之後,雖然美國危機始作俑者是過度擴張的銀行和房貸借款人貪婪與財務過度擴張的驅動所致,但是歐元區的危機卻是圍繞著典型的歐洲財政和國家主權問題打轉,然而,資金透過可自由流動的國際金融市場,卻又讓這些不同的風暴之間,相互牽引交織在一起。我們必須以更廣泛的國際政治背景來考量各種金融危機,才能夠更清楚的看見事件背後的邏輯、面對未來局勢發展才能掌握更正確的判斷。
第二部分 全球危機
此部分延續了第一部分的發展,從美國次級房貸泡沫破滅所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開始談起,這場危機的影響甚鉅,跨越美國國境而撼動了全世界,釀成了全球經濟集體衰退。二○○八年三月十四日,美國大型券商貝爾斯登面臨倒閉,《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表示,這是「全球自由市場主義夢想死亡的一天」。隨即美國政府宣布要拯救貝爾斯登,意想不到那只算是金融危機的正式開始而已,包括美國、冰島、愛爾蘭、英國、法國、德國、荷比盧三國和瑞士,整個大西洋金融經濟圈全都加入了紓困大作戰,承諾投入的資金就超過七兆美元。然而,風暴顯然沒有被控制住且持續蔓延中,當二○○八年九月十五日創立已超過一百五十八年的美國第五大券商雷曼兄弟宣告倒閉,金融市場的信用緊縮至此如骨牌般地迅速擴散到了全世界所有金融機構。
事後來看,似乎是二○○八年十月第一周,美國政府對於雷曼倒閉所釀成金融風暴,所下的決策決定了未來的事態發展。當時,美國一致地往銀行資本重整的方向發展,然而在歐洲,德國否決美國的提議,從那時開始,危機發展成一系列的民族鬥爭,二○一○年之後再與歐元區危機的形式緊密交雜。二○○八年十月起銀行間同業拆款市場瀕臨關閉,對全世界的美元融資市場帶來龐大的壓力,而以歐洲承受的壓力最為嚴重,即使是最強大的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德國都無力改善這樣的資金缺口。
與此同時,以美國利益優先的聯準會掌握了最佳情勢,在沒有任何公眾諮詢下,讓自己成為世界最後的放款機構,此舉也成就日後逐步將全球金融市場交相融合為一體結構的關鍵一役:透過換匯協議,聯準會成為「全球最後貸款人」,也更加穩固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緊密相連的全球貨幣體系至此逐漸形成。然而,加入這個換匯協議俱樂部的標準是什麼?
根據美國聯準會國際金融部(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所列出的標準,要接受換匯協議的央行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金融規模,因此有可能影響美國。
二、擁有良好「審慎的政策」,因此他們遇到的問題顯然是從美國和「其他先進經濟體」蔓延所導致的結果,所以美國的援助有其必要。
三、當地銀行面臨的其中一項問題是美元融資壓力,因此換匯協議確實會產生影響。
聯準會的各項措施終究以考量美國的利益優先,對於經濟規模太小的其他國家,採取沒有必要性援助行動;如此遭受承壓的國家在無法得到換匯協議的幫助,結果貿易或商品價值因此崩盤,這正是繫於上述的第二點條件當中所強調「審慎的政策」下,提供了政治歧視的空間,也造成了在二○○八至二○○九年嚴重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名單上,包括俄羅斯、及前東歐共產集團的轉型經濟體全都名列名中。
在此書的這一部分,也探討了中國的崛起、以及二十國集團(G20)的形成。其中,對於全球金融體系相當關鍵的一次會議,是在二○○八年十月的G20財政部長會議,獲與會部長支持通過,全世界所有系統性的重要機構都不允許倒閉(也就是俗稱「大到不能倒」)。兩年後,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公布第一批受完整第三版巴塞爾架構規範的二十九家「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名單,總資產合計達四十六兆美元,約占全球金融總資產的二二%。
第三部分 歐元區
此書作者身為德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大師之一,對於歐洲的經濟、政治、以及歷史有著更深遠且透徹的觀點,因此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他深入剖析了歐元區各國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以及難解的問題,並提出足夠的論點來支持他對於歐元區未來發展抱持相當悲觀地立場。書中論述,歐元區因執政者偏頗的政策,把數千萬公民帶進類似一九三○年代蕭條的深淵,而這禍端是有史以來由政府所主導釀成最嚴重的一場經濟災難。
二○○八年九月到十月初,當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傳遍全世界,歐洲第一時間對金融危機的反應是否認、缺乏決斷力與協調力,這是山雨欲來的前兆。二○○八年秋季在危機發生第一階段時,各國還能控制,當時間跨入二○一○年時危機已經蔓延遍及整個歐洲的金融業都深陷在泥淖中,歐洲的單一貨幣機制幾乎分崩離析。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及西班牙陸續陷入了自一九三○年代大蕭條以來前所未見的危機中,義大利也受到牽連,法國的主權評等不保,總理被轟下台,政黨崩潰,民族主義的狂熱高漲到失控。
二○○九年夏季,銀行業的緊急危機逐漸緩解,美國在聯準會與財政部築起防火牆下,止住金融體系內嚴重壓力的衝擊。然而在歐元區,繼金融危機的慷慨解囊之後,接踵而至卻通過特別戲劇性的大翻轉形式,改採緊縮財政政策,使得希臘與愛爾蘭雙雙陷入財政困境,緊接著,葡萄牙也陷入危機,這就是二○一○年統稱為「歐債危機」的源起背景,後來歐洲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也相繼出現財政困難,連帶衝擊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甚至全球,二○一一年下半年的全球股市大跌,當時全世界的投資人都明顯感受到了來自歐洲的震撼教育,無論是否有投資到歐洲,都無法躲過波及而遭受資產的減損衝擊。
隨著歐元區危機惡化,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關鍵性角色日漸鮮明,爭論也更趨白熱化,抗議民眾揮舞著海報,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臉被畫上希特勒的鬍鬚。這反映出一般人對於德國處境根本性的誤解,當被輿論冠上帝國主義的罪名時,德國主政者們誠實地表示,他們完全沒有要控制歐洲大陸的野心,只希望歐元成員國之間建立經濟與財政紀律,唯有得到所有成員國同意,德國才會採取行動進一步整合歐洲。梅克爾認為,基於全球競爭力考量,必須嚴格控制政府支出與債務,然而此一樽節派立場與歐元區其他某些政治人物的反樽節立場,產生了極大的對立衝突,也使得民粹主義興起、歐洲持續自缚於不安定的政局中。
第四部分 餘震
經歷過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的全球金融政策大洗牌、以及持續演進的歐洲債務危機,時序流轉進入2019年全球經濟並沒有顯著地走出之前衰退的陰霾。即便經濟數據看起來最為強勁的美國,在二○○九年至二○一三年之間實質GDP明顯跟不上該有的潛在GDP成長,而產官學界不同立場的人對此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應該要遵循哪一派的分析、做為決策的參考呢?作者認為,在掌握二○○九年以後的消費與投資崩盤、失業率激增,以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選擇動態,或許需要凱因斯經濟學派的論點;但需深度分析全球化經濟體系所引爆的金融危機時,則必須超越凱因斯的總體經濟學,以及那熟悉的國家經濟統計機制。
個人相當同意作者提到新一代「總體金融學」最重要的思想家申鉉松(Hyun Song Shin)所說的:「我們需要分析的全球經濟並非以『島嶼模型』為條件,分析各國間的國際經濟互動,而是要透過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連鎖矩陣』來分析銀行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全球有將近三十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如果再加上各國國內足以影響該國金融系統穩定的最主要銀行,全球或許有一百家大型金融機構同時必須納入「總體審慎監理」的決策評估範圍內,這也意味著,當今的全球金融市場已經被這些大型金融機構的連鎖關係環環相扣綁在一起、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我們想宏觀地判斷未來新一波金融危機發展時,最好的分析起點,也是身為一位全球投資者,最需要去留意的關鍵點。
我認為,若把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合起來視為全球經濟的心臟,當我們要衡量身體健康狀態就需要量測血壓的變化,檢視這些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健康度就是血壓;我們都知道如果心臟停止跳動會導致死亡,但在心臟停止跳動前,最好的指標就是血壓。
最後,我想以作者所寫的這一段話做為此篇導讀的結尾:「危機事實上並沒有結束。我們面對的不是重複發生的危機,而是危機的突變與轉移。」這同時也是給國際金融市場投資者一個必須正視的警訊。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崩盤:金融海嘯十年後,從經濟危機到後真相政治的不穩定世界》(Crashed: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ld。作者:亞當‧圖澤,中譯版八旗文化出版,2019/9/27博客來可預購,當天也是博客來會員日。)
❤️ 2019/9/27(五)19:00之前對此貼文按讚、分享者,將抽出3位獲贈此一新書喔!
❤️若為博客來會員,建議透過Jaff Liao以下文章說明的連結來購書,舉手之勞為弱勢團體做公益!
https://vocus.cc/@jaffbuda/5cd4103bfd89780001dfca43
蕭牆之禍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這一代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香港太陽花,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背後只有視死如歸,和台灣太陽花學運不同。習近平G20孤獨戰士異像,反影了兩件事。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警員和記者對立;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蔣麗芸、何君堯和林鄭有仇,撐警大集會收買阿伯阿婆對記者講粗口吐口水,低級。(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佔領立法會 #香港太陽花 #G20峰會 #撐警大集會 #大阪峰會 #習近平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下午5:00
香港的年輕人,在苦無出路的時代,看見白蓮花開。他們接下了薪傳的棒子。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西風凋碧樹,引喻當時形勢相當惡劣,環境不可為,人人醉生夢死,隨波逐流。
但大成就者,能獨上高樓,看到遠方天際盡頭,看到掌權者看不到的天涯。他能排除萬難,不為一時的煙霧所迷。他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立定志向,引出了第二境。
第二境,知道了目標,確認了方向,儘管遇到了各式困難,能堅持奮鬥。人消瘦,容憔悴,但乾坤定位,天地確立,就像新亞子弟: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第三境,經過無數周折,吃盡苦頭,度過無盡試煉之後,用血汗灌出了鮮花,他看到一生追求的成果,就在身邊。道不在天涯,原來只在糞溺。
90後、00後出生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他們終於明白,香港成功的原因。
一是英國人有效的管治,制度的確立;另一方面,香港人義利之辨的是非價值確立,和反共熾熱的感情,從來無變。
四九年中共竊政,大批中國人逃亡到這個殖民地。這些人,別井離鄉,赤手空拳,基於避秦反共,為下一代追尋一片自由成長之地。
七十年過去,證明生命趨吉避凶本能的正確。他們從木屋區貧民窟,單靠雙手打拚,建立了家庭,創造了幸福。
留在大陸的親友,鬢髮如催,人亡家破。
1997之後,廿二年來,共產政權對香港步步進逼。香港的文明,彰顯它的墮落。香港這東方之珠,成為他們心中的鬼火。
特區政府為虎作倀,林鄭變本加厲。
年輕人要奪回自己的未來。
三位孩子倦了,離隊而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大家都是乘願而來,了卻因緣。希望他們乘願再來的時候,香港的孩子,已不用在催淚煙,橡膠子彈下追求理想。
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無論背後什麼動機,政治議題,應該在議會解決。
人民選出議員,代表他們在議會中,阻止或通過議案,這便是人民的議會。
但林鄭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
惡法傷害了在香港生活的各階層市民,各國領事,商會,專業團體都表達了反對聲音,6月9日一百萬人上街,林鄭仍執意的跳過所有正常程序,繼續二讀,才觸發警民衝突。
用不必要的武力對付和平示威者,定性暴動,成功的將前線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記者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起來……
好了,成功將前線艸馬警員激怒成為四出咬人的猛獸,以後,特區政府如何管治香港呢?
林鄭對著李澤鉅他們一班政協人大,顧盼自豪的說:
很多人以為我死了,但我不會死得去。
似乎她又收到北方的定心丸。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緊貼北京指令,將香港的特性,和中共政權看齊,即是與民為敵,用警隊取代文官系統,管治香港市民。
一個政府,政治信念就是與民為敵,它的災禍,必在蕭牆之內。
《周易》第十一卦,是地天泰卦。
《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按照社會大部份的人的價值、規矩來行事,便可以平安通達了。
地天泰,地代表群眾,人民。
天代表國君,執政者,政府。
執政者以坤卦低下謙卑的態度,置身於人民之下,了解民情,使全國上下一心,這就是為政平安通達的竅門了。
隨著泰卦而來的,是《周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執政者高高在上,群眾被拋離在下,那就是否卦了,蔽塞不通。
否卦第五支爻,九五爻辭: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這是提醒政治領袖:
快跌了,快跌了,像吊在桑樹樹枝上的東西,危危乎了。
孔子在《繫傳》中,特別為這爻引申:
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意思是,君子在安居時不忘危險,在保存時不忘記會滅亡,在太平時不忘記動亂。如此,可能使自身平安,並保住國家。
一個社會,能否國泰民安,關鍵在於政治領袖,如何擺於自己的位置,騎在人民頭上,必然無法施政。
用警隊槍彈,只會將問題惡化,各走極端。將人民放前放先,便政通人和了。
孔子在最後第二十篇《堯曰》篇,是這樣作結的: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這便是中華文化政治領袖最重要的政治道德。自己錯誤,不要推卸,不要賴俾下屬或者民眾。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即使下屬或者老百姓錯了,也是我全權負責。
這就是中華文化。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武,都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精神。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
香港的城市在沉淪,香港的價值在剝落,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湮沒中。
2019年7月2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jxFMHszHP4/hqdefault.jpg)
蕭牆之禍意思 在 禍起蕭牆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的相關結果
蕭牆 :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屏障大門的牆壁,比喻內部。 蕭,肅敬。牆,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全句是指發生在 ... ... <看更多>
蕭牆之禍意思 在 蕭牆之禍是什麼意思? - 雅瑪黃頁網 的相關結果
【解釋】: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髮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出自】:《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 ... ... <看更多>
蕭牆之禍意思 在 蕭牆禍起- 教育百科 的相關結果
比喻禍害起於內部。參見「禍發蕭牆」條。《舊五代史.卷七三.唐書.毛璋傳》:「明年,蕭牆禍起,繼岌自西川至渭南,部下散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