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 #民主故事 需要讓全球聽見💪】給小英總統一個演講的時間,看她如何在美國說 #台灣價值‼️
‘In the early days of our political transition, some said democracy could not survive in China’s shadow. And Taiwan is now home to a thriving democratic society and political system.’
‘Some said progressive values could not take root in East Asian society. Yet I stand here before you as Taiwan’s first woman president, and this year we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in Asia to legalize same-sex marriage.’
‘Our story, our very existence, should serve as a wake-up call to the world that democracy is our most precious asset. We must protect it at all costs.’
‘Together, we can allow this light to shine across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if we only choose to open the window, and look out upon the future that awaits us.’
President 蔡英文 Tsai Ing-wen continued her Journey of Freedom, Democracy, and Sustainability with a discussion session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City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12.
Read whole speech 👉🏻https://english.president.gov.tw/News/5776
「我們在政治轉型初期,很多人說在中國陰影 的籠罩下,我們的民主 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現在臺灣已然成為 #民主社會和政治制度蓬勃發展 的居所。」
「有人說,先進的價值觀無法於東亞社會生根。但今天,我是以臺灣 #第一位女總統 的身分站在各位面前,而今年臺灣也已經躍為 #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 的國家。」
「我們的故事,乃至我們的存在,是 #喚醒世界的警鐘,讓大家醒悟過來,民主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必須我們不惜代價地捍衛守護。」
「只要我們選擇打開 #自由之窗,眺望前方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讓這縷陽光照耀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蔡總統在美東時間昨天下午應邀在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 演講,小編人在台北一夜沒睡,就為了要第一時間分享這篇激勵人心❤️ #金句滿滿 的演講全文給大家😘
看演講全文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4550
#小編金句 👇
#天大地大外粉最大
#好啦還是有睡到 😅
前往哥倫比亞大學的路上,我看見數十位抗議者,他們在民主的美國,自由地抗議來自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說要打倒我。我不會被打倒,就像台灣的民主和自由,可能被挑戰,不會被打倒。
今天我在哥大致詞全文如下:
能受邀來這所以言論自由及多元包容著稱的校園演講,我實在備感榮幸。
我在1980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再度回到久違的紐約校園,勾起我許多的回憶。雖然,或許在場有人會說,任何紐約市以外的校園都不能算是紐約。
然而我在1979年夏天曾經真正住過紐約,協助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研究。而我在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後,就更常走訪紐約,有時是在前往華府做貿易談判時會經過紐約。
對一個來自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的法律系學生來說,1980年代的紐約生活真的令我眼界大開,多元化和不同的見解竟然才是正常。我很高興,從這講台放眼望出去,一切都如此熟悉,絲毫未曾改變。
今天,我來這裡要講的是有關「改變」的故事,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一個位居中國大陸沿海的小島如何設定民主化的進程,進而為世界各國的民主轉型樹立標竿。
我們在政治轉型初期,很多人說在中國陰影的籠罩下,我們的民主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現在台灣已然成為民主社會和政治制度蓬勃發展的居所。
有人說,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而且資源匱乏的小島,無法成為經濟的主要推手,然而現在我們已經變成美國的第11大貿易夥伴了。
有人說,先進的價值觀無法於東亞社會生根。但今天,我是以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身分站在各位面前,而今年台灣也已經躍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
簡言之,台灣就是在不可能的環境下成就了可能。許多人稱台灣為「民主奇蹟」,但我不是奇蹟的信徒。我相信的是人民的意志,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願景。
和美國一樣,在我們追求民主的路徑上滴滿了先人的血汗及淚水。現在輪到我們接下他們的棒子,繼續高舉火炬,為還在往民主道路奮力掙扎的國家,照亮前途。
我們背負的責任重大,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台灣民主當今所面臨的挑戰,和數十年前我們所克服的截然不同。
而21世紀所有民主國家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全世界的自由都正遭遇到空前未有的威脅。
我們看到這個威脅正在衝擊香港,年輕人沒有管道發聲,只好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拼搏。我們台灣人民決心和他們站在一起。
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向世界明白揭破了獨裁和民主無法共存的事實。
因為獨裁政權只要一逮到機會,即使是一絲的民主微光,也會毫不留情地悶熄,過程可能是漸進的,但手法精巧到人們都無法察覺。
想像一下:獨裁勢力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突然間,在自己家的書店賣某本書,就違法了;在社群媒體貼文批評某項新政策,就遭傳審訊。當你突然察覺到一股看不見的勢力在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你開始審查自己的言論和想法,不再和朋友討論時事,因為害怕被竊聽,大部分時間都提心吊膽的前瞻後顧,根本無法好好面對未來。
我剛剛描述的未來聽起來也許不可能發生,與哥倫比亞大學的自由校園完全迥異。
但在現實中,這種情形就在我們眼前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比以往更需要讓全世界聽到台灣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是堅毅不撓的故事,是力抗萬難,堅守民主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在訴說,為什麼核心價值如此的重要。台海兩岸在文化及政治上的歧異日趨擴大。台灣選擇言論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與獨裁政權漸行漸遠。
我們的故事,乃至我們的存在,是喚醒世界的警鐘,讓大家醒悟過來,民主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必須我們不惜代價地捍衛守護。
台灣每天都站在民主的最前線,面對資訊時代的新威脅,台灣並不孤單。
事實上,世界各地無論大國或小國,現在每天都在對抗滲透和認知戰。
獨裁政府企圖利用民主社會的新聞自由,在我們之間挑撥對立,要讓我們懷疑我們的政治制度,好讓我們對民主失落信心。
台灣多年來一直站在這場戰爭的前線,我們有太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
在數位化時代,假訊息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積非成是,而因應這個威脅最困難之處,是如何在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間求取平衡。
台灣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將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列為首要之務。
我們已經強化了辨識及防止散布假訊息的法制架構。我們已經開始掃蕩外部勢力製造的洩密事件。
讓我們與各國密切分享情資,我們就能為降低這種威脅做出更多貢獻。
然而民主還面臨其他挑戰,特別是暗藏算計的經濟誘惑。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被迫在民主與經濟發展間做出抉擇,而正確的選擇似乎變得日漸困難。
我擔任總統以來,台灣不斷向世界證明,民主和經濟成長不僅相輔相成,更是緊密不可分。
我們的經濟依賴中國市場,從而限縮了我們在兩岸事務的自主權,中國藉此要脅,滲透我們的社會,並試圖以此為籌碼,要騙取我們的民主。
但台灣已決心開闢一條新路來發展經濟,如果民主不能活化激發創意和新思維,那麼民主的意義又何在?
我們著手經濟轉型,打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海外臺商回流數已創下新紀錄。同時,許多外商,特別是一些主要外商公司也正在擴張在台營運。
單就今年,這些企業就在台灣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創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投資的流入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長。
我們努力在以規範為基礎的區域貿易秩序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並與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建立更強勁的經貿連結。
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在過去3年來為區域帶來驚人的貿易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種成長具永續性。
當若干國家落入隱藏債務陷阱時,我們仍然致力推動共榮發展的永續合作。而這點,我們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關係就是彼此受惠的最好明證。
在中國一心掠奪我們的邦交國來孤立我們時,我們全心推動計畫,真實幫助這些國家成為更宜居的地方。
我們在世界各國,協助建構經濟民主實力,培養21世紀所需的勞動力,以及建立透明的硬體和數位化基礎設施。
台灣又再一次為全球提出建設性的發展模式。我們拒絕參與掠奪,並且一再證明誠實和開放式的合作會帶來真正的長期成果。
我們因應美中貿易戰的挑戰時,民主並沒有阻礙我們,相反的,幸虧是我們的民主才讓我們克竟其功。民主制度使我們擁抱多元和創新的思維,當常規不再適用,我們仍能靈活應變,打破框架。
很多人問我如何在民主與經濟成長之間作出抉擇,我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兩者密不可分。
歷史告訴我們,民主國家團結時最強,分裂時最弱。
理念相近國家要通力在國際社會上將我們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沒有台灣,形同失去一個關鍵的鏈結。
台灣是一個寶貴罕見的例子,曾經走過獨裁,現在已大力吹起民主號角,因此,自由民主的台灣,現在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
台灣的生存不只關乎兩岸關係,我們是印太地區重要的民主堡壘,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我們即將要為未來民主開創的先例。
台灣是全球理念相近國家社群的一員,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美國前總統胡佛曾經說過:「自由是一扇敞開的窗,而人類精神與人類尊嚴的陽光就從這扇窗傾瀉而下。」
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令人卻步,但有國際社會同行,台灣會堅定不移。
只要我們選擇打開自由之窗,眺望前方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讓這縷陽光照耀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自由民主永續之旅
#JFDS2019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 在 余宛如 Facebook 八卦
正因為演講時,場外還聚集了中國僑民拉布條呼口號抗議,更強烈展現出在險峻環境下,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仍然堅定帶領臺灣向前的決心,而國際都看在眼裡。
無論如何受到阻撓和打壓,臺灣總是勇於和國際社會一同承擔守護相同價值理念的責任,從不缺席,所以世界也毫不猶豫地與我們同行。
#靠的是努力 #不是奇蹟
非常推薦大家讀完這場毫無冷場的演講⬇️
前往哥倫比亞大學的路上,我看見數十位抗議者,他們在民主的美國,自由地抗議來自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說要打倒我。我不會被打倒,就像台灣的民主和自由,可能被挑戰,不會被打倒。
今天我在哥大致詞全文如下:
能受邀來這所以言論自由及多元包容著稱的校園演講,我實在備感榮幸。
我在1980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再度回到久違的紐約校園,勾起我許多的回憶。雖然,或許在場有人會說,任何紐約市以外的校園都不能算是紐約。
然而我在1979年夏天曾經真正住過紐約,協助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研究。而我在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後,就更常走訪紐約,有時是在前往華府做貿易談判時會經過紐約。
對一個來自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的法律系學生來說,1980年代的紐約生活真的令我眼界大開,多元化和不同的見解竟然才是正常。我很高興,從這講台放眼望出去,一切都如此熟悉,絲毫未曾改變。
今天,我來這裡要講的是有關「改變」的故事,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一個位居中國大陸沿海的小島如何設定民主化的進程,進而為世界各國的民主轉型樹立標竿。
我們在政治轉型初期,很多人說在中國陰影的籠罩下,我們的民主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現在台灣已然成為民主社會和政治制度蓬勃發展的居所。
有人說,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而且資源匱乏的小島,無法成為經濟的主要推手,然而現在我們已經變成美國的第11大貿易夥伴了。
有人說,先進的價值觀無法於東亞社會生根。但今天,我是以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身分站在各位面前,而今年台灣也已經躍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
簡言之,台灣就是在不可能的環境下成就了可能。許多人稱台灣為「民主奇蹟」,但我不是奇蹟的信徒。我相信的是人民的意志,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願景。
和美國一樣,在我們追求民主的路徑上滴滿了先人的血汗及淚水。現在輪到我們接下他們的棒子,繼續高舉火炬,為還在往民主道路奮力掙扎的國家,照亮前途。
我們背負的責任重大,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台灣民主當今所面臨的挑戰,和數十年前我們所克服的截然不同。
而21世紀所有民主國家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全世界的自由都正遭遇到空前未有的威脅。
我們看到這個威脅正在衝擊香港,年輕人沒有管道發聲,只好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拼搏。我們台灣人民決心和他們站在一起。
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向世界明白揭破了獨裁和民主無法共存的事實。
因為獨裁政權只要一逮到機會,即使是一絲的民主微光,也會毫不留情地悶熄,過程可能是漸進的,但手法精巧到人們都無法察覺。
想像一下:獨裁勢力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突然間,在自己家的書店賣某本書,就違法了;在社群媒體貼文批評某項新政策,就遭傳審訊。當你突然察覺到一股看不見的勢力在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你開始審查自己的言論和想法,不再和朋友討論時事,因為害怕被竊聽,大部分時間都提心吊膽的前瞻後顧,根本無法好好面對未來。
我剛剛描述的未來聽起來也許不可能發生,與哥倫比亞大學的自由校園完全迥異。
但在現實中,這種情形就在我們眼前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比以往更需要讓全世界聽到台灣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是堅毅不撓的故事,是力抗萬難,堅守民主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在訴說,為什麼核心價值如此的重要。台海兩岸在文化及政治上的歧異日趨擴大。台灣選擇言論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與獨裁政權漸行漸遠。
我們的故事,乃至我們的存在,是喚醒世界的警鐘,讓大家醒悟過來,民主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必須我們不惜代價地捍衛守護。
台灣每天都站在民主的最前線,面對資訊時代的新威脅,台灣並不孤單。
事實上,世界各地無論大國或小國,現在每天都在對抗滲透和認知戰。
獨裁政府企圖利用民主社會的新聞自由,在我們之間挑撥對立,要讓我們懷疑我們的政治制度,好讓我們對民主失落信心。
台灣多年來一直站在這場戰爭的前線,我們有太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
在數位化時代,假訊息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積非成是,而因應這個威脅最困難之處,是如何在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間求取平衡。
台灣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將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列為首要之務。
我們已經強化了辨識及防止散布假訊息的法制架構。我們已經開始掃蕩外部勢力製造的洩密事件。
讓我們與各國密切分享情資,我們就能為降低這種威脅做出更多貢獻。
然而民主還面臨其他挑戰,特別是暗藏算計的經濟誘惑。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被迫在民主與經濟發展間做出抉擇,而正確的選擇似乎變得日漸困難。
我擔任總統以來,台灣不斷向世界證明,民主和經濟成長不僅相輔相成,更是緊密不可分。
我們的經濟依賴中國市場,從而限縮了我們在兩岸事務的自主權,中國藉此要脅,滲透我們的社會,並試圖以此為籌碼,要騙取我們的民主。
但台灣已決心開闢一條新路來發展經濟,如果民主不能活化激發創意和新思維,那麼民主的意義又何在?
我們著手經濟轉型,打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海外臺商回流數已創下新紀錄。同時,許多外商,特別是一些主要外商公司也正在擴張在台營運。
單就今年,這些企業就在台灣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創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投資的流入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長。
我們努力在以規範為基礎的區域貿易秩序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並與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建立更強勁的經貿連結。
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在過去3年來為區域帶來驚人的貿易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種成長具永續性。
當若干國家落入隱藏債務陷阱時,我們仍然致力推動共榮發展的永續合作。而這點,我們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關係就是彼此受惠的最好明證。
在中國一心掠奪我們的邦交國來孤立我們時,我們全心推動計畫,真實幫助這些國家成為更宜居的地方。
我們在世界各國,協助建構經濟民主實力,培養21世紀所需的勞動力,以及建立透明的硬體和數位化基礎設施。
台灣又再一次為全球提出建設性的發展模式。我們拒絕參與掠奪,並且一再證明誠實和開放式的合作會帶來真正的長期成果。
我們因應美中貿易戰的挑戰時,民主並沒有阻礙我們,相反的,幸虧是我們的民主才讓我們克竟其功。民主制度使我們擁抱多元和創新的思維,當常規不再適用,我們仍能靈活應變,打破框架。
很多人問我如何在民主與經濟成長之間作出抉擇,我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兩者密不可分。
歷史告訴我們,民主國家團結時最強,分裂時最弱。
理念相近國家要通力在國際社會上將我們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沒有台灣,形同失去一個關鍵的鏈結。
台灣是一個寶貴罕見的例子,曾經走過獨裁,現在已大力吹起民主號角,因此,自由民主的台灣,現在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
台灣的生存不只關乎兩岸關係,我們是印太地區重要的民主堡壘,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我們即將要為未來民主開創的先例。
台灣是全球理念相近國家社群的一員,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美國前總統胡佛曾經說過:「自由是一扇敞開的窗,而人類精神與人類尊嚴的陽光就從這扇窗傾瀉而下。」
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令人卻步,但有國際社會同行,台灣會堅定不移。
只要我們選擇打開自由之窗,眺望前方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讓這縷陽光照耀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自由民主永續之旅
#JFDS2019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八卦
民主與獨裁是不可兼得。
支持小英❤️
首先我認為是先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
以前國民黨把中華民國帶來,中華民國等於國民黨,國民黨也等於中華民國,如同黨徽跟中華民國國旗,整個憲法圍繞的思想都是大中華,後來中華民國融入了台灣,台灣也走向民主自由的社會,擁有言論自由,還能監督政府,創立政黨互相制衡,台灣成了多元的社會,有許多不同民族,都深愛台灣的土地,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土地認同是指這塊土地孕育我們生命,而非黃種人膚色跟使用中文字,我們必須守護台灣價值,因為先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被打壓,我其實根本不想理會一個中國、兩個中國、幾個中國,到底搶這個名字如今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不是生來就國民黨,也不是生來就必須要先愛國民黨帶來的中華民國(中國),我始終對於生為台灣人而感到驕傲。
中華民國的確佔領臺灣好一陣子,但不是真正完全擁有台灣,但是中共政權從來沒有擁有過臺灣。所以台灣人啊!是否能放下中(華民)國,用臺灣走向國際,無比重要,如果2020我們不能守住,後代依然得面對現實,究竟要民主自由還是要依靠芝麻信用的獨裁中國?
#蔡總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說全文
(資料來源: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7135001.aspx)
能受邀來這所以言論自由及多元包容著稱的校園演講,我實在備感榮幸。我在1980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再度回到久違的紐約校園,勾起我許多的回憶。雖然,或許在場有人會說,任何紐約市以外的校園都不能算是紐約。
然而我在1979年夏天曾經真正住過紐約,協助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研究。而我在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後,就更常走訪紐約,有時是在前往華府做貿易談判時會經過紐約。
對一個來自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灣的法律系學生來說,1980年代的紐約生活真的令我眼界大開,多元化和不同的見解竟然才是正常。我很高興,從這講台放眼望出去,一切都如此熟悉,絲毫未曾改變。
今天,我來這裡要講的是有關「改變」的故事,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一個位居中國大陸沿海的小島如何設定民主化的進程,進而為世界各國的民主轉型樹立標竿。
我們在政治轉型初期,很多人說在中國陰影的籠罩下,我們的民主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現在台灣已然成為民主社會和政治制度蓬勃發展的居所。
有人說,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而且資源匱乏的小島,無法成為經濟的主要推手,然而現在我們已經變成美國的第11大貿易夥伴了。
有人說,先進的價值觀無法於東亞社會生根。但今天,我是以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身分站在各位面前,而今年台灣也已經躍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
簡言之,台灣就是在不可能的環境下成就了可能。許多人稱台灣為「民主奇蹟」,但我不是奇蹟的信徒。我相信的是人民的意志,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願景。
和美國一樣,在我們追求民主的路徑上滴滿了先人的血汗及淚水。現在輪到我們接下他們的棒子,繼續高舉火炬,為還在往民主道路奮力掙扎的國家,照亮前途。
我們背負的責任重大,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台灣民主當今所面臨的挑戰,和數十年前我們所克服的截然不同。而21世紀所有民主國家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全世界的自由都正遭遇到空前未有的威脅。
我們看到這個威脅正在衝擊香港,年輕人沒有管道發聲,只好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拚搏。我們台灣人民決心和他們站在一起。
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向世界明白揭破了獨裁和民主無法共存的事實。因為獨裁政權只要一逮到機會,即使是一絲的民主微光,也會毫不留情地悶熄,過程可能是漸進的,但手法精巧到人們都無法察覺。
想像一下:獨裁勢力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突然間,在自己家的書店賣某本書,就違法了;在社群媒體貼文批評某項新政策,就遭傳審訊。當你突然察覺到一股看不見的勢力在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你開始審查自己的言論和想法,不再和朋友討論時事,因為害怕被竊聽,大部分時間都提心吊膽的前瞻後顧,根本無法好好面對未來。
我剛剛描述的未來聽起來也許不可能發生,與哥倫比亞大學的自由校園完全迥異。但在現實中,這種情形就在我們眼前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比以往更需要讓全世界聽到台灣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是堅毅不撓的故事,是力抗萬難,堅守民主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在訴說,為什麼核心價值如此的重要。台海兩岸在文化及政治上的歧異日趨擴大。台灣選擇言論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與獨裁政權漸行漸遠。我們的故事,乃至我們的存在,是喚醒世界的警鐘,讓大家醒悟過來,民主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必須我們不惜代價地捍衛守護。
台灣每天都站在民主的最前線,面對資訊時代的新威脅,台灣並不孤單。事實上,世界各地無論大國或小國,現在每天都在對抗滲透和認知戰。獨裁政府企圖利用民主社會的新聞自由,在我們之間挑撥對立,要讓我們懷疑我們的政治制度,好讓我們對民主失落信心。
台灣多年來一直站在這場戰爭的前線,我們有太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在數位化時代,假訊息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積非成是,而因應這個威脅最困難之處,是如何在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間求取平衡。台灣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將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列為首要之務。
我們已經強化了辨識及防止散布假訊息的法制架構。我們已經開始掃蕩外部勢力製造的洩密事件。讓我們與各國密切分享情資,我們就能為降低這種威脅做出更多貢獻。然而民主還面臨其他挑戰,特別是暗藏算計的經濟誘惑。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被迫在民主與經濟發展間做出抉擇,而正確的選擇似乎變得日漸困難。我擔任總統以來,台灣不斷向世界證明,民主和經濟成長不僅相輔相成,更是緊密不可分。
我們的經濟依賴中國市場,從而限縮了我們在兩岸事務的自主權,中國藉此要脅,滲透我們的社會,並試圖以此為籌碼,要騙取我們的民主。
但台灣已決心開闢一條新路來發展經濟,如果民主不能活化激發創意和新思維,那麼民主的意義又何在?我們著手經濟轉型,打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海外臺商回流數已創下新紀錄。同時,許多外商,特別是一些主要外商公司也正在擴張在台營運。
單就今年,這些企業就在台灣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創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投資的流入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長。我們努力在以規範為基礎的區域貿易秩序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並與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建立更強勁的經貿連結。
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在過去3年來為區域帶來驚人的貿易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種成長具永續性。當若干國家落入隱藏債務陷阱時,我們仍然致力推動共榮發展的永續合作。而這點,我們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關係就是彼此受惠的最好明證。
在中國一心掠奪我們的邦交國來孤立我們時,我們全心推動計畫,真實幫助這些國家成為更宜居的地方。我們在世界各國,協助建構經濟民主實力,培養21世紀所需的勞動力,以及建立透明的硬體和數位化基礎設施。台灣又再一次為全球提出建設性的發展模式。我們拒絕參與掠奪,並且一再證明誠實和開放式的合作會帶來真正的長期成果。
我們因應美中貿易戰的挑戰時,民主並沒有阻礙我們,相反的,幸虧是我們的民主才讓我們克竟其功。民主制度使我們擁抱多元和創新的思維,當常規不再適用,我們仍能靈活應變,打破框架。很多人問我如何在民主與經濟成長之間作出抉擇,我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兩者密不可分。
歷史告訴我們,民主國家團結時最強,分裂時最弱。理念相近國家要通力在國際社會上將我們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沒有台灣,形同失去一個關鍵的鏈結。
台灣是一個寶貴罕見的例子,曾經走過獨裁,現在已大力吹起民主號角,因此,自由民主的台灣,現在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台灣的生存不只關乎兩岸關係,我們是印太地區重要的民主堡壘,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我們即將要為未來民主開創的先例。
台灣是全球理念相近國家社群的一員,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美國前總統胡佛曾經說過:「自由是一扇敞開的窗,而人類精神與人類尊嚴的陽光就從這扇窗傾瀉而下。」
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令人卻步,但有國際社會同行,台灣會堅定不移。只要我們選擇打開自由之窗,眺望前方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讓這縷陽光照耀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 * *
小編的話:
我常在看一些跟美國歷屆總統有關的傳記,有時候也會看他們的演講稿,或是在YouTube上面聽這些總統的原聲。像是小羅斯福總統的就職演說、雷根總統的柏林圍牆演說…等,這些演講稿都是現代史上的名篇,誇張一點說是「傳頌千古」也不為過。
即便是幕僚操刀,演講稿也是總統本身人格的映射;作為同時代或下一個世代的人,要研究這個總統的理念與人格,必定會先從他在各個場合的演講稿來著手。
而我認為蔡英文總統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應該是足以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的名篇。
她指出了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所應堅持的核心價值、台灣與世界各民主國家所面臨的空前挑戰、獨裁國家精巧而滲透性的破壞,但是,整篇從頭看到尾,沒有算計,沒有哭訴,沒有盲目的樂觀主義,有的是總統對時勢的精準認識,與帶領台灣維護民主的堅定信心與意志。
這,是一篇政治家(statesman)的演講稿,而不止步於政客(politician)的格局。
而我們該問自己的是,我們對於政治的品味,是否足以辨認出,誰是政治家?誰是投機政客?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 在 推動台灣文化路徑願景工作坊 的相關結果
本計畫透過審議民主的方式,收集參與者對於台灣文化. 路徑關鍵議題的不同聲音,藉由溝通達成共識得以因審議而倡議,協力推動台灣文. 化路徑,提升路徑中各節點對於文化路徑 ... ... <看更多>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 在 推動台灣文化路徑願景工作坊|公民文化論壇 的相關結果
(2)舉辦文化路徑願景工作坊以「願景工作坊」為主軸,配合「公民共識會議」精神,及「公民咖啡館」方式,來推動社會各界對於臺灣文化路徑的認識、共識與實踐。 ... <看更多>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 在 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畫(110年-114年)-來監督 的相關結果
1. 透過定期會務建立營運機制,並透過陪伴輔導、潛力路徑研析及在地組織扶植等機制,推動文化路徑扎根與發展。 2. 藉由歷史文化資源的調查研究與文物蒐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