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讓人活在當下,不再執著於過往
「我真的很有感觸,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而且大多是買來給別人看的。感謝您,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手機螢幕亮起,跳出這樣的一封訊息。我想起發訊來的委託人的模樣,露出了微笑,要發感謝訊息的人應該是我才對。就像進行整理時的前後對比一樣,經過整理的家一定會變得和以往不同,可是這位委託人的房子變化非常極端,所以我的感觸特別深。
那是一間連客廳都沒有的小房子。這位委託人過去住在大房子裡,因為家境有困難,一年多前搬到了比以前的房子小一半的新家。委託人就讀高中的兒子,興趣是收集公仔,所以家裡有很多公仔擺飾。再加上委託人女兒收集的芭比娃娃和先生從國外買回來的裝飾品,擺放在家中每個角落。
家裡陳列了許多照片,不過幾乎都是過去的照片,像是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牆上卻掛著他們的周歲照片。結婚照就算了,但是連先生當兵時期和委託人高中生時的照片也還放著。特別的是,那些照片中沒有一張是委託人一家人現在的照片。
委託人的妹妹拜託我,說姐姐的家不能再不整理了,姐姐必須整理再也找不回的過去。委託人弓著身體替我開門,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是陰暗的。我已經從委託人的妹妹口中聽說委託人因為家道中落的關係,罹患了憂鬱症,委託人的妹妹心疼姐姐,覺得姐姐需要改變的力量。因為是曾讓我相當煩惱的個案,所以收到這位委託人的訊息,讓我更高興。
我邊替委託人整理,邊得到了領悟:「會整理的人會專注於當下,不整理的人會專注於過去。」委託人對於物品的標準也是過去式,所以衣櫃裡塞滿了過去的舊衣。
不論過去的家多大多寬敞,整理必須以現在住的家為標準。專注當下的人會有現實感,會擺脫不幸的過去和記憶,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發現自己的物品多到無法整理,就必須回顧現在的人生。早就不再穿的衣服並不是要被保存收藏的對象,必須丟棄或送給需要的人。如果有人願意接收就快點送出,或捐到「回收商店」亦可。假如是一定要珍藏的衣物,就放進回憶箱子或是整理建檔。
由於我的工作性質,我有許多和主婦打交道的機會。擁有不用羨慕他人的經濟能力,卻心靈孤獨的主婦不在少數,這些主婦大多被過去的傷口囚禁著。當人感到孤獨疲憊時,就會放棄整理家務。每次我透過整理她們的家,進而看到其內心世界時都會心生惋惜。
如果不進行換季整理,喜歡堆積物品到某種程度才一次性整理,那麼就算是只挑出要丟棄的東西,也是一項大工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丟東西,偏好收納的原因。
丟棄東西是一種關係到自我人生掌控權的選擇。什麼東西該留下,什麼東西該丟棄,家裡該維持多少物品量?如何使用留下的物品?為什麼需要那項物品?在過程中,委託人會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委託人也能透過選擇丟棄物品的過程自省,雖說被外人看到自己不想讓別人看到的模樣,也許會感到傷自尊。
人生不能只活在回憶裡,整理也是
某一天,我在委託人家裡的沙發下發現許多驚人的物品。
「您打算怎麼處理這些東西?」
「天啊,我是不是瘋了,為什麼會把這些東西收在這裡?」
這些東西為什麼會在這裡,是我想問的話。明知道是該丟棄的物品卻留了下來,委託人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生活一團亂。
有些物品,委託人明知道該丟卻對於說出「丟掉吧」這句話猶豫不決。對於丟棄,委託人會直覺猶豫,是因為沒有丟棄物品的明確標準。一旦丟棄一些物品之後,我們要對剩下的物品感到滿足才行,所以丟棄需要「標準」。
各位可以把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碗盤和擱置角落看不到的物品,全部拿出來擺在地上一一檢視。無論好或壞,想來各位都會浮現關於每件物品的回憶。不過有些物品是,就算擺在眼前也想不起是怎麼入手的。讓存有過往記憶的物品留在過去,留下現在使用的物品,保存現在的記憶。
不執著於已經逝去的過往,和有朝一日才會到來的未來,我們才能活在「當下」。
摘錄自《#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特別喜歡這篇,由技入道,由外而內,帶著禪意。
整理是種儀式,對我來說。那是人生時刻的轉折點,對自己的宣告。
藉著這些儀式,能接納並肯定過往的傷痛,並且把目光聚焦在當下,把心好好放在現在的自己身上。透過感恩與祝福,送別過往,這能讓眼前要走的路,清晰浮現。
祝願您,即將歲末年終,能藉著這本書,整理自己的生活!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64714797530031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
幫助2000個家庭的整理專家,教你從超量物品中解脫,找回自由的生活!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904639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904639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904639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904639
■ 什麼是整理?
https://linkingunitas.com/e5jFB
■ 咖啡杯套&文件夾活用術
https://linkingunitas.com/Kdr67
聯經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book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舊碗盤如何處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問題] 家裡的舊碗可以怎麼處理-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二手杯盤、舊碗盤收購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二手杯盤、舊碗盤收購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要的碗盤怎麼處理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舊碗盤如何處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舊碗盤如何處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發洩怒氣其實就是在強化怒氣,從嘴巴裡講出來的刻薄話,傳到自己耳中又會再次說服自己,然後變得更生氣。一生氣就選擇發洩,這樣等於是火上加油。
緩和怒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當場感受看看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的臉、手腳、胸口和頭出現了什麼改變,例如「額頭變熱了」、「脖子變得有點緊」、「腳趾緊抓著地面耶」、「我開始咬嘴唇了」……等等。
在這些觀察的過程中,你本來對外界狀況的曲解及判斷就會停下來,讓你能仔細經歷並感受「當下、當場」發生的事情。這樣反而比只是在認知上勸自己「別太生氣」更能快速確實地讓情緒冷靜下來。
取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
*********************************
回到身體裡,這是我常建議的方法。作者講的方式,具體好執行,就是注意生氣時,身體的變化。
身體常在當下,當下是走向平靜的門戶!
我常談意識、覺察,簡單來說,我們光是提升意識層次,內在就會有相應的變化。通常這變化,在地球上被認為是「正面」的變化,會比較安適、放鬆、圓融。
所以「問題」不一定解決,也不一定有具體的什麼行為改變,意識它,便能質變。常有的質變,就是情緒脫鉤,開始沒那麼執著,或沒那麼在乎。又或者是,開始能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有時能有靈光一閃,尋得暫時的解決方法。
特別跟出版社要了圖表,我們認認真真面對生氣這件事。
以我自己來說,內在有能量竄動的時候,剛開始會先給情緒命名,譬如說,「生氣」。於是內在會有念頭,「我很生氣」,然後我會開始進行自我對話:「我」等於生氣嗎?我很生氣,是真的嗎?如果這時我沒這個念頭,我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當時間充裕、能量也夠的時候,會有多一點對話,像是「生氣時,我是在害怕什麼?」、「生氣裡面,還有什麼情緒?」……
我善待情緒,通常情緒也善待我!
祝福各位朋友,跟生氣做好朋友!
*********************************
我覺得自己快被氣瘋了怎麼辦?
--發洩出來很痛快,但殘局好難收拾
【文/ 金芝惠】
當生氣情緒像海嘯一樣來襲的時候,是直接發洩出來比較好?捏自己的大腿硬忍下來比較好?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開始有學者研究「憤怒」這個領域,也不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在那之前,「憤怒」一直是人們長久以來想要好好控制和避諱的對象,更不用說去探究了。所以關於如何處理憤怒的研究,歷史並沒有很悠久。
以前普遍相信負面情緒最好能盡情宣洩出來,所以在心理治療現場也會允許在生氣時大叫、罵人、打沙包或摔東西。因應這個理論,幾年前世界上開始流行一種另類的約會地點,就是能讓人抒壓的空間—「憤怒屋」(Rage Room)。使用者先付一定的費用之後,就可以在十到十五分鐘內盡情摔碗盤、砸各種家電等,讓人在破壞東西的同時把壓力拋到九霄雲外。
不過這個「只要發洩出來就能消氣」的理論,其實已經過時了。二○○二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布拉德.布希曼(Brad Bushman)進行了一項實驗,扮演著推翻舊理論的決定性角色。
實驗內容是這樣的:布拉德在該大學裡面,從每個年級各找來三百名的學生,請他們用「為什麼反對墮胎」這個題目寫一篇作文,然後他故意在其他持反對意見的參加者面前給出帶有羞辱性的評價,例如:「這是我讀過最爛的一篇文章。」接著布拉德把所有參加者分成三組,要求第一組什麼都不做、靜靜地坐著;第二組則提供拳擊手套,要他們盡情地朝羞辱者的照片揮拳。至於第三組,雖然也提供他們拳擊手套,不過布拉德要他們在打沙包的時候,想像自己是在進行有益健康的運動。
那麼各組的攻擊性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呢?首先大家應該都能猜到,第二組的攻擊性是最強的。布拉德下了個結論:「在生氣時選擇釋放情緒的處理方法,跟火上加油沒有兩樣,只不過是提供火可以燃燒的燃料罷了。」負面情緒不會藉由攻擊性的發洩方式消失。事實上頗有意思的是,打沙包時想著是在做運動的第三組,攻擊性幾乎跟第二組一樣高。也就是說「打沙包」這個行為本身會提高身體的興奮程度,強化那當下的支配性情緒,讓人變得有攻擊性。
生氣時會瞬間覺得自己變成一個力氣很大的人,這方面我也有經驗,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幾年前我跟大樓警衛之間發生的事。當時我家房子出了點問題,我急著跑去警衛室卻沒看到警衛的人影。因為心裡很急,再加上打電話過去都沒人接,於是就拉著孩子的手,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在社區裡繞來繞去,找了好幾分鐘才找到人。終於找到人的時候,我心裡又開心又想抱怨,一開口就說:「您怎麼都不接電話,我找人找了好久耶!」結果警衛先生回說:「唉唷,偶爾會這樣嘛!幹嘛生氣啊?」我一聽到這句話,心裡的怒氣就忍不住往上竄,提高分貝說:「生氣!我哪有生氣?明明是您不接電話,怎麼還反過來對我大小聲?」我頓時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或許是因為生性慎重,我幾乎沒有對任何人大聲說過話,也因此我當下覺得真是通體舒暢,好像用這種行動宣示「我可不是好欺負的!」莫名就有股驕傲感油然而生。
憤怒會讓人體內瞬間分泌腎上腺素,產生像超人一樣的力氣與承受力,同時還會減輕疼痛的感覺,讓你想攻擊對方。平常在情況沒那麼緊張的時候絕對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在憤怒的狀態下都可能做得出來。而且人會因為把怒氣發洩出來而感受到一股快感,覺得:「我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從遠古時代開始,憤怒就是攸關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機能,人面對致命攻擊時的三大生存本能,分別是「憤怒」、「逃命」和「裝死」。
不過,憤怒有它的副作用。如果為了享受那種瞬間的厲害感而常常生氣,之後就會對憤怒上癮。不管會不會傷到別人就一味陷入自我情緒、突然發怒,這種行為也會養成習慣。如果彼此的關係不親近,還可以眼不見為淨,但要是彼此關係親密,頻繁的憤怒就會留下傷害。帶給對方的傷害,到頭來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尤其關係不一般時,讓對方感到痛苦,最後自己也會覺得痛苦。
除此之外,憤怒的後座力還會在自我身上引發餘震。發洩怒氣大約在二十分鐘之內,但發洩一次之後,身體需要六小時才能恢復到平靜狀態。我當時跟警衛爭執也是一樣,雖然只吵了幾分鐘,後來卻自己氣了老半天。發洩怒氣其實就是在強化怒氣,從嘴巴裡講出來的刻薄話,傳到自己耳中又會再次說服自己,然後變得更生氣。一生氣就選擇發洩,這樣等於是火上加油。
人類的腦分為維持生命腦(爬蟲腦)、情緒腦(原始哺乳腦)、思考腦(新哺乳腦)這三個層面;人在憤怒的時候,情緒腦會是最活躍的。情緒腦啟動之後,同一時間負責思考、分析、計畫和預測等較高層次運作的思考腦就會處於停止運作的狀態。如果想理性地處理,就要先等情緒腦冷靜下來。
最快展現怒氣的就是我們的「身體」,生氣時身體會產生以下的變化。
緩和怒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當場感受看看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的臉、手腳、胸口和頭出現了什麼改變,例如「額頭變熱了」、「脖子變得有點緊」、「腳趾緊抓著地面耶」、「我開始咬嘴唇了」……等等。在這些觀察的過程中,你本來對外界狀況的曲解及判斷就會停下來,讓你能仔細經歷並感受「當下、當場」發生的事情。這樣反而比只是在認知上勸自己「別太生氣」更能快速確實地讓情緒冷靜下來。另外像是邊深呼吸、邊觀察自己吸氣及吐氣的狀況,也算是類似的方法。
還有一個方法更簡單,就是去做能讓你直接消氣的事。比如說先離開現場、跟造成刺激的對象保持安全距離,也可以打開窗戶吹吹冷風、用冷水洗把臉、喝杯冰水之類的。通常生氣情緒只會維持三到五分鐘,最長頂多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只要撐過那段時間就可以了。假如你已經用這些方法撲滅了緊急的火勢,卻還有殘留的餘怒,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吧!像是跟好朋友聊聊天、洗個澡、聽聽音樂、冥想、散步、跑步等等。如果希望更冷靜地觀察自己,就跟塗鴉一樣把當下的心情寫在紙上,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建議大家多試試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就算只是察覺到:「原來我正在生氣啊!」這在情緒調節方面也算是成功一半了。如果想養成能察覺自己生氣的習慣,就寫下能有效緩和怒氣的句子,像「生氣的時候深呼吸五下」、「三分鐘後就沒事了」等等,然後把這些句子貼在家裡一些容易看到的地方,效果還滿不錯的。
生氣的是自己,當然也必須由自己來解決。世界上沒有人會在當了我們生氣的犧牲者之後還會主動幫你消氣,所以一定要自己找出消氣的方法喔!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孩子不受傷、自己不懊悔!35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專家,教你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管理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2085
贈書直播_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孩子不受傷、自己不懊悔!35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專家,教你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管理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24712410960292/
.
免費台北巡迴講座_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相處--獨立老後的親子之愛【9/17、9/1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28472044433877/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一個巨星的誕生、壁花男孩【9/15、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八卦
贈書直播預告_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信任對話的人,把話聽進去
.
葛瑞格.韋齊(Greg Vecchi)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案件調查員,擔任人質談判員,處理過跨國綁架案,訊問過落網的海珊,帶領過FBI傳奇的「行為科學組」(Behavioral Science Unit)。從制伏銀行搶匪,一直到審問連環殺手,韋齊在各種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改變了人們的心意。
過去數十年間,談判人員仰賴一種簡單的階梯模型。無論是說服國際恐怖分子放走人質,或者是讓民眾放棄自殺意圖,這套基本步驟都能發揮作用。
第一步不是施加影響力或加以說服。如同大部分的人試圖改變他人心意時做的事,新手談判者總想要直話直說:「現在就釋放人質,要不然我們就開槍了!」立刻跳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種戰術理所當然行不通。聽在耳裡太過直接、侵略性過強,通常會造成衝突升高。試圖用這種方式影響他人,十分自我中心。不在乎另一方,不關切他們要什麼、動機是什麼,一切都是我我我,我想要什麼。
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把話聽進去,是信任對話的人。
在那之前,你說破了嘴也沒用。想一想為什麼口耳相傳的效果會勝過廣告。如果廣告說一間新餐廳很棒,人們通常不會相信,因為他們不認為廣告所說的值得信任。
然而,如果是朋友說某家手工義大利寬扁麵好吃,人們會比較願意嘗試。為什麼?因為朋友已經贏得他們的認可。他們認識這個人的時間,久到能假設對方把他們的最佳利益放心上。
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因此不會開頭就說自己想要什麼,而是先去認識他們試圖改變的那個人,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談判人員會想辦法理解與體會對方的情形、感受與動機,讓對方知道有人懂他們。
人處於危機中會感到孤立無援,憤怒又沮喪,希望有人聽他們說話。然而,他們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就是因為感到沒有任何人聽他們說話。
韋齊因此每次談判都以相同的方式開場。不論對方是五歲小孩或五十歲的銀行搶匪,是想自殺的母親或殺人犯,韋齊的開場白永遠是:「嗨,我是FBI的韋齊。你還好嗎?」
他並不採取正式的辭令,例如:「我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別探員韋齊。」更不會說:「現在就高舉雙手出來,否則我們就進去抓你了。」那種方法不是很能建立信任感。
相反地,韋齊先搭建橋梁。他讓對方開口,不批判,不插嘴,以此建立關係,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這場互動中最重要的當事人。韋齊問對問題,讓對方看出他真的用心在聆聽,他在乎這件事。
除了表達同情與理解,韋齊的開場白還能蒐集寶貴資訊。「策略性同理心」(tactical empathy)能協助談判人員理解根本問題出在哪:為什麼嫌犯會苦惱、他們需要什麼。聰明的談判人員會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為中心,藉此建立連結及奠定影響力的基礎。
對缺乏經驗的談判者而言,這點通常最難做到,因為不僅要聽另一方說話,還得從對方的觀點出發,而不是直接開始解決問題。但是唯有基礎打好了,才可能得出解決辦法。
因為當人們感到真的有人用心聽自己說話、關心他們好不好,就會生出信任感。韋齊形容,這是在成為協助他們的人。變成他們的支持者、替他們達成想要的事。「你聽起來餓了。我幫你找點食物。」「你需要逃亡用的車?你想要哪種車?」韋齊成為中間人,成為對方的夥伴;他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來幫忙的,他們是一個團隊。
就連韋齊的用語也顯露出這點。「你和我會一起想出辦法。」「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因為我們不希望這件事超出我們的掌控,對吧?」利用「我們」這種包含式代名詞,建立起一處韋齊會盡全力協助與保護對方的世界,但對方得協助韋齊做到。人類很難對想幫自己的人發脾氣。
唯有在理解對方、建立信任感後,韋齊才試著改變對方。他必須讓對方聽得進他的建議與引導。
即使是達到這個階段後,韋齊依舊一定會從對方的角度來解決事情。打算搶銀行的歹徒綁架兩名人質?不可能叫歹徒自己出來,好讓韋齊這邊的人抓。韋齊的確希望搶匪那麼做,但搶匪可不想鋃鐺入獄。
更有效的手段是讓搶匪感覺解決方案是他們的點子,讓他們自己說服自己。
韋齊利用銀行強匪自己的措詞,模仿他們說話,以達成他想要的目標。他鼓勵銀行搶匪自行得出結論,認為最好的一條路就是高舉雙手投降。
前述幾段話的意思,不是銀行搶匪想要什麼都照辦,因為搶匪最想做的事是拿著錢逃之夭夭,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全身而退。韋齊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韋齊的做法最厲害之處,在於他讓搶匪想要照做。不是靠命令,而是讓搶匪感到他是在為他們著想,以此推動搶匪抵達他從頭到尾都想讓他們抵達的地方。也就是讓搶匪認定若要達成自身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自首。
.
幾年前,韋齊正試著化解一名父親(以下化名為約翰)的自殺意圖。約翰意志消沉,因為失業後找不到新工作,擔心養不起家人。他唯一想到能幫助家人的方法就是自殺。他保了金額很高的壽險,要是自己死了,家人可以靠保險金過活。
一般人碰到這種事,第一反應是單刀直入。約翰如果是自殺死的,保險公司根本不會理賠。我們應該向約翰點出這件事,對吧?
然而,約翰不是那樣想事情。他的理解不是那樣。如果你開頭就試圖跟他講理,從你的觀點出發、而不是他的,約翰大概真的會自殺。
韋齊開始與約翰講話,他自我介紹,問約翰還好嗎?接著開始了解背後的問題。
「我替×××做牛做馬二十年,」約翰說,「我卻被趕出公司,現在沒有收入,所有的東西都是銀行的。我得照顧我的家人,我這麼做是為了家人。我的保險金很高。沒人需要我。」
「跟我談談你的家人。」韋齊說。韋齊此時化身為「幫助先生」,試著了解約翰這個人,他關心約翰。
「我,那個,我有太太和兩個很棒的孩子。」約翰說。
由於約翰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韋齊選中那個正面的話題,進一步探索。「跟我
說說你的孩子。」
「嗯,我有小孩—兩個都是兒子。」約翰說。
「兩個都是男孩?真的啊?」韋齊開始換句話說,模仿約翰講話。
「對。」約翰回答。
「聽起來你很愛他們。」韋齊說。他替約翰的情緒定調,「聽起來你真的很愛他們。」
「嗯,對,我當然愛他們。」約翰說。
「你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爸爸,你試著做對的事。」韋齊說。
「嗯,對,當然是這樣,對吧?」約翰回答。
韋齊讓約翰聊起孩子,講他們父子間的關係。約翰希望兒子當好孩子,懂得尊重女性。他會帶孩子去釣魚,傳授生活技能。孩子們很喜歡待在爸爸身邊。
他們聊了一陣子後,約翰吐露了這許多資訊,韋齊回應道:「哇,天啊,約翰,
我覺得你要是今天自殺,你的兒子會失去最好的朋友。」
說完這幾句話後,現場寂靜無聲。韋齊也保持安靜,讓約翰琢磨他剛才說的話。
韋齊這下子把難題放進約翰腦中,他沒告訴約翰該做什麼,也沒催促他千萬別自殺,只是聆聽,換個方式重述約翰自己說的話。由於韋齊已經和約翰建立關係並協助他,而且不帶批判,約翰很難不聽進韋齊的話。
好了,約翰不會自殺了,因為自殺已經不再像是可行的選項。阻止他人自殺是極端的棘手情境,最好大部分的人都永遠不會碰上這一天。
不過,韋齊的方式同樣適用於各式各樣的日常事務。從和供應商的公事對話,到伴侶間的爭吵。與其試圖說服,不如從理解對方著手。為什麼供應商的價格高過你想要的價格?或許他們成本提高了。另一半很氣洗水槽裡的髒碗盤?或許問題真的出在盤子本身,但也可能是沒洗的碗一直讓對方想起某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
人們感到被理解、被關懷時,就會產生信任感。
供應商知道目標是長遠的夥伴關係,而不是只賺眼前這一筆。另一半明白了有時髒盤子就只是髒盤子。把事情說開時,你們將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
道理如同幫花園除草。最快的方法是抓住葉子、讓雜草從地面斷開,接著拔下一根。
雖然這似乎是立即見效的方式,長遠來講效果不佳。由於斬草沒除根,野草還會長回來。看上去是捷徑,最後卻花掉更多時間。
真正要去除野草,或是改變看法,就得找到源頭,挖出究竟是什麼樣的需求與動機,導致當事人出現這樣的行為。追根究柢後,自然能水到渠成。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這場互動中最重要的當事人
■ 人們感到被理解、被關懷時,就會產生信任感
.
討論書籍:
《#如何改變一個人》
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作者:約拿.博格
直播時間:
7/11(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二手杯盤、舊碗盤收購在PTT/mobile01 ... 的八卦
家里不用的旧碗碟怎么处理?可以丢掉吗?:民以食为天,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吃饭,一日三餐也就离不了杯盘碗筷等各种吃饭的家什,在家里吃饭一般用瓷盘瓷碗的多, ... ... <看更多>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不用的碗盤如何處理、二手杯盤、舊碗盤收購在PTT/mobile01 ... 的八卦
家里不用的旧碗碟怎么处理?可以丢掉吗?:民以食为天,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吃饭,一日三餐也就离不了杯盘碗筷等各种吃饭的家什,在家里吃饭一般用瓷盘瓷碗的多, ... ... <看更多>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問題] 家裡的舊碗可以怎麼處理-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老一輩都會有啥鎮長 縣長xx贈送
樣式醜的碗和盤子
新的也不算貴 想問下舊的可以怎樣處理阿~
--
#45 Pedro Martinez 1971/10/25,Dominican 3-times Cy Young Award
Season TM G GS CG SHO IP H R ER HR BB SO W L ERA ERA+
1997 Mon 31 31 13 4 241.1 158 65 51 16 67 305 17 8 1.90 221
1999 Bos 31 29 5 1 213.1 160 56 49 9 37 313 23 4 2.07 245
2000 Bos 29 29 7 4 217.0 128 44 42 17 32 284 18 6 1.74 2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125.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23499350.A.DC0.html
※ 編輯: ts00759231 (122.118.125.108 臺灣), 06/12/2021 20:34: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