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遺址公園有幾株巨大的苦楝樹,清晨在兩排九芎樹林的小徑散步後,我常在一棵苦楝樹的廣闊樹蔭下靜坐半小時。靜坐時風裡有一粒一粒苦楝花飄落,花朵細小,像寧靜的初雪。
如果閉目靜坐,會聽到花飛花落細細窣窣,嗅覺裡也是一綹一綹淡淡花香。眼、耳、鼻、舌、身,六根很清楚認識著靜坐中的色、聲、香、味、觸。感官在靜坐中並沒有停止,而是更清晰了,清晰的視覺,清晰的聽覺,清晰的嗅覺⋯⋯。
也許因為視覺放鬆,視網膜上的焦點,有時會在遠山,有時會在很近的草地。去年做白內障手術,醫生向我解釋要放大瞳孔,更換瞳孔後方的水晶體。也告訴我這小小的雙凸面的水晶體,周邊有無數複雜的肌肉神經,肌肉放鬆,水晶體放平變薄,可以眺望遠方;肌肉拉緊,水晶體收緊變厚,可以聚焦在很近的地方。我們的視覺構造是最神奇的鏡頭,可以望遠,可以廣角,可以聚焦,比任何攝影鏡頭更伸縮自如。
隨著年齡老化,水晶體和周邊肌肉組織的彈性退化,伸縮緩慢了,就是看遠看近調整焦距吃力了,我們叫「老花」的現象。年輕時視力太好,初初老花,很不習慣,常常要瞇起眼睛,看書時手越伸越長,就是不想戴老花眼鏡。杜甫有一句詩說「老年花似霧中看」,應該是他老花了,但他調侃自己,這樣霧中看花也有朦朧的樂趣。
因為這句詩,轉換了心境,接受或欣賞自己用清晰之外的模糊看待可能更耐人尋味的世界。
曾經自豪於視覺的清晰精明,也可以轉換為此刻自豪於模糊的心境嗎?從靜坐中睜開眼睛,眼前是一朵苦楝落花,很少這樣聚焦看一朵只有綠豆大小的苦楝花朵,但它此刻這麼清晰,這麼大,像一朵蓮花,靜靜躺在草叢上。
莊子很早發現「大」「小」是相對的概念,所以他說「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佛家也明確說「納須彌於芥子」,須彌山很大,一粒芥子很小,但須彌山是可以容納進一粒芥菜種子的。只用皮毛的邏輯是非論辯,其實離真正領悟宇宙的本質探討還早。
老莊佛學很早在東方徹底討論了形而上的空間大小與時間長短。東方繪畫的長卷也不是歐洲透視的邏輯,不是機械鏡頭,而是還原到人的視覺真實。沒有比較,很難定大小,僅只這個圖像,也難判斷是一朵綠豆大小的苦楝落花。面前偶然聚焦在我的視網膜上的這小小一朵苦楝,我竟從未注意到的它細如秋毫之末的花蕊和黃色花房。
一朵花,因為聚焦,彷彿變得無限大,有這麼多細節。彷彿有宿世的緣份,它來到面前,再一次讓我思考了模糊,也思考了清晰。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3萬的網紅5分でできる DI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植物を育てるためのスマートな園芸のトリック 植物を育てるのは、必ずしも簡単なことじゃないというのは、育てたことのある人なら誰でも知っているし、植物の育て方を理解するまで、枯れてしまうものがでてくることも知っているはず。 だから、この動画では、自宅でできる園芸のヒントと植物のケアの仕方をご紹介。 植...
菜根園種子 在 Facebook 八卦
這段期間以來,大家都有很多的失去,但別讓苦悶佔據我們有限的人生。閱讀能豐富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心靈、給予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向,也能學習新技能,獲取新知。小說也好,食譜也好,為下一趟旅行準備的旅遊書也好,就是現在,去尋本自己喜歡的書吧!
---------------------------------------------
📚【Keep Reading! Let’s讀it.】📚
#文化部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沒錢、沒時間、或受困於疫情無法去旅行,那就閱讀。因為文字可以帶你到任何遠方,謝謝房市達人 張旭嵐點名邀請,為大家推薦一些對身心靈有益,喜歡的書單。』
👉(1)必讀No1
《樹冠上THE OVERSTORY》
作者:Richard Powers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期待了非常久,終於盼到《樹冠上THE OVERSTORY》上架!這本書曾獲2019年普立茲小說獎,在美國上市三年多,至今仍高踞各獨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作者鮑爾斯藉由幾段故事,道出樹木在九位主角人生中的關鍵存在,每個人物都伴隨一棵與命運休戚與共的樹登場,小說裡除了展現作者對植物的熱情與調查深度,故事線還延伸到越戰歷史、北歐移民史、以及戰後中國移民面臨的內心糾結,內容甚至還出現中文古詩,鮑爾斯的文采令人讚嘆,但用英文呈現的中文詩,要「再」譯回中文談何容易,想來就是個艱鉅挑戰!
譯者施清真是我大學時期非常喜愛的一位老師,施老師目前旅居美國,為了完整譯出原文的意境,她與原著作者長期保持書信往來,反覆商討用字,還因此結交為好友,在施老師的邀請下,鮑爾斯更欣然為中文版撰寫一篇全球獨家的跋文,成了這本書的一大驚喜!我完全認同鮑爾斯所說的:「若想在地球上永續生存,我們就必須與樹木結盟。」因為人類在地球上有如滄海一粟,樹木才是地球真正的守護者,我們得試著去傾聽,傾聽樹木想說些什麼。
👉(2)《通往世界的植物》
作者:游旨价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非常適合作為《樹冠上》延伸閱讀的書,這是一部臺灣高山植物的自然溯源史,透過高山植物群引路,揭開百萬年來臺灣島與全世界的連結。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是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你知道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嗎?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是什麼?這本書能告訴你答案。
👉(3)《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作者:Eric Chaline
譯者:高萍
出版社: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前面都介紹植物了, 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連礦物一起來吧(笑!)其實是孩子學校的暑期書單裡有這本書,在網路書店試閱了幾頁後,覺得非常有趣,馬上訂一本來看,國一升國二馬上要接觸理化科目的學生,非常建議閱讀。這是一本貫穿遠古時代到現代科技世界,述說礦物如何影響、甚至定義人類生活的故事集。像是促使甘地發起獨立運動的開端,竟是再平凡不過的鹽;居禮夫人發現的鐳,曾被不知情的工廠女工塗在指甲及牙齒上當成夜光塗料炫耀,引發一場百人中毒大悲劇;馬路上灰黑的瀝青,曾是保護基督教國家免於毀滅的神奇「希臘火」,這本書的圖片非常豐富,從遠古原始人類敲出第一柄燧石刀刃起,以50種礦物描繪出貫穿數百萬年的人類足跡,敘述我們如何用礦物構築家園,如何發現並利用它們建構起整個人類文明社會。
👉(4)《讓天賦自由》
作者:Ken Robinson/Lou Aronica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但遇到成天只知道闖禍惹事,成績又不怎麼樣的孩子,爸媽只能乾瞪眼,實在不知道他會有用在哪裡?在我對教育徬徨無助的時候,有老師建議我看看這本書,書中59個最真實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過著挑戰重重的生活。他們的人生歷經低潮與阻礙,卻終究獲得肯定與成就,這些故事的重點不在於他們的成功,而在於你如何回應內心的呼喚,找到你的熱情所在,或許一切都會改觀!
👉(5)《自在生活: 涓涓的101道家傳好味》
作者:胡涓涓
出版社:幸福文化
這本書對身心靈超級有益啊😆!想吃什麼?照做就對了!
沙茶羊肉空心菜/黑胡椒牛小排/鹽酥蝦/螞蟻上樹/乾扁四季豆/薑絲炒大腸/乾燒蝦仁糖醋雞丁/蒼蠅頭/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鹹蛋炒苦瓜/滑蛋蝦仁/油豆腐鑲肉/回鍋肉/照燒豬肉片/客家小炒/宮保雞丁......
Carol老師的食譜不管中式還是西式,只要照著做不大會踩雷,我煮菜煮到沒點子的時候就乾脆把書丟給小孩,「來,自己去翻一翻看想吃什麼?媽去買菜來做。」這本主婦寶典,你必須擁有。
推薦好書大家一起來,我邀請好朋友 東森氣象主播王淑麗一起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萌芽。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菜根園種子 在 Facebook 八卦
2021 runfordream校園講座
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如果你問我:「對我來說,有意義嗎?」
我會回答著:「連續9年,也許對現實生活沒有實質的幫助,但心靈絕對是充實的。」
每年連續兩週,山線、海線、市區,
這次破紀錄移動了將近3014km!!!
開車累了就路邊睡一下,體力快被扎乾,
因為要去很多地方和轉點,開銷也算大,
為了省下費用,用火車和租機車方式移動,
連民宿或是學校都驚訝,
2個行李箱、2個背包,還有手提袋,
竟然可以裝的下這樣騎車,
有去過印度和非洲,看過他們更厲害,
這對我說是小case🤣
(有顧及交通安全請大家放心)
很多學校以為我會開車或是有保母車,
沒想到我帥氣的騎車穿雨衣到學校分享,
我想對於校園與教育,簡單而純粹,
不要有任何包裝,不要有物質迷失,
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我沒有比較特別
和大家都是一樣的
這兩週,奔波不同的縣市,
前往從沒去過的地方,
看了從沒看過的景色,
深入12所學校與文化及部落,
看見了許多不一樣的台灣,
記得去了花蓮偏遠的學校,
沒想到校長比我還年輕,32歲,蝦密!
詢問一下才知道,校長以前是念師大教育系,
一直對於偏鄉希望能夠來耕耘,
於是他離開板橋來到花蓮,
一待就是好幾年,
與校長聊天中,有幾句打動我:
「雖然學校人數很少,只有32人,
別於市區,這裡的學生的純真與善良,
會讓你真心想繼續留在這裡,
如果沒有人來任教,或是學校消失了,
可能這裡的部落也會慢慢埋沒,
他們沒有坐過捷運、沒有近看過飛機,
我們希望能夠帶動不同的教學活動,
活化校園與這裡的社區,
所做與希望看到的,
是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這9年前往了221所校園,
山區、海線、市區,
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格與教育資源,
有校園產學合作,讓學生自己種菜,
認識牛耕的體驗,推廣環境生態教育
以及海洋課程,
考試升學為第一優先的目標等等...
也看見有學生家庭背後的心酸與過程,
父母吸毒、家暴、隔代教養、新移民、
無人照顧、營養不良...
其實社會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環境,
認識了很多努力奉獻的老師與校長,
以及社工團體書屋等陪伴,
我相信學校風氣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想法與態度,
我們能做的,是埋下
一個種子、
一個念頭、
一個想法、
也許幾年後,它會萌芽,會茁壯,
能夠影響一個,就是最棒的事情了吧.
這幾年,自己也改變了一些想法,
以往覺得四處奔波很累(其實還真的很操)
訓練也會打亂,工作幾乎全暫停,
但看了很多地方,很多默默努力的故事,
在滿是全力衝刺高度壓力追求工作的社會中,能夠停緩下來看看四周,進入不同的環境,
重新調整心態,不再抱怨,
而是想想,能做些什麼,
那是一種平和,一種心態
在校園分享結束後一天,
我還疲累在床上補眠,
正想著潘瑞根老師今年退休,
要不要校園分享就最後一屆了呢?
手機響起,林頌凱醫師打給我,
「彥博,這一趟辛苦了,有很多體會吧,下次和我分享一下,我會繼續一起支持,並贊助這次費用。」
嗚嗚嗚嗚,揪甘心,謝謝頌凱醫師,
難道明年又要催落企了嗎?
#休息後準備到山上訓練
#runfordream校園講座
#2022年請給我時間冷靜思考會不會再執行
菜根園種子 在 5分でできる DIY Youtube 的評價
植物を育てるためのスマートな園芸のトリック
植物を育てるのは、必ずしも簡単なことじゃないというのは、育てたことのある人なら誰でも知っているし、植物の育て方を理解するまで、枯れてしまうものがでてくることも知っているはず。 だから、この動画では、自宅でできる園芸のヒントと植物のケアの仕方をご紹介。
植物に虫が付いてしまった場合には、土にニンニクを混ぜれば、取り除くことができるはず。
ランには水をあげてはダメ。 その代わりに、2~3個の氷をあげてみよう。
古い写真立てを使って、植物を育ててみよう。 これは、多くのスペースを必要としない、ツルなどの屋内用のツタ植物にピッタリ。
アロエの挿し木をバナナの中に入れれば、発芽と根の生成を助長するはず。 そして、ある程度育ったら、植え替えてみよう。
さらに、パパイヤの種から、木を育てる方法も学んでみてね。
自宅でトマトを育てるには、トマトを薄くスライスして、土に埋めてみよう。 そうすれば数日で、成長し始めるはず。
タイムスタンプ:
01:33 – ペットボトルを植木鉢に改造する方法
03:37 – 植物を再生させる方法
04:34 – 種子からピーナッツを育てる方法
08:10 – クルミの木を育てる方法
10:20 – ピーマンを栽培する方法
15:02 – きのこを使ったDIYの肥料
#植物 #庭園 #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楽しいDIY企画、クラフト、楽しいDIYを体験しましょう!
オフィシャルチャンネル
「5分でできるDIY」は、こちらから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bit.ly/2BhbztW
「5分でできるDIYキッズ」は、こちらから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s://bit.ly/2JxnfgO
驚きの事実と便利なヒントが満載の「ブライトサイド」は、こちらから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 http://bit.ly/2DsFPDw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画像: https://www.depositphotos.com
菜根園種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正如吃泰國菜要往九龍城,喝咖啡要跑到西營盤,要吃韓國菜,必定要到尖沙咀。粗略一數,尖沙咀區內起碼有五六十間韓國餐廳,的確令人花多眼亂,精選5間不同風格的韓國餐廳,有新有舊,有本地薑亦有過江龍,未必有OPPA看但一定有最好的韓國美食。
元豐園
地址:尖沙咀寶勒巷22-24號雲龍商業大廈地下
電話:2721 8730
營業時間:11am-4am
詳情: http://bit.ly/2KKpJgA
元豐園,09年才開業,但前身豐園是老字號,所以名氣十足,老闆、廚師班底、菜式等通通不變,連人氣亦一如以往,大量韓國遊客及居港韓國人捧場。老闆是韓國人,母親遠在五十年前已來港,莊園、韓國宮等地中韓國餐廳都是她創辦, 所以無需擔心口味正宗與否。
餐牌選擇多,菜式分量大,提供燒肉、鍋物、海帶湯、辣涼拌魷魚等正宗韓國菜,口味多年不變,鹹香入味,單是頭盤的泡菜陳容已有十多款,甜、鹹、鮮、脆等應有盡有。坦白說服務水準平平,侍應永遠木無表情,人氣十足但又永遠沒有人聽聽電話,想訂位仍然相當困難,但單論味道,元豐園的確值得一來。
新羅寶韓國餐廳
地址:尖沙咀彌敦道 132號美麗華商場 4字樓
電話:2375 2882
營業時間:11:30am-2:30pm, 6pm-10pm
詳情: http://bit.ly/2VO9C2J
另一間服務平平,但味道同樣出眾的老字號韓國餐廳,就是新羅寶韓國餐廳。是居港韓國人聚餐熱點,食物多選擇,餐牌非常巨型,前菜、烤肉、熱鍋、飯麵、甜品俱全。
雖然緊貼潮流,加入炸雞、卡邦尼年糕,不過最耍家始終是傳統菜,煙牛肉片、魚鰻頭、水參沙律都是城中少見的韓國菜。用料精,韓牛、用韓國種子培植但在惠州種植的有機菜。麵條亦是自家打製,調味料如辣椒粉、麵豉,全部韓國進口。味道傳統正宗。刀法仔細,明星菜牛肋骨,去盡細筋,入口軟滑。雞翼細心裁剩單骨,吃來方便。
石牆道韓國餐廳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 29-33號永利大廈地下及一層 20及 22號鋪
電話:2311 9878/2311 9879
營業時間:12nn-3pm、 5pm-11pm
詳情: http://bit.ly/2XktVVO
石牆道主打韓國海產,是區內少有標榜韓國海產的食店。因韓籍老闆娘來自全羅南道,韓國人公認此地是海產最強的地區,因全羅南道在韓國南部,沒有重工業,水質優良,海產特別豐富,鮑魚海鰻左口魚魔鬼魚黃花魚八爪魚,全國稱冠,所以這餐廳亦以海鮮稱雄。
餐前免費供應十多款泡菜已特別,是麗水口味,醃蘿蔔、桔梗根、番薯莖、柄海鞘;菜式款式多,由烤肉、鍋物、滷豬腳到泡菜煎餅都有,過百款,細心一看,一半都是海產﹕鮟魚康魚、生蠔、八爪魚、鰻魚、黃花魚,都來自韓國。雖然用大量醬料,大鹹大辣,口味粗獷,但醬料中加入許多蝦仔、魚仔來調味,鹹辣得來又帶鮮,可以吊出海產原有的鮮甜,是韓國人獨有的海鮮滋味。
韓國來的生蠔,以芝麻葉包着,放生蒜片及青辣椒,再蘸點辣椒醋來吃,又酸又辣,卻又滿嘴蠔鮮,非常開胃。八爪魚刺身,輕灼、粗切,蘸芥末醬油,鹹鹹鮮鮮、煙煙韌韌。還有韓國人至愛的黃花魚,以檸檬、辣椒、雪梨蓉醃製兩三小時,再燒香來吃,魚肉嫩滑,魚油豐腴。
Goobne
地址:尖沙咀赫德道4號The Hart 2樓
電話:2311 0001
營業時間:12nn-2am
詳情: http://bit.ly/2GsWRVX
炸雞雖然成風,但這間韓國烤雞過江龍卻是個人心頭好,標榜烤雞不經油炸,不止更健康,味道亦好,即叫即烤,雞皮香噴噴又不油膩,雞肉不會過乾。
廿多款烤雞有原味、甜辣、蜜糖、蒜香水果醬油,還有一款原味烤雞翼,香脆入味。雞翼選用淨重900至950克重的內地冰鮮三黄雞,由屠宰到來貨,不超過三天,確保新鮮。混合七種香料的醃粉醃廿四小時,撲上韓國米粉,195度高温烤烘15分鐘,極速將雞皮烤脆,又能鎖住肉汁。吃下沒有炸雞的油膩,肉質多汁軟嫩。醬汁濃淡恰好,吃完來一杯韓國真露,爽。
有提供沙律、年糕等,但除了分量大,味道坦白說不值一提,來這店,就是要吃烤雞。
李家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 84號地下
電話:2375 8080
營業時間:5pm-4am
詳情: http://bit.ly/2VOFST7
一手掀起韓國炸雞在香港熱潮的炸雞店,韓籍店主在首爾當了十多年廚師,開過酒吧式食肆,2011年見香港未有韓國炸雞居酒屋,碰巧外父懂炸雞,於是取來外父的秘方,與太太兩口子開一間,當年火速紅,晚市起碼排一兩小時才能入座,現時人氣已回落不少。
口味傳統,以辣椒碎、辣椒粉、韓國啤酒等醃足廿小時,蘸韓國麵粉做的炸漿,即叫即炸。雞皮超脆,連雞槌雞胸都滑嫩,滿有肉汁,雖然口味款式選擇不多,只有十多款,而且都是常見的原味、香辣等,但基本功做得好,隨便點菜也不會令人失望。
還有鳳爪(辣得要命)、燒雞等,都是分量奇大,起碼要三四人分享一碟。客人多韓國人,愈夜愈熱鬧,幸好全店都是高身椅背卡位,阻隔了不少聲音,私穩度亦高。
編輯:楊志強
菜根園種子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已經連續多年,農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不足0.1%,但看似式微的行業,卻吸引年輕人入行。
今年36歲的朱慧敏(Judy)是本地新手女農夫,大學讀統計的她,六年前毅然辭去安穩的市場研究工作,由零開始學習務農。
「每日8至10個鐘對住部電腦,精神壓力好大,可以喘息嘅空間唔多。」Judy回想在寫字樓工作的日子,慶幸自己當日有勇氣裸辭。
她的想法是:既然辛苦賺錢都是為了食,為何不自己種?
於是,Judy赴台灣WWOOF(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工作,初次嘗試到做農夫的辛勞:「雖然體力消耗較大,但接觸大自然多啲,運動量增多,反而個人會舒泰好多。」
去年,她回港開拓屬於自己的農場,一個人在打鼓嶺租了一塊農田和屋,歸隱田園享受耕作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閒時,Judy在田邊彈結他、看書、與狗狗玩耍,其遠離繁囂的生活的確令人嚮往。
然而,一個颱風或一場暴雨,甚至當野豬出現,辛苦栽種的農作物就會輕易被摧毀或被吃光:「耕種其實都係博一博,人生並唔係有付出就有收成。」
「你無嘗試過種植嘅過程,你唔會知道食物嚟得唔容易。」Judy指,一棵生菜由一顆種子到收成,需要花上三個月的時間,加上每天悉心栽培,才會發現其實糧食是無比珍貴。
自己糧食自己種,Judy正在嘗試還原生存基本步。
「我自給自足,起碼係自己控制自己嘅生命,並非通過外求而得到。」香港絕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從內地和其他國家進口,她憂慮糧食「被控制」的話,後果可以是災難性。
Judy亦把珍惜食物的訊息傳給下一代,每星期都會到學校教種植班,作為她現時主要的收入來源,並準備開放自己的農場作教育用途:「做農夫嘅意義,都係生命影響生命。」
「其實做農夫生活係幾唔錯,但首先真係要諗清楚有無生存空間。」現實是,農地和村屋都要交租,單是開墾土地等前期投資,Judy已花了最少10萬元。
香港土地問題嚴重,甚至連農地都「炒」,加入務農行業還具可行性嗎?今集《港。故》帶大家看看這個80後女生「棄文從農」,一個人加一隻狗,一同歸隱大自然的故事。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菜根園種子 在 成功改良!高山高麗菜平地可種-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