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先練習疼惜自己吧
專門研究「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理論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發現,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他人的關懷,比如同情和幫助他人的行為之間,兩者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善於對他人展現慈悲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對自己也展現慈悲。
與之相對應的是,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常常會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在他們大腦中似乎一直存在一個尖銳的、消極的、指責自己的聲音。就像前面提到那位女同學一樣,習慣用負面方式激勵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習慣告訴自己:「連這麼愚蠢的問題我都會犯,我就是個魯蛇(loser),一個失敗者。」他們總是透過讓自己討厭當下的自己,來敦促自己改變,獲得改變的動力。
相反的,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能夠做到自我慈悲的人,通常他們在三個方面做得特別好:
⑴發自內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外在。
我們身邊或許就有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顏值不高,或者身材不好,但他們依然喜歡自己的樣子。
⑵面對負評能夠保護自己。
即使被說長得不好看或不夠聰明,他們在收到這些負面評價時,不會因此陷入情緒低谷,更不會苛責自己。
⑶能感受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們也擁有能夠承認、欣賞、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於自己懷有積極的想法和樂觀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他和真實自我的關係將變得更融洽,既不會自欺欺人地放縱自己,放棄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會透過自我苛責,去傷害或攻擊自己,消耗內在的情緒資源。像這種人即使感到煩惱焦慮,也不會陷入自我懷疑。
那麼,這種自我關懷的能力能夠訓練出來嗎?可以,下面同樣提供兩個方法,大家有機會不妨多練習,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 故事思維,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第一個方法是想像自己是個編劇,為困擾自己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
當你開始自責,批評自己的時候,試著把你正經歷的事情想成一個故事片段,比如你現在是故事的主角,正為屢次減肥失敗而埋怨自己。然後試著為你的故事換一個主角,例如換成有粉紅豬暱稱的女演員鍾欣凌,或是你身邊任何一個胖一點的朋友。接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是我,面對這一切,會怎麼做呢?
當你將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變成一個劇本,並把主角進行替換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抽身出來,從參與其中的演員變成了鏡頭之外的旁觀者,從被動演繹變成提高維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所謂「演員心態」,就是你自己參與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正在為不如意的事情自我批評,而由於身處其中,你無法剝離情緒和事實本身。但換成「觀眾心態」就不一樣了,它讓你處在局外,重新看待困擾你的這件事,這時你能夠以朋友或陌生人的視角,去關懷正在經歷困擾的那個人。
繼續以減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故事主角換成鍾欣凌,她正因為減肥失敗而難過,甚至懲罰自己。站在「觀眾心態」的視角上,你會不會安慰她:「妳胖得很好看,不用再減了,也不必為此難過,我們喜歡胖乎乎的妳。」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往往是不會愛自己,但對朋友、陌生人能夠產生共情或關懷,而變身成為編劇,把困擾你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利用的正是這一點。想像正在經歷這件事的,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敬重的人,你就會像關心朋友那樣來關心自己了。
■ 無條件接納自己
第一個方法是用換位思考和共情的方式,讓你試著體貼自己。如果說這是一種權宜之計,第二個方法則是讓你徹底放下自我評價,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按照心理學家艾里斯的說法,無條件接納自己意味著:不管你是否做出了聰明、正確或有能力的表現,不管其他人是否認可、尊重或喜愛你,你完全的、無條件的接納自己。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堅強還是軟弱,是勇敢還是膽怯,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接納自己的全部。
但是我們從小都被要求要追求成功,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往往無法接受自己膽小、軟弱、不夠聰明的一面。正因為如此,要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其實很難。所以我將會給你一個藥箱,裡面備有兩味藥,希望能幫助你在評價指責自己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抱一抱自己,接納自己。
#第一味藥 叫做「與自我批判爭辯」
當你的腦海中一閃現這個念頭——比如被偷偷暗戀的對象拒絕了,你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就要立刻打住!在這個念頭從腦際閃過時,你需要為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不是的,他拒絕我,可能是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
「或者是他還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
「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緣分還沒到。」
這幾句話提到的性格不合適、認識不夠深入、緣分沒到,都是一種自我爭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能夠有效降低內心受傷的可能性,停止負面的自我評價的聲音,從攻擊批判自己中跳出來。
#第二味藥 叫做「恢復自我價值,發現自己身上的亮點」
延續前面所舉的例子,「被暗戀對象拒絕這件事,雖然讓我感覺很難受,但這並不意味我是一個糟糕的人。」不要根據他人的意見和評判,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對於「我」這個整體做出定義,去發現自己閃光的一面。
你可以這樣想:雖然他拒絕了我,但我條件並不差呀,儘管長得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美女,但我性格溫柔,廚藝精湛,也很會體貼人,身邊還有那麼多喜歡我的朋友。而且和不對的人早一點結束,表示離對的人又更近一步,收拾好心情,準備迎接下一份情感的到來吧。
自我價值感在恢復自己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亮點,對自己充滿自信,也就更容易擁抱自己,接納自己。
…
心理學 小科普
雖然這裡提到要採用觀眾心態,但有時做個稱職的演員也好。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當事人,正照著腳本演出,但實際上根本心不在焉,被其他事情困住,沒有扮演好演員的角色,使得其他演員也都受到影響,這是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過程。而除了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也可以透過心理劇,假裝當個稱職的演員,對於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也有幫助。即便心理劇是依據別人給的腳本,或是自己杜撰產生的腳本,都有助於檢視自己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你做出的反應會引發什麼效益。所以,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生活情境,撰寫不同的腳本,並且當個稱職演員來預演不同的版本,或許也會對你有所啟發。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獨處的時候,如果能處在自我慈悲的狀態,那對自己是莫大的滋養。
用我的說法是,這才真正回到了家,一個可以遮蔽風雨感到安全的家。這世上能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也只有自己了,能走到這個階段,就會看到不斷尋求被他人所愛,是我們通往幸福的最終幻象。
祝願您,能看見自己的亮點,懂得欣賞自己的耀眼!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11點熱吵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一些減重小技巧,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默默的甩肉喔!! 今日來賓:SAM、洪素卿、劉怡里、邱正宏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徐薇 TVBS官網:http://work.tvbs.com.tw/index.html TVBS節目表:...
自我苛責 在 Facebook 八卦
可能是因為悶在家裡面太久了,最近我發現自己有幾個很特別的症狀:
1.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又什麼都不想做
2.不斷上網買東西、訂購東西
3.閒下來就一直吃一直吃
.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了很久,想起之前一個有趣的心理學概念叫做「自我意志力剝奪」(Ego Depletion,ED):當你的身體自由被限制的時候,你意志力會被被消耗掉。也由於你的意志力用完了,所以那些平常需要意志力來運作的事情(減肥或者是省錢)就會沒有意志力可以用,於是你就會發現,在這段疫情期間大家龜在家裡面不出門的期間,上網購物、叫外送吃東西的頻率也變多了。
.
人生苦短,偶爾耍廢。其實,我覺得這作為一種「防疫底下的新生活」也暫時沒什麼不可以,為了防疫,犧牲一下錢錢和長一下肉,好像也算是某種「聖戰」XD,但如果有些時候已經買了、吃了太多的東西,心情還是覺得很煩悶,而且長期下來狀況都沒有改善的話,那可能就要尋求協助了。
.
像我一個朋友,從三級警戒以來,到現在每一天都很焦慮,常常傳訊息跟我抱怨。他覺得待在家裡面很痛苦,因為不得不面對自己、面對內在的聲音,恰巧他又是一個容易自我苛責、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值得的人,所以每一天封閉在家裡,等於每一天都要面對腦袋裡面有無數的小劇場跟聲音。為了逃避這些聲音,所以他選擇上某個桃子平台買東西,一不小心就刷了兩台MAC筆記型電腦,一台空氣清淨機、一台掃地機器人,昨天傳訊息給我的時候,他才剛訂了一個洗碗機⋯⋯重點是這些東西 #他本來就有了 。
.
「我每天都要面對好多內在的聲音在那裡吵吵鬧鬧,以前上班的時候還有同事可以講話、還有人可以分散我的注意力,但現在大部分的時候我都自己一個人在家,那些內心的聲音變成完全無法逃避,我每天都覺得好痛苦⋯⋯真的快瘋了!」他跟我說,他也很後悔買了這麼多東西,可是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
另外一個朋友則完全相反,平常她就不太喜歡吃東西,關在家裡這段時間已經15天她都沒有出門買東西了,有時候一整天就吃一個布丁,也有時候就是一直睡覺、醒過來、再睡覺、再醒過來。她說,她的世界就跟最近的天氣一樣,每一天都在下雨,再加上她又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可以感覺到「全民」的心情。
.
她告訴我說:「你知道嗎?最近因為疫情有很多事情的變動,我可以感覺到大家心情很浮躁的那種感受,然後一口氣一起聚集到我的心裡。」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類似的感覺,我是鈍感人,完全沒有這種fu,可是看到她這樣也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幫她,我又無法幫她剪掉一兩根神經。(好奇也有高敏感的人有這種感覺嗎?)
.
如果你覺得自己最近的狀態也非常不好,需要找人聊聊,最近政府考量到許多心理有困擾的朋友需要協助,可是前往醫療院所又有風險,所以暫時放寬規定,提供了「網路視訊諮詢服務」的方案,大家在家就可以預約線上會談,需要的朋友可以點下面的貼文預約。
.
疫情期間,大家都辛苦了。讓我們在多為台灣撐一下,守在家裡、守好自己的身心,用好心情,一起手牽手走過這次的困境。
#標記或分享給最近狀態不好的朋友
#線上諮詢 #網路視訊諮詢 #covid19
#想分享我的貼文內文的可以用這個連結
https://link.medium.com/eo8yWqL3Rgb
自我苛責 在 Facebook 八卦
眼看就開工了,結果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回想這段時間,你有下面這樣的症狀嗎:
1.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尤其是想到和自己同年齡的親戚朋友,有一種落後感。
2.不如預期的時候,會覺得是自己的錯。本來過年這段時間計劃好要做一些事情,結果都沒有做,覺得自己很沒用。
3.經常想:「如果當初我再⋯⋯一點就好了」
4.容易陷入後悔的情緒當中,動彈不得。
5.老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有一種落後的感覺。比方說想到自己過年這段時間都在荒廢,覺得自己很沒用。
.
如果你也有上面這樣的情況,或許你就是「慣性自我苛責」者,透過責怪自己來砥礪自己前進,有些時候有用,但也有一些時候,會讓自己活在反覆的痛苦當中。
.
為什麼會這樣呢?《內疚清理練習》作者Ilse Sand 在書中指出,很多時候我們是複製了「父母對我們講話的方式」,來對那個表現不好的自己講話。甚至,有的人會設定一個完全達不到的標準,來重新「溫習」那個「達不到父親/母親的標準、認同」的愧疚感。
.
等等,為什麼要這樣虐待自己呢?
如果你小時候不論怎麼做都無法達成父母的標準,那個童年的你已經無法被改變了,想起來是多麼無力的事情;但如果現在你幫自己設定一個完全達不到標準,不斷地苛責自己,你就可以「藉由模仿當初的情境」來創造一個看似可以改變童年無力感的機會。而且,有時候會成功,你就會得到了雙重增強,不但現在的工作或課業上面有好的表現得到別人的稱讚,似乎多少也彌補了過去的一點點無力感。
.
可是你可能會過得很不快樂,因為你在追逐的東西,是沒有盡頭的。
.
那該怎麼辦呢?作者提到了一個方法,就是「稱讚動機而不是結果」。比方說,你很努力做了一個報告但是卻不如預期、你鼓起勇氣邀約朋友去吃飯但是被拒絕、你早上起來想今天一定要扶老太太過馬路但是卻沒有老太太可以扶⋯⋯
.
像這樣的一種時候,你可以跟自己說:「還沒做到真的讓人很沮喪,不過,想要努力、想要幫助別人、想要嘗試新的東西的自己,很值得嘉獎。給自己的勇氣按個讚!」
.
有的人會擔心這樣對自己說,會讓自己怠惰,但如果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那麼這可能是白擔心——別傻了,你不會允許自己怠惰的。所以你用這種方式跟自己講話,只是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的方法。
.
當覺得舒服一點,就不需要再多花力氣去處理心裡面的情緒,反而有更多的心理,可以去挑戰那些你過往沒有完成的事情。
.
當你覺得怎麼做都不對,就是時候練習自己慈悲(self compassion)。那些過往你對自己的要求、憤怒、壓抑情緒,自然有它的功能,它讓你成為一個更堅韌的人,但這並不代表,你時時刻刻都要武裝自己堅強。
.
選擇對自己善良,把你的餘生照亮。
#內疚清理練習
#全文 在 Medium
https://link.medium.com/RniTIFPtnab
自我苛責 在 11點熱吵店 Youtube 的評價
今日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一些減重小技巧,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默默的甩肉喔!!
今日來賓:SAM、洪素卿、劉怡里、邱正宏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徐薇
TVBS官網:http://work.tvbs.com.tw/index.html
TVBS節目表:http://home.tvbs.com.tw/program/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42.works?fref=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SI1k5d18Qg/hqdefault.jpg)