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親的約定』
昨天比賽前有機會跟攻城獅的宋宇軒在場邊閒聊,才知道這段感傷的故事,是關於宋仔跟他的父親。
老家在彰化溪州的宋爸爸,一直有釣魚🎣的嗜好。或者說,釣魚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吧。
10年前,也因為愛海釣,宋爸開始往來於台灣本島跟馬祖東引之間,常常一出門就是一整天,一個人與大海獨處,當然通常也經常帶回豐富的漁獲回家
宋仔說,他們家原本就做自助餐的,所以他跟爸爸都算料理達人。他的煮炒功夫,也是耳濡目染,自然上手。(好想吃)
後來宋爸跟宋媽索性直接搬去東引,五年前開始在當地開啟了無菜單海鮮餐廳🦞,生意蠻好的。宋爸看似結合釣魚興趣跟經營頭腦,找到晚年賴以維生的方法,一切看起來平順幸福。
但就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宋仔接到媽媽從東引打回來的電話📞
「你爸爸落海失蹤了」
宋爸獨自前往海邊釣魚,也許是因為海象變化太快;也許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斷,總之,宋爸落海之後就再也沒回來了。
「接到電話時整個人很亂,我爸以前就很愛釣魚,從小我也是跟著他一起出去,這也是我的嗜好,更是我跟我父親最重要的連結」
宋爸的遺體經過幾天的搜尋終於找到。也讓宋仔跟家人鬆了口氣。
「如果找不到大體,報失蹤人口要等七年才能拿到死亡證明,這對一個人在東引的母親影響非常大,因為沒有證明就不能得到保險理賠」
宋仔現在說這些話時心情已經平復不少,但當時還在富邦打球的他,在球季間特別向許教練請假,去了一趟東引,就為了處理父親的後事。「當時隊友都不知道我家發生了什麼事」
「遺體無法運回台灣,因為包機至少要花一百萬,所以只能先在東引火化再把爸爸的骨灰帶回溪州老家」
兩年過去了,但一提到父親宋仔的眼神中還是充滿了感念
「我父親以前是打罵教育,唯一覺得自在的時候就是我們一起出去釣魚的那種平靜」
「不過我現在教育兒子都引以為鑒,我不會打罵兒子,而是告訴他哪些事情是危險的,不是不能去做,但要懂得保護自己,就像釣魚一樣,等他更大之後,我也會帶他去釣魚,但提醒他注意安全」
打球時跑遍大江南北的宋仔,也因為加入攻城獅而在竹北租了房子,希望能再好好拼個幾年,然後完成他跟父親的約定。
「父親一直希望我能接下他在東引的海鮮餐廳」
你老婆同意?會跟你搬去這麼鄉下的東引?
「她沒有不同意,只說不是現在」哈哈,我覺得很好。
其實宋仔有另外一項也充滿熱情的事,那就是健身。體脂率只有7%的他,從文化大學開始就迷上了重訓,當他看到自己從骨瘦如柴的高中生慢慢長出結實有線條的肌肉時,那種成就感,沒錯就是入坑了!
退休後也希望能經營自己的健身事業,宋仔說,「我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還能打個4年吧」
才結束這段對話沒多久,比賽開始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目睹了。
宋仔,加油💪 期待你早日歸隊
照片來源 Hsinchu Lioneers 新竹攻城獅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
自然死亡保險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武漢肺炎Vs美國流感:當藍絲/藍營,也要有知識底線
一場武漢肺炎,本來理應全民集中精力抗疫,但在「政治正確」主旋律籠罩下的香港,卻成為政治角力場,林鄭月娥政府和「藍絲」群組不斷挑起群眾矛盾,展開批鬥「黑醫」「黑護」運動,同時不斷淡化疫情。「藍絲」群組其中一個最常見的「理論核彈」,就是說美國流感死了數萬人,而武漢肺炎不過死了「區區數百」,為什麼大驚小怪;現在全球對中國又是封關、又是禁飛,為什麼卻不對美國制裁,明顯是「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云云。在互聯網時代,出現平行時空已成常態,以上論點在香港「藍絲」群組和台灣「藍營」群組,居然是想通的,不少台灣「藍營」KOL也公然附和,令人不忍卒睹。
筆者自然不是醫生,但身邊有大量真正的醫療專家學者,加上要拆解上述悖論,其實是社會科學問題。假如大家再遇上這類文宣,建議用以下五點回應:
1. 「美國流感」不是一種病毒,而是出現在「美國」、很多種「流感」的集合,每年都會出現、每地都會出現,筆者的馬來西亞朋友林韋地醫生,也就是新加坡草根書室的老闆,對此有撰文詳細解釋。假如要比較,中國每年也有這種流感出現,根據醫學權威期刊《刺針》研究,每年平均死88,100人,也就是比美國還多。相反武漢肺炎是一種病毒,全新出現,由中國引發,本來卻為其他地方未有,一切未為世界所知,潛在風險大得多,針對疫區源頭中國,自然也順理成章。
2. 「美國流感」平均每年有二千萬人感染,過去半年死亡率約0.06%、一年前約0.13%(不同計算數字略有差異),這包括了「和流感相關死亡數字」(即並非直接因流感病故)。而根據官方數據,武漢流感目前死亡率大約3%,都是直接數字,這還未算不少專家對中國官方是否刻意調低數字充滿質疑(有學者估算倍之)。不少中國學者又強調,只要武漢肺炎更多輕微患者確診,死亡率就會進一步調低,屆時就可以「放鬆」,這是另一謬誤:須知美國流感有了足夠案例,已經成功研發出疫苗,有效率約為60%,但武漢肺炎至今無疫苗可用、未有足以廣泛使用的有效藥可治,總體風險就比美國流感大得多。
3. 「美國流感」並沒有單一地區成為outlier,但武漢肺炎卻有一個密集式死亡例子:武漢。不少中國學者提供數據時,都喜歡說湖北省或武漢市以外的感染率、死亡率如何如何,卻解釋不了為什麼武漢災情特別嚴重。須知武漢是中國一線城市,先進、發達、現代化,絕非第三世界,除非有專家能通過氣候、環境、人為因素或任何原因,論證武漢是特例,並說服全球不會出現第二個武漢,否則邏輯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重蹈武漢覆徹。而任何地方面對那種災情,都不可能以現有資源單獨應付,自然必須防微杜漸。
4. 武漢肺炎的源頭出現在中國,無論愛國人士是否喜歡接受,這確實為控制疫情製造了更多不確定性。由於中國舉國體制的不透明,疫情開始時被刻意隱瞞,錯過了控制的黃金時間;即使是習近平發話要嚴肅正視後,官方提供的數字,依然充滿商榷性。例如不同外媒都傳出,不少武漢死者都不被當作確診個案,而近月武漢處理屍體數目不乎尋常地高,令不少人懷疑真實的死亡數字。這樣的作風,連帶令以往高度透明的香港政府,也失去一貫公信力,單是庫存多少口罩、有何用途一類問題,已多番反口覆舌、前言不對後語。這樣的國情,在非常時期,必然容易造成社會恐慌,而這時期的社會恐慌,又必然令全民杯弓蛇影,對疫情控制有壞無利,出現反效果幾屬必然。
5. 最重要的common sense是,世界各國處理公共衛生危機時,首重「防疫」,然後才是「抗疫」。武漢肺炎剛出現時,才是最值得全球關注的危機,當疫情真的失控,進入「抗」的階段,往往意味著已出現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犧牲。雖然武漢肺炎致命程度不及SARS,但傳染廣度一如流感,如何防範,依然未有定案。可惜在藍絲/藍營群組,以香港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為代表,往往本末倒置,宣揚「有嚴重死傷才考慮封關」、以免小題大做影響自己收成期一類歪理。這種思想,不但涼薄,也與人類文明進展背道而馳。
當然,美國流感和武漢肺炎兩者還有諸多可比/不可比性,而世界各地處理疫情時夾雜政治,也是必然。然而甚麼立場也好,對知識、邏輯的基本認知,畢竟要有底線,否則一切只講求政治正確,卻犧牲了一切,到頭來只會令自己支持的政權/陣營更失分,徒然成為歷史笑柄,何必。
蘋果日報,2020年2月10日
自然死亡保險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嗎?世界上竟然有這種保險!?】
一般來說,只要可以算出 #機率
那不論聽起來有多誇的意外事件
都會有保險公司願意提供相應保單
所以世界上其實存在許多奇險、怪險如:
1. 被椰子砸中險:
全球每年都有 150 人死於 #椰殺
這個危險性足足是被鯊魚襲擊的十倍
所以就有旅遊保險公司為此開辦保險
2. 馬桶阻塞險
其實在 #水電師傅 很稀有的歐美地區
這算是非常常見的住宅保險:比如在英國
每個月只要付一英鎊,就可以理賠諸如
水管漏水、水槽馬桶賭塞等管道意外
3. 看電影笑死險
這個險主要是為了保護 #脫口秀演員:
因為怕自己講話太好笑,導致觀眾出意外
其實在醫學上,笑到腦動脈破裂、窒息
哮喘、暈倒、或心臟病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有些喜劇公司會需要類似保險
用以賠償可能的訴訟或醫療支出
4. 被 UFO 綁架險
在美國,有保險公司專為被外星人綁架
而導致的精神損傷(包括被親友嘲笑)
提供最高理賠 1000 萬的 UFO 綁架險
目前為止真的有一個人成功獲得理賠
因為他體內存在非地球物質的植入物
5. 被人造衛星砸中險
這個險包括隕石、天外飛來的碎片等都能算
往往會包含在標準的房屋及商業保險範疇裡
6. 被鬼殺死險
如果被超自然生物
包括鬼魂、吸血鬼或狼人攻擊
美國保險公司可提供 100 萬的理賠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單純遇見超自然現象不算
必須要導致傷害、死亡或財產損失才符合
其實臺灣地震學家 #馬國鳳 博士曾說:
「一個臺灣人一生
至少會經歷 2 次大地震。」
所以一起經歷過 #921大地震 的我們
與其擔心被外星人抓走、被衛星砸中
不如時時戒備地震發生,做好事前的預防
比如準備好防災急救包,固定好家中傢俱
最重要的是:投保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一年只要 1350 元!新屋舊屋都能投保
若因地震房屋全損,最高保額 150 萬元
還可獲得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
讓你財產有保障生活更安心!
#怪奇事物所×住宅地震保險基金
#怪奇冷知識737
自然死亡保險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自然死亡保險 在 毛豆醫學院 Youtube 的評價
《毛豆醫學院》同大家講解何為流感!流感同傷風感冒有分別嗎?應唔應該打流感針?快速流感測試又係咩嚟?立即花10分鐘,聽吓豆爸嘅分析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Sonia Leung為此影片提供字幕♥
#流感 #病 #感冒

自然死亡保險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自然死亡保險 在 [討論] 身故壽險?意外險?重大疾病- 看板Insuranc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爬文看了有關重大疾病險
好像是說如果當下急救無效(亦即來不及送醫急救就BYE了)
就無法理賠,但是我在重大疾病險裡面看到的是有兩種類型的:
重大疾病險大致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僅有重大疾病給付,另一種則是重大疾病給付加上身故保險金
Q1:那假如是保後者,重大疾病給付日上身故保險金
假若也是當下急救無效,同樣也是無法理賠身故保險金嗎?
Q2:意外險的部分概括身故,是否有什麼排他條款??
例如因為疾病而身故的話,意外險不理賠
那假如是猝死的呢??猝死算意外還是算疾病??
然後,又如果是自然死亡,亦即壽終正寢,也不在意外身故的理賠範圍嗎??
Q3:壽險是否意味著,一般情形之下,身故就會核發身故理賠金?
我這裡指的一般情形,當然排除自殺、被謀殺...這種刻意發生的情形....
所以因意外跟因疾病身故死亡的話,壽險算有理賠沒錯吧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身故就保壽險就好了啊,
又何必保重大疾病給付加上身故保險金(因為這樣保費比較便宜)
意外險幾乎都有意外身故的部分,那如果沒有意外身故
找沒有意外身故的意外險來保,保費可能比較便宜
因為到最後不都有壽險來做為"身故"保障的後盾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53.210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0:34)
我是很排斥去保兩個有重複的東西,與其如此,當然要保範圍大的保險
其次再保其他有缺口的地方,這樣才不會感覺本末倒置啊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0:44)
我會先猜因車禍而引心臟病發死亡會保的比較多,雖然都是意外險
但是站在壽險的角度,壽險還會再乎你是因車禍而導致心臟病死亡
還是因心臟病導致車禍死亡所理賠的理賠金會有所不同嗎?
然後意外險理賠金應該不會高過於壽險吧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0:49)
為什麼要買兩張票,然後假想另外一個人陪你一起去看電影呢?
這意思是一樣的啊,如果有保到A的部分,我另外的保險又何必再買有保到A的保單!?
我又何不把這些錢去保那些保險有缺口的部分還比較實在一點~
你已經看完第一部A電影好了,那你第二張票還會再看A電影嗎??
一般來說,當然把第二張票拿去看B~Z隨便一個電影也好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0:52)
當然其實什麼都保當然也OK,當以現實面來說,預算有限的前提之下
肯定首當其衝會先排除已保單上有承保的項目內容.....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0:58)
二、意外險難道有排除因為騎車發生意外車禍而不理賠嗎?
所以KO大你還有什麼疑慮嗎??因為你講的除了第二點之外,一、三點都無重複到
終於有人看得懂我在說什麼了........^^
比方說意外險跟壽險,重複的地方是身故
那好,既然如此,我如果要買意外險的話,我就不用太care意外險的身故保額是多少
就算意外險他沒有身故的保額也無所謂,因為我有壽險的身故做為我的後盾
當然這前提是意外險沒身故保額,但是保費會變比較低廉才會選,不然幹嘛選
而不是保意外險而不去保壽險,因為意外險的身故理賠,是務必要發生於"意外"
但是壽險是不管你是否發生意外而身故,均理賠身故金
這樣的陳述是否有比較了解我的意思呢!?這就是我所謂不重複的見解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1:17)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1:21)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1:27)
但是意外險會去在乎你是否因值勤的關係嗎?他只在乎的是你是否"意外"
那你在家裡不小心骨折,勞保跟健保有給付嗎?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1:30)
並非起源於疾病,勞保也算在內嗎?我怎記得有意外險有哪些地方沒跟勞保重複到!?
※ 編輯: pleasant 來自: 61.217.153.210 (04/04 01:34)
即便有重複到,保範圍廣的為主,重複到的範圍窄的保額就可以暫不CA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