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入門 II 《內疚》
一首坦白了所有女人渴望心跳自由的追求
越純真越罪惡
越誠實越內疚
柏拉圖《洞穴理論》引申愛情裡的真實與假象 僅是一念之隔
孫盛希挑樑擔任專輯製作人 包辦製作・詞曲・演唱 全方位矚目
女人入門第二課:
「當自由不是真的自由,愛或不愛都是罪惡」
愛情的起始是彼此願意交出了自由,困綁在一起
直到其中一方想解開束縛
但有著缺口的靈魂,也不算是真正的自由了
【數位音樂線上收聽】
♫ iTunes /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rj4qGH
♫ KKBOX→ https://kkbox.fm/Ka2VEn
♫ MyMusic→ https://bit.ly/2Ib4VMN
♫ friDay音樂→ https://bit.ly/2HQNm59
♫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disc/15221
♫ 百度音乐 → http://t.cn/RunsZgO
♫ Spotify→ https://spoti.fi/2riG9R4 (全世界不含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已上架)
♫ Akazoo Music→ https://bit.ly/2wb6GEX
♫ JOOX Malaysia→ https://bit.ly/2HRN3mG
女人入門Vol.2《內疚》是孫盛希2018最新專輯最先開始錄製的第一首歌,同時擔任專輯製作人的希希,跳脫以往歌手演唱、詞曲創作人的身份角度,從製作最初即傾力投入所有精神構思著整張專輯的核心概念、每首歌曲方向涵蓋的深度廣度以及富有層次的視覺美學,在《內疚》的製作過程中希希開啟了歌曲放入「女人哲學」的視角,靈感來自 #柏拉圖 的《洞穴理論》,從人生比喻轉換影射愛情生活,愛情裡的自由究竟有多少限制?愛情裡的罪惡感關乎誰對誰錯,還是僅是一種選擇?
「一群在洞穴裡被繩索束縛住手腳不自由的人,只能看見火花輝映在眼前的影子,其中一人掙脫逃出洞穴,後來重返原地告訴同伴真實世界的模樣,萬物並非僅是洞壁上的影子,但這群人把這唯一的背叛者給打死了。」
——柏拉圖《洞穴理論》
在愛情裡,當其中一方勇敢面對感情的停滯現狀,選擇了離開後會獲得的自由,但離去後帶來的「罪惡感」,身體自由了,卻也讓心不自由了;而當見到外面世界的真實,可能不如想像中美好,想要灑脫卻又對感情還有眷戀,問著自己,心又真正自由了嗎?
愛他?或愛自己?選擇任何一邊,都對另一邊感到罪惡。兩者之間反覆著人性的矛盾,如同歌詞中真切的自喃:「貪圖假象的,否定擁有的,自由不是自由,愛或不愛都罪惡。」踏向女人入門的第二課,可以追求渴望的自由,卻必須也要面對自己的矛盾,承擔後果。
孫盛希 X 葛大為 詞曲絕佳默契 獨特氣質搭擋
滾石電音 新生代DJ Slamer X 韓國混音大師MasterKey
聯手打造全新魅力抒情電子樂 令人中毒沈醉的聽覺衝擊
《內疚》歌詞從孫盛希清晰深刻人性的概念出發,與 #葛大為 共同填詞,以孫盛希的詞為主幹,葛大為保留了希希個人直白的詞句語氣、直接誠實的態度,稍作潤飾,近乎完整地呈現了希希原來寫詞情境的狀態,以及凸顯她創作風格的真實不做作,兩人逐步刻畫、坦然說出女人內心的光明與黑暗,獻上一次關於「罪惡感」最誠懇赤裸的告解。歌曲的前奏ㄧ響起,彷彿營造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洞窟中,拿著聚光手電筒往前探索,耳邊迴盪著迷茫向前的腳步聲,接著主歌一下,在歌聲背後急切的鼓點透露焦躁不安欲掙脫的速度感,在副歌時加倍堆疊的背景樂聲將速度感轉化成狂奔的步伐,成一幕一幕回憶與現實快速交錯的畫面感,直到曲末,竟有種放盡氣力、暫時不用再去想的解脫之感。
《內疚》的曲是希希在好友分手時寫下來的,嘗試以電子曲風的方向去構思,簡單又反覆的鋼琴,說著女人心中堅決與不捨之間的掙扎感,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朋友們的分手,用一種同理心與哀傷寫成了曲;編曲源自希希的鋼琴,結合去年十月曾合作《念夏》一曲的滾石電音新生代DJ #Slamer 的神來之筆、令人驚艷的電子元素;這次歌曲混音與後期製作,擔綱製作人的孫盛希決定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與突破,將自己韓國出生、對韓樂製作圈略有研究的背景,投入《#內疚》的製作環節中,特地邀請很欣賞的韓國混音大師 #MasterKey 進行首次合作,韓國電子舞曲在混音&Mastering後期處理上風格強烈的製作手法,以及樂曲編制聲量調控的獨到品味,再加上台灣新生代DJ Slamer的編曲,融合台韓音樂各自的優勢,希希在身任製作人的初試啼聲,即展現了在音樂製作上的才華與獨特見解;希希深具聲音表情的詮釋,完美細膩呈現女人情緒心思翻騰的層次,新穎、大氣、脫俗,讓人中毒反覆一再聆聽的新抒情電子樂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萬物理論線上看 在 孫盛希 (shi shi) Facebook 八卦
女人入門 II 《內疚》
一首坦白了所有女人渴望心跳自由的追求
越純真越罪惡
越誠實越內疚
柏拉圖《洞穴理論》引申愛情裡的真實與假象 僅是一念之隔
孫盛希挑樑擔任專輯製作人 包辦製作・詞曲・演唱 全方位矚目
女人入門第二課:
「當自由不是真的自由,愛或不愛都是罪惡」
愛情的起始是彼此願意交出了自由,困綁在一起
直到其中一方想解開束縛
但有著缺口的靈魂,也不算是真正的自由了
【數位音樂線上收聽】
♫ iTunes /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rj4qGH
♫ KKBOX→ https://kkbox.fm/Ka2VEn
♫ MyMusic→ https://bit.ly/2Ib4VMN
♫ friDay音樂→ https://bit.ly/2HQNm59
♫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disc/15221
♫ 百度音乐 → http://t.cn/RunsZgO
♫ Spotify→ https://spoti.fi/2riG9R4 (全世界不含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已上架)
♫ Akazoo Music→ https://bit.ly/2wb6GEX
♫ JOOX Malaysia→ https://bit.ly/2HRN3mG
女人入門Vol.2《內疚》是孫盛希2018最新專輯最先開始錄製的第一首歌,同時擔任專輯製作人的希希,跳脫以往歌手演唱、詞曲創作人的身份角度,從製作最初即傾力投入所有精神構思著整張專輯的核心概念、每首歌曲方向涵蓋的深度廣度以及富有層次的視覺美學,在《內疚》的製作過程中希希開啟了歌曲放入「女人哲學」的視角,靈感來自 #柏拉圖 的《洞穴理論》,從人生比喻轉換影射愛情生活,愛情裡的自由究竟有多少限制?愛情裡的罪惡感關乎誰對誰錯,還是僅是一種選擇?
「一群在洞穴裡被繩索束縛住手腳不自由的人,只能看見火花輝映在眼前的影子,其中一人掙脫逃出洞穴,後來重返原地告訴同伴真實世界的模樣,萬物並非僅是洞壁上的影子,但這群人把這唯一的背叛者給打死了。」
——柏拉圖《洞穴理論》
在愛情裡,當其中一方勇敢面對感情的停滯現狀,選擇了離開後會獲得的自由,但離去後帶來的「罪惡感」,身體自由了,卻也讓心不自由了;而當見到外面世界的真實,可能不如想像中美好,想要灑脫卻又對感情還有眷戀,問著自己,心又真正自由了嗎?
愛他?或愛自己?選擇任何一邊,都對另一邊感到罪惡。兩者之間反覆著人性的矛盾,如同歌詞中真切的自喃:「貪圖假象的,否定擁有的,自由不是自由,愛或不愛都罪惡。」踏向女人入門的第二課,可以追求渴望的自由,卻必須也要面對自己的矛盾,承擔後果。
孫盛希 X 葛大為 詞曲絕佳默契 獨特氣質搭擋
滾石電音 新生代DJ Slamer X 韓國混音大師MasterKey
聯手打造全新魅力抒情電子樂 令人中毒沈醉的聽覺衝擊
《內疚》歌詞從孫盛希清晰深刻人性的概念出發,與 #葛大為 共同填詞,以孫盛希的詞為主幹,葛大為保留了希希個人直白的詞句語氣、直接誠實的態度,稍作潤飾,近乎完整地呈現了希希原來寫詞情境的狀態,以及凸顯她創作風格的真實不做作,兩人逐步刻畫、坦然說出女人內心的光明與黑暗,獻上一次關於「罪惡感」最誠懇赤裸的告解。歌曲的前奏ㄧ響起,彷彿營造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洞窟中,拿著聚光手電筒往前探索,耳邊迴盪著迷茫向前的腳步聲,接著主歌一下,在歌聲背後急切的鼓點透露焦躁不安欲掙脫的速度感,在副歌時加倍堆疊的背景樂聲將速度感轉化成狂奔的步伐,成一幕一幕回憶與現實快速交錯的畫面感,直到曲末,竟有種放盡氣力、暫時不用再去想的解脫之感。
《內疚》的曲是希希在好友分手時寫下來的,嘗試以電子曲風的方向去構思,簡單又反覆的鋼琴,說著女人心中堅決與不捨之間的掙扎感,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朋友們的分手,用一種同理心與哀傷寫成了曲;編曲源自希希的鋼琴,結合去年十月曾合作《念夏》一曲的滾石電音新生代DJ #Slamer 的神來之筆、令人驚艷的電子元素;這次歌曲混音與後期製作,擔綱製作人的孫盛希決定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與突破,將自己韓國出生、對韓樂製作圈略有研究的背景,投入《#內疚》的製作環節中,特地邀請很欣賞的韓國混音大師 #MasterKey 進行首次合作,韓國電子舞曲在混音&Mastering後期處理上風格強烈的製作手法,以及樂曲編制聲量調控的獨到品味,再加上台灣新生代DJ Slamer的編曲,融合台韓音樂各自的優勢,希希在身任製作人的初試啼聲,即展現了在音樂製作上的才華與獨特見解;希希深具聲音表情的詮釋,完美細膩呈現女人情緒心思翻騰的層次,新穎、大氣、脫俗,讓人中毒反覆一再聆聽的新抒情電子樂風。
萬物理論線上看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現象、我們的身體、思想、心理反應、……等,都是在不斷的變動之中,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甚至包括所謂的原則、真理,也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階段性的有差異。到了該改變的那一刻,應該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執著。
但是要做到不執著談何容易,該如何祛除執著呢?不妨試著從理性的分析,和對自己身心的體驗,來練習袪除執著。
所謂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緣」的觀念,來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緣是指一切的現象,不論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會的現象,都是時間和空間之下所產生的種種關係,是由許許多多因緣條件和合而生的,無法單獨發生,也不會突然出現,更不會永遠不變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項因緣條件改變,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你以為絕對不會變的事物,就會有了變化。
另外一種則是用體驗的方式。我們體驗自己生命的過程,會發現人的生命從小一直到老,到死為止,都在不停地變化,自己的身體、生理在變,觀念也在變。
例如一個人,本來是小男孩、小女孩,然後是少男少女,然後變成中年男子婦女,最後變成老先生、老婦人,不斷、不斷地在變,如果要執著,究竟要執著哪一個呢?究竟是十六歲的是我呢?還是八十歲的才是我?其實都不是,因為十六歲的時候已經過去,八十歲的現在也會過去,所以根本不需要執著。
從身體的變化可以更進一步來體驗心理和觀念的改變。從小開始,我們就不斷在受教育,也不斷受到環境、父母、老師以及時代變遷的影響,幾乎沒有一個觀念是屬於自己的,都是外來訊息的累積,然後才成為自己的想法。
而這些想法也是會變的,例如當你和別人談話,對方提出一個你前所未聞的新觀念,你聽了以後,腦中的想法可能因此轉變,不要說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不同,可能這一刻的你和前一刻的你就不一樣了。
不論從理論上來分析,還是從對自己的體驗,都可以證明,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甚至沒有一個「我」存在,那又有什麼好執著的呢?
不過雖然因緣在變化,但是當下還是有暫時的現象存在。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漂亮、好可愛,可是過了幾天,它就會凋謝,不漂亮、不可愛了,可能要換另外一朵花。既然知道事實如此,就不需要對這朵花太執著。因為花開、花謝,是自然現象,不需要太多的執著。
---本文摘自《找回自己》
延伸閱讀 👉因緣與偶然丶巧合的不同
https://youtu.be/BUMiuqlB6sc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花開花謝不執著
#找回自己
#因緣與偶然
#巧合的不同
萬物理論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跟你分享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二集。
在第二集裡面呢,我要跟你分享的,就是「不滿」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我們覺得幸福會遙不可及?
好像有些東西,剛開始覺得很開心,可是過不久,它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不管在你做的事情,還是在你很多關係裡,好像都是如此。
它的原因你可以聽聽看哦,其實宇宙萬物,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衪的設計、衪的很多出發點,到底衪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做運行、來做運作的?
然而呢,不管你站的理論是什麼,事實上,宇宙衪不是以人類的想望,更不是以你感覺舒不舒服為前提,來進行設計。
所以呢,在漫長的地球跟人類演化歷史裡,我們必須要不斷的跟寒冷、烈火、洪水、猛獸,還有跟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對抗,我們才能夠活到今天。
當你放眼到歷史的長河裡,你會發現,不管是人類還是任何的物種,才剛剛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就會發現下一個危機已經浮現;而且一個會比一個更加的棘手。
就像是很多棘手的文明病,在過去它很少發生,或者幾乎不會發生。但反過來問你,回到過去沒有這些文明病,難道就比較好嗎?
你要知道在過去,我們是一個很簡單的細菌感染,就會讓我們失去生命;因為在那個年代裡,是沒有抗生素的。
所以呢,感覺起來我們的醫學、我們的醫療,好像不斷的進步;但是呢,我們所面對到的對手,是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難以消滅。
所以,是不是說明了,我們才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就會發現下一個危機;而且會一回比一回的更加棘手。
在拿人類武器的發明來看好了,原本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器;結果隨著武器的進步,到頭來反咬自己一口,讓我們幾乎活在一個很大的恐慌裡。
過去冷兵器的時代,規模再大的戰爭,它的死傷跟我們現在面臨到核武的威脅,它可能一爆發之後造成的死傷,它根本不在一個思維的量級範圍裡。
所以你可以仔細看、你也可以仔細想,如果你是為了追求幸福、追求快樂,而做努力,其實你到頭來都會得到失望的結果。
因為為了追求幸福、快樂的這些努力,它在本質上,都有一個核心的信念,叫做我們要控制宇宙萬物、控制宇宙萬物的法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行。然而這可能嗎?
其實自然的秩序,不會把我們人類的慾望放入考量,衪對我們的需求,衪是無動於衷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天地不仁」是一樣的意思。
那可能你聽到這裡,你就會有一個感覺,難道萬物的運作法則,是跟我們人類作對嗎?
其實喔,它真正的關鍵、真正的理解,是在於萬物運作的法則,就只是法則,它不是為人類而服務,它是為萬物而服務。
所以呢,有一位美國社會活動的成員,叫約翰.海內斯霍姆士。他就說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他說喔:「宇宙並不是存心要跟我們作對,也不是不友善,衪只是全然的漠不關心而已。」
所以你可以仔細想想,因為這一份漠不關心,所以很多人他會去追求,可能是宗教、可能是很多信仰的寄託。
因為宗教、因為信仰,可以讓我們心中產生一個信念,叫做「我們會有一個守護者,或者我們會有一個照顧者;甚至於至少有一個神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
然而當我們追求宗教,或者追求任何東西,到了一種我們想要改變這個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則,我們一定會得到失望的結果。
所以我很認同一句話,這一句話是說:「除非我們在思考模式的根本上,去做重大的改變,否則喔,人想要有明顯的進步是不可能的。」
不管我們的物質世界、不管我們的環境怎麼樣變化,如果你的想法不改變,你的生命是不會改變的。
它跟你有沒有錢、科技進不進步,甚至於你有沒有一個伴侶、有沒有一份親密關係,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就像有一句老話這麼說:「兩個囚犯關在監獄裡,一個抬頭看見滿天星斗,一個低頭見到滿地泥濘。」
其實呢,宇宙萬物衪不會特別的優待你、也不會特別的虧待你。但是呢,你的主觀世界活得是否開心、活得是否有意義?關鍵就在於,你把你的目光放在哪裡?
所以呢,不管你的外境是如何,決定你是否感覺到幸福的,是你內在的和諧;而不是在於你是否能夠去控制宇宙的力量,或者是讓這個世界,按照你的意志來運行。
如果真的要用「控制」這兩個字的話,你唯一要學習控制的,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思考模式。
然而這樣的困擾,其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副產品,怎麼說呢?很簡單哦,你想想看,在人類歷史多數的時間,我們只光要「生存」都不容易了!
所以自然而然,根本不會有「想要怎麼樣過好人生」的問題,因為要留下人命都很難了,你怎麼會去考慮到人生呢?
然而也因為我們的文明,已經解決了我們基本的生存問題。這個時候我想,大家所在乎的,已經就不只是圖個溫飽,有很多新的需求、新的慾望,會不斷的發生。
隨著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我們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過得越是舒適,就會把幸福的標準,越往高處推。
然而就在這種期待不斷提升,而產生的矛盾感裡,我們就會發現哦,如果你一昧的就是在追求幸福;那麼「追求幸福」這件事,就會成為你「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
就像我常常講,如果你想要過個好人生,如果一昧的想要追求你的熱情,那「追求熱情」的這件事,正是讓你沒有辦法「過好人生」的主要原因。
因為真正的幸福,跟真正的熱情,它都不是用追求的。任何的「追求」,你都等於在企圖想要用你的意志,去控制宇宙萬物的法則。
然而「幸福」跟你的「熱情」不會來嗎?會來的!它會來的原因,都是在於你專注的,投注在你當下該做的事。
然而一樣的專注,有些人會成為一種「無意義的堅持」。
你會發現,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做著同樣重複的事。他增長的是歲月,他增長的是他的白頭髮,可是他的生命,並沒有因此變得更豐富。
所以我想喔,其實「堅持」不是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堅持的過程,你有沒有不斷的,去優化你正在做的事。
你有沒有用盡心思、不斷反芻,甚至於有意識的去提高你的標準、去提升你的挑戰程度。讓你同樣的事情,會不斷的進化、不斷的演進。
這一份進化跟演進,就像是你認識所有,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是一模一樣的。他多數時候,其實都在做重複的事,但是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他的出類拔萃?
我想真正的關鍵,就在於在他堅持跟努力,在他做著重複事情的過程裡,他不斷的去賦予新的意義。
也因為不斷賦予新的意義,所以他會有不同的發現。他可以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味道。
如果你不是活在現在文明的時代,或許「過好人生」這個議題,根本不存在;但是你無法改變的,就是你活在現代。你我都必須要為自己過好人生,負起該有的責任。
那麼在踏上這一條路之前,或許第一個功課,就是去面對「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控制任何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心在,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關鍵在於你的想法」。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就叫做【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的課程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歡迎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R5k_OerPIo/hqdefault.jpg)
萬物理論線上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拖延有理:從達爾文、達文西的拖拉歷史,看見被低估的人生智慧」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十五年之後才完成,並掛上祭壇。其實第一幅只遲了二年,但達文西賣給了出更高價的人,以示對教會的抗議。
★法蘭克‧萊特接下富豪委託的設計案。九個月之後,萊特在兩小時內火速繪出「落水山莊」設計圖,迎接突然來訪的雇主。
我們可以在「拖延」和「才智」之間,找到連結嗎?
拖延行為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創新嗎?
在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普世價值裡,「拖延」似是懶散見不得光的行為。本書作者安德魯‧桑提拉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拖延主義」的信奉者,總是花盡心思去做無關緊要的事,眼看著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卻放任自己的恐懼加深,仍然無所作為。
為了探索自己的拖延行為無獨有偶,桑提拉開始進行研究,並從歷史名人中找例證,如:達爾文、達文西、雨果、詩人泰德休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建築師萊特……,把他們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花招百出的拖延理由,以及分析拖延、擊敗拖延的方法,以流暢的文筆,描述成一篇篇如喜劇般的故事。之後再透過心理學家、哲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的文獻,解釋為何普羅大眾如你我,何以會拖延重要的事情,卻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信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真實故事,文字淺白,娛樂性十足。
★拖延不是病,是人性
▶ 「拖拉的人通常很聰明,畢竟他們得隨時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把事情拖個沒完沒了。」
▶ 「拖拉者,寧願讓人以為他們缺乏的是努力,而不是能力。」
▶ 「拖延造成失敗,也為失敗找到了藉口。」
▶ 「拖延,是因為擔心聽到他人的評價。」
▶ 「拖延,是因為害怕達不到對自己高期許的完美主義。」
▶ 「事情延宕下來,是因為對於被交付的工作規模和數量,給嚇得不知所措。」
▶ 「或許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吸引了我。」
★拖延是種「抗議」,也是種「掌控」
只有在以「選擇」為最高價值的世界裡,才有拖延和耽擱這回事。
作者簡介:安德魯‧桑提拉(Andrew Santella)
作品散見於《GQ》雜誌、《紐約時報書評》和《石板》線上雜誌。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此刻或許又找出什麼鬼理由,拖延重要的正事不做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hVp7TrVoY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