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anniversary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9%BA%97%E5%B3%B6%E4%BA%8B%E4%BB%B6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好機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阻止了美國二次內戰,音樂史上最強混血王子,被取樣8000次史上最多,一個人改變了世界的音樂模樣,詹姆士布朗 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zu2JGOMNNz-UYZ7TERDNg/join IG: https://www.instagram.c...
臺灣音樂史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八卦
【歷史上的今天】1983/10/24 作曲家江文也逝世紀念日
1936年9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上刊載了一則新聞,「奧林匹克音樂競技,江文也氏獲得第四名~轉向作曲的處女作:光輝的〈臺灣舞曲〉」,搭配獎牌、獎章以及作曲家的相片,極其醒目的映入讀者眼中。這則又是「奧林匹克」,又是「音樂競技」,又是「臺灣舞曲」的報導,是如何引出了江文也傳奇性的一生、又如何捲動了臺灣音樂史的橫軸呢?
1936年柏林奧運還設有「藝術競技」的獎項,這是日本第一次參加音樂競技。經過國內甄選後,管弦樂組由三位「教授級」的內地(當時日本本土)作曲家,以及一位來自臺灣的二十六歲小夥子江文也獲選,代表日本參賽。令人驚奇的是,日本推出的五首作品,只有江文也以他的處女作〈臺灣舞曲〉(Formosa Dance),獲得大會「獎外佳作」的獎項。雖然無緣擠進前三名,但只有一個名額的獎外佳作,幾乎等同於當屆比賽的第四名了。
這位代表日本取得奧林匹克藝術競技獎牌的江文也,卻不是學院音樂教育出身。1910年6月11日,江文也(本名江文彬)誕生於臺北大稻埕,幼時隨著經商的父母親遷居當時也受日本管轄的廈門,就讀專收臺人子弟的旭瀛書院。十三歲隨著大哥到日本求學,後畢業於武藏高等工業學校。他知道講求務實嚴謹的工科不是自己興趣所在,於是,在高等學校的學業之餘,他也同時在東京的音樂學校發展他真正的興趣:聲樂。畢業不久即通過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徵選,錄製了人生第一張唱片〈肉彈三勇士〉,先後參加多場全國性的音樂比賽,迅速走紅。
單單一個唱片歌手的身分,裝不下江文也滿溢的才華。1934年江文也隨著臺灣同鄉會回鄉巡迴表演,在回鄉感懷與鄉土人情的催化下,創作了第一首鋼琴曲〈城鄉之夜〉,即是日後在奧林匹克大放異彩的〈臺灣舞曲〉的前身。日後,江文也轉向鑽研作曲,堪稱「左手寫曲、右手評論」,先後發表數篇以東西方音樂為主題的長篇論文。無奈的是,這麼一位出類拔萃的作曲家,卻始終因為殖民地人民的身分,無法得到日本本土的認同。在二十八歲那年秋天,他決定接受北平師範大學的邀請,前往北平任教。
然而,在大時代的動盪和推移之下,二戰結束後江文也喪失日本國籍,在北平被國民政府指控為「文化漢奸」,入獄十個半月。政治災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後遭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批鬥,1969年甚至被下放勞改。雖然在1978年獲得平反,但多年的勞改已經嚴重影響他的健康,勉強完成遺作〈阿里山的歌聲〉,隨後就在1983年10月24日因腦血栓過世。
從處女作〈台灣舞曲〉到遺作〈阿里山的歌聲〉,江文也的音樂生命雖然都在異地遊歷徘徊,一生在臺、日、中三地之間的夾縫中掙扎,而如此一位命運多舛又才華洋溢的音樂才子,他的經典創作卻始終根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血脈。反觀現代臺灣,人們在長期外來黨國教育之下,臺灣成分逐漸消失。希望有一天我們能重新找回、認識這些臺灣藝術史上的優秀先賢,並且透過聽眾與演奏家的欣賞與再詮釋,讓他們的作品他們的才華,緊扣著島嶼的脈搏繼續跳動。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2985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臺灣音樂史 在 Facebook 八卦
▍臺南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鋼琴72變》🎹
Piano Transformers: The Opening Concert
史無前例!2021 最瘋狂的一夜
⠀//⠀OPENTIX 正式開賣⠀//
⠀⠀
★ 12 位臺灣頂尖國際大獎鋼琴家X破天荒首度同台
★ 6架鋼琴共演X挑戰聽覺視覺極致感動!
★ 一場史無前例!最最瘋狂的音樂節開幕派對!
⠀⠀
演出時間|09 / 25 (Sat.) 19:30
演出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立即購票|bit.ly/破天荒鋼琴瘋狂派對
⠀⠀
⠀⠀
#節目介紹⠀
⠀⠀
一生僅有一次,何不瘋狂?
以音樂之名,向生命狂熱致敬
⠀⠀
當12位鋼琴家齊聚,是頂尖交鋒?或是暗地鬥法?
黑白鍵下的愛恨情仇,將創造臺灣音樂史上的狂熱驚喜!
⠀⠀
首屆TIMF臺南國際音樂節開幕演出,攜手12位國際頂尖臺灣鋼琴家攜手揭幕,共同打造史無前例、一生只有一次的瘋狂限定製作,對於鋼琴家與製作團隊都是極大挑戰。
⠀⠀
鋼琴家各自有獨立門派,在亦敵亦友的關係下,誰說鋼琴家不能合作?
⠀⠀
由藝術總監著名鋼琴家 #沈妤霖 領軍,集結鋼琴家 #張欽全、#黎國媛、#嚴俊傑、#范姜毅、#盧易之、 #NikolaiSaratovsky、#鍾曉青、#黃瑞蘭、#廖培鈞、#葉孟儒、#林冠廷,自單手、雙手、四手、六手、八手聯彈,到雙鋼琴、四架鋼琴、六架鋼琴等等,將以多種形式翻玩鋼琴、詮釋耳熟能詳經典樂曲,令人瞠目結舌的鋼琴演奏組合,絕對顛覆你的想像!一生只有一次的瘋狂限定製作,即將華麗登場!
⠀⠀
YOLO!一生就要瘋狂一次!
這次,邀請你與我們一起瘋狂!
⠀⠀
#演出曲目
⠀⠀
>史克里亞賓 《寫給左手演奏的夜曲》 作品9 第二首
⠀A. Scriabin: Nocturne for the left hand Op. 9 No. 2
>法佐‧赛依 《 給鋼琴獨奏的帕格尼尼爵士》
⠀Fazıl Say 《Paganini Jazz》
>浦朗克《給四手聯彈的奏鳴曲 I. 前奏 II.鄉村 III. 終曲》
⠀F. Poulenc:Sonata for piano four hands
>拉赫曼尼諾夫《給六手聯彈的圓舞曲與浪漫曲》
⠀S. Rachmaninoff:Valse & Romance for six hands
>愛德華‧伯林加姆‧希爾《爵士練習曲第一號》
⠀E. B. Hill:Jazz Study No.1
>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喬普林《散拍狂想曲》
⠀S. Joplin《Rag Rhapsody》
>羅西尼《賽維爾理髮師幻想曲》
⠀G. Rossini 《Barber of Seville Fantasie》
>聖桑《骷髏之舞》
⠀C. Saint-Saëns 《Danse Macabre》
>杜卡斯《魔法師的學徒》
⠀P. Dukas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法雅《火之祭舞》
⠀M. de Falla 《Ritual Fire Dance》
>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最終章《瑞士士兵進行曲》
⠀G. Rossini 《Wilhelm Tell》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N. Rimsky-Korsakov《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拉維涅克《加羅普進行曲》
⠀A. Lavignac《Galop-marché》
⠀
⠀⠀
⠀⠀
▍ 臺南國際音樂節首波開賣節目
⠀⠀
09/25 (六)《鋼琴 72 變》開幕音樂會
立即購票|bit.ly/破天荒鋼琴瘋狂派對
⠀⠀
10/01 (五) 《南風‧蝶戀》臺南市民俗管弦樂團X鄭立彬X沈妤霖
立即購票|bit.ly/南風吹起音樂之戀
⠀⠀
10/02 (六) 《點燃記憶的火炬》皮亞佐拉的探戈魂XCirco樂團
立即購票|bit.ly/向探戈大師皮亞佐拉致敬
⠀⠀
10/03 (日) 《詩人之戀》抒情男高音林健吉獨唱會
立即購票|bit.ly/耳朵懷孕嚴選愛戀之歌
⠀⠀
10/16-17 《市紀交鋒‧音樂盛勢》臺南市交響樂團X山嵐合唱團X成大合唱團
立即購票|bit.ly/奇美博物館音樂狂想夜
⠀⠀
⠀⠀
----------------------------------------
⠀TIMF 臺南國際音樂節
⠀2021/09/25 - 11/07
⠀更多精彩節目|bit.ly/節目總表
----------------------------------------
臺灣音樂史 在 好機車 Youtube 的評價
他阻止了美國二次內戰,音樂史上最強混血王子,被取樣8000次史上最多,一個人改變了世界的音樂模樣,詹姆士布朗
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zu2JGOMNNz-UYZ7TERDNg/jo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talksona/
聯絡信箱: goodbikemob@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t-pi4l1Sis/hqdefault.jpg)
臺灣音樂史 在 好機車 Youtube 的評價
音樂史上最精準預言家,精通九種樂器的天才,現任老婆跟他女兒一樣大!
這個傢伙真的打造了現代音樂的模樣
沒有視覺卻有五任妻子,現任老婆居然跟他的女兒一樣大!
史蒂夫汪達!
加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zu2JGOMNNz-UYZ7TERDNg/jo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talksona/
聯絡信箱: goodbikemob@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ezd27lWf0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