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也需要文組人】#矽谷企業
台大社會系畢業的我,畢業後來到美國留學、念了最好的社會學博士班,當初心心念念,就是想要走學術、當教授。從不覺得文組生的自己,會跟「高科技」的世界有什麼關係。
多年後接到 Facebook 的面試通知,裡面包含了面試官們的履歷。我發現這些面試我的人並非主管,而是我的(準)同事們,竟個個都是名校人文、社會科學、心理學等行為研究領域的「文組」博士,有的甚至是已經拿到終身職的教授。
進了公司後更發現, Facebook 的總公司除了有非常完整、多數成員為頂尖文組學經歷的使用者經驗(UX) 研究團隊外,還聘有人口學家、經濟學家,長期從事並不跟產品直接相關的研究;更不用說龐大的資料科學家群了。
數年前,UX 這個領域才剛剛起步,而整個領域裡面的人才,也都還是以程式、設計的專業為主。但矽谷新興的科技巨頭們很快發現: UX 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於使用者的需求、行為、情緒等等,有深刻的了解,才有辦法製造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而對於這些需求最了解的,莫過於那些整天在研究這些的事情的人文、社會科學家們。
他們也因此成為如今大型科技公司們,爭相拉攏的人才。
#人文社會 #社會學 #科技 #科技來自人性 #facebook #矽谷 #UX #職場 #出走社會學家的音樂之旅 #葉蒂芬
▍換日線 3、4 月徵稿活動:交換生的私房景點 → bit.ly/2GMC1Cd
▍換日線 2019 春季號《一畢業,就出國》→ bit.ly/2G3bn6Z
同時也有36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記憶,平常都放在那個抽屜裡。 會打開不是為了追憶過往, 是因為看到自己和你, 現在,都過的很好。 能記起的, 又有故事的, 多半, 避不了朋友的追問, 逃不過家人的關心, 唯有一瞬, 只有你我知道的, 那份快...
葉蒂芬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我從 2012 年開始寫這個部落格, 一開始寫我在環境領域實習的一些心得, 2015 年來加州、正式在矽谷工作後,我開始分享了我找工作面試的經驗及心得, 在 2017 年, 除了這個部落格, 我也開了 Facebook 的粉絲頁。
到目前為止,我在這個部落格創作了 95 篇文章, 文章內容大部分是關於我的個人學習、美國找工作經驗、以及我的矽谷觀察、體悟、外加生活上的各種經驗心得。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寫文章分享、或是做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我一開始寫文章的目的除了紀錄我的生活、強迫我自己內化經驗及輸出總結。 我自己現在回去看我 2012 年的寫的文章、或是許多之前的文章, 有時候都會汗顏覺得過去的我在寫什麼。 但也是因為這樣一個持續的過程, 讓我在提煉我的思考、分析我想要表達的內容、及最後輸出寫出來有許多練習。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作家,我的文筆不是很好, 但是我的目的不是要拿這些文章參加文學獎的徵選, 我是要把我的生命經驗用我覺得有意義的方式分享出來。
許多讀者在文章、或是私訊留言告訴我某一篇文章給他/她激勵、某一個經驗讓她/他看到一種不同的可能、某一個直播訪問讓他/她有更明確的學習對象方法,在過去幾年,不時收到這樣讀者的訊息、讓我也覺得這件事情是很有意義,每幫助到一個人,我過去準備所花的時間、精力都更加有價值。
你可能會遲疑、或有疑問,覺得你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你覺得除非要達到某個領域的頂尖才有資格可以分享。 但現實是,世界對於各種時期、領域、等級的知識都是有需求的。 鋼鐵人 Elson Musk 今天分享許多他的建議, 對於我們來說, 可能等級差太多, 反而那些建議沒有實質對我們有效果。 我很喜歡一個比喻是:如果你剛考完高中,這時候你對於國中科目的知識、了解,在所有國中生中是最高的, 而且你剛經歷過的一切, 讓你的分享不僅僅可以針對國中生的準備盲點、或是未來的徬徨心態,都能掌握得宜並提供最好的協助。 我們能得到最有用的幫助就是從那些比我們稍早一些體驗過類似經歷的人身上學習。
分享你所知道的內容, 讓頭腦反思你的經驗、幫助強化總結自我的知識, 訓練你的表達能力,這些好處不論在什麼領域都很許多要的能力!在職場上, 我看到許多領域的佼佼者在反思、總結、有條理的分享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練習才達到他們所在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早日開始這些歷程, 在職業生涯的過程、也會和我們本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當然寫作/輸出還有許多額外的好處, 比如說我因為寫作/輸出, 認識了一些我本來沒有機會認識的厲害、有趣的朋友。 或是我的文章被換日線、商業週刊、今周刊、關鍵評論網、聯合新聞網等不同網站轉載。這些都是我一開始寫作沒有預期的風景、也讓我的輸出這件事情更有動力。
所以我在這裡想要誠摯的邀請你, 不論你的專業是什麼、不論你對什麼議題有興趣、或是你的經驗怎麼樣。 從今天開始, 開始練習花一些時間總結你的第一篇分享。 你可以發表在 Medium、開一個部落格、或是一個粉絲頁、Youtube 頻道、Podcast 等等。 雖然一開始可能沒有什麼人會看到, 但是堅持下去, 這件事情本身就會帶給你許多好處。 而且在未來某一天, 你的作品說不定能幫助在某個時期急切需要那個內容的人。
最後, 分享一些我推薦的內容創作: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親愛的老婆的粉絲頁,除了她分享她從土木、到創意寫作、再到軟體工程師的歷程, 她也探討了許多女性、婚姻、職場、母親、幸福、勇氣等的相關議題。 我發現最近許多朋友都和我說: “Brian , 我 (或是我朋友)看到你太太的文章或粉絲頁分享,覺得寫的很好, 很有共鳴!”。 讓我原本以為是要讚美我,其實都不是的次數越來越多! XD。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阿雅從記者到美國念 MBA, 一連串靠自己努力拚出的亮麗的經歷,當到臉書網路產品科技的行銷長。 阿雅分享的內容有行銷相關、在美國生活求職、也有許多直播訪問, 我當初的直播也就是受到阿雅啟發, 第一次的直播就是去年和阿雅兩個人互相訪問呢。 每次我都從阿雅身上學習到許多,也都能從阿雅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得到能量。
矽谷貧窮線下的掙扎: 朋友寫的理財相關的部落格、內容言之有物,每次看到文章都有醍醐灌頂的啟發。 從資料準備工作看到出來每篇文章都很用心,不時的文字幽默內容會讓人會心一笑。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 Wiston 的部落格, Wiston 是寫"砍掉重練:30歲開始也不遲的工作術" 的作者。 他的部落格也是我從很早開始讀的, 他的書我也有買, 之前親愛的老婆看了後還有寫個心得! 目前 Wiston 在矽谷創業做技術合夥人,是沒有美國學歷,直接從台灣到美國工作、並且走出自己獨特之路的厲害人物。
我是有生產力的人: 前 Facebook 工程經理 Scott 的部落格, 現在他是全球最大同志交友平台 Grindr 的 president, 我從開始學程式後發現他的部落格,從他的部落格我學習到許多他的價值觀、生活工作方法觀念、及書籍推薦。
:vgod's blog: : 從我開始學程式之後發現的部落格, 一路一直關注到現在,作者是 Dropbox 的資深工程師, vgod 的許多文章讓半路出家的我學習領悟, 雖然不認識,但是很敬佩他。
鱸魚: 矽谷工程師,文章寫的很棒, 各種資料搜尋整理的有條理, 佐以思路清晰的起承轉合,讓我每次看了都讚嘆不已,也是我很敬佩的前輩工程師作家!
葉蒂芬/出走社會學家的音樂之旅: 直播訪問的第二位來賓, 社會學家與音樂學家,現在是矽谷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從人文、歷史、社會學角度看許多美國議題。
Dr. Joyce Sun - CA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在矽谷: 最近一次直播訪問的來賓, 加州的執業心理咨詢師, 心理健康議題的專家, 從亞洲人的經驗來幫助理解我們的各式心理健康難題。
北加路人日記: 台灣人留美生活,育兒,與職場的點滴,也有許多矽谷的觀察。
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矽谷及女性職場的觀察, 不時分享許多矽谷各式職場相關議題新聞。
矽谷,Bonjour!: 旅遊書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作者的粉絲頁,分享旅行、生活文章。
Elsa Ho/國際職場與文化觀察筆記: 曾在東京、台北、上海、台北擔任使用者體驗顧問,目前是臉書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文章關於各地文化及職涯分享。
矽谷美味人妻: 矽谷名人矽谷美味人妻分享各式美食、料理製作, 最近還有自己種植蔬菜的介紹。 最近和 Dr. IC 一起製作 矽谷為什麼? Silicon Valley Insight podcast,提供矽谷訪問觀點。
Dr. IC : Venture Two Cents 險而議見部落格,關注創新與創業的資訊。最近和矽谷美味人妻一起製作 "矽谷為什麼? Silicon Valley Insight" podcast,提供矽谷訪問觀點。
Chef Jim Chen 矽谷吉姆: 美國企管碩士、擔任醫療器材公司營運主管吉姆, 勇於追夢到國際餐飲學院學廚藝,而後到各式舊金山知名餐廳、米其林餐廳的故事。 現在吉姆在科技公司「領英」(Linkedin) 擔任廚師。
USA 美國工作及旅遊生活經驗分享: 我也是很早開始關注他寫美國工作、生活、房地產、報稅、旅遊、趣談,他的部落格文章多產,關注的類別也很多,也是讓我增廣見聞的知識收集站!
寫了以上的分享後發現我關注的許多人都是在矽谷,而敝公司臉書的作者也挺多的, 我猜想可能是因為臉書的開放文化,所以吸引的人也是這樣的特質比較多!
當然如果你想要簡單一點一個大集合,換日線 Crossing 匯集了世界各地幾百位作者作品, 提供各領域各國家的觀點,讓你簡單一處看到許多優質內容。
你有推薦什麼哪個內容創作呢? 歡迎分享你的名單, 也希望因為這篇文章,我以上的論述建議,讓你開始練習寫作/創作/輸出!如果你已經有部落格、粉絲頁等,也歡迎你在這裡留言分享, 讓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04/WhyYouShouldStartWriting.html
葉蒂芬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分享花費了許多心血,4 年多來的矽谷找工作系列、經驗文章、及人物專訪總結
矽谷-世界的科技之都,對很多有人又著莫大的吸引力, 在我來到矽谷之前, 我會幻想著到蘋果、Google、Facebook 的公司總部,一窺這些帶來世界性改變的公司的辦公環境及氣氛,並實際和在這些公司工作的科技人士交流。
自從我來到矽谷,在當時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SolarCity 上班後,我開始把我的矽谷找工作面試經驗分享在我的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部落格,分享的契機是有一些朋友對於我的半路出家轉職的經驗很有興趣,同時因為一些人不在矽谷,很想了解在矽谷的找工作經驗是怎麼樣的。
於是我在幾年內,陸續分享了在美國矽谷找工作經驗系列,一共寫了 12 篇原創文章,從我的總結找工作經驗分享、軟體工程師找工作需要會什麼程式語言、美國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流程、如何寫 LinkedIn 讓各公司人資或獵人頭主動找上你、到美國現在主要用什麼工作平台來找工作、面試要如何練習、及被錄取後要如何談判,找工作的常見 F&Q等等,以下是我這 12 篇文章:
1. 軟體工程師美國找工作經驗分享
2. 程式語言- 到底學哪個好?我想進Google,我沒學OOO,他們會接受我XXX語言背景嘛?
3. 簡介美國軟體工程師面試流程
4. 等待機緣- 我要如何被人資或獵人頭發現? 我要如何脫穎而出? LinkedIn重要嘛?
5.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6. 軟體工程師面試準備- 面試要練習什麼? 找工作和練習的時間要如何平衡拿捏?
7. 被錄取了- 我該注意什麼,我可以談判要求多一點薪水、股票或假期嘛?
8. 矽谷找工作之常見問題 FAQ
9. 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10.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11. 英文履歷怎麼寫? 美國科技公司注重什麼?
12. 最有效得到面試的方式- 內部推薦: 尋找內推資源 & 歹晚郎互助網絡
這一系列的找工作文章,加起來有超過 10 萬以上人次的閱讀, 有許多讀者的互動、共鳴、及詢問,更激勵了許多讀者、採取相關的行動, 面試了美國的科技公司,來到了美國、或是矽谷。
在找工作系列之後, 我關注探討了一些全球科技業及軟體工程師的現況的文章。 從 “2017 年科技業全球薪水趨勢 (2019 更新)”中分享了矽谷雖然名目薪水是全球之冠,但在考慮物價及支出水準之後, 德州奧斯汀其實是實質薪水最高的地區,比矽谷高出近 50 %。 總結來說,全世界的科技業人員的薪水還是在逐年上升的趨勢中。
在 “矽谷流行指南: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 我介紹了目前矽谷比較知名的一些流行事物。 許多在我們矽谷習以為常的日常所見事物,對於不在矽谷的朋友也算是開了眼界,多了解矽谷的現況。
“有感 ”陳瑞聰之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不知是哪個矽谷?”,則是因為當時台灣許多人因為陳瑞聰用矽谷來評論一例一休,我用我在矽谷的經驗提出的觀察。 矽谷這裡大家都很拼命沒錯,我覺得在美國,應該就是矽谷的步調最快、壓力最大,要和全世界人才競爭,大家都很有自覺努力。但就工作時間來說,但除了在像是在 Tesla 工廠需要 24 小時輪班的工人及工程師要 6 點換班上班,軟體工程師們的上班時間都很彈性。況且上位者不是應該帶領大家走出更好的路,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有品質嗎?矽谷這裡公司都是在比福利的,領導階層是不會(也不敢)公開的要大家長時間工作的。
“Is winter coming? 凜冬將至?”, 則是我閱讀了 Uber 早期投資人 Jason Calacanis 寫給他投資的 250 多個創業者的信,他預估接下來兩年市場會有 20~30% 崩盤的機率。我佐以其他例子,像是許多科技公司趕著上市從資本市場拿錢,上市後的公司估值沒有想像中高,表示市場可能正在冷卻。而我們關注產業、世界趨勢。如果整個市場都即將修正,我們可以參考過往歷史,提前準備,避免自己及家人陷入危機之中。
“選擇比努力重要” 則是看到我的前公司 Tesla 的裁員新聞有所感觸, 一位我所尊敬的前輩說過 "職涯的成功發展,選擇非常重要,做什麼產品,跟什麼人一起工作,比每天埋頭加班更重要。一次好的選擇能讓你領先同儕十年、二十年,一個差的決定,也能白白浪費一個頂尖人才數年的人生黃金時期。" 在我們職涯發展,切記不要終日低頭努力,也要抬頭觀察趨勢,做出對自我最好的決定。
而在 2019 年以來, 我也嘗試藉由直播訪問矽谷傑出的人物,由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來給大家帶來更多啟發。
第一個直播是訪問擁有多經驗的矽谷產品行銷經理(Product Market Manager) ,同時也是知名部落客矽谷阿雅, 幾個重點像是許多時候大環境不好,我們需要更加努力。阿雅主動出擊和教授、校友聯絡、參加networking event 先做好功課查詢好有誰會去,還準備好企劃書呈現。 我在參加農業圖書館的 conference 時準備好和館長自我推銷等等。 很多時候機會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許多人常有疑慮說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做ABC...請就勇敢的去嘗試把!不管是轉領域、換工作、換大學專業、出國、你可以小小的在業餘時間嘗試、上課、做兼職、你做了一陣子就會知道你會不會想要真的百分之百的投入! 不管你做或是不做, n 年後你都會變老 n 歲, 不要 30 年後你後悔在 2019 年沒有做你現在有的念頭。
我不知道我的經驗會不會不夠? 公司不要我? 怎麼辦? ...我們也不知道阿,你可以試試看投履歷阿? 像我 2015 年請朋友內推臉書工程師職缺,早上內推完,下午就被拒絕了! 那我就知道我的經歷還不夠,達不到臉書標準! 之前有朋友說我都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我問了一下他投了幾個工作,他告訴我投了 10 來個!我 2012 年投了 800 多份履歷,2015 年找工作投了 180 幾個, 阿雅也提到她 2008 年投了 500 多份履歷, 如果你沒有投超過 100 份以上,先別說你還找不到工作阿!
和矽谷阿雅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55076742045622/
第二個直播訪問了矽谷的社會學家及 UX(使用者經驗) 研究員 Tiffany, 社會學的她目前在矽谷頂尖科技公司做使用者經驗研究員,她同時也是換日線的知名作者"葉蒂芬/出走社會學家的音樂之旅"。
她從醫療領域的 consulting 出發, 一步一步的走到 UX (User experience 使用者經驗) Researcher 的身分。 從訪談中,我了解到 Tiffany 做事情認真的一面。 她說, 在醫療器材公司的時候,如果她要訪問醫生,她會把所有可能相關會談到的期刊都讀過,並且把專有名詞都搞懂! 事情做到極致, 成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在美國科技公司的 UX 團隊, 成員組成可能有社會學家、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 大家用研究方法,來探詢使用者想要或是還沒想到的功能。
最後,學生時期,社團的朋友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幫忙很多,大家在學生時期多認識朋友交心,未來可能都會是你生命路上的貴人。 如果可以在學生時期多去實習的話,盡量多得到實習經驗,這可以幫助你快速判斷你是否想要做一件事情。
和 Tiffany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1100681920124093/
第三個直播訪問了女神學霸 PM Jackie, 她是 MIT 畢業的高材生,2011 年 MIT 林肯實驗室以她的英文名字,為火星附近編號 26424 的小行星命名。她的故事也被出版成書 “星星女孩遇見MIT:台灣洪瑀勇闖麻省理工學院的追夢旅程”, 她目前也是矽谷知名科技公司的 PM Manager。
她的經驗分享中告訴了我們,她是各很會為自己規劃目標,並且強力執行的人。 同時她很多生命的關鍵決定,像是在某個時間點做什麼實習, 錢不是最大的考量!每個經驗她都是為自己人生的終極大目標而決定的!
而矽谷的 PM , 有別於其他地方,注重 Business Plan 撰寫, 產品的方向規劃、用戶需求的痛點、各種分析。和 engineer、 researcher、 analyst、 data scientist、designer 等合作。如果想要往 PM 領域發展, Jackie 的建議多嘗試 & 多學習!網上許多資源的可以幫助你,像是Medium 上的文章, 還有也推薦 High Output Management 這本書。
和 Jackie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605409796634177/
第四個直播訪問了我的偶像大師士旗,大師是台灣政治大學畢業、清大碩士, 畢業後曾任職於趨勢科技、台灣 Yahoo 。 後來調來矽谷 Yahoo, 隨後又在 Spotify、 Netflix、及 Facebook 任職。 集各大亮點經歷於一身, 2017 年,因為看好區塊鏈的未來, 毅然決然辭掉 Facebook 總部工作, 加入台灣新創奮鬥。
大師分享了在工作上要勇於 Say no ( Focusing is about saying no),並勇於做決定 Ask for forgiveness, not permission,許多時候你的專案你就是最了解的人,不需要因為你的老闆或是其他資深人員的意見而動搖你的專業判斷。
大師找工作經驗算是一個奇蹟旅程, 調來美國的機會是剛好來美國 Yahoo 出差的時候聊到,剛好有缺就立刻面試。Spotify 是前 Yahoo 同事去紐約 Spotify 做事,推薦他一起去 (fun fact: 那時候近 30 歲的他將近是公司年紀最資深的員工)。Netflix 也是前 Yahoo 同事介紹, 認同要做原創內容(像是紙牌屋)所以加入,Facebook 是因為認同 Facebook 在前端領域的技術及新突破,想要加入在引領趨勢的公司。
而加入台灣新創則是剛好有學長聊到要做的新創, 因為認同公司的理念及目標,所以放棄在矽谷的累積回台灣一起加入。大師同時也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環境可以讓年輕工程師發揮, 他們的公司也在盡一份心力提升台灣的軟體工作環境 ,其中一個例子像是希望每個加入 MaiCoin 或 AMIS 的工程師至少可以拿到 100 萬台幣的年薪。
和大師士旗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381514728798071/
第五個直播訪問了矽谷狂熱棒球魂的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鳥人球棒台灣負責人的麒仁。 麒仁大學念政治大學資管系, 畢業後先於仁寶電腦擔任軟體工程師, 並來美國 Carnegie Mellon 念碩士, 畢業先到矽谷 Oracle 擔任軟體工程師。 目前是 Workday 的軟體工程師。
除了軟體工程之外, 麒仁有一個熱愛棒球的心。 他週末都會參加灣區的棒球聯盟, 曾在棒球聯盟得到冠軍,之後更籌組灣區台灣棒球隊。 為了讓更多人用到好球棒, 他也在業餘時間幫忙推廣“鳥人球棒”。 蘋果日報今年還有訪問他的專題。
在訪問中他提到了許多棒球上的科技輔助,而他幫忙的鳥人球棒則是因為他一起在灣區打棒球認識的好朋友,鳥人球棒的創辦人想要拓展市場, 於是麒仁就開始幫忙台灣的部分。希望介紹美國的好球棒給台灣的職業、業餘、或是喜愛棒球的朋友。
他白天上班,晚上及週末忙棒球事物,他完美的讓大家知道夢想和工作是可以並存發展,如果你有想要達成什麼目標,你一定可以找到時間做到的!。
和麒仁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2318037851743236/
第六個直播則是特別針對的主題,訪問前臉書工程師 Alexander 談如何成為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Alex 是前 Facebook 工程師, 也曾任職於 WhatsApp、 Tango、及 Instagram,目前是是全球最大同志交友平台 Grindr 的行動開發 VP。
訪問中我們先定義一流人才是是能幫公司把一個 app 從 80 分做到 100 分的人, 矽谷科技公司願意花大錢雇用這樣的人,因為一個成熟的 App 會遇到很多有挑戰性的問題,而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可以在程式碼審核中把關,在架構上調整, 讓 app 可以持續進步。
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常常有的特質是: 邏輯思維清晰、知道如何做有效率的溝通、有App 效能優化的經驗、善長解決棘手的問題、能夠做好審核程式碼、並且知道如何定義好個人及團隊的方向。
而挑選一個能讓自已快速成長的戰場則是讓人可以快速變成一流高手的秘訣。公司能提供的發展空間很重要,對於自已的 career path 在規畫的時候,須要注意自已做事的內容,是不是有持續的提昇自已的價值。另外,公司有發展、持續賺錢,有正向現金流,個人也才會相對的有機會發展。加入一間公司前可以仔細查看公司的商業模型/成長/高層的背景, 並多了解自已老板的背景,很多人做不開心是因為老板不懂自己的貢獻,自己被低估。
台灣的軟體業及行動開發近來有顯著的成長,希望各位軟體工程師都有找到方向,早日晉升頂尖的工程師。
和 Alexander 訪問的完整內容歡迎收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489210741639987/
未來的許多直播也在聯繫規劃中,希望藉由我一系列的工作文章、生活體驗、以及人物訪問,帶給大家更多矽谷經驗及成功故事啟發。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7/SiliconValleySummary.html
葉蒂芬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 記憶,平常都放在那個抽屜裡。
會打開不是為了追憶過往,
是因為看到自己和你,
現在,都過的很好。
能記起的,
又有故事的,
多半,
避不了朋友的追問,
逃不過家人的關心,
唯有一瞬,
只有你我知道的,
那份快樂,
那份曾有的快樂。
先不管那樣的快樂是不是錯覺,
至少,我們都盼過。
而那也不重要了。
我們,都過得很好了。」
情人節特別篇 ―― 在這座城市找到了你。
告五人 祝大家
情人節快樂!!
#告五人
#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
#披星戴月的想你
上集《披星戴月的想你》
https://youtu.be/VpwAq7hiij0
續集《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遺失的情人節版
https://youtu.be/fiDZGZMN9wE
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官方版MV
https://youtu.be/PlCbgZxonJs
-
告五人 第二張創作專輯《 運氣來得若有似無 》⠀
🎧立即聆聽:https://stars.lnk.to/EasyComeEasyGo
⠀
▸▸ 實體通路全面上線 ▸▸
▸ 相信音樂購物網:https://reurl.cc/R1pvrx
▸ 誠品音樂:https://reurl.cc/OqlGaX
▸ 博客來:https://reurl.cc/VXr88R
▸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d5E7Wy
▸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j5NlGp
▸ 滾石購物網:https://reurl.cc/k0RlEL
-
/ 音樂製作 /
發行製作 Published&Produced by: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B’in Music International Limited
經紀 Artist Management:相遇音樂有限公司 Begin Music Limited
監製 Chief Executive Officer:陳勇志 Ason Chen
製作人 Producer:陳君豪 Howe Chen@成績好工作室
編曲 Music Arranger:吿五人 Accusefive
吉他 Guitar:潘雲安 Pan Pan An
鋼琴 Piano:潘雲安 Pan Pan An
貝斯 Bass:余銘展 Daniel Yu
鼓 Drum:林哲謙 Richard Lin
合音 Backing Vocal:潘雲安 Pan Pan An, 犬青 Quan Qing
合音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潘雲安 Pan Pan An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Hsuan Yeh, 錢煒安 Zen Chie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112F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文萱 Ziya Huang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沈冠霖 SHENB
母帶後期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Randy Merrill
母帶後期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 影像製作 /
鳥兒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Birdy Production.
導演 Director:邱柏昶 Birdy Nio
導演助理 Director Assistant:蔡幸伶 Hsing Lin Tsai
製片團隊 Production Team:光影哲學設計有限公司 GuangYing Production Co.
製片 Producer:李光哲 Jay Lee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蔡雅筑 Ya Chu Tsai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李佳樺 Chia Hua Lee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莊竣瑋 Chun Wei Chuang
攝影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余書豪 Jesse You
攝影二助 Second Assistant Camera:馬崇智 Chris Ma, 蔡宜廷 Yi Ting Tsai
燈光師 Graffer:許鈞筌 Chun Chuan Hsu
燈光大助 Best Boy Electric:王彥傑 Right Wang
燈光助理 Electrician:蔡明釵 Ming Chai Tsai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Lensbank
鏡頭銀行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視動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Visionary Creature Image Company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石尚瑋 Shang Wei Shih
美術助理 Art Department Assistant:古又如 Yu Ru Ku, 蔡佩蓉 Pei Jong Tsai
造型指導 Costumer Designer:郭芳慈 Kuo Fang Tzu
造型師 Costumer:謝睿玄 Klaus Xie
妝髮師 Hair & Makeup:林瑀萱 Yuma Lin
花絮側拍 Behind the scenes:賴禹諾 Yukno
剪接師 Editor:謝佩芬 Summer Sha
標準字設計 Font Designer:盧冠瑾 Gwen Lu
調光室 Color Grading: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Timeline Studio
調光師 Colorist:蘇佩 Pipi Su
專案管理 Post-production PM:陳映芳 Ying Fang Chen
演員 Cast:黃騰浩 Tender Huang, 張寗Chang Ning, 劉宇菁Juno Liu, 劉曜誠Eddie Liu
群演 Extra:
郭政賢、謝倩婷、張丁文、梁尚群、郭宗翰、王勇順、王筱婷、許毓庭、陳金蘭、王智弘、陳佳璟、蔣玫、謝天明、李育修、魏士均、張翔瑋、廖家逸、張義、蘇昭允、戴瑜萱、曹祖兒、廖安琪、陳瑋、卓逸昌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廖安琪、李思萱
‥‥訂閱・相信‥‥‥‥‥‥‥‥
▶ 訂閱相信音樂YouTube官方頻道
– MV首播、新歌搶先聽、獨家花絮
http://bit.ly/YTBinMusic
按讚相信音樂官方FB Like on Facebook
– 官方訊息公佈、即時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ibinmusic
➩ 告五人OFFICIAL ➩
★ YouTube:@告五人Accusef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ccusefive/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ccusefive/
★ Weibo:https://weibo.com/u/620719414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iDZGZMN9wE/hqdefault.jpg)
葉蒂芬 在 sodagreen official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收聽:https://lnk.to/SG_TWBF
訂閱頻道:https://pse.is/PDD3C (記得開啟小鈴鐺!)
/
蘇打綠 連結起彼此分隔的心
為了你們 再相聚 勇敢相信
Tomorrow will be fine.
降落練習同時 也屬於上升的飛行 一 蘇打綠
經過三年的休團,蘇打綠再聚首全新出發。回溯這個團體的命運,稱不上多舛,但老天爺的確賦予他們一股凝聚的神力,就像誰能料想當初這個學生樂團只是因為準備要解散,所以率性決定展開巡迴演出,而這一演出下來,就再也散不了。
2020蘇打綠相隔三年的第一首全新單曲,選在2月24日正式發表。此時蘇打綠六人的攜手並進,不光是再度凝結彼此最初的信仰,也在這個瀰漫惶惶不安的時機,傳達音樂能量,這正是他們一直所擁有的療癒效力。(— 趙雅芬 )
/
〈Tomorrow will be fine.〉
詞/曲:史俊威
這條路 好漫長 時光逼著我們長大
好多話 不能講 只有把酒言歡地藏
這世界 說大不大
一生能有多少的失望
一人能裝多少的希望
我最盼望有一雙翅膀
能夠帶我飛離這城牆 讓我們 都一樣
停不了對夢想的渴望
那就放膽一搏再去闖一闖
Tomorrow will be fine.
Tomorrow I’ll be fine.
Tomorrow we’ll be fine.
黑夜裡 的亮光 放在心裡自問自答
對不起 我好傻 並不只是一句氣話
再一起 地老天荒
一生能有多少個願望
我最盼望有一雙翅膀
能夠帶我飛離這城牆 讓我們 都一樣
停不了對夢想的渴望
那就放膽一搏再去闖一闖
Tomorrow will be fine.
Tomorrow I’ll be fine.
Tomorrow we’ll be fine.
穿過雲間的光照在人間
這是我們宣告的信念
我最盼望有一雙翅膀
能夠帶我飛離這城牆 讓我們 都一樣
停不了對夢想的渴望
那就放膽一搏再去闖一闖
Tomorrow will be fine.
Tomorrow I’ll be fine.
Tomorrow we’ll be fine.
#蘇打綠 #sodagreen #tomorrowwillbefine
▂▂
製作人 Producer :徐千秀 Chien-Hsiu Hsu
編曲 Arrangement :蘇打綠 sodagreen
演唱 All Instruments and Vocals :蘇打綠 sodagreen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單為明 Link Shan @ Lights Up Studio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 :于世政 Shih-Cheng Yu @ Lights Up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柯宗佑 Eugene Ke @ 菲蒂蔻娜錄音室 Fatty Corner Studio
母帶後期製作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Ted Jensen @ Sterling Sound
詞/曲 Compose / Lyrics:史俊威 Chun-Wei Shih
導演 Director:李伯恩、蘇聖 Lee Po-En、SuZan @ 我的檔期 My Schedule
發行 Publish:環球唱片 Universal Music Taiwan Lt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RIjRbWY_qs/hqdefault.jpg)
葉蒂芬 在 TXO Liang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我第兩百零三部影片 之後會陸續的上 英雄教學 觀念教學 實況精華 等等...各式影片 喜歡的朋友就追隨吧 如果不喜歡 那就多看幾遍就會喜歡了
◆常用英雄的出裝及奧義都在簡介裡
訂閱頻道收看最新影片: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qv-4Sv2ImuG860xx-Lj-Q
▼▼▼實況都在這開 有問題也可以私訊我▼▼▼
Facebook個人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xoliang/
▼▼▼喜歡的話也可以斗內我跟我說說話唷▼▼▼
歐付寶 :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B01AB4343B42971B158AF3965E55480
#txo
#liang
#Ki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8WyTFgTXh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